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掺假判断鉴别

合集下载

掺假饲料原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掺假饲料原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掺假饲料原料的简易鉴别方法一、豆饼(粕)外观为浅黄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

常见有向豆粕中掺花生壳粉、细沙子等,可用水沉淀物、外观、镜检等检出。

豆粕生熟程度,影响饲养效果,一般颜色越浅,表明豆粕越生,饲养效果越差,可用pH试纸测PH值,pH值以3左有为好。

再进一步可作脲酶活性指标测定,测定值不得超过O.4。

常掺有泥沙、5%-10%的石粉或碎玉米。

其鉴别方法如下:1、水浸法取豆饼(粕)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木棒轻轻搅动,若掺假,可以看出分层,上层为豆饼(粕),下层为泥沙。

2、碘酒鉴别法——取少许豆饼(粕)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它上面滴几滴碘酒,1分钟后,若其中有的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可能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物。

3、生熟豆饼检查法——饲料应用熟豆饼做原料,而不用生豆饼,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等物质,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取尿素0.1克置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被测豆饼粉0.1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盖上瓶塞放于45℃的水中温热1小时。

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三角瓶中,如石蕊试纸变成蓝色,表示豆饼是1~10%。

鉴别时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指上粘有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如易抖落则是残余面粉。

再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攥,如果易成团,则为麸皮;如果攥时手有涨的感觉,则可能掺有稻糠。

二、饲料用玉米外观应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黄色或白色,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无其他物质渗入,新玉米应特别注意水分是否过高。

三、贝壳粉伪劣贝壳粉呈面粉状或碎屑状,一般含钙量在28%左右。

好贝壳粉应含有70%以上高粱粒大小的贝壳,30%以下的碎面。

最好选用未加工粉碎的大贝壳,自己加工,粉碎后含钙量应在36%36%以上。

四、骨粉好骨粉含钙25%,磷13%。

掺假的骨粉常常含磷不足,易引起畜禽瘫痪。

未脱胶的骨粉易腐败变质,常引起畜禽中毒。

掺假鱼粉的六种鉴别方法

掺假鱼粉的六种鉴别方法

掺假鱼粉的六种鉴别方法
鱼粉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鱼粉价格较高,加上鱼粉内在质量不易鉴别,因而掺杂掺假现象严重。

农户在购买伍粉时可采用以下6种方法进行辨别,以防上当。

1.石蕊试纸法。

取少量的鱼粉燃烧,待有烟雾产生时,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测试,如果试纸早现红色,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蛋白原料或者植物杂质。

2.闻烟法。

取少量伍粉燃烧,纯正的鱼粉会散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如果散发出烧谷物的芳香气味,则证明鱼粉不纯。

3.加热法。

将30g左右的鱼粉放在茶杯内,然后加入10~15g的大豆粉和适量的水,加盖并加热15~20分钟,开盖时如有氨味,说明该鱼粉掺有尿素。

4.浸泡法。

将少量鱼粉放入茶杯中,然后加入浓度为95%的酒精,浸泡15~20分钟,再滴入1~2滴浓盐酸,如果呈现深红色,说明掺有木屑。

5.沉淀法。

将鱼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将上浮物滤去。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杯中只剩沉淀物为止。

然后取出杯中的沉淀物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如果鱼粉中掺有沙粒,则很容易被发现。

6.碱溶解反应法。

将鱼粉置于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煮沸,能溶解的为真鱼粉,不能溶解的为假鱼粉,不溶物即鱼粉巾的掺假物。

- 1 -。

植物性原料_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_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一、豆粕的掺假识别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碎,识别方法如下1、掺玉米粉的检查取碘0.3g 、碘化钾1g 溶于100ml 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截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截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

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地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少。

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的0.95g 、0.96g 、0.97g 、0.98、0.99g ,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g 、0.04g 、0.03g 、0.02g 、0.01g 各自混匀,五种标准样品分别含5%、4%、3%、2%、1%玉米粉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

2、掺豆饼碎的检查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一样,豆粕镜下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禢色,豆饼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块质地粗糙,颜色外深内浅。

二者感观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饼成团块,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饼碎的掺假识别豆饼碎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籽粕的掺假识别菜籽粕掺假主要掺尽可能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砂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感官检查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油香味较特殊,其它原料不具备。

同时菜籽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疏松感觉。

而掺假菜籽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2、盐酸检查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10%的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而掺假的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3、粗蛋白质的检查正常的菜籽粕其粗蛋白含量一般都在36%以上,而掺假的菜籽其粗蛋白含量较低4、四氯化碳检查四氯化碳的比重为59,菜籽比重四氯化碳小,所以菜籽可以顠浮在四氯化碳表面,其方法是取一梨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加入5-10g 的菜籽粕,加入100ml 四氯化碳的表面,用玻璃棒搅拌一下,静置10-20分钟,菜籽粕应飘浮在四氯化碳的表面,而矿砂、泥土等由于比重大,故下沉底部。

原料检测及掺假识别课件

原料检测及掺假识别课件

1%草酸混匀,若出现白色浑浊或沉淀,即掺有石膏
粉。

掺矿物油
1. 荧光反应法:取油样和已知矿物油各一滴, 分别滴在滤纸上,然后放在荧光灯下照射, 若有天青色荧光出现,则掺有矿物油。
2. 化学检验:取油样1ml置于125ml锥形瓶(插 一长玻璃管)中,加1ml氢氧化钾和25ml无水 乙醇,时时振荡加热皂化5分钟,取下锥形瓶 加水25ml摇匀,溶液若呈现混浊或有油状物 析出,说明掺有不能皂化的矿物油。
3.
纯骨粉:产生气泡,并发出短时的“沙
沙”声,最后全部溶解变成浑浊。
4.
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发出“吱吱”
声,表明有石粉、贝粉;不溶解物为砂土。
3. 化学 P 9-10%
5.
若钙、磷比例失调,说明有掺假。若Ca
30%,P 16-17%则说明掺有磷酸三钙,导致
掺假的一般特点
掺假:有意、无意 掺假原料:紧缺、昂贵、标准不完善、
不易鉴别
常用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动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矿物质原料的掺假识别 油脂的掺假识别
玉米
不完善粒(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 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5.0%,其 中生霉粒≤2%;
杂质(不能被动物利用的)≤1%可接收, 如果1%≤杂质≤2%需扣除杂质重,若杂质 >2%拒收。
次粉
掺有稻壳 1. 显微镜检:稻壳井字条纹 2. 面筋: 3. 正常≥17%
鱼粉
掺有粕类(菜粕、棉粕、花生粕、芝麻粕)、稻壳、麦麸、虾粉、 蟹粉、贝壳粉、皮革粉、羽毛粉、血粉、肉骨粉、尿素、盐、铵盐、 砂石 感官检查:视觉、嗅觉、触觉 显微镜检查: 1. 菜粕:种皮深棕色、薄,外表面有蜂窝状网孔。 2. 棉粕 :白色丝状棉絮纤维,棉籽壳厚且硬。 3. 稻壳、麦麸: 4. 虾粉、蟹粉、贝壳粉: 5. 皮革粉:绿色、深褐色及砖红色的块状物或丝状物。 6. 羽毛粉:像松香一样的碎颗粒,细、透明条状,生羽毛。 7. 血粉:紫黑色或血红色、颗粒较硬 8. 肉骨粉:不透明或半透明骨质,还可同毛发、蹄角。 9. 木质素:细

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

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

三、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一)鱼粉的掺假检验A.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原料的掺假识别

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显微简检测原理饲料显微检测是以动植物形态学、组织细胞学为基础,将显微镜下所见物质的形态特征、物化特点、物理性状与实际使用的饲料原料应有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鉴别方法。

二、饲料显微检测所需设备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离降心机、烘箱、抽滤器、分析天平、分样筛(10目、20目、30目、40目)、电热板、载玻片、盖玻片、探针、镊子、镜头纸、滤纸、漏斗、滴管、烧杯、试管、培养皿。

三、饲料显微检测的基本步骤1、被检样品的检前处理取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10~15克,进行以下工作:(1)记录外部特征将取好的待测样品平铺于纸上,仔细观察,记录颜色、粒度、软硬程度、气味、霉变、异物等情况。

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细粉粒,因为掺假、掺杂物往往被粉得很细。

(2)筛分处理镜检之前应对样品进行筛分,通常用20目~40目筛子将样品分成三组,然后观察。

此过程对熟练的检测人员可以省略。

(3)脱脂对高脂含量的样品,脂肪溢于样品表面,往往粘上许多细粉,使观察产生困难。

用已醚、四氯化化碳等有机溶剂脱脂,然后烘箱干燥5~15min或室温干燥后,可使样品清晰可辨。

2、被检样品的体视镜观察将筛分好的各组样品分别平铺于纸下或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从低倍至高倍进行检查。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粒观察,先粗后细,边检查边用探针将识别的样品分类,同时探测各种颗粒的硬度、结构、表面特征,如色泽、形状等并作记录。

将检出的结果与生产厂家出厂记上的成分相对照,即可将掺假、掺杂、污染等质量情况作出初步测定。

3、被检样品的生物镜观察当某种异物掺入较少且磨得很细时,在体视显微镜下很难辨认,需通过生物镜进行观察。

(1)样品处理生物镜观察的样品,一般采用酸与碱进行处理。

对于不同的原料,所用酸碱浓度和处理时间也不同,动物类原料多用酸处理,植物类和甲壳类需酸碱处理。

对于动物中的单纯蛋白,如鱼粉、肉骨粉、水解羽毛粉等只需用1.25%的硫酸处理5~15min,面对含角蛋白的样品,如蹄角粉、皮革粉、生羽毛粉、猪毛等需用50%的硫酸处理,时间也稍长,动物中的甲壳类和植物中的玉米粉、麸皮、米糠、饼粕类等先用1.25%硫酸再用1.25%的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约10~30min。

矿物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矿物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矿物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一、骨粉的掺假识别骨粉掺假主要有石粉、贝壳粉、砂土、谷物等,识别方法如下:1、感官鉴定:骨粉的温度、颜色、光泽、细度等,质量好的骨粉为灰白色至黄褐色的粉状细末,用力握不成团块,不发滑,放下即散。

如果产品呈半透明的白色,表面有光泽,搓之发滑,说明是滑石粉、石粉等:如果产品呈白色或灰色、粉红色,有暗淡,半透明光泽,搓之颗粒质地坚硬,不粘结,说明是贝壳粉或掺有贝壳粉。

2、显微镜镜检法:取样品1g,置于培养皿中,铺成薄薄的一层,放在20-50倍显微镜下观察,骨粉颗粒为小片状,不透明,灰白色,光泽暗淡,表面粗糙。

腱和肉的片颗粒形状不规则,半透明,呈黄乃至黄褐色,质硬,表面光泽暗淡。

肉颗粒软,并裂成肌肉纤维:血及血球成破碎球体形,形状不规则,呈黑色或深紫色,难于破碎。

贝壳粉颗粒质硬,不透明,白色,灰色或粉红色,光泽暗淡或半透明程度低,颗粒光滑,有些颗粒外表面具有同心或平行的线纹。

石粉颗粒有光泽,呈半透明白色,颗粒相互团附在一起形似绵白糖。

3、化学法:取被检骨粉1g置于小烧杯中,加5ml25%的盐酸溶液,纯骨粉可发出短时的“沙沙”声,骨粉颗粒表面不断产生气泡,最生全部溶解变成浑浊。

脱脂骨粉的盐酸溶液,表面漂浮有极少量的有机物,蒸骨粉和生骨粉的盐酸溶液表面漂浮物较多,而假骨粉均无以上现象。

如果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并发出“吱吱”响声,表明有石粉、贝壳粉存在。

若烧杯底部有一定量的不溶物,可能掺有细砂。

由此可见,在稀盐酸中不溶解或溶解快速的均不属纯骨粉。

(二)掺砂土的检查取样品1g置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炭化至无烟,再继续炭化1-2小时,冷却后,加10ml25%的盐酸溶液溶解并煮沸,如有不溶物即为砂土,干燥后称量,可大致估算掺砂土的比例。

(三)掺谷物的检查取样品少许置于培养皿中,下面垫一张滤纸,加入1-3滴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6g,溶于100ml水中,再加碘2g)如有谷物淀粉存在,可见蓝紫色的颗粒状物。

原料质量的判断与掺假识别

原料质量的判断与掺假识别
2010-12-2
4、次粉掺假识别
次粉主要掺滑石粉、石粉、稻谷壳。 通常Ash≤3.0% 四氯化碳浮选法 滑石粉、石粉均沉淀,植物类均上浮,可定 量测定 镜检法:识别稻谷壳 7
2010-12-2
5、VB12
饲料级1%VB12按GB/T9841-1988检测,不能消除 干扰(361±1nm内Co盐有干扰),含量0.70.8%,检测成1%,此点被一些企业利用,生产 不合格的VB12 建议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或HPLC)测定含量 A=εbc dA = dε × bc dλ dλ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需带电脑的UV
正常磷酸氢钙CaSO4<2%,CaCO3检不出(加盐酸 无气泡) 测定方法:称样品4g(0.0002g),用(1+3)盐 酸20ml溶解,再加2-3ml浓硝酸,电炉上加热至 沸,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00毫升容量瓶内,摇匀, 过滤,取滤液50.00ml,水浴加热至80-90℃,加 热的BaCl2(10%)15ml,水浴加热(80-90℃)2小时, 并不断搅拌,然后静止30分钟,检查SO42-是否完 全沉淀,之后常温陈化12h。过滤洗涤灼烧。 CaSO4%=m/样重×0.5833 × 100
8
2010-12-2
6、磷酸氢钙
(1)饲料级磷酸氢钙的组成 CaHPO4•2H2O(90%)、 CaSO4(3%) 、杂质1%、 Ca(H2PO4)2•H2O(3%) 、Ca3(PO4)2(3%) (2)有效磷与吸收率 Ca(H2PO4)2 —94%、CaHPO4—46% Ca3(PO4)2— 13%、 焦磷酸钙0%、偏磷酸钙0%· CaHPO4•X H2O X=1 105 X=2 110
2010-12-2
8、国产肉骨粉(肉松粉、肉粉) 与羽毛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掺假判断鉴别配合饲料产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方及其制造的水平,但原料质量对于配合饲料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饲料厂进购原料时,应当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质量的抽样检测。

原料的化学分析是必须的,也是最真实可靠的,实验室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最能说明该原料的品质水平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感官判定(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及简易检测(包括筛选法、容重法、水洗淘汰法、比重法、镜检法及一些简易的化学分析法等)是首选的判别方法,是原料品质鉴别的第一步,常规情况下,若原料通不过感官综合判定及简易检测,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也没有必要进行化学分析了。

此外,由于化学检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因生产急需,经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认为合格的原料就要进入紧急放行使用程序以解决生产的需要(另外留样进行化学检测),这时,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的结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本文就此介绍常用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简易鉴别方法。

1鱼粉质量的快速鉴别鱼粉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优质动物性蛋白源,它含有较完全的鱼虾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适口性好,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在水产配合饲料特别是高档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很大。

由于其用量大,价格也较高,所以掺假现象也特别严重。

1.1感官判别1.1.1形状优质鱼粉为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可见鱼肉丝,不应有过热颗粒及杂物,不应有结块及虫害。

1.1.2色泽墨罕敦鱼粉为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鳀鱼粉为黄褐色,故又称“黄鱼粉”;北洋鱼粉、鳕鱼粉、鲽鱼粉为淡黄白色或灰白色,又称“白鱼粉”;优质鱼粉有光泽,如加热过度或含脂量高,则颜色加深。

1.1.3味道优质鱼粉有浓郁的烤鱼香味,甜香味并稍带鱼油味,不应有酸败、氨臭及过热的焦味。

优质鱼粉含盐量在2%左右,如果含盐量过高,入口会有苦咸味。

1.1.4硬块优质鱼粉无硬块,用手捏有疏松感、不成团、不粘结,放手后能恢复松散状。

1.1.5其他应着重注意的问题:掺假、霉害、虫害、褐色化、焦化(颜色变黑、有焦味、无色泽)、脂肪变性(有氨味)、脂肪氧化(油腻、深褐色、有臭味)及有无发热现象等。

1.2物理判别1.2.1容积重法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容积重,如果掺杂,容积重就会发生改变。

正常优质鱼粉的容积重为450~660g/l。

1.2.2加热法用铝箔纸包着用火灼烧,由其产生的味道判别有无掺入皮革粉、羽毛粉、轮胎粉等;用锅炒,如有氨味,则掺有尿素;用电炉灼烧,如有干炒谷物的香味,则掺有植物性物质。

1.2.3比重法用标准比重液进行比重分离,分离出有机物及无机物,如无机物含量多,则品质较差。

另外,可将分离出的有机与无机物进行镜检。

1.2.4水溶法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及10倍左右的水,搅拌后静置数分钟。

轻轻搅拌后观察:优质鱼粉上无漂浮物,下无沉淀物,水较透明;而劣质鱼粉则相反。

一般情况下,漂浮物为羽毛物或植物性物质,沉淀物为砂石等矿物质。

1.2.5经验法新鲜鱼粉富有粘弹性,用75%鱼粉+25%a淀粉外加1.5倍水制成面团状,粘弹性优者品质佳。

1.2.6筛选法用一组不同网目的筛来过筛,检查各种(网目)筛上物的比例、构成、有无夹杂物等。

1.2.7镜(放大镜、显微镜)检法鱼粉镜检的一般指标:优质鱼粉可见鱼肌肉束(块),且越多越好;有玉白色鱼骨,但不应太多;可见同心环形薄而透明的鳞片;可见小球状鱼眼球。

鱼粉中掺假物的镜检判别:(1)如见有呈棂格状纹、规则的长方形块状物,则可能掺有稻谷壳(米糠)。

(2)如见有厚实、多层、具有凹曲的壳的小块,则可能掺有棉籽饼粕。

(3)如见有残存的浅黄色、弧形面的羽枝、羽杆、羽毛,则可能掺有水解羽毛粉。

(4)如见有红色块状或鲜红色的小球状物,则可能掺有血粉。

(5)如见有云母片状的虾壳,则可能掺有虾壳粉。

(6)如有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状物,可能掺有贝壳粉。

(7)如有外层多孔、桔红色、布蜂窝状、小盖状的蟹壳,则可能掺有蟹壳粉。

(8)如见有白色丝状、锯末状物,则可能掺有皮革粉。

1.3化学判别1.3.1掺有植物质的检测(1)取鱼粉1~2g于5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5min,冷却,滴入2滴碘-碘化钾溶液,观察,如溶液立即变蓝或变黑蓝色,则表明掺有植物质。

(2)取试样1g置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溶液浸湿,放置5~10min,滴加浓盐酸2~3滴,观察,试样呈深红色,则表明掺有木质素。

1.3.2掺入尿素的检测取样品20g于烧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塞,如闻到氨气味,则有尿素。

1.3.3掺有碳酸钙(石灰石)、贝壳粉、虾蟹壳粉的检测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滴加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并发出吱吱声,证明有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产生气泡量的多少顺序是:碳酸钙>贝壳粉>虾蟹壳粉>肉骨粉>鱼粉)。

1.3.4植物纤维与鱼肌纤维的区别样品少许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氯化锌液,搅拌,静置10min。

观察颜色的变化:植物纤维样品的颜色加深,而鱼肌纤维样品颜色则保持不变。

2豆粕质量的快速判别豆粕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植物性蛋白源,一般用量都较大,所以它对饲料成品的影响也较大。

2.1感官判别2.1.1形状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

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

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2.1.2色泽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

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

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

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2.1.3味道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

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

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2.1.4经验法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发滞。

2.2物理判别2.2.1容重法正常纯大豆粕的容积重为594~610g/L(片状490~640g/L、粉状300~370g/L)。

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2.2.2水溶法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

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麦皮漂浮于水面。

2.2.3经验法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可通过包装体积的大小来判别原料是否正常;粉碎时,假豆粕粉尘较大,装入玻璃杯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

2.2.4筛选法观察过筛后各层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2.2.5镜检法纯豆粕镜检时可见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

当豆粕中有玉米、麦麸、棉仔饼、贝壳粉、花生壳等掺假物时的镜检可见:(1)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2)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

(3)棉籽饼中菜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

(4)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

(5)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呈锯齿状。

(6)参考鱼粉掺假物的镜检判别法。

2.3化学判别如豆粕中掺有尿素时,可用鱼粉中检测尿素的方法检出。

3玉米质量的快速判别玉米是配合饲料主要的植物性能量源,在禽畜饲料中的用量较大,它的淀粉结构很好,用其来制作膨化饲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1感官判别3.1.1形状优质玉米颗粒整齐均匀,水分高的玉米粒形膨胀、光泽性强。

3.1.2色泽黄玉米为淡黄色至金黄色,凹玉米色泽较浅。

3.1.3味道玉米甜味,初粉碎时有生谷味,但无酸味和霉味。

3.1.4触觉判别通过用手对玉米粒捻、压、捏感觉其软硬,通过用牙咬,根据硬度、破碎的程度、牙齿的感觉及发出声音的高低判断其水分高低。

在安全水分状态下,玉米脐部收缩,明显凹下,有皱纹,齿碎时震牙并有清脆的声音,用指甲掐较费劲,握于手中有刺手感。

3.2物理判别3.2.1容重法正常的玉米容积重为:690~750g/l。

3.2.2筛选法观察过筛后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3.2.3经验法(1)破碎法: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其天然保护作用,极容易变质。

(2)变质的先兆:玉米发霉的第一征兆是轴变黑,然后是胚变色,最后是呈烧焦状。

3.2.4镜检法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桔红色。

3.3化学判别当怀疑玉米粉中掺有生石灰时,可用少量稀盐酸滴入,如发生泡沫即为掺有生石灰或贝壳粉等矿物质。

4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质量的判别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等原料因价格不高,一般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少,主要注意其纯度、鲜度及水分含量等自身质量问题。

花生粕的饲用价值仅次于豆粕,蛋白质和能量都较高,但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不甚合适。

正常的花生粕呈新鲜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有熟花生的香味,适口性好。

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菜籽粕和棉籽粕都是较廉价的高蛋白原料,但因本身有毒性,故用量受到控制。

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褐色、红褐色、灰黑色碎片、碎粒或粗粉状,有呈圆球形、红褐色、灰黑色或深黄色的菜籽,质脆易碎,无光泽,具有菜籽香味道,味苦。

一般是外观越红,蛋白含量越低。

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棉籽粕一般呈淡褐色、深褐色或微黑色,粉状或小团,可见棉籽,在显微镜下可见棉籽外壳碎片上有半透明、白色有光泽的纤维。

主要注意棉绒的含量,含量越多则品质越差。

次粉是小麦制粉的副产品,为浅白色至褐色细粉末状,水分不应超过13%。

有些水产饲料要求次粉达到一定的筋度,则要另行进行面筋的检测。

麦麸富含维生素,正常的麦麸应是淡黄色至红灰色,色泽新鲜一致,细碎屑状,麸皮不应太大,否则品质下降。

有粉碎小麦特有的气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

与米糠类似,它结构疏松,容重小,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

粗脂肪比米糠低,因而贮存期可比米糠长一些,但不宜超过一个月。

易发热、生虫,高温高湿下易变质,入库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米糠为淡黄色或褐色的粉状或粗粉状,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有米糠独特的香味,不应有异味。

无虫蛀及结块,粗糠不能太多,否则品质差。

容积重为220~320g/l。

因其油脂较高(12%~15%),故极易酸败、易氧化、易发热及发霉,不能贮存太久。

且吸水性强,故要注意贮存在干燥处、湿度不能过大(70%~80%为宜)的地方,贮存期以20d为限。

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