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稿》序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ppt3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 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 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 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 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 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相同点 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 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的气质。 不同点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法度
评价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世人宝之, 非因人而贵
论 分述 证 书法 结 构 人 总评 诗
书
诗如其人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见到天 你 堂的缩影 为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何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追求) 知识 而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生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 和痛苦
资料显示屏
2、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 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 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 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 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 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何而生》一文 是他为晚年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 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 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 宁的莫大关心。
资料显示屏
1、序: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 其写作的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绪” 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 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单篇 的文字的,放在前面;整部书的,放在后面。 至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 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为 体有二,一曰议论,一曰叙事。”现代序文 的做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 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
高二语文课件-《鲁迅诗稿序》 精品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 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 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 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 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 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 然后感铭自己的伟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 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 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 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3、想一想,罗素为 什么说“人是值得活 的”?
要点:罗素觉得他的人生 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 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将下文与罗素《我为何 而生》作比较阅读,说说它 们写法上的异同点。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虚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 结的。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法度
评价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世人宝之, 非因人而贵
论 分述 证 书法 结 构 人 总评 诗
书
诗如其人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见到天 你 堂的缩影 为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何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追求) 知识 而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生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 和痛苦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 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 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 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 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 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山东垦利一中刘友春王同亮教学要点:感知鲁迅诗歌创作、书法艺术的特点,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书画图片一组。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联系已学过的鲁迅文学作品: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学过了不少鲁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说、杂文: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孔乙已》《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不仅如此,鲁迅还是诗人、书法家。
(展示鲁迅的手迹)“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题小像》……鲁迅的诗和书法很出色,如何来评价呢?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行家里手的评述。
板书课题:《鲁迅诗稿》序郭沫若二、课文分析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两遍。
2、析第一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方、具、启犀角烛怪板书:诗歌――绝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肝胆照人*释“绝唱”:例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赞《史记》)明星已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绝唱――1、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2、死前最后的歌唱。
以上两句中的“绝唱”各为何意?文中的“每臻绝唱”中的“绝唱”为何意?结合“惯于长夜过春时”和“血沃中原肥劲草”看鲁迅的诗如何体现“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的?3、析第二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逾、攀、宝朴质,不拘挛世人宝之板书:书法――自成风格洒脱,有法度非因人而贵展示鲁迅手迹、分析其特点。
齐读这两段。
4、第三段鲁迅的诗歌、书法都这么出色,我们如何来向鲁迅学习呢?(文如其人)好其人板书:诗、书诗如其人好其诗身心获益匪浅书如其人好其书文章增华有望同时展示鲁迅画像三、体会语言特点:学生自由读课文。
共同归纳:1、句式长短相间。
2、偶句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满口余香。
3、用词字斟句酌。
再齐读课文一遍(赏读)四、布置作业:给自己的日记本或作文集写一个小序。
作者邮箱:****************。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教学内容1. 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介绍。
2. 鲁迅诗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
3. 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探讨。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法:分析鲁迅诗稿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第二章: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2.1 鲁迅简介2.1.1 生平背景2.1.2 文学成就2.1.3 思想观点2.2 鲁迅诗稿的产生背景2.2.1 时代背景2.2.2 创作动机2.2.3 诗稿的传播与影响2.3 鲁迅诗稿的意义2.3.1 文学价值2.3.2 历史意义2.3.3 对当代的启示第三章:鲁迅诗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1 诗稿的基本情况3.1.1 诗稿的名称和数量3.1.2 诗稿的创作时间3.1.3 诗稿的发表与出版3.2 诗稿的主要内容3.2.1 主题思想3.2.2 诗歌形式与风格3.2.3 文学手法与技巧3.3 诗稿的结构特点3.3.1 诗歌的结构形式3.3.2 诗歌的排列顺序3.3.3 诗歌的章节设置第四章: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4.1 诗歌的语言特点4.1.1 语言风格4.1.2 语言表达技巧4.1.3 语言创新与突破4.2 诗歌的形象描写4.2.1 人物形象4.2.2 景物描写4.2.3 意象与象征4.3 诗歌的思想内涵4.3.1 社会批判与反思4.3.2 个性与情感表达4.3.3 人性的探讨与思考第五章:教学评估与作业设计5.1 教学评估5.1.1 学生参与度评估5.1.2 学生理解度评估5.1.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5.2 作业设计5.2.1 阅读作业:阅读其他鲁迅的诗作或相关评论文章。
5.2.3 讨论作业:小组讨论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鲁迅诗稿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书稿欣赏
练习
1、下面各句中的“绝唱”的意思 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 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 绝唱。
自读思考: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各有什么 特点? 2、郭沫若对鲁迅的诗歌作何评 价?
3、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
论证结构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非因人而贵
分 述
书法 诗 书 人
总 评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郭沫若为《鲁迅诗稿》一书 写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小品 文。 也 是序中之奇文。它用文 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 语言平实却又出奇。富有节奏, 琅琅上口,是骈散结合的小品 文。
解“序”
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其 写作的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 “绪”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
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 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 “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一曰叙事。”现
出全文成语
特色鉴赏
3,含蓄 。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
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 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 而伟大自见。引用“春温”“秋肃” 言有温驯、严肃两面, “文笔增华” 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 了全篇的题旨。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鲁 迅 书 稿 欣 赏
序 中 引 用 的 鲁 迅 诗 稿
高二语文试卷《〈鲁迅诗稿〉序》习题.doc

《〈鲁迅诗稿〉序》习题1.对“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可以说是在鲁迅之前没有古人,但后面却有继承人。
B.这真是人们常说的前面没有古人,但继承有人。
C.鲁迅先生的诗作意义深刻。
爱憎分明的感情,古人是没有的,对后来的诗人也是启孙迪。
C.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前人是写不出来的,对后人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2.下面句子中“绝唱”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绝唱。
3.认真阅读鲁迅诗作《人与时》,找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A、全诗是人和时间的对话,构思精巧,生动活泼。
B、前三句写出了三种人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态度。
C、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时间”之口,对复古者、幻想家和混世派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D、这首白话诗用语朴实无华,直白地表现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4.把你过去的优秀习作编成一个集子,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序言,要求有感情和文采。
参考答案:1.D2.C3.D(“直白”二字不妥)4.略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内容全面 评析准确 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
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鲁迅诗稿)序》以鲁迅的诗歌为切入点,从文学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鲁迅诗歌的特点,指出了鲁迅诗歌的独特之处,如“鲁迅的诗歌,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
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
术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此外,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总之,郭沫若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
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它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鲁迅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文学思维的模式,以及一种文学评论的方法。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掌握《鲁迅诗稿》的创作背景;通过分析鲁迅的诗稿,培养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诗稿特点及其艺术价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鲁迅诗稿》的创作背景,鲁迅诗稿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鲁迅诗稿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诗稿》。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诗稿》,了解其创作背景,感受鲁迅的诗歌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诗稿的艺术特点,交流对鲁迅诗歌的理解。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诗稿。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鲁迅诗稿中爱国情怀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诗稿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作业布置2. 调查了解身边人对鲁迅及其诗稿的认识,整理成报告,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鲁迅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鲁迅诗稿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让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分析其与诗稿的异同,加深对鲁迅文学风格的认识。
2. 鲁迅诗稿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诗稿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其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互动环节1. 提问与解答:教师针对鲁迅诗稿中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鲁迅诗稿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垦利一中刘友春王同亮
教学要点:
感知鲁迅诗歌创作、书法艺术的特点,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书画图片一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联系已学过的鲁迅文学作品:
不仅如此,鲁迅还是诗人、书法家。
(展示鲁迅的手迹)
“惯于长夜过春时……”
《自嘲》……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自题小像》……
鲁迅的诗和书法很出色,如何来评价呢?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行家里手的评述。
板书课题:《鲁迅诗稿》序郭沫若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两遍。
2、析第一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方、具、启
犀角烛怪
板书:诗歌――绝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肝胆照人
*释“绝唱”:
例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赞《史记》)
明星已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绝唱――1、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2、死前最后的歌唱。
以上两句中的“绝唱”各为何意?文中的“每臻绝唱”中的“绝唱”为何意?
结合“惯于长夜过春时”和“血沃中原肥劲草”看鲁迅的诗如何体现“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的?
3、析第二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逾、攀、宝
朴质,不拘挛世人宝之
板书:书法――自成风格
洒脱,有法度非因人而贵
展示鲁迅手迹、分析其特点。
齐读这两段。
4、第三段
鲁迅的诗歌、书法都这么出色,我们如何来向鲁迅学习呢?
(文如其人)好其人
板书:诗、书诗如其人好其诗身心获益匪浅
书如其人好其书文章增华有望
同时展示鲁迅画像
三、体会语言特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共同归纳:
1、句式长短相间。
2、偶句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满口余香。
3、用词字斟句酌。
再齐读课文一遍(赏读)
四、布置作业:
给自己的日记本或作文集写一个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