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话务量和中继线计算
网络管理名词解释

话务量:话务量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的乘积。
话务量公式为:A=Cxt。
A是话务量,单位为erl(爱尔兰),C是呼叫次数,单位是个,t是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单位是小时。
一般话务量又称小时呼,统计的时间范围是1个小时。
1爱尔兰(Erl)就是一条电路可能处理的最大话务量。
如果观测1个小时,这条电路被连续不断地占用了1小时,话务量就是1爱尔兰,也可以称作“1小时呼”。
一般来说,一条电话线不可能被一个人占用一个小时,比如统计表明,用户线的话务量为0.05爱尔兰,过去我国电话还不是很普及时,因为很多人都在使用,它的话务量很大,达到0.13爱尔兰,那么此时如果这个交换机有1000个用户,我们就说该交换机的话务量为130爱尔兰。
有时人们以100秒为观测时间长度,这时的话务量单位叫做“百秒呼”,用“CCS”表示。
36CCS=1Erl。
接通率:网络接通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叫后,网路完成的呼叫比率,该指标用接通的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来规定,其中总的呼叫次数不包括由于用户原因造成的呼损,如用户拨错号,中途放弃和网路无法连接的呼叫等.接通的次数包括呼叫接通后的用户应答,用户忙,用户无应答,用户锁定,用户关机,不在服务区,拒绝等.接通的次数=(总呼叫次数-呼叫损失次数).接通率的公式:网络接通率=接通次数/总呼叫次数*100%定义:无线接通率是指手机成功占用信令信道和话音信道的百分比。
网络接通率=(应答次数+用户原因) / 试呼次数用户原因=用户忙+用户早释+振铃早释+号码不全+久叫不应+空号+呼叫限制 * 0.5。
无线接通率=(1-∑忙时信令信道溢出总次数/∑忙时信令信道试呼总次数)×(1-∑忙时话音信道溢出总次数(不含切换)/∑忙时话音信道试呼总次数(不含切换))×100%。
呼损率:在移动电话系统中,话务量可分为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流入话务量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无线波道的时间,在系统流入的话务量中,完成接续的那部分话务量称作完成话务量,未完成接续的那部分话务量称做损失话务量,损失话务量与流入话务量之比称为呼损率。
无线话音信道话务量和中继话务量

话务量分为无线话音信道话务量和中继话务量。
1.我们平常指的话务量为无线话音信道(TCH)话务量,例如我们经常在报表中看到的全省忙时话务量为×××(数字)ERL,指的就是无线话音信道话务量。
它是衡量移动网内话务
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无线话音信道话务量的计算:
无线话音信道话务量=被占用的无线话音信道的数目/60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每1分钟采样一次,统计当前占用的无线话音信道的数目,一个小时共采样60次,被占用的无线话音信道的数目=60次采样得到的无线话音信道的数目和
2.中继话务量指的是两个交换机之间所有电路在一小时内被占用的时长,例如MSC1到MSC2的话务量为×××(数字)ERL。
实际工作中经常用每线话务量来衡量两个交换机之间是否
需要增加或减少电路。
中继话务量的计算:
假设MSC1和MSC2之间有100条电路
(1)如果在一小时内这100条电路均一直被占用,则MSC1和MSC2之间的话务量为100ERL,其每线话务量为100/100=1ERL;(2)如果在一小时内50条电路均一直被占用,则MSC1和MSC2之间的话务量为50ERL。
其每线话务量为50/100=0.5ERL;(3)如果在一小时内100条电路平均有12分钟一直被占用,则MSC1和MSC2之间的话务量为100×12/60=20ERL。
其每线话务量为20/100=0.2ERL;。
辽工大电信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二课后题总结

1、什么是程控数字交换机?【答】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控制接续等工作的电话交换机。
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结构及功能?【答】1、交换网络:交换网络可以看成一个有M条入线和N条出现的网络其基本功能是根据需要使某一入线与出线链接,提供用户通信接口之间的连接。
2、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分为用户接口电路和中继接口电路,其作用是把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消息转换成交换设备可以处理的信号。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程控数字交换机工作的指挥核心,它由处理机存储器I/O接口部件组成。
第一级:外围设备控制级。
主要对靠近交换机网络侧的端口电路及交换机的其他外围设备进行控制,跟踪监视终端用户,中继线的呼叫占用情况。
第二级:呼叫处理控制级,对第一级的输入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三级:维护测试控制级。
用于系统的维护和测试。
3、程控数字交换机的优越性【答】1、能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性能。
2、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
3、灵活性大。
4、便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发展。
5、可以采用公共信号信道系统。
6、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可使系统在技术上的先进性能得到发挥。
6、简述30132路PCM帧结构的特点【答】一个复帧包含16个子帧(F)每个子帧有32个时隙(TS)每个时隙占8位,TS1-TS15及TS17-TS31为30个话路时隙,TS0为帧同步时隙,F0帧的TSD16用来传送复制同步码复帧失步告警信息等,F1-F15帧的TS16共15个8bit传送30个话路线路信息,每个话路个分到4个bit线路信号码。
7、某用户通话时长为2分钟,则交换机共为其交换多少次信号【答】FS=80000HZ T=1/8000 2min=120s 120/(1/8000)=9.6×105次4、某HW线上的主叫用户占用TS10被叫用户占用TS20请通过T接线器完成彼此的信号交换(分别接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10、单路PCM信号传输时,其抽样频率是多少?传送码率是多少?30/32路基群传输码率是多少?【答】8000HZ 64kb/s 2048kb/s7、BHCA的测量方法和假定前提是怎么样规定的【答】测量方法:BHCA=用户话务量×用户数/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入中继线话务量×入中继线线数/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规定:1、一个试呼叫处理,是一款完整的呼叫接续对不成功的呼叫不予考虑。
长市中继电路话务量的预测

赵 宗 基 沈 苏 平
一
目前
.
、
前
。
言
,
在 一个城市 内部
,
长 途 电话 局 至 各 市 话 分 局 的 长 途 来 去 话务 是 的 预 测 工 作
。
大豁
是根 据 实 测 数 据 按一 定 的 年 增 长 率 来 推 算 的
常 有发生 程序
`
,
估 计 值 与 分 局 开 通 后 的 实 测 值 相 垄 较 多 的情 况
.
,
应 根 据 具 体 的流 向 图
,
在
得 出 每个 民途 局 的 来 去 话 总 话 务 量 的 基 础 上
。
翻 测厄
2
专 用局
影 响 长市 话 务 量 的 l P J 素
,
介局
、 户
刁
) 局 8
分局
C
业务 自 劫 局
目 前 我 国 由于 现 代 化 建 设 和 经 济 的 迅 猛 发 展
长
图
1
单 长 途局 长 市 话 务流 向 图
、
由 于 长 途 话 务量 的 不 断 增 长 以 及 市话 网 的 不 断 增 容
必 然 会 出现 长 途
。
长途 交换设备
、
长市 中 继 线
。
市 话局 内 长 途 交 换 机 键 等 的 不 足
。
,
同 时 也 必 然 会改 变 原
、
来 长 市 话 务 量 的 分布 状 况
因此
பைடு நூலகம்
,
必 须 重 新预 测 长 途 局 至 每 个 市 话 分 局 的 话 务 量 实行对 外开放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及部分答案

习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在 1892 年投入使用。
1970 年法国首先开通了第一台数字交换系统。
2.电话交换机的出现降低了线路投资,提高了传输线路的利用率,使电话通信得以发展。
3.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4.促进程控交换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信息容量起伏、用户本地电话服务要求。
5.话务理论中话务量的单位是爱尔兰,话务量的含义是在一个平均占用的时常内话源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二、判断题1.第一部自动电话交换机采用间接控制方式。
(×)2.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所交换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3.交换机的BHCA 值越大,说明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呼叫次数越大。
(√)4.话务量使用户占用交换机资源的一个宏观度量。
(√)5.话务量与用户的呼叫次数和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间有关。
(√)6.呼损是必然事件,与交换系统的结构无关。
. (×)三、选择题1.话务量是由(C)发明的。
A、爱因斯坦 B.史端桥 C.贝尔 D.比图兰德2.采用直接控制的自动交换机有(A)交换机A.步进制B.纵横制C.旋转制D.储存程序控制3.早期的空分交换网采用的是(A)开关接点。
A.机械B.电子C.机械和电子D.前3种说法都不对4.BHCA值越大,说明呼叫处理机呼叫处理能力(B) A.越弱 B.越强 C.不确定四、简答题1.通信的3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说明各自的功能。
2.程控数字交换机有什么优点?2.什么叫呼损?处理呼损的方式有哪两种?2.评价程空交换机话务能力的两个基本参数是什么?五、计算题1.某用户1h 内共打了3次电话,平均每次通话时间长6min ,求该用户的话务量。
2.一台交换机,其交换网连接1000 个用户终端,每个用户忙是话务量为0.1 Erl 。
求该交换机总的话务量。
3.某处理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平均为0.95 ,固有开销为0.25 ,处理一次呼叫平均开销需要30ms ,试求其BHCA值。
话务量和中继电路计算取定相关问题分析及探讨

b 参考 负Leabharlann 荷 B: ) 是指 在 正 常规 划话 务 以外增 加 话务 的程度 。以示在 很少 出现 网路运 行状 态下 所遇
到 的高话 务 ,此 时对 于用 户提 供 的性能指 标将 有所
日期
表 1 统 计 表 格示 例
a o n s o tt t o fs r e nd p i t u he me h d o u v y,sait s a ai n o r fc ttsi nd r t ftai c o f a d t xsi g p o l ms i n i e rn e in.I lo ma sa n he e itn r b e n e g n e ig d sg t as ke n i gnain o e e r h a nay i n ta i v n o oe ma i to fr s a c nd a l sso r f c wa i g fr a wh l y a a d e r n pr s n s t sg fc n e, a d ic se s me rtc l e e t is ini a c i n d s u s s o c i a i
向用户线 和 局问 中继线 提供 具有 承载 高于标 称平 均
话 务 的程度 .以示 网络 在正 常状 态下 能满 足预期 的
用 户话 务 , 将 以 1年 (2个 月 ) 1 它 1 中 0个 最 忙 日的
a 参 考 负荷 A : 换机 和 电路群 负荷 是根 据忙 ) 交 时话 务 来设计 的 ,忙时 的业务 量是 根据 实际 网上 的
参考 负 荷 A 和 B的量 化定 义应 是 我 国 相关 技 术规
话务量计算公式汇总

1Erl (爱尔兰) =1小时· 呼=60分钟· 呼=36百秒· 呼 影响话务量三个因素:1.T 2.呼叫强度 单位小时呼叫次数 3.占用时长/每次 话务量强度:单位时间(忙时)话务量 A=C· t C是单位时间的呼叫次数(即呼叫强度) t是平均占用时长
10~11点 10∶40占用 10 ∶40~11:10A1 10 ∶00~11 ∶00A2
C2= 750×48% + 60/3600 C1=C1+C2=72880(次) BHCA=72880×1.5×1.2×1.1=144302.4BHCA 750×12% =25200(次) 90/3600
8.2 呼损计算方式
8.2.1、线群的概念
1、话源与线群
话源即话务量的来源,用户线入线 广义:上一级设备 下一级设备输入话务量,上一级 出线就是下一级的话源。
1 例8.1A1= 20 ×20=1Erl 2.两种服务方式
A2=
1 60 ×20=0.33Erl
呼损系统服务方式
等待系统(又称排队系统)服务方 式
3.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A入=α· t α为1小 时中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A完=α’·t α’接收处理的呼叫数 呼损服务方式中:A损=A入-A完 A损 1‰或5‰ 等待 A入=A完 完成话务量三种解释: (以爱尔兰为单位) ① A完=Ct Ct为t时间内所发生平均占用次数 C总 C总 ∵A完= t T∶t=C总∶Ct Ct= t=A完 T T ② A完=∑ti i=1
线群:为一群(或)一组话源服务的设备及其出线,这一 总体称为线群。
入线 1
N
出线 V
1
线群结构
全利用度线群:每一条入线可以选到线群中 的任一条出线图8.2.2(a) 部分利用度线群:每一条入可以选到该线群 中的部分出线图8.2.2(b)
话务量基础

话务量基础一、话务量定义电话用户进行通话时,必然要占用电话局的交换设备,用户通话次数多少和每次通话时间长短都从数量上说明用户使用电话的程度,也说明电话局内的交换设备被占用的程度。
从数量上表明用户占用交换网络和交换网络单元程度的量叫话务量。
话务量的大小自然与用户呼叫次数有关,也与呼叫平均占用时长有关。
单位时间里(如一个小时)用户处产生的呼叫越多,其话务量越大,而每次呼叫占用时间越长,其话务量也越大。
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在电话局内表现为交换设备的繁忙程度。
话务量定义如下:定义:话源话务量等于在一个平均占用时长内话源(即用户和上级网络单元)发生的平均呼叫数。
令A表示话源话务量,λ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平均呼叫数,S表示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根据话源话务量的定义,则A=λ·S话源话务量是流入交换系统的话务量,也称为流入话务量。
若λ和S使用相同的时间单位,则话源话务量A的单位称作“爱尔兰”,用符号“E”或“Erl”表示。
例:设λ=3600呼叫/小时=60呼叫/分钟=1呼叫/秒S=1/60小时/呼叫=1分钟/呼叫=60秒/呼叫则A=3600呼叫/小时×1/60小时/呼叫=60呼叫/分钟×1分钟/呼叫=1呼叫/秒×60秒/呼叫=60E从上例可以看出,话源话务量等于单位时间的呼叫次数与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从上例也可以看出,若知道话务量A,再知道每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两者直接相除就可得出相应时间单位的单位时间的呼叫次数,(即每小时的呼叫次数,每分钟的呼叫次数,每秒的呼叫次数)。
例2设A=360E,S=60秒/呼叫,求每秒呼叫次数λλ=360÷60秒/呼叫=6呼叫/秒S=90秒/呼叫λ=360÷90秒/呼叫=4呼叫/秒S=120秒/呼叫λ=360÷120秒/呼叫=3呼叫/秒S=30秒/呼叫λ=360÷30秒/呼叫=12呼叫/秒上面的计算实例在NO.7信令网设计及处理机处理能力的计算中常常用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本地电话网全 程呼损≤0.043 数字市内电话网全 程呼损≤0.027 端局交换机呼损≤0.05 ≤0.05 汇接局或长途局交换机呼损≤0.001
均匀分配 市内中继线和长市中继线≤0.005 两长途局间电路≤0.01 至PABX中继线 数字≤0.005 模拟≤0.01
两市话用户通话经过两个汇接局转接全程呼损为: 0.005+0.005+0.001+0.005+0.001+0.005+0.005=0.027 汇接 市内中 汇接 中继 端局 端局 市内中 线 局 继线 局 继线 8.2.2、呼损系统的计算方式 1 1、全利用度线群的呼损公式 条件N N ∞(>100)V ∞(>100)V有限 (E) AV/V! =P (A) A:流入话务量(Erl) P= V v V:出线数 ∑ Ai/i! i=0 P:呼损 注:① 公式适用全利用度非链路系统的线群
C2= 750×48% + 60/3600 C1=C1+C2=72880(次)
BHCA=72880×1.5×1.2×1.1=144302.4BHCA
8.2 呼损计算方式
8.2.1、线群的概念 1、话源与线群 话源即话务量的来源,用户线入线 广义:上一级设备 下一级设备输入话务量,上一级 出线就是下一级的话源。 线群:为一群(或)一组话源服务的设备及其出线,这一 总体称为线群。 入线 1 N 出线 V 1
线群结构
全利用度线群:每一条入线可以选到线群中 的任一条出线图8.2.2(a) 部分利用度线群:每一条入可以选到该线群 中的部分出线图8.2.2(b)
利用度D:一个线群中,一条入线所能选到出线的数目 D=V 全利用度 D<γ 部分利用度 2、线群的呼损: 呼损是衡量线群服务质量的指标 1、按时间计算的呼损(E) 三种计算方法 2、按呼叫计算的呼损(B) 3、按负载计算的呼损(H)
n
该小时内各机键占用时间的总和 某一段时间T内,一组机键完成 的话务量等于该组各机键占用时间 的总和
③ A完=
n ∑Ci i=1 n
n为一小时的观察次数 Ci为第i次观察时,该群设备被 占用的数目。
由②推出:每个机键(或出线)平均完成的话务量等于每 个机键(或出线)的利用率。 由③推出:一组机键完成的话务量等于一小时内各瞬间 同时占用机键数的平均值 ( 该组机键同时被占用数的数学 期望值 )。 证明:②设C为T时间内的总占用数,t1,t2… tc为各次的占 用时长,则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平均占用次数。 C Ct= T 平均每次的占用时长
1Erl (爱尔兰) =1小时·呼=60分钟·呼=36百秒·呼 影响话务量三个因素:1.T 2.呼叫强度 单位小时呼叫次数 3.占用时长/每次 话务量强度:单位时间(忙时)话务量 A=C·t C是单位时间的呼叫次数(即呼叫强度) t是平均占用时长
10~11点 10∶40占用 10 ∶40~11:10A1 10 ∶00~11 ∶00A2
2 4 6 8 10
t
4、收费制度 P499
小交换机:呼出0.233 呼入0.26 企事业: 公用电话: 住宅: 0.106 0.099 0.038 A 0.0974 0.047 0.025 C至它局
8.1.4、话务流向 图8.1.2 A、用户发话总话务量 B、用户受话总话务量 C、出局总话务量 D、入局总话务量 8.1.5 话务量与BHCA的关系 B
各区间内机键的同时占用数为C1 … Cn
因为1小时出现机键同时占用数为C1的时长为t1 所以出现同时占用数为C1的概率P1= C2的概率P2=t2 A完=E(c)=C1P1+C2P2+ …+CnPn 8.1.2、话务量的特性 1、随机性 2、波动性 8.1.3、影响话务量因素 1、用户性质的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 3、电话普及率 100 75 50 25 A t1 =t1 1
2、部分利用度线群的呼损公式 经验公式 V= A完-AD 0.53P1/D+0.47 AD 奥德尔公式 +D
D D为线群的利用度,AD是按V=D用爱尔兰公式计算 的话务量 8.2.3、线群的利用率 η= = A完 每条出线承担的平均话务量 V A入(1-P) 如何提高η? V
1、V和η的关系,V↑η↑V>100 η增加缓慢 ①大线群利用率高 ②100为标准 >100过负荷时,P增大 P=0.01 V=5 V=20 V=50 V=80 V=100 V=150 A=1.361Erl A=12.031Erl A=37.901Erl A=65.36Erl A=84.06Erl A=131.58Erl η=0.27 η=0.596 η=0.750 η=0.809 η=0.832 η=0.868
第八章主要内容
8.1话务量 8.2呼损计算公式 作业Leabharlann 第八章 话务量和中继线计算
8.1 话务量 8.1.1 话务量的概念 1、定义: T时间内发生平均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 长的乘积 A = CT·t
A为T时间里的话务量 t为平均占用时长 CT为 T时间内一群话源所产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话务量单位:小时·呼、分钟·呼、百秒·呼
S=
t1+t2+… +tc
C
A`完=Ct·S=
t1+t2+… +tc
T
T时间内A完=A` ·T= t1+t2+… +tc ③ 证明:把1小时分为n个时间区间、各区间时长分别为 1 ti= n
t1t2…tn
n 则这1小时内机键被占用的时间总和为∑Citi i=1 n ∑Ci n A完=∑Citi = i=1 n i=1
1 例8.1A1= 20 ×20=1Erl 2.两种服务方式
A2=
1 60 ×20=0.33Erl
呼损系统服务方式 等待系统(又称排队系统)服务方 式
3.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A入=α·t α为1小 时中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A完=α’· t α’接收处理的呼叫数 呼损服务方式中:A损=A入-A完 A损 1‰或5‰ 等待 A入=A完 完成话务量三种解释: (以爱尔兰为单位) ① A完=Ct Ct为t时间内所发生平均占用次数 C C ∵A完= 总 t T∶t=C总∶Ct Ct= 总 t=A完 T T ② A完=∑ti i=1
2、P与 η的关系 V不变=20 P=0.001 P=0.01 P=0.05 作业:
P 与η成正比 A=9.411 A=12.031 A=15.249 η=0.47 η=0.596 η=0.724
1.有一群机键,平均每小时占用300次,其平均占用时长 为3分钟,求: (1)该组机键的完成话务量; (2)平均占用时长内平均发生占用的次数; (3)一小时内该组机键占用时间的总和; (4)平均同时被占用的机键数。
(1)E= = (2)B= 2 B=
全部呼出线被占用的时间
总统计时间 T阻 T总 忙时 =
出线全忙的概率
损失呼叫次数 总呼叫次数 A损 A入 忙时内
C损 C总
(3)H=
P取值范围0~1 如1%或0.01
交换机呼损 呼损 分类 两局间电路(或称中继)呼损 全程呼损:端 全网平均呼损 全程呼损 分配方法 优化分配 端之间 数字长途电话网全 程呼损≤0.098
② 查表 15 ③ PVA之间关系见图8.2.3 P不变:A A不变:V V一定:A V P P 10 5
A
E=0.05
0.02 0.01 0.005 0.001
V 5
10 15 20 图8.2.3PVA 之间关系 例8.3 模块局 母局配备2套PCM30/32作为传 输线P=0.001 求A 呼出 0.007Erl/户 呼入 0.065Erl/户 装多少用户? 按V=60 查表得:A=40.79Erl 40.75 N= =302.15(户) 取302户 0.07+0.065
E F
D它局入
C= C
A (BHCA)忙时呼叫总次数 t 有效呼叫次数 无效呼叫次数
t 所有次数的平均占用时长 规定正常负荷时, 市话呼叫t取60秒 国内自动长途呼叫t取90秒 特业 实际 30秒
BHCA=C×1.5 ×1.1 ×1.2 话务超20% 冗余度 20%其它开销 系数 超负荷
例8.2 1万门 呼出0.08Erl/户 呼入0.075Erl/户 特业4% 长途去话14% 入局话务量:市内占48% 长途来话占12% 求BHCA 呼出A=0.08×10000=800Erl 呼入B=0.075×10000=750Erl C1= 800(1-14%-4%) 800×14% + 90/3600 + 800×4% 60/3600 30/3600 =47680(次) 750×12% =25200(次) 9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