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文

合集下载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众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清代古诗词主要以宫廷诗词和民间诗词为主,风格兼容并蓄,丰富多样。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清朝古诗词及其相关内容。

1.《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誉为纳兰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怀念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2.《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清·曹雪芹《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清代晚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家国沦陷和个人遭遇的痛惜之情。

3.《满江红·怒发冲冠》- 清·文天祥《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明末清初抗元诗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振臂高呼,表达对国家疾苦和民众痛苦的愤怒之情,是一首激昂慷慨的抗争之作。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清·黄景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清代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黄州的定慧院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困厄之境中对生活与自然的思索和感悟。

5.《青玉案·元夕》- 清·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它以元宵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中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和感慨,是一首婉约而富有情感的佳作。

6.《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 清·杨慎《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是清代学者杨慎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江西造口壁的神奇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首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

7.《声声慢·寻寻觅觅》- 清·杨慎《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追忆故友为主题,以细腻的描写描绘了诗人寻找和怀念故友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清代诗人的优秀诗词大全

清代诗人的优秀诗词大全

【导语】清代⽂学集封建时代⽂学发展之⼤成,是古代⽂学的⼀个光辉总结。

⼩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度。

下⾯就给⼤家分享下清代诗⼈的优秀诗词,欢迎阅读!清代诗⼈的优秀诗词篇⼀ 随园记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 ⾦陵⾃北门桥西⾏⼆⾥,得⼩仓⼭,⼭⾃清凉胚胎,分两岭⽽下,尽桥⽽⽌。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俗号⼲河沿。

河未⼲时,清凉⼭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陵之胜者,南⽈⾬花台,西南⽈莫愁湖,北⽈钟⼭,东⽈冶城,东北⽈孝陵,⽈鸡鸣寺。

登⼩仓⼭,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云烟之变,⾮⼭之所有者,皆⼭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游者,翕然盛⼀时,号⽈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悲,问其值,⽈三百⾦,购以⽉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随其地之隆中⽽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起之,或挤⽽⽌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莫之夭阏者,故仍名⽈随园,同其⾳,易其义。

落成叹⽈:“使吾官于此,则⽉⼀⾄焉;使吾居于此,则⽇⽇⾄焉。

⼆者不可得兼,舍官⽽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君⼦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物之⾜以胜之也。

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巳三⽉记。

赏析: 《随园记》写于1749年(乾隆⼗四年)。

1745年(乾隆⼗年),袁枚买下了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

加以葺治,改名随园。

1748年(乾隆⼗三年),他辞官居园中。

从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烟霞之中,吟诗作⽂,结交⼠⼦权贵,⼏乎长达半个世纪。

随园的兴建,主要出⾃建筑家武龙台的⼿笔,但全园的布局均出⾃袁枚的策划。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清代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清代的古诗词鉴赏11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代的古诗词鉴赏2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八桂诗词 清代卷

八桂诗词  清代卷

八桂诗词忻城县清代卷莫增清搜集整理莫宗诏简介:莫宗诏(1649-----1714),字贞恪,号一轮。

世袭忻城土县第十任土官。

作品:古风独正山芝邑危岩独正立,擎天一柱当中出。

飘飘霖雨落银河,皎皎明星环系臂。

黄鹄高翔止半腰,大鹏欲飞难舒翅。

彩江如练被光辉,叠石峥嵘旁道侍。

绝顶池开千叶莲,风回松鹤烟云织。

采芝绮里作歌来,跨鹿仙翁徐按辔。

草木森森长翠微,岗陵叠嶂宝珠翠。

取之不尽用有余,谁识中含太极义。

借问何如有此山,六鳌驾海扬波至。

方壶员峤并崔巍,积翠流光无二致。

莫元相简介:(1667-----1730),字绍基,号伯藩。

世袭忻城土县第十四任土官。

作品古风过斗二隘峭壁层峦奇且怪,相传此处斗二隘。

回环百里势临空,重叠千山多窒碍。

霭霭浮云逼面生,青青林木张华盖。

四时天气暗阴晴,万壑烟光迷远黛。

鸟道羊肠去路艰,攀藤附葛行人惫。

我来勒马驻高峰,剑气光芒侵上界虎啸风生两腋间,鸟啼花落春常在。

何须别地觅天台,耸翠如斯聊可爱。

仰探碧落抹残霞,俯视群山皆下拜。

五律夏日登黄竹岩二首凭眺俯层巅,风光满目前。

山高多障日,岩窄半窥天。

暑气林间尽,诗思醉里添。

披襟一笑傲,万壑应相连。

其二爽气蒸幽谷,薰风连绮延。

酒浇东井日,箭射火云天。

细数莲花落,回瞻石笋县。

芝城山信好,松竹两争妍。

莫振国简介:莫振国(1690-----1729)字文懿,号卓臣,世袭忻城土县第十五任土官。

作品:七律游西山寺西山胜迹自天开,著屐登临载酒来。

雨润丹崖光似洗,风回松壑净无埃。

追寻故址余仙栾,欲读残碑半土灰。

坐对深林听鸟语,几回不禁意徘徊。

莫震简介:莫震,原名欺,字子诚,又字芹陵,忻城县莫氏土司官族。

住忻城县韦村(今忻城县安东乡桃源村维新屯)。

作品:七律韦村家在韦村西复西,左通山径右通溪。

清流缭绕环门注,绿树浓荫翼瓦齐。

秋霁观鱼吹浪跃,春阴听鸟对花啼。

分明一幅闲人谱,留与诗翁作话题。

五律静而轩即事二首筑室无规模,人呼逸士家。

醉耽春色酒,病赏海棠花。

案上书潦乱,阶前草蔓斜。

鹊桥仙·七夕 清代纳兰性德诗词

鹊桥仙·七夕 清代纳兰性德诗词

鹊桥仙·七夕清代纳兰性德诗词《鹊桥仙·七夕》原文:《鹊桥仙·七夕》清代:纳兰性德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译文:闲步信足,不觉已到前院。

彩楼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时的一样:华丽的让人眩晕得手足无措。

然而,时过境迁,佳人早已不在,茕茕孑立的我看谁在这样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连汉宫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凭一潭吹皱的池水空叹了吧!我的心生出还旋寂寞的藤,沿着彩楼蜿蜒,零零落落,缠缠绕绕,纠纠结结。

当年你濯濯素手为我缝绽的锦衣华服始终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满满的你笑颜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从……!不关今日将如何忙乱,也一定要牢记我的叮咛,千万不要触碰那些早已沉压柜底的旧罗衫啊! 夜,无视我的抗拒,准时地来到了。

纤云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

也罢,众人皆沉迷于她锦袍缎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么就让我,独驾一叶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许能寻回昨日你的倩影。

我至亲至爱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缠,扯出粉莲涩涩娇羞。

它娉娉婷婷,多像你!试图握紧你的我的手落空了。

抬头仰叹:璀璨的繁星啊,这良辰美景,亦不过你我想对!哦……那是你吗?手持我送你的妆盒袅娜而至?故人诚不欺我也——!天上人间,你我之恋,弥久恒远……。

《鹊桥仙·七夕》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七夕悼念亡妻而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爱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彼此之间的感情的思念。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清代赵翼的诗词 除夕 烛影摇红焰尚明 原文 注释 译文

清代赵翼的诗词 除夕 烛影摇红焰尚明 原文 注释 译文

《除夕》是清代赵翼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注释:
1.琼英:喻美丽的花,这里比喻雪花。

译文:
灯烛之影摇曳闪照着红色的光芒,灯焰尚还明亮,天气特别严寒,推窗一看才知道雪积已深。

我冒着寒冷披上衣服起来,等着要听一听除夕夜后新年雄鸡的第一声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尽管外面寒风凛冽,积雪深厚,但他仍然坚持等待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和雄鸡的第一声啼叫。

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赵翼是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心态的写照,即使在老年和困境中,也要保持坚韧和积极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十首诗词,人生南北多歧路,水流花谢知何处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十首诗词,人生南北多歧路,水流花谢知何处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十首诗词,人生南北多歧路,水流花谢知何处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吴敬梓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

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

吴敬梓本为吴雯延之子,因吴雯延堂兄霖起无子,遂将敬梓过继给霖起。

吴霖起科名不显,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赣榆县教谕。

吴敬梓13岁丧母,14岁随家父吴霖起至赣榆任所。

吴霖起性情耿直,不慕名利,注重操守,对吴敬梓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吴敬梓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刻苦的,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所谓“用力于学,已有初基”,“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

在吴敬梓23岁时,吴霖起去世。

然而他不善治生,慷慨好施,又挥金如土,不到十年,便将家产变卖殆尽。

族人对他的作风十分厌恶,都视他为败家子,他只好移居南京过着客寓的生活。

乾隆元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力荐吴敬梓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但督院考试时因病未终卷而退场,未能参加北京廷试,从此绝意仕途。

此年前后,吴敬梓开始创作《儒林外史》。

乾隆十五年,吴敬梓用了十多年时间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大体完成,但尚未完成脱稿。

吴敬梓50岁时,仍是傲岸不屈,无论是对封建统治者,还是对功名利禄,他都不肯低头,甚至乾隆皇帝南巡,别人都去夹道拜迎,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

晚年潜心治经,想借以“安身立命”,可惜不久,在他五十四岁到扬州访友时,便突然发病而死。

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

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协助料理丧事,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可怜犹剩典衣钱”,卢见曾替他购棺装殓,遗柩得以归葬金陵清凉山下。

吴敬梓40岁前的诗词文赋由其长子编为《文木山房集》,今存4卷本。

其后的诗文未结集。

吴敬梓曾研究《诗经》,编有《诗说》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诗——中期

一、创作概况: 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 (1)沈德潜——格调说 (2)厉鹗——延续了查慎行标举宋诗的方向,他是当时 浙派的盟主 (3)翁方纲——肌理说 (4)袁枚——性灵说 “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 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 (5)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
清初诗歌



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 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 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 6、影响: 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 对稳定的规范,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 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着示范的作用。 受吴氏的影响,在其家乡太仓产生了娄东诗派。
清代诗——清初诗歌



吴伟业与梅村体 1. 早年春风得意,其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 2、主题: 描绘山河破碎、人生离乱的广阔图景,反映历 史变故,抒写亡国遗老之慨 表现失节忏悔以求心灵自赎的悲吟 3、代表作品 《圆圆曲》、《捉船行》、《楚两生行》、 《鸳湖行》等。著有《梅村家藏稿》。
清代诗——清初诗歌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 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 社会关系 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 诗学观点 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 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 诗人中成就最高; 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 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 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 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 里,圆圆小字妖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 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 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 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 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 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 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 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红乡, 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 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 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 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 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 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2、 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 学演进的历史征兆 (1)内容特征: 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 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 (2)艺术特征: 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但 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
清代诗——中期




二、代表作家: 沈德潜与格调说 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 2、“格调”说——提出“诗贵性情,亦须论 法”。 强调诗人的性情要合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 儒家诗教,诗歌创作要中正平和、委婉含蓄, 使诗歌为封建纲纪政教服务,企图以此来弥补 神韵派忽视内容的不足; 强调学习“诗法”,亦即诗的“体格声调”, 讲究诗格的高古雅正,声调的和谐浏亮。
清代诗——清初诗歌

一、创作概况: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 个阶段 1、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 (1)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启蒙 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 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和 坚强不屈的斗志,富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 (2)由明仕清的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 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是当时诗坛领袖,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 作用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在叙事诗中独具一格, 风行一代
顾炎武



《精卫》:以精卫精神寄寓恢复故国的决心始 终不渝 前四句——问,突出填海之艰难 次四句——答,突出言语坚决,意志坚定 尾二句——叹,凡鸟反衬精卫精神崇高伟大
清代诗——清初诗歌



钱谦益 1、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进退失据、状态尴尬 2、内容特色: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 《初学集》(明亡之前所作)——抒写对党争阉祸的愤 慨,倾吐宦海失意的郁闷,表明作者是始终关注着时代 的内忧外患的 《有学集》(入清以后所作)——熔民众的疾苦与家国 的变故于一体,其中也不乏对自己降清的沉痛自责与真 诚忏悔 《投笔集》(晚年之作)——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山河 之思,其内容大抵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 的军国形式有关,被称为“明清之诗史”
清代诗——中期

(2)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映了 艺术的创新要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反封建倾 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 缚的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和决定性灵的社 会生活,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清代诗——中期

《圆圆曲》欣赏





1 、主题: 以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明清之际 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融注了诗人的社稷兴亡之感、世事 沧桑之叹,既有对红颜薄命的同情,更有对吴三桂献关降 清的冷峻讥讽。 有“诗史”之誉。 2、艺术特点: (1)打破了古典叙事诗严格遵循时空逻辑直线发展的通 例,交互运用倒叙、插叙、顺叙等叙事方法。 (2)词藻绮丽,音调流转,富于音乐美、韵律美。 (3)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抒写深沉的亡 国之痛。
清代诗——清初诗歌

4.渊源风格: 尊崇唐调,开创了清诗宗唐之风 近体诗华艳动人、声律妍秀,有特色 七言歌行兼收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面目,在清 初独擅胜场,被称为“梅村体”
清代诗——清初诗歌



5、“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 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 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 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 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 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 称擅。
清代诗——清初诗歌


3、代表作品 《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 《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 4.艺术特色: 初学盛唐服老杜,后转益多师崇宋元,广泛继承上创 新出奇,故自成一家 “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思雄”,骨力苍劲,托旨遥深, 成情辞沉郁、词藻富赡的诗风 5、影响: 受钱氏影响,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
清代诗——中期



3、影响: 格调说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 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 《国朝诗别裁集》,风行一时,体现了他复古主义的诗 歌主张 4、创作: 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 无奇 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 著有《沈归愚集》
秦淮杂诗(其一)

表面意思: 一二句——长于扬州任职,去年八九月偶职金 陵,但梦中常忆 三四句——今春重返,却天气不佳,心中难免 郁闷 深沉含义: 诗意空灵,未及伤逝之情,但透过客观之景营 造出了笼罩全组诗的伤逝之气氛。
《秋柳》之一




1、主旨: 借咏大明湖柳遥指南京白下门之柳,以杨柳之盛衰象征南 明王朝之兴亡 2、句意: 首联——问答,点明西风残照之“白下门”是令人伤感之 处 颔联:对比,写杨柳今昔之变,寓故国之思 颈联:用典,扣杨柳,流露深沉的失望与痛苦 尾联:用典,告诫诸位亡国失君本已哀恸至极无需再论 3、艺术特色: 诗是咏物,但不为物囿,感情诚挚悲凉,一股哀怨之情, 流荡于诗外。 诗笔清丽,意味含蓄,体现诗人“神韵”说的特点。
清代诗禛与神韵说 1. 康熙诗坛之盟主,标榜“神韵”之说,成一 大宗派、 “清代第一诗人” 。 2、“神韵说” 定义——要求诗歌应追求一种意味含蓄空灵, 境界缥缈清远,语句隽永清秀,韵致冲淡蕴藉 的诗境。 不足——虽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但易流为空 调、掩却性灵,促进诗坛脱离严肃沉重的人生 的倾向
清代诗——清初诗歌

2、康熙年间:“国朝六家” “南施北宋”——施闰章和宋琬 施长于五言,风格温和,涉及民生疾苦; 宋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 情感的抒发 “南朱北王”——王士禛和朱彝尊 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 响最大; 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 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浙派的领袖
清代诗——中期




袁枚与性灵说 1 .“性灵”说: (1)基本观点: 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 本源和灵魂。 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 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 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 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反对摹唐拟宋
《后秋兴》之十三


1、主旨: 感桂王被三桂俘于缅甸的流言而作,抒写悲愤的忠君爱 国之情 2、句意: 前二联——借南宋亡于元之事咏南明亡于清之实 第三联——写清军南进山河之变 尾联——用嫦娥月宫之事,寓己哀悼明亡桂王朱由榔被 俘之事 3、特色: 广采经史及神话传说,诗意含蓄,沉郁悲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