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

合集下载

岩浆岩地质特性

岩浆岩地质特性

为喷出岩所特有
(8) 岩浆岩的 简易鉴定 方法步骤
① 据产状判定其是否为岩浆岩
② 据 颜 色 初 步 判断岩石类型
③ 观察结构、构造特征(区别喷出岩和侵入岩)
④ 查表定名
浅色
一般为酸性岩类
·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
深色,可能为
·隐晶质岩类
沙特阿拉伯哈拉特。卡伊巴尔有大片的火山岩壮观地貌,本图由国际太空站宇航员摄于2008年3月31日,所示的阿尔齐答山由不同年代的黑色玄武岩熔岩流形成,图中浅色部分则是更黏性、富含硅石的火山岩,又称流纹岩。
按矿物颗粒的 相对大小分为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 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 浅成和部分喷出岩中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 浅成和部分深成岩中
(7) 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
类别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
喷出岩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杏仁状玄武岩
花岗斑岩(浅成岩)
花岗岩(深成岩)
(5)岩浆岩的 造岩矿物
浅 色 矿 物 (富含Si、Al)
深 色 矿 物 (富含Fe、Mg)
石英
SiO2 石英
白云母(又称金云母)
KAl2(AlSi3O10)(F,OH)2 白云母
正长石
KAlSi3O8 正长石
斜长石
NaAlSi3 O8 斜长石
如果是海底喷发,则形成枕状熔岩(pillow lava)。这是熔岩在水中发生快速淬火冷凝时,表面形成具有空隙的硬壳,壳内熔岩从许多空隙中挤出又迅速冷凝,于是无数的小岩流便形成一个个肾状、枕状的岩体,称枕状熔岩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岩通常包含石英、长石、角闪石、黄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等矿物。

它们的成分、结构和特征对地质学、矿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岩浆岩的组成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铝质矿物、铁镁质矿物、钾长石和钠
长石等。

在岩浆冷却的过程中,这些矿物会结晶成固态晶体,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通常呈现出晶粒状、颗粒状等形态,晶粒大小、排列方式等也会
影响岩石的性质。

此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存在气孔、裂隙等构造,这些构造对岩石的强度、渗透性等性质有一定影响。

岩浆岩的性质
岩浆岩在地质学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性质包括但不限于硬度、密度、抗压
强度、导热性等。

岩浆岩常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因此在建筑材料、地质勘探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岩浆岩在地质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其特征、成分、结构等
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岩浆岩的性质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如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等。

对岩浆岩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简单描述岩浆岩的形成

简单描述岩浆岩的形成

简单描述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一种源于地球内部的火成岩。

它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如下:
1. 岩浆形成
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是熔融的矿物质的混合物,主要由硅酸盐熔体和少量气体组成。

2. 岩浆上升
受热对流作用和压力差的影响,密度较低的岩浆会沿着地壳裂隙或火山口上升。

3. 岩浆冷却
当岩浆接触到地表或靠近地表的相对低温环境时,它会开始冷却和结晶。

冷却速度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构和矿物组成。

4. 固化成岩
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岩浆逐渐固化成为坚硬的岩石,形成不同种类的岩浆岩。

根据冷却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外来岩浆岩(如火山岩)和侵入岩浆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种类繁多,主要取决于岩浆的成分、冷却速率和环境条件。

它们是地壳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岩浆岩的类型

岩浆岩的类型

岩浆岩的类型岩浆岩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其由于形成时的环境和成分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从岩浆岩的类型、形成过程、特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一、岩浆岩的类型1. 硅酸盐岩浆岩硅酸盐岩浆岩是指含有较高硅含量(SiO2>63%)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流纹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等。

2. 镁铁质(超基性)火山喷出物镁铁质火山喷出物是指含有较高镁铁离子(Mg2+和Fe2+)含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榴辉岩、玄武岩等。

3. 碱性火山喷出物碱性火山喷出物是指含有较高碱金属离子(Na+和K+)含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花岗岩、英安岩等。

4. 钙碱性火山喷出物钙碱性火山喷出物是指同时含有较高钙离子(Ca2+)和碱金属离子(Na+和K+)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流纹岩、安山岩等。

二、岩浆岩的形成过程1. 熔融过程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幔中的矿物质可以在熔融状态下流动,形成了地幔上涌和下沉的对流环流。

当这些熔融物质向地表或近地表运动时,由于减压和接触到低温低压环境而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2. 成分组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成分组成。

其中硅酸盐类火山喷出物中含有较多SiO2、Al2O3等元素;镁铁质火山喷出物中则含有较多MgO、FeO等元素;碱性火山喷出物中则含有较多Na2O、K2O等元素。

这些成分的不同会导致岩浆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同。

三、岩浆岩的特征1. 结晶粒度岩浆岩的结晶粒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当冷却速度较快时,结晶物质较小,形成了细粒的岩石;反之,当冷却速度较慢时,结晶物质较大,形成了粗粒的岩石。

2. 岩石颜色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颜色。

硅酸盐类火山喷出物通常为灰白色或淡黄色;镁铁质火山喷出物通常为深灰色或黑色;碱性火山喷出物通常为红、褐、黑等颜色。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变质岩的形成
⒉变质岩的特点
通常岩浆岩变质后,结构不如原岩石坚实,性能变 差;而沉积岩变质后,结构较原岩石致密,性能变 好。
⒊变质岩与油气的关系 变质岩与油气的关系: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 条件相近,因此与油气的关系也不大。
三、沉积岩
1、沉积岩的形成 原始物质
(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作用) 搬运
沉积
沉积物
②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
分部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层理、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层理是沉积岩的岩石性质(如粒度、 成分、颜色等)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是 由细层(纹层)、层系、层系组所组成,常见的层 理类型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或斜)层理、 递变层理、透镜状层理、韵律层理,它们形成于不 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 层面构造:沉积岩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冲 刷痕迹,晶体印痕、虫迹,它们都是浅水沉积标志。 泥裂和晶体印痕还代表了干旱气候。
岩浆岩的形成
2 岩浆岩的特点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 质结构岩石 (2)岩浆岩中特有矿物也有着特有的结构 构造 如 气孔 杏仁及流纹等构造 (3)岩浆岩体无层理 (4)岩浆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的碎块 这些捕虏体常 见有热变质现象 (5)岩浆岩中缺乏任何生物遗迹
3 岩浆岩与油气的关系
原始物质的 搬运和沉积 阶段
沉积后作用
沉积岩
沉积后作 用阶段
原始物质 形成阶段
⑴风化作用
① 定义: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 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 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地壳岩石表层的一种破坏作用。 ②分类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岩浆岩基础知识总结

岩浆岩基础知识总结

岩浆岩基础知识总结岩浆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它们的形成过程复杂,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因而也被称为火山岩。

岩浆岩的成因:岩浆岩一般形成于火山喷发或地壳深部熔岩团块的上升和冷却过程中。

其成因与地球内部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物质向上运动,逐渐达到地表,从而引起喷发的过程。

岩浆岩便是由这些喷发物质冷却凝固而成。

大约90%的岩浆岩可以归类为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它们主要的成分是珪酸盐,其中包括由熔岩团块熔融后形成的矿物质,如长石、辉石、角闪石等等。

岩浆岩可以根据颗粒大小,矿物成分和岩石特征来分类。

其中一般使用尖晶石、玄武岩和花岗岩三大类来进行分类。

1. 玄武岩玄武岩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亚类:基性玄武岩和酸性玄武岩。

它们的熔点都比较低,因而易于形成针状或板状结晶。

酸性玄武岩像流纹岩和塔玛拉克,能够形成浅色或白色,较小的矿物晶体。

基性玄武岩像玄武岩和安山岩,主要成分是含钠长石的玄武岩。

它们在岩石特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含铁含量的不同。

玄武岩通常是基性的,铁的含量比较高。

安山岩则是较少含铁的基性玄武岩。

2.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硬、密的岩石,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亚类:黑色花岗岩和灰色花岗岩。

它们的熔点比较高,因而被称为长时岩。

黑色花岗岩通常形成于岩浆喷发后,由地下快速冷却形成,其颜色深浅相差较大。

灰色花岗岩则是形成比较慢的,其颗粒较大、色调较浅。

3. 尖晶石尖晶石石英岩是在高压、高温环境下熔融的产物。

尖晶石是一种硬、密的矿物质,属于深色岩石。

尖晶石石英岩通常被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等用途。

岩浆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其愈冷小颗粒就会逐渐形成。

因此,它们的颗粒一般比较细,坚硬,不易被侵蚀。

由于岩浆岩中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和沉积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被压缩成薄片,这种现象称为“岩理”。

结语:岩浆岩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的分类、成因和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作。

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火成岩)

❖ (1)观察岩石的颜色。这里所说的岩石颜色是指岩石的 总体颜色,而不是岩石中某种矿物的颜色。岩浆岩颜 色的深浅,取决于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相对含量。 暗色矿物由多变少,颜色也随之由深变浅。如果岩浆 岩的颜色较深,一般属于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类若颜色 较浅,则为酸性岩或中性岩类。根据岩石的颜色,就 可以大致确定它是化学成分分类中的哪一类。
例如:
采矿 开采石油 天然气 地下水 兴建水利工程
一、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形成
❖ 岩浆岩是由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富含挥发 性物质,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炽热而 粘稠的熔融体冷凝而成的岩石。
❖ 岩浆的成分:硅铝的氧化物构成的络离子; 铁、钙、钠、镁和钾的阳离子。
❖ 岩浆成分、粘性、温度下降速度和冷凝环境 的不同造成多样性。
黑云母 辉石 石英与正长 石总量<5%
橄榄石 黑云母 角闪石
黑云母 角闪石 基性斜长石
浅————————————————————————深
流纹岩 花岗斑岩
火山玻璃、黑曜岩、浮岩等
粗面岩
安山岩
正长斑岩
闪长玢岩
玄武岩 辉绿岩
少见 少见 少见
花岗岩
正长岩
闪பைடு நூலகம்岩
辉长岩
辉岩 橄榄岩
五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肉眼观察和鉴定岩浆岩,首先应在野外 根据岩石的产状及特征,确定是否属于岩浆 岩。然后观察岩石标本的颜色、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岩浆岩分类 表查出岩石的名称。
❖ 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划分岩浆岩类型和鉴定 岩浆岩的主要根据之一。
按结晶程度分
❖ 1、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常 见于深成岩。
❖ 2、玻璃质结构:温度骤然下降到平衡结晶温 度以下形成的,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岩浆岩和岩浆的区别讲解

岩浆岩和岩浆的区别讲解

岩浆岩和岩浆的区别讲解
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

它是地球地壳和地幔交界处的产物,也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浆岩通常含有较高的硅酸盐和铝,因此具有高的比重和粘性。

根据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岩浆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等。

而岩浆则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物质,它是由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岩石熔融而成的,通常由硅酸盐、氧化物和其他化学元素组成。

岩浆具有高温、高压、高粘度、高浓度等特点,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基础的物质之一。

当岩浆从地下向地表喷发时,就会形成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物质就是火山岩。

因此,总结起来,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而岩浆则是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物质。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已经凝固的岩石,而后者是还未凝固的熔融物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一、 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矿物成分反映岩石的化学成分、成因、特征,也是岩浆岩的分 类依据。 常见造岩矿物有十几种,大多数岩石中以石英、长石分布最广。
(一)含量分类:
1 .主要矿物:> 10% ,划分大类依据,如花岗
岩中的石英、钾长石。 2 .次要矿物:< 10% ,确定种属,如花岗岩中 黑云母、角闪石等。 3.副矿物:<1% ,偶尔可达5%,磷灰石,锆石,
根据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 超基性岩( SiO2 <45%) 基性岩 (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2 :>65%) 而且各类岩浆岩中的氧化物含 量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以及化学成分的关系 (一)一般关系
(二)酸度
第二节
岩浆岩
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就是岩浆岩。 成分上不同于岩浆,主要是含挥发分极少或无, 可根 据活动方式(冷凝固结环境),将岩浆岩分为: 喷出岩: 熔岩,非晶质,结晶细。 火山碎屑岩。 侵入岩: 深成岩:结晶粗大。 浅成岩:结晶中 - 细。 次火山岩: 细 - 隐晶。 各类岩浆岩均占有一定空间位置,构成复杂的岩浆岩 体。为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构造发展阶段的产物。应将 各类岩浆岩作为地质体来研究。
(一)结构要素 1 .结晶程度:岩石中矿物晶体与玻璃物质间的含量比。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晶体组成,结晶时间长,深成 岩。 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火山岩,次火山岩。
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火山岩(多为酸性),玻璃 常可派生出一些脱玻化的结构;
雏晶→霏细(长英质,有光性显示,但无晶形,模糊) →晶骸→球粒。 雏晶、霏细等结构也可通过岩浆快速冷却直接形成。
斜长石环带结构
(二)影响岩石结构的主要因素 1.冷却速度: 泰曼曲线三根线表示 ①晶体生长。 ②晶体中心形成。 ③总结晶能力。 a.区:冷却缓慢,过冷程度低,结 晶中心少,生长快,相当于深成岩, 全晶质,粗粒。 b 区:冷却略快,过冷略强,细晶, 浅成岩。 c 区:冷却较快,过冷程度高,喷 出岩或次火山岩,细晶,隐晶。 d 区:冷却快,过冷程度很高,喷 出,主要形成玻璃质。 先a后 c .d 区,深-喷出,半晶质, 斑状,似斑状,两个世代。
M=90~100 为超镁铁岩,在依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 细分,使用另一套图。
M<90 ,使用双三角图。 Q:石英。 A:碱性长石(正、微斜、条纹、歪,钠……)
P:斜长石(An;5~100),方柱石。
F:似长石(白榴石、霞石、方钠石……)
2. 计算相对含量。 使 Q+A+P=100 or :A+P+F=100 3.将换算结果投影: 举例:M=15% Q=20% P=30% A=35% (1)M=15% <90% (2)换算: Q=20/20+30+35 =24% P= =35% A= = 41% P’=35/35+41=46% 。 投影为第三区,b, (属二 长花岗岩) 闪正花
岩石中硅酸的量比, SiO2 的含量,据酸度可将岩浆岩 分为: 硅酸过饱和岩石:含石英(硅酸过饱和矿物),如花 岗岩、石英闪长岩; 硅酸饱和岩石: 不含石英,亦不含不饱和矿物,如 辉长岩,部分中性岩; 硅酸不饱和岩石:SiO2低,出现硅酸不饱和矿物(霞 石、白榴石、镁橄榄石等),如纯橄岩、碱性岩等。 (三)碱度
二、岩浆的成分和性质
(一)成分:
1 .硅酸盐物质,硅氧四面体的络阴离子团, (远程有序),偶见碳酸盐岩浆、氧化铁矿浆。 2.挥发分:(H2O , CO2 , CO , SO2 , HCl , H2S , N2……),含量少, 但在岩浆过程中意义很大。 在地下溶于岩浆,喷出地表,会急速逸出,形 成火山喷气。
第二篇
岩浆岩
第一章
第一节
一、岩浆的概念:




通过对火山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岩浆的存在。 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球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 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 岩浆不等于熔岩,由于挥发组分的散失,形成熔岩时 其物质成分也不同于岩浆。 岩浆活动,岩浆作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 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 2)反应结构: 早期矿物与残浆反应,不完全时,晶体 外围反应成新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形成的矿物外围包围另一种新矿物,如 橄榄石外围形成辉石、角闪石。
反应边结构
环带结构:与反应边类似,但反应矿物与残余 者为同种矿物;如斜长石环带,中间为基性, 向外趋于酸性(正环带),反之为反环带。
角闪石环带
2.颗粒大小: (1)绝对大小:
显晶质:
粗 >5mm
中 细 微 5 ~ 1 mm 1~ 0.1 mm <0.1 mm
隐晶质:颗粒细小, 须在镜下观察,肉眼仅可定 性观察断口(瓷状),有时与玻璃无法区分。进一 步可分为显微隐晶质,(镜下也分不出晶形,但有 光性显示)和显微显晶质。
(2)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相近。
4.相互关系: 矿物与矿物,或与其它物质的空间分布关系。 (1)交生结构,彼此嵌生。 文象结构:碱性长石与石英有规律连生,石英呈楔状、 棱角状嵌于长石中,象形文字,低共结,交代。 蠕虫结构:酸性斜长石中含细小蠕虫状石英,交代,固 溶体出溶,共结结晶。
条纹结构:钾长石、钠长石条纹状交生。一般钾长石 为主晶,钠长石为客晶。反之为反条纹。交代,固溶 体出溶 。 出 溶 条 纹 结 构 交 代 条 纹 结 构
二、侵入岩 — 橄榄岩类
橄榄岩色深(黑、暗绿、黄绿、绿),多蚀变,侵入岩 多与基性岩、碱性岩伴生。常产于岩体(床、基)底部,向 上过渡为基性岩。 (一)矿物成分: 1.橄榄石:镁橄榄石、贵橄榄石,自形粒状,浑圆溶蚀 状。易被蛇纹石、滑石、绿泥石等交代。可被包含(裹)于 辉石、角闪石中。 2 .辉石:多为斜方辉石(古铜、顽火、紫苏)和单斜 (普通、透)形成晚于橄榄石,可作为包含橄榄石之主晶, 也可作为反应边。 3.角闪石:原生褐色普通角闪石,形成更晚,可次变。 4.黑云母:富镁金云母。 此外还可有少量斜长石,副矿物:磁铁矿、铬铁矿、钛 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铂、金、磷辉石、石榴石、尖晶石。
第六节
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一、岩浆岩的分类
(一)化学成分分类: 分类依据主要为: 1.SiO2 ,分为超基……酸性岩。 2.K2O+Na2O , 综合δ=(Na2O+K2O)2/SiO2-43 分为:钙碱性( <3.3 ), 碱性( 3.3~9 ), 过碱性( >9 )。
(二)矿物成分分类:地科联推荐方案,分类步骤如下; 1.据M(铁镁矿物,……)
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 不等,粒度连续变化。
斑状、似斑状结构:颗粒大小分为截然的两类, 大者称为斑晶,小的为基质。中间一般无过渡的粒 度大小。 似斑状结构中基质为显晶质,而斑状结 构中基质一般为玻璃或隐晶质。
3.颗粒形状:
( 1 )外形;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及结晶时的空间限 制:粒、柱、针、片、板、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镜下观察要注意其空间概念。 (2)自形程度: 自形晶:晶形发育完整,结晶时有空间,结晶能力强。 全由自形晶组成的结构称全自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晶:仅有部分完整晶面,部分则为不规则的轮 廓。由于晶体生长有先有后,或多种矿物同时生长,条 件不充分造成的。如果岩石全是由其组成即为半自形粒 状结构。 他形晶:所有晶面都不发育,一般多充填于其它晶隙 之间。结晶最晚,呈他形填隙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岩浆岩的构造:
指不同矿物集合体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 之间的排列充填空间方式。较为宏观。 主要的构造类型有: 1.块状构造:均匀分布。 2.斑杂构造:分布不均(矿物组分和结构)。 3.带状构造:断面上呈带状(层状)。 4.气孔、杏仁构造:喷出岩中发育,顶部,气体聚集, 未及逸出,岩浆冷凝后留下气体所占据的空间。气孔内 若充填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则成为杏仁构造。 5.枕状构造:水下喷溢的基性熔岩,核部致密,边缘常 呈玻璃质,可含气孔。 6.流纹构造:拉长的颜色、条纹及气孔。流纹岩、英安 岩常见,可指示流动方向。 7.原生片麻构造:侵入体边缘,半凝岩浆受机械挤压。
2 .进一步细分(种属):矿物(次要)少前多后, 颜色、结构、构造有时也可参加命名。 3.次火山岩命名:可按浅成岩具斑状结构者; 斑岩:斑晶为石英,碱性长石,似长石。
玢岩:斑晶为斜长时,暗色矿物。
第二章
一、一般特征:


第一节 橄榄岩 - 苦橄岩类
1.化学成分: SiO2含量低,<45% (超基性岩),硅酸不饱和。 Al2O3(1~6%)、 CaO(3 ~ 8%)低 FeO+Fe2O3(10 ~ 20%)、 MgO(可达20 ~ 40%)高。 K2O+Na2O (<3.5% 多数<1%)低。 2.矿物成分: 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金云母)占绝对优势。 硅铝矿物一般不含(少量钙长石<10%),不含石英。 故可称超镁铁岩。 色率>70,色深。 密度大,分布不广,占岩浆岩分布面积0.4%。
岩石中碱质(Na2O , K2O)的量比,一般情况下受酸 度制约,但在某些情况下, 其含量可以很高,出现富含 碱质组分的矿物组合,碱性岩石系列。
第四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可反映的形成过程,从而是研究 其成因的重要依据。
一、岩浆岩结构:
包括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矿物形状,组成 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四要素)。
榍石,一般不参加命名,但可指示成因及矿产,重
矿物,可指示沉积物来源。
(二)成因分类: 按形成阶段及形成条件可分为: 1 .岩浆矿物: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原生矿物,可分为: ① 正岩浆矿物 ② 反应矿物 ③ 残余矿物 2 .岩浆期后矿物:岩浆主体冷凝成岩后,残余流体(气 液)影响下形成一些矿物,可交代岩浆矿物或充填于矿物空 隙中。可为气成的电气石、萤石、黄玉, 也可为自变质的 蛇纹石、钠长石、黝帘石、绿泥石等。 3 .成岩矿物:完全凝固成岩后,外界条件变化,原矿物 向稳定方向发展,β 石英→α 石英、透长石→正长石。 4 .它生矿物:同化混染过程中形成的,一般不易从岩浆 中结晶,如铁铝榴石、堇青石、红柱石等。 5.次生(表生)矿物:表生矿物, 长石 — 高岭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