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风格 (2)

合集下载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人际素质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人际素质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际调控和人 际知觉三 维度 , 共2 1个条 目: ( 1 ) 人 际交往 。l 1 个条 目, 反 映个 体在 交往 中建 立积极 、 良好 人 际 关 系 的个 性 品质 和 能 力 。
素质 的好坏 , 探 讨归 因风格 与 人 际素 质 的关 系具 有重大 的理论 和现实 意义 。本 研究 拟通


对象与方法
( 2 ) 人际调 控 。6 个 条 目, 反 映个体 在交 往 中
善于运用交往技 能 , 促 进人 际互 动 的心 理 品 质 。( 3 ) 人 际知觉 。4个 条 目, 反 映个体 在交
( 一)研 究对 象
选择广东省深圳 市 4 7 2 名 大学 生为研究 对象 。其 中 , 男生 2 1 7人 , 女生 2 5 5人 ; 独生 子女 1 2 5 人, 非 独生 子 女 3 4 7人 ; 文科生 1 8 2 人, 理科 生 1 6 8人 , 体艺 生 1 2 2 人; 城 市 生 源 学生 2 8 5 人, 农村 生源学生 1 8 7 人。
人 际交往表现合理 。( 3 ) 人际情绪控制 能力 。 指在人际交往 中, 保持积极 的情绪状 态 , 克服
消极 的情绪 , 顺利地进行交 往的能力 。( 4 ) 人 际态 度 。指 有 利 于建 立 良好人 际关 系 的态
程 。个体 的经验 、 思 想方 法乃 至世 界 观 的不
同, 会导 致其 归 因 的不 同。归 因与 人 际间 的 互助 、 利他行为 、 人际交往 和社会交 往等关 系 都十分 紧密 。归 因风格 ( At t r i b u t i o n a l S t y l e ) 也称归因方式 , 是指个 体 内在 的 、 习惯 的和稳 定的归因倾 向, 它不 仅反 映个 体稳 定 的归 因

彝族青少年归因风格调查分析——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

彝族青少年归因风格调查分析——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

为归因风格 。【 2 】 根据 沃建中等 的研究 , 归 因风格 由 内外 性 、 暂时稳定性 、 可控 不 可 控 性 和整 体 局
心理健康素 质, 有必 要对红 河州青少年 归 因风 格 特 征 进 行 调查 和分 析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2 0
作者简介 : 王馨( 1 9 7 7 ~ ) , 女( 白族 ) 云南洱源人 , 文山学院初等教 育 系讲师 , 硕士 , 国家二级心理 咨询师, 主要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教学。
K e y wor d s : Yi n a t i o n li a t y ; Yo u n g s t e s; r a t t r i b u t i o n s t y l e
归 因 即 人 们 对 自己行 为 结 果 ( 成功或失败 )
部性组成。 [ 3 1 而归 因风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素质 的
W ANG Xi n ’ XI A Gu — h u a 2
( 1 . H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 H o n g H e , Y u n n a n 6 6 3 0 0 0 C h i n a ; 2 .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n g z i , Y u n n a n 6 6 1 1 0 0 C h i n a )

之 原 因的知觉与 评价 , 【 是和个 人感知 、 事件感 知 以及 态 度 转 变 等 密 切 相 关 的 内容 。 在 个 体 心 理成长过 程 中形成 的 比较稳定 的归 因倾 向称之
个很重要 的 因素 ( 见图 1 ) 。彝族是 红河州 主
要 的少 数 民族 之 一 ,为研 究 红 河 州 彝 族 青 少 年

归因风格训练_增强信心的有效方法

归因风格训练_增强信心的有效方法

心——睡个不慌张的觉。

5 . 渐渐减少食用速食食品 的频率, 因为它们会让你不自 觉地加快用餐速度,不加喘息 地重新投入工作。

应该让自 你 己尽情享受用餐的乐趣,和亲 友聊聊天, 和同事谈谈工作 或 以外的话题。

6 . 快节奏的生活会影响到 人的睡眠质量, 所以睡前就不 要再让工作问题打扰你了, 应 该尽可能地让自己放松,做一 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7 . 废寝忘食的网虫和整天 坐在电脑前的白领,显示屏的 刺激和大量的信息是不是已经 把你的脑子填满, 你的神经 把 绷紧了? 建议你们赶快改变自 己和电脑的 “零距离” 尽量减 , 少上网的频率和时间, 电脑 在 前连续工作娱乐的时间最好不 要超出两小时。

8 . 永远都乱糟糟的工作台 是容易患焦虑症的人的明显征 兆之一, 有几个人能够在这样 无序的环境里理清自己的思绪 呢? 所以, 快快将自己的办公桌 整理干净吧, 你会发现, 整洁的 环境能帮助你克服焦虑,事半 功倍。

9 . 工作太紧张, 日程安排 太 满 , 着 加 班 赶 进 度 吗? 其 急 实, 这样的快节奏并不一定对 完成烦琐的任务有利。

于拥 过 挤的安排会使你高度紧张, 继 而产生焦虑情绪。

着把长时 试 间埋头工作的时间适当分割成 段, 每隔两个小时就抽出 1 0 分 钟休息一会, 松弛紧张的神经。

(责编:路 石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 斯洛在解释为什么只有很少的 一部分人接近于各方面潜力的 完全实现, 而绝大多数人没有 成为自我实现者时, 提出了6 个 理由, 中, 探讨了人们的 其 他 “约拿情结” 。

约拿是 《圣经》 中的人物, 据 《旧约》 记述:约拿是一个虔 诚的基督徒, 且 一 直 渴 望 能 并 够得到神的差遣。

终 于 给 了 神 他一个光荣的任务, 去宣布赦 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 市——尼尼微城。

本 来 是 一 这 桩神圣光荣的使命,而且也正 是实现他多年夙愿的最好时 机。

论归因风格与归因引导

论归因风格与归因引导

论归因风格与归因引导作者:高光珍胡象岭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08期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F.Weiner)认为行为结果的原因有三种分类维度,即:原因源(内部—外部)、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和可控制性(可控—不可控),并研究证实,人们特定的归因维度影响其动机水平、自我估价等变量以及心理状态。

因而,归因对人们的后继行为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改变个体的自我归因,便能改变其成就行为及心理状态。

一、学生的归因风格在归因过程中,人们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表现出对特定原因的偏好(归因倾向)也各异。

一般把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称为归因风格。

归因风格将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归因认知过程融合在一起,并成为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人们之间的个别差异。

不同归因风格的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是不同的。

综合已有研究和教学实践,可知学生的归因风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学生对当前成绩的反馈信息和在类似任务上的成败史有助于他们对成败作出归因。

当目前成绩与先前一致时,学生更多地归因为诸如能力、任务难度等稳定因素。

反之,则归因为努力、运气等不稳定因素。

他人成绩对于学生的归因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学生更多地对与别人不一致的成绩作内部归因(如努力、能力),与别人一致的成绩作外部归因(如任务难度)。

学生的成就动机影响其归因。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或勤奋,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当,这种归因进一步强化了随后的成就动机,形成了成就行为的良性循环;相反,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把成功归因于某些偶然的因素,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等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进一步弱化了随后的成就动机,形成了成就行为的恶性循环。

低自我估价者易于接受失败的反馈信息,而忽略成功的反馈信息,且倾向于将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归因于自己的无能;相反,高自我估价者易于接受成功的反馈信息,而忽略失败的反馈信息,且倾向于将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归因于外部原因。

归因风格量表

归因风格量表

归因风格量表一、引言归因风格量表是心理学中一种常用的调查工具,用于研究人们在面对事件时所倾向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解释和解剖事件的认知过程,通过研究归因风格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归因风格量表的相关内容。

二、归因风格的概念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遇到事件时所具有的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认知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个体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和判断。

归因风格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

2.1 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指个体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个人能力、性格特质等。

通过内部归因,个体将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认为事件的结果与个人的内在因素有关。

2.2 外部归因外部归因指个体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环境、他人行为等。

通过外部归因,个体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并认为事件的结果与个人的外在环境相关。

三、归因风格量表的研究归因风格量表是用于测量个体在面对事件时的归因倾向的工具。

研究者通过构建一系列与归因相关的问题,让被试者选择不同的答案来反映其归因风格。

3.1 归因风格量表的构建归因风格量表的构建需要考虑到个体可能的归因方式,并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区分不同的归因风格。

常用的归因风格量表包括韦氏归因风格量表、罗特里归因风格量表等。

3.2 归因风格量表的应用归因风格量表的应用广泛,除了在学术研究中用于探究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表现外,它还可以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和教育领域。

通过了解个体的归因风格,可以帮助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发展特点。

四、归因风格量表的局限性和扩展归因风格量表作为一种调查工具,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归因风格量表只能提供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归因倾向,而不能全面反映其归因方式。

其次,归因风格量表的设计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同的量表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

此外,归因风格量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应用归因风格量表,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扩展:1)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归因风格差异;2)结合脑成像技术,深入研究归因风格的神经机制;3)将归因风格量表与其他心理测量工具相结合,深入研究归因风格与个体特质、心理健康的关系。

05归因与决策

05归因与决策

2.影响相应推断的因素
(2)非共同性效应(noncommon effects)
非共同性即是独特性,它是推断个性本质的重要 因素,非共同性因素越多,相应推断的可靠性越 高。 • 比如:某女工喜欢把长发披在肩上(屡劝不改就 特别了),说明她对长发有心理上的情节,那么 为安全起见,要么给她换一个可以披长发的工种 ,要么让她辞工,否则这也是安全隐患。
和行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44,1958)是归因理论的创 始人。 主要观点: 1.每个人都具有关于人类行为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 观点,并由此建立自己的“朴素心理学”。也就是说,每 个人天生具有对事物归因的本性。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原因解释。
(1)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 社会赞许----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 待、接受的。 社会要求是决定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行为的 社会赞许性越小,本质的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 应推断的可靠性越高。 比如:某员工在上班时间没有睡觉,这个表现并不 能说明他的素质高;相反他睡觉,则表明他的素质 低。
(三)归因风格与控制点的区别 1.归因风格是一个描述个人归因倾向,强调怎样
归因; 2. 控制点是对控制自己行为的力量位置的把握, 强调归于哪一点。
(四)归因风格的测量
通过相关量表来测量。典型的量表有: • 罗特的内外控量表(I--ES) • 诺威奇---斯特里克兰的控制点量表(NLCS) • 克兰多尔的智力成就责任心问卷(IAR)
二、决策理论
(一门研究决策者在不同处境下该如 何选择才最为理性的学问。)
决策理论(decision theory)着重于不确 定情 境下的决策问题。决策者在做出“最佳决策” 时,要使“决策风险”最小,损失最小,利益 最大。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运动归因(2)ppt课件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运动归因(2)ppt课件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思特征
〔1〕自我效能感低 〔2〕消极思想 〔3〕心情失调 〔4〕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构成习得性无助感的缘由分析
〔1〕客观缘由
A良的教育环境
〔2〕客观缘由
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协助他们构成 积极 的自我概念
Weiner的成败归因实际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缘由 再分为稳定的缘由和不稳定的缘由。
〔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缘由还 可再细分为个人本身能控制的缘由和个人本身不 能控制的缘由〔皮连生,2004〕。
内外源
在运动情境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经常将本 人体育运动成果好归因于本人运动才干强或努 力;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那么经常把失 败看作是义务太难、本人的运气不佳、教练员 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外部缘由。
协相关原那么 习得性无助感 归因训练
Heider的实际
简化的Heider的归因方式 图·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实际
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 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 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 是一致的。
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思索三个 根本要素:
〔一〕个性特征 〔二〕成就动机 〔三〕自我效能感 〔四〕性别 〔五〕年龄
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缘由
〔一〕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二〕运开工程特征 〔三〕训练年限 〔四〕竞赛结果
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是指经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艺,构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项目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比赛的正确心理定向
对象 自己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倾向于进行内归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这固然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也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如果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话,这种归因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体产生自怨自责、后悔等不良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归因风格呢?归因是指出事件性质或者推论事件发生原因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在长期的归因积累下,归因也会逐渐稳定成为一种人格特质,即归因风格,其指个体因为特有的归因认知方式而产生的较为稳定的归因。

(针对社会现象的,如考试失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它较多地涉及情感和动机因素,因此在对这类现象进行归因时,必然会受到动机和情感的影响,因此就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客观的推论规则进行推论,而且,归因结果也会影响人们随后的情感和动机状态,所以这种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归因风格的划分有很多种理论,其中以韦纳的三维理论最为著名,这里也只介绍韦纳的归因风格的划分方式。

个体往往通过三个维度来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评价:维度一,原因的部位:凡是属于行为或活动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都是内部原因,凡是行为或活动主体之外的都是外部原因,这两种归因行为也称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比如小明和小红都没考及格,但是小明想:“都是我没有努力才没及格的。

”小红就认为:“都是这次试卷太难了,才导致我没考及格。

”小明的归因风格就是内归因,小红的则是外归因。

维度二,原因的稳定性:在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中都有一些原因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另一些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

比如小兰这次也没考及格,但是小兰就怪自己能力太差了,才考不及格。

那小明和小兰的归因风格同时内归因,但两者的归因风格却有差别,小明的内归因是不稳定的,即努力是可以变化的,下次就对努力就是了。

而能力则是不易变化的,所以是稳定的归因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归因风格训练,提高学习互助小组中助人者的积极性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通常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主要有外归因和内归因。

如果个体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会提高个体进行某项任务的频率。

我把归因风格训练运用于建立学习互助的过程中,尝试提高互助小组的学习效率。

学习互助小组是在班级内建立的一帮一的互助学习小组,目的是通过优秀生的帮助提高前能生的学习成绩。

在互助学习的初期,大多数同学比较积极,但是慢慢地很多助人者的积极性下降了。

总结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别人,觉得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后来,我在班级内进行了归因风格的训练。

在每一次的字词听写之后,都要求助人者进行统计,被帮助者错了多少字,并且针对错字及时地进行辅导。

表格如下:
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听写,再次统计,并且让助人者汇报在自己的帮助下,被帮助者此次的成绩提高了多少。

并且让成绩提高比较明显的小组进行发言,总结提高成绩的原因,并且引导孩子把原因归结于双方的努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原因.
经过归因风格训练,助人者建立了新的归因模式:即只要进行努力,被帮助者就会有一定提高。

因此,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互助小组的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白家庄小学2014年教师署假读书单
校区教师姓名
合作中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辨析与讨论
本学期,为了贯彻学校乐学百分百理念,我在课堂上组建了学习合作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有同质合作和异质合作两种形式。

一、遇到分歧时,需要同质合作
在教学《争吵》一课时,对于安利柯报复克莱谛的真正原因,学生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争议。

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安利柯纯粹是报复,是不甘心自己的本子被弄脏,所以撞了克莱谛一下。

有的同学则认为安利柯嫉妒克莱谛,所以才这样做。

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

有的同学根据书中的句子进行论述:“书上都说了:我这样做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的缘故,所以这不是嫉妒。


别的同学马上反驳:“书中有一段说: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说明安利柯嫉妒克莱谛。


有同学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解释:“你想一想,如果别人撞了你,你会不会生气,安利柯只是非常生气,不是嫉妒!”
在同学们激烈争辩的时候,中队长站起来发言:“老师,我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上说克莱谛得了一个很大的奖,连市长都亲自为他颁发奖牌,第二天发生了这件事,我认为是因为安利柯嫉妒克莱谛。

”在激烈辩论中,学生理解了课文。

二、难度不大的时候,需要异质合作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优秀生如果能够对潜能生进行
帮助,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问题难度不大的时候,我就进行异质分组,促进不同层次之间学生的合作。

如:教学古诗《乞巧》一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理解注释的含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注释解释诗的含义。

因为进行了异质分组,所以我要求潜能生先说,优秀生先听,然后针对潜能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锻炼了潜能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