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者语言结构和用法的比较研究,其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和语言爱好者学习和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这篇文章将尝试分析英汉语法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
第一部分:基本语法英语有六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间宾+直宾、主语+谓语+宾补、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
汉语的基本句型不那么明显,通常仅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但是汉语有更多的变体,如用于指示、疑问、否定和把/被动句型等。
此外,英语使用词序强调重点,而汉语使用语气、重复和停顿。
英语语法重视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一致性,例如,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
汉语语法则没有这种强制形式的一致性,但是需要在语法上表明的是句子的时间和语境。
例如,“我想去”与“我去了”区别于英语的“我想去”和“我去了”。
第二部分: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比汉语多,例如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等。
汉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反,汉语强调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语还可以使用“了”来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英语中也有完成时,例如“已经完成了”,但它比汉语中使用的更为灵活。
语态上的区别很显著。
在英语中,主语可以是被动物,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通过添加助动词和过去分词实现的,例如“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的字面意思,例如“她被看到了”。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概念。
例如,“the”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指示一件事物的,而在汉语中,通常需要使用“那个”或“这个”来区分对象。
相反,汉语通常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语法结构强调意义。
例如,“给” , “送” , “问” , and “说”在汉语中分别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即使在很小的变化中也会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结论:英汉语法的比较和分析多方面的考量,但是通过注意和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语言爱好者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汉英语言对比

(3)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英语词法和句法可以对勘,词类和句成分有较 明显的对应关系。拿最基本的三种: 名 形 动 主 宾 补 定 谓 汉语骨子里还是语义,抄袭西方设立句子成分, 其语法大厦最基本的矛盾是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名 动 形 主 宾 谓
英语语法是刚性(rigidity)的, 刚性( 刚性 ) 汉语语法是柔性 (flexibility)或曰弹性 或曰弹性(elast 柔性 或曰弹性 icity) 的。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刚性,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 刚性, 有许多强制性的 刚性 规定:形足型语言。 规定:形足型语言。 英:形式上要求的一般要遵守,不可减少。 I have a book. / He has two books. There is a boy and two girls in the room. 英语起基本作用的规律是形态,随着形态简化, 词序和虚词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词序和虚 词在英语的使用中比较固板,虚词更不是可有 可无。
(2)[欣赏]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 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 的紫砂桂; 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 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 阵阵 桂香扑鼻而来。 (在模糊中传递语义,朦胧 中孕育意境)毛荣贵《译朝译夕》53-54页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 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 此为以精确译模糊。(或以精确译精确。 都
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

翻译技巧:英译汉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译成句尾封闭式;汉译英时, 要把汉语的句尾封闭译为句首封闭。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不同点
〔例1〕 I am very happy and grateful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of greetings. 〔译文〕接到你们的贺函,我十分愉快和感谢。 〔分析〕在表示原因的句子中,英语表态在前,叙事在后;汉语则往往相反, 叙事在前,表态在后。
[译文] 声明宣称:国际经济秩序必须改变,否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差距将继续加大。
[分析] 上述译文采用顺译法,语序与原文相差无几,只是用了一个冒号 ,切开原文的长句,使译句层次了然。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同点
[例3]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phenomena of our generation. It has revolutionized our way of living—and possibly also our way of dying. You may not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because it is a piecemeal process. But you can feel the increasing convenienctelevision, telephones, and even insect killers. There is hardly anything that we see, hear, feel or eat that hasn’t been chang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译文] 科技的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惊异的现象之一。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 革命性的巨变,可能还改变了我们的死亡方式。你也许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因为 这一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你能感受到飞机、电视、电话甚至杀虫剂所带来的越来 越多的方便与舒适。我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和吃到的,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科技变 革的结果。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英有汉无的现象还反映在各自的与语言体 系里。英语中冠词用来表达特指或泛指的 概念,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类词汇。如: The sun is red. 太阳是红的。 A book is on the d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桌上有本书。 He is a crazy fellow. 他是个疯子。
搭配对于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要 注意各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及 其搭配意义。
语法
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最本质的差异可以总结为英 语语法是显性的,即可以通过形式看出来词性、 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而汉语语法是隐性的,即 汉语的此句从形式上看不出他们的词性、语法功 能和语法关系。 1、词性 英语的词性可以表现在形式上,相当数量的英语 词具有词性词尾。 名词词尾 动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 -ment, -tion, ism, -ness -en, -ize, -fy -al, -ful, tive 除词尾外,冠词在英语句子中非常重要,它是标
再者就是汉语体系中含有量词,而英语体系里却 只有数字,没有量词的词类范畴。如: 一轮明月 a bright moon 一支铅笔 a pencil 一架飞机 a plane 一所学校 a school
2)英有汉无 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汉语中也找 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英有汉无的词 汇空缺现象。例如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先进 理念刚刚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 science, democracy,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最 初人们只好音译为“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才逐渐翻译成“科学” 和“民主”。再如: humor logic jeep romantic 幽默 逻辑 吉普车 浪漫,罗曼蒂克 win-win e-mail 双赢 电子邮件,伊妹儿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语道歉行为对比分析

英汉语道歉行为对比分析
英汉语道歉行为对比分析
一、关键词分析
1.英语:sorry, apologize, excuse, pardon
2.汉语:对不起,道歉,认错,赔礼。
二、具体表现分析
1. sorry:多用在日常惯用语当中,主要用来道歉。
例如:I'm sorry for late. 我晚到了,真抱歉。
2. apologize:多用于正式的场合,用来正式的向对方道歉,表达对对方的歉意。
例如:I apologize for the mistake.我对这个错误表示歉意。
3. excuse:这个词的意思是“原谅”,“允许”,是更宽松的一种请求。
例如:Excuse me for arriving late. 请原谅我迟到了。
4. pardon:指出自己说话错误,或者被对方打断,比较常用于日常对话当中。
例如:Pardon ? 我刚才说什么?
5. 对不起:是汉语中老少皆宜的道歉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表达。
例如:对不起,我刚才做错事了。
6. 道歉:汉语里专门用来要求别人原谅或赔礼的话语,多指认错、认
罪的意思。
例如:我懂事的向你道歉。
7. 认错:指的是在向对方道歉时明确把责任推给自己。
例如:我愿意承认我错了。
8. 赔礼:多指在道歉后,承担相应责任后,给对方一定的补偿措施。
例如:我赔礼道歉,把责任转嫁给自己,并且会给你相应的补偿。
总的来说,英汉语道歉行为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但其基本原则是礼貌、真诚,以及负责任,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以此表达对向对方歉意,维护彼此间的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英汉语对比分析》课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得分:(You are asked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In the discussion, the definitions, main research contents, prospects, even some more exampleswhich are 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if necessary.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onsists of several parts such as the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main body and references. More than3000 word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aper.)(40%)摘要:“how”和“怎么”作为英汉语言中重要的疑问词,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这种关于两者之间对比的研究却罕有。
本文通过对“how”与“怎么”分别在其本语言之中的用法分析,加以两者之间相同与不同处的对比,研究在非疑问用法(感叹、反问、虚指、任指)下,“how”与“怎么”作为疑问代词,其具有的共通性与特殊性。
最终得出两者在语义、语用、词序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的结论。
关键词:英汉对比怎么 how疑问词英汉语对比分析——疑问词:非疑问用法下,以“怎么”与“how”为例一、定义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中将疑问词分为三类:疑问代词、疑问形容词和疑问副词。
中文中“怎么”就是典型的疑问代词。
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
而当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时又存在任指和虚指两种情况。
方绪军先生的《现代汉语实词》中提到,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体词性疑问代词、谓词性疑问代词和加词性疑问代词。
他认为“怎么”在行使其疑问用法时,作为加词性疑问代词,也就是不作主语、宾语或者谓语。
而黎锦熙先生于《新著国语文法》中最早提到了对“怎么”的研究,确定了其非疑问用法的存在。
英语中疑问词通常分为疑问代词与疑问副词两类,同样具有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两种作用方式。
而对于“how”国内外学者得出相同的结论:“how”主要用于形成感叹句和询问方式的疑问句。
章振邦对于“how”提出了问句的省略形式和复杂形式以及引出名词性从句的功能。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把“how”看作具有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的疑问副词。
在现代语言学当中,疑问句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语言学家对疑问词“怎么”和“how”进行过多角度的研究,各类语法书与文献已经对其分别两者与相关问题给出了多种维度与层次的分析与归纳,但是关于其两者之间的对比研究方面的书籍论文是很少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两者往往也不是百分百对等的(李俊香2003)因此“怎么”与“how”的对比研究对于研究英汉语言异同、英汉语教学与翻译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二、“怎么”与“how”语用特征对比通常情况下,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疑问,但随着人们生活时代的发展变化,语言也在发生着改变,疑问代词也渐渐有了其各自非疑问的用法。
在近现代,许多中国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与作品中分别提出了“反问”“任指”“虚指”“游移指”“笼统指”“承指”“例指”等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的分类。
“how”与“怎么”的非疑问用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how”也可以用来表达任指、反问等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非疑问用法的角度对比“怎么”和“how”的异同点并将从以上提到的分类中主要选取几个角度分析。
(一)感叹句中以感情的表达为主要任务的叫感叹语气。
直陈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都可以附着感情从而变为感叹语气(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2014:236、252)而“怎么”就是那个将疑问语气转化为感叹语气的媒介。
此时“怎么”没有疑问功能,只起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功能。
例如:1、你怎么这么贴心啊!It’s so kind of you。
2、这个人的声音怎么这么好听啊!How nice thevoiceofthatman!3、英语怎么那么难学啊!Englishissodifficulttolearn!不难发现,“怎么”用于感叹句时,一般需要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通常与“这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副词配合使用,表示叙述者的感叹对象,其程度已经远超叙述者心理预期。
在感叹句中,“how”只表示程度,和陈述句中的“very”实际上起到相同的意思表达。
但对于情感层面来说,伴随着“how”的感叹句,往往表达出仅仅陈述句无法完全表达的情感,例如开心、生气、惊讶等。
例如“How did you do that!”表达出了“You did a very good job”无法体现的惊讶之情,即使两者表述的都是对完成者的赞扬。
并且相对于“怎么”在感叹句中近乎固定的搭配用法,“how”可以修饰不同词类的词并充当多种成分,但无论如何,感叹句中,“how”必定位于句首。
4、How I loveyou!我好爱你!5、How nice he is!他真好!6、How fast he runs!他跑地真快!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怎么”与“how”在翻译过程中并不一定生搬硬套地直译,怎样进行转换取决于译者对于全篇的理解,以及其在原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还必须结合目标语言的用语习惯,否则就会显得古怪生硬。
例如:“How I loveyou”一般不译作“我怎么这么爱你”,除非特定语言环境下,汉语使用者不会这样说。
而如果时“How I loved you”那么这里的“how”无论如何也不能作“怎么”翻译,可见其间区别。
同时,“怎么”与“how”为主体的感叹句,可以有相似的省略形式,例如:7、How stupid it is!How stupid!8、他怎么那么傻!怎么那么傻!以上两句都省略了主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同时,在句式结构上有相似之处。
另外,“how”在感叹句中还存在特殊的用法:How + dare/can + SV, 在这种用法中,情感是消极否定的,与“how”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此时应该是“竟然”“竟”等,并不译作“怎么”。
对于“怎么”与“how”两者,判断其所处的句子是否为感叹句,主要鉴别特征是标点符号。
一般而言,问号就代表疑问句,感叹号代表感叹句,但同时必须结合上下文。
总而言之,“怎么”与“how”都可以用语感叹句,都被用以表达情感,它们在语义、用法、词序上,在感叹句中的应用方式十分类似。
但仍然存在无法互译的例外情况。
(二)反问句中谈到反问句,中英语言学家必然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大多数语言学家同意反问形式上是疑问的,但并不要求回答,是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而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义。
说话人通过反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且这种看法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情感色彩,如惊讶、厌恶、喜悦等。
因此反问句的理解更加要求关注上下文以及对应的情境,只有超出了疑问句的视角才能真正理解反问句的情感(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2007:217)《牛津简明语言学词典》中,反问句是指不需要回答的问句。
例如:“How can I walkthatlong?”反问句让听话的人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问题的答案是通常积极的正面的。
当一个人说“How much longer must our people endure this injustice?”并不需要得到正式的回答,相反,它只是说话人用来宣称什么或者否定什么所使用的工具。
“怎么”在反问句中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定句。
虽然英语肯定与否定的形式不同,但以“怎么”作译时,“主语+should/shouldn’t”与“主语+why/how”这样的句式都可以作“怎么”来反问。
例如:9、You are lazy, so you should work harder.You are lazy, so why don’t you work harder?你真是够懒的,你怎么不用功呢?10、You’re not child, so you should be obedient.You’re not child, so why don’t you be obedient?你又不是小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话?以上两个例子明显表达出提问者的情感态度,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往往不需要被提问者回答,只是对于内心情感的抒发,仅仅是单方面的陈述而已。
但是这种“怎么”反问句有一个问题,例如“你怎么不用功呢?”或许提问者确实想要知道其中缘由并帮助被提问者。
我们无法判断提问者是否出于想要答案的目的而提问。
此时就需要关注上下文作出判断。
“怎么”反问句在英文形式上可以有肯定与否定的表达,但是其表达的意义其实是一致的,并不存在肯定与否定的方面。
而伴随“how”的疑问句通常是肯定形式,却表达否定意义,句子中通常包括“can”“could”“would”。
此时,一般来说,“how”等同于“怎么”。
另外,当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或者祈使句,此时“how”与“怎么”可以互译。
例如:11、怎么能疲劳驾驶呢?Howcanwedrivewhen being tired?We can’t drive when being tired.(三)虚指中单独使用“怎么”的虚指用法大多出现在否定句中。
当用于虚指时,重点常位于否定词“不”和形容词副词短语或者动词短语上。
在这种句子里,“怎么”指某种程度或者状态,它代替某种不知道的状态来填补句子空缺(关振宇 2015)当它作状语时,“怎么”出现在否定句中,形式如下:“NP+不怎么+VP”例如:12、你考的不怎么好。
You didn’t do well in the exam.13、他不怎么说话。
He doesn’t talk much.在例12中,叙述者并没有指出考的究竟怎么样,对于考试结果的态度十分模糊。
考试成绩在他的主观评判下可能不太好,但并不知道是以叙述者自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被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怎么”在这里表示程度,虽然不一定很差,但是一定不会在很好的范围以内,是一个虚无的范围,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语气。
“怎么”作谓语,常常表示关心某人。
14、你怎么了?What’s wrong?“怎么”作宾语时,固定说法是:“不知怎么”。
15、不知怎么的,他昏了过去。
Somehow he passed out.在虚指中,“how”只有与some组合成“somehow”才能达到虚指的目的,而“怎么”可以作为不同的成分起到虚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