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稷下学宫,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学宫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475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稷下学宫的创始人齐宣王为了吸引天下英才,提倡“笃信好学,博览群书”,鼓励学者们自由探讨,独立思考。

在稷下学宫,学者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不受任何政治势力的干扰,这种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为稷下学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重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稷下学宫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也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倡导师生互动和共同进步稷下学宫实行“名师授课,弟子聆听”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4. 强调德育和品行修养稷下学宫认为,学问的根本在于做人。

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和品行修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使得稷下学宫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于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重视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在当今社会,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尊重学者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鼓励他们自由探讨,独立思考,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高校还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 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更多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发表时间:2008-11-14T09:41:23.013Z 来源:《新学术论坛》供稿作者:张红梅[导读] 齐国稷下学宫,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始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齐桓公陈侯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揽贤人而尊宠之”齐国稷下学宫,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始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齐桓公陈侯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揽贤人而尊宠之”,初创稷下学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它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对当今高校教育有何启示?本文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获得一些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

关键词:稷下学宫产生特点启示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很显然,年代久远的稷下学宫不会有现代高校的高楼大厦、橡胶跑道以及各种智能化的现代设备,其建筑规模与现在某个所谓的高校比起来就好比是黄金大厦旁边的一间茅草屋,其内部基本的设施就是与现在最末流的高校设施相比也有天壤之别,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所大学,一所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从教育思想方面,现代大学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齐国稷下学宫产生的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伴随着社会的大动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学术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为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但稷下学宫之所以产生于齐国而不是产生于其他诸侯国,则是由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和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经济上,当时的生产力较之春秋以前有了迅速的发展,商业的逐渐繁荣,城市的逐步兴起,这些为学术文化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前提,特别是齐国繁荣的经济更是稷下学宫建立的物质基础,自齐建国开始,就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到齐桓公时生产力水平就富于其他各国,成为五霸之首,至战国进一步繁荣昌盛,又成七雄之一。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它的办学特色和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

一、教育理念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是以“仁爱”、“诚信”、“礼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理念与现代高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相契合。

例如,现代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都与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有着共同点。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中汲取灵感,为当代高校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学方法稷下学宫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和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现代高校中很多课程都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这些都是受到稷下学宫教学方法的启发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教学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当代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人才培养稷下学宫注重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例如,现代高校中很多专业都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些都是受到稷下学宫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启示,为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在中国古代,有一所名为稷下学宫的著名学府,它的办学特色和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设立的一所全国性高等学府,汇集了各地的学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入手,探讨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1.1 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是“兼容并包”,即兼收并蓄各种学术流派,使各种学问得以繁荣发展。

这种办学理念使得稷下学宫成为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前来讲学、著书立说。

这种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1.2 强调实践教学稷下学宫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学问的根本在于实践。

因此,稷下学宫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际操作的训练。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

1.3 选拔优秀人才稷下学宫选拔人才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即选拔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这种选拔人才的原则使得稷下学宫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选拔人才的原则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2.1 坚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稷下学宫的开放包容办学理念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高校还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稷下学宫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探析稷下学宫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教育文档

探析稷下学宫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教育文档

探析稷下学宫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教育文档探析稷下学宫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一、稷下学宫的办学概况及性质(一)概况“稷”是齐都临淄一处城门名,“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

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成果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二)性质1.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转化而来的教育机构,凡游学者皆来者不拒的“包下来”的做法,非由官办而不能行。

同时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

同时,稷下学宫的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齐国官方并不多加干涉。

齐国统治者只是为稷下学宫的学术活动创造物质条件,各家各派在学术上的发展是自己的事。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讲学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派学习者定期举行演讲、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与稷下先生积极著书立说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共同创造着稷下学宫的辉煌。

二、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一)学术自由1.“不治而议论”。

所谓“不治而议论”就是说稷下先生可以在不担任具体职务也不加入官僚系统的情况下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评论。

田齐政权创办稷下学宫的目的就是号召各派学者对齐国实现统一霸业作理论探讨和营造舆论氛围。

“不治而议论”不仅使学者可以专心著述言治乱之事,而且使稷下先生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

2.容纳百家,兼收并蓄。

在稷下学宫,各家各派的主张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不搞一言堂,稷下先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观点,在论辩中诸学派之间相互吸收与进步。

这样以来,稷下学宫吸引了诸多学者,不仅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齐国的社会地位。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稷下学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牛逼吧!其实,它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所大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有很多,比如说:1. 教育资源丰富:稷下学宫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他们在这里传授知识,交流思想。

据说,光是稷下的讲师就有360人之多!2. 学术氛围浓厚:稷下学宫提倡百家争鸣,鼓励学者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任何束缚。

这种自由的学术环境,使得稷下学宫成为了当时的学术圣地。

3. 实践教学注重:稷下学宫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稷下学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课程设置非常丰富。

除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基础课程外,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课程,如医学、军事、法律等。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那么,稷下学宫的这些办学特色对我们当代高校建设有什么启示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1. 教育资源要丰富:现在的高校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教育资源还是不够丰富。

我们应该借鉴稷下学宫的做法,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来到我们的学校任教,提高教育质量。

2. 学术氛围要浓厚:学术氛围对于一个高校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教学要加强:现在的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较弱。

我们应该借鉴稷下学宫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应该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开设更多其他领域的课程,让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努力提高我们的高校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作者:周玲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7期【摘要】稷下学宫是封建社会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所独创的官私合作办学的模式,提倡学术自由,鼓励辩驳、争鸣,规范管理,强调人才流动自由,尊师重道等特色,对后世的官学和私学的办理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即使在当代高校的办理过程中,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稷下学宫特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门边,有一座规模宏大、待遇优厚的大学宫—稷下学宫。

几乎所有的贤士能人都曾聚集于此,他们议论时政、著书立说、广招弟子、聚众讲学,前后历时百余年之久。

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主要战场,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所大学,也是当时文化、教育、学术的中心,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奠定了中华学术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稷下学宫概况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

“稷下学宫”在当时具有多重功能,在历史上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同时还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堪称战国时期的社会科学院。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繁盛时达“数百千人”。

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说之士多曾先后或长期在此著书讲学,互相切磋驳难,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规模之大、人员之众、阵容之强、历史之久、史所罕见。

稷下学宫还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具有各派并立、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

容纳百家是学术自由的一种表现,出于“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的明确意识,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是稷下学宫的办学方针。

相互争鸣与吸取是学术自由的又一种表现。

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

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

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规模宏大又比较正规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它的创立和办学实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使到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

本文经过对其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其办学形式、教学方式、学术活动及管理办法对现代高校办学所提供的借鉴。

[标签]稷下学宫现代高校高校自治学术自由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教育史上的重要创举,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至今仍可对高校办学以很多启示。

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国君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一)稷下学宫的性质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发展成熟,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大发展,思想、科学、文化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私学大兴,养士之风盛行。

养士而强、士多而霸,成为各国公室和私门的共识,招纳有识、有才之士而礼遇之蔚然之风。

齐国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田恒发动武装政变,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标志着封建制度在齐国的确立。

为了适应对内政治经济变革、对外争霸称雄的需要,齐国统治者不仅要招纳、网罗天下贤才,而且还想培养、训练新一代贤士,由此稷下学宫便应运而生。

稷下学宫的初创是出于齐国统治者“招致贤人”的目的,这种养士,用士的目的决定了它是由齐国官方出资办的学校。

事实上,像稷下学宫这样容纳成千上万师生,如此规模宏大的学府,非官办不行。

所以,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因为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所以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所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

稷下学宫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齐国官方不多加干预。

而集于稷下的名士,大多办有自己的私学,大都是带着学生来到稷下的,各家各派自主安排教学,师生皆来去自由,一扫官学死板风气。

从这些特质来看,稷下学宫又带有私学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i1 . 9 9 j i n 1 0 —7 3 .0 0 1 . 0 o :0 3 6 / . s .0 1 8 6 2 1 . 0 6 s 1
论 稷 下 学 宫 与北京 大 学 的相 同点
及 两 者对 现代 大 学 的启 示
孙 家 伦
(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 , 银川 7 02 ) 5 0 1
后经过齐成王 、 齐宣王 、 齐饷 王、 襄王 、 齐 齐王建六 代。公元 前 2 1 , 国被暴秦所灭 , 2年 齐 稷下学宫亦惨遭 战火 , 走完 了 自 己 10年的历史征程 。稷 下学 宫是我 国最早 的 由官方 创办 5
的高等学府 , 也是我国最早 的多学科 的社会科 学院。其 规模 之大 , 人员之众 , 阵容之强 , 历史 之久 , 史所 罕见。它 的繁荣
蔡元培( 88 14 ) 16 - 90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 间, 一个 将 具有浓厚封建性 的旧式学 堂 , 造成 为一所学 术氛 围浓厚 , 改
蔡元培吸取了稷下学宫的这种办学理念 , “ 他从 大学者 , 研究 高深学问者也” …这一理念出发 , 提出了“ 思想 自由、 兼 容并包 ” 的办学原则 , 这也是他 办理北京 大学 的基本指导思
想 。所谓“ 思想 自由” 是指应 主张学术 自由、 言论 自由、 思想 自由, 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 让不同学术观点并存 , 令学生
充满无限生机 的真正意义 上的新 式大学 。为 当今 中国高等 教育事业创造 了一个 不朽神话 , 也为现今的大学改革和发展
指 明 了方 向 。


稷下学 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
反, 而悉 听其 自由发展 ” 。
( ) 一 两者都具有容纳百家、 学术思想 自由的特征 由于具有 “ 天下 者必 先争人 ” 争 的明确 意识 , 因此包容
百家成为稷下学宫 的基本 办学 方针。稷下 学宫对所 有学者 均来之不拒 , 各家各派的主张都可 以在稷 下设坛讲学 。由于
齐王极为倡导稷下学士进行 自由讨 论 , 发表各 自主张 , 以取 其长 , 而各派学者为 了发 展 自己的力量 , 以期 获得社 会的承 认和齐王的采纳 , 也竭力阐发各 自的见解 , 著书立说 ; 政府纳 议有所选择 , 但并不独尊一 家而压制 其他 家 , 一些言词 十 对
21 0 0年 1 1月 第 2 第1 9卷 1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i n j n o eeo d c in o r l f l g a gC l g f u t o n He o i l E
NO . 0 0 V2 1
Vo . 9 No. 1 12 1
作者简介 : 孙家伦 (9 0一)女 , 18 ,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0 8 20 级研究生 , 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 — 3
时社会包括齐王在 内的统治者 的特 别 尊崇 , 不 治而议论 ” “
( 意思是说不担任具体行政职务 , 亦不加入官僚系统 , 却可以 对 国事发表议 论 ) 就是 齐国君 主给予 学者们 很高 的政治 待
关键词 : 下学宫 ; 稷 北京 大学; 同点; 相 启示
中图 分 类 号 :6 0 G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7 3 (0 0 1 — 0 3— 3 10 — 8 6 2 1 ) 1 0 1 0
“ 稷下 ” 是指齐 国都城临淄( 山东 淄博 ) 今 的稷 门附近地
区。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 , 稷下学宫因此得名 。稷下学 宫 创始于齐桓公 田午执政之时 ( 约公元前 4世纪 6 0年代 ) 先 ,
分激烈并攻击政府 的人 亦不加 罪 , 待遇照样优 惠。这样 , 各
家各派可 自行传授各家思 想 , 推行 各 自的主张, 并进行 自由
辩论 , 学生也可 以学 习多家学派 , 吸收多家学派 的思想观点。 这样形成 了各派学者竞 相争辩 的风气和百家争鸣 的局面 , 推
遇, 当然这也是对稷下先生思想和人格 的充分 尊重 。同时齐 王还根据稷下先生的名望 资历、 术水平 授予不 同的官职 , 学
收 稿 1期 : 1 0 2 5 2 0— 4— 7 t 0
( 两者都具有待遇优厚、 二) 尊师重道的特征
齐 国统治者一方面为稷下 学宫 的举 办提供 了充 足的政
治、 物资设施和经济条件, 修建校舍, 优待师生。另一方面,
由于齐 国君主“ 招致贤人而尊崇 之” 因此 , , 稷下先生受到 当
有 自由选择 的余地 ; 谓 “ 所 兼容 并包 ” 是指允 许各种学说 与 学派同时存 在 , 做到 百家 争鸣 , 百花 齐放。在学术 上应 “ 循 ‘ 思想 自由 ’ 原则 , ‘ 取 兼容并 包 ’ 主义 ” “ , 无论何种学派 , 苟 其言之成理 , 持之有故 , 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 运者 , 虽彼此相

要: 战国时期 齐国的稷 下学宫 , 堪称我 N. g界 高等, - e典 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c  ̄ f 而蔡元培任校 长 时的北京 大学也是 中国
近代 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 子。通过 分析 比较 , 发现稷下学宫与北京大 学在 办学理念 、 师制度 、 教 人事管理制度这
三个方面有相 同点 , 并且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对我 国现代大学的启示 。
推 动 了整 个 中 国先 秦 学 术 文 化 的 发 展 , 后 世 有着 极 其 深 远 对 的 意义 。
动了学术和政治理 论的发展 。学术 自由还表 现在稷下学宫
欢迎游学 、 来去 自由上。既允许个别游学 , 如荀况 1 5岁时 由 赵到齐 , 也允许集团游学 , 如孟轲 “ 从者数 百人” 。在教学上 各派 自主教学 , 先生之间允许 求师求学 者来去 自由, 从其 所 愿, 甚至可 以尽弃 旧学而从新说 。这种流动的游学制度使稷 下学术的内部各学派之 间、 下学术与外 部各 国学术之 间, 稷 不断处于交流状态 , 富于发展 的活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