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记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皇朝的封建统治

如果連賠償加被劫掠計,相當 清朝政府 1,100年以上總收入;
(清朝從1616年建國起至1911年僅有不到300年)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是 舊中國貧窮落後的最主要原因,
是中國災難之源。
辛亥革命前,外債、 賠款及一切捐稅壓得 勞動人民無法生活下 去,國內階級矛盾和 民族矛盾極其尖銳。
上海出版的 《民呼日報》刊登的
就任臨時 大總統的 孫中山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定國號為中華 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 以旗面為五色橫長方條,
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為國旗 (1912—1928)
紅 黃 藍 白 黑
孫中山 任臨時 大總統
誓詞 手跡
孫中山主持第一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會議
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後 與會議代表合影
最後終於迎來了震動中國歷史的武昌起義,終於推翻了 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
從左至右依次為:廖仲愷、朱執信、胡漢民 、宋教仁
中國
同盟會誓詞
陳天華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 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 作 ,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 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 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 《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 烈反響。
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
制度,發展農、工、商業 。可惜失敗了!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
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占有 中國半壁江山,但以失敗告終。
正在訓練中的北洋新軍
立憲運動
變革之道:從洋務 運動到君主立憲
立憲運動是中國清 朝政府繼自強運動 (洋務運動、1861 年-1895年)、維 新運動(1895年- 1898年)之後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國成為 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清末立憲運動在清朝統治遭到嚴重威脅 的情況下開展開來,它有一系列的活動,通常我們說它具有保 守性和欺騙性,但從客觀的角度來加以分析,它還具有一定的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
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
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
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
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
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
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
1921年10月梁启超以《武昌起义油画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辛亥革命纪念作文(5篇)

辛亥革命纪念作文(5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那时的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亥革命纪念作文(5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辛亥革命纪念作文篇1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强烈地激动过一代国人的心灵。
这场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想谈谈我的认识。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是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有他成功的一面,但是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实现。
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在历史终极意义上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谓终极意义,是指最后的结果和影响;所谓历史终极意义,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最后的结果和影响。
辛亥革命 剧情,辛亥革命资料

导读/简介中文名:辛亥革命制片人汪天云,毕述林,王浙滨其它译名1911类型历史,战争,剧情出品时间2011年主演赵文瑄,孙淳,成龙出品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映2011年9月23日制片地区中国海外发行北京耀莱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导演成龙张黎语言版本中文国语编剧王兴东陈宝光剧情经历;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电影《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部力作,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
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2011年3月片中十大主要人物造型公布,主演李冰冰饰演徐宗汉,成龙饰演革命家军事家黄兴。
2011年9月18日下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全国首映式,成龙与导演张黎、演员赵文瑄、孙淳等主创人员一同出席。
并于9月23日在全国上映 辛亥人物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
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
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电影剧照抽调前去镇压。
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澄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 剧照对比第一枪。
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初三叙事作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周年:历史的记忆_800字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周年:历史的记忆_800字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
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
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与组织工作。
这样,武汉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文学社与共进会时那时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湖北地区特别是湖北新军中积极活动,经过他们的争取,1911年,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团体的达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组成起义的领导机关,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任军事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十月九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将起义用的旗帜、印信、书稿和革命党人的名册全部搜去,转交给清政府。
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等被捕就义,蒋翊武幸免于难。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在武昌实行全城戒严,按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革命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形式极为严峻。
一部分革命党。
历史的记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_初中作文

历史的记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历史的记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感谢您的阅读!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
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
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与组织工作。
这样,武汉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
文学社与共进会时那时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湖北地区特别是湖北新军中积极活动,经过他们的争取,1911年,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团体的达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组成起义的领导机关,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任军事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十月九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将起义用的旗帜、印信、书稿和革命党人的名册全部搜去,转交给清政府。
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等被捕就义,蒋翊武幸免于难。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在武昌实行全城戒严,按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革命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形式极为严峻。
一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发动起义。
当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领士兵鸣炮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辛亥革命亲历记》

《辛亥革命亲历记》
作者:吴玉章
来源:《红岩春秋》2020年第04期
吴玉章是一位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革命老人,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
本书由吴玉章关于辛亥革命的长篇回忆录和长文《论辛亥革命》组成,并附录《辛亥革命大事记》。
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他以娴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地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此書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辛亥革命百年赋

辛亥革命百年赋辛亥革命百年赋岁在辛卯,时序金秋。
辛亥革命,倏已百年。
其间伟绩丰功,洵可以赞以刊。
清朝晚期,慈禧专权。
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积弱积贫,民生凋敞,生活水深与火热;列强贪婪,鹰瞵鹗视,瓜分豆剖我河山。
清廷无能,忍侮求和。
签约割地,辱国丧权。
志士抚膺,迸发排满之呼吁;先知振臂,同起共和之铿音。
甲午中日海战,可怜惨败于倭。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台湾。
赔银二万万两,国人重负不堪。
康公有为,敢当国难。
公车上书,洋洋万言。
聚一千三百举子,为国为民请愿:变法图强,宪政治国,收回割地,恢复主权。
继有戊戌之政变,却遭顽固派阻拦。
光绪帝身陷瀛台,六君命殒菜市口。
新政虽只百三日,然其影响极深远。
革命先驱,孙氏中山,矢志救国,大义凛然。
北京广州大上海,广泛联络同志;东京河内檀香山,缔结反清阵线。
兴中会、光复会、同盟会,相继成立;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檄文篇篇。
同盟会,立纲领,四句话,十六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吴樾、秋瑾、徐锡麟,舍身成仁真豪杰;居正、黄兴、孙逸仙,建立共和功业恒。
当年武昌起义时,倡导共和势空前。
人民对清政府,深深积愤积怨。
辛亥十月十日,武昌义旗高悬。
楚望台上,枪声尖厉,湖北新军工程八营,率先发难奋勇当先。
此次起义,何为诱因?铁路风潮,导火索焉。
当年清朝政府,曾经承诺有言:修建川汉铁路,权属归于商办。
尔后牺牲信用,将修筑权转卖给贷款国;英法德美日本,早就对在华铁路权垂诞。
国人反对清朝,本是由来久远。
又因失路权折损投资,由保路而革命便成当然。
武昌首义爆发,捷报传至宜昌,革命党人响应风从,一举获得反正成功。
史料称道:“首先响应者,厥惟宜昌”。
“全国义师桴应武昌,以宜昌为最先”。
革命军起,饷糈为先。
中山为此,不惮繁难。
国内商賈,仁人志士,屈尊游说,争取支援。
东亚北美,南澳西欧,美利坚国,大不列颠。
胞兄孙眉,南洋置业,弟求兄应,慷慨义捐。
不怕碰壁,不畏艰险。
劳苦功高,世人钦怜。
广、惠、潮州起义,钦廉防城举事,马笃山河口镇南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忠魂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之光照耀百年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以及捐躯成仁的先烈们。
没有他们的惊天一呼,近代中国的历史仍将黑暗许久……
前言
将死的王朝不会自戕,就算苟延残喘也要顽固到最后一刻,而终结它的只会是石破天惊的新生力量。
1911年10月10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辛亥革命终于在遭受无数次失败的革命形势下爆发了,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它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己任。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历史的浩浩长河中这悲壮的一抹浪花短暂而又可歌可泣,自此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河中,那由此而激起的惊天大浪让一切的腐朽势力和外来侵略者都为之胆寒。
无数烈士们的鲜血铸就了我们民族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此后我们前进在血泪的路上近半个世纪,始终没有因身边的战友倒下而止步不前,我们注定在奋斗中走向复兴。
成败得失光耀千秋
回首百年,风雨历程。
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虽众说纷纭,但它的历史地位始终无可撼动,不论如何它的发动代表了当时最先进阶级的意愿,它“用几百人打几万人,烈士们明知后果,但是还是要去做,
这是以身殉国,来唤醒四万万人们。
”(孙中山语)虽然牺牲的先烈们并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独立、强大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的牺牲早已注定了这个古老的民族必然苏醒而后奋发图强、蒸蒸日上。
他日之中华必为世界各国之民族瞩目。
辛亥革命的成功爆发,虽远没有实现革命先烈们最初的意愿,而且最后使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所窃取,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了人心,使以后出现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可喜局面,使四万万同胞得到了革命的洗礼,使中华民族没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中继续沉沦。
这千秋的功业必将在中华民族绵续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洒尽热血九死不悔
辛亥革命的仓促开始,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斗争,无异于“飞蛾扑火”。
英勇的中华儿女在写完绝命书之后纷纷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中,他们不仅仅是要杀几个封建的官僚,他们最想要的是彻底的推翻那暗无天日、腐朽糜烂的封建制度。
他们的革命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但是他们始终为了“救亡图存”而肝脑涂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死亡是那样迅速的来了,死神的微笑藏着冰冷的刀,多少年轻的生命被无情的收割。
林觉民的《绝命书》温情脉脉,念之断人肠;宋玉琳,于刑场上大讲革命事业之争议性,令问官无言以对,遂笑而赴死;饶国梁,在临刑前高呼“生何荣焉求仁得仁,死何憾焉”;陈可钧,被害前怒骂清吏“尔等利欲熏心,血
液已冷,乌能知此?”;李雁南刑时求速死,让刽子手“用枪从口击下”,饮弹而死……
“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历史铭记他们,一代一代炎黄子孙传唱他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脊梁,一群有血有肉,无私无畏的真豪杰。
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孤独而又倔强地撑起了一片天。
他们怀着美好的愿景在枪炮声中挟着血泪为后人描绘出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宏伟蓝图。
“振兴中华“的口号经他们响彻神州,振聋发聩,激励后来者不论走什么样的救国道路都不会丢弃这个目标。
古老的民族永远年轻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优秀儿女的存在,他们的呐喊让一切令这个民族衰老的因子为之震颤,继而毁灭,让一切侵我犯我的族群恶果自食。
秉承遗志兴我中华
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一个世纪之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成为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背负使命而未觉的诸君啊,急速醒来。
睁眼看看这个世界,与我争锋之种族比比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只是我们“振兴中华”的进阶之石,并不是我们沾沾自喜的资本。
今天,我们从一些历史场景和史料中见微知著——历史进程充满曲折,唯“合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方能浩荡前行而不可逆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挽手同心精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