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分析
少林寺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关系分析

少林寺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关系分析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传统强者,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少林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灿烂的武术传统。
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少林寺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少林寺与中国武术的发展史进行分析。
一、少林寺历史与文化少林寺又称少室山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下,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95年,佗隐之间,当时的梁武帝为了让人们普及佛教,招收了印度高僧慧超,安置于少室山,传播佛教的教义。
之后,少林寺重新修葺,成为有名的佛教圣地,在历史上占据了几个朝代的位置。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其记载的历史记载有关拳术的文字记载,流传至今。
少林寺经历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时代,而此时期,少林寺迎来了中国武术文化的黄金时期,武功和佛教文化浸润渐成土地相长之势,历代通过训练、改良,最终形成了少林寺独特的武术传统,经为之后世代所传承。
二、少林拳术的历史中国的武术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武术的变化与发展是“兵器对兵器,人对人”之间的比较和演变过程。
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的残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少林拳术的许多记载。
据史料记载少林寺的武功历史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南北朝时期,那时,少林寺的岳飞祖师来到少林寺,开始了多年的闭门修炼,期间他总结了很多武功经验和技巧,深刻领悟了佛家的精神,从而创立了后世相传的的少林拳术,为少林寺的武术前进立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少林寺的佛家思想佛教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有东晋时的南山寺,在南山寺中出现了“禅宗”,这是佛教的一个关键分支,它将佛教人道中的“无我”之精神与中国文化中的“道”哲学相结合,是一个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尝试。
少林寺也是佛教文化的代表,少林寺的佛家思想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坚挺和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文化主张“德行和技能”,这也是佛教精神所强调的。
少林寺的佛家文化始终贯穿在少林拳术之中,成为少林寺武术传统的保障。
少林寺服装细节分析报告

少林寺服装细节分析报告一、引言少林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传统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少林寺弟子的标志,其独特的服装承载着寺内武僧们的身份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少林寺服装的细节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特点。
二、服装整体设计少林寺的服装采用黑色为主色调,寓意着守望夜色、冷静自律之意。
整体上,服装采用宽松的剪裁设计,使其具备灵活的活动性能。
衣领和袖子上绣有金丝线,形成独特的花纹,凸显了服装的高雅与精细。
三、顶戴少林寺的武僧顶戴的是一顶特制的僧帽。
该僧帽以黑色为主色调,内垫上尖角,象征着觉悟力量之意。
帽身上绣有少林寺的标志性图案,以金丝线勾勒出山、水、树、僧四个字,代表着少林寺作为佛教名刹之一的独特地位。
四、衣着1. 上衣:少林寺武僧的上衣常常采用长袍的形式,分为内外两层。
内袍一般为黑色,外袍为深蓝色或红色,两者间袍边镶有金边,突显了服装的金碧辉煌。
2. 腰带:腰带为黄色或红色,兼具实用和装饰的功能,同时也象征着师徒间的情谊和信任。
腰带上带有金属扣环,方便调节松紧度。
五、下装少林寺武僧的下装采用的是宽松的长裤,以灰黑色为主色调。
裤子腰部有细褶,使其在行动时更加灵活自如。
裤腿部分常常用裹脚带束缚,以增加运动稳定性。
六、鞋袜1. 鞋子:少林寺武僧的鞋子为布鞋,鞋底较厚,既为行走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又能增加脚的稳定性。
鞋面常常用红黑两色布料拼接而成,凸显了寺庙的庄重和神秘感。
2. 袜子:武僧的袜子通常为白色或灰色,采用纯棉或丝绸面料制成,柔软舒适,以提供足部的舒适感。
七、配饰1. 长鞭:武僧的特殊配饰之一,为黑色长鞭。
长鞭象征着武僧的武术功夫和悟性。
2. 佛珠:武僧手腕上常常佩戴佛珠,象征着佛教信仰和对佛法的追求。
八、结语少林寺服装的设计精妙而别致,其细节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黑色基调代表着武僧冷静自律的精神,衣领和袖子上的金丝线花纹则体现了寺庙高雅与精细的特质。
顶戴的僧帽、多层次的上衣、特制的腰带以及宽松的长裤和布鞋,皆是为了体现武僧们在修道和武术中的专注和舒适度。
少林寺景点讲解

少林寺景点讲解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少林寺景区旅游,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在少林寺中,参禅拜佛,习武学拳,学有所得,拜有所获,预祝大家玩得开心、过的愉快。
在参观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两个问题:1、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是谁?2、少林寺和其他寺院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由康熙皇帝题写山门匾额的少林寺,山墙上的禅武两字是对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注解,禅为魂,武为衣,习武修禅、以禅入武,禅武双修,“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退则参禅习武修道行”。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
大肚弥勒佛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其人的一尊佛,是五代时期人,生于浙江奉化,原名契此,号长汀子,出家于奉化岳林寺。
他身躯肥胖,常肩搭一布口袋,他极为珍惜粮食,看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捡入布袋,用以施舍穷人,人称“布袋和尚”。
常见的大肚弥勒佛像大都是圆头大耳、袒胸开怀、笑容满面的,后人则根据他独特的笑容和开怀的大肚,在各处供有大肚弥勒佛像的寺庙里题写出许多妙趣横生、饱含深意的楹联。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他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
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
少林寺导游词

少林寺导游词一、导语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武术的圣地——少林寺!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具有举世闻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少林寺的全面介绍和深度解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少林寺更加了解和认识。
二、少林寺概述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山中,原名“禅林寺”,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少林寺占地面积150亩,拥有二十几间佛殿、厢房和功德堂等建筑,是中国佛教禅宗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少林寺的名气主要来源于其两大招牌——少林武术和少林僧人。
三、少林武术1、历史渊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真正的武术体系和武术技术是在中古时期形成的。
而少林武术则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少林寺的创建时期。
据传说,南北朝时期,一位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来到中原传教。
他在少林寺里闭门修行了9年,期间发现僧人们身体瘦弱,精神不佳,于是创造了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少林拳法。
这是中国武术最早的拳法之一,也是少林武术的源头。
2、特点与风格少林武术有着独特的技巧和风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灵活、技击狠辣”,强调攻防协同、以攻为守。
在招式上,它以奇变猛烈著称,常常采用“鹰爪手”、“虎爪手”、“单刀”等具有独特韵味的武器。
少林武术的集中体现是拳法、腿法和器法,其中套路数量众多,变化繁多。
许多拳套的招式都具有寓意,并融入了少林禅宗的思想。
3、历史地位少林寺所属的少林派是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少林武术在国际武术界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少林僧人1、武僧传统少林僧人的武僧传统也是少林寺的重要文化,这一传统从达摩禅师传入中国以来,就与少林寺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古至今,少林僧人们以独特的剃度、服饰、礼仪和过往经历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武术上,少林僧人们讲究将“禅”和“武”相融合,即“禅之生武,武之化禅”,这一理念被誉为“少林武僧”的代表性标志。
探索中国的佛教建筑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

探索中国的佛教建筑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建筑的瑰宝,融合了佛教教义、武术文化和建筑艺术。
其壮丽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上。
嵩山少林寺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始建于东晋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达摩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禅宗发源地”和“武林圣地”。
嵩山少林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佛教信徒和游客前往参观。
嵩山少林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典型特征。
整个寺庙群落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布局合理有序。
前院以山门为入口,石狮子和铁狮子保护着大门两侧,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中院是传统的寺庙建筑群,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等,建筑形式宏伟,雕刻精美。
后院则是武术表演区,也是嵩山少林寺武学的发源地,整个院落更显得神秘且壮观。
除了建筑风格上的美,嵩山少林寺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寺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包括经典佛经、佛像、贴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嵩山少林寺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融合了佛教禅宗和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也体现在其历史韵味上。
作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在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中,嵩山少林寺承载着世代僧众的智慧和信仰,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嵩山少林寺虽然美丽迷人,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加强管理、采用科学的观光模式,是保护嵩山少林寺的重要途径。
在我看来,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不仅在于其建筑的外在魅力,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世界。
它不仅是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探索和欣赏嵩山少林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辉煌历史,感受到佛教禅宗的智慧和武学的精神。
少林寺 影评

我观看了此影片后,自己便被片中的武打情节和演员们高超的演技所吸引。
演员李连杰已是一名盛誉于海峡两岸的著名演员。
他的成就也是由于拍摄《少林寺》这部影片而开始名扬四海的。
也正是这部影片使他与佛学和少林武术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经典之作了。
其从影片的艺术风格,构思角度,和影片的制作,演员们的表演等方面来说都是独树一帜的。
从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朋友们。
这部影片,最成功之处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少林功夫,第一次的搬上了荧幕,使更多的人们在电影上观看到了精彩的中华武术。
将武术这一动作艺术形式与电影这一具备叙述性艺术的形式完美的结合。
使影片更加的富有吸引力。
此片的成功之处我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要的就是寻找到自己拍摄新片的独特之处,也就是说,不同于以往电影的内容形式和拍摄角度,表现形式等等。
在此片中,就是应用了中国武术这一形式,这在当时,是中国首部武打电影,是中国武打,动作片的开端。
因此,这一特点也提示我们,我们要创作好的,吸引人的作品就要做到与其他影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吸引众人的目光。
诸如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要做到“艺”,“技”,“情”,“俗”,“特”这几点上的任意一点上。
就有可能做到成功。
其二:就是优秀的演员,著名的演艺界明星,大牌明星的登场将是影片吸引众多观众的重要因素。
因此,这部影片以李连杰的出场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又一重要因素。
所以要想影片出彩,这也是很重要的。
少林寺 景点讲解

少林寺景点讲解各位游客,由于今天是周末假期,参观游览人多,请大家谨记我在车上时对大家所做的提醒,注意我们的导游旗,跟紧我们的队伍,不要随处走动,以免不小心脱离队伍给您带来不必要地麻烦,影响您游玩的心情。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大字气势磅礴,为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毁,重修于1982年,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
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
这是1985年重建的。
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
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
乾隆皇帝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
电影《少林寺》赏析

《少林寺》电影赏析电影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
电影还能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审美观。
比方说,以前觉得很好看的动画片,现在看起来却觉得很无聊,因为小时候看的东西,产品的受众就是小孩子。
电影艺术引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欣赏的特殊性。
作为一种融会着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艺术,电影欣赏具有更大的丰富性。
这同时也是电影艺术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简而言之,电影的作用就是:一、最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作用。
二、有效地帮助了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三、能迅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四、娱乐和休息的功能。
下面,我就自己在“世界电影文化”课上的所学,对《少林寺》这部电影进行赏析。
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到了王仁则的陷杀,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
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
一日,李世民偷渡黄河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
王仁则诬陷少林寺内有人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
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
此时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阳,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
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
唐大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
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威震四方。
这是一部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与一个为报父仇、出家学武的惊险故事掺杂在一起的优秀功夫片。
李连杰成功塑造出了觉远这样一位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形象,表达出了反对暴政、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少林寺生命周期浅析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的腹地,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享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的美誉。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图2是少林寺景区1981——2009年的游客变化情况图。
根据巴特勒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发展情况,可以对少林寺景区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
少林寺旅游与佛教、武术关系密切,少林寺在建寺之初直到后来的跋陀在此首传禅宗,不断有零散的佛徒前来修道取经,此时探索阶段已经开始。
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秦王李世民有功,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在这一时期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美名远扬,慕名而来的佛徒和各地访客人数增加,此时少林寺进入参与阶段。
参与阶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82年1月21日电影《少林寺》上映引起轰动,同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南嵩山风景区(少林寺作为核心景点)名列其中,标志着少林寺景区进入发展阶段。
电影《少林寺》的热播,使全国迅速刮起一阵少林风,少林寺在同名电影的宣传下家喻户晓,游客人数急剧增加。
年游客量人数在1986年达到顶峰267万人次,此后至今再未能超越。
1986年后,由于少林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景区后续宣传不足,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软件设施滞后,旅游功能不健全,未能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少林寺景区游客人数出现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开始进入一个漫长的衰落阶段。
少林寺游客量统计5010015020025030019811982198319841986199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游客量/万人1999年,释永信荣升少林寺方丈,为少林寺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少林寺商业开发和广告宣传,少林书局、少林药局先后成立,少林寺欢喜地品牌系列产品开始销售,国际武术节和禅宗音乐盛典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也让少林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9年至今,少林寺景区开始复苏,游客人数停止衰减,并开始缓慢的上升,再次进入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一、少林寺发展现状: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
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
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
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三万平方米。
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
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塔林位于少林寺以西,占地面积有14000多平方米,里面有唐,宋,金,元,明,清的塔共246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群。
由于建塔的年代不一样,所以塔的样式款型也不一样,有四方型,六脚型,柱型,圆形---一般来说,这塔的高低,大小,层次,形状都是根据和尚生前的佛学修养,职位高低,功德大小,以及少林寺的经济状况而决定的。
如果感兴趣可以数一数,这塔的高度一般都在15米以下,并且最高的是只有7层,而且还都是单数。
因为在佛教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目前,少林寺旅游业发展每年呈上升趋势!二、少林寺发展战略分析:(1)营销环境分析佛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了中国。
五台山(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峨眉山(南无普贤菩萨道场)、普陀山(南无观世音菩萨道场)、九华山(南无地藏王菩萨道场)。
少林寺虽是佛教重地,却只是一个寺院(2)少林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播出后,全国各地即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来到少林拜师学武的人不计其数,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地的影迷游客。
当时的少林寺还很破落,那时候的少林寺,因为历经军阀混战、“文革”等一系列战乱和运动的破坏,已经非常凋敝了,很多山房都倒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都是一片瓦砾。
许多游客乘兴而来,却扫兴而归。
▪而少林功夫,则是当时少林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码,且当时少林寺没有其他知名旅游产品,怎么才能拓宽拓大少林的旅游市场呢?(3)旅游营销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s)▪《少林寺》河南登封少林寺红透大江南北。
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带来大量游客。
▪ 2. 劣势(Weakness)▪在国内,由于政策原因,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宣传佛教和寺庙;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社会,民众普遍信仰基督教,对佛教一点儿都不了解,加上当时少林寺缺乏外语僧才,无法充分与西方民众沟通。
▪ 3. 机遇(Opportunities)▪少林寺武僧团巡回演出,得到公众认可。
少林寺佛教文化团访问台湾,受到台湾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全程追捧,被誉为“给台湾社会送来一股清流”,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我国政府高度认可。
▪ 4. 挑战(Threats)▪少林寺不是机关,不是衙门,国家是不养的,给你一些政策,你必须自收自支;香火布施也有限,大笔捐献的施主比较少见,总体来说,当时的少林寺,就是一个穷寺院。
三、少林寺7P营销策略分析:(1)产品策略:佛整理佛陀画传心经教诲佛教史话等,方便游客信徒。
寺重建、重修寺院建筑建筑,修葺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等,让少林寺重新璀璨的站立在世人面前。
现在少林寺门票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最高一年达2000万之多。
僧在寺院内部,由体验者对寺院生活的全过程亲身经历一遍,少林寺邀请年富力强的白领阶层、大学教授、企业老板等“中国的脊梁”,来领略少林文化的价值。
比如他们进寺后,看到的少林寺的仪轨,钟是怎么敲的?敲钟时僧人嘴里唱的什么?看完敲钟后,去吃素斋,吃斋时不说话,盛饭时怎么托钵,以及吃饭时筷子怎么拿,等等,全部有一套程式,把禅宗的东西全部搬到了生活中,给它生活化了。
慈少林慈幼院抚养了1000多个孤儿,少林寺每年花在他们身上的钱至少60万元,要养到他们18岁。
禅整理历代禅宗典故、典籍。
武公开少林秘笈,武僧团巡回表演少林武术史话医开设少林药局,开发少林秘方。
艺禅诗艺文绘画书法雕刻音乐禅茶禅食梅帅元作为“山水演出”创意中国第一人,2004年与谭盾、释永信、易中天一拍即合,联手创作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2006年秋天,惊天之作在中岳嵩山横空出世。
(2)价格策略:少林寺门票100元/人,学生半价。
索道的往返80元/人,单程50元/人,费用不包括在内。
少林寺及有关方面在申遗成功之后不涨价,少林寺的发展放到了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上,少林寺有着更高更大的战略目的,意欲将整个旅游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好,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门票经济,每年多收点门票钱。
(3)渠道策略:旅行社这个渠道,是景区客源的稳定来源。
如果不能跟旅行社很好的沟通,大家都不推你的景区,你就只能完全依赖散客市场。
这就变成了靠天吃饭。
没有旅行社这个渠道的支持,旅游景区的经营工作要冒极大的市场风险。
因此,对旅行社优惠的政策只是前提,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旅行社紧密联系,搞好工作和服务:1、在主要客源地中心城市设立2—3人的办事处(片区经理)要求片区经理对所辖片区的每一个签约旅行社(组团社),一年当中必须至少登门拜访一次。
对那些联系密切的旅行社,要多次的、反复的上门拜访,提高我们每年的大篷车等促销活动的效果。
2、可考虑与客源地旅行社进行广告合作和支持,与客源地旅行社签订广告支持协议,共打广告、共同策划。
3、建立少林景区之友俱乐部,搞好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4)促销策略:品牌策略是有效促销源头,释永信在《禅露集》中有这样的观点:“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
”正式当家方丈的这个观点,解释少林寺在商业社会中采取的主动姿态。
美国加州“嵩山少林寺日”每年3月21日为加州“嵩山少林寺日”,是被加州议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
2006 年3月少林寺的武僧们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西侧广场免费亲自教导少林功夫拳及少林养生气功。
媒体宣传:内刊--少林寺内部刊物叫《禅露》,由方丈和其他僧人撰写文章。
网络--1996年,少林寺专门建立了少林寺网络中心,僧人们平时都可以前来上网点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内容。
释永信说,自已平时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联网。
(5)人员:少林寺走出了寺院,走向全球;它进入了服务行业,进入了旅游业,进入了演出业,...如今,少林寺每天执帚扫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钱雇来的保洁人员,守着少林寺!(6)服务过程:少林寺的主要景点都在常住院和塔林里,常住院是由7进建筑所组成,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毗卢阁。
有导游的详细讲解,参观塔林,武术表演包括室内和露天两种形式,其中室内的比较精彩!(6)服务环境:前来少林寺观光旅游、拜佛学禅、习拳练武者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万余人次)。
近几年,随着景区周边居民住宅及商业建筑的一、二、三期拆迁,少林寺景区内部环境的整治和绿化,以及入口建筑群和容纳1500辆大小车场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少林景区的旅游环境。
为尽快落实少林景区详细规划,恢复“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和“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磬悠”的意境,特招商续建项目。
建设项目主要有:塔林周围环境改造和古塔艺术博物馆、甘露禅园、南园、双塔园、武林园及景区绿化与环境整治。
四、结论与建议:创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1)语言: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每一个市民都必须练好普通话,体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2)旅游宣传意识,除了导游、司机、酒店、餐饮等服务人员服务周到,树立良好的形象外,政府还应强化普通市民的旅游宣传意识:(3)信息服务中心和散客服务中心,为顾客提供个性化,贴身服务,建立一个专业的知名的信息服务中心和散客服务中心,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总之,作为河南甚至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相信少林寺一定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