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启示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篇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篇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这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结论不言而喻,变法的走样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
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因而在新法推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
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急。
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
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恐怕当时的社会各阶级都不见得有这种精神和物质承受能力,于是变法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4、政策执行不力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
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
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漆侠 王安石变法 读后感

漆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篇一漆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最近读了漆侠先生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著作,我的内心真的是被深深触动了。
说真的,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个枯燥的历史事件,能有啥特别的?可当我真正深入进去,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王安石变法,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次改革尝试,那简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时代变革啊!我觉得王安石这人可真是牛掰!他也许是怀着一腔热血,想要拯救那个时代,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他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青苗法、均输法,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
但是呢,现实总是残酷的,可能是太理想化了,也许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太复杂,变法最终还是没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穿越到那个时代,我能做点啥呢?说不定我啥也干不了,就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哈哈,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夸张?变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那叫一个大!各方势力都在拉扯,就像拔河一样。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是其中的一方,我会怎么选择?是坚定地支持变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反对?读完这本书,我心情挺复杂的。
一方面为王安石的壮志未酬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在思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底什么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难道仅仅是一次变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我觉得未必吧。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努力拼搏的人们。
这一趟阅读之旅,真好!篇二漆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漆侠写的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书,我这脑袋里就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你说这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开始,我觉得那肯定是好的呀,王安石多有想法,多有魄力啊!可细细琢磨,又觉得没那么简单。
就拿青苗法来说吧,初衷也许是好的,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可实际操作起来,怎么就变了味儿呢?难道是那些官员执行不力?还是这个办法本身就有漏洞?我也说不清楚。
我就在想,王安石是不是太心急了?也许他应该一步一步来,而不是一下子推出这么多的变法措施。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赶紧变,国家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王安石变法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王安石变法对当代改革的启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宋代中期的一项重要改革,它不仅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王安石变法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一、强调信仰和理念的导向性王安石在变法中强调“新法”、“心法”、“道德”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在当代改革中,不能只关注制度和方法,更应该注重理念和信仰。
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上的效果和成果。
二、提倡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王安石变法强调运用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去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他通过制定“均输法”来改善贫民生活,通过推广“快种法”来提高粮食产量等。
这启示我们在当代改革中,需要不断强化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将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强调全局规划和协同合作王安石变法注重制定全局规划和协同合作,以促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广新法律制度、启动重大建设工程等手段来促进社会变革。
这启示我们在当代改革中,需要从全局出发,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办法,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基础设施。
四、注重民生和群体利益王安石变法注重民生和群体利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善人民生活,如实行“均输法”、设立孝敬院、推广“快种法”等。
这启示我们在当代改革中,要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关注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尤其是贫困群众、弱势群体的利益,不断改善社会生产力和民生保障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王安石变法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调查实情,总结经验,改进政策,并担任了许多公职。
这启示我们在当代改革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利益,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政策,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总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宋代中期的一项重要改革,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启示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启示摘要: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改革,它的评价集中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一般认为,它对宋朝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受到了质疑和批评,它的启示则在于在进行改革时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变改革方向。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评价;启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推翻了北宋以来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运行模式,它的出台标志着宋代从封建社会走向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宋朝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集中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首先是经济方面。
王安石变法推行减租廓役政策,缩减了朝廷对百姓的负担,使得百姓有更多的财实来享受当时社会的发展成果,从而推动了宋朝经济的整体发展。
此外,变法中的'六部六府'改革也改变了宋朝官制,使得官员的政策制定更加高效,进一步加快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政治方面。
王安石变法中的'六部六府'改革也改变了宋朝官制,促使宋朝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使宋代官吏的行政效能得到提高,政治更加稳定。
此外,还建立了一系列监察体系,更有效的加强了宋朝政府的权威性,减少了内部的政治混乱,保持了宋朝的稳定。
最后是文化方面。
王安石变法推行的教育改革启迪了宋朝社会的思想,使宋朝的文化获得了发展,使宋代文学达到了高度的发展水平。
此外,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改革也有助于宋朝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宋朝的文化得以更加充实的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政治文化效果十分显著,但其也有着一定的质疑和批评,认为王安石变法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从传统封建到现代中央集权之间的转变,而由此产生的政府统治力量又对百姓的经济利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宋朝式的中央集权政治也只维持短暂的时期。
因此,王安石变法的启示,也即是在进行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变改革方向,以保证改革的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

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苏东坡一生中有个十分重要的人,叫王安石。
可以说,讲不清王安石就讲不清苏东坡。
王安石与他的变法运动是分不开的.。
人们谈论王安石,主要也不过是因为他的变法。
“王安石变法”从结果上讲,失败得很彻底。
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可以说由于王安石的变法,北宋少苟延残喘了不下于五十年,也正因为此,对于王安石,历史上几乎是一边倒的骂声,到了民国,梁启超先生也比不过为王安石开脱,在勇于革命。
然而,我认为王安石是个天才,不应当叫疯子。
首先,王安石对于经济学,确实有一定研究,否则,他也无法让皇帝动心,排除万难,也要变法到底。
其次,王安石骂名很多,却仍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虽说王安石的得宠同神宗老师韩维脱不了干系,但是其文采让富弼和文彦博赞评,甚至欧阳修也对他颇有好感。
王安石的文才虽不敌苏东坡、范仲淹等名士,但也是佼佼者中的一员。
最后,王安石的创新与尝试,这一点,虽前有古人,但后来者已进入了近代史,确实王安石的变法是错的,确实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很烂,确实王安石的变法不算顶尖,但是那些史学家,那些对王安石嗤之以鼻的文人,在批评的同时,为什么没有人试着以另一种方式变法?偏偏要等到上百年以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了,才试着变法图存?这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另外,我认为,尽管许多文人、史学家否认王安石,但许多时候,后人的评价带有成王败寇的嫌疑,成功者的成功被夸大,失败者的失败被辱骂,对于勇于创新者,成功了是天才,失败了是疯子。
即便,王安石有极大可能是神经病,即便,王安石,固执一端不听劝告,即便,王安石疯狂,即便,王安石失败了,是时代的罪人,但我仍想衷心地叫一声,“王安石,你是天才!”。
王安石变法对当今的启示

王安石变法对当今的启示王安石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别提多有意思了!想当年,王安石可是个有眼光的人,他看到国家的种种问题,心想这可不行,得动动脑筋,来点大刀阔斧的改革。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变法”之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你想想,他提出来的种种措施,比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等,都是为了让国家更富强。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振奋人心?说到青苗法,那可是个狠招。
王安石觉得,农民总是因为缺钱而无法购买种子,导致年年都是一场空。
于是,他便借给农民钱,让他们可以种地。
这简直就是“给你一根鱼竿,而不是一条鱼”,让农民们能自食其力,真是个聪明的主儿。
不过,这种好在当时可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有些大地主就不乐意了,觉得这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人心啊,真是复杂。
如今回过头来想,王安石的这些改革真的是个大手笔,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改革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结果。
再说说募役法,简直像是在打破常规。
以前的征兵方式常常让人觉得不公,王安石想出了一种新办法,让人们可以用钱来替代兵役。
这样一来,农民们可以安心务农,而那些有钱人也能通过金钱来履行责任。
这让大家的生活都能好过一点。
就像现在,有时候大家也需要灵活变通,寻找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活得更轻松,不是吗?变法的路上可没那么简单。
王安石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老一辈的官僚和富人。
他们可不是好对付的,纷纷出来反对,拼命想要阻止改革。
哎,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人”呢!但是,王安石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他告诉自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哪怕前面有再多的阻碍。
这个精神可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时,别轻言放弃。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希望能实现“富国强兵”,让国家在外敌面前不再软弱。
你看,如今的我们也常常需要有这种意识,不仅要富有,还要强大。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大,还有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就像我们现在提倡的创新精神一样,不仅要“追赶”,更要“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王安石变法对我们的启示

王安石变法对我们的启示王安石变法,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感觉很重,毕竟是历史上的大事儿。
可说起王安石,他可不仅仅是个严肃的政治家,还是个风趣幽默的人物,变法的时候也可不是一味地板着脸。
他提倡的那些新,其实可以说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
想想看,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他当时就像是一个不断在改进游戏规则的玩家,努力让大家都能在这个大棋盘上有个好位置。
说到变法,大家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么复杂的事儿,我还是听听就好。
”可是王安石变法其实就是在生活中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看着当时的社会,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个“bug”,于是他就开始“修复”。
不管是财政问题,还是农民的苦日子,王安石都试图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去改变。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发现问题就直接上手去解决,那生活一定会轻松不少。
你想想,难道不是人人都希望有个王安石出现吗?就算是“家里有事儿”,也希望有个能帮忙的人。
当然了,变法的路上,王安石遇到了不少“拦路虎”。
很多人对他的不理解,甚至直呼“这不行,那也不行”。
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挑三拣四,看到新鲜事物就觉得不靠谱。
其实新事物往往让人害怕,但如果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会不会好呢?王安石就是这样,尽管面对很多反对的声音,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种坚定的精神,让人不禁想起“只问自由,无问西东”的豪情。
王安石的变法,就是在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不怕被误解,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变法的内容嘛,其实就像是个“万花筒”,各种应有尽有。
比如,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目的就是让农民在春耕时有钱花,解决了“口袋空空”的烦恼。
大家可能会想:“哎,那青苗法不是把我家田地都给弄没了?”其实不是哦,王安石是在帮你提前解决问题,让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有资金周转。
就像我们买东西,有时候也得“先花后买”,才能把生活过得更好。
生活嘛,有时候得学会提前布局,才能迎来更好的结果。
再说说他的“市易法”,王安石希望通过这个,调节市场,让商品的价格更加合理。
结合当下,写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作文

结合当下,写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作文说起王安石变法,那可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场大戏。
咱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北宋,去瞅瞅那时候的风云变幻。
北宋中期,那局面就像是一锅煮得半生不熟的粥,问题一大堆。
国家财政吃紧,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就在这当口,王安石站了出来,他心里头琢磨着,得给这国家来一场大变革,让一切都重新走上正轨。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像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等。
咱就拿青苗法来说吧,这法子本意是好的。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们常常为了借高利贷而发愁,甚至家破人亡。
王安石就想着,国家出面把钱借给农民,等秋收了再连本带利还回来。
这既能让农民度过难关,又能给国家增加点收入。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出了岔子。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逼着农民贷款,不管你需不需要。
结果,本来是好心帮农民,却变成了农民的负担。
这就好比你本来不想吃饺子,硬被人塞了一大碗,还得给钱,能不郁闷吗?再说说免役法,让原来轮流服役的老百姓交钱,由国家雇人服役。
听起来不错,对吧?但问题是,有些地方估摸着钱收多了,老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当下的一些事儿。
有时候,上头出台一项政策,出发点那绝对是为了大家好,可到了基层执行的时候,就走了样。
比如说环保政策,本来是要保护环境,让咱们的家园更美丽。
可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指标,一刀切地关停企业,不管这企业是不是合法合规,是不是有整改的可能。
结果呢,工人失了业,经济也受了影响。
王安石变法为啥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吧,一是急于求成。
想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二是对下面官员的监管不到位。
再好的政策,没有靠谱的人去执行,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咱再往深了想,这和咱们现在的社会也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改革,每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敢改,也不能盲目地改,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还有啊,王安石变法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情得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光凭着一腔热血和美好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呼唤国家出政策已达成自己买车买房心愿的空空们,有必要听听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我国的官僚有几千的当官经验,最不怕的就是新政策,只要是新政策,无论目的是为了民生还是敛财,反正就找到了由头,就有办法敛财,有空子可钻。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了解中国的官僚体制,变法让老百姓吃饭都成为了困难,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所以盼着出房产税的空空要认真的用脑子想问题,梗着脖子泄愤是没有用处的。
说说王安石同志的青苗法。
青苗法,按理说是一项最为民生考虑的政策。
在百姓青黄不接,缺少粮、钱的时候,让老百姓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给官府,称“青苗钱”。
青苗法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
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肯定是好的,可以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高利贷盘剥、并且让农民不至于在没粮的时候土地被大地主所兼并。
同时,让政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单纯为了民生,政府收不到钱的事情王安石同志也不同意。
按理说,出了这个政策,农民该欢呼了,zf出面了,农民们不用受地主老财剥削了,很多傻空老农民鸡冻的喊:“还是王领导的政策好啊。
”地方官员也鸡冻了:“太牛了,发财的机会来了,王领导这人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很给我们挣钱的机会啊。
”
于是,王领导的青苗法一推行下去,完全走样了。
首先青苗息钱从王领导定的年息二分,本来就挺高的贷款20%利率,比我们房贷可高多了。
但是就这个年息二分,在地方一下子变成了半年息二分,年利率高达40%:因为是春季发一次贷款,秋季发一次贷款,所以地方官每半年收回本利,还是按二分收,所以变成了半年息二分,年息四分。
到了后来地方官想怎么收怎么收,甚至年息高达百分之几百。
傻空农民立刻傻眼,说反正自愿的,我不贷还不行吗?接着管地主老财借不行吗?zf说了:不行。
你贷也得贷,不贷也得贷,于是变成了强制高利贷。
王领导在推行青苗法的时候,还下了定额,贷款多少那是有任务的。
任何朝代推行某个政策,只要涉及到收钱,都是有任务的。
王领导下达了任务,地方官必须完成,不然要罢官丢脑袋,扣个阻碍变法的帽子可不得了,同时本着无利不早起的伟大思想,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层层加码。
这下,傻空老农民彻底傻了,饭都吃不上了。
结果是王领导给zf增加了税收,官员闷声大发财,老百姓彻底崩溃。
王安石不但动员zf放高利贷。
还是我国搞中央政采、垄断企业和官倒的先驱。
这就是王领导推行的均输法。
宋初以来,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军队的消费,在东南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
发运司只照章办事,各路丰年物多价贱时不敢多办,歉年物少价贵时却又必须办足。
物货运到京城后往往因不合需要而削价抛售,朝廷所需却又要另去搜括。
这些做法给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控制市场,囤积居奇提供了方便。
王领导希望能够节省劳务费,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减轻人民的负担,就想出了均输法,相当于中央政府采购。
于是官府直接做生意,行政机构变成了大型国有垄断企业。
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电力等大企业的苦大家都吃过。
垄断企业的低效率,fb,强迫定价,强制消费,这些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而且老百姓跟官府做生意,必须得上供。
zf采购那是要多黑有多黑。
紧俏商品,官倒搞双轨制,体制内搞配额,体制外高价卖指标。
结果是zf闷声大发财,老百姓直接崩溃。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衣食住行中,住占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有一个温暖的家,生活才觉得安逸。
如果有能力确实应该换一套自己满意的舒适的住房。
至于出手时机,我觉得房产不是股市,不能总想着抄底逃顶,只要房价的长期上涨趋势未变,调控时期正是选房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