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临床医学概要)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课件 (2)

《急性白血病》课件 (2)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有头痛、 嗜睡、晕厥等神经系 统症状。
其他症状
急性白血病还可能引 起皮肤出血、淋巴结 肿大等其他症状。
诊断
1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细胞数量和形态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急性白血病。
2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关键步骤,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白血细胞增生。
3
组织活检
在部分情况下,需要进行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的活检以确认诊断。
病因
1 基因突变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 染色体畸变、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等。
2 环境因素
暴露于放射线、化学物质、致癌物质等环境 因素可能增加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
临床表现
骨髓抑制
急性白血病会导致骨 髓功能受损,引起贫 血、出血和感染等症 状。
消化道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 振、呕吐、腹痛等消 化道症状。
治疗
化疗
化学药物的使用是急性白血病治 疗的核心手段。
骨髓移植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骨髓移植可 能是治愈的有效方法。
支持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包括补 充输液、控制感染等,可以缓解 不良症状。
预后
影响因素 年龄、基因突变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存活率 存活率较低 存活率较高
预防与控制
1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急性白血病》PPT课件 (2)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本课件将介绍该疾病的定义、分类、病 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与控制等重要内容。
什么是急性白血病
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球恶性增殖性疾病,指骨髓中恶性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并代替正常造 血组织。
分类

急性白血病(临床医学概要)

急性白血病(临床医学概要)

易出血和淤血
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导致患者 容易出现淤血和淤血斑点。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依据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 穿刺和活检,可以确定白血病 的类型和程度。
遗传学检查
检查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 表达,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 记物和抗原来辅助诊断。
急性白血病(临床医学概 要)
欢迎参加本次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医学概要的演讲。我们将探讨急性白血 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典型症状和体征。我们还将介绍实 验室检查、诊断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
1 白血病病状复发
通过异常增殖和累积未成熟的白细胞,导致血液功能丧失,恶化患者的健康状况。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基因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暴露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异常基因表达导致血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 暴露于致癌物质或高剂量放射线可导致白血病发 生。 某些遗传突变可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急性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疲劳和虚弱
患者常感到疲劳和虚弱,无法恢 复精神和体力。
贫血
由于骨髓功能受损,造成红细胞 减少,导致贫血症状。
复发
白血病细胞再次增生,治疗失败,预后较差。
2 血液恶性肿瘤
一种血液系统中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并累积在骨髓和外周血中。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AM L
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常见的类 型。由于骨髓干细胞的异常增 殖和成熟障碍而引起。
A 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发 生在淋巴细胞前体。发病年龄 多在儿童和年轻成年人。
其他亚型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急性白血病诊疗及护理

急性白血病诊疗及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
社会支持与回归社会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重返工作岗位或学 校,恢复正常生活。
家属支持与关爱传递
家属心理支持
提供家属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属缓 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家属参与护理
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食等,增强患者 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维持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缓解期和无病 生存期。
靶向治疗药物应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01
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疗法
02
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如利妥昔单抗等,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
病情监测与评估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和体能训练,增强体能和免疫力。
营养支持与饮食指导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
分型
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两大类。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表现。
诊断依据
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异常、分类异常;骨髓象检查可见原始细胞及幼稚细 胞大量增殖;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分 型依据。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七)M7型: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 分为2型 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 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 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成为较突出的 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 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 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 神经、脊髓瘫痪等
E、绿色瘤 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或 髓母细胞瘤(myeloblastoma),见于2%~14% 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 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 (chloroma),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 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 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是造血 干祖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 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主要为原始细 胞和早期幼稚细胞,自然病程数月。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 润和高代谢等。
分类:常因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 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M0、M1、~M7,
化学染色: POX SB 幼粒 + + 幼单 ± -
SE NSE + ± +
(五) M5:急单

M5a(未分化型):髓原单≥80% M5b(部分分化型): 30%﹤髓原单+幼单﹤80%
M5a
(六) M6型:急性红白血病
是红系、粒系同时恶性增生的急性白血 病,髓幼红CELL﹥50%,且有形态异常, 且原粒(非红系)﹥30% 1.红系增生期:骨髓原红增生为主 (红血病) 2 .红系和粒系同时增生期(红白血病) 3.白细胞系统增生期(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和进展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和进展
MOLECULAR ABNORMALITIES
Better-risk
t (8;21); inv (16); t(16;16); t(15;17)
Normal cytogenetics with isolated NPM1 mutation
Intermediate-risk
Normal; +8 only; t(9;11) only; Other abnormalities not listed with better-risk and poor risk 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mutatioons
成人AML诱导治疗 CR率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关系
低危 中危 高危 研究组 n CR% n CR% n CR%
MRC 289 90 853 84 130 57 SWOG 121 84 278 76 184 55 GOELAM 48 87 226 76 36 58 CALOB 177 88 800 67 147 32
Ida的优势
大剂量AraC诱导治疗
研究者
例数
CR率 SD组 HD组
远期疗效 SD组 HD组
ALSG
301
74%
71%
MRD
12月
45月
SWOG
723
58%
55%
4年EFS
24%
34%
注:ALSG: SD 100mg/m2/d d1-7 HD 3g/m2/12h d1、3、5、7 SWOG:SD 200mg/m2/d d1-7 HD 2g/m2/12h d1-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病因包括放射、化学、病毒、遗传学因素等 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后复发的根源,具有其特异的性状特征,以及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能力,目前已报道的表型标志包括:CD96、CD117、CD123、C型外源凝集素样分子1(CLL-1)等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白血病(1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在我国,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

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的白血病发生率为3/10万~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亦不例外,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

小儿白血病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仅占3%~5%。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多年研究已证明属于RNA病毒的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可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

2.物理和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能引起白血病。

小儿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在曾经放射治疗胸腺肥大的小儿中,白血病发生率较正常小儿高10倍;妊娠妇女照射腹部后,其新生儿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未经照射者高17.4倍。

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乙双吗啉和细胞毒药物等均可诱发急性白血病。

3.遗传素质白血病不属遗传性疾病,但在家族中却可有多发性恶性肿瘤的情况;少数患儿可能患有其他遗传性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多发畸形(Fanconi贫血)、先天性远端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症(Bloom综合征)以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这些疾病患儿的白血病发病率比一般小儿明显增高。

此外,同卵孪生儿中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患白血病的几率为20%,比双卵孪生儿的发病率高12倍。

以上现象均提示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素质有关。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下列机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原癌基因的转化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存在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在正常情况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

当机体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可发生突变、染色体重排或基因扩增,转化为肿瘤基因,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急性白血病汇报ppt课件

急性白血病汇报ppt课件

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 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以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 理评估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以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家 庭关怀,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加强患者免疫力
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剂等手段 ,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出血风险降低措施
血小板输注
对于血小板计数过低的患者,及 时输注血小板,以预防和治疗出
血。
止血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止血药 物,以减少出血风险。
避免创伤性操作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 ,如深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的深入应用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未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 、精准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急性白血病的诊疗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未来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创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涌现
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和技术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 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发病机制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其中,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关键分子事件。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急性白血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 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 性。
地域分布
遗传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异常 t(8;21)(q22;q22) t(15;17)(q22;q21) inv(16)(p13;q22) t(8;14)(q24;q32) t(9;22)(q34;q11)
受累基因 AML1-ETO PML1-RARα CBFβ-MYH11 MYC-IgH BCR-ABL
常见白血病类型 M2 M3 M4 EO L3 CML,ALL,AML
1.81: • 男女比例 1.81:1
病因
• 病毒 – 人类T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人类T细胞病毒Ⅰ HTLV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 (ATL) • 射线 – 日本广岛及长崎原子弹袭击后,白血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 日本广岛及长崎原子弹袭击后, 30 倍和 17 倍 • 化学:苯、药物(乙双吗啉) 化学: 药物(乙双吗啉) • 遗传 – 单卵双生,一个发生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白血病的几率为1/5 单卵双生,一个发生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白血病的几率为1/5 • 其它血液病 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实验室检查——骨髓象 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 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20% 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
常见急性白血病细胞化学鉴别
急淋 过氧化物酶 (-)
急粒 分化差的原始细胞(-)-(+) 分化好的原始细胞(+)-(+++) (-)或(+),弥漫性淡红色 (-)-(+),NaF抑制不敏感 减少或(-)
临床表现——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临床表现
• 贫血 • 感染 • 出血
贫 血
• 常为首发表现,进行性加重 常为首发表现, • 症状: 症状: – 非特异性症状 – 缺血缺氧性症状 • 体征:皮肤粘膜苍白 体征: • 实验室特征:正细胞正色素性 实验室特征:
发热
• 半数的患者以发热起病 • 特征: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 特征: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 39~40℃以上 • 机制: 机制: – 肿瘤热:中低热,一般<38.5℃ 肿瘤热:中低热,一般< –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 • 部位: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如口腔炎、牙龈炎、咽峡 部位: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如口腔炎、牙龈炎、 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炎、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 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杆菌;长期应 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杆菌; 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可有病毒或原虫感染 PCP) (CMV PCP)
Chloromas A B C
NEJM 1998
实验室检查——血象 血象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增高,也可降低或正常 白细胞增高, • 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 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细胞和( • 贫血 • 血小板减少 • 有些患者以血三系减少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需引起重视 有些患者以血三系减少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
白血病的发现
• Straide,女,50岁,厨师,1845年3月1日住入德国柏 Straide, 50岁 厨师,1845年 Charite医院 她是因为体重明显下降,并伴有咳嗽、 医院, 林Charite医院,她是因为体重明显下降,并伴有咳嗽、 腹痛及其他不适而住院 • Virchow 对该患者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 黄白色带绿色的球体、显微镜下为无色或白色小球体, 黄白色带绿色的球体、显微镜下为无色或白色小球体, 红血球很少,他否定了“ 的学说, 红血球很少,他否定了“脓”的学说,并指出体内没 有局部化脓的证据, 有局部化脓的证据,不可能有脓进入血液 • 1847年,提出白血(white blood)这一名称,希腊文 1847年 提出白血( blood)这一名称, 称之为白血病(leukemia) 称之为白血病(leukemia)
Antibodies
Cell
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检查 实验室检查
•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约80-85%白血病可检出染色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 80-85% 体异常 • t(15;17): t(15; M3
• inv/del(16): 主要见于M4嗜酸型 主要见于M4 M4嗜酸型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的发现
• Mentith ,男,石匠,1845年2月27日因疲乏、无力及 石匠,1845年 27日因疲乏 日因疲乏、 腹部巨大肿块而至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住院, 腹部巨大肿块而至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住院,除脾大 外,在颈、腹股沟有几个小肿块 在颈、 • 1845年10月,Bennett 医生对该患者进行尸体解剖, 1845年10月 医生对该患者进行尸体解剖, 发现死者的血液有特异性改变, 发现死者的血液有特异性改变,他认为患者血液中有 脓样球体,但未发生炎症, 脓样球体,但未发生炎症,而认为患者死于血液中的 脓样物质
• 用诱导方法巩固4-6个疗程; 用诱导方法巩固4 个疗程;
• 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强化治疗; 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强化治疗;
白血病的分类
• 按细胞类型来分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发病情况
•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 2.73/10万 2.73/10 3/10万
• 恶性肿瘤死亡率,白血病居男性第 6 位,女性第 8 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
•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 1 位 在儿童及35岁以出血 • 纠正贫血 • 尿酸性肾病的处理
抗白血病治疗: 抗白血病治疗:治疗策略
• 诱导缓解治疗 目标是使患者迅速获得完全缓解 • 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 完全缓解( CR)
– 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 血象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 血象中性粒细胞≥1.5 ≥1.5× 血小板≥100 ≥100× 无白血病细胞 – 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5% ≤5%, – 无髓外白血病
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血病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 肝脾淋巴结肿大 • 骨骼和关节 骨关节疼痛、胸骨压痛 骨关节疼痛、 • 眼部 绿色瘤 • 口腔和皮肤 牙龈增生、肿胀 以M4、M5常见 牙龈增生、 M4、M5常见 • 中枢神经系统 ALL常见 ALL常见 • 睾丸 ALL常见 ALL常见
AML m4 - Gum Hypertrophy
其他检查
• 血尿酸
• DIC系列 DIC系列
• 脑脊液检查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 临床表现
• 血象
• 骨髓象
• MICM分型 MICM分型
鉴别诊断
• 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急性粒细胞缺乏恢复期
ANLL, FAB M-3 (Promyelocytic)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类 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
• 形态学 (Morphology) orphology)
• 免疫学(Immnology) 免疫学( mmnology)
•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ytogenetics)
•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biology)
分型
• FAB分型 分型 – 1976年,法、美、英(France-America-British)三 年 三 国的七位血液学专家在巴黎提出的一个急性白血病 的分型建议,之后多次修订. 的分型建议,之后多次修订. • MICM 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
• 急性髓系白血病 –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M6 红白血病 –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L1 以小细胞为主 – L2 以大细胞为主 – L3 (Burkitt 型) 以大细胞为主, 以大细胞为主,大 小较一致, 小较一致,细胞内 有空泡
基本概念
• 白血病(leukemia)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 白血病(leukemia) 疾病 • 特点: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浸润其他器官和 特点: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 组织, 组织,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 •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
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急单 (-)-(+) (-)或(+),弥漫性淡红 色或颗粒状 (+)能被NaF抑制 正常或增加
(+)成块或 糖原PAS反应 颗粒状 非特异性酯酶 (-) 中性粒细胞碱 增加 性磷酸酶积分
实验室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 实验室检查
• 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的蛋白抗原, 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的蛋白抗原, 可以用单克隆抗体来识别 • 这些抗原和抗体系根据分化群(CD) 这些抗原和抗体系根据分化群(CD) 的号码来区别 • 由于某些抗原表达于特定系列的不同 发育阶段的细胞上, 发育阶段的细胞上,因此去识别这些 抗原有助于对急性白血病各型和各亚 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缓解后治疗 目的是争取患者长期无病生存(DFS)和痊愈 目的是争取患者长期无病生存(DFS)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具体方法
• 诱导缓解治疗 – 急性淋巴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白血病(ALL) • 长春新碱+泼尼松 (VP方案) 长春新碱+ (VP方案 方案) • VP方案+柔红霉素(VDP方案) VP方案+柔红霉素(VDP方案) 方案 (VDP方案 • VP方案+ 门冬酰胺酶(VAP方案) VP方案+ 门冬酰胺酶(VAP方案) (VAP方案 方案 • 四种药物同时使用(VDAP) 四种药物同时使用(VDAP) – AML •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 (DA方案 • M3 AT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