太乙游龙拳特点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卧龙伸筋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卧龙伸筋第一段一卧龙伸筋特点与要领特点:该动作的特点是采气、行气和拉伸经络。
身体左右旋转,两掌左右、上下伸展,是采天阳地阴之正气。
两臂环抱,抱气至外丹田,再灌至内丹田。
采气、行气一定要放松肢体,不要过于执着。
要有意无意地进行。
有念而来是人情,无念而来是道情。
要领:1、起式一定要“三调”,静中气动,以气运身,以气带动肢体。
《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2、两臂左右平举、站立,是拉伸经络。
马步环抱,再蹬腿成弓步,头向前上顶是拉伸脊柱。
头就象火车头,脊椎如同一节节车厢,向上拉伸,直拉到尾闾。
拉伸一定要在肢体和精神松弛的情况下,用内劲暗暗地拉伸,拉到极点后就要立即放松弹回原位。
不可用明劲强力僵拉。
3、两臂环抱之圆,手心向内为阳,手心向外为阴。
该组动作中,阴阳圆即阴阳鱼的相互变换,值得注意。
动态与名称这个动作如同一条刚睡醒的龙进行着筋骨的松动和拉伸。
好象人起床后一边打哈欠,一边伸懒腰一样。
该动作由此名为“卧龙伸筋”容易出现的问题:1、开始就阔步站立是错误的。
自然的并立步是无极步,阔步站立是有极步。
要从无极步至太极再到有极步才符合中国的古典哲理。
宋代学者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论“无极生太极……,分阴分阳……,两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两脚并立的无极步,出现身体的偏转而有虚实,即是阴阳,再左右两脚分别所划之弧即是太极阴阳鱼,再开步站立即为太极步。
阴阳互根互生进一步演化成万象。
2、只考虑形体、肌肉、关节的运动,不重视内劲自拉。
内劲自拉、自摩是中国古典健身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身体出现病痛大多是气血运行受阻所制。
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血管和经络的弯曲、折叠是气血受阻的重要原因。
器官、细胞间的相互挤压也可引起病变。
这些有害的因素,可通过运动中的拉伸而得到缓解。
所以运动中不能只考虑弯屈,而要重视拉伸。
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太乙游龙拳,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武术技术,源自于中国武术的丰富遗产。
这种拳法如同游龙般的灵活和迅猛,让人联想到龙腾虎跃之姿。
太乙游龙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被广泛认为是一门优雅而强大的武术。
历史上,太乙游龙拳最早起源于明代。
据传,当时一位名叫张世民的武术大师,掌握了太乙游龙拳的奥秘,并将其传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太乙游龙拳在江南地区开始流传。
后来,随着传承和发展,太乙游龙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乙游龙拳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动作和姿势。
拳法中使用了龙形,通过模仿龙的动作和形态来增加力量和速度。
这些动作包括回身龙,盘马龙,卧龙,上踢龙等等。
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技巧,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全面发展身体潜能的武术技术。
此外,太乙游龙拳还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练习者能够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力。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迅速做出各种动作,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这种身体控制力的培养,也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高效的自卫技术。
太乙游龙拳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形式演练和实战训练。
基本动作的练习包括脚步技术,手臂技巧,以及龙形动作的理解和模仿。
形式演练是通过模拟实战情景来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力。
而实战训练则是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战斗中,提高实战能力。
太乙游龙拳除了其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外,还有一些哲学和精神层面的元素。
太乙游龙拳鼓励练习者保持平静和冷静的心态,并注重内心和外在的平衡。
通过修炼太乙游龙拳,练习者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太乙游龙拳的流派繁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例如,南派太乙游龙拳注重身体的柔软性和舒展性,重视技术和动作的完美表现。
而北派太乙游龙拳则更加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以及实战技巧的应用。
不同流派的太乙游龙拳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使这门武术技术更加丰富多样。
在现代社会,太乙游龙拳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竞技项目。
让你规避寒冷与雾霾:室内太极游龙拳

让你规避寒冷与雾霾:室内太极游龙拳【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文 | 一滴水编辑 | 鹿鸣寒冷的冬天如果再遇到雾霾天,是我们喜欢打拳的人很纠结的日子。
继续在外面打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锻炼了筋骨的同时却伤害了我们的肺和呼吸道;不出去打拳,又觉得浑身不自在。
于是就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如八段锦之类的气功或者抻拉运动,这对于我们经常在室外打拳的人来说,总感觉不过瘾。
我现在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找到了一套完全可以在室内打的很舒服而且酣畅淋漓的太极拳:“武当太乙游龙拳”,这套拳时长13-14分钟,包括64个动作,最重要的是整套拳的运行只需要2-3平方米的地方,我们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轻松完成。
武当太乙游龙拳简称游龙拳,是一套武当内家拳,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号称太极中的瑜伽。
游龙拳动作圆活,缓慢,左右对练,动中求静,在行拳过程中习拳人如同一条游动的龙,随时随地全身没有一处关节不动,而且动作之间用圆线连接,看不到接口,通过缓慢均匀的圆圈动作,达到心境的平静;行拳时随着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肌腱全部拉伸,同时利用腰腹的肌肉运动,对肠胃进行自我按摩,增加了内脏的分泌,不仅治病、健身还有利于气血周流,防止老年性萎缩。
感兴趣了吗,如果想学习游龙拳,自己在网上就可以找到教学片和完整的视频。
还可以到武当太乙游龙拳第十二代掌门人余安仁老先生的博客中看他对游龙拳的详细注解。
以我对游龙拳的粗浅认识,感觉学习游龙拳可分为三个阶段:只要求走外形、行外气,仅考虑手、脚、身、步的外部形状,以及与此相配合的自然呼吸,鼻吸气至丹田,又缓缓呼出。
要求走内形行内气,意内守、神内敛,它是通过第一阶段的练习,熟能生巧的结果。
这一阶段,要考虑行胯、转肩、走腰、意守、神敛。
气的行走,在感觉上似乎不再通过口和鼻,而是通过人体的一些主要穴位,如百会、祖窍、丹田、涌泉、劳宫等进出气,循经络而运行。
将人体内之气与外界空间之气连接起来,天人合一。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4——白蛇缠身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4——白蛇缠身
十四、白蛇缠身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当我向右撞肘时,对方闪退后用左手擒住我右撞肘,我右掌立即向右下旋转托住对方左肘下方,左手擒住对方左手腕。
我利用后坐之力,右掌上托,左掌下压,使对方反关节受挫。
健身特点:三七步介于马步和扑步之间。
马步能壮阳,扑步可健肾。
该步正好阴阳调和。
臀部下坐,腹内收息息归丹,动中有养。
要领:注意右掌的上托,左掌的下压要与身体的后坐同时进行。
动态与名称
对方用手缠住我手腕,我反过来缠住对方的手腕,如同蛇身的相互缠绕。
所以该动作名为“白蛇缠身”。
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前一个动作“道童撞钟”到该动作时没有过度动作,而是把他们完全切割开来。
前一动作的马步到该动作弓步的变化过程中应该在继续向前顶肘的同时张臂前接手,前后动作才不会分裂。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8——黄龙兴浪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8——黄龙兴浪
八、黄龙兴浪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前拍腿的技击含义是上拍头顶,下撩阴部。
接着前后顶肘,撞击近身来犯者。
健身特点:前拍腿时面向前,手脚全伸直。
面向前,手脚全伸直属阳,所以这个动作是全阳。
接着提膝后顶肘,面向后,手脚全弯屈。
面向后,手脚全弯屈属阴,这个动作为全阴。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调和人体就健康,阴阳失衡人即生病。
人体外部的阴阳平衡运动可促使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而得以祛病、健康、延年。
要领:顶肘之手一定要握拳。
要意守肘尖,意到则气到。
动态与名称:
黄龙为兴起波澜,前后、上下翻动,拍击。
该动作与之近似,所以名为“黄龙兴浪”。
容易出现的问题
左手向前拍击时,右臂未展开,阴阳变化不明显,不美观。
由后顶肘转为前顶肘时,完成了弓步动作后才顶肘,这样做蹬腿、转腰的力量不能传到肘尖,劲力断了,技击效果就差,气机也不顺。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余安仁_游龙拳掌门人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余安仁_游龙拳掌门人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余安仁要学好、练好“太乙游龙拳”首先要了解它的特性。
“太乙游龙拳”原名“太乙游龙功”。
特点是功,包涵着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内劲自摩自拉功和气功。
腰腿功指的是腰、胯、膝,以及手、腿、脚等各关节和韧带的柔软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如踢腿控腿高度,下腰、扭腰幅度,扑步、劈叉强度等等。
练拳者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拳不练腿,到头是个冒失鬼。
这里所指的功就是腰腿功。
游龙拳的习练中要注意腰腿功锻炼,腰腿功好,动作才会舒展美观,健身效果才会好。
但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功夫程度各不相同,应因人而异,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定要求。
不要与别人比,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比。
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过于强求就可能使关节、韧带、肌肉受伤,事与愿违。
老年人能保持原有的功力就不错。
缠丝走化功,一般指双方肢体接触后的攻防转化能力。
对方拉或推我时,我随机缠住对方的手使他不能发力,并跟着他的劲力方向行进化解,伺机反攻。
对方双手反我肢关节,我顺其力变换角度旋转化解,而后反制对方。
套路演练中手要配合腰的扭动和步伐的进退而伸展、弯屈。
手、腕、肘、肩关节要不断地旋转,手在空中的行走路线要成弧线。
这就是套路中的缠丝走化功。
这不单是技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使运动更全面,更美观,也更利于功夫进入高层次后的行气要求。
这种运动不是年轻人和功夫人的专利,老年人、初学者也可进行。
它不要求腰腿功和体力强度,只要求心意的高度投入。
内劲自摩自拉功,内劲是缓慢而又匀速的运动在意念的作用下产生的劲力。
所谓内劲自摩就是利用关节的旋转和肌肉的收缩、张弛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按摩。
也可利用转腰、扭胯和腹式呼吸对肠胃、内脏进行按摩,这可加强肠胃的蠕动,增加和平衡内分泌。
自拉就是手与手、手与脚、头与胯等两者间的对拉。
把体内的经络、肌键、韧带拉伸,关节拉开,防止老年性肢体萎缩,以利气血周流。
自摩自拉必须在内劲的作用下进行,才不至受伤。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9——织女穿梭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9——织女穿梭
九、织女穿梭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对方制我右肘时,我左手及时托住对方右肘。
对方使劲反我右
臂,我顺其力两掌翻转,反制对方。
提膝砍掌是虚攻,当对方后退时,我立即向前跨步,坐马击掌才是实招。
健身特点:两掌上下翻转,两臂两腿一直一屈。
屈变直,直又变屈,这是阴阳的互根、互生、互变。
要领:两掌的上下翻转,后拉前击,不能纯是手臂动,一定要用上腰部扭转力,才会圆活。
动态与名称
两臂翻转、拉伸如同古代织女拉纱理纱。
右掌前穿如同织布的梭子。
所以这个动作名为“织女穿梭”。
容易出现的问题
1、上下转肘翻掌,没有在弓步后坐成变换步的过程中进行,而是完成步伐动作后再做手部动作。
这与技击意义不符,也与“一动无一不动”的拳理不合。
2、坐马前击掌没有用上转身的力量。
左肘未拉起,胯裆外张不够,马步不平稳。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2——金蝉脱壳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2——金蝉脱壳
展开全文
十二、金蝉脱壳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我右臂被制。
对方向右上反我臂时,我顺其力向右上旋转,解脱后将其推开。
左手被擒向左下反臂时,我左手顺其力向左下旋转,解脱后转身勾拳反击。
健身特点:转身退,转身进。
右扭腰托掌上旋转,左扭腰插掌下旋转,整个运动都在
极其松弛的状态下进行。
灵活、协调的变换,要求肢体上下内外都得柔软。
柔软性的运动有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柔软就是生机,僵硬即是衰老。
柔软性运动是最有效的抗衰老运动。
要领:左右手的解脱须用腰部的力量进行。
旋转化解要用上扭之力支持下方,下扭之力支持上方,通过腰部连成一体。
这样解脱的效果才会好,才协调美观,趣味也更浓。
动态与名称:
古籍《三十六计》中,称被制后的解脱方法为“金蝉脱壳”。
这个技击动作即由此得名。
容易出现的问题:
起始的挤手以及结束时的勾拳没有用上马步变弓步的转身蹬腿力,劲路断了。
上托掌与下插拳的劲力化解没有用上腰部的变化将上下连成一体进行,动作不够圆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游龙功》基本特点简介
《太乙游龙拳》属于道家养身防身拳术。
《太乙游龙拳》是清朝时期宫廷内健身、防身、修身、养生的一种高级功法,原只宫廷专用,密不外传。
1983年,《太乙游龙拳》的嫡系传人余安仁大师,打破门派家规,将《太乙游龙拳》的主要套路《太乙游龙功》、《太乙乘风剑》等整理奉献给社会,此功法套路才向外流传于世,并以其功法全面、流畅自然、圆活优美、健身显效而受到广泛赞誉,在国内和港澳地区广为传播。
2000年,由著名拳师张洪引入昆明传授后,立即受到健身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不少练此功法者,都相继获得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
迄今十余年,学员逾千人,效果影响更为广泛和显著。
业内行家认为,习武之人因练习此功法而长功快,武艺愈练愈精,使得身轻体建、健康长寿。
近年来,更迅速传至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和南亚诸外域。
练此功法者越来越多,普及越来越广泛。
1、功法全面,循序渐进
外家拳侧重形体伸展,刚劲沉实。
内家拳讲求神形内敛,运化自然。
《太乙游龙功》属内家拳,以内蕴内炼为主,将气功、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和内劲自摩功融为一体,包含了所有自己特定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和眼法;全身锻炼,以腰腿为主,还融合了一些内家拳罕见而仅见于外家拳的展劲翻身、伸腿燕式平衡和侧向平衡等基本功法,以增强腰腿功的深化和强度。
整个套路三段六十个式子,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外练身手腿,内炼精气神,内外融合,锻炼全身,效果显著。
第一段着重炼腿,第二、三段偏重腰部及全身锻炼。
整套拳路编排合理,动作流畅。
2、招式简炼,健身有序。
《太乙游龙功》的动作中,虽然没有外家拳那样强劲地翻腾滚扑、疾驰劲击,但一招一式都沉稳凝炼,神形相随,舒经活络,颐精养气。
从人体生理角度看,腰腿状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俗话说:“人老先从腰腿老”,年轻时腿脚有力而且灵活,容易做到上虚下实,行止稳健。
步入中老年以后,由于缺乏有机的锻炼,全身体态出现了上身腹部发胖,腿脚渐渐出现乏力迟沉,因而变得上实下虚,常感重心不稳,步履蹒跚。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腰腿衰弱,脊椎问题引起的病痛,而经受着巨大的不便和痛苦。
因此,武术家都把‘腰腿功’作为基本功法,认真地深入地着重锻炼。
《太乙游龙功》特别着重腰腿的锻炼。
特定的身法(俯身、仰身、翻身、转身等)、步法(弓步、马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交叉步、横弓步、骑龙步等)和腿法(抬腿、曲腿、伸腿、摆腿、后伸腿、侧伸腿、弧形划转等),贯穿整个套路。
通过不停的下蹲、站立、摆腿、控腿、倒换重心、单腿支撑等一系列连贯动作,使腿部的韧带、力量以及灵活性都得到充分锻炼。
许多招式,都是单腿独立支撑整个身体,且持续时间较长,连带的悬腿、摆腿动作,对腿功的锻炼很深,要求都很高。
同时,套路中几乎每个动作都有转腰、或俯身塌腰、或侧身前俯,对腰部作深入强化锻炼,特别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动作难度更大,对腰功的要求也更高。
总体看,一方面,精炼的套路招式锻炼了腰腿及全身各部功能, 在心不乱跳、气不大喘的锻炼过程中,汗水却流下来,带走了体内毒素;另一方面,深厚的腰腿功,以准确到位的招式动作展现《游龙功》套路圆活自然的动态美;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腰腿健康人健康。
《游龙功》之所以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在于对腰腿功的特殊要求和深入锻炼。
3、流畅有致,形动优美。
《太乙游龙功》套路,静观招式造型,舒展大方,匀和自然,如高山巍峨,如仙佛端丽,安舒神静,典雅优美;动观套路演化,悠缓圆活,起伏有致,延绵流畅,生机灵动。
若干典型招式段落,常是单腿独立,悬腿弧形摆动、前后伸展,腰部前倾后仰、头部左右旋转,双目凝神环视,两手展曲幻化,宛如游龙仙鹤,神韵栩栩,行云流水、优美俊雅,使人心舒神畅,清悠怡然。
有人说:习练《太乙游龙功》,是在高雅的精神世界中以优美的身姿延年益寿。
4,舒缓自然,老少咸宜
《太乙游龙功》的动作舒缓自然,不疾不滞,劲力只求涵炼沉稳,不需强击劲发;动作幅度亦可因人而异,初学者或老年人,动作幅度可小些,用力强度也可弱些,随着功力锻炼的演进和体质健康的增强,逐渐加大幅度和力度,达到规范要求。
这就避免了习练过程中由于动作不当或发力过猛而造成的挫伤、扭伤,闪腰、岔气。
因此,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妇女习练。
习练地点,可因地制宜,场地要求不高,卧牛之地即可展演锻炼。
如有林荫嫩草,空气清新,更加理想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