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治疗过程与方法

合集下载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

当事人的进步:
(1)相信咨询的有效性
(2)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内部的体验,并能认可、接纳它们
(3)根据机体估价过程来判断是非对错 (4)积极的态度 (5)接受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的处世原则 (6)能够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能够越来越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3.2.2 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
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取得咨询效果的充分
194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7年,离开芝加哥大学,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 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主要致力于把人本主义思想运用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1987年,因手术后的心脏衰竭而逝世。
和条件下,当事人通过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重新体
验、认识它们,从而逐渐消除经验与自我的失调的过程。
3.2.1 咨询过程中的当事人
(1)怀疑咨询的有效性
(2)不了解自己的内心
(3)根据价值条件来判断是非对错 (4)消极的态度 (5)难以接受为自己而活的想法 (6)难以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不敢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世界
35
35
患者:当然,我意识到了,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开始。我并不是——可能是某个 时刻在生活道路中的某个地方失败了。我想我们必须得重 新回到那个时候,重新学习,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 这件事。 治疗师:你认识到我们必须回溯到很久以前,而且你必须 重新认识那个时刻,但是你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些。 患者:是的,顺着这条路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将来,50岁、 60岁、70岁——都还在考虑那个可怕的想法,这似乎是 没有什么价值的——我的意思是,这是很不合理的。其他 人都在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却好像站在旁边,在观 望。这是不对的。 治疗师:你按这种方法思考的时候,将来似乎是不太光明 的。

第十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十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经验(认识),通过机体评估过程对感到好受的 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经验(认识),通过机体评估过程对感到好受的 ), 经验以积极的评价(寻找、保持), ),感到难受的经验以消极的经验 经验以积极的评价(寻找、保持),感到难受的经验以消极的经验 回避) (回避)
自我(价值条件和自我的异化) 自我(价值条件和自我的异化):
– 个体有渴望得到关怀和尊重的需要 – 需要的满足来自他人(父母) 需要的满足来自他人(父母) – 他人总是视个体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行为标准而给予尊重和关 他人总是视个体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
怀。 – 个体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的指 个体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 导。
– 预感到经验和自我失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 预感到经验和自我失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 – 因防御失败而致经验和体验得到完全、明确的意识,个体 因防御失败而致经验和体验得到完全、明确的意识,
不得不面对这些他力图否认的经验; 不得不面对这些他力图否认的经验; – 自我和经验的对立非常明显,而个体又无法使之协调,完 自我和经验的对立非常明显,而个体又无法使之协调, 全失去控制局面的能力。 全失去控制局面的能力。
二、基本理论
自我
– 自我是个体现象场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在个体现象场中 自我是个体现象场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具有核心意义。 具有核心意义。 – 自我不等于自我意识,是自我知觉(意识)与自我评价的 自我不等于自我意识,是自我知觉(意识) 统一体。 统一体。 – 构成包括: 构成包括:
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我是个坏男孩); 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我是个坏男孩); 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人们都不喜欢我;潜隐- 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人们都不喜欢我;潜隐- 我不好,这很令人伤心); 我不好,这很令人伤心); 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在学校能发 挥我的才干) 挥我的才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 依据这一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我认为学生 的学习动机是不用培养的―――天生就有 (行为主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探究 反射)
• 所谓的培养动机就是让其重新认识方向,放 弃过重的负担。这些工作实际上帮助孩子扫 清障碍。这样做不是站在家长的一边教育孩 子应该如何努力学习,而是站在孩子一边帮 助孩子―――以人为中心。
平均数 491.3 415.8 505.3 平均数 493.3 393.5 479.9
姓名
边琳 杜雪峰 范婕妤 季莉丽
张龙 李佳洪 赵聪慧 王雅菲
李健 张硕 王如冰 王雅君 吕智伟
2007年学习提升班成绩比较
干预组
对照组
期末 二模 三模 姓名 期末 二模
627
561
578
王鑫
571
540
573
559
析,)。 • 以人的意志为中心(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 以人的实现为中心,不怕困难完成任务。
• 每个人都有实现的倾向,都有引导、调整、控 制自己的能力。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这种 实现的倾向受阻造成的。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 境,人就能指导自己,控制行为,进行适当的 选择。因此,治疗就是排除这种障碍确立良好 的动机。可见,这种理论不但可以治疗疾病, 更重要的是能使人正常发展,优秀者更优秀。
1、人性观 • 人的本性是善的,有恶的一面是因为防御作用的
结果。 2、人具有主观性 • 人生活在主观世界中,即使是从事自然科学也是
主观选择的结果。 • 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对客观世界翻译的结果,
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 3、人有实现的倾向 • 实现的倾向是有机体不但维持自己,还要不断地
增长和繁衍自己。这是生命的驱动力。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治疗技术综述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治疗技术综述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实践一、咨询理论概述1、咨询理论的名称:存在—人本主义理论2、咨询理论的发展史:罗杰斯的整个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下述三个主要阶段(Allen E. Ivey et al, 2008):第一阶段:非指导性(1940—1950)。

这一阶段强调接纳来访者,建立积极的、客观的氛围,相信来访者的智慧,以及给予来访者充分的表达空间。

主要运用来访者的原话来澄清事实。

罗杰斯的著作着重强调了咨询过程中的技术。

第二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1950—1961)。

这一阶段着重反思来访者的情感,解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和谐,避开对来访者有威胁的情景,将反思作为主要技术。

对技术并不加以强调,而是着重强调咨询师个性化的投入。

第三阶段:以人为中心(1961—1987)。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更多的个性化投入,更加强调关系问题。

在坚持原先观点的同时,罗杰斯逐渐对治疗场景中的即刻体验更加重视,要求咨询师、集体治疗与个体咨询更为主动及更多地自我暴露,同时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如文化差异与权利运用等。

对技术的关注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强调咨询师将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一员。

罗杰斯的观点反应了一种理解性的治疗风格。

3、咨询理论框架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

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所有物质的演化的倾向都是从较简单的形式向较复杂的形式发展。

对整个宇宙为说,是一种创造过程的运转,而不是崩溃过程的运行(形成倾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日益提高自我指导的创造力,所有人类身上都具有趋向完善或完美的潜能。

心理成长和心理成熟的根源来自个体内部而不是外部力量(实现倾向)。

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框架由关于自我与自我实现、觉知、需要、价值条件等概念组成。

(1)自我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实现倾向的子系统。

实现倾向指的是个体的有机体经验,即指整体的人,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生理与认知。

而自我实现则是指实现意识知觉到的自我倾向。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内容程序【摘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必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管理慢性活动性问题、提供机会性预防、关注病人的需求与患病感受、关注病人的需求与患病感受、关注病患与家庭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并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

为达成这些内容,全科医生必须在一套规范的程序下开展服务。

【正文】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中心的尺度。

以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是在此基础上,满足病人的整体健康需要,而不仅仅是关注对于疾病的治疗。

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必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开展全过程和全方位式的照顾。

因此,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对所有临床医生来说,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全科医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是区别于专科医师的。

他们不单纯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诊断,还要从社会和心理层面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

比如病人的就医背景是什么,病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是什么,病人的健康信念是什么,病人的患病体验是什么等诸多的问题。

弄清楚以上问题以后,全科医生的任务不仅仅是针对存在的生物学问题开一张处方,而是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角度,全方位地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怀和照顾。

首先要与病人达成共识,制定处理方案,并鼓励病人参与到对问题处理的决策中来,让病人充分了解处理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将有利于调动病人抗击疾病的潜在力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遵医嘱性。

这样,全科医生在处理现患问题时,从病人和疾病两个角度着手,会真正高质量地解决“病人”的问题,体现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鲜明特色。

(二)、管理慢性活动性问题在大多数慢性病的管理中,医患关系应是相互参与的模式。

医生和病人处在一个类似于工作团队的关系中,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动性和权力,他们相互依存、共同参与医疗保健的决策和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特殊教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需 求,促进其适应和发展。
组织与团队发展
员工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团队建设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团队 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领导力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员工,提高领 导效能。
存在主义哲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也受到存在主义 哲学的影响,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 责任。
现象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还受到现象学的 影响,关注个体经验的直接性和真 实性。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发展历程
起源
影响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起源于20世纪40年 代的美国,由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 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 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其他 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3
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可以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和预防工作,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 压力的能力。
教育领域
教师与学生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个人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成长,培养其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主动参与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通过自我探索来促进个人成 长。
关系中心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的核心,这种关系应该是 安全、尊重和开放的。
长期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以帮助患者逐步解 决心理问题。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哲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九章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ppt课件

第九章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与方法
❖ 一、治疗过程
❖ 1.来访者前来求助 ❖ 2.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 4.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 6 .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积极情感加以接受和认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适应程度低或高的个体的表现是不同的
觉准 确 的 感 知
歪 曲
否 认
适应程度低的个体
准确的感知觉
歪 曲
否 认
适应程度高的个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 预测一下:人是如何心理失调的? ❖ (1)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被忽视。 被个体准确地知觉到并强化。 被歪曲。 予以否认。
❖ 以人为中心疗法已经应用于个体、群体和家庭治 疗、专业人员训练和助人工作辅助人员的训练。 这种治疗方法重视与来访者相处,因此以人为中 心疗法比其他治疗模式让来访者感到更安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1.以人为中心:在整个治疗中,关注的重点是人而不是问题。

2.治疗转变过程:在整个治疗中,来访者经历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非指令性技巧:在整个治疗中,并不给予“权威性”的指导。

基本原理(一)基本假设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

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自己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

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使当事人体验到那些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增进自我觉察,他们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

(二)治疗条件1.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决定因素,而治疗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则是第二位的。

2.治疗者的态度和治疗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主要有以下3条。

(1)真诚一致: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

治疗师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任随自身内部的感受和态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流露。

使当事人感受到治疗师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治疗师有任何保留,就能使当事人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对当事人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

由此创造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无论当事人当时的感受如何,治疗师都应予以理解,甚至是珍视。

(3)同感的了解:是一种能深入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同感的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的倾听。

治疗师的倾听和日常生活中的听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治疗师能完全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不仅能理解当事人自己意识到的部分,甚至对当事人自己尚未察觉的潜意识层的意思也能觉察出来,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本人。

(三)治疗目标1.除去防卫:当事人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卫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现实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愿意不断成长。

2.建立关系: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当事人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挠成长的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治疗过程与方法
作者:佚名咨询流派来源:《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点击数:1925 更新时间:2005-2-16
罗杰斯在其工作的早期,曾就治疗过程提出过12个步骤。

但他强调说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1.来访者前来求助
这对治疗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2.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治疗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者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治疗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治疗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

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

治疗者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

4.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这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微妙的一步。

治疗者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治疗者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治疗者也需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6.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
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治疗者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之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

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作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使得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常常会否认、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

这与人的真实的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

而在治疗中,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了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

来访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

此时治疗者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

另外,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作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

此时,治疗者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9.疗效的产生
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

由于是来访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己付诸于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事情,仍然很有意义。

10.进一步扩大疗效
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后,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来访者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
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

如果来访者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来访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

此时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治疗者共同讨论。

12.治疗结束
来访者感到无须再寻求治疗者的协助,治疗关系即就此终止。

通常来访者会对占用了治疗者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

治疗者采用同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