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对于ICU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EN支持)和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8.8%)、腹胀(8.8%)、呕吐(8.8%)、便秘(2.9%)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7.3%、24.2%、21.2%、18.2%、21.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目的保护患者肠黏膜正常生理结构及其屏障功能,确保患者肠道的正常运行,避免细菌和毒素易位;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使患者身体负担减轻[1]。
通常情况下,ICU患者病情危重,机体生理代谢较为紊乱,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大约比基础值高出1/2左右,因此大多数ICU患者常常会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2]。
在ICU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EN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EN支持治疗已经逐步被应用于ICU患者治疗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ICU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4例。
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早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例(6.82%)显著低于常规组13例(29.55%),早期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ICU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74-02ICU重症患者的患病程度较为严重,在患病期间通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创伤以及感染等临床并发症,此时,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削弱,使得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的身体状态下,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吞咽障碍、饮食困难以及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将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1]。
此时,给予ICU重症患者早期的肠内营养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还能够拓宽患者获取能力的途径[2]。
本研究通过对ICU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4例。
其中,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为26~72岁,平均年龄(43.35±5.15)岁;早期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43.58±5.34)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觀察早期肠内营养(EN)在ICU患者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ICU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EN支持治疗)和对照组(采取传统胃肠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IBM)、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状况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便秘(3.1%)、呕吐(6.3%)、腹泻(9.4%)、上消化道出血(12.5%)、腹胀(6.3%)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1.9%、28.1%、21.9%、2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N在ICU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降低胃肠道各种并发症,提高预后,值得推广。
标签: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ICU是各大医院专门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之一,大多数ICU重症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病情较为危重,自行进食难度较大,全身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1]。
早期肠内营养(EN)主要是经胃肠道提供各种营养素及营养物质等营养支持方式,从而维持胃肠道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满足代谢需求,降低细菌感染风险,避免毒素异位,使身体负担进一步加重[2]。
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ICU 危重症患者早期进行EN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身体状况,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为进一步探讨早期EN在ICU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64例患者分别采取传统胃肠营养支持以及早期EN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ICU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ICU的诊治标准,且无法经口进食。
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具体状况,并找到最佳的护理方式。
方法:此次研究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70例ICU重症患者,并以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分别为35例。
最后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分析和对比找到最佳的护理方式。
结果:根据护理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由此来看,肠内营养支持和针对性护理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从数据对比来看,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研究结果,给予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改善自身的病情,同时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这一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肠胃营养支持;临床观察通常情况下,ICU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机体各项功能急剧下降,对于患者而言这一情况是极为危急的,此时,患者非常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为了更好的对肠内营养支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我院开展了此次实验,现将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3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12,患者年龄在21~63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46.30±1.37)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9,患者年龄在23~6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51.32±1.24)岁;对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的对比和分析能够发现,在基础资料上,两组患者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1]。
1.2方法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有所不同。
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开展针对性护理,主要的内容有:①肠内营养前:首先护理人员要确保胃管在患者胃内,鼻饲前还需要帮助患者翻身并做叩背排痰处理,帮助患者将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出,按照患者自身的需求,将床头抬高15~30度左右。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ICU患者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他们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在ICU 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重症状态,代谢率增高,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而且,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损。
这就需要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1. 体重变化: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体重常常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 大便情况: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排便情况表明肠道功能正常,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
3. 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1. 建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念: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和医生进行沟通,配合医生及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大便情况、营养指标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护理要点: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
四、结语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18• 临床护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李玉秋(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连山院区重症医学科,辽宁葫芦岛 125001)【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早期行肠内营养的6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①护理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②观察组30例,不良反应3例,占10.0%;对照组30例,不良反应9例,占30.0%,P<0.05。
结论给予ICU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综合护理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218-02肠内营养是指直接通过胃肠道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临床应用广泛[1]。
ICU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也是常用的做法,为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早期行肠内营养的60例ICU患者,GCS评分3~5分。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33~68岁,平均(49.5±5.6)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35~69岁,平均(50.3±5.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接受胃肠内营养,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批号:80FF421,规格:500 mL)20 mL/(kg•d),配合ICU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所在,宽慰患者,疏导其负性心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观察

白( A L B ) 、 血红蛋 白( H b ) 、 体质量指数 和 胃 肠道并发症 发生情况 。结果 营养支持前 2 组A L B 、 H b及体质量 指数差 异 无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营养支持 2 周后 , 2 组A L B 、 H b 及体 质量指数 均高于营养 支持前 , 且 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P< O . 0 5 ) 。治疗 组 胃肠道 呕吐 、 腹胀 、 腹泻 、 便秘和上消化道 出血发生率均低 于对照组 ,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 E N可更好地改善全身营养 状况 , 降低 胃肠道并发症及 出血等 发生率 , 从而 明显改善 预后 , 且经济安全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 危重症 ; 肠 内营养
c it r i c ll a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e a c h o f 5 3 c a s e s .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t r e a — t e d b y e a r l y e n t e r l a n u t i r t i o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re t a t e d b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n t e r a l n u t i r t i o n . A f t e r t w o we e k s o f n u t r i t i o n l a s u p p o r t ,
ICU患者在入科48h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病情转归的观察

ICU患者在入科48h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病情转归的观察目的观察ICU患者在入科48h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变及患者病情转归情况,评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例ICU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
比较两组行不同营养方式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和病情转归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7d时,观察组的免疫功能学指标,如CD4+、CD4+/CD8+、IgA、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如胃内逐流,腹泻,便秘,吸入性肺炎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患者在入科48h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标签: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病情转归ICU患者通常处于应激状态,易发生代谢紊乱,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机体代谢[1],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应激性溃疡,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取得了显著地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36 8.1)岁。
将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
患者在入住重症病房时均存在吞咽困难现象,须经鼻胃饮食,其中脑血管意外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52例,恶性肿瘤8例,重度颅脑损伤2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17T16:22:36.7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胡晓[导读] 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胡晓
云南昆钢医院云南昆明 6503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对于ICU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EN支持)和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8.8%)、腹胀(8.8%)、呕吐(8.8%)、便秘(2.9%)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7.3%、24.2%、21.2%、18.2%、21.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目的保护患者肠黏膜正常生理结构及其屏障功能,确保患者肠道的正常运行,避免细菌和毒素易位;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使患者身体负担减轻[1]。
通常情况下,ICU患者病情危重,机体生理代谢较为紊乱,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大约比基础值高出1/2左右,因此大多数ICU患者常常会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2]。
在ICU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EN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EN支持治疗已经逐步被应用于ICU患者治疗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早期EN支持在ICU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7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3d左右入院就诊。
现将所有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4.3±2.4)岁。
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4.1±2.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所有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入院就诊后,进行胃肠减压处理,同时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采用补液、抗生素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1.2.2观察组。
所有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常规基础治疗和对照组一致,在患者入院就诊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在24-48h左右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早期采用EN支持。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普通鼻胃管喂养:在第1d、第2d每天应给予500ml肠内营养液注入,在第3d开始每天应给予1000-1500ml左右肠内营养液。
开始的滴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25-50ml左右,观察患者没有不适反应后,可将滴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100-120ml左右。
具体的剂量以及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体质量指数等相关的营养状况指标。
同时应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分析两组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应用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X±S)
3.讨论
ICU 患者通常情况下,病情较为危重,全身身体状况较差,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经口进食。
同时,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ICU患者正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应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大增加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分泌量,进而增加患者体内蛋白质分解量和分解速度,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这样的话很容易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自然也会降低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尽早康复。
以往对于ICU患者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胃肠减压、禁食、纠正水电解紊乱、补液、抗生素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等措施。
虽然肠外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会容易影响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打乱肠道内环境,从而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
肠内营养(EN)和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更加贴近,不仅可以使人体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避免胃肠黏膜受到损伤,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性,减少肠道并发症发生。
ICU患者早期应用EN支持,有利于促进释放肠道内免疫球蛋白以及激素,促进肠黏膜细胞的生长,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结构以及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避免黏膜萎缩,避免肠道内菌群失调,尽可能减少肠道内毒素发生移位,有利于尽早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增强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促进患者原发疾病尽早恢复。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EN支持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Hb、ALB、体质量指数等相关营养状况指标不仅高于治疗前,同时也高于对照组(P<0.05)。
而且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一研究结果和肖剑辉等[4]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由此可见,ICU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艳超. ICU 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 4) : 171.
[2]张红松.早期肠内营养在ICU 重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6) : 203 - 204.
[3]陈风华. ICU 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2,( 4) : 118 - 119.
[4]肖剑辉,贺有能.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12) : 1851 -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