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鉴赏
华兹华斯诗歌《水仙》赏析

华兹华斯诗歌《水仙》赏析《水仙》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飞白译)英文:The Daffodils——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In such a jocund company!E gaze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个人最喜欢飞白的译本,简单自由而不失韵律。
dreams诗歌鉴赏

dreams诗歌鉴赏
Dreams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它由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于1807年。
这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湖边漫步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感觉和情感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的原文: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湖边漫步时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之心。
其次,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首先,这首诗歌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限制,使得诗歌更加自由流畅。
其次,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cloud”、“daffodils”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之,Dreams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之心。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孤独的刈麦女诗歌鉴赏

孤独的刈麦女诗歌鉴赏《孤独的割麦女》是华兹华斯的一首抒情名篇,诗歌以田园小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姑娘在田间割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诗歌的标题“孤独的割麦女”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寂寥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在英国的地势北高南低的背景下,诗人遇到了一个在田间独自割麦的姑娘,这个姑娘因此被称为“高原姑娘”。
诗人被这一平凡的景象深深触动,为了不打搅姑娘,他远远地站住了,在凝神静听中忘却了自己。
良久之后才悄悄离去。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高原姑娘在田野中割麦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诗人通过姑娘的歌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声因诗人心弦的共鸣而放大,使得深广的谷地也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这一描写非常生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听到了那动人的歌声。
同时,受到想象的促进,诗人的满腔情感也与歌声一同涨满而漫溢了。
这一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通过歌声的共鸣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强烈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昨天经受过了,明天又将重逢?”这一提问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也许,姑娘唱的是自古流传的爱德华哀歌或寒鸦的挽歌,也许,她唱的是传奇中的亚瑟王的征战或罗宾汉的谣曲。
但也许,她唱的并非遥远的往昔,而只是平凡的今日里的平凡的悲欢——这微贱的田园生活中的悲欢,不是更适合于这弯腰挥镰、操劳不息的高塬姑娘么?这一段文字展现了诗人的民主精神或“平凡”精神。
整首诗歌清新流畅,朴素有力,将强烈情感自然流露。
无韵白体诗的格律给了它自然的音乐性,短小而又精悍飘逸的文笔,汇同大自然的旋律,声声刺入煽情的灵魂,使身体的麻木不再衍生。
诗文中穿透了音乐与大自然的神秘结合,从眼前的歌声一直到遥远的夜莺和鸦底群岛的涛声,联想丰富与迅捷展示了诗人想象力的活跃。
《孤独的割麦女》是一首充满灵气的浪漫主义诗歌,它将自然风光、乡村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湖畔的水仙花》原文及赏析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湖畔的水仙花》原文及赏析湖畔的水仙花——华兹华斯William Wordworth不知道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1850年)的读者,也一定听过这首著名的像水仙花一样美丽清新自然的诗歌,这首诗实在是很受喜欢,译本很多,著名作家郭沫若有过翻译,作家顾子欣和诗人飞白也有翻译,可见中国文人对这位诗人的偏爱。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By 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在山谷与谷底之间飘游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恍惚间,看见一簇簇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金光闪闪的水仙花迎风舒展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在湖畔边,在树荫下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迎着微风轻舞嬉笑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连绵不断,像是繁星灿烂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在银色的河流里闪闪发光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在无限的河湾中生长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向着无限的方向继续延伸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我虽只一瞥,已见数万朵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在欢乐舞蹈中尽情摇曳身姿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粼粼湖光也在舞蹈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却哪里比得上这水仙的欢喜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诗人与这样快乐的伙伴In such a jocund company;心里更觉得欢欣雀跃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未领悟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这景象给我带来的精神宝藏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而当我郁郁躺在床上之时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心中一片茫然,默然沉思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它们再次在我心头闪现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是我孤独时心中的福祉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于是我的心底溢满了幸福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好似在与水仙一起悄然起舞(自译)诗人实际上描述的是一次与妹妹偶然的在湖区游历,虽然是与妹妹一起的经历,但是,诗歌的开头作者便开始直接说:“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诗人在此时在精神上正在进行孤独的漫游,他虽然身旁有伴,却思绪缺失,精神漫游飘荡,就像山谷之间那飘荡无根的云朵。
浅析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

浅析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湖畔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树立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朴实,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拒绝刻意修饰真实的生活。
华兹华斯认为只有使用平常朴实,简洁真实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容。
华兹华斯的诗歌纯粹而深刻,就是其中一首抒情佳作。
《孤独的割麦女》描写了一位在农田独自劳动的爱尔兰高地少女的形象,以她的“歌声”贯穿全诗。
诗人从视觉、听觉出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一幅清新凄美的劳动画面,引领读者在歌声中,在想象中去了解一个孤独的割麦女的内心世界。
《孤独的割麦女》全诗共四章节,每节八行,以四步抑扬格写成,韵律大体上是ababccdd,因为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第一行和第三行不押“a”韵。
第一节描述了诗人在旅途里遇见一位苏格兰少女,她独自一人在田里边收割劳作边唱着歌谣。
“孤独”是这一节的主题,诗人为了强调割麦女的孤独形象,使用了四个表示“孤独”的同义词来突出——single,solitary,alone,by herself。
诗人还使用了三个祈使句加强听觉效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行的“Behold her”吸引读者注意,起到了抑扬格律的作用。
第四行的“Stop here,or gently pass!”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唯恐惊扰了少女而停止歌唱。
还有第七行的“O Listen!”再次引起了读者听觉的注意,仿佛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
第二节描写了诗人通过联想一系列事物来赞美少女甜美的歌声。
诗人把少女的歌声与自然界两种鸟——夜莺与布谷鸟的声音进行了相比。
例如,“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夜莺)是美、希望和喜悦的象征;而“cuckoo-bird”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同样给人以希望和喜悦。
但这两种声音虽然美妙,却比不上少女的歌声更能深入人心。
第三节诗是关于对歌词内容的猜想,而又联想到少女的身世。
华兹华斯经典诗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原文及赏析

华兹华斯经典诗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原文及赏析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飞白译)李好摘要:《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清新,自然流畅而广为流传。
本文主要从诗歌的韵律,语篇衔接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鉴赏此诗。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早年他受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尤其是卢梭“回归自然”的影响。
英法战争爆发后,他“归隐”湖畔,致力于诗歌创作,并逐渐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则是他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定下了基调。
[1]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骚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
情以理达 情见乎辞——华兹华斯的《水仙诗》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而著称。
《水仙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堪称是一首意境优美、深沉内涵的诗篇。
一、诗歌背景华兹华斯生活在英国北部湖区,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色优美,悠闲宁静,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笔下的自然总是与人情紧密相连,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结构《水仙诗》共有四十四行,是一首典型的十四行诗。
抑扬格的韵律让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诗的结构严谨,表现了诗人对情感真挚的追求。
三、诗歌分析1. 第一至第十四行描写了自然中水仙花的风姿和气质,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2. 第十五至第二十八行从“落英”开始,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生,描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水仙花的凋零成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隐喻,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
3. 第二十九至第四十四行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追求内心的美好。
四、诗歌主题《水仙诗》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凄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惜。
整首诗明快悲切,意境深远,是一首有着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
五、诗歌意义《水仙诗》以诗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诗中所展现出的情感和内涵,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中。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人们传达了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深刻寓意。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的追求往往让人迷失了对美好事物和生命本身的感悟。
《水仙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唤起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人们重新审视生命和内心的美好。
这首诗也提醒人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珍惜,便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获得力量和启迪。
【诗歌鉴赏】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_诗歌鉴赏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英国]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经典台词,和水仙一同翩翻起舞。
(飞白译)【赏析】《我孤独地漫游》是华兹华斯抒情诗的代表作,也许还是华兹华斯描写自然的诗中最美的一首。
这是1802年4月的一个春日,在英格兰北部这还是乍暖还寒的多雨季节。
华兹华斯等数人沿湖,这一天风比较大,湖水漾起层层波纹。
他们在林间发现了几株野生的黄水仙花,再往前走,水仙越来越多,等走到湖湾边时,突然见到整条狭长的湖湾地带竟开满了水仙花,和湖水的涟漪一齐摇曳生姿,迎风舞蹈!这一从未见过的美景使诗人惊呆了。
后来经过在平静中的追忆、咀嚼,华兹华斯写成了此诗,其中表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交流,诗人从中找到了未泯的童心,窥见了一种永恒的契机,并把这种极乐的福祉与共享;不但要享受于一时,还要把这一境界贮存起来,作为精神的财富,作为永久的食粮,永远享受不尽。
本诗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名篇。
细分起来,又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十六行以写景为主,而诗人之情移注其中,赋予整个画面以人的主体性;后十行以写情为主,而水仙之景寓于其中,不时闪现出神秘的光辉。
郭沫若先生曾批评说:“这诗也不高明,只要一、二两段就够了。
后两段(特别是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
板起一个面孔说教总是讨厌的。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为失之简单化。
如果只保留此诗的前半,这将成为一首意象主义的诗;而华兹华斯却是特别强调诗教的,在此诗中,他就是以自然的祭司的身份,在向读者进行诗教,以抵制人对于自然的异化,使心灵从自然获取安慰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赏析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喜庆生机昂扬的季节。
在春季,我们欢喜,尤其是看到那嫩绿的树芽,看到欢腾的动物。
然而,在华兹华斯的《早春遣句》中,春的天籁之音竟把“悲哀的思潮带上我的心头”,他悲伤地想到“人又是怎样对待人的”。
接下来,诗人有用真挚的笔调描写了醉人的早春场景,而后笔锋一转有回到了“人又是怎样对待人的”这一思考性命题上。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目的性明显的诗歌。
诗人第一节提出的“竟把悲哀的思潮带上我的心头”让读者不由得想:是什么使诗人在如此欢快的美好的情景里竟哀思涌动?欢快的场景描写又和“悲哀的思潮”形成的强烈的对比。
读者的思想、情感一开始就随着诗人的思想、情感流动,诗人由此达到了传递情感的目的,达到作诗的目的。
躺在这曼妙的深林里,听着城市中不可能听到的天籁,感受到城市中不可能看到的早春自然景象,敏感的诗人,敏捷地思考,沉思着,并将这种景象用平实真诚的语句传达给城市中的人们。
“诗人决不是单单为诗人而写诗,他是为人们而写诗”,那么这首诗诗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浓烈的情感。
诗人感受着花朵的绽放,鸟儿的雀跃,嫩枝的萌芽,感受着着春的喜悦,春的生机。
全诗共六节,诗人却用了三节来描绘这些场景,让读者迷醉其中,与前面两节和最后一节诗人的悲叹——“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形成浓烈的对比,浓厚的控诉无奈之感在此时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震撼人心了。
因此,诗人作诗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知到自身的缺失,诗人在叹息:人们对自然的忘怀就是对自身生命的忘却。
“通过我的感受,大自然,把人类的灵魂和她的杰作联接起来了”,诗人是通过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沉思,将普通人不易觉察的真理、思想、情感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诗人用一种朴实易懂的语言,用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非大自然拟人化自我表述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沉浓烈的感情。
这使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诗人作诗的目的。
读罢全诗,一种思考,一种热情不断萦绕在读者的心中,读者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随之增强和纯化。
这是诗人作诗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