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假食品识别300问

掺假食品识别300问
掺假食品识别300问

一、识别掺假食品的一般知识2.什么是食品掺假?

食品掺假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类物质的行为,掺入的假物质基本在外观上难以鉴别。如小麦粉中掺入滑石粉,味精中掺入食盐,油条中掺入洗衣粉,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一、识别掺假食品的一般知识7.食品掺假的方式有哪几种?

食品掺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例如:香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虽种类相同但掺入食品质量低劣的物质称作混入。例如:面粉中混入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其余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出售;从牛乳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4)假冒采取好的、漂亮的精制包装或夸大的标签说明与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的做法称作假冒。例如:假乳粉、假藕粉、假香油、假麦乳精、假糯米粉等。

(5)粉饰以色素(或颜料)、香料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的做法称为粉饰。例如:糕点加非食用色素、糖精等;将过期霉变的糕点下脚料粉碎后制作饼馅;将酸败的挂面断头、下脚料浸泡、粉碎后,与原料混合,再次制作成挂面出售等。

二、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4.面粉是否越白越好?

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当我们购买的面粉白得过分时,很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醛。过氧化苯甲醛会使皮肤、黏膜产生炎症,长期食用过氧化苯甲醛超标的面粉会对人体肝脏、脑神经产生严重损害。

二、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5.鲜亮大米一定是优质大米吗?

当我们购买的大米鲜亮无比时,很可能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使陈米焕发“青春”,冒充名牌。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工业产品的白蜡油和矿物油,根本不能用于食品,一旦食用,轻则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重则危及人的生命。

掺矿物油的“毒大米”如何鉴别?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是: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另外是仔细看,因上油抛光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而也有一些陈化大米经过上油抛光处理后可达到真假难辨的效果,须借助化学手段予以鉴别。经过“易容改装”流入市场的低档变质大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常外包装上都不会写明厂址及生产日期,价格也会比正常大米低一些,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

三、食用油脂的掺假识别方法1.如何知道食用植物油含水分?

出“叭叭”的爆炸声,说明水分含量高。

也可用钢勺取油少许,在炉火上加热,温度在150~160℃,如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和油从锅内往外四溅的现象,说明水分含量高;加热后拨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若油色变深,有沉淀,说明杂质较多。

另外,植物油的水分含量如在0.4%以上,则浑浊不清,透明度差。可将食用植物油装入1个透明玻璃瓶内,观察其透明度。

三、食用油脂的掺假识别方法7.怎样知道香油掺假?

纯香油呈淡红色或红中带黄,小磨香油颜色稍深,为棕红色透明油状液体。如果香油中掺入了其他食用植物油脂,则色泽发生变化。掺入菜子油呈深黄色;掺入棉子油呈黑红色;掺入精炼棉子油呈黄色。如香油中掺入米汤(上清液)类物质,则浑浊模糊不清并有沉淀物,且容易变质。

在阳光下看纯香油,清晰透明。掺入1.5%的凉水,在光照下呈不透明液体状;掺入3.5%的凉水,香油会自动分层,容易沉淀变质;掺入猪油,加热后会发白;掺入菜子油,则颜色发青;掺入棉子油,加热时会粘锅;掺入米汤,会变浑浊,有沉淀。

用筷子蘸1滴香油,轻轻滴在平静的水面上(可用碗、盘或小盆盛清水)。纯香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并有浓重的香油味,而掺假的香油会出现较厚的小油花,油花持续时间短,香油香味淡薄,并伴有其他油脂的异味。

还可将香油试样瓶放在-10℃冰箱内冷冻观察。纯香油在此温度下仍为液体,掺假的香油在此温度下开始凝固。

也可将香油试样少许倒入试管中,用力振荡后观察。纯正香油振荡后不起泡或只起少量泡沫,而且很快消失。

掺入花生油振荡后泡沫多,消失慢,泡沫呈白色;掺入精炼棉子油振荡后泡沫多,不易消失,用手掌蘸油摩擦,可闻到碱味;掺入大豆油振荡后出现淡黄色泡沫且不容易消失,用手掌蘸油摩擦,可闻到豆腥味;掺入菜子油振荡后出现泡沫消失慢,用手掌蘸油摩擦,可闻到辛辣味。

将油样滴于手心,用另一手掌用力摩擦,由于摩擦产热,油内芳香物质分子运动加速,香味容易扩散。如为香油,则有单纯浓重的香油香味。如掺入菜子油,则除有香油香味外还夹杂有菜子油的异味;如掺入棉子油,则摩擦后油的香味淡薄或不明显。此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强,适用于现场鉴别。

四、畜肉、禽肉及其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3.如何区分新鲜猪肉与变质猪肉?

新鲜猪肉是指屠宰加工后,卫生检验合格的未经冷冻的肉。外表面有层微干或微湿润的薄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面稍潮湿而无黏性。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新鲜猪肉的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新鲜猪肉的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有弹性。新鲜猪肉的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油脂的气味和滋味鲜美。

变质猪肉表面薄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黏并有霉变现象,切面也呈暗灰色或淡绿色,很黏,肉汁严重浑浊。变质猪肉,即腐败变质的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变质猪肉由于自身被严重分解,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手指按压后凹陷不能复原,

著的腐败臭味。

四、畜肉、禽肉及其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8.注水肉有什么特征?

注水肉由于强行注水破坏了肌肉组织本来的结构,加上注水水质不卫生等原因,易于导致肉质腐败变质,从而严重影响肉的质量。加工后产品食用起来口感不佳,所以如何判断注水肉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注水后的肌肉湿润,肌肉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血管周围呈现半透明状的红色胶样浸湿,肌肉间结缔组织呈半透明胶状,肌肉缺乏光泽,若是冻结后的肉,切面能见到大小不等的冰晶。

注水后的肉破坏了肌纤维强力,失去了弹性,用手指按下的凹陷很难恢复,手触无黏性。

注水肉用刀切开时,有水顺刀流出,冻肉有冰晶残留,严重时肌纤维间被冻结胀裂,营养流失。

四、畜肉、禽肉及其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9.如何鉴别注水猪肉?

猪肉注水过多时,水会从瘦肉上往下滴。割下一块瘦肉,放在盘子里,稍等片刻,就有水流出来。用卫生纸或吸水纸贴在肥瘦肉上,用手紧压,待纸湿后揭下来,用火柴点燃,若不能燃烧,则说明肉中注了水。

四、畜肉、禽肉及其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49.如何鉴别毛肚的质量?

选购毛肚时要注意,特别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变成白色的。有些不法商贩在制作水发产品时,先用工业烧碱浸泡,以增加体积和重量,然后按比例加入甲醛、双氧水,稳固体积与重量,并使其保持新鲜和色泽。用工业烧碱泡制的毛肚个体饱满,非常水灵,使用甲醛可使毛肚吃起来更脆,口感好。双氧水能腐蚀人的胃肠,导致胃溃疡。长期食用被这些有毒物质浸泡的毛肚,将会患上胃溃疡等疾病,严重时可致癌。

如果毛肚非常白,超过其应有的白色,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用甲醛泡发的毛肚,会失去原有的特征,手一捏毛肚很容易碎,加热后迅速萎缩,应避免食用。

还可在小玻璃杯中加入少许毛肚,用水浸泡,然后夹出毛肚,倾斜玻璃杯,沿杯壁小心加入少许浓硫酸,使液体分成两层,不要混合。如果在液面交界处出现紫色环,证明毛肚中掺有甲醛。

五、蛋及蛋制品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2.如何快速检验蛋的新鲜度?

利用蛋内水分蒸发、气室扩大、内容物重量减轻等变化,在一定浓度的盐水溶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来鉴别检验蛋的新鲜度。鲜蛋较重,陈蛋则较轻。

先将蛋放入100克/升的食盐液中,再将其移入其他三种密度的食盐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在100克/升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新鲜蛋。移入110克/升食盐液中仍下沉的蛋为最新鲜的蛋。在密度为100克/升、110克/升的食盐液中悬浮,而在密度为80克/升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次鲜蛋。在70克/升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次蛋,上浮的蛋为腐败变质蛋。

五、蛋及蛋制品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9.什么是贴壳蛋,如何鉴别?

蛋黄紧贴蛋壳不动的,贴壳处呈深黑色且有异味的,这种蛋不能食用。

六、水产品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23.如何鉴别鱿鱼与乌贼鱼?

鱿鱼一般体形细长,末端呈长菱形,肉质鳍分列于胴体的两侧,倒过来观察时,很像一只“标枪头”;干品为扁平块状,稍显细长。乌贼鱼外形稍显扁宽,在其他特征上与鱿鱼也有区别,且干品为椭圆形。

将手指用力按一下鱼胴体中部,手感会有不同:如果较软,就是鱿鱼,因为鱿鱼仅有一条叶状的透明薄膜贯穿于体内;如果有坚硬感,就是乌贼鱼,因为乌贼鱼有一条船形的硬乌贼骨。

六、水产品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24.污染鱼如何鉴别?

含有各种化学毒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发生中毒或变成畸形,人吃了这些带毒的鱼,也就有可能中毒甚至癌变。

受污染严重的鱼形体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弯曲,甚至畸形,还有的皮膜发黄,尾部发青。

带毒的鱼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甚至向外鼓出。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大量毒物可能积蓄在这里。有毒的鱼鳃不光滑,较粗糙,呈暗红色。

正常鱼有鱼腥味,被污染的鱼则气味异常,根据毒物的不同而呈大蒜味、氨味、煤油味、火药味等,含酚量高的鱼鳃还可能被点燃。

变质水产品及其制品禁止食用,也禁止作为食品加工原料。应根据其腐败变质程度,分别加工成饲料、肥料,或在严格的监督下予以毁弃。

七、乳及乳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2.如何鉴别生鲜牛乳?

生鲜牛乳充分摇匀后,取少量乳口尝,再将乳加热后嗅其气味。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取洁净玻璃皿,倒入少许牛乳,然后将其倾斜,在牛乳向下流动时,检查乳中有无异物杂质及细小蛋白质变性而凝固的颗粒。牛乳呈均匀的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杂质和异物等。将少量牛乳倒于白瓷盘中,观察其颜色。质量好的新鲜牛乳色泽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七、乳及乳制品的掺假识别方法9.如何识别假乳粉?

假乳粉是用白糖、菊花晶、炒面及少量乳粉掺和而成,明显的标记是有结晶,无光泽或呈白色和其他不自然的颜色,奶香味微弱或无奶香味,粉粒粗、不粘牙,甜度大,入口溶解较快,在凉开水中不需搅动就能很快化解,用热开水冲时,溶解速度快,没有天然乳汁特有的香味和滋味。用手捏住袋装乳粉包装来回磨搓,由于掺入白糖、葡萄糖,颗粒较粗,发出“沙、沙”声。

变质的乳粉在冲调后往往色泽灰暗,有焦粉状沉淀或大量蛋白质变性凝固颗粒及脂肪上浮,有酸臭味或哈味,入口后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感。食用这种变质乳会损害健康。

无论是在市场上选购还是家庭储藏,只要乳制品出现上述的异常情况,都应停止食用,必要时还可将异常的乳制品送交有关检验机构进一步鉴定。

八、酒类的掺假识别方法10.如何从色泽、透明度鉴别白酒的质量?

可用高脚酒杯盛满酒后,举杯对光,观察酒液,应纯洁、无色、透明,无浮悬物和沉淀物。有的白酒因发酵期或贮存期较长,可带有极浅的淡黄色,如茅台酒,这是允许的。

八、酒类的掺假识别方法25.如何进行国家名酒真伪的鉴别?

国家名酒除所用的瓶子用料考究、制作精致外,有许多名酒都采用独特的瓶型。例如茅台酒多年来一直使用乳白色圆柱形玻璃瓷瓶,瓶身洁白光滑,无杂质;五粮液有鼓形瓶和晶质瓶两种,瓶底和瓶身有五粮液酒厂专用字样;泸州老窖特曲使用的是异形瓶,瓶底有泸州老窖酒厂专利瓶字样。其他名酒瓶形外观也各有特点。凡不符合该名酒酒瓶特点者,肯定是假货。

国家名酒的瓶盖大都使用金属防盗盖,并且瓶盖的材质优良,制作精湛,形状一致,一扭即断。盖上文字图案清晰工整,封口严密,不松不漏。而假货的瓶盖一般是手工制作的,封口不严密,常有松动漏酒现象,且文字图案不清晰,易脱落,盖口不易扭断。

国家名酒包装精致,纸质优良,多数使用进口纸;包装制作和标贴印制规范精美,凹凸版印刷,图案文字清晰鲜明,套色准确,裁边整齐。假货一般纸质较粗糙,图案文字不够清晰,色彩不够协调,套色不正,无凹凸印刷或印刷的凹凸感不明显。

国家名酒已在包装或瓶盖上使用激光全息防伪标志、荧光防伪标志、温度防伪标志或仿形防伪技术等。例如茅台酒的防伪图案有“飞天”和“五角星”两种,均采用激光全息防伪标志,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而且只能使用一次,开启后就不能复原再用。注意用真品上的防伪标志与待鉴定的产品对照比较,就可鉴别其真伪。

各种国家名酒都有各自的色、香、味和风格特点。但不论哪种名酒,都具有酒液清澈、香气幽雅、入口甘醇净爽、甜而不腻、苦不持久、辣不呛喉,酸而不涩的优点。假货不具备这些优点,而且多数香味刺鼻、入口呛喉、有杂味等不正常口感,其共同手法都是以一般白酒充当名酒,故品尝结果没有所冒充名酒的独特之处。

有些国家名酒工艺独特。例如董酒,生产过程中加入某些中药成分,品尝时应有独特的药香味,如果品尝时无这种药香味,则肯定不是董酒。

九、饮料和茶的掺假识别方法3.假果汁饮料应怎样鉴别?

市场上发现有许多个体户,甚至有的工厂,以糖精、香精和色素为原料配制成“颜色水”冒充果汁出售,有的也加入少量蔗糖,这虽然对人体无危害,但也是一种投机取巧、以次充优的违法行为。

配制的假果汁又称为“颜色水”或“三精水”,口感较差,无果糖清甜爽快的感觉,后味有糖精的苦味或有较浓的蔗糖味。“颜色水”一般是小贩自制的,为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常加入小苏打,所以尝味时有苏打味。

九、饮料和茶的掺假识别方法19.掺假花茶如何鉴别?

真正的花茶是由鲜花窨制而成的。窨制就是把鲜花放进经烘干冷却的茶坯中闷存一定时间,利用茶叶的吸附特性,使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然后再把花筛去,再烘干,即为成品。有些高级的花茶要窨制三次以上。越是高级的花茶,越看不到干花。筛出的干花已全无香气。市场上卖的假花茶,就是将这种筛出的干花掺在低级茶叶中制成的。

十、糖和蜂蜜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4.发黄的冰糖质量如何?

冰糖是将白砂糖溶化成液体,经过烧制、去杂质,然后蒸发水分,使其在40℃左右的条件下自然结晶而成,也可冷冻结晶而成。质量好的冰糖晶粒均匀,色泽清澈洁白,半透明,有结晶体光泽,味甜,无明显杂质、无异味。

色泽发黄的冰糖,质量差。凡发黄、发暗的,多是由于保存不当受潮引起的。

十、糖和蜂蜜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4.如何鉴别蜂蜜掺水?

取蜂蜜数滴,滴在不光滑的白纸上。优质的蜂蜜含水量低,滴落后成珠状,不会散开,也不会很快渗入白纸中;而掺水蜂蜜滴落后很快浸透白纸,并渐渐散开;散开速度越快,掺的水分越多。

十一、调味品和香辛料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4.如何识别假碘盐?

假碘盐外观呈淡黄色或杂色,容易受潮。用手抓捏假碘盐呈团状,不易分散。假碘盐有一股氨味。假碘盐咸中带苦涩味。

将盐撒在淀粉或切开的土豆上。盐变成紫色的是碘盐,颜色越深含碘量越高;如果不变色,说明不含碘。十一、调味品和香辛料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4.如何区别真假大料?

大料学名八角茴香、大茴香,近年来,市场上已发现以莽草充当大料的现象。莽草中含有莽草毒素等,误食易引起中毒,其症状在食后30分钟表现,轻者恶心呕吐,严重者烦躁不安,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最后血压下降,呼吸停止而死亡。

八角茴香(大料)瓣角整齐,一般为8个角,瓣纯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弯曲。味甘甜,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

莽草(假大料)瓣角不整齐,大多为8瓣以上,瓣瘦长,尖角呈鹰嘴状,外表极皱缩,蒂柄平直味稍苦,无八角茴香特有的香气味。

最好取少许粗粉加4倍水,煮沸30分钟,过滤后加热浓缩,八角茴香溶液为棕黄色;莽草溶液为浅黄色。十二、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2.如何识别黑木耳是否掺假?

真木耳一般质地较轻,通常要求其含水量在11%以下。可取少许黑木耳用手捏,如果易碎,放开后朵片有弹性,且能很快伸展的,说明含水量少;如果用手捏有韧性,松手后耳瓣伸展缓慢,感到分量重,说明含水量多。用手研磨后,手指上会留下掺假物的是假木耳。

黑木耳不应混有其他杂物。真木耳应清淡无味。取少许黑木耳入口略嚼,感觉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如果有异味、怪味,则为掺假品。假木耳皆有掺假物的味道;如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黑木耳掺假后,不仅会增加分量,而且质量也差,不宜购买。

十二、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9.如何识别发菜的真伪?

发菜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因营养丰富,产量稀少,被视为山珍之一。近来发现市场上有用玉米的须加工染黑、干燥后,冒充发菜出售的。

正品发菜,干制品色泽乌黑,质轻细长如丝,蜷曲蓬松,形状很像散乱的头发,无污泥杂质,有清香气味,用手捏略有弹性,用清水浸泡后,膨胀3倍左右,浸后用手拉尚有伸缩性,入口有柔润爽脆感。伪品发菜条粗丝短,入水浸泡不能胀发,浸后手拉不能伸缩,质硬,入口无柔润爽脆感。购买者要注意鉴别,以免上当。

十三、食品标签、包装的鉴别方法11.什么是隐形防伪瓶盖?

隐形防伪瓶盖是一种高技术、高质量、高难度的防伪瓶盖。具有易识别、成本低、难仿冒的特点。这种隐形防伪瓶盖是根据全息防伪标签的原理,采用在金属瓶盖顶面直接制作出的一种隐蔽真形、闪光变色的防伪标记。

十三、食品标签、包装的鉴别方法16.如何识别“洋食品”?

随着入世的深入,洋酒、洋水果等进口“洋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在购买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不放心,不知道自己买到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进口货,到底怎么买才能买得放心呢?

第一,查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正式中文标签。

第二,注意查看所选购的进口商品上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U”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疫合作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CIQ”标志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为“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字样,规格有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四种,背面注有九位数码流水号,该标志是辨别“洋食品”真伪的最重要手段。

第三,还可以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可以说该证书有如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

十三、食品标签、包装的鉴别方法17.如何识别无毒塑料袋?

塑料袋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您的健康,请慎用塑料袋,尤其不要随便用来盛装熟食,盛装熟食一定要用无毒塑料袋。识别无毒塑料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感官检测无毒塑料袋是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的,有柔韧性,手摸时有润滑感,表面似有蜡。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浑浊,手感发鼓。

(2)抖动检测用手抓住塑料袋的一端用力抖,发出清脆声者无毒,声音闷涩者有毒。

(3)用水检测把塑料袋按入水底,浮出水面的是无毒的,不上浮的有毒。

动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动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鱼粉的掺假识别 鱼粉中常掺有菜籽粕、棉籽粕、羽毛粉、血粉、皮革粉、花生粕、芝麻粕、大豆粉、虾粉、蟹壳粉、贝壳粉、肉骨粉、尿素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感观检查法 ⑴优质鱼粉颜色一致,呈红棕色、黄棕色或黄褐色等,细度均匀。劣质鱼粉为浅黄色、青白色或黑褐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掺假鱼粉为黄白色或红黄色,细度和均匀度差,掺入风化土鱼粉色泽偏黄。 ⑵ 嗅觉 优质鱼粉是咸腥味;劣质鱼粉为腥臭或腐臭味,掺假鱼粉有淡腥味、油脂味或氨味等异味。掺有棉籽粕和菜籽粕的鱼粉,有棉籽和菜籽味,掺有尿素的鱼粉,略具氨味,掺入油的鱼粉,有油脂味。 ⑶ 触觉 优质鱼粉捻质地柔软具鱼松状,无砂粒感,劣质鱼粉和掺假鱼粉手捻有砂粒感,手感较硬,质地粗糙磨手,如结块发粘,说明已酸败,强捻散后呈灰白色说明已发霉。 2、显微镜检查 鱼粉为黄褐色或黄棕色等轻质物,按鱼肉、鱼骨和磷的特征可以鉴别。 鱼肉镜下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类似肉粉,只是颜色浅。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银色体,一些鱼骨块呈琥珀白色,其空隙呈深色的流线型波状线段,似鞭状葡萄枝,从根部沿着整个边缘向外伸出。鱼鳞为平坦可弯曲的透明物,有同心圆,以深色和浅色交替排布。鱼鳞表面有轻微的十字架,鱼鳞表面碎裂,开成乳白色的玻璃珠。 烧鱼粉 鱼粉长期堆放,通过空气氧化而正行燃烧,呈褐色,从镜下看不到油星,且颗粒碎小,鱼骨由半透明的银色体变为黄褐色的半透明体,鱼肉粗糙,纤维结构看不清楚或根本看不到。 鱼粉掺假的显微镜的检查: ⑴ 掺菜籽粕

鱼粉中掺菜籽粕镜下可看到菜籽粕的种皮特征,种皮为深棕色并且薄,外表面有蜂窝状网孔,表面有光泽,内表面有不柔软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着。菜籽的种皮和籽仁碎片不连在一起,籽仁呈淡黄色,形状不规则,无光泽,质脆。 ⑵ 掺棉籽饼粕 鱼粉中掺棉籽饼粕镜下可见棉絮纤维附着在外壳上及饼粕颗粒上,棉絮纤维为白色丝状物,中空、扁平、卷曲、半透明、有光泽,棉籽壳碎片为棕色或红桲色,厚且硬,沿其边沿方面有淡褐色和深褐色的不同色层,并带有阶梯似的表面。棉籽仁碎片为黄色或黄褐色,含有许多团圆形扁平的黑色或红褐色油腺体或棉酚色腺体。棉籽壳和棉籽仁是连在一起的。 ⑶ 掺稻壳粉 鱼粉中掺稻粉可见具有光泽的表面,有井字条纺,并可见到茸毛。 ⑷ 掺花生饼粕 鱼粉中掺花生饼镜下可见花生种皮、外壳存在,种皮为红色、粉红色、深紫色或棕黄色。外壳破碎呈极不规则的片状,分层,内层呈白色海绵状,有长条短纤维交织,外壳表面有突筋。 ⑸ 掺芝麻饼粕 鱼粉中掺芝麻饼粕镜下可见芝麻种皮特征,芝麻种皮带有微小的圆形突起,芝麻皮薄,黑色、褐色或黄褐色,因品种而异。 ⑹ 掺大豆粉 鱼粉中掺大豆粉镜下可见豆皮、黄色或淡黄色块状物,豆皮有凹形斑点,稍有卷曲,并可见种脐,白色海绵淀粉像水珠浮在块状物表面。 ⑺ 鱼粉中掺麦 镜下可见淡黄色或棕色片状皮,皮外表面有细皱纹,内表面粘附有许多不透明的白色淀粉粒。 ⑻ 掺皮革粉 鱼粉中掺皮革粉镜下可见绿色、深褐色及砖红色的块状物或丝状物,像锯末似的,没有水解羽毛粉那样透明。 ⑼掺水解羽毛粉 鱼粉中掺有水解羽毛粉镜下可见半透明像松香一样的碎颗粒,有些反光。同时可见羽毛管和羽毛轴。似空心面,也可看见生羽毛。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0引言 随着工业饲料每年超越GDP增速的高速增长,国内饲料原料相对比较紧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自2012年5月1日起,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饲料原料的使用要求和规范,并对添加剂和药物做出了许多限制。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1通过采购程序控制 目前市场上原料掺假事例屡见不鲜,掺假造假的手段、方法越来越高明,参假的物质也越来越复杂,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对此防不胜防,给饲料质量和畜禽及水产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购置气相、液相等仪器进行检验,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普及运用。探讨源头的控制程序,把好原料质量关,对于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尤为重要和必要。 1.1原料采购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的制订 企业首先根据生产计划议定原料采购计划和备选供货商,制订原料质量企业控制标准和检验项目。玉米应重点控制水分、容重、霉粒比例和杂质比例;小麦控制水分、容重;糠麸控制新鲜度和蛋白质成分;豆粕重点是粗蛋白质、蛋白溶解度、尿酶活性和掺假成分;棉、菜粕重点是粗蛋白质和掺假成分;鱼粉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盐分和掺杂成分;其他动物性饲料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和微生物。 1.2供货商资质审定 备选供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其生产、经营范围应包括饲料、添加剂等项目。非动物源性单一饲料应取得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饲料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原料产品应取得省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源性产品卫生合格证。 质量体系认证情况: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HACCP认证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书。现场考察:对于新供货企业,采购人员应深入现场考核生产、经营条件;必要时现场取样检测。 信誉度调查:向当地饲料、工商管理部门咨询,了解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索取质量抽检报告,调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评估企业及产品的市场信誉度。 综合拟供货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审定,确定是否列入供货企业。对无证、无照、管理部门挂牌督查的企业坚决排除。对新供货企业首次必须认真审定,老供货企业一般每年进行1-2次评审。 1.3原料质量评估 对大宗原料应索取产品检测报告和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应索要产品批准文号的批件、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首次采购非常规原料的应索取产品说明及相关资料,对产品安全、营养水平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试用;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进行送检。 1.4采购评议和协议 采购、品管、财务等部门对供货商资质、市场信誉、原料质量、同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拟定采购方案,报送企业负责人批准。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每批进行;辅料应定期进行。签订购销协议,协议应明确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供货时间、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

实验一原料乳的检验

实验二原料乳的检验 目的要求 了解生鲜乳样的采集和保存的方法,掌握乳新鲜度测定、乳的密度和比重、乳中杂质度、乳 的细菌污染度等。 实验项目 一、感官评定正常乳应为乳白色或略带黄色;具有特殊的乳香味;稍有甜味;组织状态均匀一致, 无凝沉淀,不粘滑。 评定方法: (1) 色泽检定:将少量乳倒于白磁皿中观察其颜色。 (2) 气味检定:将乳加热后,闻其气味。 (3) 滋味检定:取少量乳用口尝之。 (4) 组织状态检定:将乳倒于小烧杯内静置1h左右后,再小心将其倒入另一小烧杯内,仔 细观察第一个小烧杯内底部有无沉淀和絮状物。再取1滴乳于大拇指上,检查是否粘滑。 二、滴定酸度的测定 1 ?原理:乳挤出后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分解乳糖产生乳酸,而使 乳的酸度升高。测定乳的酸度,可判定乳是否新鲜。乳的滴定酸度常用洁尔涅尔度(°T)和乳酸度乳 酸%表示。 洁尔涅尔度是以中和100mL的酸所消耗0. INNaOH的毫升数来表示。消耗0. INNaOHIml 为1洁 尔涅尔度,耗0. 1毫克当量NaOH为洁尔涅尔度。 乳酸度(乳酸%是指乳中酸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药品:0. IN草酸溶液、0. 1N(近似值)NaOH溶液、10mL管、150mL角瓶.25mL 式 滴定管、0. 5%酞酒精溶液、0. 5ml吸管、25mL滴定管、滴定架。 三、酒精试验法 1. 原理:一定浓度的酒精能使高于一定酸度的牛乳蛋白产生沉淀。乳中蛋白质遇到同一浓 度 的酒精,其凝固现象与乳的酸度成正比,即凝固现象愈明显,酸度愈大,否则,相反。乳中蛋白质遇 到浓度高的酒精,易于凝固。 2. 仪器药品:68°、70°、72°的酒精,1?2mL吸管,试管。 3. 操作方法: 取试管3支,编号(1、2、3号),分别加入同一乳样1?2mL , 1号管加入等量的68°酒精;2号管加入等量的70°酒精;3号管加入等量的72°酒精。摇匀,然后观察有无出现絮片,确定乳的酸度。 四、掺假试验 (一) 掺水的检验 1. 原理对于感官检查发现乳汁稀薄、色泽发灰(即色淡)的乳,有必要做掺水检验。目前常用的是比重法。因为牛乳的比重一般为1. 028?1. 034,其与乳的非脂固体物的含量百 分数成正比。当乳中掺水后,乳中非脂固体含量百分数降低,比重也随之变小。当被检乳的 比重小于1. 028时,便有掺水的嫌疑,并可用比重数值计算掺水百分数。

饲料原料掺假

饲料原料掺假检测(华中农大)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形式与检测程序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 国产鱼粉100%掺有植物质,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不同程度地掺有血粉或羽毛粉。甚至进口鱼粉,也有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掺有皮革粉。销售时多以“价格优惠”、“送货上门”、“看样订货”及“回扣”等手段迎合人们心理,而大宗发货时,却以假充真,面目全非。当前饲料原料掺假不仅在鱼粉、豆粕、油脂等一些价格昂贵原料上,也向其它原料扩展,而且掺杂物种类繁多,手段五花八门,多不易用常规法检出,故更加加大了原料品质检测的难度。 (二)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与形式 1.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 (1)掺假: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可饲物质,以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2)使杂: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不可饲物质,以达以杂增重。 (3)伪造:指以伪代真,名实不符。 2.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形式 (1)掺兑:在原料中掺兑非原料物,出售时冒称原物者。 (2)替代:以它物部分或全部替代原物者。 (3)着色:以染料着色于非原料物,掩饰掺杂真相者。 (4)伪造:出售与商标完全不符的物质者。 (三)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程序 确定原料是否掺杂、伪造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因为检测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品质优劣和是否掺杂的关键。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地)原料掺杂、伪造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以达缩小检测范围, 做到心中有数。 2.购入或送检原料时,首先应采用感观法、筛分法、容重法等确定是否掺 杂。根据检测结果和经验,初步划定掺杂物范围。 3. 根据初步划定的掺杂物范围,可采取显微镜检和快速滴定进一步确定掺假的范围,最 后再用化学检测的方法确认掺假的种类以及掺假物的含量。 二、饲料原料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 (一)一般鉴别法饲料品质的一般鉴别法,是指用视觉、嗅觉、触觉等鉴别原料品质的一些方法,故又称感观法。1.视觉法:指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原料形态、颜色、虫害及霉变的一种方法。如观察时若发现原料结块,可能是水分含量过高或发生了霉变。粉碎、过筛时若发现粉料呈球块,一捻又成粉末时,除上述原因外,可能与脂肪含量较高,有粘性物质存在有关。正常豆粕应呈黄或金黄色,若呈褐、棕褐色或棕黑色,可能加热过度。要确切判断,尚需通过脲酶活性等方法进一步确定。 2.嗅觉法:原料因发酵、腐败,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人为添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也可产生挥发性氨气味;脂肪酸败和过热焦化可产生焦臭味等,都可通过嗅觉判断。如发现鱼粉有刺激性氨味、哈喇味、霉味,即可判定该鱼粉已发生腐败、霉变或脂肪酸败。 3.触觉法:指原料水分含量可通过手摸、耳听来判断。如手插入料堆感觉湿凉,表示原料含水量超标。青干草手触无湿凉感,手摇有沙沙响声,表明品质优良。

怎样识别掺假的鱼粉

怎样识别鱼粉掺假 由于鱼粉是生产饲料最常用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之一,所以鱼粉掺假也就成了我们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感官识别法:淡黄或黄褐色为优质的纯正鱼粉;深褐色、有糟鱼酱味和腥臭味为劣质鱼粉;有咸味为掺有酱油渣或咸杂鱼;颗粒细度不匀,手捻松软为掺有肉骨粉或皮革粉;手捻有棉绒感,可捻成团为掺棉籽壳;用光滑深色硬纸,把鱼粉样均匀铺一层,在明亮光线下观察颜色是否一致,若有白色结晶颗粒,说明掺有尿素或食盐。(2)加热识别法:此法可检验鱼粉中是否掺有尿素。尿素中的氮属氨态氮,约占46%左右,可用灼烧法鉴别。方法是:取鱼粉20克,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再用电炉或煤炉加热,至铁片温度约达70℃时,如果鱼粉散发出一种轻微的刺鼻氨味,即确定为掺尿素鱼粉。 (3)水洗识别法:鱼粉中掺有其它动、植物蛋白和沙子,可用水洗法鉴定。选一只透明度高的玻璃杯放入鱼粉40克左右,再加入大半杯水,用一根筷子或木棍快速沿一个方向搅拌,停止搅拌后迅速拿起杯子对着太阳或灯光看,如果杯底上有沙子,证明鱼粉掺沙。 (4)碱煮法:取一容器,加入鱼粉样和定量的10%氧化钾溶液混合,置火上煮沸,溶解的为鱼粉,不溶解的为植物性物质。 (5)测色法:将鱼粉样放入洁净玻璃杯中,加90%酒精浸泡后再滴入浓盐酸1—2滴,若深红色则表明掺有锯末,此物掺水后浮于表面。 (6)磁棒搅拌法:如怀疑鱼粉中掺有铁屑,可用磁棒搅拌,铁屑吸附于磁棒上。(7)筛选法:将鱼粉样品用孔径为2.8毫米的标准筛网筛选,标准鱼粉至少有98%的颗粒通过,否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使用不同网眼的筛子可检出不同的掺入杂物。(8)灰分检查法:取样品10克放入坩埚内,置电炉上燃烧并使其彻底灰化,鱼粉的灰分含量不超过5%,掺有黄土、砂子的鱼粉,其灰分含量则远高于5%。 (9)气泡鉴别法:取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吱吱的响声,说明样品中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质。 (10)浮沉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或烧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静置后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若水面漂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如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说明有水解羽毛粉或植物性物质掺入。 (11)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判别鱼粉的真伪,若闻到纯毛发燃烧气味说明样品是动物性物质;若出现谷物干炒时的芳香味,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12)烟雾测试法:取样品少许在火焰上灼烧,以石蕊试纸测试产生的烟雾。若试纸呈红色,系酸性反应,说明样品为动物性物质;若试纸呈蓝色,系碱性反应,说明样品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的需要量日益增大。一些不法商贩乘机掺杂使假, 谋取暴利。现市场上国产和进口假鱼粉屡见不鲜。据我市饲料检验部门的介绍, 在鱼粉中多掺入蟹壳粉、虾壳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棉粕、菜粕、谷壳、 尿素等。一般掺假的量是精心计算的;因此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掺假鱼粉的蛋 白质含量都能达到国标(GB)一、二级鱼粉的水平,但真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 确很低。氨基酸组成不平衡。用掺假鱼粉配制的饵料,因饵料的营养不平衡不但 影响鱼类生长,而且还会导致鱼的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饲料系数增大,排泄 粪便增多,水质污染严重。这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不仅可给用户造成重大的经济 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国产鱼粉的声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自觉地坚持打假,另一

几种饲料原料掺假的简易鉴别法

几种饲料原料掺假的简易鉴别法 一、识别饲料原料掺假的基本常识 1、采用闻、摸、看、尝四法来分辨。 1.1 闻:特定的饲料原料都有其特有的芳香气味,如有异味、怪味、霉变味或无味(掺假可掩盖芳香味)就说明饲料为假劣原料。 1.2 摸:因为人体带有生物电,可用手反复插入饲料原料中,再抽出抖落,如果细小物质不易抖落,就说明有假。 1.3 看:①色泽是否一致。特定的饲料原料具有其固有的光泽,如果同一批原料中有颜色不同和光泽度不一样的物质就说明有假;②粒度是否整齐。看较细小粒度的原料中是否有较整齐的细小颗粒或是否有超细物质存在,而且有一定的数量。如果有可将其破坏和特定的原料做对比,一比便知。 1.4 尝:特定的原料都有固定的味道,如甜、酸、涩、苦、香等,如果经常尝,就会知道不同;特别是石粉、沸石、砂石等一尝便知。 二、部分常见饲料原料掺假的识别实例 1、豆粕经销商常用大片麸片、稻壳、米糠等和磨细的黄土玉米面混合制成细小颗粒,然后着上色做成“豆粕料”,也有单用磨细的黄土制粒着色的,掺在豆粕内,致使豆粕粗蛋白含量降至30%以下。 识别:①闻,掺有“豆粕料”的豆粕由浓香变为淡淡的香或根本无香味。②看,豆粕颜色淡黄,加热温度高的深黄,不掺假的光泽非常明

显,整齐划一,而掺有“豆粕料”的豆粕整体光泽度降低,特别是“豆粕料”基本没有光泽度;把粒度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使劲一搓,一看便知,真正的豆粕,即使是再细小的颗粒,用两个手指是搓不细的。③尝,真豆粕有豆香味,而掺假的无味(玉米面、石粉等)或有泥土味(掺黄土、泥沙等)。④水浸,取适量样品放入大玻璃杯中,用水浸泡2小时,然后用一小棒轻轻搅动,若有分层现象的,上层为豆粕、中层为玉米面(饼)、下层为黄土、钙粉、石粉等。⑤滴碘洒,取少量样品放于载玻片中,在样品上滴几滴碘洒,1分钟后若有物质变为蓝黑色,就证明掺有玉米、麸皮、稻皮等。 2、棉粕主要掺有红土、膨润土、褐色沸石粉或砂石粉的,也有用钙粉、各色土、麸皮、米糠、稻壳经加工制粒、首色制成“棉粕料”的。识别:棉粕因产地不同,加工的工艺流程不一样,导致生产的棉粕颜色、质量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感观检查配合水浸法鉴别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 3、鱼粉经常掺羽毛粉、血粉、皮革粉、玉米蛋白粉、小麦次粉、鱼油、骨粉、贝壳粉、尿素、铵盐等。 识别:①闻,质量好的鱼粉有淡淡的鱼香味,无鱼腥味、怪味或刺鼻的氨味。②看,随产地(秘鲁、日本、俄罗斯、我国近海)和鱼种(秘鲁诺贝沙丁鱼、日本沙丁鱼、俄罗斯白鱼、我国近海鯷鱼等)及加工工艺不同而不同,但颜色和光泽是一致的,颗粒大小是一致的,可看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少量的鱼眼、鱼刺、鱼鳞。③尝,好的

第五章 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第五章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豆粕的掺假识别 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识别方法如下:(一)掺玉米粉的检查 取碘0.3g、碘化钾1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再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的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小。 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0.95g、0.96 g、0.97 g、0.98 g、0.99 g,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 g、0.04 g、0.03 g、0.02 g、0.01 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品分别含5%、4%、3%、2%、1%玉米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 (二)掺玉米胚芽粕的检查 豆粕中掺玉米胚芽粕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镜下观察豆粕可见豆粕皮,且豆粕皮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可见明显凹痕和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绵状组织,并可观察到种脐,豆粕颗粒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而玉米胚芽粕镜下观察具油腻感,黄棕色,同时可见玉米皮特征,玉米皮镜下薄并

且半透明。所以,二者在镜下很容易区别。 (三)掺豆饼碎的检查 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进行镜检。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豆粕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快质地粗糙,颜色外深内浅。二者感官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粕碎成团快,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粕碎的掺假识别 豆粕碎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以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子粕的掺假识别 菜子粕掺假主要掺杂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沙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一)感官检查 正常的菜子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幽香味较特殊,其他原料不具备。同时菜子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蔬讼感觉。而搀假菜子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 (二)盐酸检查 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10%盐酸,没有气泡产生,面掺假的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三)粗蛋白质的检查

原料乳实验报告

原料乳的质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生乳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质量指标要求 1.2 掌握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 2.1 乳总固形物的测定 2.2 新鲜度的测定 2.3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2.4 原料乳菌落总数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 3.1 乳固形物测定原理 先分别测定出乳及乳制品中的总固体含量、脂肪含量(如添加了蔗糖等非乳成分含量,也应扣除),再用总固体减去脂肪和蔗糖等非乳成分含量,即非脂乳固体。 3.2 乳新鲜度测定的原理 美兰还原试验是用来判断原料乳新鲜程度的一种色素还原试验。新鲜乳加入亚甲基兰后染为蓝色。如污染大量微生物产生还原酶使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通过测定颜色变化时间,间接推断出鲜奶的卫生质量。 3.3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测定的原理 培养基预先混合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胞,并含有pH指示剂(溴甲酚紫)。加入样品并孵育后,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抗生素的浓度低于检测限,细菌芽胞将在培养基中生长并利用糖产酸,pH指示剂的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样品中含有高于检测限的抗生素,则细菌芽胞不会生长,pH指示剂的颜色保持不变,仍为紫色。 3.4 原料乳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四、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4.1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测定原料及设备 4.1.1 原料及试剂 灭菌脱脂乳;PCA培养基

饲料原料地掺假识别

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豆粕的掺假识别 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碎,识别方法如下:1、掺玉米粉的检查取碘0.3g、碘化钾1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截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截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地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少。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的0.95g、0.96g、0.97g、0.98、0.99g,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g、0.04g、0.03g、0.02g、0.01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样品分别含5%、4%、3%、2%、1%玉米粉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2、掺豆饼碎的检查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一样,豆粕镜下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禢色,豆饼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块质地粗糙,颜色外深浅。二者感观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饼成团块,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饼的掺假识别 豆饼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籽粕的掺假识别 菜籽粕掺假主要掺尽可能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砂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感官检查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油香味较特殊,其它原料不具备。同时菜籽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疏松感觉。而掺假菜籽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2、盐酸检查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

实验二 掺假乳的检验

实验二掺假乳的检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牛乳常见的掺假类型,掌握几种常见掺假乳的检测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量筒、吸管、乳稠计、试管 %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碘溶液醇醚混合液 25%的氢氧化钠溶液/L硝酸银溶液 10%铬酸钾溶液 三、实验项目 (一)、掺水乳的检测 1.原理:乳的比重与乳中所含的乳固体含量有关。当乳中掺水后,乳中非脂固体含量降低,比重也随之变小。故测定乳的比重可作为判定原料乳是否掺假的质量指标。 2.方法:乳样摇匀沿桶壁缓慢倒入量桶,防止产生泡沫,将乳密度计放入乳中使其沉到处放手,使其自由浮动(桶壁与密度计不要接触)静置1~2min后读取与弯液面上缘读数,同时测量并记录乳的温度,计算密度和比重。 3.结果判定 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低于此值为掺水可疑: 掺水量(%)=(正常比重的度数-实测比重的度数)×100/正常比重的度数 (二)、掺碱乳的检测 1.原理:牛乳在正常情况下显示酸性特质,当掺入碱类物质时,pH值即发生改变,溴麝香草酚蓝可在~之间溶液中,颜色由黄色—黄绿—绿—蓝色,可根据颜色的变化进行概约的定量。 2.操作方法:取被检乳样5mL注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吸取%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小心地沿管壁滴加5滴,使两液面轻轻地相互接触,切勿使两溶液混合,放置在试管架上,静置3min,根据接触面出现的色环特征进行判定,同时以正常乳作对照。 3.判定: 乳中掺碱量与颜色反应的对应关系

(三)掺淀粉的检测 1. 原理:一般淀粉中都存在着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2种结构,其中直链淀粉可与碘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呈现深蓝色,藉此对乳中加入的淀粉或米汁进行检测。 2. 操作方法 取5ml乳样入试管中,稍煮沸,待冷却后,加入3-5滴碘溶液,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3.结果判定:如果牛奶中掺有淀粉、米汁,则出现蓝色或蓝青色;如掺入糊精类,则为紫红色。 (四)掺食盐的检验 1.原理:在一定量牛乳样品中,硝酸银与铬酸钾发生红色反应。如牛乳中氯离子含量超过了天然乳,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呈现黄色反应。 2.操作方法:取5毫升/L硝酸银溶液和2滴 10%铬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混匀;加入待检乳样1毫升,充分混匀。 3.结果判定:如果牛乳呈黄色,说明其中CL-的含量大于%(正常乳中CL—含量%~%)。 四、实验要求: 完成本次实验各乳样的检测,提交检测结果及分析报告。 实验三乳与乳制品成分检验 一、目的要求: 了解乳样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掌握生鲜牛乳及乳制品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乳样瓶、吸管、三角瓶、水浴锅、乳成分分析仪 三、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

掺假食品识别300问

一、识别掺假食品的一般知识2.什么是食品掺假? 食品掺假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类物质的行为,掺入的假物质基本在外观上难以鉴别。如小麦粉中掺入滑石粉,味精中掺入食盐,油条中掺入洗衣粉,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一、识别掺假食品的一般知识7.食品掺假的方式有哪几种? 食品掺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例如:香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虽种类相同但掺入食品质量低劣的物质称作混入。例如:面粉中混入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其余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出售;从牛乳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4)假冒采取好的、漂亮的精制包装或夸大的标签说明与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的做法称作假冒。例如:假乳粉、假藕粉、假香油、假麦乳精、假糯米粉等。 (5)粉饰以色素(或颜料)、香料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的做法称为粉饰。例如:糕点加非食用色素、糖精等;将过期霉变的糕点下脚料粉碎后制作饼馅;将酸败的挂面断头、下脚料浸泡、粉碎后,与原料混合,再次制作成挂面出售等。 二、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4.面粉是否越白越好? 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当我们购买的面粉白得过分时,很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醛。过氧化苯甲醛会使皮肤、黏膜产生炎症,长期食用过氧化苯甲醛超标的面粉会对人体肝脏、脑神经产生严重损害。 二、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5.鲜亮大米一定是优质大米吗? 当我们购买的大米鲜亮无比时,很可能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使陈米焕发“青春”,冒充名牌。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工业产品的白蜡油和矿物油,根本不能用于食品,一旦食用,轻则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重则危及人的生命。 掺矿物油的“毒大米”如何鉴别?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是: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另外是仔细看,因上油抛光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而也有一些陈化大米经过上油抛光处理后可达到真假难辨的效果,须借助化学手段予以鉴别。经过“易容改装”流入市场的低档变质大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常外包装上都不会写明厂址及生产日期,价格也会比正常大米低一些,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 三、食用油脂的掺假识别方法1.如何知道食用植物油含水分?

原料奶检验方法

目录 一、感官检测---------------------------------------------------------------------------------第2页(一)车体感官-----------------------------------------------------------------------------第2页(二)牛乳感官-----------------------------------------------------------------------------第2页(三)收奶温度的测定--------------------------------------------------------------------第2页 二、理化指标的测定------------------------------------------------------------------------第3页 三、非乳成分的检测------------------------------------------------------------------------第4页(一)食盐的检验--------------------------------------------------------------------------第4页(二)加碱的检验--------------------------------------------------------------------------第4页(三)亚硝酸盐的检验--------------------------------------------------------------------第5页(四)牛奶中豆浆、豆饼水的检验-----------------------------------------------------第5页(五)重铬酸钾的检验--------------------------------------------------------------------第5页(六)牛奶中掺亚硫酸钠的检验--------------------------------------------------------第6页(七)硫酸盐的检验-----------------------------------------------------------------------第6页(八)饴糖(糖稀)及葡萄糖的检验--------------------------------------------------第7页(九)糊精的测定--------------------------------------------------------------------------第7页(十)蔗糖的测定--------------------------------------------------------------------------第9页(十一)淀粉的检验------------------------------------------------------------------------第9页(十二)掺植脂末、油脂粉的检验------------------------------------------------------第9页(十三)水解蛋白粉的检验---------------------------------------------------------------第10页(十四)尿素的检测------------------------------------------------------------------------第10页(十五)挥发性氨的检测------------------------------------------------------------------第10页(十六)乳房炎乳的检验------------------------------------------------------------------第11页(十七)甲醛的检验------------------------------------------------------------------------第11页(十八)乳中非蛋白氮的检测------------------------------------------------------------第12页(十九)酒精的试验------------------------------------------------------------------------第15页(二十)抗生素的检测---------------------------------------------------------------------第15页(二十一)H2O2的检验----------------------------------------------------------------------第16页(二十二)牛乳中糊精的测定-------------------------------------------------------------第17页(二十三)煮前酸度与煮后酸度测定---------------------------------------------------第19页四、卫生指标的检测------------------------------------------------------------------第20页

饲料原料掺假修订稿

饲料原料掺假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饲料原料掺假检测(华中农大)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形式与检测程序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 国产鱼粉100%掺有植物质,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不同程度地掺有血粉或羽毛粉。甚至进口鱼粉,也有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掺有皮革粉。销售时多以“价格优惠”、“送货上门”、“看样订货”及“回扣”等手段迎合人们心理,而大宗发货时,却以假充真,面目全非。当前饲料原料掺假不仅在鱼粉、豆粕、油脂等一些价格昂贵原料上,也向其它原料扩展,而且掺杂物种类繁多,手段五花八门,多不易用常规法检出,故更加加大了原料品质检测 的难度。 (二)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与形式 1.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 (1)掺假: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可饲物质,以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2)使杂: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不可饲物质,以达以杂增重。 (3)伪造:指以伪代真,名实不符。 2.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形式 (1)掺兑:在原料中掺兑非原料物,出售时冒称原物者。 (2)替代:以它物部分或全部替代原物者。 (3)着色:以染料着色于非原料物,掩饰掺杂真相者。 (4)伪造:出售与商标完全不符的物质者。 (三)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程序 确定原料是否掺杂、伪造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因为检测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品质优劣和是否掺杂的关键。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 行。 1.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地)原料掺杂、伪造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以达缩 小检测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2.购入或送检原料时,首先应采用感观法、筛分法、容重法等确定是否掺杂。根据检测结果和经验,初步划定掺杂物范围。 3. 根据初步划定的掺杂物范围,可采取显微镜检和快速滴定进一步确定掺 假的范围,最后再用化学检测的方法确认掺假的种类以及掺假物的含量。 二、饲料原料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 (一)一般鉴别法 饲料品质的一般鉴别法,是指用视觉、嗅觉、触觉等鉴别原料品质的一些方 法,故又称感观法。 1.视觉法:指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原料形态、颜色、虫害及霉变的一种方法。如观察时若发现原料结块,可能是水分含量过高或发生了霉变。粉碎、过筛时若发现粉料呈球块,一捻又成粉末时,除上述原因外,可能与脂肪含量较高,有粘性物质存在有关。正常豆粕应呈黄或金黄色,若呈褐、棕褐色或棕黑色,可能加热过度。要确切判断,尚需通过脲酶活性等方法进一步确定。2.嗅觉法:原料因发酵、腐败,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人为添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也可产生挥发性氨气味;脂肪酸败和过热焦化可产生焦臭味等,都可通过嗅

饲料主要蛋白原料掺假的检测方法

鱼粉的质量鉴别 一、鱼粉中掺入植物性杂质的检测 凡植物来源的均含有淀粉和木质素。淀粉可与碘化钾反应,产生蓝色或蓝黑色化合物;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故利用上述两种反应,即可迅速检测鱼粉中是否含有植物来源的掺假物。 检测方法: (1)取被检鱼粉1~2克入试管中,加4~5倍蒸馏水加热至沸以浸出淀粉。冷却后,滴入1~2滴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6克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中,再加入2克碘,溶解后遥匀,置棕色瓶中保存),若溶液即现蓝色或黑蓝色,表明鱼粉中掺入淀粉。 (2)取被检粉碎鱼粉少许平铺入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液(2克间苯三酚溶入100毫升90%乙醇中)浸湿,放置5~10分钟,再滴加2~3滴浓盐酸,若试样中出现散布的红色点,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含木质素物质。 二、鱼粉中掺入血粉的检测 血粉中含有铁质,该铁质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作用,能分解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出现蓝色环点。根据环点的有无,即可判断出鱼粉是否掺入血粉。 检测方法: 取少许被检鱼粉入白瓷皿或白色滴板中,加联苯胺-冰乙酸混合液数滴(1克联苯胺加入100毫升冰乙酸中,加150毫升蒸馏水稀释)浸湿被检鱼粉,再加3%过氧化氢液一滴,若掺有血粉被检样即显深绿或蓝绿色。 三、鱼粉中掺入非蛋白氮化合物的检测 1、鱼粉中掺入铵盐、尿素的检测 铵盐一般均含氨态氮。尿素在碱性条件下经脲酶催化也可生成氨态氮。奈氏试剂可与氨态氮反应生成棕红色胶体络合物,并可依红棕-红褐-深红色的颜色变化,判断其掺入量的多少。 检测方法:

1.1奈氏试剂法:取被检鱼粉1~2克加入250毫升烧杯中,加蒸馏水25~50毫升,混合均匀后静置20分钟,以便掺入的铵盐或尿素充分溶入水,备用。另取试管一支,加奈氏 试剂2毫升(称碘化钾5克加入5毫升蒸馏水中,边搅拌边滴加25%氯化汞饱和液至稍 有红色沉淀出现。再加40毫升50%NaOH溶液,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混匀 入棕色试剂瓶中保存)。然后沿管壁用滴管加上述被检样浸出液1~2滴,液面立即出现 棕红色环,表明有铵盐掺入。若液面出现白或黄色环,可疑有尿素掺入,再用脲酶法进行进一步检测。 1.2脲酶法①取10克被检鱼粉于烧杯中,加100毫升蒸馏水搅拌、过滤,取滤液少许于 点滴板上,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0.1克甲基红溶入100毫升95%乙醇中),再滴加2~3滴脲素酶溶液(0.2克脲素酶溶入100毫升95%乙醇中).在40~50℃水浴上加热 1~2分钟,静置5分钟。若点滴板上呈深红紫色,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尿素。无脲素酶时,可用下法检测。取两份1.5克被检鱼粉入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少许黄豆粉,然后两管 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摇匀后置60~70℃恒温水浴锅中3分钟,再滴加2~3滴甲基红指 示剂。若加生黄豆粉的试管中呈较深紫红色,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尿素。②称取被检鱼粉 2~3克加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蒸馏水100毫升,黄豆粉滤液20毫升(5克生黄豆粉入100ml水中浸泡lh,过滤),加塞摇匀。置40-45℃水浴锅内温热30min(温度不宜超过45℃,否则脲酶失活)、最后用镊子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该溶液中,若试纸变蓝;表明被检鱼粉掺有尿素。 1.3定量法。取一个500ml烧瓶置可调温电炉上,用玻璃管,皮管连接冷凝管,冷凝管口 浸入滴有 3 滴甲基红一溴甲酚绿指示剂和 50ml l%的硼酸接收液中,接通冷凝水,此即定量检测的蒸馏装置。然后将怀疑掺有尿素的样本液快速无损地倒入烧瓶中(三角瓶用蒸馏水冲洗3次,使所有残液、残渣全部入烧瓶中),并加蒸馏水至烧瓶1/2处。加热瓶内 溶液至沸腾后调低电炉温度,使溶液保持沸而不溢状态。当蒸馏出瓶内溶液1/3后,用 红色石蕊试纸蘸一下冷凝管口的馏出液,若试纸不变色,停止蒸馏。用标准的HCI溶液滴定接收液呈灰红色即为终点。根据所耗HCI毫升数即可计算出试样中掺入尿素的百分含量。 试样中尿素含量%=0.03*V*N/W V一滴定所耗标准HCI液毫升数 N-HCI标准液的实际当量浓度 W一试样重量 0.03一尿素含氮相对V、N的比值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

1 范围 适用于能通过人的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进行感观检查的动、植物性饲料原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原料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管理职责 4.1 品管部收货组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对公司进货原(辅)料进行检验。 4.1.1 视觉:观察原料或辅料的形状、粒度、色泽、霉变、虫蛀、结块或杂质等。 4.1.2 嗅觉:通过嗅觉来鉴别原料或辅料具有的特殊气味。 4.1.3 味觉: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原料或辅料的味道、硬度及口感等。 4.1.4 触觉:用手指头捻取原料或辅料,通过感触来判定其水分、硬度、粘稠性等。

5 管理内容和要求 5.1 玉米 a) 观察其颜色:较好的玉米呈黄色且均匀一致,无杂色玉米。 b) 随机抓一把玉米在手中,嗅其有无异味,粗略估计(目测)饱满程度、杂质、霉变、虫蛀粒的比例,初步判断其质量。随后,取样称重,测容重(或千粒重),分选霉变粒、虫蛀粒、不饱满粒、热损伤粒、杂质等异常成份,计算结果。玉米的外表面和胚芽部分可观察到黑色或灰色斑点为霉变,若需观察其霉变程度,可用指甲掐开其外表皮或掰开胚芽作深入观察。区别玉米胚芽的热损伤变色和氧化变色,如为氧化变色,味觉及嗅觉可感氧化(哈腊)味。 c) 用指甲掐玉米胚芽部分,若很容易掐入,则水分较高,若掐不动,感觉较硬,水分较低,感觉较软,则水分较高。也可用牙咬判断。或用手搅动(抛动)玉米,如声音清脆,则水分较低,反之水分较高。 5.2 豆粕 a) 先观察豆粕颜色,较好的豆粕呈黄色或浅黄色,色泽一致。较生的豆粕颜色较浅,有些偏白,豆粕过熟时,则颜色较深,近似黄褐色(生豆粕和熟豆粕的脲酶均不合格)。再观察豆粕形状及有无霉变、发酵、结块和虫蛀并估计其所占比例。好的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豆皮较少,无结块、发酵、霉变及虫蛀。有霉变的豆粕一般都有结块,并伴有发酵,掰开结块,可看到霉点和面包状粉末。其次判断豆粕是否经过二次浸提,二次浸提的豆粕颜色较深,焦糊味也较浓。最后取一把豆粕在手中,仔细观察有无杂质及杂质数量,有无掺假(豆粕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