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定法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原理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原理
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或测量生物体对化学物质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反应来评估其活性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法包括细胞增殖或生长抑制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酶活性实验、抗菌活性实验等。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反应原理:生物活性测定法常通过观察或测量细胞对化学物质的反应来评估其活性。
例如,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待测物质,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或生物学特征的改变,从而评估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或促进作用。
2. 酶反应原理: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作用。
生物活性测定法中常通过测量酶的活性来评估待测物质的生物活性。
例如,通过添加待测物质到含有酶底物的体系中,观察酶反应的速率或生成产物的量来评估待测物质对酶的影响。
3. 细菌抗菌原理:生物活性测定法中常通过测量待测物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估其抗菌活性。
例如,利用平板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将待测物质与细菌共同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或测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评估其抗菌活性。
4. 动物体内反应原理:一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往往需要通过动物体内实验来评估。
常见的方法包括动物行为观察、组织活检、毒性评估等。
通过观察
动物对待测物质的生理、行为或组织结构的变化,来评估其生物活性。
综上所述,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观察或测量生物体对待测物质的反应来评估其活性。
具体的原理可以根据不同实验方法和待测物质的性质来确定。
体外生物测定法

体外生物测定法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种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非常重要,可用于药物研发、毒性测试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指在实验室中,通过对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外实验,来模拟真实生物环境下的反应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动物实验的使用,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并且更加快速和经济高效。
同时,体外生物测定法还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药物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和效应的信息。
在体外生物测定法中,常用的实验对象包括细胞系、人体组织片、人工器官等。
通过给予待测物质,观察其对细胞或组织的生长、代谢和功能的影响,可以获得对其毒性的初步评估。
此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体外生物测定法,如MTT法、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等,来深入研究药物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
体外生物测定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新药候选化合物在体外的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并在早期阶段排除有不良效应的化合物。
这不仅可以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此外,体外生物测定法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通过将环境样品与细胞或组织接触,观察其对细胞或组织的影响,可以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危害程度。
这有助于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体而言,体外生物测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毒性测试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还能提供快速、经济高效的评估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体外生物测定法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简介

门冬酰胺酶(抗肿瘤药) Ch.P(2005)二部 本品系自埃希大肠杆菌(E.coli ASI.357)
或欧文菌(Er-winia casotovora)中提取制备的 具有酰氨基水解作用的酶。
肝素钠(抗凝血药) Ch.P(2005)二部 本品系自猪或牛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
基葡聚糖的钠盐,属黏多糖类物质。
小包装容器的数量。
例:2支(瓶)/2板×12粒
检查量:指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的总量
(g 或 ML)
例: 2×10=20ML
24×0.25=6g
2、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9
3、检查方法:
a、薄膜过滤法:应用广、准确性高,适用 于任何药品、尤其是具有抑菌作用的
。
b、直接接种法:操作简便,适用于无 抑菌 作用的供试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或缩写
适应症
重组人干扰素a1b
rhuIFNaIb
上皮生长因子
(EG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溶栓药物链激酶
(SK)
重组人胰岛素
Humulin
Novolin
Humalog
白细胞介素-2
rhuIL-2
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烧伤或创伤治疗外用药物
细胞因子类(重组人干扰素)
生长因子类(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激素类(重组人胰岛素)
酶类(重组链激酶)
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单克隆抗体
37
重组DNA技术
38
国外重组DNA制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或缩写
适应症
胰岛素
效价测定的基本方法

(四)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中生物检定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 应用的局限性 造模型的选择:功能主治多 成本高,时间相对长 生物误差较大 对照品的选择难度
谢谢观看! 2020
一、概述:作用
产品生物活性的信息( 与临床疗效一致) 评价批与批之间稳定性和一致性 监测不曾预料、不易发现的构象变化 所有变化的综合效应 工艺与方法验证
一、概述:应用范围
药品质量控制项目 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 生物检定------检查类和含量类。 药品(生化药品、中药) 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
(三)异常毒性检查法
小鼠,体重17~20g,5只 分别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
结果判断 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三)异常毒性检查法
限值确定
急性毒性数据(LD50或LD1) 限值至少应小于LD1可信限下限的1/3 (建议采用1/3~1/6) 静脉注射最大剂量0.8ml/20g仍未见毒性反
应或死亡,可以此作为检查限值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本法系将一定量供试品与2%的家兔红细胞 混悬液混合,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其对 红细胞状态是否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结果判断
当阴性对照管无溶血和凝聚发生,阳性对 照管有溶血发生,若供试品管中的溶液在3
小时内不发生溶血和凝聚,判定供试品符
合规定;若供试品管的溶液在3小时内发生
溶血和(或)凝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限值
一般对注射剂原液和稀释液进行溶血与凝 聚实验研究
一般应高于临床最大使用浓度
(五)过敏反应检查法
本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豚鼠体 内,间隔一定时间后静脉注射供试品溶液 进行激发,观察动物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 ,以判定供试品是否引起动物全身过敏反 应
生物检定统计法

25.79
1.4115 1.9923 0.001012 0.002019 495.29 699.10
∑
8.5221 12.1094 0.01327206
3063.46 4328,62
M =4328,62/3063.46=1.4130
S= M
1 = 0.01807 3063.46
f=5,t=2.57
PT=antilg 1.4130=25.88(u/mg)
27.48
1.4390 2.0707 0.0007236 0.001731 577.70 831.31
28.39
1.4532 2.1118 0.001009 0.002016 496.03 720.83
27.56
1.4403 2.0745 0.001267 0.002274 439.75 633.37
剔除”的要求。
(2)如果n次实验结果的不均一性并非个别实验结果的影响,则按(42)式、
(43)式计算校正权重 W′,如经公式(43)计算结果为负值,可以删除减号后
面一项,计算近似的
S
2 m
和各次实验的
W′。用
W′和∑W′代替公式(37)(38)
中 W 和∑W 计算 M 、 SM ,再按(39)式、(40)式、(41)式计算 M 的FL、 PT 及 其FL。
w′ = 1
S
2 M
+
S
2 m
∑ ∑ ∑ S
2 m
=
M2 −(
M )2 n−
n −1
(S
2 M
)
n
f=n-1
表十二(略)
例 6(略)
(42) (43)
例7胰岛素六次效价测定结果的合并计算
3-03生物检定法-PPT文档资料

胰岛素生物检定法-具体方法
本品效价测定采用生物检定法,基于其 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采用小鼠血糖法、 小鼠惊厥法、家兔血糖法。长效制剂的 延效作用只能用血糖法。
肝素生物检定法
肝素系由健康牛、猪、羊等食用动物的 肺、肝、肠粘膜中提取的有延长凝血时 间作用的粘多糖类物质,为白色或淡黄 色无晶形粉末,有吸湿性,在水中易溶。 本品相对分子质量及抗凝血效价随动物 种属和脏器来源不同而有差异,相对分 子质量为6000-20000,由肝肺提出的 肝素,每mg不得低于110U,由肠粘膜 提出的肝素,每mg不得低于140U。* *本品在中性及微碱性中较稳定。
4、某些有害杂质的限度检查 如农药残留、热原质、抗生素及生化制 剂中降压物质的限度检查等。
标准品
生物检定法,一般需要应用标准品,以降低由 于生物差异造成的实验误差,使在不同实验室 中检定同一药物时,即使实验条件或影响因素 不尽相同,但由于同时作用于标准品和供式品, 在比检定中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互相抵消,它们 之间的反应强度比例保持不变这样就大大提高 了生物检定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药典所采用的标准品:为参照国际标准品制备 的标准品,由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发放, 单位效价相当于国际单位效价。标准品有均匀、 稳定而持久的性质,应存放于除去氧气的干燥 器中,低温处避光贮放。
(三)对比检定
生物检定的目的是将供试品(T)和已 知效价的标准品(S)进行效力对比,根 据它们的反应程度,求供试品的效力相 当于标准品效力的倍数,再从中计算出 供试品的效价,因此它属于对比检定。
胰岛素生物检定法
胰岛素是从哺乳动物胰8的胰岛口细胞 中提取的一种蛋白类激素,为六方系结 晶,相对分子量6000,易溶于80%乙 醇和酸性水溶液,在pH2.5的酸性溶液 中比较稳定。 *胰岛素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血糖, 大剂量注入可引起惊厥、休克甚至死亡。
生物检定法

s2总= SS总/f总; s2处理 =SS处理/ f处理
SS误差=SS总-SS处理 f误差= f总- f处理
s2误差=SS误差/ f误差
方差分析(F检验):
以处理组方差(S2)与误差项方差(S2(误差))的比 值(称F值)来确定处理效应差异的显著性程度。
SS处理
处理效应方差S2
f
F值=
=
误差项S2
PT = R·AT
三.实验误差的估计(用可信限(FL)表示)
步骤: 误差项方差S2的计算 标准误SM的计算
可信限(FL)的计算
1.误差项方差S2的计算
S2=
(∑XS2 -
(∑XS)2
nS
)
+(∑XT2 -
(∑XT)2
nT
)
nS+ nT-2
nS、nT为标准品和供试品的反应个数
2.标准误SM的计算
是指平均数的标准差, 即各均数之间差异的大小,用
SM表示,SM越小差异也越小。
2 随机区组设计
将分成8各区组(如来自8个窝的动物)的32个受试者随机分配到 A,B,C,D四个处理组各区组中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的不同处理
区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处
理
A
B
C
D
1
4
3
2
5
6
8
7
10
9
12
11
16
14
13
15
19
18
17
20
23
22
21
24
28
27
26
25
30
31
29
32
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与应用生物量测定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生物体、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中生物量的方法。
通过生物量测定法,可以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产力和生态效能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基于生物体的质量和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生物体的质量是通过代谢作用获得的,因此生物体质量与代谢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测定生物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体代谢率的高低来推算出其质量。
生物量测定法的原理与代谢罐法、同位素稀释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法等方法存在相互联系和交叉应用的关系。
生物量测定法的方法生物量测定法的方法包括直接采用量表、计数和计算发育期营养物质积累和生长区域体积或面积,以及间接测定代谢率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实测或逆推来确定生物体的质量。
其中,直接采用量表的方法适用于测量宏观生物体,如树木的根、茎、叶等部分。
而采用计数法的方法适用于微观生物体,如细菌、真菌、轮虫等。
最常见的测定方法是采用测量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积和干物质来估算其生物量。
因为生物量与其体积和干物质呈正相关, 所以通过测量体积和干物质可以反推出生物量的大小。
生物量测定法的应用生物量测定法的应用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等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生物量测定法被广泛应用于作物产量的测算和生产力评估。
在林业中,生物量测定法可以用于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在渔业中,生物量测定法可以帮助估算湖泊、河流和海洋中的鱼群生物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量测定法可以用于评估土壤、水和空气中生物质的含量和状况。
在生态研究中,生物量测定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清楚地了解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性, 从而推断出其潜在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总之,生物量测定法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课程论文中文题目:生物检定法及其应用英文题目:Biometric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学生姓名王娟娟系别基础科学系专业班级 2008 级应用化学专业 3班成绩评定2011 年11月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检定法的意义,通过效价检定,生物检定常用方法,和实验设计,来说明生物检定法。
还通过举肝素的分析和检测的例子,对生物检定法进行了解读。
本文围绕生物检定法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常用方法,试验设计,对生物检定法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使人们能够系统的了解生物检定法,这些介绍从不同方面给使用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检定法;效价检定;试验设计;应用范围;常用方法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biometric method,through verification titer, biometric method in common use,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to illustrate biometric metho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heparin and detection of example, biometric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to read.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biometric metho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experimental design, biometric method for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enable people to understand biological verification method of the system, these introduced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 provide user reference.Key words:Biometric method; Titer verification; Test design; Application scope;Commonly used method生物检定法及其应用(天津农学院王娟娟)1 引言生物检定属生物法分析,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统计学为工具,选定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计算,从而测得供试品中活性成分的效价。
生物检定包括整体和离体测定,前者直接反映药品对生物的综合作用,但需要动物、需用供试品多,耗时长、精密度和灵敏度较差。
后者个体差异小,实验时间较短,精密度和灵敏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药理作用特性,尤其适用于微量激素的测定,缺点是不一定能反映供试品在整体的作用。
对一些理化方法不能测定含量或理化测定不能反映临床生物活性的药物,可用生物检定来控制药物质量。
2效价检定2.1 生物反应是生物检定的基础被测物特有的生物学作用都可作为生物法分析的基础,例如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蛋白质同化、脂肪动员作用,可致糖尿、血酮,影响盐类代谢,已据之设计出多种的生长素的生物学定量法。
2.2 剂量与反应关系生物检定是利用药物不同剂量引起生物体反应程度的变化以进行药物效价测定的,要计算效价,首先要研究剂量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生物检定中,剂量与反应间一般都是曲线关系,可通过各种坐标转换的方法,是剂量与反应间呈直线关系,即数学表达式为简单的直线方程:y=a+bx,最便于处理和应用。
生物反应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即质反应和量反应。
2.3 对比检定生物检定的目的是将供试品(T)和已知效价的标准品(S)进行效力对比,根据他们的反应程度,求供试品的效力相当于标准品效力的倍数,再从中计算出供试品的效价,因此它属于对比检定。
但是,标准品和供试品效价高低的对比,并不直接等于反应高低的对比,因为大多数药物的剂量和反应关系并不成正比例。
故不能以反应增减值来代表药物效价或剂量的增减值,标准品与供试品效价的高低对比应该从产生的计量对比关系上去看。
生物检定中,供试品(T)和标准品(S)各自的对数剂量和反应(或反映的函数)应呈直线关系,T和S的两条直线应相互平行(T和S的作用性质相同)。
在生物检定中,S和T的等反应剂量大多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而是根据药物作用的特性,反应指标的性质,剂量与反应的关系以及生物差异的规律等,运用生物统计的原理设计各种类型的检定方法,从检定结果的资料中计算出来的。
对比检定除了测定供试品效价PT 外(PT一般以U/mg、U/mL或mg/mL等表示),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估计。
生物检定常用可信限(FL)来表示实验误差。
一般以概率水平P=0.95时,实验结果的可信限低限anti lg(M—t.SM)、高限anti lg(M+t.SM)的范围来表示。
3 生物检定的常用方法包括质反应的直接测定法、量反应的平行线测定法和质反应的平行线测定法。
3.1 质反应的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准确地测得各个动物对S和T的最小效量的方法。
某些发挥作用较快的药物,将药液由静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或者定时注入一较小的剂量,反应指标(如死亡,心跳停止、痉挛、血液或血浆的凝结等)明确可靠,能清楚地分辨并记录达到该特定反应指标的最小效量(MED)由于动物的个体差异,最小有效量参差不齐,但有一定规律性,直接测定最小有效量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受药物性质及给药方法的限制,用在生物检定的例子不多,如洋地黄效价测定的鸽法。
直接测定法的优点是可使用较少量的动物,直接测得T和S的等反应剂量。
本法常用的实验设计有两种类型:随机设计和配对交叉设计。
3.2 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反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产生的量变可以测量者,称量反应,如血压、血糖的变化值。
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要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S和T的对数剂量x和反应或反应的特定函数Y呈直线关系,当S和T的活性组分基本相同时,两直线平行。
3.2.1实验设计类型(1)随机设计剂量组内不加因级限制,有关因子的各级随即分配到各剂量组。
如绒促性素的生物检定。
(2)随即区组设计各剂量组再分成区组,在剂量组内(区组间)安排碟间、窝间等。
如抗生素杯碟法效价测定。
除了从总变异中分离剂间变易外,还可以分离区组间变异,减少了实验误差。
3.2.2 效价及误差计算处理步骤如下:(1)将反应值或规定的函数(y)按剂量分组列成方阵表(2)特异反应剔除和缺项补足(3)方差分析与可靠性测验(4)进行效价及可信限计算4 肝素举例肝素系由健康牛、猪、羊等食用动物的肝、肺、肠粘膜中提取的有延长凝血时间作用的粘多糖类物质,为白色或淡黄色无晶形粉末,有吸湿性,在水中易溶。
本品相对分子质量及抗凝血效价随动物种属和脏器来源不同而有差异,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20000,由肝肺提出的肝素,每mg不得低于110U,由肠粘膜提出的肝素,每mg不得低于140U。
本品在中性及微碱性中较稳定。
肝素的生物检定法是根据对数剂量与血凝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而设计的,常用的有兔全血法硫酸钠兔全血法,此外还有使用牛、羊血法等测定肝素效价的方法。
5 应用范围(1)在医学范畴中,测量未确认其化学性质的物质(2)研究不同中介物的功能(3)判定新药的毒性、副作用及剂量(4)利用生物去测定某物质的浓度(这种方法已被分析化学的方法所取代)(5)估算特定地区或来源的污染物的性质及浓度,例如废水及都市垃圾6 展望生物测定今后的方向是:发展更敏感的短期实验方法和能测定综合因素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组成系列检测系统;研究其他生物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何推演到人;研究外界物质进入机体后如何代谢,进入细胞后起什么作用,如何影响遗传物质,化学结构与毒性有什么关系;探索“三致”的机理等,以为人类战胜癌症、遗传性疾病和衰老提供科学依据。
7 结论生物检定属生物法分析,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统计学为工具,选定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计算,从而测得供试品中活性成分的效价。
进而证明生物检定法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参考文献】[1]Evans H M,et al.The purification of the anterior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by fractionation with ammonium sulfate.Endocrinology,1938,22:483-486.[2]Marx W,et al.Bioassay of the growth hormone of the anterior pituitary.Endocrinology,1942,30:1-5.[3]Groesbeck M D,et al.Highly improved precision of the hypophysectomized female rat body weight gain bioassay for growth hormone by increased frequency of injections,avoidance of antibody formation,and other simple modifications.Endocrinology,1987,120:2582-2587.[4] 苏海霞. 低分子质量肝素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5):45-49.[5] 李婧, 杜娟, 陈征.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二剂量管碟法常用菌种培养的研究[J]. 首都医药, 2011, (14):78-81.[6] 白青山, 胡法娟. 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红霉素原料效价的不确定度分析[J]. 齐鲁药事, 2011, (06):68-70.[7] 陈衍智,李萍萍.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及研究方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9, (01):55-59.[8] 王小平,容蓉,田景振. 多肽类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 2009,(09):115-119.[9] 张恩户,侯建平,赵子剑,王国权. 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生物检定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06):156-160.[10] 马金花,黎晓敏.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9,(01):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