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泽泻汤加味方治疗痰瘀型高血压病治验举隅

泽泻汤加味方治疗痰瘀型高血压病治验举隅

泽泻汤加味方治疗痰瘀型高血压病治验举隅
孔文倩;柴江玮;张树峰
【期刊名称】《基层中医药》
【年(卷),期】2024(3)4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单纯应用西药控制血压,存在药物副作用、应用禁忌、一些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等问题,中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的
优势。

痰瘀型高血压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文总结张树峰老师治疗痰瘀型高血压
病的临床经验,其以健脾利水、活血祛痰为原则,运用泽泻汤加味方治疗痰瘀型高血
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孔文倩;柴江玮;张树峰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王化良主任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证举隅
2.王素梅教授运用加味礞石滚痰汤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验案举隅
3.泽泻汤治验举隅
4.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
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目的探討通脈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

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1、VEGF、sICAM-1水平。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8]中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③年龄18~75岁。

④本研究經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病或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生育计划;③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痛风、严重的心肝肾损伤等合并症;④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予以常规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20719,每片5 mg)5 mg口服,每日1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红花20 g、半夏15 g、丹参30 g、茯苓30 g、生蒲黄15 g、生山楂25 g、炒莱菔子20 g,制备煎剂均由我院提供,由药房统一代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痰 浊 而 成 痰 瘀 同病 。
待 深入 , 痰瘀应不 仅仅局限于 血脂 、 血液流 变学的检测 , 痰瘀 如 蕴久 , 转化为毒 , 可 损伤 络道 , 故现代西 医所说 的血栓前状态 标
志物 、 内皮 因子 、 血管重构 、 动脉粥样斑块 、 炎性 反应及胰 岛素抵 抗等都属其范畴 。 2 4 临床应 用 . 沈绍 功L _ 1 教授 认为 , 床诊 断首 先强调 辨证 0 临 论治方可见效 , 即辨证为先 、 辨病 为辅的原则 。首先应分清痰瘀 之轻重 , 舌苔厚腻而质 暗淡不 紫者 , 为痰重瘀轻 , 当以祛痰为主 , 佐 以活血 ; 反之 , 紫暗伴有 瘀斑 , 舌 而苔 薄腻 者 , 为瘀 重痰 轻 , 当 以活血为主 , 以祛痰。 以沈 师降 压四物 汤( 芎 、 佐 川 钩藤 、 泽泻 、 莱菔子 ) 为基础方进行加 减L 1 。①分 清寒热 虚实 , 辨明痰瘀 轻 重: 苔白为寒 , 应用鹿角霜 、 川断 、 蛇床子温通 ; 苔黄为热 , 应用蒲 公英 、 连翘 、 丹皮 、 栀子 、 制军清 热。苔薄 为虚 , 阴虚 者应用 杞菊 地 黄汤加减 , 阳虚者上方加川 断 、 蛇床子阴 中求 阳; 苔腻为实 , 用 温胆汤加减 。痰重在 温胆汤 的基础 上酌加 茵 陈、 泽泻 、 藻 、 海 生 龙骨 、 生牡蛎 , 并加一味丹参化瘀 ; 重以膈下逐瘀汤加减 , 瘀 并加 莱菔 子 、 全瓜 蒌佐 以祛痰 L 。②健脾 和 胃 , 护中焦 : 7 J 顾 实者 当 以 温胆汤绝生痰之源 ; 虚者 当合并保和丸开 胃口。③疏肝潜 阳 , 条 畅气机 : 疏肝用柴胡 、 白芍 、 白菊花 、 夏枯草 、 川楝子 、 炒橘核 ; 潜
维普资讯
CHI NES J E OUR NALOF I NTE ATI GR VEMEDI NEON C CI ARDI O一/ ERE ROVA C C B S U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其病因很复杂,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常常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复发作等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高血压病是外感邪气郁火之气所致,病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痰瘀互结,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压升高。

因此,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舒肝解郁、化痰行气为治疗原则的中药方剂,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针对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尚不够充分,研究方法和标准也有待完善,如何探究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开发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新药物和新方剂,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以高血压病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采用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研究相应的方证临床特点、中药治疗原则及方剂组成。

研究方法:1. 回顾性病例研究:在医院中筛选出符合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病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分析研究中药方剂的功效、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 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选取符合入研条件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中药方剂治疗和西药治疗的比较,观察研究各组的生命质量、血压变化、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异。

3. 动物实验:采用实验动物建立高血压模型,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其对高血压的改善作用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三、研究预期结果1.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比较,发现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2. 通过动物实验的观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具有调节心血管、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3. 提出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临床应用标准和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 通过挖掘传统中药方剂的治疗原则和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代化、个性化治疗思路,提高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应用水平。

六君子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血压病30例

六君子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血压病30例
气虚 痰瘀 型高 血压 病有效 , 并能改 善血脂 异常 ,不 良反 应少 。
关键 词 :高血 压病 ;气虚痰 瘀 ;六君 子汤 : 中医药 疗法 d i 1 9 9 .s 6 22 7 0 11 .1 o: 0 6 8i n1 7 — 7 92 1 4 8 3 s 0 文 章编 号 :1 7 — 7 9 ( 0 1 1-0 1 2 6 2 2 7 2 1 )-4 0 3 - 0
( P< 00】 。 . )
表 3 症候 疗效 ( 、p ) , %
血脂、症状 改善情况及不 良反应 ,期 问避免使用类似 中
药 、 中成 药 及 治疗 规定 以外 的西 药 。
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2 0 . 4 0 2年 《 中药新药高血压病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规定 的血压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和 《 中药新药高脂血症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 》规 定的血脂 疗
服加 味六 君 子 汤 , 剂 /。 1 d 4周 后 观 察 治疗 前后 患 者血 压 、
22 证候疗 效 由表 3 . 可知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 6 %,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 . 3 %;与对照组 比较 ,治疗组症候 3 疗 效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00 ) 由表 4 可 知 ,与对 照 组 P . ; 5 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症候积 分无显著性差异 ( P>0 5 , . ) 0 治疗后症 候积 分减少有显著性差异 ( P<00 ) .1;与治疗 前 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症候积分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 ( set l y e e s n H) 是一 E sni p r ni ,E aH t o 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 容易并发心 、 、 脑 肾等靶器官 的损害 ,具有较高 的致残率 。因此 ,有效防 治 E 是 目前研 究热 点,中医药对 E 有较好 的防治作 H H 用,只要辨证准确 、选方恰 当,结合三 因制宜 ,就能发 挥 中医药的优势。

通脉降脂丸配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高血压35例

通脉降脂丸配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高血压35例

通脉降脂丸配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高血压35例[JP3]目的探讨通脉降脂丸联合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痰瘀互结型)对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作用。

方法[JP]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通脉降脂丸,1次10 g,1日2次,观察疗程3个月。

治疗前后记录临床观察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主要症候疗效总有效人数32例,总有效率91.43%,治疗组临床主要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

治疗组临床各单项症候均有改善,除外“痰涎增多”有1例效果不明显者(总有效率85.71%),其余六项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在眩晕、面色黯黑、胸闷、肢麻沉重和脉络瘀血五项症候的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降脂疗效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88.57%,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C、TG、LDL-C、LP(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脂五项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降压总疗效显效2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1.43%,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

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肝功(AST、ALT)、血糖(Glu)及肾功(BUN、Cr)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

2组治疗前后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通脉降脂丸联合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痰瘀互结型)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对于改善眩晕、脉络瘀血、面色黯黑、胸闷气塞、肢麻沉重、乏力、头痛、心悸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对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通脉降脂丸;降压药;痰瘀互结老年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特征是动脉血压的慢性持续性升高。

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研究

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2月第10卷第34期筝临床研究筝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研究吴俊青(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600)【摘要】目的分析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情况。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9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患者)与观察组(46例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丹蒌汤剂治疗,着重就其安全性、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58.7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32.6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24h血压动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丹蒌汤剂;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安全性;24h血压动态;改善高血压作为一种临床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体循环动脉血压上升为其主要特征表现,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中医学科将高血压归属于“风眩”,“头痛”范畴,具体分作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痰瘀互结型、二是阴虚阳盛型、三是瘀血阻络型、四是气血两虚型,其中以痰瘀互结型最为常见[2]。

临床治疗多使用降压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颇多,且降压药物通常需长期服用,可引起失眠、健忘、抑郁等表现[3]。

有研究资料提出,中医疗法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事件,可平缓持久地对血压进行控制,且安全性更高[4]。

基于此,本文围绕我院收治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分组实施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及其联合中药丹蒌汤剂治疗方案,着重就其安全性、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 高血 压病 ;痰 瘀 互 结 ;综 述
【 中图分类号】R 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7 — 0 1 2 7 — 0 3
Adv a nc e me nt i n r e s e a r c h o f t r e a t me nt o f phl e g m a nd b l o od s t a s i s p e h V pe r t e ns i O n wi t h t r a di t i o na l Chi ne s e me d i c i ne
( 广西 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0 )
【 摘 要】 研 究表 明 , 高血压与痰瘀 关 系十分 密切 ,而随着生活水平改 变, 痰瘀互结 已成为 高血压病的主要 常见中 医 证型,
文章就近十年来痰瘀 互结型高血压病 因病机 、相 关客观指标、 中医药治疗进展作 一综述 。
b l o o d s t a s i s h a s b e c o me a ma j o r c o mmo n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s y n d r o me . Th i s a t r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f o l l o wi n g : t h e p a s t d e c a d e , p h l e m g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y p e o f h y p e t r e n s i o n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r e l a t e d o b j e c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Ch i n e s e me ic d i n e t r e a t me n t p r o g r e s s .
1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沈 绍 功 等 首次 提 出 “ 痰 瘀 互 结 、 毒 损 心 络 ”为 高血 压
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组各项血压指标及血压形态均无统
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对 夹痰 、夹 瘀 分 组 的分 析 表 明 ,夹 痰 夹
瘀证 组的全程 、 白天、夜 间收缩压 及脉 压均高 于夹瘀 证组 ( P < 0 . 0 5 ) ,舒张压及脉压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 P > O . 0 5 ) 。认 为痰瘀互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 压和 脉压 升高有关 。 韩学杰 “ 等 根据舌诊 、脉诊及主症辨证共入组 8 2例患者 ,
总第 1 5卷 1 6 7期 2 0 1 3年 7月
大 众 科 技
P op u l ar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0 1 . 1 5 No . 7 J u l y 2 01 3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 的中医 治 疗研 究进 展
覃裕旺 许明东
Ki on; p  ̄e g m a nd b l o od s t a s i s ; r e v i e w
高 血压 病 是最 常 见 的心 血 管 病 之 一 ,祖 国医 学 认 为 高 血
活 血 化 痰 是 治 疗 高 血 压 的 基 本 治 法 , 治 疗 时 选用 半夏 白术 天
Ab s t r a c t : S t u d i e s s h o w t h a t a v e r y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 p h l e g m, b u t a s h v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c h a n g e d , p h l e m g a n d
麻 汤加桃 红四物 汤并用 。李军 认为痰 、瘀是高血压 两个 重 要 的致病 因素 ,并相互转化 ,贯穿于高血压的始终,治疗须 涤痰活血 。 韩学杰 经 过对 5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调 查 显示 :痰瘀互结 、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 , 占 4 4 . 6 % ,排除混杂 因素 占 5 5 % 。以上都证实了痰瘀互结是 高血压病 的重要致病 因素和病机所在 。
2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 的相关客观指标
商秀洋等 对 3 3 3例高血压患者行 2 4 h 动态血压监
测和中医辨 证。将病例分 为实证 、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三种类
型: 根 据 夹 痰 、夹 瘀 的 不 同 ,分 为夹 痰 、夹 瘀 、夹 痰 夹 瘀 和 非 夹 痰 夹 瘀证 四种 类 型 。 结果表 明, 虚 实 辨 证 分 组 的 单纯 虚证 、
压 属于 “ 眩 晕” “ 头痛”等范畴 ,肝 阳上亢证 曾被认为是高血 压病 中最常见 的证型 。韩学杰 等经流行病学调查研 究发 现 ,痰 瘀互结、毒损 心络证在 高血压发病 中居首位 ,痰瘀互 结不但 可以作为一个 证类独立存在 ,并且作为一种兼证存在 于高血压病的其他证类之 中。 王丽颖等 。 。 通过 1 5 0 8例高血压 病调查统计表明,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 中痰瘀互结 9 0 0 例 ,占 5 9 . 6 8 % ;阴阳失调 5 4 4 例 ,占 3 6 . 0 7 % ;瘀血 阻络 2 2 8 例 ,占 1 5 . 1 2 % ;气阴亏虚 1 8 4 例 ,占 1 2 . 2 0 % ;肾阳亏虚 1 3 1 例 ,占 8 . 6 9 % 。因此痰瘀互结型高血压 占高血压 的比例高 , 对该型研究的意义较大 ,现就近十年来 有关痰瘀互结 型高血 压病 的中医病因病机、相关客观指标研 究、证候特 点、治疗 及其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