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合集下载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中草药是中医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因药材来源地、采收季节、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而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则是其产生疗效的关键。

因此,寻找并鉴定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已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展开讨论。

一、活性成分的定义活性成分指的是中草药中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能够直接或间接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多种活性,如抗菌、抗炎、镇痛等。

二、活性成分的发现活性成分的发现通常是通过多种分离技术实现的。

其中,最常用的是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

这些技术能够将复杂的中草药药物组分分离出单个或类似的分子,然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其他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等。

这些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的优点,并能较好地保留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三、活性成分的鉴定对于已确定的生物活性成分,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定其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项工作通常由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完成。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离子碎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化学结构。

而核磁共振则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不同核的不同化学位移,提供更为准确的分子结构信息。

此外,药典中还提供了生物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标准溶液和药品参比物等标准,可用于检测中草药中不同成分的含量,以及对不同来源的药材的批次、品质和成分进行比对和鉴别。

四、活性成分的应用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可以作为药物,还可用于制备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

这些产品通常采用中草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或其衍生物进行研制制造,并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检测和认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同时,以活性成分为基础的中药制剂正在逐渐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多种中药制剂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语: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究中草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从而为未来的中药药物研发提供更加丰富的池塘。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控制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作用。

其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中药的药材来源广泛、多变,制备工艺复杂,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此外,中药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仅仅控制少数成分不能完全控制其质量和反映临床疗效。

为了使中药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保证每批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有必要在现有对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增加生物活性测定,以综合评价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规范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研究,为该类实验设计、方法学建立等过程和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提供指导性的原则要求。

基本原则符合药理学研究基本原则 建立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应符合药理学研究的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具备简单、精确的特点;应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体现中医药特点 鼓励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探索中药质量控制,拟建立的方法的测定指标应与该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相一致。

品种选择合理 拟开展生物活性测定研究的中药材或中成药应功能主治明确,其中,优先考虑治疗适应症明确单一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对急重症用药、保护品种应重点进行研究。

方法科学可靠 优先选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不能建立生物效价测定的品种可考虑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待条件成熟后可进一步研究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

基本内容1.实验条件试验系选择 生物活性测定所用的试验系,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血清、微生物和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试验系的选择与试验原理和测定指标密切相关,应选择背景资料清楚、影响因素少、检测指标灵敏和成本低廉的试验系统。

应尽量研究各种因素对试验系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如采用实验动物,尽可能使用大鼠和小鼠等来源多,成本低的实验动物,并说明其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符合“优化、减少、替代”的“3R”原则。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药物设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它旨在开发出具有理想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以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

对于药物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和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和药物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

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鉴定是在发现新的药物分子之前的关键步骤。

药理活性鉴定旨在确定化合物对特定生物目标的药理效应。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以评估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和效能。

1. 体外活性鉴定体外活性鉴定是通过使用细胞系或酶系统来测试化合物对生物靶标的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提供初步的药理活性信息,帮助筛选和优选化合物。

常用的体外活性鉴定方法包括:a.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实验 - 通过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评估其抗癌或抗炎症活性。

b. 结合实验 - 通过测定化合物与目标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其亲和力和选择性。

例如,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以通过放射性标记药物分子或荧光标记药物分子等方法进行测定。

c. 酶抑制实验 - 检测化合物对特定酶的抑制活性,以确定其潜在的药理效应。

例如,抗生素通常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酶来发挥抗菌活性。

2. 体内活性鉴定体内活性鉴定是通过使用动物模型来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这些实验提供了更接近人体内环境的信息,并可以评估化合物对整个生物系统的影响。

常用的体内活性鉴定方法包括:a. 动物模型 - 使用小鼠、大鼠或其他动物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评估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例如,使用小鼠模型来评估化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疗效。

b. 药动学和药效学实验 - 评估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特性,以及对疾病模型的药理活性。

这些实验可以提供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和最佳剂量等信息。

药物设计的原则是在药理活性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设计原则:1. 靶点选择 - 确定适合治疗疾病的生物分子靶点,并设计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化合物。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分组或抽样时指按照机遇的原则进行,使各受试对象被分配到各组的机 会均等,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机化的方法有抽签法、抛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
设置对照,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 比性和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正常对照、模型对照、阳性对照、溶剂对照。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标准品或对照品
生物效价测定法:首选中药标准品,也可以考虑化学药 作为标准品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可采用中药成分或化学药品作为 方法可靠性验证用对照品。
采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均应有理论依据和/或实验依据。 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要求。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基本内容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 效价测定结果:由于金纳多注射液在药典中尚无效价的规定,因此假设 对照品(s)金纳多注射液的效价为100 u/mL,由于舒血宁注射液与金纳多 注射液成分相同,且基本成分的含有量也相同,如果舒血宁注射液抑制 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与金纳多相同,则其测得效价也应为100 u/mL,结果 见表1。
中间精密度
考察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不同人员、不同仪器、不同工作日和实验时间)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至少应对同实验室改变人员进行考察。
重现性
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必须在3家以上实验室能够重现。
3. 方法适用性考察
按拟采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和剂量对10批以上该产品进行测定,
以积累数据,考察质量标准中该测定项目中药的生适物活用性测性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 试验方法:家兔颈总动脉放血75 mL,加3.8%枸橼酸纳(1:9)抗凝,1 000 r/min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是研究中药药效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药理活性。

本文将从实验步骤、评价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步骤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取纯化中药成分、制备样品溶液、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确定实验参数、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1. 提取纯化中药成分首先,从中药中提取需要评价的活性成分。

这通常包括溶剂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以得到纯净的活性成分。

2. 制备样品溶液提取得到的纯净活性成分需要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以供后续实验使用。

溶解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3. 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根据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常见的实验模型包括原代细胞、细胞系、动物模型等。

4. 确定实验参数在实验前需要确定实验的参数,包括溶液浓度、实验时间、实验温度、实验剂量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前期的文献调研和实验经验来确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5. 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

二、评价方法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活性。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内药理学评价、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外化学实验。

1. 体内药理学评价体内药理学评价是指将活性成分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理学研究,通过测定生物体内的代谢变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等来评价其生物活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

2. 体外细胞实验体外细胞实验是通过将活性成分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和测定细胞对该成分的生物学响应,评价其活性。

常见的细胞实验包括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等。

3. 体外化学实验体外化学实验主要通过评估活性成分对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影响来评价其活性。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年9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 (1)(一)体现中医药特点,反映有效性和安全性 (1)(二)与现有理化检测方法相互补充 (2)(三)方法应科学可行 (2)三、基本内容 (2)(一)检测方法的选择 (3)(二)供试品的制备 (4)(三)参照物的选择和标定 (4)(四)试验系的选择 (5)(五)检测指标的选择 (5)(六)其他 (6)四、参考文献 (6)五、著者 (6)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征求意见稿)23一、概述4生物效应检测是利用药物对试验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5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6安全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评价药品质量的作用。

7中药具有多成份、多靶点,整体发挥作用等特点。

目前8以指标性成份检测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与药品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联性不强,难以充分反映药品的整体质10量,需研究探索反映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及整体质量的控制11方法。

生物效应检测能够弥补指标性成份检测的不足,与现12有方法互为补充。

13为鼓励探索研究中药生物效应检测方法,完善中药质量14控制体系,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15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16二、基本原则17(一)体现中医药特点,反映有效性和安全性18生物效应检测研究应尽可能体现中药多成份、多靶点、19多功效及整体作用等特点,反映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20量一致性。

由于中医的病证、症候及中药的功效难以用单一21指标表达,开展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时,应尽可能考虑采22用多个指标进行研究,可通过加权拟合使其成为具有中医药23特点的评价指标。

24(二)与现有理化检测方法相互补充25中药成份复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薄弱,现行以化学成26份检测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虽简单易行,但不能较好地反映27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整体质量;生物效应检测方法相28对复杂,但可以较好弥补指标性成份检测的不足,两种方法29互为补充,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的整30体质量。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一、选择合适的生物实验模型生物实验模型的选择应该与中药的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相符。

常见的生物实验模型包括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

细胞模型可以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凋亡试验来评估中药的抗癌活性、细胞保护作用等。

动物模型可以通过体内实验评估中药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则可以通过人体试验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确定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指标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指标。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含量测定法、生物活性测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指标可以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浓度、药效、毒副作用等。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实验方法和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验证,确保其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确定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四、考虑配伍效应和多组分相互作用中药常常以多组分的形式出现,并常常进行配伍使用。

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对中药单一组分和复方的比较,或者对复方中每个组分的单独测定,来分析单一组分和多组分的药效之间的差异。

五、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应该是科学的、可靠的和可重复的。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结论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生物实验模型、确定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指标、确定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考虑配伍效应和多组分相互作用,以及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实验原则:(1)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步骤正确并满足测定目的。

(2)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3)定义实验规模,即所需实验样本的数量和重复次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2.验证原则:(1)验证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物活性效价指标进行优化,比如细胞毒性、抗菌活性、细胞增殖活性等。

(2)验证方法应包括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

(3)验证方法应与已验证方法进行比较,以确保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验证方法的结果应可重复,以便其他实验室或研究人员能够再现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原则:(1)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

(2)应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对于重复测定数据,应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绘制误差线图,以展示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对于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应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4.结果解释原则:(1)结果应清晰地呈现于报告中,包括数据表、图表等。

(2)结果应与先前的验证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结果应与已确定的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效价。

(4)结果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尽量避免过度解释或夸大结果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涉及实验设计、验证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实验,可以确保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参考的药效学实验模型: (1)治疗心肌缺血实验:垂体后叶致大鼠心肌缺血实验、小 鼠耐缺氧实验; (2)解热、镇痛实验:角叉菜胶或细菌内毒素解热实验、小 鼠扭体实验; (3)止咳平喘实验:氨水刺激实验、离体豚鼠气管实验; (4)抗炎解毒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抑菌实验; (5)活血化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耳廓微循环实验。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 重复原则包括两个含义:①是实验必须有足够的样本数或例数,在一 次实验中有充分的重复;②是要使实验结果可靠,必须多次重复实验。 也就是说,实验要有一定的次数。
基本原则
2. 体现中医的特点
鼓励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探索中药质量控制, 拟建立的方法的测定指标应与该中药的“功能与 主治”相一致。
研发室 林 兵
2016.07
前言 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方法学验证
前言
中药特点
成分复 杂多变
药效成分 不明确
活性成 分 多
毒性成分 不明确
给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现代分析手段的大量应用 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有了巨大的飞跃
尽管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发展很快,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含量高、容易控制的成分未必是药效成分 含量过低的药效成分又不能保证与临床有效剂量之间的关联性
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 地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Replacement(替代)
指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是使用没有 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3. 结果与统计
生物效价测定法:应符合生物检定统计法(通则1431)的要求, 根据样品测定结果的变异性决定效价范围和可信限率(FL%) 限值;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应对误差控制进行说明,明确试验成立 的判定依据,对结果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统计学分析,并说明 具体的统计方法和选择依据。

4. 判断标准
量效关系考察:取金纳多注射液,用0.9%的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梯度为 85%、72%、61%、52%、44%的样品液各1 mL,作为对照品。取舒血 宁注射液1支,用0.9%的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梯度为85%、72%、61%、 52%、44%的样品液各1 mL,为供试品。按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含药血浆 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效价测定及可靠性考察:取金纳多注射液,同法配置成含注射液100%(原 液)、85%、72%的稀释液,作为对照品组(S);取舒血宁注射液,同法配 置成含注射液100%(原液)、85%、72%的稀释液,作为供试品组(T)。

模型选择:血小板聚集抑制模型 动 物:家兔 供试品: 舒血宁注射液(5 mL/支) 两者原料均为银杏叶提取物 对照品:金纳多注射液(5mL/支) 试验方法:家兔颈总动脉放血75 mL,加3.8%枸橼酸纳(1:9)抗凝,1 000 r/min
离心10 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血样继续3 500 r/min离心10 min制备 贫血小板血浆(PPP)。用血液分析仪测定PPP和PRP中的血小板数,利用PPP调节 PRP中的血小板数在4.0~4.5×1012个/L之间。 取PPP 210 μL加入测试杯,进行仪器调零。再取PRP 80 μL ,分别加入不同 质量分数的样品液20 μL ,37℃孵育180 s,分别加入聚集诱导剂(ADP、PAF) 10 μL ,测定5 min内的最大聚集率。
Randomization Control
重 复
Replication
具备简单、精确的特点,应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分组或抽样时指按照机遇的原则进行,使各受试对象被分配到各组的 机会均等,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机化的方法有抽签法、抛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 设置对照,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 可比性和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正常对照、模型对照、阳性对照、溶剂对照。
按照S1、Tl、T2、S2、S3、T3的顺序(排除因S组和T组测定的先后次序引 起的误差),平行测定3次。按《中国药典》生物检定统计法中量反应平行 线三三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考察结果的可靠性,计算T组的效价(PT)和可 信限率(FL%)。
效价测定结果:由于金纳多注射液在药典中尚无效价的规定,因此假设 对照品(s)金纳多注射液的效价为100 u/mL,由于舒血宁注射液与金纳多 注射液成分相同,且基本成分的含有量也相同,如果舒血宁注射液抑制 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与金纳多相同,则其测得效价也应为100 u/mL,结果 见表1。
表2 舒血宁注射液由ADP诱导效价测定的可靠性检 验结果 表3 舒血宁注射液由PAF诱导效价测定的可靠性检 验结果
郭玉东,等. 舒血宁注射液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J]. 中成药,2014,36(5):1008-1012.
前言
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时增加了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2010版 药典 一部 附录 XⅧ C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2015版药典修订时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 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四部
9000 指导原则 9105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前言
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 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 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作用。 中药

方法学验证
1. 测定方法影响因素考察
应考察测定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考察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 以保证试验方法的专属性和准确性。根据对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规定方 法的误差控制限值或对统计有效性进行说明。
2. 精密度考察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按确定的测定方法,用3批供试品、每批3次或同批供试品进行6次测定试验后对 结果进行评价。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判断应基本一致。 考察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不同人员、不同仪器、不同工作日和实验时间)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至少应对同实验室改变人员进行考察。 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必须在3家以上实验室能够重现。
小鼠
近交系:BALB/c、C57BL; 远交系:KM、ICR小鼠;突变系:裸鼠
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 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抗炎镇痛、中枢神经系 统、抗肿瘤及抗衰老等药物的实验。
大鼠
SD、Wistar大鼠
比较适用于抗炎、血压测定、利胆、利尿等药物实验,也 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豚鼠 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用于抗过敏、平喘和 抗组胺等药物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也用于抗结核病 药的实验。
基本内容
供试品选择 应选择工艺稳定,质量合格的供试品。若为饮片,应基 源清楚。应至少使用三批供试品 标准品或对照品

生物效价测定法:首选中药标准品,也可以考虑化学药 作为标准品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可采用中药成分或化学药品作为 方法可靠性验证用对照品。
采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均应有理论依据和/或实验依据。 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要求。
基本内容
剂量设计




生物效价测定法:供试品和标准品均采用多剂量组试验, 并按生物检定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剂量设计,使不同剂量 之间的生物效应有显著性差异;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建议只设一个限值剂量,限值剂 量应以产生生物效应为宜; 他
给药途径:一般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如采用不同的 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给药次数:根据药效学研究合理设计给药次数,可采用 多次或单次给药。 指标选择:应客观、明确,与“功能主治”基本一致。


重现性
3. 方法适用性考察
按拟采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和剂量对10批以上该产品进行测定, 以积累数据,考察质量标准中该测定项目的适用性。
例:舒血宁注射液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
药材选择:舒血宁注射液
功能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方 法:生物效价测定法
※中药注射液※ ※功能主治明确※
基本内容
实验动物
如采用实验动物,尽可能使用小鼠和大鼠等来源多,成 本低的实验动物,并说明其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 应遵循3R原则: “优化、减少、替代”
Refinement & Reduction & Replacement
Refinement(优化)
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 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表1 舒血宁注射液由ADP、PAF诱导的测得效价与可信限率
可靠性考察结果:表2,表3为两种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检验结果,结果显 示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靠性检验均合格,回归显著(P<0.01), 偏离平行、二次曲线、反向二次曲线均不显著(P>0.05),可信限率均小 于1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效价结果可靠。
生物效价测定法:应按品种的效价范围和可信限率(FL%)限值 进行结果判断。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应在规定的限值剂量下判定结果,初试结 果有统计学意义者,可判定为符合规定;初试结果没有统计学意 义者,可增加样本数进行一次复试,复试时应增设阳性对照组, 复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为不符合规定。
基本内容
1. 实验条件 实 验 系 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血清、微生物和组织、细胞、 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灯盏花素注射液采用整体动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缩宫素采用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水蛭用凝血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系的选择 应选择背景资料清楚、影响因素少、检测指标灵敏和成 本低廉的试验系统。应尽可能研究各种因素对试验系的 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基本原则
3. 品种选择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