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英语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都对英语运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巩固与拓展,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实践性。

英语课程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的学习内容,围绕语言意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实现增强学生视听、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目标。

英语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以语言能力为重点,涵盖态度、知识、技能、策略与文化的课程核心素养(如下图所示)。上述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形成动态发展的关系。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结构图

(二)课程理念

在实践导向的职教课改思想指导下,中职英语课程应体现如下理念:

1. 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

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和职业场景的语料,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语言实践。

2. 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根据职业发展需要,突出实用性。根据具体专业的需要,在培养语言技能方面有所侧重,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学习专业英语奠定基础。

3. 分层实施,增强选择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提供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分层实施,适应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满足不同的个性和职业发展需要。

4. 任务驱动,强调实践性

改革语言教学的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语言做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就业和继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5. 综合评价,凸显激励性

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逐步建立综合化的评价体系,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评定学生的语言素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教与学的根本转变。

(三)设计思路

1. 本课程标准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线进行系统设计的。

2. 将课程学习分为“视听能力”、“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

能力” 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具体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并提出相关的学习经历及情感态度要求。

3. 在每个模块中对能力进行界定与描述,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基本”与“提高”两个层次的学习要求。

4. 彻底改变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关注视听、口语、阅读以及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在“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评价”、“课程资源”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切合中职校实际的原则与要求,并针对视听、口语、阅读、写作、语法及词汇的教学以“教学视点”的形式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6. 课程总课时数为216课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目标

通过语言实践,学生应达成以下目标:

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具有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自信心;

3. 具备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视听、口语、阅读和写作技能;

4. 具备基本的生活及职场语言运用能力;

5. 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6. 尊重文化差异,初步具备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三、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学习分为四大模块:视听能力、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每个模块中对能力进行界定与描述,提出分层学习要求,并列出相关知识。

模块一:视听能力

学生在视听活动中,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有效运用,理解与领悟常见的视听材料,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模块二:口语能力

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借助音视频、实物等资源,运用交际策略进行口语实践,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模块三: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借助教科书和网络等资源,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含非连续文本),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模块四: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借助语言知识和写作策略,通过有指导的写作实践,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 编写原则

教材编写应围绕课程目标,根据“学习内容与要求”,将价值观的形成、情感态度的体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文化意识的培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体现以下原则:

(1)语料真实准确,渗透文化道德

教材内容应具有前瞻性、针对性,语料真实生动,语言规范;注意导入正确的价值观和英语文化等内容。

(2)内容基础实用,注重分层教学

教材内容应吻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凸显基础与实用;密切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为专业英语的教学提供衔接和拓展的空间;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提供适度的选择性,关注学生的差异。

(3)任务驱动设计,聚焦能力培养

教材要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创设生活和职场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编排循序渐进,重视多元呈现

教材编写的体例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要符合渐进和复现的原则。此外,教材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辅资料配备齐全。

2. 选用与管理建议

(1)多样化

打破教材垄断,杜绝教材低水平的重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标多本”。教育行政部门应总体规划协调,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完善多套英语教材的编写、出版、使用、反馈、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各校依据自身现状与需求,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结构。

(2)选择性

教师、学生、家长以及行业专家可以对教材提出选用建议,学校通过比较、鉴别和协商做出决定,让优质、适用的教材进入课堂。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须遵循以下原则、要求和建议。

1. 总体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在巩固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具有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愿望。

(2)交际性原则

教学应聚焦语言交流,设计贴近生活和职场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并注重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语言聚焦。同时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强化语用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语言体验和实践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具体要求

(1)关注学生情感提升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对他们在语言实践中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帮助,提升合作意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2)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通过模拟学生生活中具有“信息

差”的事件,如问卷调查、采访、汇报等学习和工作场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在策略的指导上,教师要恰当使用母语,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指令和建议。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讲故事、短剧表演、演讲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知识、开阔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机会。

3. 操作建议

教学设计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根据学情、生活与职场需求等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匹配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选用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与激励作用。

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组织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以“教学视点”的形式体现如下:

语言技能教学视点

语言知识教学视点

(以词汇和语法为例)

(三)学习评价

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

式,通过评价优化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实现课程目标。

1. 评价原则

(1)倡导过程性评价

力求避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不仅检测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关注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以及与之伴随的情感。

(2)力求评价多元化

实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整合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发挥评价诊断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功能。

2. 评价形式

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建议避免使用单一的标准化测试方式,适当增加主观题。可采用如下方式:

(1)阶段或单元性考查(考试)

(2)课堂观察

(3)正式或非正式的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

(4)各类竞赛活动

(5)学生的课业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制定评价标准,通过上述测量方式采集数据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反馈改进教学。

(四)课程资源

1. 课程资源的范围

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教材,还包括音视频、纸质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及各类教研活动资源等。此外,图书馆、博物馆、行业和企业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丰富课程资源,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学习视频和音频文件的编辑技能,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音视频教学素材。

(1)各类媒体和教研活动等资源

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利用音视频、纸质报刊杂志、网络以及教研活动资源等,补充和拓展英语教材;利用网上信息、多媒体模拟功能、语料库技术等开发与教材配套的线上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提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场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习视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相关专业、行业和企业等资源

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行业及企业专家的合作,引入行业和专业的相关内容,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五)保障措施

1. 开展实施研究

基于本课程标准开展课程实施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学理念;围绕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改革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

进课程的顺利实施。

2. 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切实有效的师资培训活动,关注教师的研究意识及职场意识等,优化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附录

附录一:语法

附录二:语言功能

1. 问候与道别(Greeting and saying goodbye)

2. 引荐与介绍(Introducing oneself and others)

3. 道谢与道歉(Expressing thanks and making apologies)

4. 预约与邀请(Making appointments and invitations)

5. 祝愿与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6. 赞同与反对(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7. 接受与拒绝(Accepting and rejecting)

8. 喜欢与不喜欢(Likes and dislikes)

9. 能够与不能够(Ability and inability)

10. 满意与不满意(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11. 求助与提供帮助(Asking for and offering help)

12. 询问与提供信息(Seeking and offering information)

13. 劝告与建议(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

14. 投诉与责备(Complaining and blaming)

15. 表扬与鼓励(Praising and encouraging)

16. 指令与要求(Giving instructions and making requests)

17. 遗憾与同情(Regret and sympathy)

附录三:话题

1.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2. 日常生活(Daily life)

3. 休闲娱乐(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上海市英语初中课本整理

初一 Unit1 title corner own nearby college university accountant during keen ski table tennis badminton physics ambition enclose height dream probably tie signature idle architect would like to do sth own sth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self at university one and a half metres tall during the holiday playing chess be keen on enjoy doing sth work out even if hear from native language live in a flat close to the mountains share sth with sb draw pictures of the mountains family party

attend school on weekdays all over the world 1.I’ve got a letter from my penfriend. 2.He is studying to be an accountant. 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4.I can walk to school. 5.My best subject is Physics. 6.My ambition is to be an architect . /I want to be an architect . / I’d like to be an architect. 7.I enclosed a photo of myself. 8.I am in the middle. 9.Which do you want ,rice or noodle? 10.W e do this to express surprise,or other feelings such as happiness. 11.I t was great to hear from you. 12.I hope you’ll write again soon. 13.M y hobby is playing chess. Grammar:: How health/transport how big size How far distance how long duration How much money how old age How many number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语言技能 二、语言知识 三、情感态度 四、学习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 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二、语法项目表 三、功能意念项目表 四、话题项目表 五、技能教学参考表 六、课堂教学用语 七、词汇表 第一部分前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静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点一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学生缺乏外语技能,他们今后的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等人生设计都将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英语教学从1977年至现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过去英语教学也存在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体现在: 1、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了9年英语,交流、听说综合能力差。 2、中小学课程不衔接,27个省市开英语,800万小学生学英语,但进入初中仍从ABC开始,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劳动。 3、《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远离学生实际、词汇量偏少(初中毕业570-600个、高中毕业2000个、大学四级4200个)。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4、教学评价单一,只重视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素质阻碍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改革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知识点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式,把以言做事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交际。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习得语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任务的途径来组织教学,这就使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主动尝试大胆实践,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一、基本理念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休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此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体现了人为本、全人(wholeperson)教育的精神实质,突出主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重视发展和重视过程。

修订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 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 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

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二、“课程性质”部分 删去实验稿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一段有关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内容;保留了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三、“基本理念”部分 调整各项基本理念的顺序,使六条基本理念更紧凑、连贯。原基本理念中的(二)(五)(六)条基本内容未变;另外的(一)(三)(四)条有微调,具体变化如下:(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一项中,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有关情感、兴趣、自信心、实践精神等表述,保留了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要点,增加了跨文化意识、心智发展等要点。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用“渐进性”和“持续性”代替了原来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删去了原“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一段以及“能够用语言做事情”等表述。(四)原第四项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修改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为“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部分 将“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将原来的“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改为“各地区可以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给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实施和教学安排预留了更大空间。 2.语言知识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 (1)语音 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原初中三级的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技巧等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参与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情感表达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我觉得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一、了解标准让教学有的放矢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首要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一

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世界多元化国际交流增多增强世界意识),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新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材料决策教学环节) 倡导体验途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注重过程评价(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 开发课程资源(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网络音像报刊等举课例) 4、课程目标结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5、目标总体描述: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

修订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修订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更加凸显德育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能力本位 重视“双基”传统,也要加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创新 反映现实问题和科技进步新成果 控制容量难度 减负 修订版英语课标特点 理念更科学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强调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目标更清晰 特别是对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提出具体的要求;提供小学参考词表(423词)方法更具体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具体,操作性强 具体内容修订: 一、前言 删除了原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2011:从这些角度阐释: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课程性质 2001: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培养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开发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2011: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工具性: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 人文性:公民素养;健康人格;生活教育;人生信念;审美情趣;创造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2001 普遍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2011 体现英语学科特点(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验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解读(一)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原稿修订稿 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原稿修订稿

上海初中英语

UNIT ONE 1、alive 与living 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alive做表语(be alive),而living一般放在名词前做定语。 For example:That great man is still alive.那个伟人依然活着。 all living things 一切活着的生物 2、thank sb for sth /doing sth因···而感谢某人 e.g.Lily thanked me for helping with her homework. thankful 高兴的,感激的thankfully ad. be thankful for sth 因···不甚感激 be thankful to do sth e.g.I am very thankful for your help.我非常感激你的帮忙。 I was thankful to hear that you got home safely .听到你平安到家的消息,我很高兴。 3、as well as(也,还)与not only···but also(不仅···而且) as well as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时,强调前者;而not only···but also强调后者。 e.g.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wish es for a holiday.(把as well as the students提到句子末端) 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wish es for a holiday.(就近原则) 4、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do good to 反义词:do harm to \be harmful to对···有害 e.g.Taking exercise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Taking exercise does good to your health .) 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Smoking does harm to your health.) 5、warn警告vt warning警告,提醒n. warn sb (not)to do sth警告(不要)某人做某事 warn sb about sth 警告某人某事 e.g.Mother often warns me not go out after dark.母亲经常警告我天黑后不要出门。 She warned me about the dangerous road.她提醒我马路很危险。 Because of her warning ,I was careful.由于她的提醒,我很小心。 6、communicate vi 沟通,通信communication n. communicate with sb 与某人交流,与···相通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相互沟通 E.g.My net-pal and I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我和我的网友通过网络保持联系。 This room communicates with the other room.这个房间与那个房间相通。 7、hardly ad. 几乎不 e.g.I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the theory.我几乎不能理解这个理论。hard adj 坚固的,困难的adv 努力地,剧烈地 e.g.She found it hard to make up her mind .她发现很难下决定。 Study hard ,or you will fall behind.努力学习,否则你会落后的。 8、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享受做某事的乐趣 =have fun ( in)doing sth e.g.I enjoy reading books on weekends.在周末我喜欢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修订方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稿)变化整理 一、具体修订内容改动摘要(加黑部分为核心变化) (一)前言部分 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四)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五)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2.分目标 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 (六)内容标准 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如下:1.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如: 1)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 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降) 2)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降) 3)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 为?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表述准确性) 4)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升) 5)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降)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 主讲人:赵玲霞地点:办公室时间:2015.9.22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 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设计思路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谁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上海市初中英语语法汇总

Chapter1词类和词类转换 1.1词的分类 n. pron. adj. num. v. adv. art. prep. conj. interj. 1.2词类转换 1.派生词(词根+词缀) 2.兼类词(词形不变,多个词性) 3.合成词(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 Chapter2名词 2.1名词的数 1.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则变化、不规则变化) 2.惯用单数或复数的名词 如sports meet,take notes等 2.2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1.可数名词量的表示 基数词+可数名词,如twenty cups; 可数名词可与(a)few,many,a large/small number of,some等连用表示不定数量。 2.以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量的表示 如a pair of shoes. 3.不可数名词量的表示 如a piece of news. 2.3能兼用作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物质名词

如sheep,ice cream等. 2.4同一名词用作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时的意义差别 如change(零钱、变化). 2.5名词所有格 1.名词所有格的构成 2.- ’s所有格的主要用法 3.of结构表示的所有关系 Of+名词,如the end of the term. 4.双重所有格 Of+名词所有格,如a friend of Mr.White’s =one of Mr. White’s friends. Chapter3代词 3.1人称代词 1.人称代词主格与宾格形式 2.人称代词的用法 3.it的用法

(1)it作代词代替上文中提到的无生命的事物或幼儿、动物。(2)作“这、那”解,指心目中的人。 (3)作无人称动词的主语,表示时间、天气和距离。 (4)作先行词,引导非谓语动词如动词不定式。 3.2物主代词 1.物主代词形式 物主代词分为形容词性和名词性。 2.物主代词的用法 3.3反身代词 1.反身代词形式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 教学大纲(Syllabus) 狭义的“课程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理念、方式方法、教材、测试等。近年来,它更多的是指对某一课程在某个/些阶段中的教学内容清单及选材和排序的原则等。 英语教学大纲发展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1977-1990)第二阶段(1988-2000)第三阶段(1999-至今) 第一阶段(1977-1990) 1998--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0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第二阶段(1988-2000) 199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 1993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第三阶段(1999-至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Curriculum) 在国外,它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在我国,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派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考察和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广泛听取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年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制定出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第二、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第三、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第五、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 第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科学规范开放完整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步 教学目标:1988 1992 1996 2000 教学要求:1986 1993 教学观念和方法:交际能力;四项技能; 语言和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教学手段 教材:现代化;多样化 测试改革:1988 1992 2000 教学目标 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英语组教研活动(2018.9.14) 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以下是本课程一、二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语言技能目标 一级: 听做: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说唱: 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 6.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一20首,说歌谣15一20首; 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玩演: 1.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读写: 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 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 2.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一25分钟)。 语言技能二级目标 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最新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基本词汇表

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基本词汇表 说明: 1.本词汇表包括表(一)(单词)及表(二)(词组)。要求掌握读音、拼写并正确运用。2.本词汇表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兼顾上海市二期课改英语学科的新教材,即《英语》(牛津上海版)和《英语》(新世纪版)而确定的。 3.人称代词、数词和冠词不在本词汇表范围内。 表(一)单词(Words) A able adj.能够;有能力的 ★ability n.能力;才能 about prep.关于 adv.大约;到处;四处 above prep.在……上面 abroad adv.在国外 ★accept v.接受;认可 accident n.车祸,事故;意外的事accurately adv.精确地 achieve v.得到;实现 across prep.穿过;横过 act v.扮演;表演 n.行动 active adj.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n.活动 actor n.男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add v.加上 addition n.加;增加 address n.地址 ★adopt v.采用,采纳;收养 ★advantage n.有利条件;优势;优点advertisement n.广告 advice n.劝告;忠告 ★afford v.担负得起……的费用;抽得出(时间) afraid adj.害怕;担心 Africa n.非洲 after prep.在……之后,在……后面 adv.在后;后来 conj.在……之后 afternoon n.下午 again adv.再一次,再;又 against prep.反对 age n.时代;年龄aged adj.有……之年岁的 agent n.代理人 ago adv.以前 agree v.同意;应允 ahead adv.在前 aim n.目的 v.瞄准 air n.空气;大气 air-conditioner n.空调 airline n.航线 airport n.机场 alarm n.警报 alive adj.活着的 all adj. 1.(修饰单数名词)全;总;整 2.(修饰复数名词)全部;所有的 adv.全部 pron.全部;全体人员 n.全部;全体人员 allow v.允许,准许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 alone adv.单独地 along prep.沿着;顺着 adv.向前;和……一起;一同already adv.已经 also adv.也 although/though conj.虽然;尽管altogether adv.总共;全部地 always adv.总是;永远 A.M.(a.m.) 上午 amazing adj.令人惊讶的 ambition n.雄心;野心 America n.美国;美洲 American adj.美国的;美洲的 n.美国人 among prep.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语言技能二、语言知识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第一部分 前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语言技能 二、语言知识 三、情感态度 四、学习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 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二、语法项目表 三、功能意念项目表 四、话题项目表 五、技能教学参考表 六、课堂教学用语 七、词汇表 第一部分前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

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 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