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类中心论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类中心论摘要:华兹华斯致力于两个诗歌主题的创作,即自然和人。
本文试图结合人类中心论的相关知识,来探索华兹华斯及其诗歌作品里的相关元素,从而丰富对华兹华斯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华兹华斯;人类;自然;人类中心论一、华兹华斯的生平1770年4月,华兹华斯出生于英格兰湖区边缘的科克茅斯镇。
对照同时代文人柯尔律治的生活,他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拥有一批真实而生动的形象,华兹华斯的童年时期就是在自然风光中度过的。
他喜欢漫步在山上,在河流和湖边。
他培养了对大自然强烈的热爱。
在学校放假期间,他经常光顾那些风景秀丽的地方,这些经历给予了他一种对自然敏锐的感觉。
这种特殊的敏锐贯穿华兹华斯整个人生。
他非常珍惜难忘的童年,强调童年经验的价值。
法国大革命对他的人生有更重大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触动了他的心弦,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在他看来,这意味着一个自由的新黎明正降临到世界。
他穿越海峡一年多来经受革命暴风骤雨般的洗礼。
华兹华斯最初热衷于法国大革命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因此,他当时反对不必要的和强加的苦难、不公平、不理解、不人道。
他曾想试图通过革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但很快革命暴行和拿破仑帝国就摧毁了他的美梦。
与他未婚的法国妻子、他女儿母亲的分手也令他郁郁寡欢。
在她妹妹的照料下恢复,之后他回到英格兰,遇到了柯勒律治,从而开始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辉煌创作生涯。
二、伦理范畴下的人类中心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有机体,其灵魂除了兼备其他生物灵魂的功能外,它还有其特殊功能,即“逻各斯”的功能。
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部分,动物性部分以及逻各斯部分。
人的灵魂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命活动不像一般生物一样,只是简单地重复一般活动,而是更合“逻各斯”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对“目的”的有意识活动。
人的活动是指灵魂分有逻各斯和反逻各斯的相互作用。
后者发挥盲目的,无秩序的冲动功能,抵抗,反对逻各斯的部分,同时也具有被秩序性的功能。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1. 引言1.1 华兹华斯及其诗歌简介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与塞缪尔·泰勒勋爵共同创立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华兹华斯的诗歌主要以自然和人类内心世界为主题,注重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表达,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心灵的纯洁性。
华兹华斯的诗歌以清新、平实、直白的语言为特点,他善于用平淡的语句表达深刻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
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自然风景,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也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探讨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引导人们反思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2. 正文2.1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对自然的描写是非常细腻和精致的。
他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动物鸟类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他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传达了自然界的神秘和伟大,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不仅是一个静止的背景,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他描绘了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和多样性。
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华兹华斯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之处。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描写丰富多彩,充满着诗意和感情。
他通过自然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华兹华斯的诗歌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珍惜自然,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2.2 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对自然生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与宏伟,并通过诗歌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引言罗伯特?华兹华斯创作的诗作《水仙》因其独特的文字魅力长久以来都被文学爱好者所钟爱,这是一首非常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
这篇诗作之所以多次出版,不仅是由于它出色地实践了诗人浪漫主义写作准则,而且行文忠诚且客观地展现出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
尤其是后面一点,在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的指引下,这篇浪漫主义诗作最终在语言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对诗歌写作的约束。
华兹华斯凭借这篇诗作朴实、清新的文风获得了全世界阅读者的广泛好评。
所以,在笔者看来应当融合自身阅读体验,解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运用“自然化的语言”去归纳诗人作品的语言特征尽管十分贴合,可是如此归纳还是无法对这篇作品语言特征展开深层次解析。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诗作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作品的语言特点不能抛开别的诗作要素予以单一的解析。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当中,作品的语言要素和别的诗作要素应当放在一块来解析,才可以更加贴近华兹华斯写作理念,并让阅读者赏析时加深对作家真实状况的理解。
也就是说作品语言身为诗作的构成要素,无法在探索之中“为语言而语言”。
[1]其二,在实际探索中需参考诗歌的其余要素来予以解析,这是因为诗作的语言是一个单独的探索对象,它会展现出作家自身的特色。
诗歌语言特色自宏观方面来解析,就是语言使用方法中的特征;自微观方面来解析,诗歌语言特色就是创作者在其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展现出的独到之处。
华兹华斯的作品语言非常有特点,不过前人并未将关注点放到诗作语言,而是更多地关注了作品的组成要素。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系统中,参考华兹华斯其他诗作,对诗歌语言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多角度、辩证地解析其语言的有关情况是很重要的。
《水仙》是一篇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展现了古典主义朝着浪漫主义转变时期的诗歌语言的特点。
除此之外,这篇诗作的语言非常客观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自身特有的文学语言观。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 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摘要: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一直都被赋予“自然诗人”的称号。
其诗歌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在诗歌中“陌生化”的使用。
本文拟从其对物的人格化,对人和物的奇想妙喻,如何从自然界摄取意象来表现亲情,友情或爱情的主题,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口语语言和音步节奏的变化,以期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美等方面来阐释其陌生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陌生化;华兹华斯;意象;音乐美一、关于“陌生化”提到“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这个概念,或许大家并不陌生。
可以这样说,“陌生化”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该流派最关心的问题。
“陌生化”理论大致可以这样描述:文学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增加感觉,感受,审美的难度。
审美目的本身就是感受的过程,所以必须设法延长。
“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诚然,在诗歌中,这种“陌生化”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也包含英美浪漫主义诗歌)。
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几乎无人用“陌生化”理论来阐释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也包含华兹华斯的诗歌)。
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尝试着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华氏诗歌中的陌生化现象,从而为读者打开另一扇阅读和欣赏华氏诗歌的大门。
二、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了无数的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
其诗歌大多短小清新,而寓意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华兹华斯

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 恋爱,生有一女。
• 华兹华斯之后结识柯勒律治 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 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德 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 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 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 “湖畔派诗人"之称,华兹华 斯是“湖畔派诗人"的领袖, 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由
萝西与他最为亲近。住
在寄宿学校中,与兄弟 姐妹们分开生活。
• 华兹华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贫寒的。但是他生活地区的美 丽自然风光,疗救和补偿了他在物质与亲情上的缺失,因而华兹 华斯的对早年的回忆并不觉得贫苦。他对自然有着“虔诚的爱”,
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受学校老师的影响,开始写诗。 华兹华斯的第一首诗歌完成于1784年。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 The Daffodils
• By Wordsworth
•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 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 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 这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 作之一,写于1804年。据 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 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 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 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 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 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这一诗学主张。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关键词]华兹华斯“快乐”诗学伦理内涵诗史意义[论文摘要]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
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大诗人,其诗歌和诗学理论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研究对象方面,“已有的研究涵盖了他的自然观、社会观、民主观、主题性复归、时间性修饰、意象意境、诗歌语言、诗歌题材等众多领域”…;在方法论方面,已经有心研究、新学主义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这说明国内外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然而,我们深以为憾的是,人们忽略了华兹华斯对“快乐”的理解与阐释,以及其背后丰厚的诗学意义和伦理价值。
而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和诗歌艺术综合来考察,“快乐”无疑是其基本要素之一;无论从其诗学观念还是诗歌艺术实践来看,它都有着潜在的深层内涵,并且维系着其内在的统一性和逻辑性。
可以这样说,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在当时英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对诗学理论起着拓展作用,对当今世界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也富有相当的启迪意义。
一、统一性与逻辑性: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和《“抒情歌谣集”18l5年版序言》这两篇长文中。
从总体上来说,其关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理论,主要包括对“情感”、“题材”、“语言”、“创作目的”等几个方面的理解与认识。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理论探寻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理论探寻18-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诗歌的鼻祖华兹华斯wordsworth 的诗歌。
浪漫主义这个称谓是后人加上的,不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自己的称呼(此处有题)。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浪漫romance/romantic,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无关。
romanticism针对的是普通人common people 而不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educated people。
浪漫主义诗人用简单的语言simple language 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人类情感以及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互动(有题:浪漫主义诗的特点。
(双选)针对的是个人情感,与古典主义不同。
)。
教授以自己为基准,说道自己在散步时感受到了这种互动(此处出题)与romanticism 针锋相对的一种风格就是neo-classism(新古典主义),也就是那位romanticism 的鼻祖很反对的。
neo-classism(新古典主义) 采用太多的elaboration,如sky 不叫做sky,而叫做blue extend;bird 不叫做bird,而叫做feathered person。
(有题:雷鼠题,就是对古典主义诗的叙述,说道他们把bird 看成fly people,大概就是整体表现古典主义诗的特征。
)教授把该诗人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描述植物的(花与草)诗歌。
中期时是对一些社会现象做的尖锐评论。
后期时对早期的作品进行修改review。
目前,文学界还是认为它早期的作品是比较好的。
教授还说,他的诗越写到后来就越写越糟糕,反而早期的比较好,本文重点讲了他第一阶段的诗)重听题,大意是说教授认为作者第一阶段的早期作品比较好,但是在课上不对以后的作品作评价,暗示了什么?本文重点讲了他第一阶段的诗。
)背景资料:romanticismromanticism is a style in the fine arts and literature. it emphasizes passion rather than reason, and imagination and intuition rather than logic. romanticism favors full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and free, spontaneous action rather than restraint and order.romanticism can be seen as a rejection of the precepts of order, calm, harmony, balance, idealization, and rationality that typified classicism in general and late 18th-century neoclassicism in particular.it was also to some extent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nlightenment and against 18th-century rationalism and physical materialism in general. romanticism emphasized the individual, the subjective, the irrational, theimaginative, the personal, the spontaneous, the emotional, the visionary, and the transcendental.romanticism in literature. during the romantic movement, most writers were discontented with their world. it seemed commercial, inhuman, and standardized. to escape from modern life, the romantics turned their interest to remote and faraway places, the medieval past, folklore and legends, and nature and the common people. the romantics were also drawn to the supernatural.wordsworthwordsworth, william (-), is considered by many scholar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english romantic poet. in , wordsworth met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e two men collaborated on lyrical ballads (), a collection of poemsfrequently regarded as the symbolic beginning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wordsworth argued that serious poems could describe "situations from common life" and be written in the ordinary language "really used by men." he believed such poems could clarify "the primary laws of our nature." wordsworth also insisted that poetry is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he explained that his poetry used everyday language rather than the elevated poetic language of such earlier writers as dryden and pope because everyday language comes closer to expressing genuine human feeling. for the same reason, he wanted to write about everyday topics, especially rural, unsophisticated subjects.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lived most of their lives in the scenic lake district of northwestern england and wrote expressively about the beauties of nature and the thoughts that natural beauty inspires. many of their blankverse poems are written in a meditative, conversational tone new to english poetry.wordsworth, as we have said, is the chief representative of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the romantic movement, but he is far more a member of any movement, through his supreme poetic expression of some of the greatest spiritual ideals he belongs among the five or six greatest english poets.first, he is the profoundest interpreter of nature in all poetry. his feeling for nature has two aspects. he is keenly sensitive, and in a more delicately discriminating way than any of his predecessors, to all theexternal beauty and glory of nature, especially inanimate nature of mountains, woods and fields, streams and flowers, in all their infinitely varied aspects.a wonderful joyous and intimate sympathy with them is one of his controlling impulses.in the second place, wordsworth is the most consistent of all the great english poets of democracy, though here as elsewhere his interest is mainly not t in the external but in the spiritual aspect of things.the obstinacy and these poems are only the most conspicuous result of wordsworth chief temperamental defect, which was an almost total lack of the sense of humor. regarding himself as the prophet of a supremely important new gospel, he never admitted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 in his own point of view and was never able to stand aside from his poetry and criticize it dispassionately.题目:问题一:浪漫主义诗的特点。
从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其自然观

从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其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诗歌界首次将自然作为与人类并列共生的审美对象,创作出大量歌颂自然风光、呼吁回归自然、笔调清新质朴、充满哲理沉思的诗篇,彰显出其独特而深刻的自然观。
本文从华兹华斯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入手,全面概括了该自然观的典型特征,并结合华兹华斯的诗歌,深入探讨了该自然观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在诗歌中的体现。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诗歌自然观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奠基人,“湖畔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华兹华斯一改18世纪用诗歌描写贵族生活的传统,将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以清新质朴的语言为诗歌开创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天地,实现了诗歌的口语化和大众化。
他寄情于山水,赞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歌颂清静灵秀的自然美景,倡导尊重自然、感激自然、回归自然,通过诗歌创作将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引入人们的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华兹华斯自然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18世纪末期,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达到高潮,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相继爆发,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
华兹华斯此时正值青年时期,他对人性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了热忱的希望,便以满腔热情投身到法国大革命中。
然而,法国大革命失败、拿破仑称帝使他的愿望成为泡影,英国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黑暗使他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随后欧洲各国封建贵族对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则使他的希望彻底熄灭。
相比之下,永恒不变的自然则绽放出理性、神性和人性的光辉。
于是,华兹华斯逐步将目光从“人的世界”转向“自然的世界”,并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灵从自然中探寻拯救人类灵魂的神秘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教授认为这篇序言是“比十八世纪任何人的著述都更为精微、更为全面、更富于哲理的批评论述。
••••••它提出了有关诗歌的本质和标准的一套命题,这套命题被华兹华斯同时代的人广泛采用。
”
下面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篇序言,看看华兹华斯是怎样回答的:
1、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3、诗歌创作的过程和规律是什么?
4、《抒情歌谣集》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5、诗人的使命是什么?他们具有哪些特质?
“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最重要的是从这些事件和情节中真实地而非虚浮地探索我们的天性的根本规律——主要是关于我们在心情振奋的时候如何把各个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这样就使这些事件和情节显得富有趣味。
”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个说法虽然是正确的,可是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
”
“这本集子里的诗所用的语言,是尽可能地从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中选择出来的。
这种选择,只要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和情感,自
身就形成一种最初想象不到的特点,并且会使文章完全免掉日常生活的庸俗和鄙陋。
”
“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是随处都带着友谊和爱情的支持者和保护者。
”
“(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着更开阔的灵魂……能更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特别是那样的一些思想和感情,它们的发生并非由于直接的外在刺激,而是出于他的选择,或者是他的心灵的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