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关系

合集下载

肿瘤治疗中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处理

肿瘤治疗中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处理

肿瘤治疗中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处理肿瘤代谢异常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持续的生长信号、死亡逃逸、永生复制、血管再生等肿瘤经典特征并列,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肿瘤细胞本身便会出现脂质代谢的变化,肿瘤组织中常发现脂质合成的激活[1],这不仅可以为细胞的生长提供额外的能量,也能作为激素和第二信使前体物质参与到细胞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当中[3],借此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多个环节[4]一、肿瘤治疗中血脂异常近年来,患者在接受抗肿瘤的治疗中出现血脂异常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关注,这得益于血脂与心血管事件的密切联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广义的血脂异常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5]。

引起血脂升高的治疗有:1.内分泌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内分泌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产生差异可能与人种、年龄等因素有关[6]。

以乳腺癌为例,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7]。

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如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等)等。

研究发现他莫昔芬及托瑞米芬具有降低TC、TG的作用,但托瑞米芬可升高HDL,而他莫昔芬则会降低HDL[8-10]。

AIs对血脂的影响同样无定论,多个实验结果受药物种类及实验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多数文章认为依西美坦有轻度降低血脂的作用,而来曲唑和阿那曲唑则会轻度升高血脂或基本不影响血脂[6, 10, 11]。

在前列腺癌及乳腺癌中均广泛使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等)也会引起TC、TG、HDL的升高,但对LDL 影响较小[6]。

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林晓榕;黄迪;陈静琦;吴智勇【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5(015)001【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初诊的244例乳腺癌患者及同期99例健康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清代谢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总胆固醇、LDL-C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无病生存率(DFS)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较正常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正常人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 水平在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较Her-2阳性及三阴型乳腺癌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TC≥5.2 mmol/L组或LDL-C>3.08 mmol/L组的DFS较TC<5.2 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明显降低(TC 68% vs 77.7%,LDL-C 73.4%vs 86.3%,P<0.05).结论高胆固醇、高LDL-C血症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总页数】5页(P17-21)【作者】林晓榕;黄迪;陈静琦;吴智勇【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510260 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515000 广东汕头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J], 任星峰;赵甫涛;葛娅;杨群;胡泰洪2.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任艳辉;孙原;吕微;孟霞;王翠兰;杨斌;石秋艳3.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J], 党少华;徐敏;胡金月;孙永强4.基线血脂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J], 吴文霞;张萌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杨诚;杨华升;胡建华;徐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0 . 0 5 1 , 后 升 高至化疗前 水平 ; 化 疗前水平 正常者 , 化 疗后 8 1 . 0 %的 患者血清甘 油三酯升 高, 1 7 . 7 %的 患者胆 固醇升
血清甘 油三酯及 总胆 固醇水平升 高可 能为浸润性乳腺 癌发病 的不 良因素之 一 , 化疗 可导 致甘油三 酯 及总胆 固醇升 高, 化疗期 间及化 疗后 需 注意控制 甘油三酯及 总胆 固醇水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化 疗对浸润性乳腺 癌患者血 清甘 油三酯及 总胆 固醇水平的影响及 I I 盘 床 意义。方法 对
我院 1 0 7例 浸润性乳腺 癌 患者化 疗前后血 清甘 油三酯及 总胆 固醇水平 的变化进行 分析 , 同时收 集 1 0 7例 女性健 康体检 资料 作为对 照组 分析 。 结果 高。结论 化 疗前 升高者化疗后甘 油三酯水平继 续升 高f P < 0 . 0 5 ) , 胆 固醇水平先 下降( P <
【 关 键词 】 乳腺癌 ; 甘 油三酯 ; 总胆 固醇


乳腺 癌现 已是 当今女性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 世 界 范 围 内 以欧 美 国家 多发 , 我 国属 于低 发 区 ,
乳 腺 癌 分 期 按 照 国际 抗 癌 联  ̄ ( U I C C 1 的 乳 腺 癌T N M 分期 的标 准进 行诊 断 。
2 . 3 1 0 7 例乳腺癌患者 中化疗前 T C高于正常者 , 化疗 1 、 2 、 3 周期后其水平较前下 降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1 ) , 化 疗 4周 期 后 及 化 疗 开 始 后 6月 、 1 2 月其水平逐渐升高 , 较化疗 前无统计学差异 ( 0 . 0 5 ) , 具体结果见表 3 。
1 . 5 统计 学 处理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陈行辉;李昌芳【摘要】目前,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病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临床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而血脂水平异常的人群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较其他人群高.因脂质代谢紊乱易引起人体诸多系统、器官疾病,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系统常被破坏,且体内与之相关的代谢反应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肿瘤患者脂代谢紊乱情况各异.【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8【总页数】5页(P3608-3612)【关键词】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肺癌;血脂异常【作者】陈行辉;李昌芳【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2360;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23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脂质由脂肪酸与醇相互作用产生,属于中性脂溶性化合物,在机体内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储存能量为主,并参与信号分子与细胞膜的构成[1]。

血浆中的脂质成分总称为血脂,血脂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血液中脂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

一旦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则人体将发生诸多器官、系统疾病,过去相关的研究已证实血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感染、创伤等具有相关性[2]。

随着研究的深入,血脂异常可增加肿瘤发生风险的报道在国内外均被提出[3-4]。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正常组织、系统及器官将受到破坏,加之机体诸多与之相关的代谢反应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故不同肿瘤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情况也不同[5-6]。

由此可见,研究肿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对评估肿瘤患者病情变化、病情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均有理想的指导意义。

现就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血脂水平及膳食、生殖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

血脂水平及膳食、生殖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

s ig AN C u -h ( p fG a u t, h n i dclU iesy, a u n0 0 0 C i HI n ,H h nzi Det J o rd ae Sa x i nvr t T i a 3 0 1,hn Me a i y a)
A src : Ob cie T p r t e e t n b t e l d l i , i , r dn n rat a c ra dt f d u er k f tr o bt t a j t oe l e h l i e e v x o rao we nb o p de be iga db es c n e ,n n t h s cos f o id t e oi o t i a
石 碌 韩存 芝 ( , 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部 , 太原 000 ; 2 301 山西省肿瘤医院研究所)
摘要 : 目的 探讨 血脂 、 饮食 、 生殖等 因素与乳腺癌发生 的关 系 , 寻找乳腺癌发生 的危 险因素。 方 法 采用病例对 照的研
究方 法 , 选择女性乳腺癌 原发病 例 9 4例作 为病 例组 , 选择一般人群 18例作 为对 照组 。对 研究对 象分别进行 问卷调查 、 2 人体 测量 以及 血液标本 的采集 , 采用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糖 、 血脂水平 。 结果 将单 因素分析有意 义的 因素 和文献认 为可能的危险 因素 引入 多因素非 条件 L gsc回归分 析 , o ii t 结果水果 食用频 率 ( R=0 5 ,5 O .8 9 %CI .0 .6 、 =0 4 —0 6 ) 蔬菜食 用频 率 ( R:0 7 ,5 I .0—0 8 )虾类食 用量 ( R=0 3 ,5 I . 1 .7 、 0 .5 9 %C =0 3 .1 、 O . 1 9 %C :0 1 —0 8 ) 乳腺 良性病 史 ( R=3 1 ,5 I O .5 9 %C =

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 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 降低 , 而这一改变不依赖 于受试者的绝经状况 , 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临床筛查
乳腺 癌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脂联素; 临床意义 【 中图分类号】 R 7 3 7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1 B 一 0 1 1 1 — 0 2
( 乳腺癌组 ) 和3 5例健康体检 女性 ( 健康对照组 ) 的外周血血 清脂联 素水平 , 分析血 清脂联 素水平 在乳腺癌 患者与 健 康女 性之间的差异 。结 果 5 . 5 6 mg / L , 以5 . 5 6 m /L为 界值 , s 诊 断 的灵敏 度为 0 . 4 0 , 特 异性 为 0 . 9 6 。乳 腺 癌组平 均血 清脂联 素水 平 为 ( 6 . 1 0± 1 . 4 6 ) mg / L, 显著低于健康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1 ) 。2组绝 经后 女性血清 脂联素水平 高于绝经前 女性 , 且乳腺 癌组绝经前和绝经后 患者 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 于健康对 照组女 性 , 差 异均 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O 1 ) 。结论
并记录身高 、 体 质量 , 计算体质量指数 。 1 . 4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软 件对 数据 进行 统计 分
析。计量资料 以 面 ± s 表示 , 组 间 比较采 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 以 率( %) 表示 , 组 间比较采 用 x 检验 。P<0 . 0 5为差 异有统 计
性2 9 例, 阳性 1 7 例; 孕激 素受体 ( P R ) 阴性 3 4 例, 阳性 1 2 例。 按 照年龄 、 月经情 况与乳腺 癌组相 匹配 的原则 , 选取 同期在 本 院体检科 接受体检 的 3 5例女 性作为健 康对 照组 , 年龄 4 5~6 4

血脂、CA153表达异常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血脂、CA153表达异常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血脂、CA153表达异常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目的:探讨血脂和血CA153异常表达对乳腺癌患者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有无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和非远处转移组,比较两组血脂参数和血CA153的表达差异。

结果:血LDLC、TC、TG、CA153在远处转移组表达均高于非远处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C在远处转移组表达低于非远处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LDLC、TC、TG与血CA153表达正相关(P<0.0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高TG血症、高TC血症、血CA153升高是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352、6.986、3.164、2.934、3.092和5.865)。

结论:血脂代谢紊乱和血CA153升高与乳腺癌转移的密切相关,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脂变化,必要时及时给予调脂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西化,乳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且约10%患者发现时已经达中晚期[1-2]。

既往研究证实脂类代谢异常影响乳腺癌的发生,而目前有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可能与乳腺癌转移有关[3]。

本研究通过观察乳腺癌患者血脂和CA153水平变化,探讨血脂异常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8.5岁,乳腺癌病例均有病理证实,其中初治79例和转移(包括复发)39例,绝经前63例,绝经后55例。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6版的分期标准,Ⅰ期22例,Ⅱ期35例,Ⅲ期14例,Ⅳ期47例。

Ⅰ、Ⅱ、Ⅲ期合并为非转移组,Ⅳ期为转移组。

排除:合并有影响血脂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或激素替代治疗,明显肝肾功能受损表现,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

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恶性肿瘤病人血 脂管理中国专家 共识护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恶性肿瘤与血脂管理的关联 • 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策略 • 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问题与解答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与背景
提高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水平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恶性肿瘤病人血脂异常问题日益突出,血 脂管理对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中国专家共识
为了规范和指导恶性肿瘤病人的血脂管理,中国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 制定了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的重要性
提供专业指导
为医护人员提供关于恶性肿瘤病 人血脂管理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管
理病人的血脂水平。
促进跨学科合作
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 共同关注和解决恶性肿瘤病人的血 脂问题,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病人血脂管理策略
血脂管理目标
1 2
控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
适当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有助于抗肿瘤免疫,减少肿瘤细胞在血管内生长 。
3
控制甘油三酯
防止脂肪肝和胰腺炎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选择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血脂异常或非药物治疗效果 不佳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降脂药物。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血脂 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05
CATALOGUE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58岁,诊断为结肠 癌,经过手术和化疗后,血脂管理得 当,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生活质量 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水平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关系
血脂水平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血脂水平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血脂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维持适当的血脂水平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众所周知,血脂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组成。

他们会通过吸收和代谢形成,可能会影响女性健康。

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针对绝经后女性的患者更加明显。

随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上升,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增加雌激素浓度的升高,是诱导乳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另外,过高的血脂水平还会诱发肥胖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从而进一步增加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在保持适当血脂水平的过程中,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保持适当的血脂水平,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健康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减压等,也是预防乳腺癌和保护健康的关键因素。

总之,保持适当的血脂水平非常重要,女性男性都应该关注它的影响。

尤其是女性,除了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血脂的水平外,应该每年定期接受体检,关注自己的质量,积极发现并预防潜在的亚临床病变,以维护个人的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