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血管超声操作及测量手法

血管超声操作及测量手法

h
7
血流方向
y
声束入 射方向
x
h
8
h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周围血管的走行常与皮肤接近平行,减小声束与血流 方向的夹角的方法:
(1)线阵探头角度独立偏转(彩色框倾斜) (2)探头不平衡加压(探头两段施加的压力不等) (3)利用介质制造倾斜:水囊、耦合剂
h
10
h
11
3、提高彩色增益(color gain)
彩色增益过低,则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信号充盈 不佳且着色暗淡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第6-1颈椎横突 孔,经枕骨大孔入颅。
h
42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 为股动脉;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 向下移行为胫前及胫后动脉;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 动脉。
h
43
h
44
h
45
h
46
h
47
h
48
h
49
h
50
h
51
感谢下 载
彩色增益过高,引起彩色外溢
h
12
h
13
4、建立较佳的壁滤波
消除血管搏动、瓣膜活动等引起的彩色伪像。 壁滤波过小不足以消除伪像,过大则抑制血流的多
普勒信息
h
14
5、建立较佳的彩色速度刻度 (color velocity scale)或脉冲 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节彩色速度标尺,壁滤波、彩色增益等获取最佳的 彩色血流图 3、在最佳的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彩色血 流图有助于选择性地取多普勒和帮助多普勒取样容 积。
h
5
探头频率的选择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动脉瘤
• 定义 • 病因: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后 天性动脉病变或损伤。 • 病理改变: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 瘤。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
• • • • 搏动性肿块。 压迫症状。 远端肢体缺血。 瘤体破裂出血。
辅助检查
• CT • MRI • 超声
腹主动脉瘤
• • •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分类:肾下动脉瘤;肾上动脉瘤。 临床表现 检查和诊断
检查和诊断
• 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曾有低热、乏力、关 节酸痛病史,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即可 作出临床诊断: 一侧或双侧上肢缺血性改变。 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性体征和脑缺血性改 变。 下肢缺血性改变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持续性高血压,并在上腹部和背部可闻及血 管杂音。
辅助检查
• 活动期,生化和免疫检查常可检测出异 常。 • 超声 • CTA • MRA • DSA • 病变累及相关脏器时,应作有关的特殊 检查。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糖尿病足
一般治疗
• 运动疗法 • 药物治疗 •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 • • • • 动脉重建术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大网膜移植术 分期静脉动脉化术 创面处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因及病理
• 内膜损伤(血流冲击)学说 •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病变特点
• 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 静脉瓣膜内修复术
• 静脉瓣膜外修复术 •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 肌袢代瓣膜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术
病因和病理
• 静脉壁损伤
• 血流缓慢 • 血液的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分型(一)
• 中央型
• 周围型 • 混合型

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

龙源期刊网
周围血管征
作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7期
周围血管征检查包括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

周围血管征阳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患者。

周围血管征检查常用操作方法
枪击音被检查者取平卧位,在股动脉区,轻放听诊器膜型体件,听到与心跳一致的短促的、如射抢的声音。

Duroziez双重杂音被检查者取平卧位,稍加压力将听诊器钟型体件放置在股动脉区,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存在的双期吹风样杂音。

水冲脉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可明显感到桡动脉出现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

毛细血管搏动征①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站立于检查床旁。

②一手托起被检查者一手中指,轻压指甲,观察局部有无红白交替现象。

注意事项
在周围血管征中,各项检查应全面进行,避免单一。

在做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时,轻压指甲,不可过度用力。

各类周围血管病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各类周围血管病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动静脉瘘
---局部血流增多,皮温高
(5)色泽改变(color) 正常和异常色泽 指压性色泽改变 运动性色泽改变 体位性色泽改变Buerger试验
(6)形态改变(shape) 动脉形态改变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杂音 形态和质地(屈曲状、增硬和结节等变化) 静脉形态变化 静脉曲张 硬结 皮肤粘连
(7)肿块(mass)
血管扩张药和其他
治疗动脉闭塞和血管痉挛性疾病
包括: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作 用于动脉平滑肌、改善微循环、治疗动 脉硬化
血管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动脉瘤 人工血管支架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斑块机械性切除术 低频高能超声治疗动脉血栓和斑块 血管损伤、动静脉瘘及静脉腔内治疗 钢圈栓塞、腔内支架、腔内移植物
导管介入治疗:用带球囊或旋转刀片的导管进行经 皮腔血管成形术,将突入动脉管腔的粥样物质压向 动脉壁或将之切下吸出而使血管畅通
周围血管损伤
病因 直接损伤
锐性损伤 钝性损伤 间解损伤
动脉强烈持续痉挛 血管撕裂伤 血管震荡伤
病理 1.血管连续性破坏 2.血管壁损伤:连续性未中断 3.热力损伤 4.继发性病理改变
搏动性肿块
(pulsation mass )
无搏动性肿块
(unpulsation mass)
(7)营养性改变 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溃疡或坏疽 肢体增长变粗
检查方法(examination)
无损伤检查技术(noninvasive examination technique) 1多普勒听诊器 测定血流信号 节段性血压测定 2彩超 3光电容积描记仪 描记小腿容积恢复时间-静脉再充盈时间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主干动、静脉行程中任何部位 穿通伤、严重的骨折及关节脱位等

外科学笔记 总结:周围血管疾病

外科学笔记 总结: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除心脑血管外的血管疾病均可归属周围血管疾病可分3类:血管扩张性疾病、血管阻塞性疾病、血管畸形性疾病下肢静脉解剖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交通系统下肢浅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of lower limbs静脉曲张:扩张的囊袋状或圆柱形浅静脉,可以集簇成片,也可以节段发生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由于静脉瓣膜功能障碍,静脉血逆流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水肿、皮肤改变和静脉性溃疡【病因】66%原发性静脉曲张(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静脉内压力持久增高)25%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先天性板模结构、功能异常8%K-T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水肿、酸胀不适和疼痛(严重者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共有特点:站立式加重,抬高患肢减轻【并发症】慢性皮肤溃疡、血栓浅静脉炎、皮肤脂肪硬化症LDS、静脉瘤形成、出血等【辅助检查】血管彩超、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治疗】小的无症状的静脉曲张不予处理;保守治疗:妊娠/超重/出血性疾病等穿弹力袜;抬高患肢;每日清洁皮肤;适度运动;手术治疗: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曲张静脉“热闭合”手术(e.g.静脉射频消融术等)硬化剂注射:适应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or网状型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最常见发生部位:左侧下肢DVT【危险因素】血栓形成的Virchow’s三要素: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满足2/3个要素极有可能致病)【下肢DVT分型】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周围型(腹股沟韧带以远,股静脉、国静脉、胫腓静脉、小腿肌肉静脉丛)混合型(累及全下肢静脉)p.s.原发性DVT血栓起源于髂股静脉,起病急骤,临床表现明显;继发性DVT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起病隐匿,症状开始轻微,累计髂股静脉时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行走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加重;查体:患肢肿胀、栓塞部位压痛、红、热、不适;Homans征+;股青肿;股白肿;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背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并发症】肺栓塞PE(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PE的有效手段)【诊断】临床表现+多普勒超声(主要手段)+D-Dimer(D二聚体)【治疗】抗凝经常是唯一的治疗措施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3周,抬高患肢抗凝治疗(皮下注射肝素、口服华法林)抗血小板治疗系统溶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e.g.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导管接触性溶栓2,手术取栓只有股白肿、股青肿等特殊情况为了挽救肢体,不得已才手术取栓2.新方法:血栓消融治疗急、慢性下肢缺血acute & chronic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病因】急性下肢缺血:血栓形成、栓塞(栓子多来自心脏,特别是房颤)慢性下肢缺血:动脉粥样斑块、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急性下肢缺血5P症⬇️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paresthesia;除5P症外还有皮肤温度降低、蓝趾综合征慢性下肢缺血⬇️1.间歇性跛行(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与椎管狭窄导致的间歇性跛行鉴别:椎管狭窄所致的恢复时间短,慢性下肢缺血恢复时间多在30min以上,且需要平卧位缓解疼痛;2.静息痛:预示近期缺血坏死风险,患肢抬高时加重、下垂减轻3.缺血性溃疡及坏疽;4.查体皮肤温度降低、毛发脱落、脉搏减弱or消失、血管杂音、Buerger’s test阳性Buerger’s test阳性:平卧抬高45°,持续三分钟,足部苍白麻木疼痛为阳性;坐姿,下肢下垂,足部潮红或紫斑【辅助检查&诊断】ABI踝肱比测定(收缩压)|血管多普勒超声|CTA|MRA|DSA【治疗】急性缺血:手术/介入(支架、导管溶栓)+积极抗凝治疗慢性缺血:保守治疗(不可高温热敷)手术/介入(动脉内膜剥脱术、补片血管成型术、血管搭桥术、腔内技术e.g.经皮经腔血管成型术PTA)腹主动脉瘤AAA动脉瘤aneurysm——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达自身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真性动脉瘤含正常动脉壁的全层结构;假性动脉瘤的瘤壁为纤维层+腹壁血栓【AAA病因】95%以上因动脉硬化,还有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等(马凡综合征主要表现晶状体剥离、体型瘦长、蜘蛛状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病因是基因突变所致微原纤维病)【流行】男性多于女性【AAA临床症状】无症状AAA(体检时发现腹部波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80%后壁破裂/破入下腔静脉这2种情况有存活机会,一旦破入游离腹腔,基本没救);血栓性栓塞(AAA的附壁血栓,发生脱落称为栓子,可引起肢体远端末梢急性缺血:蓝趾综合征);else:压迫症状、腹背痛、内瘘形成、肾积水等;【AAA体征】腹部搏动性肿块or伴有囊颤/杂音;判断AAA瘤的上界和肾动脉的位置关系;须特别检查下肢血运;【辅助检查】CT加B超可确诊【治疗】1,保守治疗瘤体直径<5cm可严密观察(观察期严格戒烟、控制血压心率、口服 受体阻滞剂是动脉硬化引起AAA的唯一有效药物)2,手术手术指征:瘤体直径>5cm或瘤体增长速度过快(每半年增长>5mm)或瘤体引起了疼痛手术方法:主-主动脉搭桥、主-双髂动脉搭桥、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主动脉夹层AD(aortic dissection)指动脉腔内血液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动脉内膜、中膜之间,使两膜分离,并沿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主动脉腔被分割为真腔&假腔,之间是内膜片;真假腔之间可以相通或不通;病情急骤危重,65-70%病人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包填塞、心率失常等心脏合并症;【病因】高血压、主动脉狭窄等导致主动脉壁张力⬆️;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e.g.马凡综合征、大动脉炎等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妊娠、医源性因素【临床表现】1,疼痛:撕裂样、刀割样、剧烈的、难以忍受的、持续性锐痛2,如果并存主动脉瓣严重返流,可迅速出现心衰、心包填塞、导致低血压和晕厥;3,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脏器灌注不良的缺血症状;周围组织结构受压表现;【辅助检查】急诊心电图鉴别AD和心梗;胸部X线平片;CT/MRI发现主动脉双管征;CTA/MRA确定有无AD进行性外渗和破裂预兆【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硫酸吗啡止痛、控制血压Stanford A型患者立即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Stanford B型患者:腔内修复术EVAR累计主动脉弓的急性Stanford A型患者:手术+EVAR。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1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临床表现
• 疼痛
1、间歇性:活动:间歇性跛行 体位:动脉,静脉 温度 2、持续性:动脉性静息痛;急性,慢性 静脉性静息痛:早期,后期 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 肿胀
1、静脉性:凹陷性,曲张,色素,溃疡 2、AVF:局部肿胀,皮温,震颤杂音 3、淋巴性:象皮肿
1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1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三)血管损伤、动静脉瘘以及静脉腔内 治疗:钢圈栓塞、腔内支架、腔内移植 物治疗损伤性AVF和假性动脉瘤,治疗 布加综合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腔静脉滤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 起的肺栓塞。
1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
狭窄 闭塞 扩张 破裂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2、手术处理:
⑴止血清创:修剪已损伤无活力的血管壁,清除血栓 ⑵处理损伤血管:主干动脉静脉需积极修复,非主干动 脉静脉可结扎,修复方法:①侧壁缝合术②补片移植 术③端端吻合术④血管移植术
18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术后观察及处理
彩超定期检测: 通畅否、狭窄、阻塞,若肢体剧痛、肿 胀、感觉和运动障碍、发热和HR↑提示 肌间隔高压,应作深筋膜切开减压 抗生素 换药
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二)抗 血小板疗法 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右,噻氯匹啶, PGE1和PGI2。 (三)溶栓疗法:链激酶,重组链激 酶,尿激酶,rt-PA,各种蛇毒注射 剂。
7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四)血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 氢化麦角碱 2、β受体兴奋剂:苄丙酚胺,苯氧丙酚胺 3、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药:烟酸、罂粟碱、 已酮可可碱、丁咯地尔、尼莫地平、尼 卡地平 4、丹参、西洛他唑,其他降脂药,中药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病理特点 ,周围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 瘤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病理生理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周围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 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10%-20% 之间,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最为常见。
02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周围血管疾病常引起患肢疼痛 ,尤其在活动或站立时加重,
ABCD
物理治疗
如气压治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肿胀。
心理支持
周围血管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十分必要。
患者教育与管理
教育内容
向患者传授周围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 措施、自我监测方法等。
自我管理
教会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病情,如记录症状 变化、按时服药等。
04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阻塞程度。
血管扩张剂
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抗凝药物
用于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防止血栓扩大。
其他药物
如降脂药、降压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 行个体化治疗。
手术治疗
血管成形术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解 除血管狭窄或阻塞。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基础周围血管症检查方法辅导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基础周围血管症检查方法辅导

2012年临床医师《诊断基础》辅导周围血管症检查方法周围血管症的检查方法内容如下:(一)枪击音又称射枪音听诊部位常选择股动脉,有些病人在肱动脉、足背动脉处也可听到,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二)杜柔双重音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可听到吹风样杂音,为连续性。

(三)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者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用清洁的玻片轻压被检者口唇粘膜,引起局部变白,如出现随心脏搏动而有规则的红白交替现象,称之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四)颈动脉搏动在脉压增大的情况下,查体可发现颈动脉搏动或伴点头运动。

动脉瘤的临床诊断(1)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钙化瘤壁。

(2)动脉造影:要明确动脉瘤部位、范围、大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拟定手术方案。

(3)超声检查:可测定动脉瘤的大小、搏动及杂音。

(4)反应性充血试验:观察患肢侧支循环是否已充分建立。

方法:先将患肢抬高,用弹性绷带自远端向上缠裹至动脉瘤的下方,以驱出肢体内血液,然后在动脉瘤上方用手指压紧动脉,直至动脉瘤的搏动消失为止;5min后,解除弹性绷带,但手指仍继续紧压动脉,如在2~3min内患肢皮肤发红,直达指(趾)端,则说明侧支循环已充分建立。

如在上述时间内不发红,则表明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

如为颈动脉瘤,可压迫颈动脉,经30min以上压迫患者仍不出现头昏、眼花等缺血症状者,表明脑部已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形成。

对不同类型动脉瘤鉴别,是临床上对动脉瘤诊治的一个前提。

一、动脉瘤的形态学类型1.囊状动脉瘤被累血管段管壁呈球状扩张,其大者直径可达15~20cm.由于血液流过时形成旋涡,因此,这种动脉瘤常并发血栓形成。

2.梭形动脉瘤血管壁呈均匀扩张,而又朝一端逐渐均匀缩小,直至达到原来的血管直径,故呈梭形。

这种动脉较少发生附壁血栓。

3.圆柱状动脉瘤开始血管突然呈滚筒状扩张,同样又突然过渡于正常血管。

可发生附壁血栓。

4.舟状动脉瘤血管壁呈一侧性扩张,而对侧血管壁则无变化;常见于夹层动脉瘤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肢体位置试验
两下肢伸直抬高45度,持续3~5 分钟,如果足部皮肤出现苍白,说明肢体供血不足。

然后让患者坐起,双足下垂,观察足部的颜色恢复时间,若超过10 秒,则为阳性。

下垂后双足出现紫绀色,说明肢体严重缺血。

泛红试验(乳头下层静脉丛充盈试验)
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手、足 1 分钟,将末梢的血驱空,使皮肤苍白;正常情况下,停止压迫1~3秒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若超过 5 秒钟,说明肢体动脉缺血,此试验可判定指(趾)动脉是否有闭塞。

亚伦氏试验
用以判定尺、桡动脉是否通畅。

试验时患者握紧拳,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桡动脉,然后让患者松开拳,如果手部仍呈苍白色,说明患者尺动脉阻塞,同法可检测桡动脉是否阻塞。

对足部的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也可用此法来进行检测,以判定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是否阻塞,或是判定有无解剖异常,例如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检查者可按压患者的胫后动脉,同时进行泛红试验时,如果患者足部的颜色在 3 秒内恢复正常,说明有足背动脉走行的解剖异常,并非有动脉的阻塞。

尼霍夫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曲膝,放松下肢,检查者用手压迫患者小腿腓肠肌,如有饱满紧韧感和压痛,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霍曼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伸直下肢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患者足部用力背屈而牵拉小腿腓肠肌,如出现下肢后方绳索样紧硬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深静脉血栓、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所致。

冷水试验
将手指(足趾)放入 4 度左右的冷水中 1 秒,可诱发雷诺现象,诱发率在
75%左右。

握拳试验
令患者握拳 1 秒后,在屈曲状态下松开手指,可以诱发雷诺现象出现。

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

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

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

(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用来测定大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

方法是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卵圆窝下方处。

随后让病人站立,10s内解开止血带,大隐静脉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病变部位极可能位于卵圆窝水平,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泄人浅静脉系统。

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30s)而逐渐充盈,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

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带未解开而止血带下方的浅静脉迅速充盈,说明返流人该静脉的血液来自小隐静脉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