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2017届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
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
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
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
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
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
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 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
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第二步:抓关键词。
光明和阴影。
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
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写材料作文用的名言警句

写材料作文用的名言警句
嘿呀!写材料作文的时候,名言警句那可真是太重要啦!
首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哎呀呀,它告诉我们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呀!只有读得多了,知识储备丰富了,写作文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
还有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提醒我们,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可不行呀,得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哇哦!这让我们在写作中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哎呀呀,强调了勤奋和思考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能偷懒,不能随便应付,得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才行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能让我们在写关于友情的作文时,增添一份温暖和深情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和写作,不然到老了后悔可就来不及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哇,多有气势!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作文的内容新颖、有活力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又是在强调学习要趁早,写作文也是一样,早早积累,早早练习,才能越写越好哟!
总之呢,这些名言警句就像是写作道路上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呀!。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生 的一 切变 化 , 一 切魅 力 , 一 切 美
都 是 由 光 明 和 阴 影 构 成 的 。— — 列夫 ・ 托 尔 斯 泰 。请 根 据 阅 读 后 的 感悟和 联 想 , 写 一篇 不 少于 8 0 0 字
会 现 实 多 角度 立意 。
如果是 多则名 言警句 , 审 题 时 要善 于全面准确 , 从 不 同 的 名 言 警 句 中挖掘其内在 的相同点 , 在 相 同 之处 立意 : 也可以 “ 抓住 一点 , 不 及
名 人 所 说 的谚 语 、 格 言等 都 可 以 叫 名言警旬。
这类新材料作 文 , 命 题者往往
提 供 与 写 作 者 道 德 修 养 或 学 习生 活 的 某 一 方 面 紧 密 相 关 的 名 言 警
句( 一句一 段或 几旬 几段 ) 作 为 作 文题 . 审 题 的关 键 在 于 理 解 给 予 的 名 言或 话 语 的 深 刻 含 意 。名 言 警 句
灵 与 修 养 方 面 的 弱 点 或 不 顺 利 的
言之后 , 命题者用 “ 其实 , 站 在 哪 里
看 世界好 ,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认 识 和体 验 , 你 又 有 怎样 的 认 识 或 体 验
有 名 的 言语 。广 泛 上 来说 就 是 有 意 义, 向人们揭 示一 定 的道理 的话 ,
或 材料中有关 评议性语 言 , 它 往 往
透 露出命题者 的情感倾 向 。 考 生 只
要 留心 揣 摩 不 难 窥 出 其 中端 倪 。 2 . 注 意 由表 及 里 。 抓 名 言 警 句 的关键词 句 , 结 合 社 会 时 代 背 景 解
读名言警 句 , 由 表 及 里 把 握 名 言 警 旬 中所蕴 含 的哲理 , 及 其隐 含义 , 挖掘出喻意。 3 . 善于 由此及彼 。 在 名 言 警 句 隐含义的范围内, 由 此及 彼 , 结 合社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整理精校版)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整理精校版)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作文辅导0509 1559[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海淀区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其中“地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鲜明。
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包含的哲理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抓住词语“贴”、“地面”、“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
抓住词语“云端”,发掘其特点,可以类比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例如“云端”辽远高卓,可类比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云端”绚丽多彩,可类比美好的情思和精神;“云端”千变万化,可类比态度变化无常;“云端”虚无飘渺,可类比根基不稳等等。
题目要求“自定立意”,则意味着可以赞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也可以辨证分析,反驳将此观点推向片面和极致。
观点的确立取决于对哲学家名言比喻义的理解。
例如将“云端跳舞”理解为舒展自如,可以赞颂、倡导这种人生状态;将“云端跳舞”理解为纵横驰骋,则可以阐述纵横捭阖的生命姿势、或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反过来看,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比较好的立意: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脚在大地,心在云端;步行不如跳舞;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等。
申论积累名言作文例子

申论积累名言作文例子1. "成败皆因人心" - 这句名言意味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和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相信自己会成功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相比之下,那些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消极悲观的人往往容易失败或放弃。
例如,世界顶级企业家马云曾多次强调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认为,只有拥有积极正确的心态,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坚持,最终取得成功。
2. "笨鸟先飞" - 这句名言意味着尽管起点不高,但只要勤奋努力,就能胜过那些天赋更高但懒散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普通出身的人经过不断努力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乔布斯是一个大学辍学生,但凭借着他对技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追求,最终带领苹果公司成为全球科技巨头。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勤奋和毅力比天赋更重要,只要愿意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句名言意味着人生短暂,但留下的那股为理想和信仰所燃烧的热情和精神将永远照亮历史。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为了信仰而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巨匠屈原为了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悲愤情感,选择投身大江,以此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
虽然屈原最终以自杀收场,但他的作品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被奉为文学经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追求真理和美好,甚至牺牲生命都是值得的。
这些名言的例子可用于申论写作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社会发展、人生态度、成功哲学等等。
通过引用这些名言,可以使文章更加深入,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于这些名言的理解和思考。
高考作文备考:名言警句化育后世,博大精深彰显文化内涵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

高考作文备考:名言警句化育后世,博大精深彰显文化内涵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篇》②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之傲。
——管仲《管子·乘马》③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韩愈《五箴》④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司马光《资治通鉴》⑤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吕本中《官箴》⑥险事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周恩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要求考生读六则名言是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所写内容为基于读了六则名言后的“感触与思考”,脱离材料的泛泛而谈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审题立意时,考生要挖掘出六则名言的内涵,准确分析其内在联系,辨别它们的差异。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引导语中明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因此考生应选取其中两三句,并综合其内容及含意来确定立意,不能脱离其内涵。
这是考生在立意时不可忽略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本题中明确传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比如做人要有担当意识,要知错能改,要懂得务实等。
如果考生在行文中不能体现出这些价值观,那么就说明他没有深刻理解材料的内涵,必然是偏离了出题人的命题意图。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本题给出了六则名言,考生只要结合其中两三句来确定立意即可。
组合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立意。
如综合材料①②可立意为“既要善于谋划,又要努力作为”,综合材料③④可立意为“知错能改”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写作时只要能基于名言进行联想与思考,就是合乎题意的;并且考生联想或思考的内容是开放的,每个考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积淀不同,生活感悟自然不同。
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警句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警句1.阅读下面的名言警句,任选一句立意作文。
(1)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是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灿亮。
————阿多尼斯(2)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德(3)我觉得有了勇气就应该去世界闯荡,将人世的苦乐,一概承担,哪怕与风暴搏斗,哪怕在冒险中船破人亡。
————歌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给正在读书的高中生以启示:①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②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③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以上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生的真正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②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本生)③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理查德·瓦格纳)④痛苦或者欢乐,完全蕴含于眼界的宽窄。
(雪莱)⑤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向别人诉说的痛苦。
(马金)⑥令你忍受痛苦的事情,可能令你有甜蜜的回忆。
(福莱)读了上面六个名言警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的句子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当代诗人汪国真)②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当代作家贾平凹)③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④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⑤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一、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二、出题特点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三、审题方法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四、具体理解(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典例】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文题设计】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比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就是一句名言,审题时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光明和阴影”,从中悟出“光明”的比喻义“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
由此入手,该材料作文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了。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
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
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
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
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
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
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
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
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佳作示例】人生何处不精彩李文烽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
”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
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
”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
”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
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
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
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点评】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
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
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
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林宇昕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
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
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
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
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
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
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
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
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
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
”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
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
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
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
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
”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
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
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
而后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陈晓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
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
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不同的美。
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
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这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亦有利。
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
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10月11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
10月11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
这是“明星效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
为何莫言如此低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