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竞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小学数学竞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小学数学竞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 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 、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长×宽×高 5、 三角形:面积=底×高÷2 6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7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 2

模块一、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 1】 如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图中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则两个正方形的空白

部分的面积相差多少平方厘米?

【巩固】 如图12,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将边长为3cm 的正方形遮住了一部分,则空白部分的面积的差等

于 2

cm 。

【例 2】 在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四周,环绕着一条宽2米的路(如图),这条路的面积是120平方米,那么水池

的面积是______ 平方米。

水池

【例 3】 每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正中间挖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成为一个宽1厘米的方框。把五个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4-2-1.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的方框放在桌面上,成为一个这样的图案(如图所示)。问桌面上被这些方框盖住的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例 4】 如图4所示,长方形ABCD 的长为25,宽为15。四对平行线截长方形各边所得的线段的长已在图

上标出,且横向的两组平行线都与BC 平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D

3

【例 5】 如图,长方形被分成面积相等的4部分。X=( )厘米。

x cm

2cm

16cm

【例 6】 如图,长 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的中间有一个由两个长方形构成的十字形的阴影.如果阴影

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空白部分的面积,那么x= 厘米.

x 9厘米

8厘米

3厘米

【例 7】 如图是一块黑白格子布.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4厘米,白色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 厘米.问:这

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例 8】 如图,周长为52厘米的“L”形纸片可沿虚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如果最长的边是16厘

米. 那么该“L”形纸片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6

16

【例 9】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l2厘米,E 点在CD 上,BO AE 于O ,OB 长9厘米,则AE 长

_________厘米。

E

O

B

C

D A

3

2

1

【例 10】 如图3,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和边长为6的正方形BEFG 并排放在一起,1O 和2O 分别是两个

正方形的中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

【例 11】 如图所示,长方形AEGH 与正方形BFGH 的面积比为3:2,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正方形BFGH

的面积的______ 倍(结果写成小数)

A

B

C

D

E

F

H

G

模块二、简单的割补

【例 12】 图中“风车”(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2

cm 。

【例 13】 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 的每边长20厘米,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现沿图a 中的虚

线剪开,拼成图b 所示的一座“小别墅”,则图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F

E

D

C

B

A

a

【例 14】 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值最大的是图 。

(C )

【例 15】 在半径为7厘米的圆形场地边缘等距离地插6面彩旗,则相邻的两面彩旗的距离等于 米。

【例 16】 如图所示,在由七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直线l 将原图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l 与

AB 的交点为E ,与CD 的交点为F 。若线段CF 与线段AE 的长度之和为91厘米,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l

F

E

D

C

B

A

【例 17】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内有两个大小一样的正六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

(A )

12(B )23(C )25(D )512

【例 18】 如图3,正六边形(各边相等,各内角相等)ABCDEF 的面积是24,M ,N 分别是AF ,CD 的中

点,若MP ∥AB ,MO ∥EF ,PN ∥BC ,ON ∥ED ,那么,菱形(四条边相等)MPNO 的面积是 。

O P N

M

F

E

D

C

B A

【例 19】 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13

12

12

13

【例 20】 如图,四边形ABCD 内有一点P 到四条边AB BC CD DA 、、、的距离PE PF PM PN 、、、都等于6

厘米。如果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57厘米,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厘米。

【例 21】如图5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6平方厘米,则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5

2

正方形

【例 22】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广场的正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长8米、宽3米,水池周围用边长为1米的方砖一圈一圈的向外铺.恰好铺了若干圈,共用了152块方砖,那么共铺了圈.

水池

模块三、简单的旋转

【例 23】如图,最外面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则最里面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例 24】如图,桌面上有A、B、C三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6,8,10。B的一个顶点在A的中心处,C的一个顶点在B的中心处,这三个正方形最多能盖住的面积是________。

C

B A

模块四、七巧板

【例 25】在七巧板中(如下图),所有三角形面积的和是大正方形面积的倍。

【例 26】 如图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阴影部分由一副面积为1的七巧板拼成(如图b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

积是( )

【例 27】 如图(a ),ABCD 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阴影部分是由一副面积为10平方厘米的七巧板(图(b ))

拼成。那么,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b )

【例 28】 如果左图是常见的一副七巧板的图,右图是用这副七巧板的7块板拼成的小房子图,那么,第2

块板的面积等于整幅图的面积的几分之几?第4块板与第7块板面积的和等于整幅图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

7654

32

1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一、 配方法 例1练习:若2 ()4()()0x z x y y z ----=,试求x+z 与y 的关系。 二、 非负数法 例21 ()2 x y z =++. 三、 构造法 (1)构造多项式 例3、三个整数a 、b 、c 的和是6 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立方和被6除,得到的余数是( ) (A) 0 (B) 2 (C) 3 (D) 不确定的 (2)构造有理化因式 例4、 已知(2002x y =. 则2 2 346658x xy y x y ----+=___ ___。 (3)构造对偶式 例5、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 的两根,则4 3αβ+的值是___ ___。 (4)构造递推式 例6、 实数a 、b 、x 、y 满足3ax by +=,2 2 7ax by +=,3 3 16ax by +=,4 4 42ax by +=.求5 5 ax by +的值___ ___。 (5)构造几何图形 例7、(构造对称图形)已知a 、b 是正数,且a + b = 2. 求u =___ ___。 练习:(构造矩形)若a ,b 形的三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四、 合成法 例8、若12345,,,x x x x x 和满足方程组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20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确定4532x x +的值。 五、 比较法(差值比较法、比值比较法、恒等比较法) 例9、71427和19的积被7除,余数是几? 练习:设0a b c >>>,求证:222a b c b c c a a b a b c a b c +++>. 六、 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例10、设n 是整数,证明数3 231 22 M n n n =++为整数,且它是3的倍数。 练习:证明993 991993 991+能被1984整除。 七、 换元法(用新的变量代换原来的变量) 例11、解方程2 9(87)(43)(1)2 x x x +++= 练习:解方程 11 (1) 11 (1x) x =. 八、 过度参数法(常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2、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 %x 增加到(10)%x +,x 等于多少? 九、 判别式法(24b ac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性质) 例13、求使2224 33 x x A x x -+=-+为整数的一切实数x. 练习:已知,,x y z 是实数,且 2 2 2 212 x y z a x y z a ++=++=

小学经典五大平面图形面积

平面图形面积问题 一、等积变换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b a S 2S 1 D C B A 如左图12::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上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长度平方的一半;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二、鸟头定理(共角定理)模型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E D C B A E D C B A 图⑴ 图⑵ 推理过程连接BE ,再利用等积变换模型即可 三、蝴蝶定理模型 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A B C D O b a S 3 S 2S 1S 4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梯形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四、相似模型 相似三角形性质: G F E A B C D (金字塔模型) A B C D E F G (沙漏模型) ① AD AE DE AF AB AC BC AG === ; ②22:ADE ABC S S AF AG =△△:. 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只要其形状不改变,不论大小怎样改变它们都相似),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常用的性质及定理如下: ⑴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并且这个比例等于它们的相似比; ⑵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 五、燕尾定理模型 S △ABG :S △AGC =S △BGE :S △EGC =BE :EC ; S △BGA :S △BGC =S △AGF :S △FGC =AF :FC ; S △AGC :S △BCG =S △ADG :S △DGB =AD :DB ; G F E D C B A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中不等式的解法 摘要:本文给出了竞赛数学中常用的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和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挑选了一些与这几类不等式相关的一些竞赛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希望对广大喜爱竞赛数学的师生有所帮助。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数学中的热门题型.在解决竞赛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几个著名的代数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本文就将探讨这几个不等式的证明和它们的一些应用. 1.排序不等式 定理1 设1212...,...n n a a a b b b ≤≤≤≤≤≤,则有 1211...n n n a b a b a b -+++ (倒序积和)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乱序积和) 1122 ...n n a b a b a b ≤+++(顺序积和) 其中1,2,...,n r r r 是实数组1,2,...,n b b b 一个排列,等式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 12...n b b b ===时成立.

(说明: 本不等式称排序不等式,俗称倒序积和乱序积和顺序积和.) 证明:考察右边不等式,并记1 2 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 不等式 1 2 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的意义:当121,2,...,n r r r n ===时,S 达到 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因此,首先证明n a 必须和n b 搭配,才能使S 达到最大值.也即,设n r n <且n b 和某个()k a k n <搭配时有 .n n k n n r k r n n a b a b a b a b +≤+ (1-1) 事实上, ()()()0n n n n n k r k n n r n r n k a b a b a b a b b b a a +-+=--≥ 不等式(1-1)告诉我们当n r n <时,调换n b 和n r b 的位置(其余n-2项不 变),会使和S 增加.同理,调整好n a 和n b 后,再调整1n a -和1n b -会使和增加.经过n 次调整后,和S 达到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这就证明了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1122 ...n n a b a b a b ≤+++. 再证不等式左端, 由1211...,...n n n a a a b b b -≤≤≤-≤-≤≤-及已证明的不等式右端, 得 1211(...)n n n a b a b a b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

五年级奥数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奥数第六讲 ———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要点 1. 基本平面图形特征及面积公式 特征 面积公式 正方形 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四条对称轴。 S=aa 长方形 ①对边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二条对称轴。 S=ab 平行四边形 ①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之和为180° 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S=ah 三角形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 ③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④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S=ah ÷2 梯形 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②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S=(a+b)h ÷ 2 2. 基本解题方法: 由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组合图形,要计算这样的组合图形面积,先根据图形的基本关系,再运用分解、组合、平移、割补、添辅助线等几种方法将图形变成基本图形分别计算。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平行四边表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一练】如果用铁丝围成如下图一样的 平行四边形,需要用多少厘米铁丝? (单位:厘米)

【例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练一练】下图中甲和乙都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如图所示,甲三角形的面积比 乙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求CE 的长度。 【练一练】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 BC=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 的直角 边EC 长8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比 三角形EFG 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 求CF 的长。 【例4】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单位:厘米) 【练一练】下面的梯形ABCD 中,下底是 上底的2倍,E 是AB 的中点,求梯形ABCD 的面积是三角形EDB 面积的多少倍? 【练一练】 【练一练】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草坪,中间有两个人行道。高是14 求草坪的面积。 (单位:厘米) 32 28 B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一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题 1、如图,甲、乙两点分别为长方形宽的中点,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所有三角形是: (提示:等积变换,①②③相等) 2、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那么△ABC的面积是多少? 11.5) 个面积单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用毕克定理或割补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答案:14) 4、下图中有21个点,其中每相邻的三点“∴”或“∵”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面积为1的等边三 角形,试计算四边形。 (答案:12) 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BCF的面积比DEF的面积多16cm2,求DE的长度。 (提示:找到公共部分,用差不变原则,得到△ABE的面积。答案: 4) 6、的长BC=12cm,宽DC=8cm,并且BF=CG,三角形EFC的面 HG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提示:连结AH,BH,找等积变换,得到FH的长。答案:4) 7、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且AD=3DE,那么△ABC的面积是△CDE的倍? (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6) 8、如图,试求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答案:15) ② 甲 ③ ④⑤ B C E A B C D F E G H ①

第8题第9题 9、如图,大正六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其中放了三个一样的小正六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提示:把三个小正六边形分别切割成三个菱形。答案:18)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P是AB边上任意一点,M、N、I、H分别是BC、AD 的三等分点,E、F、G分别是边CD的四等分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切割图形。答案:60) 11、如图,两条直线把长方形分成红、黄、绿、蓝四部分,红色部分三角形面积为4,黄色部分三角形为6。试问:绿色部分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提示:把绿色部分分成两块,用蝴蝶模型。答案:11) 12、如图,△ABC的面积是180cm2,D是BC的中点,AD=3AE,EF=3BF,求△AEF的面积。(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22.5)

初中数学竞赛题中方程解的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一)

- 1 - 初中数学竞赛题中方程解的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一) 安徽省巢湖市教学研究室 张永超 (本讲适合初中) 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有关方程的解的讨论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的热点与难点。解决有关方程的解的讨论问题往往涉及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形如 方程的解的讨论: ⑴若=0,①当=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②当≠0时,方程无解; ⑵若≠0,方程的解为=。 2.关于一元二次方程(≠0)根的讨论,一般需应用到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相关 知识。 ⑴若 ,则它有一个实数根=1;若 ,则它有一个实数根=-1。 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方程(≠0)根的讨论与二次函数 (≠0)的图象结合 起来考虑是常用方法。 3.涉及分式方程根的讨论,一般考虑使公分母为零的整式方程的根(即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4.关于含绝对值的方程解的讨论,一般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去掉绝对值符号,有时也应用到数形结合思想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5.解决有关方程整数根的问题时,一般要应用到整数的知识,要理解整除、质数等相关概念。 二、例题选讲 1.方程整数根的讨论 例1.已知 ,且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则其最大的根是 。 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为 、 , 则 ,所 以 。因为 、都是整数,且97是质数,若设 < ,则 , ,或 , ,因此最大的根是98。 评注:此题解答应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解质因数的知识等方法与技能。这种方法在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的讨论问题中经常用到,如:

- 2 - 类题.(2004年四川)已知,为整数,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 根,则-等于( ) A.1; B.2; C.±1; D.±2. 分析:依题意得⊿=,所以 ,由,为整 数得 ,或 ,或 ,或 , 所以-=± 1。 例2.(2000年全国竞赛)已知关于的方程的根都是整数,那么符合条件的整数 有______个。 解:上述方程没有说明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①当时, ,符合题意; ②当 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易知 是方程的一个整数根。设是方程的另一个整数根,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因为 是整数,所以 ±1,或±2,∴ =-1,0,2, 3。 结合①、②得,本题符合条件的整数有5个。 评注:本例首先对项的系数是否为零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 时方程解的讨论方法具有一般性, 即由 是整数判断得 ±1,或±2。 延伸拓展:例2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整数解的讨论方法应用到整除知识与分解变形技巧,是初中数学竞赛常考的内容,如: (2004年信利杯)已知、是实数,关于、的方程组有整数解(,),求、满 足的关系式。 解:原方程组可化 为 ,所 以 ,显然方程中≠-1,因 此 。因为、是整数,所以 ,即=0,或-2。 当=0时,=0,此时、满足的关系式是=0(为任意实数); 当=-2时,=8,此时、满足的关系式。 例3.(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方程 的根都是整数,求整数的值。

小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综合

几何图形 一.视图和对称图形 1.如图,将图沿线折成一个立方体,它共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之积最大是________。(15年高新) 2.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分为正四棱锥,下半部分为正方体,且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14年工大) 3. 一个正方形积木(如图),每两个相对的面数字之和是9,请在这个正方形积木的展开图上填入适当的数字。(11年高新) 4.下面( )号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16年交大) 5.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分别是如下图形, 则要摆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 )个正方体木块。(13年交大) A.7块 B.无法确定 C.5块 D.6块 6. 在下面形状的硬纸片中,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折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16年交大) 7. 如果用口表示一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

叠加,那么右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上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15年工大) 8. 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9. 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如图所示的实物几何体,不可能看到的视图是( ) 。(16年工大) 10.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块摆成的,其俯视图(从上面看)与主视图(从前面看)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图形的小正方块最多有(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11.国庆期间举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活动,小明自己刻一枚如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16年交大) 12.如图,把一次性纸杯沿着它侧面的粘贴缝剪开,则它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下面的( ) 。(16年工大)

小学数学竞赛一几种解题方法

一几种解题方法 1.28分。提示:按从多到少顺序枚举。如果小军是两个1角硬币,那么小红的三枚硬币不可能是18分;当小军是一个1角一个5分时,小红是一个1角,一个2分,一个1分。 2.5种。 3.495。解:因为93>700,所以只有下面三种可能: 13+33+53=153 13+33+73=371, 33+53+73=495,其中只有495是11的倍数。 4.286。解:此数是13的偶数倍,必能被26整除。由260依次往小试验,260-26=234,234-26=208,都不符合题意。再由260往大试验,260+26=286符合题意。 5.15。解:1与不小于4的任何自然数都不满足题意,所以四个数中没有1。取2,3,4,a,前三个数满足条件,a=5不满足条件,a=6满足条件。所求数为2+3+4+6=15。 6.8种。解:将四个瓶子依次记为A,B,C,D,将四张标签依次记为a,b,c,d。假设A贴对了,其余的都贴错了,有两种情况: ①Aa,Bc,Cd,Db;②Aa,Bd,Cb,Dc。 同理B,C,D贴对了,其余的都贴错了,也各有两种情况。共8种。 7.10种。提示:有0,0,3;0,1,2;0,2,1;0,3,0;1,0,2;1,1,1;1,2,0;2,0,1;2,1,0;3,0,0十种方法。 8.7。解:不拆盒可买的节数有3,5,8,9,10,…因为超过10的数都可以由8,9,10中的某个数加3的倍数形成,而8,9,10都可以不拆盒,所以买7节以上(不含7)都不必拆盒。 9.11。提示:与第8题类似。 10.18支、10支、6支、4支。提示:因为总的铅笔数不多,故可依次假设丁有2支、3支、4支……铅笔。 11.21个。 提示:乙的红球、白球都是偶数。因为甲的红球数是乙的白球数的2倍,并且不超过10,所以乙的白球数只能是2或4。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d G a b d r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表A-1 图形符号意义面积A重心位置G 正方形 d G a a a—边长 b—对角线 A=a2 a=A=0.707d d=1.414a=1.414A 在对角线交点上 长 方形 b a=短边 b=长边 d=对角线 A=ab d=2 2 a b +在对角线交点上 三角形 B c a A D b C h—高 L= 2 1周长 a,b,c—对应角 A,B,C的边长 A= 2 bh= 2 1ab sina L= 2 c b a+ + GD= 3 1 BD CD=DA 平 行四边形a,b—邻边 h—高 A=bh=ab sinα= 2 BD AC?×sinβ在对角线交点上 梯形 D H C E G F A K B CE=AB AF=CD CD=a(上底边) AB=b(下底 边) h=高=HK A= 2 b a+×h HG= 3 h× b a b 2a + + KG= 3 h× b a b 2a + + 圆形 r—半径 d—直径 L—圆周长 A=πr2= 2 1πd2 =0.785 d2 =0.07958L2 在圆心上 G h

G L=πd 图形符号意义面积A重心位置G 椭圆形a,b—主次轴 长 A= 4 π×ab在主次轴交点G 上 扇形 r—半径 s—弧长 a—弧s的对 应中心角 A= 2 1rs= 360 a×πr2 S= r 180 πa GO= 3 2 s rb 当a=90°时 GO= 3 4 π 2r=0.6r 弓形 r—半径 s—弧长 a—中心角 b—弦长 h—高 A= 2 1r2( 180 πa-sina)= 2 1 [r(s-b)+bh] S=ra 180 π=0.0175ra h=r-2 2 4 1 a r- GO= 12 1 A b2当 a=180°时 GO= π3 4r=0.4244r 圆环 R—外半径 r—内半径 D—外直径 d—内直径 t—环宽 D pj—平均直 径 A=π(R2-r2) = 4 π (D2-d2) =πD pj t 在圆心O 部分圆环R—外半径 r—内半径 R pj—圆环平 均直径 t—环宽 A= 360 πa(R2-r2) = 180 πa R pj t GO=38.2× r2 - R2 r3 - R3× 2 2 sin a a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平面图形面积问题

平面图形面积问题 知识导航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下面是小学常见的一些等积模型的公式: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③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④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⑤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精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AE =ED ,BD= 3 2 B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点拨 阴影部分为两个三角形,但三角形AEF 的面积无法直接计算。由于AE=ED,连接DF ,可知:S △AEF =S △EDF (等底等高),采用移补的方法,将所求阴影部分转化为求三角形BDF 的面积。 模仿练习 如图所示,DE =AE ,BD =2DC ,S △EBD =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A C F E D

例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被E、F两点三等分,且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 15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思路点拨 由于E、F三等分BD,所以三角形ABE、AEF、AFD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同理,三角形BEC、CEF、CFD的面积也相等。由此可知,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EF面积的3倍,三角形BCD的面积是三角形CEF面积的3倍,从而得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四边形AECF面积的3倍。 模仿练习 如图所示,BO=2DO,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3:如图1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点拨 阴影部分的一半,可以看做是扇形中减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圆的半径,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圆的半径为20÷2=10厘米。 3.14×102×-10×(10÷2)×2=107(平方厘米)。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适合中学教师作为辅导教材使用

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02=++c bx ax (0≠a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 ,1-±-= 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个根,那么1942231+-x x 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求出1x 、2x 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1213x x -=,2223x x -=. 【例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01=-a 及01≠-a 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a 、b 、c 、d 互不相等,且x a d d c c b b a =+=+=+=+ 1 111, 试求x 的值. 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b 、c 、d 用a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x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02=++c bx ax (0≠a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或bx c ax -=+2,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x . 解合字母系数方程02=++c bx ax 时,在未指明方程类型时,应分0=a 及0≠a 两种情况讨论;解绝对值方程需脱去绝对值符号,并用到绝对值一些性质,如222 x x x ==.

小学五年级平面图形面积

平面图形面积 练习1: 例二: 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ED=8cm,△EFC 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梯形BCDF的面积。 练习2:

练习3: 例四: 长方形ABCD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设其对角线BD对折后得到的图形如下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 练习4: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且点F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cm。

图中,E、F分别为AD、BC边上一点,连接AF和BE,相交于P;连接CE和DF,相交于Q。已知三角形ABP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三角形CDQ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EPFQ的面积。 练习5: 如图: ABCD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EBC是直角三角形,EC长8厘米,BC长10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FG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六: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空白部分的面积?

练习6: 如图,ABCD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DCE的面积是97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当堂检测 一.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FG为正方形,ADEB为梯形,DE=30厘米,DG=24厘米,AB=39厘米,求梯形ABED的面积? 二.在四边形ABCD中,AB=BC=10厘米,BE=8厘米,AD的长是______厘米。 三.一个长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长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20亩,25亩,30亩,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亩。 四.如图所示,梯形中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3、9平方厘米,梯形ABCD的面积是 ___.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配PDF版)-第06章-几何基础知识

第六章几何基础知识 第一节线段与角的推理计算 【知识点拨】 掌握七条等量公理: 1、同时等于第三个量的两个量相等。 2、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4、等量乘等量,积相等。 5、等量除以等量(0除外),商相等。 6、全量等于它的各部分量的和。 7、在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等量代换)。 【赛题精选】 例1、如图,∠AOB=∠COD,求证:∠AOC=∠BOD。 例2、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AD=CB,求证:AC=DB。 例3、AOB是一条直线,∠AOC=600,OD、OE分别是∠ AOC和∠BOC的平分线。问图中互为补角关系的角共有多少对? 例4、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任意两点,M是AB的中 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求CD的长。

例5、已知OM是∠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部,ON是∠BOC的平分线,且∠AOC=800。求∠MON的度数。 例6、已知A、O、B是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BOC比∠AOC 大240,求∠BOC、∠AOC的度数。 例7、如图,AE=8.9CM,BD=3CM。求以A、B、C、D、 E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是多少? 例8、线段AB上的P、Q两点,已知AB=26CM,AP=14CM, PQ=11CM。求线段BQ的长。 例9、已知∠AOC=∠BOD=1500,∠AOD=3∠BOC。

求∠BOC的度数。 例10、已知C是AB上的一点,D是CB的中点。若图中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CM,线段AC的长度与线段CB 的长度都是正整数。求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针对训练】

小学五年级平面图形面积

小学五年级平面图形面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平面图形面积 练习1: 例二: 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ED=8cm,△EF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梯形BCDF的面积。 练习2: 例三: 练习3: 例四: 长方形ABCD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设其对角线BD对折后得到的图形如下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 练习4: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且点F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cm。 例五: 图中,E、F分别为AD、BC边上一点,连接AF和BE,相交于P;连接CE 和DF,相交于Q。已知三角形ABP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三角形CDQ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EPFQ的面积。

练习5: 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EBC是直角三角形,EC长8厘米,BC长10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FG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六: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空白部分的面积 练习6: 如图,ABCD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DCE的面积是97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当堂检测 一.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FG为正方形,ADEB为梯形,DE=30厘米,DG=24厘米,AB=39厘米,求梯形ABED的面积 二.在四边形ABCD中,AB=BC=10厘米,BE=8厘米,AD的长是______厘米。 三.一个长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长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20亩,25亩,30亩,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亩。 四.如图所示,梯形中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3、9平方厘米,梯形ABCD 的面积是___.

小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公式总结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面积S=底×高÷2=ah÷2 h=2S÷a a=2S÷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高=ah h=S÷a a=S÷h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邻边之和×2 - 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2=(a+b)h÷2 a+b=2S÷h a=2S÷h-b b=2S÷h-a h=2S÷(a+b) 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 扇形的面积公式= 扇形的弧长公式= 半圆的周长公式= 【 时间、长度、重量、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时间单位: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了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其他任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1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除了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其他任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 重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任意相邻两个重量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任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容积单位:升L、毫升ml(进率是1000) 立体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公式 长方体棱长和=长方体体积= [ 长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棱长和=正方体体积= 正方体表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 圆锥体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三篇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平面图形知识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应用。计算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可以有多种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对组合图形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割补法 这类方法一般是从组合图形中分割成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这类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几个基本图形面积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二、等积变形法。 这类方法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替换成面积相等的另外的条件或问题,使原来复杂的图形变为简单明了的图形。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三、旋转法。 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四、小结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弄清组合图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根据图中条件联想各种简单图形的特征,看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块什么样的图形,能否通过割补、等积变形、旋转等方法使图形化繁为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 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 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指名回答) 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第16讲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一【知识梳理】 (1)等效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2)极端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从而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3)整体法:一种吧具有多个物体的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 (4)假设法: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的条件不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假设法。 (5)逆推法:运用逆向思维的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叫做逆推法。 (6)图像法:根据题意表达成物理图像,再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做图像法。 (7)对称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8)赋值法:在探究中只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推回到一般性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叫赋值法。 ^ (9)代数法:根据条件列出数学方程式,然后再利用方程式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求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叫代数法。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等效法 应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例如:力学中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运动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替代、电学中的电路是等效等。例1:某空心球,球体积为V,球强的容积是球体积的一半,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一半露出水面。如果在求腔内注满水,那么() A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减少 B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为球体积的一半 C 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的位置 D 球下沉直至容器底 【解析】把空心球等效看成一个1/2的实心球和另一个不计重力的体积为1/2的空气球。因为球在水中静止,且有V/2的体积在水中,固可以看成V/2的实心球恰好悬浮,另一个V/2飞空气球则露出水面,如图16-1所示,固将空气球注满水,再投入水中,将悬浮。整个大球悬浮。 1 ~ 例2:有一水果店,所用的称是吊盘式杆秤,如图16-2所示,量程为十千克。现在有一个超大的西瓜,超过此秤的量程。店员找到另一秤砣,与此秤砣完全相同,把它和原秤砣接在一起作为秤砣经行称量。平衡时,双秤砣位于刻度处。他将此西瓜以13千克作为西瓜的质量卖给顾客。店员乙对这种称量方法表示怀疑。为了检验,他取另一个西瓜,用单秤砣正常称量得8千克,用双秤砣称量读数为3千克,乘以2得6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配PDF版)一元一次方程及汇总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例1、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到的方程和原方程同解,可在原方程的两边() A、乘以同一个数 B、乘以同一个整式 C、加上同一个代数式 D、都加上同一个数 例2、方程甲3(x-4)=3x与方程乙x-4=4x同解,其根据是() 4 A、甲方程两边都加上了同一个整式 B、甲方程两边都乘以了4/3x C、甲方程两两边都乘以了4/3 D、甲方程两边都乘以了3/4 例3、方程1?1?1?1???x-1?-1?-1?-1=2001的根x=__________。?? 2?2?2?2??? 例4、1992+1994+1996+1998=5000- 成立,则中应当填的数是() A、5 B、-900 C、-1900 D、-2980 例5、若P、Q都是质数,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PX+5Q=97的根是1。则P2-Q=____。 例6、有理数111xz、、8恰是下列三个方程的根,则-=________。 25yx (1)2x-110x+12x+1-=-1 (2)3(2y+1)=2(1+y)+3(y+3) 3124 (3) 1?1?2z-(z-1)=(z-1) ?2?2??327 例7、解方程:x-=1990 的去处时,某同学误将3.57 错写成3.57,结果与正确答案例8、在计算一个正数乘以3.57 相差1.4,求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28 29

第二节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海滩上有一堆核桃,第一天猴子吃了这堆核桃的2/5,又将4个扔到大海里;第二天猴子吃掉的核桃数加上3个就是第一天所剩核桃数的5/8。若第二天剩下6个核桃。问海滩上原有多少个核桃?(20个) 例2、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上记载:“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幺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

八年级数学培优竞赛专题25 配方法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2()a ab b a b ±+=± 2、2a b ±= 3、2222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a = 能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 2 2 9a b c ++= ,则代数式22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