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4、榨汁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 口,为什么?
目的是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 酵;其次,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液的溢出。
挑选葡萄
冲洗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比较
榨汁
酒精发酵
先有氧后缺氧 18~25 ℃
果酒
醋酸发酵 有氧
30~35 ℃
果醋
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温度
18~25 ℃
30~35 ℃
氧气 先有氧后缺氧
有氧
联系
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乙__醇_____。
2.发酵装置的设计 观察分析两位同学使用的发酵装置,回答问题。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①菌种: 醋酸菌
②发酵过程: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酶2 → 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 →酶CH3COOH+H2O。
③温度控制: 最适为30~35 ℃。
④气体控制: 需要充足的氧气。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①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②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值。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 定。
(讨论并完成思考。)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果酒果醋实验报告

果酒果醋实验报告

果酒果醋实验报告课程学号姓名分数国产50L发酵罐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发酵罐的使用方法以及调节控制参数实验材料:国产50L发酵罐实验1 发酵罐蒸汽灭菌系统及反应系统的使用(1)蒸汽灭菌系统的介绍①高温高压蒸汽对发酵罐的灭菌操作②高温高压蒸汽对发酵罐夹套的灭菌操作(2)发酵罐罐体反应系统的介绍①发酵罐发酵参数的设定操作②发酵罐进样、接种和排污的操作实验2 发酵罐使用前的清洗和各项参数的设定①发酵罐罐体发酵前先用5%的NaOH清洗,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②发酵罐发酵温度、时间、pH值、搅拌时的转速等参数的设定芦柑果酒、果醋酿造条件的探讨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芦柑汁的防褐变和澄清处理的原理及方法;了解果酒果醋的基本过程实验3 芦柑汁的防褐变和澄清处理一.材料与仪器:新鲜芦柑;偏重亚硫酸钠;果胶酶;柠檬酸C6H8O7〃H2O;碳酸氢钠NaHCO3;JYZ-A560榨汁机;PL-203电子天平器等。

二.实验步骤:选取个头饱满,色泽均一的芦柑,剥开,分离果皮、肉、瓤,除籽、榨汁,向果汁中添加适量偏重亚硫酸钠静臵1h,然后再分别用8、16、32层纱布过滤。

三.实验方案:(1)研究不同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对芦柑汁褐变程度的影响,得出最适的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

课程学号姓名分数(2)分别研究果胶酶添加量、pH、温度、时间对芦柑汁澄清效果的影响,优化果胶酶的作用条件。

四.测定方法:(1)果汁澄清度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2)果汁可溶性固形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法(3)果汁中果胶物质的定性检测采用酒精法(4)pH的调定实验4 芦柑果酒发酵条件探讨一.实验材料与试剂:新鲜芦柑;酿酒高活性干酵母;白砂糖;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碳酸氢钠;柠檬酸C6H8O7〃H2O;果胶酶。

二.实验仪器:JYZ-A560榨汁机;烧杯;玻璃棒;纱布;PL-203电子天平;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量筒;广口瓶;液封管等。

三.测定方法:温度计;pH测定:pH计;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手持糖量计。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 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 耗尽氧气后再进行无氧呼吸;同时防止产生 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答: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答: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 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 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 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乙醇→乙 (2)氧气充足、糖源不足:醋酸菌将 醛→ 醋酸 。 (酒变醋) 果酒制作果醋的反应式为: CH3COOH + H。 C2H5OH + O2 2O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70%酒精 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1/3 的 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 ,时间 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 10-12 从出料口取样 及时的监测。
(3)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 原因是 制造有氧条件,进行醋酸发酵 方程式为: C H OH+O 酶 CH COOH+H O
2 5 2 3 2
(4)分析此发酵装置不足之处 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讨论
(1)为什么发酵瓶中只装入2/3的 液体?
(2)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 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在 缺氧 、 呈酸性 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 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 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故在利用酵母菌自制葡 萄酒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灭菌。 2、制作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1)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2C2H5OH + 2CO2.

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

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

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第一篇: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后,我们在学习细胞结构是接触到了酵母菌。

在知道酵母菌能制作果酒后,我们对于制作果酒的过程十分好奇。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了解了这一过程,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果酒与果醋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器材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梨等白糖酵母液白醋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或者是罐头瓶注射器纱布记号笔等—实验步骤1、选取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称量冲洗除去腐烂、坏死部位及其枝梗榨汁2、将果汁转至容器瓶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按每一千克水果中加入大约100ml的酵母液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酵母液并迅速盖好瓶盖果酒的制作榨取的汁液与白醋以1:1的比例混合并用2~3层纱布盖住瓶口果醋的制作3、果酒放在室温下即可果醋放在32℃左右恒温培养箱中以保持发酵菌的最适发酵温度4、定期观察果酒与果醋瓶中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5、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与果醋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同时对果酒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实验结果1、我们组的果酒与果醋做得都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很浓其中未榨汁的梨酒的酒味最浓喝了两三口后脑袋就有了发热的感觉果醋的醋香味也很好品尝了的组员描述到有苹果的芳香醋的酵香还有悦目的色泽2、有一瓶果酒中由于加入的白糖过多导致果酒中有很浓的甜味—实验分析1、酒精浓度的高低受加入酵母液的多少加入糖的多少水果本身的含糖量发酵条件的控制及发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而果酒的香味则跟水果的种类、水果的新鲜程度有关3、有一个装苹果汁的瓶盖不是很固定产生的气体能将瓶盖崩开因此效果不是太好因为崩开后有氧气进入影响发酵第二篇:《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一、说设计思路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果酒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报告一、实践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 1 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课题 1 内容。

其中果酒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发酵饮品,制作所需材料多种多样,同时成本也不高,制作并不需要特殊的实验用具或器材,可操作性强,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学习了,因此只要明确实验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

2、学情分析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动手操作有浓厚的兴趣。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尝试。

传统的酒文化和果酒的保健养颜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制作果酒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说出果酒制作所需的菌种。

(2)说明果酒制作的原理。

(3)写出果酒制作的实验流程,并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

2、能力目标(1)根据果酒制作原理,设计果酒制作的实验操作过程。

(2)参与制作果酒的过程,分析评价发酵的结果,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结合教学条件,采用课上课下即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课前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自学本课题内容;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建议及参考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组间口头交流,确定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相关评价及建议;课下学生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观察记录;中期汇报成果,学生之间对中期成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对学生能否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能否就问题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能否并实事求是记录观察的现象等进行评价;对实验后期工作提出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继续完成实验,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并进行最终的适度评价。

四、实践活动过程1、活动前准备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收集有关果酒及家乡葡萄酒制作的相关资料。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

问题1:图1-4a装置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
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打开瓶盖?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 ,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防止杂菌和氧气进入
问题2:图1-4a装置发酵产生酒精后,发酵液盖上一层纱
布的目的?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2.发酵装置的设计
2018海南卷30.[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
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
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酶→ CH3COOH+H2O。
2.温度控制:最适为30~35 ℃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在哪个范围?
3.氧气控制:需要充足氧气
三、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比较
思考: 1、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
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2、为什么发酵之后的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思考: 3、为什么发酵时不需要灭菌?
在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生长繁 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故酵母菌制 酒,不需要灭菌。

果醋酿造实验报告(3篇)

果醋酿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果醋的酿造原理,研究果醋的酿造过程,了解如何控制果醋的品质和口感,并掌握果醋酿造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水果(如苹果、葡萄、梨等)- 砂糖- 醋酸菌- 清水- 滤纸- 温度计- 玻璃瓶- 玻璃棒- 酒精灯- 消毒剂2. 实验试剂:-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盐酸- 碘液三、实验器材1. 实验器材:- 玻璃瓶(500ml、1000ml)- 三角瓶(100ml)- 烧杯(250ml、500ml)- 玻璃棒- 滤纸- 温度计- 砂糖- 醋酸菌- 消毒剂四、实验原理果醋酿造是一种利用醋酸菌将含糖物质转化为醋酸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水果榨汁,加入砂糖和醋酸菌,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醋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风味物质。

五、实验步骤1. 水果处理:- 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

- 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取果汁。

2. 果汁调配:- 将果汁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砂糖,搅拌均匀。

- 用滤纸过滤果汁,去除杂质。

3. 接种醋酸菌:- 将醋酸菌用无菌水稀释后,加入果汁中。

4. 发酵:- 将果汁装入玻璃瓶中,密封瓶口。

- 将玻璃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25-30℃)进行发酵。

5. 观察与检测:- 定期观察果汁的变化,如颜色、气味等。

- 使用酸度计检测果汁的酸度。

6. 离心分离:- 将发酵好的果汁倒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得到醋酸。

7. 调整酸度:- 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酸度调节剂(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8. 包装与储存:- 将醋酸装入瓶中,密封瓶口,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发酵过程中,果汁颜色逐渐变深,产生酸味。

- 使用酸度计检测,果汁酸度逐渐升高。

2. 结果分析:- 果汁中的糖分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醋酸,使果汁酸度升高。

- 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产生风味物质,使果汁具有独特的酸味。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2页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2页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2页实验一:果酒制作一、实验目的1、理解果酒的制作原理;2、掌握果酒的基本制作流程及技巧;3、探究果酒的裸眼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酒的制作原理是将果汁或果肉加糖发酵,利用酵母等微生物代谢果糖、葡萄糖等单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三、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水果(草莓、橙子、苹果等)、酵母、糖。

2、清洗水果,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3、将制作容器清洗干净,加入适量糖和水果块,搅拌均匀。

5、用保鲜膜封口,放置于温暖通风的地方,约7-10天后即可获得果酒。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制作出的果酒颜色各异、清新自然,口感酸甜适中,有些许的酸味和酒香味。

裸眼识别方法:果酒颜色如红葡萄酒一般,具有酸味和酒香味。

五、实验总结果酒是一种口感醇厚、营养丰富的饮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果酒的制作原理,掌握了果酒的基本制作流程及技巧,并且探究出了果酒裸眼识别方法。

果酒的制作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果醋的制作原理是将水果制作成果酱或纯果汁,再利用大肠杆菌在含糖液体中的酒精发酵氧化过程,产生乙酸而形成的。

4、用棉布将制作容器口覆盖,放置于温暖通风的地方,观察果醋状态。

5、经过约7-10天时间,闻到酸味和品尝感觉到有酸味即可得到果醋。

制作出的果醋呈淡黄色或淡红色,具有酸味和果香味。

酸度指标约为4.2,口感适中。

酸度检测方法:取一定量的果醋样品,加入少量酸度指示剂(例如苯酚红),颜色变化可知道酸度等级。

掌握果醋的制作流程及技巧,能够快速、简单地制作出具有酸味和果香味的果醋。

此外,我们还探究出了果醋的酸度检测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及时了解果醋的质量。

制作果醋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餐桌,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的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果酒与果醋,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器材:
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梨等,白糖,酵母液,白醋,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或者是罐头瓶,注射器,纱布,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称量,冲洗,除去腐烂、坏
死部位及其枝梗,榨汁;
2、将果汁转至容器瓶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按每一千克水果中加入大约
100ml的酵母液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酵母液并迅速盖好瓶盖(果酒的制作);榨取的汁液与白醋以1:1的比例混合,并用2~3层纱布盖住瓶口(果醋的制作);
3、果酒放在室温下即可,果醋放在32℃左右恒温培养箱中,以保持发酵
菌的最适发酵温度;
4、定期观察果酒与果醋瓶中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5、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与果醋,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
面进行评价与讨论,同时对果酒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我们组的果酒与果醋做得都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很浓,其中未榨汁的梨酒的酒味最浓,喝了两三口后脑袋就有了发热的感觉;果醋的醋香味也很好,品尝了的组员
描述到:有苹果的芳香,醋的酵香还有悦目的色泽;
2、有一瓶果酒中,由于加入的白糖过多,导致果酒中有很浓的甜味;
实验分析:
1、酒精浓度的高低受加入酵母液的多少,加入糖的多少,水果本身的含糖量,发酵条件的控制及发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而果酒的香味则跟水果的种类、水果的新鲜程度有关;
3、有一个装苹果汁的瓶盖不是很固定,产生的气体能将瓶盖崩开,因此效果不是太好,因为崩开后有氧气进入,影响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