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2022年行业分析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年行业分析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2年一季度,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峻的行业之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迎来了复苏,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依旧艰难。

产业基本状况1.我国10种有色金属累计产量同比较快增长,环比逐月增长一季度,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共计743.21万吨,同比增长36.01%。

其中,1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238.59万吨,同比增长43.96%;2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239.5万吨,同比增长35%;3月,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258.37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28.76%。

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基本呈增长势头,3月较2月环比增长7.9%,2月较1月环比增长0.4%。

2.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1~3月,我国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同比增长40.2%,增幅比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13.8个百分点。

1~3月,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为1.5%,与2022年1.5%的平均值持平。

3.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有所上涨3月,国内市场铜、铝现货月度平均价格分别为59110元/吨和16169元/吨,比2月份回升3783元/吨和89元/吨(低于1月份的961元/吨和784元/吨)。

3月,上海现货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59138元/吨,2月55342元/吨,1月60078元/吨。

现货价格走势在整个3月没有显著的上涨或者回落。

4.主要有色金属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有所下降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其中,精炼镍及合金的出口量为14597吨,同比增幅达到1127.23%;精炼铜出口量为6416吨,同比增长720.6%;精炼锌出口量为20930吨,同比增长443.98%;原铝出口量为16081吨,同比增长337.39%;精炼铅出口量为8212吨,同比增长102.13%;精炼锡及锡合金的出口增幅相对较小,增加62吨,同比增长25.76%。

2023年我国卫生纸行业现状分析:产能过剩亟待升级

2023年我国卫生纸行业现状分析:产能过剩亟待升级

2022年我国卫生纸行业现状分析:产能过剩
亟待升级
近日,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CNHPIA)发布的统计报告,中国的卫生纸产量在2022年底已经增长到约1044万吨,比2022年的944万吨增长10.6%,明显步入产能过剩。

业内人士指出,纸企若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以下是2022年我国卫生纸行业现状分析:
据了解,由于供应过剩,卫生纸市场的总体运行率已从2022年的78%降到去年的76%。

为解决这一难题,纸企纷纷开头加速行业的升级。

像维达日前就联合京东商城召开了首个纸品科技发布会,推出了全新升级超韧面纸、去菌湿巾等4款新产品。

维达集团市场营销总裁汤海棠对记者表示,目前生活用纸正从功能性满意向价值性满意的新高度蜕变。

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强调,中国市场每年能消化的净增产量大约为50万吨,但在过去几年,每年的增长均属超值增长,从而导致了目前的过剩问题,但同时更多设备还在不断开机运行。

上述统计显示,随着新的纸机方案在年内启动,到2022年二者的产量合计将达到325万吨。

记者了解到,曾经享受高额利润的卫生纸领域随着过多投资和新供应商的加入已不复当年,目前的市场逆境已迫使一些纸厂停止运
作。

如厦门新阳纸业,这是一家新进入卫生纸行业的企业,2022年在福建厦门开发区全新启动了产能为每年6万吨的卫生纸生产线,但直到2022年底该纸厂仍处于闲置状态;在广西,两家卫生纸厂在去年初也关闭了工厂。

有设备供应商透露,许多小型造纸企业设法扩张,但由于目前国内经济疲软而缺乏资金支持。

更多相关行业分析请查阅由发布的卫生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22年我国已累计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254万吨

2022年我国已累计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254万吨

我国已累计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254万吨国家进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三部门12月30日上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进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国家进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同志介绍了贯彻落实国发[2022]38号文件精神,规范和引导煤化工、风电设备等行业健康进展方面的有关状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介绍了加强煤化工行业管理的相关状况。

袁隆华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并发布《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22年修订)》,提高焦化行业准入门槛,对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进行公告。

根据有关要求,“十一五”期间方案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000万吨,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8254万吨,超额完成淘汰任务254万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我国今后3年不再新建焦炭等传统煤化工项目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0分报道,国家发改委今日(30日)联合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宣布:今后三年将不再审批新建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不再支配煤制油和自然气试点,同时掌握维生素C制造、风电设备和多晶硅等行业低水平扩张。

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以煤为原料生产焦炭、电石、甲醇等产品的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污染严峻、生产力量过剩、普遍开工不足等问题同步存在。

今年前11个月全国煤制甲醇设备开工率仅为42%,工信部原材料司袁隆华副司长表示今后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如何运用节能环保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建立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产业升级。

对于当前业界最为关怀的煤制油、煤制自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李宁宁副司长表示,一些地区不顾技术进展和当地建设条件状况,纷纷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2024年度全国经济行业报告

2024年度全国经济行业报告

2024年度全国经济行业报告引言本报告对2024年度全国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深入研究各行业的运行状况、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24年度全国经济行业总体状况202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6%,进口同比增长8.9%。

各行业运行状况农业2024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6803亿斤。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畜牧业、渔业发展态势良好。

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工业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制造业同比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5G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其中,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传统服务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逐步恢复。

建筑业2024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发酵,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国内市场2024年,国内市场需求总体稳定,消费市场恢复较快。

线上消费持续增长,线下消费逐步回暖。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健康养生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国际市场2024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我国出口市场面临一定压力,但新兴市场和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增长仍保持较快态势。

行业竞争格局2024年,各行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

2022年我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产能过剩

2022年我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产能过剩

2022年我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产能过剩自2022年开头,我国房地产进入调整下滑期,作为下游行业的电梯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详细状况状况以下内容,下面是2022年我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依据2022年全国电梯产销量统计数据,增速放缓已成行业内达成的共识,而且这一趋势将连续连续下去。

业内人士分析,2022年全国电梯产销量增长幅度在10%左右,2022年这一数字将回落至5%左右,下滑明显,创近年的最低增速。

相比之下,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的外国名牌电梯企业,他们的日子则相对要好过一些。

以芬兰的通力电梯为例,上世纪90年月末进入中国,其商业化的无机房电梯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火车站和民用住宅等。

通力电梯也从当年在中国市场的第10名,增长为现在的前3名。

今年1至10月,通力电梯完成销售159亿元,同比增长9%。

通力电梯中国区总裁姜威向腾讯财经表示,通力电梯之所以可以保持稳健增长,除了有好的服务团队,技术不断的创新和稳定的平安性是重要的因素。

12月2日,通力在昆山的测试塔开头运行。

该测试塔是世界最高的电梯测试塔之一,高达235.6米,共36层,位于中国东部的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测试塔长期固定设备中包括一台超高速电梯,该电梯能以10米每秒的速度将乘客送至空中大厅和展厅。

“该测试塔是世界上第一台配备通力UltraRope?碳纤维曳引技术的双层轿厢电梯。

”姜威表示,在中国日益讲究环保节能的当下,该技术可以有效节能。

“当然,作为拥有高层建筑最多的中国,该技术将大大地增加通力在高层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就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报告还指出,整个电梯行业正由制造业向维保服务业转变,由于随着电梯的老龄化和使用数量的提升,加上人们对乘运质量要求的提高,维保的工作量将渐渐成为电梯行业进展重要的方向。

再经过几年进展,中国电梯行业特别有可能会变成以维保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一个行业。

“通力电梯也会在将来的维保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姜威称,测试塔设立在中国,就是为了给中国甚至亚洲的客户供应更好的服务体验。

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现状分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焦化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减弱。

面对严峻的形势,焦化行业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截至2022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焦炭总产能达到6.87亿吨;企业数量由2022年的730多家削减到602家。

虽然企业平均焦炭产能规模从68万吨提升到114万吨,但产能利用率在下降。

那么2022年焦化行业现状又如何呢?一起去看看吧!以下是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现状分析: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减缓和煤焦钢产业市场的紧缩,焦化行业已经进入特别关键的调整期。

目前,我国焦化企业生存和进展面临供大于求的逆境,如何适应经济进展新常态,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应对挑战,已成为焦化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进展的紧迫课题。

据焦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分析,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问题是目前焦化行业面临的两大难题。

为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停并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行业准入的相关制度,以此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面对结构调整和治污减霾的双重压力和机遇,很多焦化企业纷纷寻求出路进展循环经济、深化产品加工。

目前焦化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主要转型动向包括:一、乐观把握全球经济大局,稳中求进全球经济将较长时期低增长,中国经济换档调速波动求稳。

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换档调速,仍面临下行压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行,钢铁/焦炭社会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滑;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状况并末消失明显改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需努力进行“下限保卫战”。

二、适应新常态,把握焦化深度调整焦炭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缓,企业无序降价竞争,众多企业亏损。

焦炭增幅紧随钢铁波动:“高--低--高”周期约20年左右(1979年增19.37%;、1979-1981年3年负增长;1990年增10.6%;1998-1999年2年负增长;2022-2022年高增长;2022年上半年焦价冲高,四季负增长;2022-2022年再现负增长。

)三、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创新改革充分利用政府减政放权、混合全部制政策机遇,改革改制,按市场化原则,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混合全部制等等政策,加快产业园区等联合重组,优化组合产业链建设;努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

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产能严重过剩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产能严重过剩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产能严重过剩马太效应日益凸显汽车行业,在野蛮生长几十年之后,进入了冬眠状态!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严峻过剩,成千上万辆汽车无人问津,但是车企都表示制造的步伐压根停不下来,由于不准时跟上时代潮流就会随时出局,所以这种越造车越卖不出去的现象成了行业毒瘤。

以下是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2022年,占我国汽车产量98%的37家主要汽车企业形成整车产能3122万辆。

其中乘用车产能2575万辆,产能利用率为81%;商用车产能547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

从今统计数据可见,汽车行业已经深深陷入产能逆境,卖不出去的车辆不断积累,成压迫行业的重石,也成为各大企业资金链上的雷点。

从火热到火爆再到冷清,这大抵是每个行业都会遭受的逆境,但是汽车行业的逆境来得如此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究竟这是一个被看好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对于汽车行业陷入产能的逆境,缘由无非就是三大点市场已经饱和车企还在加速制造行业产能过剩,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已经饱和,但是企业还在不停的加速制造。

汽车行业火爆时,各路资本纷纷加速布局,造成了行业的积累现象,为了销量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用价格战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经过短暂的爆发之后,安静开头到来,但是各路资本却不准备退出,导致狼多肉少的局面消失,有的车企产能过剩,有的车企产能不足,这是汽车产业难以回避的现状。

行业问题频出导致库存积累严峻汽车行业从火热到冷清,除了市场的饱和度,就是行业问题的频繁发生,近几年,汽车行业的质量问题让人神伤,从大众的尾气门到各类品牌的频繁召回,导致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信念不断在流失,宁可坐公交车也不买汽车,由于担心全。

说白了就是问题太多,质量堪忧,还没买车的人表示要等等,由于能明显感觉到汽车价格的越来越廉价,都觉得物美价廉的汽车还在后头。

新能源汽车火热传统车企被挤压汽车行业的逆境,说得大部分是传统车企的库存难题,而这些车企遭受库存难题,不仅是市场饱和及行业问题频出,新能源汽车的消失也加剧了此问题的严峻性。

2023年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整体遭遇寒冬之际

2023年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整体遭遇寒冬之际

市场寒冬之际
1. 产能过剩
煤炭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限产政策的逐步推进,一些小型煤矿相继关闭,但大型煤矿的产能扩张依然持续进行,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难以维持上涨趋势。
2. 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增大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然而,煤炭作为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之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燃煤发电已受到严格限制,这给煤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挑战。
3. 新能源替代压力增加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替代煤炭的重要选择。这种替代趋势对煤炭行业造成了巨大压力,推动了煤炭市场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清洁能源已经取代了煤炭的地位。
创新力度加大
1.技术创新提升煤炭产能效益
技术创新提升产能效益:通过技术创新,煤炭行业可以提高煤炭采掘和加工的效率。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煤炭行业全行业人均产能为150吨/年,而发达国家 平均为500吨/年。
2. 价格波动频繁
市场前景堪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煤炭价格的频繁波动。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煤炭价格整体上呈现下跌趋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煤炭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0%。这种价格波动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增加 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023
第二部分
调整战略应对市场萎缩
Adjusting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market shrinkage
技术创新与升级
国际市场拓展
煤炭行业寒冬淘汰弱势企业, 清洁能源发展助力煤炭企业
2023
第三部分
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行业竞争力
Increase innovation efforts and enhan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叠加,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冲突。

工业产能过剩状况究竟有多严峻?是什么缘由导致的?有没有化解方法?产能过剩有多严峻?
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

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22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尤为突出。

202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1.9%、73.7%、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同时,上述行业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冲突呈日益加剧之势。

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

2022年,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企业亏损面分别为28.2%、34.9%、27.8%、3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4%、-0.29%、6.63%、0.14%,同比分别降低1.37、3.64、4.68、3.8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

其中,1至2月份平均下降1.6%,3、4、5三个月分别下降1.9%、2.6%和2.9%,降幅逐月扩大。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 0.6%。

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

这种状态持续进展下去,将严峻影响经济健康进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造成目前产能过剩的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进展方式等深层次缘由。

一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

由于一些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同时,一些地方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招商引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

此外,由于投资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也助长了部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在一些行业造成的产能无序扩张,是产能过剩问题多年不能解决的根本缘由。

二是以集中审批管控竞争行业进展的方式难以抑制产能过剩。

由于缺乏对违规审批项目有效的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比如,在电解铝行业近年来新增的1800万吨产能中,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审批的仅80万吨;在国务院相关部门没有审批的状况下,违规新增水泥产能8亿吨。

三是推动企业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

由于对以技术、标准、规范等促进产业自主进展的措施讨论不够,规范市场公正竞争的规章、环境、秩序建立滞后,对已有的措施监督执行也不到位,导致一些达不到环保、能耗、平安等标准的企业以不公正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加剧了产能过剩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