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高校课题申报:品管圈在护理临床思维训练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护理临床思维训练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品管圈临床思维训练教学质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品管圈的理论基础源于1950年Deming(戴明)博士的统计方法课程和1954年Juran(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
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提倡“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共同学习品管手法,使现场工作成为品质管制的核心”,自此出现了品管圈管理方法。
1967年,我国台湾地区优秀的公立和民营企业率先开始自发导入品管圈活动,最初的改进项目均聚焦于问题解决。
直到199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0届国际质量大会上,对应原有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将“开拓与适应新业务”“突破现状”“魅力质量”3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挑战性选题区分定义为课题研究型,并推出了“课题研究活动的7个步骤”(后扩展为8个步骤)。
据相关文献分析,品管圈活动引入我国大陆地区时间晚、历程短,因此,在目前占据主导的仍然是问题解决型活动,少部分涉及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且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选题所关注领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质量提升(27.3%)、服务创新(22.7%)和技术创新(22.7%),在临床护理教育教学应用不足。
我国医学教育强调要推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的规范化培养。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规定,本科护生毕业时应能独立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各种护理问题。
这就要求护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到毕业时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本科护理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安排,远远未能满足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
品管圈(QCC)在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选题:脑力激荡法、现场调查、资料回顾分析 解决问题: 借助流程图表,对问题进行定义。 通过搜集数据,来分析问题。 确定原因。 通过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来找到最深层的原因。 确定解决办法。 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 预见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在试验的基础上实施解决办法,并检查其实施情况。 定期实施。 追踪/回顾。
品管圈(QCC)在 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护理部
赖
静
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l Circles)简称QCC,即质量管 理小组,是指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 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 该小组由基层员工组成,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其他技 术,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 的问题,持续提高并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的质量,同时
QCC小组活动程序
效果评价指标 ----参照《三级医院综合评审标准》
1、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比减少≥10%:包括压疮、坠床、跌倒、管道脱落 、用药错误等 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跌倒、坠床等的风险评估率达到100%; 3、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 4、护理人员对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95%。
技术路线—完善组织架构
组名: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小组
辅导员-赖静,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 协调员-罗雪,护师,护理部干事 圈 长-陈洁,护师,神经心胸外科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圈 员-刘莉华,护师,NICU护士长 ; -钟盛红,护师,手术室护士长; -万冬菊,护师,普外科护理骨干; -刘波,护师,供应室护理骨干兼教学管理; -吕寅,护师,ICU护理骨干。 -各科安全联络员(青年骨干)
质量控制措施
制定季度专题活动计划进程表,确定可考核目标值, 统计实施前与实施后、实施后与目标值量化考核数据,进 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比较效果及差异性,在活动过程中重 点关注实施加强安全管理中的策划、控制和改进三个过程 ,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 控活动。 通过及时的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流程,完善制度 ,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会议上进行活动专题汇报(QCC 成果发表),并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安全实例培训。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健康教育执行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健康教育执行率的效果分析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健康教育执行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标准流程设计调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执行率现状调查;寻找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与总结的步骤,开展持续性健康教育工作。
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健康教育执行率。
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从活动前的提高很多。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和遵医行为。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执行率;效果引言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通过全部团体成员的合作,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已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室针对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低的问题,开展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护理的方法促进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流程图责任护士接待新入院患者,接诊,并进行评估→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介绍自己→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相关知识、运动、饮食,病情进展情况、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安全指导等→出院时做好出院健康宣教,包括如何办理出院手续。
如图一。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
根据整体护理的模式组建品管圈小组,圈员9人,由圈员自选圈长,圈长对活动计划、规则、内容、进度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全体圈员设计圈徽,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监督指导品管圈的活动标准、内容、过程;圈员负责品管圈某一具体计划安排和参与活动步骤的实施,每周召开一次圈会。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中的实践

洁 的时间 ,提 高 了医务人员 手卫生 的依从性 。
减 少 。
4.3 发生 CAUTI最 重要 的危 险 因素 是 留 置尿 管
本 研究 结果 表 明 ,集束 化 护理 策 略能降低 患 者
时 间 的长短 。资 料 显示 ,患者 留置 尿 管 > 3d发 生 留置尿 管期 间 CAUTI的感 染 率 ,减 轻 患 者 痛 苦 ,
尿路 感染 率 为 31 ,留置 尿管 > 5 d为 74 ,长期 提 高护 理质 量 。置 尿 管 前 和置 尿 管 时 的集 束 化 预 导尿 者几 乎 100 发 生菌 尿 _8](其 中部 分表 现为 无 防策略及提高医务人员集束化护理策略的依从性
症状 性 菌尿 )。因此 ,缩 短 导 尿管 留置 时 间 对 预 防 将 是我 们今后 研 究 的重点 。
医学 杂 志 ,2001,81(5):314 ̄ 320. 4 余 昆容 ,宋 华.“高 举平 台法 ”在 固定 各 种 引流 管路 中的应 用
_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6):718. 5 赖翠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 VAP护理 集束 干预 的效 果 [J].现
代 医院 ,2012,12(4):82 ̄84. 6 单君 ,朱健华 ,顾 艳荭 .集 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 的研究 进
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10):889 ̄891. 7 陈永强.导管 相关性 血流 感染 与 中心静脉 导管 集束 干预 策 略
_J].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10):889 ̄891. 8 梁伟霞 ,黄琨 .留置尿管所致 尿路感 染危 险因素 与预 防措施研
究 进展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19):104 ̄105. 9 张金燕 .ICU 患者保 留导尿更换抗 返流集尿袋 时间的探讨 [J].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
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流程,统一宣教内容等。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和护士综合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宣教;满意度;持续改进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1]。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
我科室于2015 年4 ~ 11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提高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的护理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活动方法1.1 品管圈的成立 2015 年04 月,科室护士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自发组圈,圈员由1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5 名护师、名护士组成;评选出品管圈圈长1 名,圈长熟知品管圈相关知识,掌握品管圈活动特点和工作方法,负责对该品管圈活动的组织策划;科室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对品管圈的实施进行全程把控;另在5名护士中选出文秘1名,负责该品管圈活动有关文书方面的登统计。
1.2 品管圈主题的确定在品管圈圈会上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圈名为“惠爱圈”,圈微图案意喻是:“红色的爱心:代表了每一位护士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含义:用我们自己的手,为“和谐护患关系这个大主题”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提高工作能力。
同时列出本科室健康宣教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四要素,最终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为活动主题。
同时报护理部审批备案1.3 现状调查随机抽,收集了2015年4月-2015年6月住院病人满意度设计查检表共116份,满意度为92.8%,其中饮食注意事项满意度为88.79%,所用药物注意事项和主要作用满意度为90.52%,有关检查注意事项满意度为91.37%,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2.67%。
新生儿科品管圈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干预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干预前同期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下文中均称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率。
活动计划进度表
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进度表
表示计划线 表示实施线
WHAT
月 活动项目 周 组圈
WHEN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123412341234123412341234
2 /
WHO 负责人
HOW
进行方 式
工作分配 • 对策拟订后,需获得上级核准方可执行
对策实施与确认
对策一
对策名称
问题: 1护理人员意识淡薄。 2、宣教不到位。 对策: 1、全员培训婴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 2、交班时重点交接6个月患儿的母乳 喂养情况。
全员培训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对策实施:全体圈员、全体护理人员 负责人:史成菊、徐爱霞 实施地点:新生儿母婴同室护士站 1、2015.1.10 徐爱霞培训婴儿喂养相关知识。 2、督察小组每天对6个月患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查看 ,检查交接班情况。
现状把握
• 改善前的 查检表
• 其他 收集数据 并分类 算出累计 百分比
原因 例数
母亲乳 6 头凹陷
剖宫产 2 后母亲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1.6% 62.5% 2.6% 12.5%
糖尿病 3 母亲婴 儿
5.2% 25%
目标设定
改善前发生率为36/40=90% 目标值为% 目标 在12月31日前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由90%升至
圈名选定
圈名 智慧圈 爱心圈 健康圈
得票 2 5 3
排名 3 1 2
活动步骤
1、主题选定
主题选定
QCC成果汇报品管圈 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护理课件

02
品管圈活动过程
问题定义与选定
总结词:明确问题
详细描述:通过收集数据和调查,明确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低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品管圈活 动的主题。
目标设定
总结词:设定目标
详细描述: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和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例如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识知 晓率至80%。
在医疗领域,品管圈常被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成本等方 面。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健康宣教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向人们传授 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对于住院病人而言,健康宣教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健康宣 教,可以提高病人的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健康行为,降低并 发症和复发风险,促进康复。
。
部分护理人员在宣教过程中沟 通技巧有待提高,需 管理和监督不够到位,需要进
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未来计划与改进方向
未来计划 继续推进品管圈活动,提高其他病区的护理服务质量。
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未来计划与改进方向
• 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为病人提 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通过标准化流程的推广应用,确保了 健康宣教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 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提 供了有力保障。
04
效益评估
对病人的影响
提高病人健康知识水平
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品管圈活动,病人对自身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和自 我管理能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病人对康复训练和 注意事项有了更准确的了解,能够更 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
品管圈活动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 力。
提高病房宣教有效率品管圈

价不及时 缺乏
进病人病情变化
★ 和法美
D2.护士长及时了解 99
病情并评估
★ 顾君君
D3. 及时查看医生病 60
程记录
× 陈巧
负责 人
邱燕 飞 顾君 君 张志 君
邱燕 飞 钱瑛
执行 时间 4.7 4.5
4.3
4.8 4.7
对策 编号 对策 三 对策 三 对策 三
对策 四 对策 四
对策拟定
问题点 原因分析
辅导员 圈长 副圈长 圈成员
圈家福
备选圈名
汇心圈
心愿圈
仁心圈
备选 圈名
微笑圈
阳光圈
圈名的意义
代表我们每一位护士的心愿。汇心:汇 聚爱心、细心、信心、责任心。让我 们心连心汇聚在一起,共同为我们四 病区的护理工作贡献力量。
圈徽的意义
绿色代表生命,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 说明我们的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心 象征我们四病区护士们共同所汇聚成 的爱之心;蓝色人和红色人代表静脉 与动脉,让我们脉动起来用一颗火热 的心来守护并珍爱每一个生命。圈中 两人牵手汇聚成心,与圈名相呼应, 也提出PDCA不是一个仅用一天或仅需 一人能完成的项目,需要团队共同努 力,彼此配合,彼此协作。
对策方案
总分 采 提议人 纳
C.阶段性 责任心不 C1.充分利用时机宣 100 ★ 陈 巧
宣教执行 足 医护 教,加强医护沟通
不够
配合欠佳 C2.责任护士每日至 98 ★ 和法美
少1次针对性宣教
C3.护士长每天带领 70
责任护士下病房宣
教
★ 陈巧
C.4每班护士巡视时 50
宣教
× 徐英
D.效果评 评估意识 D1.责任护士及时跟 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5 -3 讨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为泌尿道感染[3],大部分患者对于泌尿系疾病的不够了解,会误解此类疾病的意义,有些患者就医不及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思维,我科采取了新型的人性化护理模式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发扬现代化护理模式的方向,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引着护士由短期向长期管理的方向发展,针对患者的疾病护理延伸到人性化护理的全方位。
[4]由此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本文针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比较,证明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参 考 文 献[1] 陆彩萍.浅议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3(4)72.[2] 唐淑芝.泌尿外了护理特点及病人心理特点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9,12(12)341.[3] 才豆杰.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的运用[J].现代护理, 2012,7(11)7.[4] 蒋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J].河南滞洪医学院学报,2007,1(3)492.【摘要】 针对小儿皮肤娇嫩、反应敏感的特点,在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前后做好评估、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穴位贴敷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喘贴灵 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 护理 小儿“喘贴灵”穴位贴敷的护理体会薛梅 李锦瑞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8311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5-01“喘贴灵”是我院自制的一种穴位贴敷的外用散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适用于各类人群。
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学冬病夏治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外敷中药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药效。
本方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小,较其他治疗方法更易于患者接受。
因小儿皮肤娇嫩,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贴药前后要特别注意观察。
现将操作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我科2009年至2012年进行小儿穴位贴敷防治呼吸道疾病共1324人次,年龄为4-16岁。
其中,男性儿童760例,女性儿童664人次。
1.2 方法 “喘贴灵”外用散剂(主要成分为荆芥、防风、紫苏、白前)等,用生姜水调制成糊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大椎、风门、肺俞、天突等)贴敷,用防敏胶布固定。
每年夏季三伏,冬季三九,三年为一疗程。
2 护理2.1 贴敷前护理2.1.1 评估 贴敷前要仔细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破溃、瘢痕、水肿处不宜贴敷,询问家长药物过敏史。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宜宽松、舒适、颜色较深易清洗。
2.1.2 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安抚情绪,防止哭闹时出汗影响贴药,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耐心解释、诱导,说明贴药的好处,让患儿自觉配合,减轻对贴敷的疑虑和紧张心理。
2.1.3 贴敷前保持安静状态,避免过度玩闹引起出汗,影响贴敷。
根据医嘱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清洁局部皮肤,外敷药用生姜水调制,现用现调,不可过稀过干,防止挥发性药物药性减弱。
2.2 贴敷后护理2.2.1 密切观察贴药后局部皮肤变化的情况,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药物耐受程度分别进行护理,贴药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儿童皮肤娇嫩或反应强者可酌情缩短贴敷时间,如有剧烈烧灼、瘙痒感不能耐受时要立即停止贴敷。
2.2.2 注意观察贴敷后的不良反应,及时询问患儿感觉。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烫伤、过敏反应。
告知患儿及家属轻度发热感、局部皮肤发红是正常反应,可不必理会。
如出现小水泡,泡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不需处理,一定时间后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摩擦,洗浴时小心防护避免感染。
如出现局部瘙痒、皮肤红肿的过敏反应,禁止搔抓,应立即取下药贴,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重者可涂外用抗过敏药。
2.2.3 贴药后禁止剧烈活动,防止药膏脱落,贴药三天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发物等,少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热之品,过敏体质者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2.2.4 贴敷完毕后取下药膏,清洁局部皮肤,不可用力擦拭。
做好健康宣教,嘱患者按疗程坚持贴药,加强治疗信心,适当进行锻炼,改善呼吸道免疫功能。
3 讨论小儿脏腑娇嫩,体质较弱,易感受时邪,致肺卫不调,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共同作用,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激发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发作症状。
在护理中注意细节也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1]杨玉琴,黄淑丹.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治疗与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6月第21卷第6期.1027-1028页.[2]窦松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24卷第12期.115页.[3]石爱堂.藿香哮喘膏穴位贴敷的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9期163页.【关键词】 品管圈 健康教育 持续改进 应用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郎品艳 赵光英 饶娟娟 罗琳(兴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贵州兴义 562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5-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品管圈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利用头脑风暴,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继续不断的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
目的是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提高工作质量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我科从2012年6月起,将Q C C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将我科2012年1-5月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及满- 256 -意度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6-11月我科住院病人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对照研究。
1.2 实施方法1.2.1 进行QCC理论培训,让科室护理人员了解QCC工作方法及作用,管理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
1.2.2 明确Q C C活动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工作。
先从2012年1-5月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存在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实施在今后健康教育中。
1.2.3 每周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组织Q C C小组成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宣教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如针对低文化及文盲、记忆力差的病人宣教方法,并指导管床护士实施。
再进行效果追踪,对存在问题再次改进。
1.2.4 总结成果 (1)将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归纳为老年患者较多记忆力差、文化程度较低、护士角色未转变、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患者及家属未完全参与并找出解决方法。
(2)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健康宣教技能大大提高。
2 结果对比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对比表月份用药指导满意度(%)病房环境介绍满意度(%)疾病与健康指导满意度(%)对管床医护人员满意度(%)1-5296869866-1196969897.53 讨论3.1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开展Q C C的意义 健康教育绝大部分由临床一线护士负责实施,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所组成为患者提高健康指导的群体,这符合Q C C工作方法对圈员的要求。
首选,一线护士是健康教育实施者,对P D C A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为Q C C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提供基础。
临床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满意度,在工作找到成就感而快乐工作。
其次,健康宣教患者知晓率及满意度与护士工作绩效挂钩,一线护士为解决健康宣教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而自愿组成的小团体,全体圈员具有共同目标,而且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效果的整个过程均是全体圈员参与的,加强了护士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者,解决问题措施提出之后,要经过圈员们充分讨论,经大多数人同意后实施。
因此,Q C C工作方法不仅有利于措施的执行与督导,还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QCC工作方法有利于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提高Q C C是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参与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学习、查阅资料才能分析出具体原因,制度切实可行的措施。
因此,整个过程每位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机见解,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养成和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QCC工作方法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Q C C工作方法让护士自己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实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护士从不愿意宣教、怕宣教到主动去宣教、积极参与宣教。
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不仅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还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能力。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被动思想,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现在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参 考 文 献[1]谢文,周凤婵,郑志惠,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5-16.[2]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945-02.【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体会。
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临床中给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36例急性阑尾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过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杨淑华(内蒙古鄂伦春旗克一河中心卫生院外科 165468)【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6-02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多见的急腹症之一,而手术切除时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我科收拾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现将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