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图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图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图一、热力学基础知识1.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温度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表现,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平衡是指两个系统之间不再有能量的净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能量不会自行减少或增加。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熵增加原理。

4.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任何实体的熵均趋于零,即系统的熵在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趋于一个常数。

5.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内能的表达式。

6. 凝固和融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称为融化,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和融化温度是由物质特性决定的。

二、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热机的理想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2. 斯特林循环斯特林循环是一种热机的实际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3. 高尔辛循环高尔辛循环是一种蒸汽轮机工作的热力循环过程,包括等压加热、等容膨胀、等压冷凝和等容压缩四个过程。

三、热力学系统1. 开放系统与闭合系统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2. 热力学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

3. 热力学函数内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哈密顿函数等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四、热传导1.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傅里叶热传导方程、热导率概念。

2. 热传导的应用导热系数、传热表面积、传热温度差、传热距离等参数。

3. 热传导的热阻和导热系数热阻的概念和计算、导热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五、热辐射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铂居—史恩定律。

2. 黑体辐射和表面发射系数黑体的定义、黑体的吸收、发射和反射的关系。

3. 热辐射的热平衡和热不平衡热辐射的观测和应用。

六、热功学1. 热功学的基本定律各态函数、热力学基本关系和亥姆霍兹自由能、君体—吉布斯函数的性质。

2. 熵增加原理和热功学过程热功学过程的熵增加原理,等熵过程、绝热过程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热学基本定律
1、牛顿冷却定律:物体放置在绝热环境中时,它的温度随时间而逐渐下降,当它达到环境温度时,就不再降低了。

2、热力守恒定律:总的热能在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永远守恒,反应前后的总热能一定相等。

3、热量定律:吸热量等于加热量,只有当温度相等时才成立。

4、伽马定律:当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或源)温度时,物体表面射出的辐射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当表面温度高于环境(或源)温度时,物体表面射出的辐射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负比。

二、热传导
1、热传导: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传导实现热能的转移。

2、热传导的因素:温度、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热传导系数和传热距离。

3、热传导的方程:传热量=传热面积×热传导系数×温度差÷传热距离。

三、热导率
1、热导率: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物体外部传入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的量。

2、热导率的单位:W(瓦特)/(m2·K)。

3、热导率的因素:物质的热传导系数、传热距离和温度梯度。

四、热膨胀
1、热膨胀: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物质的体积会随之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热膨胀。

2、热膨胀的单位:10-6/℃或 K-1。

3、热膨胀的因素: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温度,物质的热容量、温度变化速率和体积。

大学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1.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是热学物理的基础,它包括三个基本定律,分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它规定了热力学系统能量的守恒性质。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了热力学系统能量的增减只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与外界热交换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表示系统吸热的大小,W表示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吸收热量减去做的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系统不可逆性的表述,它规定了热力学系统内部的熵增原理,即系统的熵不会减小,而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了热力学系统内部的任何一种热力学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这意味着热力学系统永远无法使热量全部转化为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被转化为无效热。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表明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能反向传递。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了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任何物质的熵都将趋于一个有限值,这个有限值通常被定义为零。

简单地说,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了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系统的熵都将趋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对于热学物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理解热学系统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各种状态参数的变化和热力学系统对外界的能量交换。

常见的热力学过程有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等。

这些过程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热力学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之比是一个常数。

这意味着等温过程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在P-V图上表现为一条双曲线。

常见的等温过程有等温膨胀和等温压缩等。

(2)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无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热力学过程。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热能转化过程。

在初中物理中,热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热量、温度、热传递、热容等内容。

下面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热量和热能1.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高低差异而传递的能量,是用于表征热传递量大小的物理量。

单位是焦耳(J)。

2.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是宏观上表现为热量传递的形式。

二、温度1.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表征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2.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会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

三、热传递1.热传递是指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导热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热传导速率与物体热导率、温度差和截面积有关。

3.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中局部辐射传热的一种方式,其传热效果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流动状态。

4.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许多物体的辐射热量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四、热容1.热容是物体单位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是物体储存热能能力的指标。

单位是焦耳每摄氏度(J/℃)。

2.物体的热容与其质量、材料和温度有关,一般表示为C=mCv,其中Cv是单位质量物体的比热容。

3. 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186 J/kg•℃,因此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具有稳定温度的特性。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从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转移时,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关系。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系统内能的增量之和,即ΔQ=ΔW+ΔU。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解释物体温度变化、热机工作原理等现象。

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即PV=nRT,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热学内容知识点总结

热学内容知识点总结

热学内容知识点总结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学。

热力学是热学的基础,它研究热量和功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和行为。

热传导学则是研究热量在物体中的传播和传递规律。

此外,热学还涉及到热辐射和相变等内容。

热学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热力机械、制冷空调、火箭发动机等都是依据热学原理来设计和工作的。

在热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热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热平衡、热容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等。

热平衡是指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存在能量的净交换,它们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热容量是物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的度量,它是指物体温度升高一个度所需的热量。

热力学系统是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或孤立系统。

热力学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包括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

2. 热力学定律热学定律是热学研究的基础,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它表明热量和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过程方向性的定律,它表明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也就是热量不会自发地从冷的地方传到热的地方。

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是介绍了绝对零度的概念,它规定在绝对零度时物体的熵为零。

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一个系统在不断地被热源加热和被冷源散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布雷顿循环等。

卡诺循环是一个理想的热力学循环,它由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四个过程组成。

卡诺循环具有最高的效率,它为热机的效率提供了理论上的极限。

4. 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是热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温度、热量、功、熵等。

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种度量,它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一种指标。

热量是热能的转移形式,它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产生的能量交换。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发电
利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 之间的温差,通过热力循 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再转化为电能。
04
热传递原理
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01 02
导热原理
导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相互碰撞,将能量从高温 处传到低温处的现象。导热速率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以及热流 路径的长度有关。
对流原理
热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对热现象的认识
01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和利用,如火的使用、烧制
陶器等。
近代热学的形成
02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
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现代热学的应用
03
热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总 结)
• 热学概述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热传递原理 • 热力学与日常生活
01
热学概述
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热学是一门研究热现象的学科,主要 探讨热量传递、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 定律等方面的内容。
重要性
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与日 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密切相 关,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证明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例如,通过测量封闭系统中热量转移和相应体积变化等实验数据,可以 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律的应用实例
实例1
在汽车发动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这正是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即能量从一种形式(化学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机 械能)。

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物体内部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规律。

在热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热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热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热学的基础知识。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度量。

热量是能够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能量。

温度和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和焦耳(J)。

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热量的传输。

热力学第零定律指出,如果两个物体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物体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传导和导热系数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过程,导热系数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能力越强。

4.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常用的比热容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

5. 热膨胀和热膨胀系数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温度变化下长度或体积变化的比例关系。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常用的热膨胀系数单位是1/摄氏度。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能量守恒定律,表示能量在物体内部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它建立了能量变化与热量和功之间的关系,即ΔU = Q - W,其中U表示内能,Q表示吸热,W表示做功。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量的自然流动方向和能量转化的不可逆过程。

其中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表述,即在孤立系统中,熵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8. 热机和热效率热机是利用热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的机器,例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热效率表示热机输出功的比例,通常用η表示,η=|W|/|Qh|,其中|W|表示输出功,|Qh|表示输入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3 热学部分知识点归纳一、分子动理论高考考纲要求: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大小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理学上在此所谓的“分子”是广义上的分子,包含化学上狭义上的分子、原子甚至粒子。

②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阿伏伽德罗常数①1mol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N A表示。

通常取N A=6.02×10-10 mol -1。

②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它是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

(具体的计算参考化学知识)2、测量分子的大小——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在实验中能不能直接把纯油酸滴在水面上,为什么要稀释油酸? 酒精的作用是什么?答:1、不能,稀释油酸的目的是为了尽量降低油酸的浓度,使滴在水面上的油酸形成满足实验测量要求的单分子油膜。

2、酒精的作用:一是使油酸溶于其中;二是酒精油酸溶液滴于水中后,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水面上形成纯油膜薄膜。

3、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现象:物理学中把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2)布朗运动①人们把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②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运动。

布朗运动是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的不平衡撞击引起的,是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③ 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内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因此,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电磁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关系如下如所示: ① r 0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差不多,数量级约为10-10m 。

我们把相当于距离为r 0的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②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且斥力总是比引力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大迅速减小。

④ 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很短,当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大于分子大小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5、物体的内能 (1)平均动能① 在热现象的研究中,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而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②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①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②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从宏观上说,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斥力大小与分子间距的关系斥力大小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引力和斥力的合力排 斥力吸引 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示意图E P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示意图①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这种气体的简化模型称为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忽略了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之和。

而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内能越大。

5、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极少考查此知识点)二、固体、液体和气体高考考纲要求:1、晶体与非晶体(1)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①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不仅机械强度、导热性能不同,而且导电性能和对光的折射率等其他物理性质也不一样,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②非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

(2)单晶体和多晶体①我们称石英、明矾等具有规则外形、各向异性、有确定熔点的单个晶体为单晶体。

②我们把由许多无规则排列晶粒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3)晶体与非晶体比较:2、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内部物质微观粒子是规则排列的。

非晶体内部物质微观粒子的排列是不规则的。

3、液晶(1)由固体向液体转化的中间态液体具有和晶体相似的性质,称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

(2)常见的两种液晶:长丝状液晶和螺旋状液晶。

(3)液晶的性质: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既有固体的性质,也有液体的性质,所以具有流动性,但是液晶是各向异性,这个特点与固体相同。

(4)液晶的微观结构:(详细见课本P 32~P 33)长丝状液晶和螺旋状液晶的微观结构(了解即可)。

① 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整齐;② 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

4、液体的表面张力(1)由于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而出现的一种张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2)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张力现象:①小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②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③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留下来。

5、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① 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即p ∝V1. ② 表达式:p 1V 1=p 2V 2③ 等温线:在p -V 图上,等温过程的图线是双曲线中的一支,这种表示等温过程的图线称为等温线。

(2)查理定律① 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即p ∝T . ② 表达式:2121T T p p T 需用热力学温标等 温 线 如何辨别哪条等温线的温度高?③ 等容线:在p -T 图上,等容过程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种表示等容过程的图线称为等容线。

(3)盖·吕萨克定律① 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V -T . ② 表达式:2121T T V V = ③ 等压线:在V -T 图上,等压过程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种表示等压过程的图线叫等压线。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克拉伯龙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加强版!O(∩_∩)O~222111T V p T V p = 或c TpV= (c 是与p 、V 、T 无关的常量)6、饱和蒸汽 空气的湿度(1)饱和蒸汽:当蒸汽分子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体中飞出去的分子数时,蒸汽的密度不再增加,液体也不再减少,蒸汽和液体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我们把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蒸汽。

(2)饱和汽压(p s ):液体的饱和蒸汽所具有的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等 容 线如何辨别哪条等容线的体积大?虚线原因是气体温度过低会液化甚至变成固体!等 压 线(3)空气的相对湿度:某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和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叫做该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

即 %100⨯=sp pB 重点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卧室的相对湿度为60%~70%是比较适宜的。

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已经非常接近饱和水汽压,这是的空气就非常潮湿了。

三、热力学基础高考考纲要求:1、内能与热量(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 就改变物体内能来说,做功和热传递是等价的。

热传递时所转移的内能称为热量,所以需注意“热量”这词只能用在热传递的过程中。

2、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物体内能的增加ΔU 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Q 和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 之和。

即ΔU =Q +W3、能量守恒定律 —— 内能变化的两种方式(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4、热力学第二定律 —— 能量传递的方向性(1)表述一: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原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专题一:突破对热学规律认知的八大误区热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很抽象。

同学们在概念的理解上出错误是学习热学的一大障碍,下面列出热学学习的八大误区,并通过典型的例题强化理解,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误区一: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越大对于确定的物质,分子体积的大小是一定,分子体积的大小并不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物体的热胀冷缩或物态变化导致的体积变化是由于分子间隙的变化导致的。

由于一般认为固体或液体分子是挨在一起的,气体分子相距很远,所以V 0 =AN N只能估算固体或液体分子的体积,不能估算气体分子的体积,但能估算气体分子占据的体积(空间)。

【例1】如果M 表示摩尔质量,m 表示分子质量,V 1表示分子的体积,V 表示摩尔体积。

N A 表示阿伏伽 德罗常数,n 0表示单位体积的分子数,ρ表示物质密度,那么反映这些量之间关系的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V =MB .m =ρ·V 1C .N A =V V 1D .N A =1V V E .ρ=n 0·AN M F .m =AN M G..N A =0n M H .n 0=VN 点评:此体没有强调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所以对固体、液体、气体都正确的只能选AEF .误区二: 布朗运动是热运动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固体小微粒的运动,说的是小微粒,其实是由约107~109个分子构成的“分子砣”。

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但它证实看不见的液体分子是运动的。

热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是热运动,布朗运动不是热运动,但布朗运动却是与温度相联系的。

【例2】关于布朗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D .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故布朗运动是热运动 点评:综合布朗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知,此题的正确的只能选BC .误区三:“破镜难圆”是斥力的缘故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的是引力、斥力的合力,对于固体难于压缩是斥力的缘故,难于拉伸是引力的缘故;对于液体难于压缩是斥力的缘故,能凝结成液滴是引力的缘故;对于气体难于压缩不是斥力的缘故,而是因为气体有压强的缘故,气体的压强不是分子斥力导致的,而是气体分子无规则碰撞(热运动)的结果,要出现明显的分子力一般要求分子间的距离要达到10-10m 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