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
PET-CT显像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患者 由于急性 发病行急诊手术 ,术后心理波动 较大。这一时 期患 者对手术是否 成功 ,是否转 移及 肿瘤切 除是否彻底 非常关注和敏感 ,
特别是有结肠造口的患者 ,排便方式的改变对其形象和自尊又是一
个打击 ,甚至对腹部肠造 口很不接受 பைடு நூலகம்与每位 患者耐心交流 ,关心患 者 ,真实而技巧性地 回答患者提 出的所有 问题 ,告知患者手 术非常成 功 ,消除其顾虑 ,同时鼓励和配合患者 家属在 各方面精心护理患 者。 鼓励有 结肠造 口患者说 出对造 口的感觉 和接 受程度 ,详细解释 和介绍 肠造 1对其疾病治疗 的重要性 ,造 1的原理 和方法及如何 自我护理 , 3 3 让 患者 逐渐 正视并参与造 口的护理 。
【】 曹兵 , 建伟 , 继礼 , 直 肠癌 完 全性 肠 梗 阻 I 3 许 顾 等. 期切 除 吻合 体
会[ _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0 , 2: 8 ] 2 26 ) 5 . 0 ( 1
[】 卢芳 . 胜输 型便秘 患者 行结 肠次 全切 除术 的护理 [】 理学 杂 4 慢 J 护
志, 0,1 ) 1 2 6 (:. 0 2 29
向患者解说不良隋绪刺激对疾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应积极保持良
PT C 显像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E- T
李惠兰
( 山西煤炭 中心 医院,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6
【 要 】 目的 探 究护理 因素在 用 P TC 摘 E -T显现检 查肿 瘤 时的重要 性 , 以便加 强 临床 的诊 断。方 法 选取 某 院 自2 0 年 8月至 2 0 年 8月 07 09
做 心脏 显像 检 查 的 患者需要 在检 查前进 餐 ,其 余部 位检 查 的患者 的话显像 的话 禁食 4 6 。检 查 时的 护理 ,安 置 患者 ,使 患者处 于舒 适 的  ̄h 卧位 ,调 节适 宜的温度 ,做 脑部 显像 的 画着要 戴 眼罩 、耳 塞等必要 的设备 ,先 对患者 建立静 脉 通道 ,然后 缓慢静 推 显影剂 之后 再推 生理 盐
PET-CT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价值

√
√ √ √ √ √ √ √ √ √ √
√(XRT)
√ √
* 有中国版指南
早期肺癌
男,55岁,健康查体
随访3个月,代谢活性略增加。 手术病理:高分化鳞癌
良恶性鉴别
良性
SUV2.5
恶性
不同分期 的肺癌
治疗后完全缓解: 男,60岁
• 治 疗 前
• 放 、 化 疗 后
男,76岁,左上肺肺泡癌术后5年
PET/CT的肿瘤应用
2. 指导治疗:
• • • 恶性肿瘤分期; 肿瘤恶性程度分级 和预后判断; 指导放疗计划靶区 的设定
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指导设定精确的放疗靶区 女, 74 岁,间断下腹痛,发现盆腔包块,行全子宫+ 双附件+部分肿瘤切除,病理为低分化癌。
PET/CT肿瘤应用
3. 治疗评估和复发监测
未来
‥
分子影像
PET, SPECT, MRS, 光成像, 增强 MRI/US/CT
血管成像, 彩超,MRI, SPECT, PET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在功能、代谢、受体分布等的显示方面具有优势
肿瘤
Ictal
interictal
脑部疾病
Siemens
GE
Philips
PET/CT迅速得到普遍认可和关注
Image of the year (1999)
Image of the year(2005)
PET/CT肿瘤应用
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
1.
• •
协助诊断:
良、恶性鉴别; 标志物高,寻找病灶;
PET-CT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PET/CT
PET/CT是目前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代表。 将解剖形态学与人体的功能、代谢和受体完美结合的一种显像方
法。 显示生物物质的空间分布、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PET/CT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改进治疗方案,
2005-1-20 放化疗后复查PET- CT:鼻咽部、颈部(-);骶骨及 T11骨转移。
NPC放疗前
NPC放化疗后
鼻咽部(),骶椎、 T11骨转移
治疗前
肺癌脑转移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后
四、假阳性病例的分 析及对策
盆块查因(一)
患者女性41岁,下腹痛伴阴道流血5天入院。 MR:子宫左后方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卵
此外,氧代谢(15O-氧气)显像、骨代谢(Na18F)显像、血流 灌注(15O-水、13N-NH3·H2O)显像也可弥补 FDG 的某些不 足,在 PET 分子显像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PET/CT乏氧显像
18F-FMISO显像可以有效获 得有关肿瘤组织氧合状态的 信息,确定放疗计划,很容 易确定肿瘤细胞的那些部位 需要提高照射剂量,从而使 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合理或者 在治疗前根据乏氧情况使用 增敏剂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合 程度。
术后+1疗程化疗后复查:盆腔、左上腹 及左下腹术后残留,病变侵及盆腔内周 围脏器及腹膜,与术前PET显像比较, 残留病灶内高代谢区减少及SUV显著减 低,提示化疗效果显著。
术前PET-CT显像
盆腔恶性病变,最大SUV=8.01(术前
姑息性手术+1疗程化疗后
PET/CT病例(化疗前后比较)
患者女性,52岁,双乳癌术后四年,2004年10月PET/CT提示全 身多发转移,化疗6疗程后复查PET/CT。
PET-CT的临床应用

张家港澳洋医院
12
(五) 11C-乙酸盐 11C-乙酸盐可被心肌细胞摄取,在线
粒体内转化为11C-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 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反映心肌 细胞的三羧酸循环流量,与心肌氧耗量成 正比。可用于估测心肌活力及肿瘤显像, 特别是对分化较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张家港澳洋医院
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一方面可
以使肺癌患者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手术及
其他有效的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和提高生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
要的开胸手术,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减
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这无疑对临床具有
重要的实用意义。
张家港澳洋医院
20
18F-FDG PET显像是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良、 恶性的有效方法。恶性病灶表现为结节状的限局性 放射性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绝大多数良性病灶 不摄取18F-FDG 或轻度摄取18F-FDG。但也有小部分 良性病变(如活动性肺结核、急性炎症等)出现 18F-FDG 高摄取,出现放射性浓聚影,仔细分析病 灶的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SUV是衡量病灶摄取 18F-FDG多少的最常用的半定量指标,多数学者将 SUV 2.5作为良恶性鉴别界限,SUV>2.5考虑为恶性 肿瘤,SUV介于2.0~2.5之间,为临界范围, SUV<2.0可以考虑为良性病变。Gupta等研究结果表 明,肺癌组织的SUV为5.63±2.38,肺部良性病变的 SUV为0.56±0.27,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 由于SUV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当慎重使用。此外,也 有使用肿瘤/非肿瘤(T/NT)计数比值及病灶/本底 (L/B)计数比值法。
之有关的酶有己糖磷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
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的临床研究应用

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的临床研究应用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并查找病灶的临床研究应用。
方法:对本院使用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48例已发现肿瘤患者寻找原发病灶进行分析。
结果:48例通过病理发现的肿瘤患者中,检测原发病灶和是否转移的诊断中,磁共振扫描仅20例对原发病灶进行准确评估,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基础上加以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则可以对46例肿瘤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检测准确评估率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PET成像技术对检测全身类肿瘤并且寻找原发病灶有着精确、无辐射及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等优势,并且对人体完全无副作用伤害,适合健康体检人群和肿瘤分期治疗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医学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每年坚持做全身体检的人数持续增长,而早期检测出肿瘤会提高治愈率,在初诊后疑似有肿瘤时使用磁共振(MRI)全身类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成像技术检测评估确诊率也较高[1-2]。
相较与PET-CT技术检测的辐射损伤,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的优势在于无辐射、不用注射造影剂等[3-6]。
PET-CT检测费用高昂,而且操作繁复,同时还要受注射药物限制,而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在查找发现肿瘤病灶的各方面具有高敏感性,能检测到肿瘤的原发病灶而且能发现其是否转移,这在一程度上已经达到与PET-CT相似的效果。
磁共振全身类PET在肿瘤的分期方面有巨大潜力,但是对于病变的细节分析则是有限的,而常规磁共振扫描能弥补这一细节缺点。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磁共振PET全身类成像对肿瘤的检查与原发病灶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已发现肿瘤的48例患者分别进行普通磁共振及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查,男39例,女21例,年龄39~79岁,平均(52.0±11.3)岁。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03
PET-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 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不同患者的病理类型 、疾病分期和预后差异较大。PET-CT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和 功能代谢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侵 犯范围,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PET-CT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 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计划,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准确诊断
PET-CT能够准确检测淋巴 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 况,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 确的治疗计划。
监测疗效
通过PET-CT的复查,可以 监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 治愈率。
预后评估
PET-CT的检查结果可以预 测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康复 计划。
PET-CT在淋巴瘤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ET-CT 的图像质量和准确性将得到进一 步提升,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临床应用拓展
未来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将进一步拓展,例如用于淋巴瘤 的早期筛查、微小残留病灶检测
等方面。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 学科研究成果,PET-CT有望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
流行病学调查
PET-CT在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了解淋巴瘤的发病 情况、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PET-CT在临床试验中可以帮助评估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更 好的治疗效果。
PET-CT的临床应用

张家港澳洋医院
(六) Na18F Na18F是一种亲骨性代谢显像剂。18F通过与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进行离子 交换沉积于骨质中。Na18F主要用于骨转移 癌的诊断及移植骨的监测。
张家港澳洋医院
14
(七)乏氧显像剂 18F-fluoromisonidazole (18F-MISO)是一种硝基咪 唑化合物,与乏氧细胞具有电子亲和力,可选择性地与肿 瘤乏氧细胞结合,是一种较好的乏氧显像剂。18F-MISO可 通过主动扩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硝基(NO2)在硝基还 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在非乏氧细胞内,硝基还原产物可 立即被氧化;而在乏氧细胞内,硝基还原产物则不能发生 再氧化,还原产物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发生不可逆结合, 滞留于乏氧细胞中,其浓聚程度与乏氧程度成正比。研究 结果证明,对于放射治疗,细胞在有氧状态下比在乏氧状 态下更敏感,因此,乏氧显像可用于预测放疗效果。18FMISO主要用于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的放疗效果预测。也可 用于估价心肌存活状态。
张家港澳洋医院 FDG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 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评价疗 效及监测复发等。 根据大脑的葡萄糖的代谢特点,18F-FDG主要用 于癫痫灶定位、早老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抑郁 症诊断及研究;也用于研究大脑局部生理功能与 糖代谢关系,如视觉、听觉刺激、情感活动、记 忆活动等引起相应的大脑皮质区域的葡萄糖代谢 改变。 对于心肌主要用途是估测心肌存活。
12
张家港澳洋医院
(五) 11C-乙酸盐 11C-乙酸盐可被心肌细胞摄取,在线 粒体内转化为11C-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 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反映心肌 细胞的三羧酸循环流量,与心肌氧耗量成 正比。可用于估测心肌活力及肿瘤显像, 特别是对分化较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petct影像学表现

petct影像学表现PET/CT影像学表现PET/CT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方法,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代谢和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
在临床上,PET/CT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神经科学等领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本文将介绍PET/CT在不同疾病中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PET/C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FDG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
在PET图像中,高代谢区域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代表着肿瘤组织的存在。
同时,CT图像可以提供肿瘤的解剖结构信息。
因此,结合PET和CT图像能够准确地定位肿瘤并评估其活动水平。
例如,在肺癌的研究中,PET/CT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并评估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除了肿瘤学,PET/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也有重要应用。
心肌代谢正常的区域会摄取标记物并在PET图像中显示较亮的信号,而受损的心肌则表现为低代谢区域。
通过分析心肌的代谢情况,可以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程度。
此外,PET/CT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介入性治疗的选择。
在神经科学领域,PET/CT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过程中,PET/CT可以用来观察脑内淀粉样斑块的积聚情况,从而评估脑部神经病变的程度和分布。
另外,PET/CT还可用于评估脑肿瘤、癫痫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代谢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PET/CT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例如,在肿瘤学中,根据治疗后PET/CT的结果可以评估病灶的代谢水平是否下降,进一步判断治疗效果。
此外,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PET/CT图像,可以评估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和预后。
总结起来,PET/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融合了代谢和解剖信息的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与PET/CT显像:一.适应症:为临床分期检查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1.CT未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远隔转移迹象;2.临床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胸部CT发现纵膈淋巴结最小经≥1cm,或PET检查阳性者;3.对PET发现的肾上腺或肝脏孤立病灶者,如肺部有手术条件须行活检排除转移;4.对PET发现骨骼病变而原发肺部病变可以手术,须经组织学或其他影像学证实。
PET/CT对病灶可精确定位,在辨别生理摄取和异常摄取上有明显优势。
二.临床价值:国际上推荐按4级标准划分其价值评估:1a为确定价值;1b为可能临床价值;2为对一些病例有价值;3为由于临床资料缺乏或数据不完整目前尚未评价;4为很少有临床价值。
据此,目前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为:1a为高手术风险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胸腔外远处转移的临床分期(脑转移除外);1b无手术风险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2为治疗的监测。
肺单发结节(SPN)的诊断一.定义:为肺内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病灶;现在多倾向于其直径≤3cm。
二.SPN的CT鉴别要点:通常提倡使用薄层动态扫描或螺旋扫描薄层重建图像。
用肺窗观察SPN的形态,用纵膈窗测定SON的密度。
1.位置:恶性:两肺上叶前段,左上叶后段,右肺中叶。
良性: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及基底段。
2.大小:结节直径>3cm恶性比率在93-99%;结节直径<2cm良性占44-45%;结节直径<1cm多考虑为良性。
3.形态(边缘):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如分叶(特别是浅分叶)、毛刺(尤其是细、短、密)多为恶性;边缘光整和粗、长、稀疏的毛刺提示良性。
4.密度:不均匀、小结节堆聚、小泡、小管、偏心后壁空洞和含细小、稀疏钙化的结节恶性多见;薄壁空洞、钙化灶粗大、量多多为良性。
5.周围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微血管成像征可见于恶性结节;卫星病灶和晕影多见于良性。
6.强化效应:不均匀强化和轻、中度强化常为恶性;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极少数甚至高度强化及边缘(包膜)强化多见于良性结节。
肺癌直接征象:1实质性肿块,三维经线接近;2形态不规则,边缘见浅分叶和短细毛刺,胸膜凹陷征;3密度不均可有液化坏死,见小泡征或偏心性厚壁空洞,钙化少见或细碎;4强化多不均匀,轻、中度,可见小结节堆聚,偶见血管造影征和微血管成象征。
肺癌间接征象:1阻塞性改变2纵膈淋巴结肿大3邻近结构受侵犯4远处转移。
三.SPN的PET显像:体会:1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时,单次影像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态学特征(CT征象)或PET有关的参数值;2注意观察其动态变化,重视影像学的随访;3FDG-PET一般做全身显像,如发现有肺外转移征象则为重要佐证;4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延迟现象SUV有较大意义;5 PET阴性预测值较高;但在腺癌,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或肿瘤代谢活性较低时易漏诊;PET/CT与肺癌分期一.T分期二.N分期三.M分期PET/CT与肺癌治疗一.肺癌分期与治疗计划:可发现更广泛的病灶;PET/CT提高了对肺癌复发的检出率并能对发现的异常FDG浓聚准确定性定位,最终确定或改变了部分病人的治疗计划。
二.放射治疗计划的优化:PET/CT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同观察者靶区勾画的差异,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已成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理想工具。
三.肺癌疗效判断:PET/CT利用肿瘤组织FDG代谢旺盛,坏死纤维化组织FDG代谢极低甚至没有的特点,能较好地进行鉴别,及时发现复发、转移、调整治疗方案。
不管肿瘤范围是否缩小,FDG摄取明显减低即提示治疗方案有良好的效果。
PET提示的复发灶的存在及其程度对评价与后也有参考价值。
一般建议放疗后间隔2-3月接受检查,以便可以正确分析肿瘤活性。
四.预后评价PET阴性者无病灶生存时间较PET阳性者要长。
FDG PET 阴性与低死亡率和无病灶生存时间长相关。
SUV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一个生物学特异性指标。
PET/CT肺癌显像的注意事项一.PET显像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FDG PET对肺癌的诊断阳性预测值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其假阳性存在。
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1.PPD试验;2.肿瘤标志物测定;3.双时相显像;4.其他示踪剂,如11C-醋酸、11C-choline显像。
二.PET/CT显像程序1.显像前准备2.示踪剂和造影剂3.显像条件三.诊断性CT多期增强CT研究将有助于病变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对FDG PET阴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尤为明显。
一般认为需要对病变精确定位,如制定放疗计划、穿刺活检及肿瘤或其转移灶18F-FDG呈阴性时,主张完成常规PET/CT采集后再进行CT的增强扫描,以便获得诊断意义的CT图像。
四.PET/CT的融合精确度五.衰减校正六.CT造影剂所致的伪影七.呼吸运动的影响与呼吸门控八.新型PET肿瘤显像剂。
PET对淋巴瘤的价值:一.诊断淋巴瘤淋巴瘤的诊断主要靠活检,主要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有创诊断过程,或为有创诊断选择最佳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能发现一些早期微小病灶,以利于及时活检诊断。
1提示临床选择最方便部位进行活检,2提示坏死病灶,从而避免因取到坏死组织而使活检失败。
3有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二.协助淋巴瘤分期目前CT是淋巴瘤分期的主要手段,对于大于1cm的淋巴结和大肿块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体积较小(小于1cm)或无明显增大的含瘤淋巴结无法鉴别,对于实质性脏器内亚临床转移灶诊断效果也较差。
根据代谢活性的不同,PET可以较好地鉴别良、恶性,进一步明确一些CT所发现的病灶的性质。
FDG-PET/CT对病变的检出能力与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有关:对生理分布较高的部位如脑、心、泌尿系和肠道不易检出;恶性度不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对FDG摄取不高,也不易检出。
三.治疗效果评估:如果肿瘤对化疗有效,其葡萄糖代谢可以在6-72h内明显减低,可于早期反映治疗效果。
利用18F-FDG进行疗效判断可能还会更准确。
早期评估比治疗后评估具有更好的预后价值。
PET对霍奇金病的阴性预测值很高;对阳性病灶须谨慎对待,因其易出现各种炎症并导致假阳性。
PE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病阳性预测值很高,很少出现假阳性;但假阴性较常见,既是阴性仍有可能有微小病灶存在,须谨慎随访!对组织分型中比较惰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FDG摄取可能不高,其可靠性也相应降低。
四.残存病灶判断淋巴瘤治疗后的残留灶很大一部分是纤维化灶并不存在有活性的肿瘤细胞。
PET对于残留灶的判断比较明确。
少数假阳性主要来自放射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胸腺增生和一些肌肉摄取。
也有少量假阴性病例。
五.监测淋巴瘤复发PET可以较其他方法更早期、更准确地提示淋巴瘤的复发。
应了解并注意分辨PET常见的假阳性,如化疗后的胸腺、骨髓摄取和放疗后的肺、胸膜摄取;同时在确定复发并开始治疗之前,可能还需要寻求活检或其他复发的证据,必要时也可4-6周后复查PET,真阳性病灶可能会有进展。
六.FDG PET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P350七.其他PET药物的应用。
PET/CT对淋巴瘤的价值1.可大大减少由于移动或生理运动等引起的误差;2.精确的病灶定位可以减少PET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提高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评估的准确性;3.可以大大缩短检查时间;4.指导放疗计划的制定。
乳腺癌与PET/CT一.FDG PET与乳腺癌18F-FDG PET成像对乳癌原发灶、局部和全身转移灶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双时相18F-FDG PET对鉴别原发乳腺癌病变和局部组织活检导致的炎性反应、良性病变有一定价值。
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PET/CT检查乳腺淋巴结群可分为三组:胸小肌外侧、后方和内测淋巴结群。
对乳腺癌的病人,要求在患病乳腺对侧上肢注射示踪剂,这是因为在注射示踪剂同侧正常的腋窝淋巴结也有部分生理性的18F FDG摄取现象。
四.乳腺癌远处转移的PET/CT显像最常见转移部位是骨骼系统。
妇科肿瘤与PET/CT一.宫颈癌常规显像之外,注射后3h加做延时相对提高诊断有帮助。
1.原发性宫颈癌:协助正确分期,确认是否有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2.宫颈癌复发:协助寻找转移灶或复发灶;对疑是复发者寻找复发灶。
3.预后评估:二.卵巢癌原发灶PET显像:摄取18F-FDG的程度高;巨大肿瘤内部可能呈低代谢。
FDG的摄取状态,包括SUV,不宜用于早期卵巢癌原发灶的监测与鉴别。
PET发现CT未发现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对术后CA125升高,临床怀疑肿瘤复发,而B超、CT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全面病情,从而部分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和不适宜的治疗。
在CA125阳性的病例PET发现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时间早于常规技术6个月。
疗效监测:部分良性病变可以摄取18F-FDG:卵巢-输卵管脓肿、输卵管炎、卵巢结核、良性畸胎瘤、良性腺瘤、出血性滤泡囊肿、子宫内膜瘤最为常见。
部分黏液含量高、生长相对缓慢的卵巢癌的FDG PET 假阴性率高。
部分转移病灶,特别是盆腔内播散者,或是治疗后一段时间内也易表现为假阴性结果;结核CT、B超检查有一定帮助。
三.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与PET/CT甲状腺癌18F-FDG PET/CT显像良恶性鉴别困难,易出现较多假阳性和假阴性;故对于已明确病理类型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可用于手术前了解全身转移情况,以及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对于其他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18F-FDG PET/CT目前一般只用于肿瘤根治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而全身131I 显像阴性者。
涎腺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发病率以腮腺最多,小涎腺次之,颌下腺较少,舌下腺最少。
但恶性肿瘤占所生肿瘤的百分比,则颌下腺、舌下腺的恶性病灶可高达50%-90%,而腮腺肿瘤中恶性病灶仅占10%左右。
18F-FDG PET/CT 显像一般表现为高代谢病灶,但部分腮腺良性肿瘤病变,如腮腺混合瘤等可以出现明显的摄取,出现假阳性。
故18F-FDG PET/CT 对于涎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价值有限;但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涎腺肿瘤可用于临床分期。
肝细胞癌与PET/CT在高危人群中,常用的普查方法是每3-6个月查一次AFP,每6个月查一次肝脏超声。
1.A FP及其他肿瘤标志物2.超声检查3.CT:多时相造影时的典型表现:动脉期早期增强门静脉期转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并持续到延迟相。
肝硬化常造成CT造影增强程度变化,主要是再生和发育不良结节,通常与癌前性细胞分化共存。
4.MRI:与CT类似,动脉相的造影剂强化。
5.PET:肝癌可能并不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其“净酵解”可能比正常肝细胞更低,因此18F-FDG PET/CT显像可能检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