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悬浮剂的研发与生产
悬浮剂配方研究及优选方案

悬浮剂作业指导书一、悬浮剂的定义及特点悬浮剂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
粒度细,一般粒径0.1~3μm,悬浮率高,药效比可湿性粉剂好;不用有机溶剂,挥发性小、毒性低、对人畜安全;不易燃易爆,贮运安全,可用飞机喷药。
二、配方组成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
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为5%~50%。
三、配料顺序1、采用湿法研磨粉碎工艺,将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润湿分散剂按配比称量好,连同加水总量70%加入到砂磨釜中与研磨介质1∶1.1~1.2混合进行研磨。
2、在研磨约2.2 h后,将增稠剂和防冻剂及剩余水加入进行调制,得到白色均相悬浮剂。
将药液与研磨介质分离得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检测。
四、配方筛选1、分散剂的选择农药悬浮剂的悬浮液体系介于胶体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之间,属于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了增加悬浮剂的稳定性,通常须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其作用是在悬浮剂中的农药颗粒周围形成保护层,阻碍磨细的农药颗粒相互靠近,从而使农药固体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悬浮液体系的各个部位,在贮存过程中不发生凝聚和结底现象,即使有少量分层,经轻轻摇动也可再分散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而且在冷、热贮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即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此外所加分散剂的量至少要达到足以完全覆盖农药在砂磨时暴露出来的表面积,这样才能使悬浮液体体系稳定。
2、增稠剂的选择悬浮剂的黏度高低是影响产品贮存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黏度太小,产品一般放置一段时间后易分层、结块;黏度太大,则产品不易流动,给加工带来困难,并影响产品的包装及使用。
为了改善产品的倾倒性,提高悬浮率和贮存稳定性,黏度保持在0.4~0.6Pa·s之间。
一般选用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等。
3、防冻剂的选择为了防止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出现结晶现象,进而影响使用效果,需添加防冻剂,一般选用乙二醇、甘油、尿素、氯化钠等。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农药悬浮剂是目前农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制剂,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农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制剂中农药分布不均匀,影响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当的分散剂,并进行优化。
一方面,合适的分散剂能够降低农药粒子的表面张力,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分散剂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另一方面,优化工艺条件,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等参数,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散剂的分散性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增加其均匀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其次,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悬浮剂中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容易引起沉积和分层现象,从而导致悬浮剂的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增稠剂,提高悬浮剂的粘度,增加其抵抗沉降的能力。
其次,可以添加荧光增白剂,通过增加悬浮液的波长范围和增加光量子来改善悬浮剂的稳定性。
同时,优化悬浮剂的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如pH值、溶剂选择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是制备农药悬浮剂的一个困扰。
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中起到增溶、分散和稳定农药颗粒的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悬浮剂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吸附性能、稳定性和毒性等因素。
同时,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用量,以及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改性或合成新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33.5%喹啉铜悬浮剂-标准化制作流程

33.5%喹啉铜悬浮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33.5 %喹啉铜悬浮剂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储存和安全、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由喹啉铜原药、助剂和水加工制成的33.5 %喹啉铜悬浮剂。
注:喹啉铜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参见附录A。
喹啉铜原药中硫酸盐、盐酸盐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1600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1 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GB/T 1605—2001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2008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4825—2006 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GB/T 16150—1995 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GB/T 19136 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9137 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9138 农药丙酮不溶物测定方法GB/T 28137 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GB/T 31737 农药倾倒性测定方法3 基本要求3.1 研发设计应具备根据悬浮剂性能指标要求调整原材料及配方组成的能力。
3.2 原材料喹啉铜原药应符合表1要求。
T/ZZB 1753—20202表1 喹啉铜原药控制项目和指标项目指标测定方法喹啉铜质量分数/% ≥ 95.0 本标准5.3总铜质量分数/% ≥ 17.3 本标准5.4硫酸盐质量分数/% ≤ 0.1 附录B盐酸盐质量分数/% ≤ 0.01 附录B水分/% ≤ 1.0 GB/T 1600pH 值范围4.5~8.5 GB/T 1601乙酸不溶物/% ≤ 1.0 GB/T 191383.3 工艺和设备3.3.1 应采用超微粉碎法生产。
(完整word版)农药悬浮剂SC加工工艺与流程

一、悬浮剂概括农药悬浮剂是 20 世纪 70 年月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
悬浮剂( Suspensionconcentrates ,简称 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余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别到水中,形成平均稳固的粗悬浮系统。
因为其分别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拥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色,并且简单与水混淆,使用方便。
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对比,拥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长处。
悬浮剂的制剂技术波及到农药化学、农药制剂学、物理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制造技术比较复杂。
只管早在 20 世纪 70 年月,悬浮剂就已经出现,但因为遇到研磨机械、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其推行规模仍难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大宗剂型对比。
目前开发的品种,特别是国内生产的多半悬浮剂产品物理稳固性较差,储存中易发生疏层、积淀,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平均分别,甚至结块不可以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行和使用。
悬浮剂的构成和配方挑选悬浮剂( SC)主要由农药原药、湿润剂、分别剂、增稠剂、防冻剂、 pH 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构成。
但不一样品种、不一样规格的制剂配方各有不一样,挑选合理的制剂配方是悬浮剂开发的重要工作。
水悬浮剂的基本配方构成以下:有效成分:40 %- 50% (也有更低一些的)防冻剂: 5 %左右(最低气温高于0 ℃的地域可不加)湿润分别剂: 3 %- 7 %增稠剂:0.1 %- 0.5 %水加至 100%pH 调整剂和消泡剂一般不加。
配方的最后确立,主假如凭经验达成的。
经验累积得越多,越丰富,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必定的模式。
因此,也就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在这里笔者也难以给出悬浮剂配方挑选的公式,只好就选择各成分的原则加以表达。
1.确立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确实定需知足以下三个条件:( 1 )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 70mg/L ,最好不溶,不然在制剂储存时易产生结晶。
高浓度悬浮剂的研发与生产

高浓度悬浮剂的研发与生产高浓度悬浮剂是一种化学品,是由固体颗粒或液体颗粒以及稳定剂组成的分散系统。
其主要用途是在工业生产、医药领域以及农业领域等各个领域提供可靠的悬浮效果,确保颗粒在溶液中均匀分散,不发生沉淀现象。
高浓度悬浮剂的研发与生产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研发团队需要确定该高浓度悬浮剂的具体应用领域及要求,以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研究。
例如,在医药领域中,可能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提高药物吸收率的悬浮剂;而在农业领域中,可能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提高农药喷施效果的悬浮剂。
接下来,研发团队将根据研究目标,选择适合的固体颗粒或液体颗粒作为悬浮剂的基础材料,并深入研究这些材料的物化性质。
这些物化性质包括颗粒的粒径、形状、表面电荷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确定了基础材料后,研发团队将进行配方设计。
在配方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稳定剂以确保悬浮剂的稳定性。
稳定剂可以帮助减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防止颗粒的沉淀。
常见的稳定剂有表面活性剂、胶体等。
一旦配方确定,研发团队将进行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的目的是验证配方的可行性,并优化配方。
通过调整稳定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研发团队可以得到最佳的悬浮效果。
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后,研发团队将进一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规划。
工业化生产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配置以及生产流程的优化等。
其中,优化生产流程尤为关键,因为高浓度悬浮剂的生产需要保证颗粒的均匀分散,良好的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最后,高浓度悬浮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检测和审查、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最终产品的质检。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确保高浓度悬浮剂的质量符合标准,并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高浓度悬浮剂的研发与生产需要经历确定研究目标、选择基础材料、稳定剂配方设计、实验室试验、工业化生产规划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步骤。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不断的优化,才能研发出高浓度悬浮剂,并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

悬浮剂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稳定 性,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 成稳定的悬浮液,具有较好的遮 盖力、悬浮性和流变性等特性。
悬浮剂加工工艺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涂料行业
用于制造水性涂料、建筑 涂料等,提供优异的遮盖 力和流变性。
农药行业
用于制造水溶性农药,提 高农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降低药害和污染。
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控制
总结词
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研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详细描述
杂质的来源可能包括原材料、设备、环境和生产过程等多个方面。为了控制杂质,需要从原材料的筛 选、设备的清洁、环境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的监控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03
解决方案与技术突破
详细描述
粒度太小可能导致悬浮剂的流动性变差,粒度太大则会影响悬浮剂的遮盖力和 着色力。同时,粒度分布的不均匀也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粘度调节
总结词
粘度是悬浮剂的重要参数,粘度调节的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粘度、稳定性和 应用性能等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粘度太高可能导致悬浮剂的流动性变差,粘度太低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遮盖力和 着色力。同时,粘度的变化也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03
实施效果
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在悬浮剂中表现出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安全性,
同时保持了其在悬浮剂中的优良性能,为悬浮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持。
05
结论与展望
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悬浮剂加工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 化,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 、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同时,悬浮剂的稳定 性、粒径分布和粘度等特性也需要通过精细 的工艺控制来实现。
农药制造中的新型高效悬浮剂研究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农药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升级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THANK YOU
汇报人:
悬浮剂的稳定性:需要保证悬浮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沉淀和结块
悬浮剂的粘度控制:需要控制悬浮剂的粘度,以保证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喷施性能
悬浮剂的生物活性:需要保证悬浮剂的生物活性,以提高其杀虫效果和抗药性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性能研究
PART 03
悬浮剂的物理性能
悬浮性能:悬浮剂能够将农药颗粒悬浮在水中,防止沉降
悬浮剂的生物活性: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悬浮剂的溶解性: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悬浮剂的组成:包括活性成分、助剂、载体等
悬浮剂的药效性能
悬浮剂的稳定性:悬浮剂在水中的稳定性,防止沉淀和絮凝
悬浮剂的溶解性:悬浮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提高药效
悬浮剂的持久性:悬浮剂在作物上的持久性,延长药效时间
悬浮剂的生物活性:悬浮剂对作物的生物活性,提高作物抗病性
农药制造中的新型高效悬浮剂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农药悬浮剂概述
02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制备技术
03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性能研究
04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应用前景
05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研究展望
农药悬浮剂概述
PART 01
悬浮剂的定义和分类
悬浮剂的定义:悬浮剂是一种将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的制剂。
发展趋势:未来高效悬浮剂将向环保、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新型高效悬浮剂的研究展望
PART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研究悬浮剂在农药制造中的应用和效果
谈谈农药悬浮剂及其加工技术

谈谈农药悬浮剂及其加工技术谈谈农药悬浮剂及其加工技术农药悬浮剂加工技术悬浮剂是将水不溶的农药固体活性成分加工成微细颗粒(一般平均粒径<5jam),依靠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分散悬浮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
它与其他剂型相比有如下优点:1)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生产中避免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
2)无粉尘产生,对操作者和使用者安全,清洁文明生产并对环境有利。
3)用水作介质,降低环境污染,节省成本。
4)低的毒性和刺激性。
5)可加工高浓度剂型,减少库存量,节省包装、贮运和运输费用。
6)水不溶的农药固体活性成分可加工成液体剂型出售,计量和使用方便。
7)由于比wp有更细的粒径,悬浮率和药效比wp要高。
8)可用来加工悬乳剂(se)和悬浮种衣剂(fs)。
因此,近l0年来悬浮剂成为国内外发展最快的新剂型,成为各种农药品种的基本加工剂型,也成为代替wp的主要剂型之一。
一种典型的sc剂型的基本组成(g/l计)如下:活性成分4o~700润湿n/分散剂5~6o吸湿剂/抗冻剂5o~8o消泡剂0.8~2增稠剂/抗沉淀剂1~2.5其他添加剂1~2水直到1l国内的剂型配方大都习惯以重量百分比计,国外则不同,一般对固体剂型(如dp、wp和wg)用重量百分比计,而液体剂型(如ec、sl、sc和ew等)都采用g/l计,因其方便用户计量和使用。
因此,在国内生产而需要出口的液体剂型产品应注意到这点。
农药活性成分无论是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也不论它们是单剂还是混剂,都可以加工成悬浮剂。
目前悬浮剂(除乳油外)是能加工农药活性成分最多的剂型,涉及的农药活性成分多达275个,并以除草剂居多,其次是杀菌剂和杀虫剂。
一般说来,对农药活性成分既在碳氢化合物有机溶剂中又在水中有很低溶解度的固体活性成分都适合加工成sc。
它们的具体要求是:1)农药固体活性成分的熔点应>70~c(最好>90~c),以保证农药活性成分在砂磨中不被熔化,呈颗粒状,便于研磨成微细粒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生产时配制均匀浆料难 度大
❖按配方设计,将原药润湿剂、分散 剂、助分散剂、抗冻剂、消泡剂和 水予分散成均匀浆料后,才能加到 砂磨机中砂磨。
❖但因含水量少,要配制均匀浆料, 有较大难度,只有熟练操作和掌握 操作技巧的操作人员,及使用特殊
2. 配方研发
❖ 活性成分
4O~55%
❖ 润湿剂
0.5~2%
❖一般来说:
❖50%含量比500g/l(由于比重 关系,实际含固量比50%的要 小)难于砂磨。
1.2 易于絮凝和聚结
高浓度下,粒子布朗运动碰撞机 会比低浓度时多得多。 并且在色散力和范德瓦尔吸引力 的作用下,高浓度悬浮剂更容易 形成链状或链团的网络状聚集体, 从而发生(絮团状)聚凝或聚结。
当产品在贮存过程中颗粒间聚集体 合并变大而聚结,这些会导致制
❖ 而腈菌唑(142 mg/l)和三唑酮(260 mg/l)发生奥氏熟化机会有所增加;而 吡虫啉(510 mg/l)和三环唑 (1600mg/l),奥氏熟化出现不可避免。
❖ 选用原药必须是在水中不溶的和熔点较 高的这才可制得稳定的悬浮剂。
1.4 易粒径增长
❖在我们生产的高浓度悬浮剂时,所 用原药中,吡虫啉、四螨嗪、噻嗪 酮、异菌脲、达螨灵都是结晶体。 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粉碎,达到要求 的粒径砂磨时间要很长。若产品起 始粒径大,常温放置贮存晶体增长, 而使粒径变大较快。
剂产品的沉淀和结块而失效。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散剂、有效控制 颗粒的粒径大小,可以解决絮凝和 聚结问题。
悬浮剂不稳定状态示意图
❖(a) 稳定状态的悬浮剂,单个粒 子分散悬浮在水相中,无分层和 沉淀。
❖(b) 形成链状的絮凝状态。
❖(c) 形成团状的强絮凝状态。
❖(d) 表示悬浮剂形成网络状的强絮凝 状态。一般在浓度很高时会形成链 状及交叉链团状的网络状的聚凝或 聚结。
1.1 难于砂磨
高浓度悬浮剂,特别是45%~50%的 含量,某些原药砂磨时明显地表现 出脹流体(流变)行为。
所谓脹流体,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τ=kγn(n>1),式中τ是剪切应力 [Pa],γ是剪切速度[S-1],k是塑性 粘度[mPas])。
❖也就是说,在高剪切应力下,体 系有很高的粘度,随着物料搅得 越快,则料变得越粘稠。
诺普信农化公司高浓度悬浮 剂品种
❖从2004年起,至今公司(临时和 正式)登记及生产的高浓度悬浮 剂。单剂有 :
❖600g/l(48%)吡虫啉、500g/l 异菌脲、500g/l四螨嗪、
❖500g/l甲基硫菌灵、50%硫磺、 50%丁醚脲、50%噻嗪酮、 430g/l戊唑醇、 40%腈菌唑、 40%多菌灵、40%百菌清等。
❖混剂有:
❖49.5%多菌灵*硫磺、45.5%阿维 菌素*丁醚脲、500g/l四螨嗪*丁 醚脲、50%达螨灵*丁醚脲、 45%硫磺*三唑酮、45%硫磺*三 环唑、40%百菌清*嘧霉胺等。
1. 高浓度悬浮剂研发和生产
中问题 悬浮剂是以水为介质,通过湿
磨制得的一种液体制剂。
浓度越高,水量越少,在制备 及产品存放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问题。
❖这时甚至会出现无法研磨的情况, 更无法得到所需的粒径。
❖ 如600g/l吡虫啉研制时,曾出现过物料越磨 越粘的情况;当选用合适和特定的分散剂时, 则物料越磨越稀,不再出现上述情况。
❖ 脹流体(流变)行为的出现,表明所选用的 分散剂不合适,绝大多数可通过选择合适的 分散剂来制得合格的产品。但有的由于原药 性能,不合适做悬浮剂。
悬浮剂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 可加工的农药活性成分最多、加 工工艺最为成熟、对操作者和使 用者以及环境安全、相对成本较 低、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剂型。
❖目前可加工悬浮剂的农药活性成分 多达275个。
❖2008年在国内登记的悬浮剂品种已 达399个。
❖诺普信农化公司现在登记品种有122 个。
❖近年来,国外悬浮剂有朝着加工 高浓度方向发展趋势。
❖尤其是吡虫啉更为突出,粒径增 长较快;生产时因此要用防止粒 径长大的表面活性剂,另要加入 起阻隔作用的高分子分散剂。通 过配方调整,使上述原药便于粉 碎,也减缓了粒径增长速度。
1.5 泡沫多难消泡
❖高浓度悬浮剂含固量高,要达到一 定的粒径(平均2~4μm)需要一定 的砂磨次数。砂磨中产生的泡沫多, 目前缺乏非常有效的消泡剂消泡。 有机硅、矿物油或醇类消泡剂在生 产高浓度悬浮剂中,只能单独使用, 复合使用,易于产生触变。
❖(e) 形成桥连的絮凝状态。
❖(f) 形成空缺的弱絮凝状态。
1.3 奥氏熟化
❖ 悬浮剂体系属于热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随时间推 移,会表现出粒子大小和分布朝较大粒 子方向移动即结晶长大现象。这种依靠
消耗小粒子形成大粒子的过程称谓奥
氏熟化。
❖ 它是由粒子大小与溶解度不同而引起的。
❖ 分散剂(和助分散剂)
2~ 6%
❖ 抗冻剂
4~ 6%
❖ 消泡剂
0.1~ 0.5%
❖ 增稠剂
0.05~ 0.2%
❖ 其他助剂(功能性助剂) 1~ 2%
❖水
平衡 至 ~100
❖国内习惯于质量%计,而国外液体 剂型则以g/l计。
❖为保证悬浮剂产品质量以及获得两 年货架寿命,必须解决悬浮剂长期 贮存期间的物理稳定性问题。所以 在生产前,必须研发出最佳配方, 也就是如何选择原药和表面活性剂
❖ 另一种奥氏熟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某
种固体农药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晶态。多
种晶态间在水中溶解度不同也会引起晶 体长大。
❖ 农药活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100mg/l
时,将很少发生奥氏熟化现象。
❖例如异菌脲(13 mg/l)、四螨嗪 (1 mg/l)、甲基硫菌灵(26.6 mg/l)、丁醚脲(0.05 mg/l)、 噻嗪 酮(0.9 mg/l)、 达螨灵(0.012 mg/l) 等水中溶解度都很低,一般不易发 生奥氏熟化。
❖开发高浓度悬浮剂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减少库存占用体积、降低生 产费用、减少包装和贮运费用。
❖从国外农化公司在我国登记悬浮 剂的品种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在我国登记的高浓度悬浮剂品种, 单剂有:
600g/l吡虫啉、480 g/l吡虫啉、 500g/l异菌脲、500g/l异丙隆 、 500g/l甲基硫菌灵、430g/l戊唑 醇 、430g/l代森锰锌、40%氰草 津等。混剂有:550g/l吡氟酰*异 丙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