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2课时)(第一二框合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教学重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五自主学习:1、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注意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2)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质量互变的关系【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学习。
2、本课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六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对吗?为什么?探究二:绿都地产集团董事长赵岩、郑州市永威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志东是2012中原主流地产价值榜·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诗《一代人》,或许给出了2012年叱咤楼市年度人物的共同特点。
作为深刻影响楼市进程的房地产企业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拥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还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
他们不仅带领企业在2012年征战市场,取得辉煌业绩,并且让团队脱颖而出,绽放夺目光芒。
让我们记住他们,期待他们能够创造更加精彩的地产未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他们的成功给我们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启示?探究三: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这种看法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下列名句不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题
201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了16次宇航发射,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正在顺利实施: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
2、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第一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平安返回已经成功完成;
第二步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汇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也基本完成;
第三步2020年掌握长期载人的空间站技术正在积极筹备。“三步走”完成后,中国的航天计划还要不断延伸。
请用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的航天之路.
探究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P64-65)
1、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途是的原因①②③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②③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①②
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的、迂回的。
• 6、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 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P65
• 7、改: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 8、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 能引起质变。 • 9、改: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 引起质变。P66
• 10、改: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P67
• 1、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 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 2、改: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
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 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 3、改: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 4、改: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 5、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
• 6、A。新文化不等于新出现的文化,更不等于流行文化。“流行 文化属于新文化”将是否流行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这从根 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故答案选A。B项不如A项 全面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 • 7、C。运动、变化、发展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运动引起变化,前 进和上升的变化叫发展,③④正确,②错误。①表述的是规律的 含义,观点错误。 • 8、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事物是不断 发展的,C项正确回答了其原因。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机体内部, A项错误。B项是新事物的发展状况,干肢不符。人们对新事物的 认识有一个过程,D项错误。 • 9、C • 10、C。漫画中简易的“自行车”是由两把扇子做成的,这体现 出瞻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启示我们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同 时也体现出瞻瞻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
必修4第8课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必修4第8课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四导学案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个总特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学会⽤发展的观点认识、分析⽣活中发⽣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原理,属于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学⽬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道路的曲折4、学会运⽤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四、教学⽅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并借助多媒体辅助⼯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的。
五、导⼊新课播放歌曲《⾛进新时代》,思考:从这⾸歌曲中你可以体会出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吗?六、⾃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及⽅法论要求:从可以看出:世界上⼀切事物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具有___________,要求我们⽤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所有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判断:(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习目标】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自主学习】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具有____和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的、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____的,对未来充满____,热情的支持和悉心的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勇敢的接受___与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开始的,___是___的必要准备,___是___的必然结果;____又为新的___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___到___,又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要果断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基础梳理(见东方骄子)】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
因他号“曼倩”,过去有人称相声是“曼倩艺术”。
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年轻时还给东方朔的塑像磕过头呢。
在东方朔的诸多轶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和汉武帝之间的故事。
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树叫“善哉”。
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
两年后君臣二人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叫“瞿所”。
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汉武帝呵呵乐了。
据此,你认为东方朔的智慧在哪?你还有类似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吗?二、【对学、群学(合作)】【学习重点、难点】(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写写帮推荐)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写写帮推荐)第一篇: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写写帮推荐)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①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正是由于物质世界的,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学习难点:发展的实(二)课前自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1). 自然界是发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 年10 月9 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 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 米。
峰顶冰雪深度为3.50 米。
我国1975 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8848.13 米停止使用。
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
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 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 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 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的精确的雪深高度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一、课堂探究:情境1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 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
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长江最初是由东向西,一泻千里,流入古地中海。
随着西高东低走势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的出现,才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滚滚东流的巨川——长江。
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哲学道理?情境2 :多媒体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说明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探究:上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了什么?情境3 :2006 年8月24 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 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1930 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 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 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
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
探究: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
总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精当点评辨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
变就是发展。
总结: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补充)发展、运动、变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联系: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三、课堂训练基础题:(1—12)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变化就是发展2.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
这表明名师精编优秀教案①人社会是不断展的②旧的理点是荒的③真理是不断展的④人的是一个不断展的程A.①②③④B .②③④ C .③④D .④3.“人事有代,往来成古今。
”唐代人孟浩然句体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的B.人社会是客的C.事物的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化展的4.唯物法,展的是A.事物的运化程B.新事物的生旧事物的亡C.事物性的化D.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反复循5.事物化与展的区在于A.化是看得的,展是看不的B.化是展,展不一定是化C.化是倒退向下的化,展是前上升的化D.化既有前的也有倒退的,而展是前上升的化6.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的候,自行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西方人的青。
因自行占地少、投小、能保,可以减少交通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西方一些国家特注重鼓励自行出行、以自行先原的政策和划。
启示我①人的永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事物的是一个逐步展的程展的力④要在践中追求和展真理③践是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7.以下各能明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迁②芳林新叶催叶,流水前波后波③世界就是一个回,始于何,回到何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无不,事例无不迁,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8.“城市越来越大,汽越来越多,会英的人越来越多??”起中国些年的化,加拿大DPA工有限公司裁恩?麦克金用了一串的“越来越”。
一串的“越来越”反映了①的展②践的展③自然界的化④社会的步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要我国和技的跳式展,我国社会的全面步,建我国富有生机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必努力新。
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行新,是因A.世界是客存在的物世界B.事物是普遍系的C.物是运的承担者D.整个世界是不断展的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0.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
这种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1.“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
”因为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 .②④C.②③D.①④提高题:13、2009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
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
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不断创新?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答案:选择题:1— 5 CCDBD6—10 CCBDC11—12 CA13、答案:(1)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大力扶持新生事物,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2)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加快,如果只靠引进,将逐渐拉大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才能给我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