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缓冲罐和安全阀及配管
计量泵进口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计量泵进口缓冲罐的制作方法计量泵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其作用是实现液体的定量输送。
在计量泵进口安装缓冲罐是为了消除计量泵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液压冲击和流量脉动,保证整个流量过程的稳定和精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计量泵进口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一、缓冲罐的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缓冲罐的设计,并制定所需的技术规范。
缓冲罐的容量应对计量泵的输出流量有足够的缓冲作用,同时也需要考虑罐体的结构强度和防腐蚀性能。
在罐体的大小和选用材料的时候,应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二、罐体材料的选用在缓冲罐的制作过程中,一般会选用碳钢、不锈钢、玻璃钢等材料。
钢质罐体材料的优点是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负荷,同时在涂层的保护下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
玻璃钢材料则因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和较小的重量而被广泛应用。
三、制作罐体1. 罐体的制作要求罐体的制作应符合相关的工业标准和规范。
在选用原材料后,应当进行物理、化学检验以及金相分析等相关的质量检测,以保证罐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焊接罐体在进行罐体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钢质材料的焊接接头、表面等都是具有一定的缺陷的,所以焊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焊接检测和质量控制,以保证缓冲罐的性能和其它质量指标。
四、处理表面完成罐体的制作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以保证罐体的表面光滑度、防腐蚀性能、美观度等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在对罐体进行喷漆或者其他表面处理之前,需要进行罐体表面的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尘土、生锈部位等。
2. 喷涂:经过清洗之后,需要对罐体进行喷涂等表面涂层处理,以增加罐体的防腐、防蚀性能,提高其表面美观度。
3. 烘干:在罐体喷涂完毕之后,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使罐体表面的涂层能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迅速干燥并固化,从而有效地防止涂层脱落、龟裂等情况的发生。
五、安装配件在完成缓冲罐的制作之后,还需要安装上相关的配件,如进口管、放气口、安全阀等,以完成整个缓冲罐的设计,保证其正常的使用效果。
泵的配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 泵的配管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图2.1.11-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2.1.11-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二、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11-3。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安全阀是压力容器及其管路中防止超压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其安装和配管设计对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紧要意义。
本文将认真介绍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包括选择安全阀的类型、安装位置、支管数量及其位置、管道直径、阀门选用、超压保护与监测等方面。
一、选择安全阀的类型安全阀的类型有很多种,一般依照作用原理可分为弹簧式、重量式、气动式、液力式、撞击式、旋转式等等。
依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安全阀是特别紧要的。
1.弹簧式安全阀一般适用于中低压汽、气体及蒸汽等介质,具有灵敏牢靠、结构简单等特点。
2.重量式安全阀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情况,因其结构繁琐,不便于安装和维护,所以应尽量避开使用。
3.气动式安全阀适用于对介质的流量、压力有肯定的要求,但能耗较大,维护困难。
4.液力式安全阀仅适用于特别场合,因其结构多而杂,维护不便。
因此,在选择安全阀类型的时候,应依据介质性质、介质流量、压力、温度、使用场合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安装位置安全阀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选在有人工便于监视和进行维护的位置,必需保证其操作部位触碰不到容器壁,应避开在管道上方安装。
并确保在管道安装时,与焊接接头之间应保留充足的空间(最好在阀门下方),以便进行维护和更换。
三、支管数量及其位置安全阀的支管数量及其位置,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一般情况下,管道上的支管数量要求不超过两支,并要求其间距不小于1.5倍的阀门口径。
支管的位置应在管道直线段上,阻力不大且介质流速适中。
四、管道直径安全阀和管道的连接方式和管道直径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连接方式有异型接头、法兰连接和焊接连接。
在炼油、化工、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等行业,一般要求安全阀与管道的连接采纳法兰连接。
管道直径的选择应考虑介质流量、压力、温度和管道长度等因素,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计算。
在计算管径时,应依照所用安全阀的流量系数确定,以避开管径过小或过大,从而影响阀的正常使用。
五、阀门选用阀门选用是安全阀的紧要构成部分,由于它能直接影响安全阀的性能和牢靠性。
离心泵出入口配管问题

离心泵出入口配管问题
离心泵出入口管道配管问题
(l)普通离心泵的进出口管道的管径一般应比泵进出口直径大1-2级。
(2)普通离心泵的进出口应设置切断阀,一般采用闸阀,阀门直径一般一与管道直径相同。
(3)普通离心泵吸入口应设置过滤器。
(4)普通离心泵出口应安装止回阀〔容积式泵通常不需要设置止回阀);容积式泵应在出口和第一个阀门之间设安全阀,若泵自备,可不另设。
(5)泵体和泵的进出口管道上需设置装有阀门的排气和排净阀。
(6)泵出口应装压力表,位于出口和第一个阀门的直管段上。
往复泵一般应在出口管道上设缓冲罐,使流最输出均匀,减少压力波动。
(7)离心泵进口管道要尽可能缩短,尽量减少拐弯,需要变径时,应选用偏心大小头,安装时,下部吸入时取顶平,上部吸入是取底平。
(8)泵的进出口管道要设置支撑,以减少泵嘴子的的受力,必要是进行推力计算作用于泵嘴子处的力不得超过泵嘴子允许承受的力。
浅谈安全阀的配管设计

于安全阀出口直径 )对于弹簧式安全阀 , , 普通型其背压不超过安全阀定压 的 1%; 0 波纹管型( 平衡
性 ) 背 压一 般 不宜 超过 安 全 阀定 压 的 3%; 于先 导式 安 全 阀 , 背 压 不 超过 安 全 阀定 压 的 6 %。 其 0 对 其 0 因此安 全 阀出 口管道 在 安装 时 。 采取 下列 措施 。 应
安 全 阀所 在设 备 或 管道 系统 装 有压 力 表 时 , 安全 阀与压 力 表宜 靠 近安 装 , 以便 于 工作 人 员及 时发 现 安 全 阀故 障 ( 系统 压 力 超 过 整 定压 力 而 安 全 阀不 起 跳 ) 或 在 安 全 阀 离线 校 验 、 修 时 , 如 , 维 视压 力 表 人 工 操作 安全 阀旁 路 保 证系 统不 超 压 。 ( ) 于 大直 径 安 全 阀 由于 质量 大 , 布置 时要 考 虑 大 直径 安 全 阀拆 开 后 吊装 的可 能 , 4 对 在 必要 时
() 9 凝气 透平 机 的蒸 汽 出 口管 道 。
(0 在某 些 情况 下 , 1) 由于泵 出 口止 回阀的泄 露 , 则在 泵 的人 口管 道 上设 置 安全 阀。
( 1 其 他应 设 置安 全 阀 的地方 。 1)
收 稿 日期 :0 10 — 6 2 1- 5 1
。
作者简 介: 王红 云(9 1 ) 女 , 1 8一 , 河南鹤壁人 , 助理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石油化工 配管 。
口, 使排 出物直 接 向上 高 速 排除 , 以免 安 全 阀的 排放 带有 明 显 的方 向 性 。排 放 管 口应 高 出 以排放 口
图 1 设 备 或 管 道 上 的 安 全 阀
因此为了减少压力降 , 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安全阀的安装应尽量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模板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本规定订立。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负责安全阀配管设计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安全阀配管设计应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条安全阀配管设计工作由职能部门负责,需经企业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五条安全阀配管设计应考虑生产工艺、设备工作环境、系统压力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生产要求。
第六条安全阀配管设计应遵从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配管耐压性能符合要求;2.合理设计管道布局,确保流体能顺当流动;3.依据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防腐措施,确保配管的耐腐蚀性能;4.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维护成本;5.确保安全阀配管系统具备必要的检修和检测设施。
第七条安全阀配管设计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配管直径、壁厚设计要合理,确保在系统工作压力下材料能承受应力;2.确保阀门安装符合相关标准,在流体压力下能正常工作;3.确保管道相应部位留有伸缩接头,以应对温度变化和管道自由膨胀;4.保证安全阀配管系统符合防火、防爆和环境保护要求;5.紧要节点留有察看孔,便于检修和排出故障等操作;6.设备安装位置、高度和方向都应符合相关标准;7.配管系统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触及等不安全操作。
第三章管理与考核第八条为确保安全阀配管设计工作的精准性和优质性,订立以下管理与考核措施:第九条职能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阀配管设计,同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
第十条安全阀配管设计过程应经过严格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每个安全阀配管设计方案都应有专人进行设计验收,以确保设计质量。
第十二条进行安全阀配管设计的专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升设计本领和专业素养。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阀配管设计的检查和评估,适时发觉和矫正问题。
安全阀配管设计

或有 毒介 质 应 选 用 封 闭 式 ;蒸 汽 或 惰 性 气 体 等 可
选用 不封 闭式 。
( )带扳 手和不 带扳 手 :扳 手的作用 主要 是检 2
查 阀瓣 的灵 活 程度 ,有 时也可用 作紧急 泄压用 。 ( )带 散热 片 和 不 带 散 热 片 ,介 质 温 度 高 于 3 30 0 ℃时应选 用带 散热 片 的安 全 阀。
应该 垂直 安 装 在 气 相 空 间 ;用 于 排放 液 体 的微 启 式安 全 阀应 该垂 直 向上安装 在液相 区 。
( )采 用长 半径弯 头配管 。 4
( )安 全 阀 入 口管道 的 管径 必 须 大 于 或 等 于 5 安 全 阀人 口 口径 ,其 连 接 异 径 管应 设 在 靠 近 安 全
( )微启式 : / h /0 2 d4> ≥d4
1 3 按结构 分类 .
响产生热膨胀或气化的管道系统 。
3 安装
( ) 在设 备或 管道上应 垂直 安装安 全 阀。 1
( )封 闭和不 封闭弹 簧式 :一 般 可燃 、易爆 1
李 晓亮 :工程师 。20 年毕业于吉林 化工学 院化学工程专业。一直从事工艺配管设计工作。联系电话 :(4 2 3 5 27 E— a 01 0 3 )6 9 97 , mi l
l io in @ e e  ̄ c r 。 ial g x a pn. o n
CHEM I CAL ENGI NEERI NG DES GN I
( ) 因死端 容 易 积 聚 固 体 和 液 体 ,安 全 阀 不 2
应 安装 在 长 的水 平 管 道 的死 端 ,宜 安 装 在 流 体 流 态 较稳 定 的管段 部位 。 ( ) 安全 阀一 般 应 安 装 在 易 于检 修 和调 节 之 3
泵的配管原则

一、泵的吸入口管道流程:1、管径离心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2级后相等;往复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3等级后相等;总之,需要进行水利学计算,应满足泵必须的汽蚀余量的要求。
2、管道的坡度若泵进出口管线可能存在气体,而吸液设备高于泵时,则进口管道由吸液设备坡向泵,坡度最小为1:6为宜。
3、切断阀为了便于维修和开车,应设置切断阀并尽可能的靠近泵入口,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为了节约阀门的投资,当吸入管径比进口管径达两级时,可选用比进口管径大一级的阀门,但需要验算汽蚀余量。
若系统只有一台泵,切断阀压力等级应与进口管道相同,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泵时,则切断阀及他与泵之间的管件等级至少应为正常操作温度下最大出口压力的3/4。
4、过滤器小间隙泵,如:螺杆泵、齿轮泵、注塞泵等应设永久性过滤器。
每台装一个,位于切断阀与泵进口之间。
离心泵除物料脏或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设永久性过滤器,但要求设开车用临时过滤器。
当口径大于或等于40时,也可设永久性过滤器,经常采用Y型过滤器,安装紧靠泵吸入管道切断阀的下游。
5、缓冲罐往复泵当汽蚀余量必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绷得进口管道上设置缓冲罐。
二、泵排除管道流程:1、切断阀泵出口应设置切断阀,门的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若管径比泵的出口管径竟大一级或大两级以上时,则阀门可比管径小一级。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2、止回阀容积式泵通常不设止回阀。
每台离心泵或漩涡泵在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应设置止回阀,直径与切断阀相同。
泵出口管线为分支时,宜在泵出口总线上设置止回阀。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3、泄压阀每台往复泵和转子泵出口与第一个阀门之间,应设置安全阀,若泵自备,则可不另设。
蒸汽往复泵出口一般不设泄压阀,但当泵失控时压力可能超过泵体虽能承受的压力或泵压力超过下游系统有较大影响时,应在泵出口处设置泄压阀。
其他类型泵若关闭出口阀压力可能增大会毁坏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安全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冲罐和安全阀1缓冲罐是往复泵和计量泵的重要附属设备,用于减小管路中流量的不均匀度,分为吸入缓冲罐和排出缓冲罐种。
吸入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吸入管路流量不均匀度,减小惯性损失,提高泵的吸人性能。
排出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排出管路流量不均匀度,避免过流量的产生,以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缓冲罐的结构型式有直接接触式和隔膜式两类。
(1)直接接触式缓冲罐直接接触式缓冲罐也称常压式缓冲罐,内充常压气体,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如图2-72所示。
充入的气体一般为空气,当输送易燃易爆液体时应充人惰性气体。
此外由于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部分气体会溶解在液体中(在高压下溶解量较大),而被液体带走。
因此在缓冲罐上设有注气阀门或注气设备,以便补充空气。
(2)隔膜式缓冲罐隔膜式缓冲罐也称预压式缓冲罐,为蓄能器式,利用隔膜将气体和液体隔开(见图2-73),工作时须预先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空气或氮气)。
隔膜式缓冲罐和直接接触式缓冲罐相比,其体积小,且气体与液体不接触,能保证输送液体的性质。
除另有规定外,推荐采用隔膜式缓冲罐。
隔膜式缓冲罐分单隔膜式与双隔膜式两种。
单隔膜式缓冲罐的隔膜材料有不锈钢、PVDF、橡胶等;双隔膜式缓冲罐常用于金属隔膜不宜用的场合,隔膜材料有PVC、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烯等。
(3)缓冲罐的选用①排出缓冲罐的选用:当往复泵的流量不均匀度不能满足工艺流程需要时,可安装排出缓冲罐。
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005~0.04),具体数值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排出缓冲罐的容积可按式(2-32)计算。
式中D—柱塞或活塞直径m;L—柱塞或活塞行程长度,rn;Pd——泵出口压力,MPa;Pra——泵出l:1管路的总阻力损失(不包括加速度头),MPa;Pgas——缓冲罐充气压力,一般为泵出口压力的60%,MPa;Q——工艺要求的允许流量不均匀度;广脉动系数,单缸泵一1.1,双缸泵妒一0.42,三缸泵咖一0.05。
②吸入缓冲罐的选用安装吸人缓冲罐,可使泵的吸入压力不均匀系数如控制在1%~5%。
一般由水泵厂决定是否需要安装吸入缓冲罐,以及缓冲罐的结构形式和规格参数等。
储气罐容积计算:V=QstP0/(P1-P2)V:储罐容积,m3Qs:供气设计容量,Nm3/minP1:正常操作压力,kPa(A)P2:最低送出压力,kPa(A)P0:大气压力,P0=101.33 kPa(A)t:保持时间,分钟min2安全阀安全阀也是容积式泵的重要附属部件,每一台容积式泵均需设有安全阀,若泵自备可不另设。
容积式泵的安全阀通常安装在泵出口集液管后,如设有排出缓冲罐,须安装在排出缓冲罐后面第一个阀f-1(即切断阀)的前面。
(1)安全阀的性能参数①密封压力Pm安全阀的密封压力Pm应等于泵的许用最大排出压力Pd (对往复泵指多缸泵集液管或排出缓冲罐后液体的压力)。
如果泵的实际操作压力低于许用最大排压时,安全阀应按实际操作压力调整密封压力。
在密封压力下,安全阀不得有任何泄漏。
②安全阀启跳设定压力以安全阀启跳设定压力也称安全阀开启压力。
当泵的排出压力大于启跳压力pk时,安全阀即开启,使压力释放到预定程度。
往复泵安全阀的启跳设定压力机值可参见表2-15。
转子泵安全阀的启跳设定压力pk可参见表2-16。
③安全阀回座压力ph当泵的排出压力小于安全阀回座压力时,安全阀即关闭。
对一次动作安全阀显然无回座压力ph。
表2.15往复泵用安全阀的pk、ph推荐值MPa(G)安全阀安装位置多缸泵集液管或排出缓冲罐之后安全阀密封压力P。
安全阀开启压力声k≤1.0>1.0单缸泵排出缓冲罐或与此相当≤1.0>1.0Pm+(0.2~0.3)(1.08~1.15)pmPm+(0.3~O.5)(1.1~1.3)pm安全阀回座压力mPk-(0.4~0.5)(0.87~0.82)pkPk-(0.5~0.6)(0.85~0.72)Pk表2-16转子泵用安全阀的Pk、Ph推荐值MPa(G)安全阀安装位置安全阀密封压力Pm≤1.0>1.0安全阀开启压力pkPm+0.21.1pm安全阀回座压力pnPk-0.40.85pk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2)安全阀的类型:容积式泵用安全阀有弹簧式安全阀和一次动作安全阀两种型式,其性能比较见表2-17。
3隔膜泵上出口缓冲罐作用如何改善往复泵的排量不均匀问题:在出口增加一个缓冲罐,这样就可以起到稳流,起到均匀排量的作用。
隔膜泵上的缓冲罐,也称为脉动阻尼器,缓冲器,均流器,等多种叫法。
隔膜泵由于是往复泵,存在的脉动冲击对仪表的测量有不利影响,使用阻尼罐可以提高仪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保护隔膜泵的膜片,减少隔膜泵的脉动阻力,简单理解就是隔膜泵输送出来的流体带来的加速度,这个有加速度的流体对管道造成的冲击和对膜片造成的负载。
不过对于很多情况,缓冲罐是为了防止管道内介质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引起高压。
缓冲罐的作用就是减少脉动尽可能行程连续流动。
缓冲罐有两种,一种就是一个空罐,罐内一般有一部分是气体,靠气体的可压缩性来缓冲脉动,这种脉动减弱效果不好,一般用于对脉动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另一种阻尼器是罐外加了一定压力的氮气阻封,效果较好。
泵进出口配管一、泵的配管要求知识为了避免管道、阀门的重量及管道热应力所产生的力和力矩超过泵进出口的最大允许外载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须设置管架。
泵管口允许最大载荷应由泵制造厂提供。
垂直进口或垂直出口的泵,为了减少对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线须设管架,其平面位置要尽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纵梁支吊管线,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为了提高泵的吸入性能,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缩短,尽量少拐弯(弯头最好用大曲率半径),以减少管道阻力损失。
为防止泵产生汽蚀,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避免积聚气体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时,应在囊形部位设DN15或DN20的排气阀。
当泵的吸入管为垂直方向时,吸入管上若配置异径管,则应配置偏心异径管,以免形成气囊。
输送密度小于650Kg/m³的液体,如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应有1/10~1/100的坡度坡向泵,使气化产生的气体返回吸入罐内,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单吸泵的进口处,最好配置一段约3倍进口直径的直管。
对于双吸入泵,为了避免双向吸入水平离心泵的汽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
垂直管道通过弯头直接连接,但泵的轴线一定要垂直于弯头所在的平面。
此时,进口配管要求尽量短,弯头接异径管,再接进口法兰。
在其它条件下,泵进口前应有不小于3倍管径的直管段。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之间用泄液阀放净。
管径大于DN50时,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盖上开孔装放净阀。
同规格泵的进出口阀门尽量采用同一标高。
非金属泵的进出口管线上阀门的重量决不可压在泵体上,应设置管架,防止压坏泵体与开关阀门时扭动阀门前后的管线。
蒸汽往复泵的排汽管线应少拐弯,在可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放管,放空量大的还要装设消音器。
进汽管线应在进汽阀前设冷凝水排放管,防止水击汽缸。
蒸汽往复泵在运行中一般有较大的振动,与泵连接的管线应很好地固定。
当泵出口中心线和管廊柱子中心线间距离大于0.6m,出口管线上的旋启式止回阀应放在水平位置,此时不允许在阀盖上装放净阀。
当管线架在泵和电动机的上方时,为不影响起重设备吊装,管线要有足够的高度。
输送腐蚀性液体的管线不宜布置在原动设备的上方。
管廊下部管线的管底至地坪的净距离不应小于4m,,以满足检修要求。
当管线架在泵体上方时,管底距地面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2m。
二、离心泵的进出口管道应该怎样配管螺杆泵、齿轮泵、柱塞泵等应设永久性过滤器,位于切断阀与泵进口之间;离心泵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可不设永久性过滤器,但需设开车用临时过滤器。
离心泵或旋涡泵在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应设止回阀,直径与切断阀相同。
容积式泵通常不需设止回阀。
每台离心泵出口应装压力表,位于出口和第一个阀门之间的直管段上。
往复泵一般应在出口管道上设缓冲罐,使流量输出均匀,减少压力波动。
容积式泵应在出口和第一个阀门之间设安全阀,若泵自备,可不另设。
卧式离心泵壳体上应设放净阀立式离心泵就用不着了。
三、泵的吸入口管道流程1、管径离心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2级后相等;往复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3宗级后相等;总之,需要进行水利学计算,应满足泵必须的汽蚀余量的要求。
3 n6 Q7 `: [4 n, Y& O8 x$ k1 L; 2、管道的坡度若泵进出口管线可能从在气体,而吸液设备高于泵时,则进口管道由吸液设备坡向泵,坡度最小为1:6为宜。
3、切断阀为了便于维修和开车,应设置切断阀并尽可能的靠近泵入口,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为了节约阀门的投资,当吸入管径比进口管径达两级时,可选用比进口管径大一级的阀门,但需要验算汽蚀余量。
若系统只有一台泵,切断阀压力等级应与进口管道相同,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泵时,则切断阀及他与泵之间的管件等级至少应为正常操作温度下最大出口压力的3/4。
4、过滤器小间隙泵,如:螺杆泵、齿轮泵、注塞泵等应设永久性过滤器。
每台装一个,位于切断阀与泵进口之间。
离心泵除物料脏或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设永久性过滤器,但要求设开车用临时过滤器。
当口径大于或等于40时,也可设永久性过滤器,经常采用Y型过滤器,安装紧靠泵吸入管道切断阀的下游。
5、缓冲罐往复泵当汽蚀余量必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绷得进口管道上设置缓冲罐。
四、泵排除管道流程1、切断阀泵出口应设置切断阀,门的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若管径比泵的出口管径竟大一级或大两级以上时,则阀门可比管径小一级。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 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2、止回阀容积式泵通常不设止回阀。
每台离心泵或漩涡泵在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应设置止回阀,直径与切断阀相同。
泵出口管线为分支时,宜在泵出口总线上设置止回阀。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3、泄压阀每台往复泵和转子泵出口与第一个阀门之间,应设置安全阀,若泵自备,则可不另设。
蒸汽往复泵出口一般不设泄压阀,但当泵失控时压力可能超过泵体虽能承受的压力或泵压力超过下游系统有较大影响时,应在泵出口处设置泄压阀。
其他类型泵若关闭出口阀压力可能增大会毁坏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安全阀。
4、压力表每一台泵的出口应装压力表,位于泵和出口第一个法门之间的直段管线上。
5、缓冲罐在下列场合的往复泵的管道上需设缓冲罐:(1)为改善计量的正确性,需减少流量的脉冲幅度,对单缸或双缸单作用泵,在流量计上游应设缓冲罐,双缸双作用及三缸泵仅在进出口干管上设缓冲罐。
(2)为了减少高压管道振动,应设缓冲罐。
当P≥3.5Mpa时就需要与泵的设计者商榷是否安装缓冲罐。
(3)泵用于油压系统,为了防止液压脉动使系统操作不稳定,应设缓冲罐。
五、放空与放净管道1、放空除自行排气的泵外,均需设开车用放空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