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综测仪自校准作业指导书

手机综测仪自校准作业指导书
手机综测仪自校准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执行人员 (2)

4自校准记录 (2)

5综测仪校准内容 (2)

5.1 综测仪E5515C的校准 (2)

5.1.1 注意事项 (2)

5.1.2 校准项及正常情况下自校准周期 (2)

5.1.3 校准步骤 (3)

5.2 综测仪CMU200自校准 (4)

5.2.1 注意事项: (4)

5.2.2 自校准周期 (4)

5.2.3 自检方法及步骤: (4)

5.3 综测仪MT8820 自校准 (5)

5.3.1 注意事项 (5)

5.3.2 自校准周期 (5)

5.3.3 自校准步骤 (5)

1目的

确保ZTE 终端产品的生产稳定、有序进行,规范生产线操作,维护测试站的正常测试进程,为设备的管理,维护,操作提供依据,为生产线测试站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适用范围

本说明适用于手机产品体系主要移动电话机生产线测试站综合测试仪(E5515C/CMU200/MT8820

3执行人员

由手机产品体系制造一、二部及康讯部件生产部手机测试车间技术员按照此说明操作或在技术员指导下的生产部测试站作业员执行此操作。

4自校准记录

综测仪校准成功后,做好记录,注明操作人、时间,以备维护和下次自校准。

5综测仪校准内容

5.1 综测仪E5515C的校准

5.1.1注意事项

1)校准前必须取下测试仪所有射频接口上RF线缆和转接头等;

2)校准前要至少开机运行30 分钟以上;

3)确认仪器是否需要校准,一般根据各自周期按时校准,如特殊情况,如有环境

改变,增加新模块,维修过等情况,在使用前需要校准;

4)温度变化超过10 度时需进行自校准。

5.1.2校准项及正常情况下自校准周期

5.1.3校准步骤

5.1.3.1 IQ 校准步骤:

在WCDMA/ Cdma2000/IS-95/AMPS/1xEV-DO模块下,按SYSTEM

CONFIG – More (1 of 2)-- Service (F7),先后选择“Cal. First IQ

Modulator”和“Cal. Second IQ Modulator”校准。每个分别需要5~6

分钟。

5.1.3.2 Burst Mod offset 1 Calibration 步骤:

在WCDMA/ Cdma2000/IS-95/AMPS/1xEV-DO模块下,按SYSTEM

CONFIG – More (1 of 2)-- Service (F7),再选择“Cal. Burst Mod

offset 1”校准。所需时间不超过1 分钟。

5.1.3.3 Thermal power Null Adjustment 步骤:

在WCDMA/ Cdma2000/IS-95/AMPS/1xEV-DO模块下,按SYSTEM

CONFIG – More (1 of 2)-- Thermal power Null Adjustment (F9).

所需时间30秒到3分钟不等。

5.1.3.4 Digital Average power校准步骤:

在Cdma2000/IS-95/AMPS/1xEV-DO模块下,按Measurement selection ,

选择

Digital Average power,再按“Calibration Digital Avg pwr”(F4 键)。

大约需要9分钟。

注:该项目完成后必须重启仪器才能生效。

5.1.3.5 Spectrum Monitor 校准步骤:

Cdma2000/IS-95/AMPS/1xEV-DO 共用Spectrum Monitor校准参数文

件,只需任意校准其中一个模块;

WCDMA/HSPA 有自身的Spectrum Monitor校准参数文件;

GSM/GPRS/ EGPRS/ AMPS/136 共用Spectrum Monitor校准参数文

件,只需校准任意其中一个模块。

在需要自校准的模块下,按“Instrument selection”键,选择“Spectrum

Monitor”

,再按F4(Trigger Setup),再选择F11(Calibration Measurement),

选择“YES”开始自校。

需要45秒到3分钟不等。

5.1.3.6 Channel power 校准:

在需要自校准的模块下, 按Measurement selection , 选择“Channel

power”,再按F4 进行自校准。需要2 分钟左右。

如果已经执行过Spectrum Monitor 校准,可不需要再执行该校准。

5.1.3.7 Calibration Measurements

在需要自校准的模块下, 按Measurement selection , 分别选择WCDMA

各测试项目,再分别按F4 进行自校准。每项大约需要 3 分钟。

如果已经执行过Spectrum Monitor 校准,可不需要再执行该校准。

5.1.3.8 本次校准成功,重新装好RF线缆执行测试程序。

5.2 综测仪CMU200自校准

5.2.1注意事项:

1)自检前要至少开机运行15 分钟以上;

2)特殊情况,如有环境改变较大,增加新模块,维修过等情况,在使用前需要进

行自检;

5.2.2自校准周期

正常情况下两个月自检一次

5.2.3自检方法及步骤:

1)选择MENU SELECT健.

2)选择Basic Functions→Base.

3)选择Select→System Selftest→Test→ON/OFF. 检查CMU200内部各个模块是

否正常.

4)选择Select→Internal RF Loop Path 1 →Test→ON/OFF,检查射频端口1 内环路

测试是否通过. 1自测完毕直接按Enter 键检查射频端口2 内环路测试是否通

过.

5)选择Select→1→4/2→3RF Loop Path 1. 将射频电缆连接到CMU200的端口

1和4, 选择Test→ON/OFF. 检查端口1→端口4外环路测试是否通过.

6)接上步骤,将射频电缆拆下并连接到CMU200 的端口2和3, 直接按Enter 键.

检查端口2→端口3外环路测试是否通过.

注:5,6步骤所用射频线可使用通用射频线,转接头,N型头制作,将射频线接射频头口转成 N 型头后,可同时接到两个射频头上。

5.3 综测仪MT8820 自校准

5.3.1注意事项

1)自检前要至少开机运行30 分钟以上;

2)特殊情况,如有环境改变较大,增加新模块,维修过等情况,在使用前需

要进行自检。

5.3.2自校准周期

正常情况下每个月自检一次

5.3.3自校准步骤

1)校准必须在parameter界面下进行,如果不在,按面板上的focus按钮进行

切换,focus按钮的功能是在parameter,fundamental,UE Report三个界面

之间进行切换。

2)切换到parameter界面之后,按面板右下角的next按键到第三页,会看到

Full calibration的选项,直接按旁边的按钮就可以进行全校准,需要2分

钟左右。

3)校准完后按面板最下面的config按键进入下面系统配置界面

4) 4.再按system information screen进入系统信息界面,界面中间有个full cal

time,那个就是最近一次的校准时间。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高度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整理版

高度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高度卡尺的校准。 2、依据 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 3、设备 四等量块、1级平板 4、技术要求 4.1外观 4.1.1高度卡尺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4.1.2高度卡尺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⑴?标志,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4.1.3使用中和修理后的高度卡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相互作用 4.2.1尺框沿尺身移动应手感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4.2.2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过1/4转,使用中和修理 后的应不超过1/2转。 4.3量爪测量面和底座工作面的平面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单位:mrh 4.4示值变动性:游标尺或圆标尺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字显示器的高度尺不超过 0.01mm 4.5显示值稳定性 1h内不超过0.01mm 4.6示值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单位:mr)i;

5、校准过程 5.1做好高度卡尺校准的准备工作。 5.2将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木桌上,平衡、温度、时间参照 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2.2的规定,并且温度在(20 ± 5)C内,湿度不超过80%。 5.3各部分相互作用 目检观察和手动试验. 5.5测量面的平面度 参照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中3.7.2条款的规定. 5.5示值变动性 在相同条件下,移动尺框,在任意位置上,使量爪测量面与量块或平板重复接触10次并读数。示值变动性以最大、最小读数差确定。 5.6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 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紧固尺框,观察1h内显示值的变化。 5.7示值误差 用3级或六等量块检定。受检点的分布:20,50,100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受检点位。检定时,量爪应处于允许伸出的最大长度位置,每一受检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检定,量块工作面长边和量爪测量面长边应垂直。对划线量爪,只在一个位置上检定,具体参照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 示值误差的检定应在螺钉紧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无论尺框紧固与否,量爪测量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接触时,有微动装置的应使用微动装置。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6注意事项 6.1在使用量块时,应避免手直接接触量块,防止因手过热导致量块长度失真,及手汗导致量块 生锈、腐蚀。 6.2 量块使用完毕 ,应檫洗干净 ,涂上防锈油,存放于干燥器中 7 原始记录 7.1 数显高度卡尺校准原始记录见《高度卡尺校准记录》。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原辅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的准确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特制定本手册,对检测设备使用和保养进行说明。 二职责 操作者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 三设备操作规程 (1)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先洗刷内部,且将存水排尽,更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 2.蒸馏水内水垢可用弱酸或弱碱溶剂洗刷,清除彻底。 3.先将防水阀关闭。 4.开启水源阀使自来水从进水控制阀进入冷凝器,再从回水管注入蒸发锅。 直至水位上升到玻璃水位表中心处,关闭水源阀。 5.接通电源,当水沸腾后有蒸馏水滴出时重新开启水源阀,并调节到冷却水 温70℃左右,蒸馏水水温40℃左右为好。 6.蒸馏水出口管用光洁的硅橡胶导管,导入洁净的玻璃蒸馏水中。 7.新购进的蒸馏水器应先清洗,并经过2小时以上的通电蒸发,直到取得蒸 馏水符合药典规定。 (2)恒温不锈钢水浴锅操作规程 1.水箱应放在固定的平台上,电源电压必须与本产品要求的电压相符,电源 插座应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安装地线。 2.使用前先将水加入箱内,水位必须高于隔板。无水或水位低于隔板时不能 加热,以防损坏加热管。 3.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将控温设定旋钮调至所需要的温度刻度,绿灯亮表 示升温,红灯亮表示定温。 4.注水时不可将水流入控制箱内,以防发生触电,不用时将水放净,并擦干

净,保持清洁。 5.控温系统没有专用设备不能调动,否则影响精度。 6.使用一段时间有漏电现象,由于水位过高,水沸腾时流入控制箱内所致, 可加入水烘干1-2天。 (3)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操作规程 1.使用时首先检查随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装好夹具,把所需搅拌的 烧杯放在镀铬盘正中,加入溶液把搅拌子放在烧杯溶液中,然后插入电源插头和控温探头,再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开始工作。 2.需作恒温搅拌时,把设定测量开关拨向设定端,旋转选择旋钮设定温度, 然后把开关拨向测量端,当设定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是绿灯亮表示加热开始工作,当绿灯熄灭红灯亮时表示处在恒温状态。 3.调速是由低速逐步调至高速,不允许高速直接启动,以免搅拌子不同步引 起跳动,不搅拌时不能加热,不工作时切断电源。 4.仪器应保持清洁,严禁溶液进入机内,以免损坏机件。 (4)数字浊度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 2.按量程选择键,指示灯立即亮出你选择的量程。 3.擦净水样杯两端的玻璃窗口。 4.将零浊度水倒入水样杯,并达到相应的水位。 5.将水样杯放入仪器的样品室内,注意水样杯有“左”字样的一端紧靠一起 水样室的左边,然后关闭样品室盖。 6.调整调零手轮,使数显读书为零,随即取出水样杯,换上被测水样,此时 显示屏上的读数即为被测水样的浊度值。 7.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5)数显电导率仪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10分钟。

COD 校准作业指导书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JJG975-2002) 校准作业指导书 一、校准项目名称: 化学需氧量测定仪 二、校准依据文件: JJG 975-2002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检定规程 三、校准所用标准器名称及技术指标: 名称:温度计; COD溶液标准物质; 电子秒表 四、校准/检测项目: 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场均匀性 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 五、校准/检测步骤: (一)校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仪器测定COD值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样品在重铬酸钾氧化剂及专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若 样品中含有氯离子,则需加入掩蔽剂硫酸汞),于165℃密封催化消解样品10min,重铬酸钾被水中有机物还原为三价铬,在波长610nm处测定三价铬含量,再根据三价铬离子的量换算出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2、可提前根据客户提供型号确认是A类仪器还是B类仪器。 A类即分光光度原理:用规定量重铬酸钾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水体,使六价铬定量转变成三价铬,利用三价铬在610nm处吸收峰或六价铬在420nm处吸收峰光度法测定COD含量。此类仪器分为消解炉部分和测量部分组成。 B类仪器为电化学原理:用定量的重铬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回流消解样品后,用电解法产生的亚铁离子与剩余的六价铬反应,当六价铬消耗完全时电解结束,根据消耗电量换算COD含量

3、一般情况催化剂和氧化剂、掩蔽剂现场用客户的(因为客户的基本是仪器厂家配备的),若客户没 有足够的也可用自配的。 配制方法如下: a.硫酸溶液: 将100mL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到900mL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b.催化剂硫酸银-硫酸溶液: 将5.0g硫酸银加入到500mL浓硫酸中,静止1~2d,搅拌,使其溶解。 c.硫酸汞溶液: 将48.0g硫酸汞分次加入200mL硫酸溶液(a)中,搅拌溶解。 d.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50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24.5154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 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 摇匀。 e.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6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7.8449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f.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2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5.8837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4、测量前的消解工作: 摇匀混合试剂后,再拧开消解管管盖;量取3mLCOD标准系列溶液,沿管内壁慢慢加入到管中,拧紧管盖,检查有无漏液。 设置好仪器参数后,开始消解(一般165℃消解10-15min),消解完后从加热器中取出消解管,待消解管冷却至60℃左右时,手执管盖颠倒摇动消解管几次,使管内溶液摇匀,静置,冷却至室温。 冷却后将清液倒入比色皿或比色管中开始测量。 (二)仪器的校准 A类仪器检定方法 1、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场均匀性 消解炉预热1h后,均匀分布选取6个消解孔,将温度计分别插入消解炉中,待温度稳定后,间隔1min 读取一个数共读取3次,求其算数平均值Ti, 按下式计算温度示值误差:△r=T0-T 温场均匀性:W=Tmax-Tmin 2、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待仪器稳定后,按下仪器消解键,同时开始计时,待消解结束时停止计时,记下消解时间,重复3次,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运行检查 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版本号 发布日期 河南瑞尔电气有限公司

目录

检测设备管理规程 RE-GC-01-03-12-2014 1、总则 为使公司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验要求确定并配备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检测设备由品管部统一管理。 2、基础管理 2.1建立公司检测设备台账,保存其出厂时的合格证等随机文件和周期校准的合格 证等资料。 2.2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在校准或检定的有效期内,并有清晰可辨的合格标识。 2.3根据检测设备周期校准规程实施强检器具的周期校准。 2.4由品管部负责对检测设备编制操作规程,测试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的 使用检测设备。 2.5本公司检测设备有以下几种: 耐压测试仪、游标卡尺、绝缘电阻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电子秒表、接触调压器、电子万能试验机、绝缘电阻测量仪、回路电阻测量仪、程控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测温仪 3、校准或检定 3.1测量装置的初校 外购并经验收合格的测量装置,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初次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属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必须经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2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

品管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性检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实施各类检测装置的周期标准,不得使其漏检或超期使用,目前各种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4、运行检查 4.1检测设备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搬运、储存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准确度和完好 性,所有检测设备都应轻拿轻放、正确使用。 4.2为防止测量装置因调整不当而失准,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调整。 5、偏离校准状态控制 5.1当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出现其他失准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报品管部处理。 5.2品管部及时追查该装置检测的产品流向,重新评价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重新检测后应形成检测记录。 5.3由专业人员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并保存更新校准或验证的证据。 6、检测设备的新增、更新和报废 品管部提出新增或更新检测设备的申请,写清楚申请原因、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所需金额,待审批后由供销部采购,购进的新仪器应按照本规程3.1条进行处理,并在台账中做好登记。 报废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提出申请,应注明报废原因、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经审批后方可报废,并从台账中提出锁报废的设备。 7、检测人员职责 7.1熟悉有关专业的试验规范、技术标准、检测方法,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Y6503-200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3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3.3V以上),不充足及时充电; 3.2检查进气口气滤有无杂物堵住,堵住需清理干净或更换;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按[MODE]键并保持1秒,LCD显示“on”,LED亮,峰鸣器响一声,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预热和自检完成致10秒倒计时结束,仪器进入检测模式,确认仪器运行正常。 4.1.4确认确实在抽新鲜空气,确认氧气指示计的指示值确实为20.9%。 4.1.5将取样管端部插入测试点中,待测试值变化稳定后,读数并记

录。 4.1.6从测试点中拿出取样管,置于空气中,待LED显示值回复到空气中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测试点测试。 4.2关机操作: 4.2.1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5注意事项: 5.1仪器更换电池或简单维修时应在安全场所进行。 5.2传感器和仪器要注意防水和杂质。 5.3仪器长期不工作时,应关机,置于干燥、无尘、符合储存温度的环境中。 5.4调整好的仪器不要随便打开盖。

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硫化氢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OWS施工手册》 3 硫化氢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不充足更换; 3.2检查进气口不被杂物堵住,堵住清理干净;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确认电池已经装入仪器,按住按键3秒,LCD显示“on”,红色LED亮,蜂鸣器响一声,振动器振动,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10秒倒计时预热和自检完成后,仪器进入检测模式,显示实时读数。 4.2关机操作 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4.3检测模式说明: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本公司的通用卡尺的校准工作提供檔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校准作业指导适用于分度值(游标类和表类)或分辨力(数显类)为﹕0.01mm, 0.02mm,0.05mm和0.10mm﹐测量范围上限至500mm的通用卡尺(包括游标 卡尺﹑电子数显卡尺﹑带表卡尺,但不包括深度卡尺)的校准。 3. 参照依据 此校准作业指导是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编写而成。 4. 主要内容 4.1 概述 通用卡尺是用来测量外尺寸和内尺寸﹑盲孔﹑阶梯形孔及凹槽等相关尺 寸的量具。其主要结构形式分别为﹕游标卡尺﹑电子数显卡尺﹑带表卡尺。 4.2 计量性能要求 分度值刀口内量爪的尺寸偏差 新制造和修理后使用中 0.01,0.02 +0.020/+0.005 +0.020/-0.010 0.05 +0.035/+0.010 +0.035/-0.015 合并两量爪。圆弧内量爪基本尺寸,新制造的应为10mm或20mm 整数﹐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中单位为﹕mm);使用中及修理 后的基本尺寸允许为0.1mm的整倍数,保证使用的情况下可为卡 尺分度值的整数倍。 分度值圆弧内量爪的尺寸偏差 0.01,0.02 ±0.01 0.05 ±0.02 0.10 ±0.03 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带有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20mm 点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1个分度值(分辨力)﹕(表中单位为﹕mm) 测量范围分度值(分辨力)

0.01,0.02 0.05 0.10 允许误差 0~150 ±0.02±0.05±0.10 >150~200 ±0.03 >200~300 ±0.04±0.08 >300~500 ±0.05 4.3计量器具控制 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80% 校准前,应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工具同时置于平板上,其平衡 温度的时间见下表的规定﹕ 测量范围(单位为﹕mm) 平衡温度的时间(单位为﹕h) 置于平板上 ≦300 1 >300~500 1.5 5等或3级卡尺专用量块﹑1级岩石平板﹑数字千分尺 刀口内量爪基本尺寸校准 先将1块尺寸为10mm的3级或5等量块的长边夹持于两外 测量爪测量面之间,紧固螺钉后,该量块应能在量爪测量面 间滑动而不脱落。用外径千分尺沿刀口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 向校准。尺寸偏差以测得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圆弧内量爪基本尺寸的校准 基本尺寸用外径千分尺卡尺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校准。 在其它任意方向校准时,测得值与基本尺寸之差应不超过 示值误差的校准 用5等或3级卡尺专用量块校准。受校点的分布﹐ 对于尺寸范围在300mm内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

综合检测仪作业指导书

ZY-06-2012 JMZX -3006综合测试仪操作规程 一、概述 JMZX-3006综合测试仪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智能读数仪。该系列仪器均能对钢弦传感器、电感调频类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该系列仪器有三种型号:JMZX-3001综合测试仪(单弦);JMZX-3003综合测试仪(三弦);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六弦)。其中三弦、六弦测试仪为多通道综合测试仪,可测量多弦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 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仪器体积小、重量轻,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使用携带极为方便。 该仪器配合本公司生产的智能型传感器使用。能在传感器内自动记录传感器编号、系数,自动计算应变、自动检测温度的结果并作温度修正,保存记录测试结果,供以后查阅或送计算机处理。 二、使用方法 (1)传感器接线连接 ①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或压力盒连接:传感器导线为四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或黑、3:兰或白、4:绿),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或黑、兰-兰或白、绿-绿接线即可。 ②三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六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3:兰、4:绿、5:橙、6:紫),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兰-兰、绿-绿、橙-橙、紫-紫接线即可。 ③六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九芯屏蔽线,该传感器均配为九芯插头,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 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导线为三芯屏蔽线,配专用转换插头后接线,其中红色接传感器红线,兰色接传感器兰线,绿色接传感器黄线。 (2)开机:按“ON/OFF”键 (3)仪器显示时钟及功能提示 测量、查阅、通讯、校时如果连接了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型应变计(如:JMZX -215AT),仪器还应显示温度值。

室内环境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全套)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第一章采(抽)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第三章氨的测定 第四章苯的测定 第五章 TVOC的测定 第六章氡的测定 第七章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第八章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 第九章“三废”处理方法 第一章采(抽)样 布点 布点应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保证抽取样本间(工程验收)有代表性,其次保证样本间内所

设点有代表性(两点以上)。 布点数目依据所检测房间面积而定,50㎡以内布一个检测点,50-100㎡布两个检测点,100㎡以上布3-5个检测点。 一点采(抽)样时布点在中心点,两点以上视房间结构而定,除平行样外不可布成平行点,要保证各点代表性,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检测点须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 现场布点位置依检测方案位置设定,检测点编号应与检测方案中编号一致,若确需调整,需在方案和采(抽)样记录中注明,并在布点图中标明,采(抽)样点数不可改变。 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时,以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现场检测布点参照执行。 采(抽)样条件 采(抽)样现场未经投入使用,没有人为添加的污染物。 现场周围环境没有影响采(抽)样的干扰因素,如振源、辐射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化合物( 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采(抽)样数量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采(抽)样方法 甲醛 采用吸收液法采集样品,以酚试剂作为吸收液,用内装 5 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QC-046 版次A/0 页次1/18 1.目的:为四轮定位仪计量内校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S811型四轮定位仪。 3.定义:四轮定位仪传感器零点标定完成后,从电脑服务程序中,选择翻转检测.翻转检测的结果在0.16度范围内.准予使用。 4.管制流程:(无) 5.要求 5.1概述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进行标定。标定失败将禁止使用定位仪所有功能。标定数据保存在传感器中。可对传感器进行零点标定和完全标定。传感器出厂时已完成零点和范围标定。为保证传感器的精度,每半年要进行零点标定。在安装新的传感器后,要进行零点标定。仅在传感器电路板或感测器更换或调整后,才需要进行零点和范围标定。 注意:传感器成套标定并保存。如果混和使用传感器,必须进行零点标定。 5.2 DSP506i长标定杆及附件 序号说明 1 .....…………………… 长标定杆 2 ......………………… 长标定杆支架 3 .......………………… 支架螺母 4 ......…………………..标定杆螺母 NO. 修改申请 单号 修改内容修改人修改日期修订单位 1 2 3 4 5

页次2/18 5.3使用长杆标定架进行标定 5.3.1 DSP传感器准备工作 从轮胎夹具上取下传感器。 把传感器轴上的标记转动到12点位置。 使用传感器锁紧螺母在此位置固定轴。 5.3.2安装标定杆 标定架放置在相对水平、坚硬的台面上来进行标定工作。建议使用举升机的前面部分。 注意:屏幕上的照片显示定位仪控制台在举升机的前端。 在标定过程中,标定架不能移动。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I-QC-046 版次A/0 标记 传感器锁 紧螺母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执行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与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3~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 (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测得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换用路试或其它方法检验。 三、喇叭声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调整网络开关到“A”级计权和快档位置。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折光仪操作规程 a)开始测定之前,将进光棱镜及折射镜擦干净,以免留有其它物 质而影响测定精度; b)将棱镜表面擦干净后,把待测液体用点定管加在进光棱镜的磨 砂面上,立即关闭棱镜; c)调节两反光镜,使两镜筒视场明亮; d)旋转手轮,使棱镜组转动,在望远镜中观察明暗分界线上下移 动,同时,旋转阿米西棱镜手轮,使视场中除黑白二色外无其它颜色; e)调节螺旋使明暗分界线对准十字线中心,然后观察读数镜视场, 右边所指示刻度值,即为测出的读数。

液体比重天平的操作规程 (1)安装和调整 a)天平应安装在温度正常的室内(约20℃),不能在一个方向 受热或受冷,同时免受气流,震动,强力磁源等影响,并安 装在牢固的工作台上。 b)使用时先将盒内各种零件顺次取出,将测弯头温度表和玻璃 量筒酒精揩净,再将支柱紧定螺钉旋松,托架升至适当高度 后旋紧螺钉,横梁置于托架之玛瑙刀座上,用等重砝码挂于 横梁右端之小钩上,旋动水平调整脚,使横梁上的指针尖与 托架指针尖两尖对准,以示平衡。如无法调节平衡时,首先 将平衡调节器上的定位小螺钉松开,然后略微转动平衡调节 器,直至平衡止。再将中间定位螺钉旋紧,严防松动。 c)将等重砝码取下,换上整套测锤,此时必须保持平衡状态, 但允许有±0.0005的误差存在。如果天平灵敏度高,则将重 心锤旋低,反之旋高。 d)天平安装后,应检查各部件位置是否正确,待横梁正常摆动 后方可认为安装完毕。 (2)使用和维护保养 a)天平应调整平衡后方可使用。

b)将需要测试的液体放入玻璃量筒内,进行测试。 c)将测锤浸入玻璃量筒内的液体中,此时横梁失去平衡,在横梁 V形槽与小钩上应加放各种骑码使天平恢复平衡,这时横梁V 形槽和小钩上的骑码总和即是测得液体的比重数值。当与标准温度不符时应换算。 d)液体测定完毕,应将横梁V形槽和小钩上的骑码全部取下,不 可留置横梁V形槽和小钩上。 e)当天平要移动位置时,应把易于分离的零件、部件及横梁等拆 卸分离,以免损坏刀子。 f)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要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和计量性能检定。 当天平失真或有疑问时,在未清除故障前,应停止使用,待修理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设备运行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在于判断用于例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于产品例行和确认检验的所有设备; 3.运行检查的方法 ①工频耐压仪 检查人员在使用耐压测试仪前检查a:时间值:用秒表检查时间继电器时间5s、10s,在测试过程中误差显示在±0.1S为正常。b:100mA泄漏电流报警:将耐压试验仪设置为100mA,输出端接入固定电阻(电阻值为25KΩ)电压升至2500V±5%,设备报警为正常; c:电压值:在耐压试验仪的输出端并联一个万用表,当耐压试验仪的电压分别调至为500V、600V、700V时,与万用表上读数进行比对,误差在±5%为正常; ②接地电阻测试仪 检查人员,采用对比校验的方法:将固定阻值为40mΩ电阻接入测试夹,将仪器显示数值与已知电阻值的样件进行比对误差在±3mΩ为正常; ③兆欧表 将兆欧表两极断开后以每秒两转的速度顺时针摇动,兆欧表指示电阻值无穷大;将兆欧表两极短接后以每秒两转的速度顺时针摇动,兆欧表指示电阻值为零, 为正常。 4.频次: 每批次生产前后各进行一次; 5.记录方法 设备运行检查应在设备使用以前进行,检查人员应按上述检查步骤逐条认真检查,当所有检查步骤均符合要求时,检查人员可在“检查结果”栏中填上正常或符 合以示设备工作正常,当其中一个不符合要求时,都判为设备非正常,检查人员应及时通知技术质量部部长,及时地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最终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查人员应详细填写检查的时间,并在“检查人员”栏目中签名。 备注:如在运行检查或正常使用中发现检测设备失效时,需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如下的措施: a.停用该设备,对该设备自行修理或送到相关部门修理,使其满足检测的要求; b.根据已检测过的产品的出入库情况,追回或到客户现场对已检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c.根据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增加运行检查的频次;

手机盒精装作业指导书

手机盒精装作业指 导书

抽屉手机盒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格要求 1.1用纸: 外盒-157g双铜+250g灰底白板纸+1.5mm双灰+140g双胶纸;内盒-250g灰底白板纸+250g灰底白板纸(裱十字交叉纹)。 1.2外观尺寸:151mm×93mm×72mm 1.3印刷:外盒面纸157g双铜4C印刷,内盒250g灰底白板纸C+K印刷。 1.4印后加工要求: 外盒面纸覆预涂哑膜、烫银、模切、与灰板裱糊;内盒面纸覆预涂哑膜、对裱、模切、粘黑丝带、贴双面胶、成型、组装。 1.5包装:每组盒子装PET袋,用小透明胶带封口,50组装入1个5层瓦楞外箱,上下“工”字封口。 1.6数量:6000只。 2.本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2.1内容:原材料检验、工艺要求、操作要求、产品检验要求、包装及装箱要求、环境温湿度控制等。 2.2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机盒生产及品控的全过程。 2.3生产工艺流程: 详见附件二 3.原材料检验 3.1原材料要求:

3.2入库要求: 3.2.1材料入库前检查3.1各项内容无误,出厂合格标识卡标识清晰。 3.2.2检查每件纸张的外包装和每包纸的外包装完好无损。 3.2.3测试原纸湿度不达标准或纸张受损的,不得使用。 3.2.4所有关于材料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品管部处理。 3.3纸张开料要求: 3.3.1开料尺寸:详见3.1 3.3.2要求裁切刀口无纸屑、不粘连。 3.3.3分切白料后码放整齐,标识清楚,用保鲜膜包裹压平,将材料送至印刷部待印区域。 4.印刷工艺要求: 4.1CTP制版要求: 4.1.1按客来文件进行制作印刷文件,版尾处要有色标,版尾中部要有套准 线、印张左右上下中部要有“十”字套准线、右侧下方距离咬口100mm处要有拉规线。 4.1.2网点、网线及网角:按客户提供原文件复制。 4.1.3CTP出版0.5%的网点要用仪器测试出来。 4.1.4C版所有反白字处均放肥半线,以便于套印。 4.2印刷工艺参数: 4.2.1外盒面纸印刷色序:Y+M+C+K。 4.2.2油墨使用天津东洋油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