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和铝的性质 教案
镁和铝教案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铝箔、氧气、粗铁丝、火柴、NaOH溶液、CO2、镁带、氯酸钾、氧化铁、铝粉、滤纸、蒸发皿、砂纸、带铁圈的铁架台、0.5 mol·L-1Al2(SO4)3、氨水、2 mol·L-1盐酸、氧化铝、沙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1.运用周期律知识讨论推断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2.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归纳镁、铝的化学性质。
3.运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氢氧化铝的两性。
4.对于氢氧化铝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其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必要的。
[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金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板书]1.冶金工业的分类方法黑色金属:铁、铬、锰(注意:实际上,铁、铬、锰均为银白色金属)有色金属: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金属,如常见的铝、镁等。
2.根据金属密度的大小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3的金属。
如铝、钾、镁、钠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4.5 g·cm-3的金属。
如铁、铜、银、汞等。
3.根据地壳中的含量常见金属:如铁、铜、锡、镁、铝等。
稀有金属:如钽、锆、铌等。
[[生]物理性质1.常温时,除了汞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2.有金属光泽。
这种现象只有当金属为块状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时呈暗灰色或黑色。
《镁和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镁和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关键词】化学教学设计镁铝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是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教材把镁和铝编排在同一节,就是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根据它们的原子结构特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相关的化学实验,用对比镁和铝的异同点的方法,学习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镁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特点。
②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的相似点、差异点以及用途。
③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相似点、差异点以及铝跟碱的反应。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推断加实证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3.内容结构(略)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①铝跟碱反应的本质。
②镁和铝跟盐的反应。
5.活动特点(略)二、教学思路设计1.设计策略①淡化课堂内外的界线,抓好课前预习,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培养其“先行组织者策略”,使其能充分复习相关的旧知和预习新知,利于在课堂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②以学习目标为主线,以旧知检索、探究结果、结果原因探究和目标检测为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2.过程与方法3.学习延伸了解镁和铝及其合金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还有哪些用途。
三、课堂教学实录(一)激活思维,切入主题(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图片:人造地球卫星图、火箭发射图、波音767客机图。
)师:铝合金、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镁和铝的多彩世界,去了解和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学目标。
)(二)师生互动,主题探究探究一:镁和铝的用途和原子结构特点1.镁和铝的用途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思考镁和铝有哪些主要用途。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镁和铝

镁和铝●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名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
一.镁和铝的物理性质由镁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归纳镁和铝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合金: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析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份金属的熔点都低.如:铝合金.二.镁和铝的化学性质Mg-2e-→Mg2+ Al-3e-→Al3+说明:1.[实验4-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条件:点燃;现象;注意点.2. [实验4-6]铝与碱反应产物的检验.3. [实验4-7]镁与CO2反应的注意点4.铝热反应用蔗糖与氯酸钾的混合物滴入浓硫酸;现象;注意点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和物叫铝热剂,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利用铝热法可冶炼钒,铬,锰,也可焊接钢轨.3[例题分析]1.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①氧气②空气③N2④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 )A.②<①<③<④B. 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解析]:空气中有1/5的氧气,4/5的氮气.可用“变换化学式法” .设镁均为1mol,则与氧气反应生成1 molMgO;在氮气中燃烧时生成Mg3N2,1在CO2燃烧生成均为1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和的混合物,其中镁的物质的量为由于镁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比较生成固体的质量即可比较它们的化学式不同的部分的相对原子质量.2.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但不与镁反应.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Ba2+,Cu2+,OH-,SO42-,Cl-,CO32-,NO3-.试根据上述性质推断: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不存在的离子是 .3.简答为什么不能用干粉灭火剂(主要成份为NaHCO3)来扑灭燃烧的镁粉?[学生练习]: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时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Ba2+,H+,Ag+,SO42-,SO32-,HCO3-,OH-,NO3- .何者能存在此溶液中?(A)当生成Al3+时可存在 ;(B)当生成AlO2-时可存在 .2.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四份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HCl B. 4mol/LHNO3 C.8mol/LNaOHD.18mol/LH2SO43.在两份体积相同的NaOH和稀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铝粉,充分反应后,在相同状况下,若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3 :1B. 1 :3C. 3 :2D. 2 :34.将镁铝硅的混和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一份跟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另一份跟足量的HCl反应,最终产生的H2一样多.则镁与硅物质的量之比是A.2 :1B.4:1C.1 :1D.3 :1三、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2O3)概述:白色难熔物,是冶炼铝的原料,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Al2O3:两性氧化物,能跟强酸、强碱反应,不跟水反应。
【精品资料】镁和铝教学设计-精品资料

《镁和铝》教学设计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陆亚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记住镁、铝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它们的主要用途3.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2)能力与方法1、通过位、构、性的关系和镁、铝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分析对比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及规律的认识;培养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2、学会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将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
3、通过学生自己验证镁和铝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4、采用对比教学法,将学过的金属钠同镁和铝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镁、铝的位、构、性关系的分析,加深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2、通过演示实验和设问,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3、通过对镁和铝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归纳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4、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史料,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镁铝与氧化物的反应。
疑点: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金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在当今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生活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引导〗所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好金属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金属?〖讨论回答〗碱金属元素、铁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镁和铝〖板书〗第一节镁和铝一、镁和铝原子结构〖引导思考〗1、镁和铝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几周期?第几族?2、画出镁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在化学反应中其核外电子容易发生什么变化?表现出什么性质?3、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镁铝金属性、还原性的强弱。
高中化学镁、铝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镁、铝的性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第二部分介绍镁、铝及其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第三部分介绍水的硬度、硬水软化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的意义。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该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又是该部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高一课本中《碱金属》的学习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的深入探讨。
学生对学习每一主族元素相关知识有较完整的处理方法,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
该节中镁、铝处于同一周期的不同主族,但由于两者的某些相似性质,而把它们并列介绍,第一次打破了前面的教材设计方式。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既突破学生以往的思维定势,从横纵方面加深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立体性,也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金属元素的性质规律的知识体系,为下一章学习《铁》打下了扎实基础。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掌握镁、铝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镁、铝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②从合金的概念和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①通过对镁在CO2中燃烧和铝与酸碱反应,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进一步认识性质与结构,性质与用途、制法等关系,即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③通过合金及镁、铝用途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3.教学重点(难点):镁、铝的强还原性;铝的特性。
二.说教法:1.实验法。
2.启发对比归纳法。
这两方法是突破本节教材重点的主要手段。
3.讲授法:是必要的补充手段。
4.练习法:是学生对学习到知识的巩固手段。
三.说学法:1.观察实验方法。
2.对比分析法。
3.自学归纳法。
四:说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①实验准备:课堂实验(演示)仪器药品准备,分组实验,课后趣味实验的准备。
②练习思考题目的准备。
③阅读材料的准备。
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二年级《镁和铝》教学设计之一

4-1-1 镁和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通性。
了解金属在物理性质方面的某些特性。
(2)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铝跟氢氧化钠溶液、酸反应的性质。
(4)了解镁和铝及金属合金的重要用途。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掌握金属分类的一般方法。
提高根据不同角度对金属进行分类的能力。
(2)通过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提高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金属单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金属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加深化学研究和人类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铝热反应实验、铝在纯氧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等实验,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培养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本节的重点是铝的特性。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中所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C)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D)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2.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对角线关系,它们性质相似,如它们的单质在氧气中反应都不生成氧化物。
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硫酸锂难溶于水(B)氢氧化锂加热不分解(C)锂遇浓硫酸不发生钝化(D)碳酸锂加热分解成氧化锂和二氧化碳3.定向爆破建筑物时,应同时定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宜的炸药外,还需用()。
(A)氧炔焰(B)铝热剂(C)液氧(D)电弧4.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各大中城市都举行了焰火表演。
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
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
①空气;②O2;③Ar;④H2;⑤N2;⑥H2O。
(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5.将5.1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1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这种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镁和铝的性质教案

镁和铝的性质教案学科:化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镁和铝的一般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2.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镁和铝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镁和铝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镁和铝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展示板。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温故知新(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金属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Step 2: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介绍镁和铝的一般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包括外观、密度、熔点、化学符号等信息。
Step 3:物理性质的讨论(1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物理性质的问题,让他们互相讨论并提出答案。
例如:1.镁和铝的密度和熔点分别是多少?2.镁和铝的颜色是什么?3.镁和铝在常温下是固体还是液体?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
Step 4: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镁和铝的一些性质。
例如:1.用火烧镁带来感受镁的高燃点和亮度。
2.用酸和碱与镁反应,演示镁与酸碱的反应性质。
3.用火烧铝,并与氧化铁反应,演示铝的燃烧性质和氧化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镁和铝的一些化学性质。
Step 5:化学性质的讨论(1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化学性质的问题,让他们互相讨论并提出答案。
例如:1.镁和铝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什么?2.镁和铝可以与氧反应生成什么?3.镁和铝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什么?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学生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Step 6:应用领域的介绍(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介绍镁和铝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1.镁合金用于制造轻便的汽车零部件。
2.铝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建筑材料。
3.镁可用于制造荧光粉和火柴头。
通过介绍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镁和铝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7: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
镁和铝教案

镁和铝21、镁、铝的化学性质(与非氧化性酸、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铝的钝化,铝与碱反应),2、铝热反应的有关知识,铝的两性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特性难点:铝的特性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对比教学法第一课时【课题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铝制品,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铝制品具有抗蚀性,而铁制品则较差。
为什么铝制品具有抗蚀性呢?这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
这节课我们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第一节镁和铝二、化学性质【导忆】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总是从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入手,来推测元素重要的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投影】(1)画出Mg、Al的原子结构简图。
(2)找出Mg、Al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相同点,化学性质的相似点。
(3)用同样的方法找出Mg、Al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在周期表中位置的不同点、化学性质的不同点。
讨论、归纳如下:温故引新。
以结构、位置图。
带性质,加深对位、构、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导思】正是因为Mg、Al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这样的位置,具有相似的结构,这是内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1.共性【导思】Mg、Al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时,按照无机物的分类方法和顺序(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考虑。
【板书】(1)跟非金属反应【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演示实验】点燃铝箔【讲述】从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描述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铝跟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Al+3O2=2Al2O3,Al具有还原性。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讲述】因为Mg、Al的价电子数较少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不仅能跟单质O2反应,而且还能与其它金属单质反应(如卤素、硫等),甚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强化“还原性”【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设问并组织讨论】(1)回忆复述Mg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和铝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镁、铝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程度,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测镁、铝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镁、铝的共性和特性。
能力培养:通过位、构、性关系和镁、铝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及规律的认识;培养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镁、铝的位、构、性关系的分析,加深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科学品质:通过演示实验和设问,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科学方法:学会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将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
重点:镁、铝的还原性,铝的特性;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方法的学习。
难点:铝的特性;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转化方法。
续表
原子结构的不同点,
续表
续表
续表
附:随堂检测答案
1.(D)2.(B)3.(C)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