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 (heterocyclic Ring compounds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单杂环、六元单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4.理解吡咯、吡啶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重点 重点:杂环化合物、甾体化合物结构特征与命名(俗名)。 难点: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2)教学学时:4学时 四、教学内容 1、杂环化合物 (1)杂环化合物概述 (2)吡咯及其衍生物 (3)吡啶及其衍生物 (4)吲哚及其衍生物 (5)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 (6)嘧啶和嘌呤及其衍生物 2、生物碱 (1)生物碱概述 (2)生物碱举例 五、总结、布置作业 17.1 几种基本杂环 (分类和命名) 杂环化合物定义 :杂环化合物是指环比较稳定、含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包括芳香性杂环和非芳香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有单环,也有与芳香环或其他杂环并联成的稠杂环。环上的杂原子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一般最常见的杂环是五元或六元环。 根据1980年中国化学会颁布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按外文名称音译,并以一口字旁表示是环状化合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名称。 O S N S N N N H H 呋喃 噻吩 吡咯 噻唑 咪唑 Furan Thiophene Pyrrole Thiazole Imidazole N O N N N N N N

吡啶 吡喃 哒嗪 嘧啶 吡嗪 Pyridine Pyran Pyridazine Pyrimidine Pyrazine H N O N N N N 吲哚 苯并呋喃 嘌呤 N N N 喹啉 异喹啉 吖啶 17.2 几种重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吡咯、吡啶 、呋喃、噻吩 ----C 、N 、O 、S 皆为 SP2 杂化 ,符合休克尔规则,有芳香性。但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有的是富电子芳杂环,有的是缺电子芳杂环。 1. 1. 五元杂环 吡咯的共轭体系及比例模型如下: 吡咯是富电子芳杂环。 2. 2. 六元杂环 吡啶的共轭体系及比例模型如下: 吡啶是缺电子芳杂环。 富电子芳杂环与缺电子芳杂环因为结构特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化学 性质,其中亲电取代反应的差异尤为明显。

常见杂环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常见五元杂环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一,五元杂环: 1.单杂环的电子效应: 有两个影响的因素:“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但无论怎样,杂环上的π电子密度都上升了。杂环的反应性都大于苯(不能直接硝化),又因为此,杂环的α位电子密度要高于β位。从中我们能够得出,稳定性(芳香性)顺序:苯<噻吩<吡啶<呋喃。 2.单杂五元单杂环的反应性质:

加成反应:苯<噻吩<吡啶<呋喃 亲电取代:苯<噻吩<呋喃<吡啶(取代考虑的具体因素应该是α位的电子云密度问题,而不是整个环的稳定性。)·呋喃太容易实行加成,在溴水/甲醇中得到 只有用二氧六环溴合物才能得到正常的溴代产物,当然,钝化基团的加入能够使反应变得较为温和。 ·与苯炔反应时,呋喃生成D-A产物,而吡咯生成苯炔的加成产物(1-苯基吡咯),噻吩则不能反应。 3.双杂五元单杂环的反应性质: 咪唑能够互变,通常4,5位混杂,不过在有基团时并不相等,例如“4(5)-硝基咪唑”绝绝绝大部分都为4位。咪唑分子间有氢键(20个分子左右),沸点异常地高。相比之下吡唑一般二聚。 唑环的电子云密度比相对应的单杂环要低,其亲电取代的顺序为: 苯>氮杂>硫杂>氧杂 其反应时,取代位通常为三级氮的间位。机理上先是氮的质子化(噻唑能够在较弱条件下硝化,而噻吩不能够)。弱的亲电试剂不能够和唑环反应,例如F-C。 虽然唑环硝化和磺化时反应活性比苯环低,但是卤化时却比苯环高。 因为存有三级氮,唑环还能够发生亲核取代(在其邻对位)。

4.单杂五元苯并杂环: 5.吲哚 吲哚合成法: 1>Fischer:苯腙+酮 其机理如下: 2>Reisset:邻硝基甲苯+草酸二乙酯 3>Nenitzescu:对苯醌+β-氨基巴豆酸乙酯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了碳原子外还含有其他原子,这环状种化合物就叫做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 compound )。除碳以外的其他原子叫做杂原子。常见的杂原子有:氮、氧、硫。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 分类 按照环的大小和环的数目可分为: 杂环 单杂环 五元环 六元环 苯环与单杂环的稠合杂环(苯并杂环)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杂环的稠合杂环O S N H 稠杂环 N N N N N H N 二、 命名 1、音译法:根据外文译音,选用同音汉字,加“口”字旁表示杂环。 O S N H 吡咯呋喃噻吩吡啶N pyrrole furan thiophene pyridine N H 吲哚indole N N 咪啶pyrimidine 取代杂环的命名: ① 杂环的编号从杂原子起依次1,2,3 ……(或:α,β,γ……)。 ② 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 、S 、N 的顺序依次编号。 ③ 有两个相同杂原子的,应从连有H 原子或取代基的开始编号。 ④ 编号时注意杂原子或取代基的位次之和最小。 ⑤ 稠杂环是特定的母体和固定的编号。 N S 5 1 2 4 3 5-乙基噻唑N N H 1 23454-甲基咪唑 CH 3 C 2H 5 N CH 31 23 4563-甲基吡啶 2、根据结构命名:

即根据相应于杂环的碳环来命名,把杂环看作是相应的碳环中的碳原子被杂原子置换而形成的。例如,吡啶可看作是苯环上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置换而成的,所以叫做氮杂苯。 O S N H N 茂 (环戊二烯)氮茂 氧茂 硫茂 N N 苯氮苯 1,3-二氮苯 第二节 一杂五元杂环化合物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典型五元杂环是呋喃、噻吩、吡咯。 O S N H 一、 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 1、据现代物理方法证明: ① 呋喃、噻吩、吡咯都是一个平面的五元环结构,即成环的四个C 原子和一个杂原子都是以SP 2杂化轨道成键的。 ②环上每个碳原子的P 轨道有一个电子,杂原子P 轨道上有两个电子。 ③ P 轨道垂直于五元环的平面,互相侧面重叠而形成一个与苯环相似的闭合共轭体系。 ④ 五元环的六个π电子分布在包括环上五个原子在内的分子轨道。 2、分子结构符合休克尔(Huckel)规则(4n+2=6,n=1),π电子数为6。具有芳香性。但芳性比苯弱,环的稳定性差。 3、芳香性秩序: 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呋喃的芳香性最弱,实际上它可以进行双烯加成反应,表现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4、它们的键长数据如下[单位(ppm )]: O S N 140 145 135 172 143 137 138144 135 137 5、吡咯、呋喃、噻吩环上杂原子氮、氧、硫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环的共轭体系,使环上的电子云密 度增大。因此,它们都比苯活泼,比苯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而且它们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泼性顺序是: 吡咯 > 呋喃 > 噻吩 > 苯 X +(CF 3CO)2O X COCF 3 +CF 3COOH 三氟乙酐酰化 二、 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在杂原子的α位: 它是呋喃、吡咯、噻吩的典型反应。由于它们环上的电子云密度比苯大,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同时环稳定性比苯差,因此反应条件与苯不同,需要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反应,以避免氧化、开环或聚合等副反应。

芳香杂环化合物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2005年第25卷有机化学V ol. 25, 2005第6期, 634~640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6, 634~640 yg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5316302624.html, * E-mail: Received August 2, 2004; revised October 25, 2004; accepted November 23, 2004.

No. 6 卢胜梅等:芳香杂环化合物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635 坏稠环的芳香性比完全破坏单环的芳香性所需能量低. 另外, 芳香杂环化合物的氢化比非芳香杂环化合物容易, 这一方面因为杂原子对所在的环有活化作用; 另一方面, 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参与和催化剂的金属原子配位, 使催化活性中心靠近底物从而发生氢化反应. 所以在芳香稠杂环化合物氢化时, 一般都是含杂原子的环被氢化[5]. 在均相催化体系中, 第一例报道的芳香杂环化合物的氢化是在1987年, Murata 等[8]使用原位产生的(+)-(DIOP)RhH 作催化剂, 乙醇作溶剂, 室温下对2-位取代的喹喔啉1进行不对称氢化(Eq. 1), 反应需36~72 h, 产物2-甲基-1,2,3,4-四氢喹喔啉只有3%的对映选择性(Table 1, Entry 1). 虽然ee 值很低, 但毕竟实现了对芳香杂环化合物均相不对称氢化, 为后来致力于研究芳香杂环化合物不对称氢化的工作者开辟了道路 . 1998年, Bianchini 研究小组[9]利用邻位金属化铱的二氢复合物fac -exo -(R )-[IrH 2{C 6H 4C*H(Me)N(CH 2CH 2- PPh 2)2}] (L1) 作催化剂, 实现了对2-甲基喹喔啉(1)的高对映选择性氢化, 取得了高达90%的ee 值(Table 1, Entry 2), 但转化率只有54%, 当转化率为97%时, ee 值为73% (Table 1, Entry 3), 反应要在100 ℃进行, 甲醇和异丙醇是最好的溶剂选择. 这是目前对2-甲基喹喔啉氢化取得的最好结果. 同一研究组在2001年又报道了用[(R ,R )-BDPBzPIr(COD)]OTf 和[(R ,R )-BDPBzPRh(NBD)]- OTf 作催化剂, 对2-甲基喹喔啉(1)进行氢化[10], 但ee 值不理想, 分别为23%和11% (Table 1, Entries 4 and 5). 在反应中, 他们发现铑的活性比铱的高, 但对映选择性低. 2003年, Henschke 和Casy 等使用Noyori 的RuCl 2- 氢化为模型反应, 50 ℃, 3.0 MPa 的氢气压力下, 对一系列的手性双磷配体和手性二氨的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S )-xyl-hexaPHEMP (L3)和(S ,S )-DACH 的组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73% ee ) (Table 1, Entry 6), 所有反应20 h 内转化率都在94%以上, 且S /C 为1000/1[11]. 该催化体系的活性很好, 但对映选择性只是中等. 表1 2-甲基喹喔啉的不对称氢化 Table 1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2-methylquinoxaline Entry Catalyst Yield/% ee /% 1 (+)-(DIOP)RhH 72.0 3 2 L1 53.7 90a 3 L1 96.5 73b 4 [L2Ir(COD)]OTf 40.7 23a 5 [L2Rh(NBD)]OTf 93.2 11a 6 RuCl 2/L3/(S ,S )-DACH 99.0 73c a CH 3OH 作溶剂; b i -PrOH 作溶剂; c t -BuOH 作溶剂. 2000年, Ito 等[12]首次报道了对N -Ac 和Boc 保护的2-位取代吲哚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Eq. 2), 反应在60 ℃下完成, 取得了最高为95%的ee 值. 他们使用的是一个反式鳌合配位的二茂铁双磷配体L4, 金属前体是[Rh(NBD)2]SbF 6. 这一催化体系对2-位取代的N -Ac 保护的吲哚, 无论是收率或对映选择性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碱碳酸铯的加入是取得高对映选择性所必须的. 对N -Boc 保护的吲哚氢化对映选择性不如N -Ac. 但对于3-位取代的N -Ac 保护的吲哚2在上面标准条件下, 反应不能转化完全, 除了所要的氢化产物3外, 还得到 了N 上Ac 被脱除的产物4 (Eq. 3).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和稠杂环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及重要的生物碱 二、本章要点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杂环化合物的概念 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所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环中的非碳原子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等。 2.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按环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单杂环按环的大小不同又可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稠杂环通常由苯与单杂环或单杂环与单杂环稠合杂环化合物而成。 3.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目前我国常使用“音译法”,即按英文的读音,用同音汉字加上“口”字旁命名: O 1 2 3 45 5 43 2 1 S 5 432 1N 543 2 1 N S 543 2 1N N H 5432 1N N H 呋喃 噻吩 吡咯 噻唑 吡唑 咪唑 (furan ) (thiophene ) (pyrrole ) (thiazole ) (pyrazole ) (imidazole ) 6 54 32 1 O N N 1 2 3456 N N 1 2 3456 N N 1 2 3456 6 54 3 2 1 N 吡啶 哒嗪 嘧啶 吡嗪 吡喃(pyridine ) (pyridazine) (pyrimidine) (pyrazine) (pyran)

环上有取代基的杂环化合物的名称是以杂环为母体,并注明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杂原子的编号,除个别稠杂环外,一般从杂原子开始编号,环上有不同不同杂原子时,按O 、S 、NH 和N 的顺序编号;某些杂环可能有互变异构体,为区别各异构体,需用大写斜体“H ”及其位置编号标明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所在的位置。例如: 2,4-二羟基嘧啶 2-氨基-6-氧嘌呤 4H -吡喃 2H -吡喃 此外,还可以将杂环作为取代基,以官能团侧链为母体进行命名。例如: N ,N-二乙基-3- 4-嘧啶甲酸 3-吲哚乙酸 2-呋喃甲醛 吡啶甲酰胺 (二)含氮六元杂环 1.吡啶的结构 1 2345 6 7 8 9 N N N N H 2N O H N N OH OH 1 23 4 56 O 1 2 34 56 1 2 3 45O 6 1 2 1 CHO O CON(C 2H 5)2 N 2 34 56 COOH 6 5432 1 N N CH 2COOH N H 12 3 456 7 N .. 6 8 75 43 2 110 98 76 5321 6 58 7 654321 H N N N N N N 8 7 65 432 N 7 4 32 1H N 喹啉 异喹啉 吲哚 吖啶 嘌呤 ( quinoline) (isoquinoline) (indole) (acridine) (purine)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_0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参考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 (1) -呋喃甲酸(2) -甲基吡咯(3) -噻吩磺酸(4)-吡啶甲酰胺(5) 4-甲基吡啶盐酸盐(或: 氯化-4-甲基吡啶)(6) 4-羟基嘧啶(7) 5-硝基喹啉(8)2, 6, 8-三羟基嘌呤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2) BrOBr(3) SCH2OH 3 2 (5) (6) CH2COOH OCHO(7) N NOH 3.把下列化合物按其碱性由强至弱排列。 六氢吡啶甲胺氨吡啶苯胺吡咯 4.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与 FeCl3 溶液作用呈紫色的为苯酚;与 H2SO4-靛红呈蓝色的为噻吩。 (2)蒸气遇蘸有浓 HCl 的松木片显红色的为吡咯。 (3)与 CH3COOH/苯胺显示亮红色的为糠醛。 5.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将下列混合物中少量杂质除去。 (1)加入浓硫酸一起振荡,噻吩发生磺化反应生成噻吩磺酸溶于浓硫酸。 (2)利用吡啶的弱碱性,加入 HCl 使其生成吡啶盐酸除去。 6.完成下列反应式。 1 / 7

(1) OCH2OHOCOOH (2) NI HCH3 COOH (3) CONH2 NN COOCH3(4) NOH(8) NNH2N(4) NSO3H3(5) CH3OCHCHO(6) NCOOHNCONH2NCNCH2NH27.喹啉硝化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吲哚硝化 反应发生在吡咯环上。 8.互变异构体的构造式如下: 9.答: 吡啶和六氢吡啶的分子中,氮原子上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都 可以和质子结合显碱性。 两者不同的是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所处轨道的类型不同,吡 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 sp2 杂化轨道上,而六氢吡啶中 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 sp3 杂化轨道上。 处于 sp2 杂化轨道上的电子受到原子核的束缚力较大,即提 供电子的能力较弱,所以吡啶的碱性比六氢吡啶弱。 10.化合物 C5H4O2 构造式为: OH(1) NH 2N 鸟嘌呤 2 (2) HON 胞嘧啶(3) HON 尿 嘧啶(4)HONCH3 胸腺嘧啶ONNH2NH2O OH OOHOCH3OCHO X1fuIW1ftIW0ftHW0 ftHW0etHV0edsGU+drGU-drF U-drFU-crFT- cqFT) cqET) cqET) bqES) bpES (bpDSQ 8nBP 8mBP%8mAP%7mAP%7mAO%7lAO $7lzO$6lzO$6 lzBn8QBn9QCn9*QCn9*QCo 9*RCoa*RDoa( RDpa(RDpa(SDpb(SEpb) SEqb ) SEqb)TEqc) T Fqte0WHte0WHtf0WItf1WIuf 1XIuf1XIug1X Jug2XJvg2YJvg2YJvh2YKvh3 YKwh3Z Kwi3ZK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含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特定杂环母核的音译名;特定杂环母核的编号规则;部分氢化杂环的“标氢”规则;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和稠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和稠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参与组成环的环状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在杂环化合物中,除碳原子之外组成环的其它原子,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氧、硫、氮。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一)、骨架分类法:单杂环类和稠杂环类。 (二)、环碳电子密度分类法:多π-杂环化合物和 缺π-杂环化合物 (三)、按杂环中所含杂原子不同分类法:含氧杂环、含硫杂环和含氮杂环。 二、命名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单杂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 (二)、水溶性:均难溶于水。 (三)、环的稳定性 (四)、 酸碱性:噻吩和呋喃为中性化合物。吡咯呈弱酸性。 (五)、化学性质:卤代、磺化、硝化、付-克酰化反应、催化氢化反应。 (六)、衍生物 1、糠醛。 O S N

312 二、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吡唑、咪唑和噻唑的结构 (二)、氢键 (三)、 酸碱性:弱碱性。 (四)、 环的稳定性。 (五)、化学性质 三个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顺序:咪唑> 吡唑> 噻唑。反应以5位取代产物为主。 (六)、衍生物 1、毛果芸香碱。 2、阿莫西林。 第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一、六元杂环化合物 (一)、 吡喃 (二) 、吡啶 1、结构 缺π芳杂环,芳香性比苯要弱,不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同时氮的存在还改变了苯分子原来正六边型的对称结构,并使吡啶成为较强的偶极分子。 2、性质 (1)、水溶性。 (2)、环的稳定性 (3)、碱性 (4)、亲电取代反应:吡啶很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其卤代、硝化及磺化反应要在剧烈条件下才能进行,不能发生付-克反应,取代基通常进入环中β-位。 (5)、亲核取代反应::吡啶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这都是由于环碳原子电 N O N N N S N O N N N S

化学竞赛辅导16--杂环化合物共13页

16--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杂环大体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类: 1. 分类: 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 二、命名: 杂环的命名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1,2,3,4,5……(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α ,β, γ, δ …)来编号。 如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S,N 顺序依次编号,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唑(azole) §2. 呋喃,噻吩,吡咯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呋喃,噻吩,吡咯。 一、呋喃,噻吩,吡咯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电子结构:这三个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和杂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σ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p 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在杂原子的p轨道中有两个p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与休克尔的4n+2规则相符,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芳香性大小,试验结果表明: 光谱性质:IR: νc -H = 3077~3003cm -1,νN -H = 3500~3200 cm -1 (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在3495 cm -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3400 cm -1,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杂环C =C 伸缩振动:1600~1300 cm -1 (有二至四个谱带)。 NMR :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7ppm 左右。 呋喃:α-H δ=7.42ppm β-H δ=6.37ppm 噻吩:α-H δ=7.30ppm β-H δ=7.10ppm 吡咯:α-H δ=6.68ppm β-H δ=6.22ppm 二、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1.玉米心,稻糠,花生壳,大麦壳,高粱秆等用稀硫酸处理得戊糖,戊糖失水得糠醛,再在400℃下加热,同时在催化剂ZnO,Cr 2O 3存在下,失 去一氧化碳而得呋喃。 2.工业上制备噻吩是用丁烷,丁烯或丁二烯与硫磺混合,在600℃反应得到: 3.噻吩也可用琥珀酸钠盐与五硫化二磷一起加热反应制得: 4.帕尔——克诺尔(C.Paal —L.Knorr )合成法: 1,4—二羰基化合物常在无水的酸性条件下,得到呋喃及其衍生物。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 教学要点: 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了解吡啶和生物碱。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模型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杂环大体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类。 1. 分类: 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 2.命名:杂环的命名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1,2,3,4,5……(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α ,β, γ, δ …)来编号。

如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S,N 顺序依次编号,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唑(azole)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呋喃,噻吩,吡咯。 (1)呋喃,噻分,吡咯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电子结构:这三个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和杂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σ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p轨道中

有一个p电子,在杂原子的p轨道中有两个p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与休克尔的4n+2规则相符,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芳香性大小,试验结果表明: 光谱性质:IR: νc-H = 3077~3003cm-1,νN-H = 3500~3200 cm-1(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在3495 cm-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3400 cm-1,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杂环C=C伸缩振动:1600~1300 cm-1(有二至四个谱带)。 NMR: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7ppm左右。 呋喃:α-H δ=7.42ppm β-H δ=6.37ppm 噻吩:α-H δ=7.30ppm β-H δ=7.10ppm 吡咯:α-H δ=6.68ppm β-H δ=6.22ppm 二.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1.玉米心,稻糠,花生壳,大麦壳,高粱秆等用稀硫酸处理得戊糖,戊糖失水得糠醛,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

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杂环大体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类。 1. 分类: 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 2.命名:杂环的命名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1,2,3,4,5……(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α ,β, γ, δ …)来编号。

如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S,N 顺序依次编号,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唑(azole)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呋喃,噻吩,吡咯。 (1)呋喃,噻分,吡咯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电子结构:这三个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和杂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σ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在杂原子的p轨道中有两个p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与休克尔的4n+2规则相符,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芳香性大小,试验结果表明: 光谱性质:IR: νc-H = 3077~3003cm-1,νN-H = 3500~3200 cm-1 (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在3495 cm-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3400 cm-1,有一尖峰。

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杂环C=C伸缩振动:1600~1300 cm-1(有二至四个谱带)。 NMR: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7ppm左右。 呋喃:α-H δ=7.42ppm β-H δ=6.37ppm 噻吩:α-H δ=7.30ppm β-H δ=7.10ppm 吡咯:α-H δ=6.68ppm β-H δ=6.22ppm 二.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1.玉米心,稻糠,花生壳,大麦壳,高粱秆等用稀硫酸处理得戊糖,戊糖失 水得糠醛,再在400℃下加热,同时在催化剂ZnO,Cr 2O 3 存在下,失去一氧化碳 而得呋喃。 2.工业上制备噻吩是用丁烷,丁烯或丁二烯与硫磺混合,在600℃反应得到: 3.噻吩也可用琥珀酸钠盐与五硫化二磷一起加热反应制得: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章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性质及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和重要的生物碱。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 环状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原子,且这种环具有芳香结构,则这种环状化合物叫做杂环化合物。组成杂环的原子,除碳以外的都叫做杂原子。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等。前面学习过的环醚、内酯、内酐和内酰胺等都含有杂原子,但它们容易开环,性质上又与开链化合物相似,所以不把它们放在杂环化合物中讨论。 杂环化合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杂环化合物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衰亡过程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生理作用的血红素、叶绿素、核酸的碱基、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等都是含氮杂环化合物。一部分维生素、抗菌素、植物色素、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及合成染料也含有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医药、农药、染料、生物膜材料、超导材料、分子器件、贮能材料等,尤其在生物界,杂环化合物几乎随处可见。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为了研究方便,根据杂环母体中所含环的数目,将杂环化合物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最常见的单杂环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稠杂环有芳环并杂环和杂环并杂环两种。另外,可根据单杂环中杂原子的数目不同分为含一个杂原子的单杂环、含两个杂原子的单杂环等。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在我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译音命名法;另一种是系统命名法。 译音法是根据IUPAC 推荐的通用名,按外文名称的译音来命名,并用带“口”旁的同音汉字来表示环状化合物。例如: 呋喃 咪唑 吡啶 嘌呤 furan imidazole pyridine purine 杂环上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将环编号以注明取代基的位次,编号一般从杂原子开始。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的单杂环编号时,把连有氢原子的杂原子编为1,并使其余杂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如果环上有多个不同杂原子时,按氧、硫、氮的顺序编号。例如: O N N N N N N H N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16.1 命名或写出结构 a. O COOH b. N N N H N OH HO c. N H CH 3 d.N N OH e. N CH 3 f. N COOH g. S SO 3H h. 糠醛 i.噻唑 3-甲基吲哚 8-羟基喹啉2-苯基苯并吡喃j. k. l. 答案: a. 2-呋喃甲酸 b. 2,6-二羟基嘌呤 c. 3-甲基吡咯 d. 5-羟基嘧啶 e.N-甲基吡咯 f.3-吡啶甲酸 2-噻吩磺酸 g. h.O CHO i. S N j. N H CH 3 k. N OH l. O 16.2 下列维生素各属哪一类化合物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1,B 2,B 6,B 12 c. 维生素PP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D f. 维生素K g. 叶酸 答案:a. 维生素A 萜类 b. 维生素B 1,B 2,B 6,B 12 杂环化合物 c. 维生素PP 杂环化合物 d. 维生素C 单糖的衍生物 e. 维生素D 己三烯衍生物 f. 维生素K 醌 g. 叶酸 杂环化合物 16.4 下列化合物哪个可溶于酸,哪个可溶于碱,或既可溶于酸又溶于碱? a. N N CH 3 b. N N N H N NH 2 c. N H d. N CH 3 答案: a. 可溶于酸 b. 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c. 既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 e. 可溶于碱 16.5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互变平衡体系: a. 腺嘌呤 b. 鸟嘌呤 c. 尿嘧啶 d. 胞嘧啶 e. 胸腺嘧啶 f. 尿酸 答案: 参阅教材P293 . 16.6 核苷与核苷酸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教材P294) 答案: 核苷由核糖或脱氧核糖与嘌呤或嘧啶化合而成,核苷酸则是核苷磷酸酯. 16.8 水粉蕈素是由一种蘑菇中分离出的有毒核苷,其系统命名为9-β-D -呋喃核糖基 嘌呤。写出水粉蕈素的结构式。 答案:

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常子钊201414020049 摘要噻唑环是一类重要的含氮硫杂原子的五元芳杂环, 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噻唑类化合物在化学、药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 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文献系统地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医药、农药、材料、生物染色剂和超分子化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噻唑杂环化合物合成应用 1.合成方法 含有噻唑环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对其合成方法和结构的修饰研究已成为热点。合成含有噻唑环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从中筛选出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是近年来药物化学的一大热点,倍受化学家们的关注。大量文献报道了噻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文将对各合成方法进行简要概述。Ueno[1]利用负载在聚合体上的羟基磺酰氧基碘苯与酮或醇反应得中间体,中间体再与硫代酰胺缩合得到噻唑类化合物(图1)。 Goff 和Fernandez[2]利用缩氨酸联结反应将4-腈基苯甲酸固定在含有氨基的脂上,再将腈基转化为硫代酰胺,再与α-卤代酮反应得到2,4-二取代的噻唑,最后用三氟乙酸的水溶液进行解离(图2)。

Kodomari 等[3]报道了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硫氰化钾和负载在三氧化二铝上的醋酸铵合成2-氨基噻唑衍生物。该反应体系的α-溴代酮与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硫氰化钾反应得到α-硫氰化酮,α-硫氰化酮再与负载在三氧化二铝上的醋酸铵应得到2-氨基噻唑衍生物(图3)。 2 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噻唑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 至今已有众多噻唑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噻唑类化合物相关医药研究工作众多, 较为活跃, 在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镇痛、降血糖、抗癫痫、抗寄生虫和抗氧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2.1 抗细菌类噻唑化合物 抗细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已有大量的药物用于临床, 如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和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然而, 近些年来耐药性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耐药菌株频发严重且病原体耐药性增强, 如 2010 年暴发的“超级细菌”、“致命大肠杆菌”使现有所有药物疗效低, 导致细菌感染死亡率增加,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大量文献显示唑类化合物如研究最深入的三唑、咪唑、咔唑以及易于合成且活性较好的唑等在抗细菌领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噻唑作为三唑、咪唑、唑等的电子等排体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成员, 也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尤其是 2-氨基噻唑作为其他活性基团的电子等排体可以改善脂溶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迄今已有众多含噻唑环的抗细菌药物如头孢地尼(8, Cefdinir) 、头孢布烯(9, Ceftibuten) 、头孢甲肟 (10, Cefmenoxime)、头孢唑肟钠(11, Monosodium salt)等用于临床, 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更为优越. 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噻唑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频发, 迫切需要开发新结构噻唑类化合物.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噻唑类衍生物 12 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有强的抑制活性. 尤其是抑制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