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消渴病(糖尿病)验方精选

合集下载

(名医秘方)施今墨治疗糖尿病验方

(名医秘方)施今墨治疗糖尿病验方

(名医秘方)施今墨治疗糖尿病验方一、医家小传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1881年3月28日生于贵州,原名施毓黔,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施家台门]。

外公为清末大吏李秉衡。

1902年随父到山西,入山西大学堂读书。

后因参与反对校长之学运而遭开除。

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

1906年山西法政学堂毕业,保送京师法政学堂。

并开始业医。

1912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后留在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期间,曾延请施今墨诊病。

1929年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施今墨等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请愿,获胜。

1930年应邀赴陕西为杨虎城将军治病,药到病除,当时报纸传为佳话。

何香凝、溥仪、载涛、李宗仁、郭德洁都多次延请看病。

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名医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

1932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任副馆长。

与魏建宏、刘肇甑、陈公素等人创立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

1940年《祝选施今墨医案》一书出版。

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

1966年“文革”开始后遭受迫害,后得周恩来保护。

1969年春病危,口述关于中医工作的建议,呈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8月22 日病逝于北京,遗嘱火化并捐献遗体作医学解剖。

1971年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后在万安公墓修建衣冠冢。

施今墨先生认为,西医学并非一无是处,而许多西医的仪器设备还有助于诊断明确,所以并不排斥西医。

但他认为,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故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

他疗效卓著,名声大噪。

国医大师 治消渴病(糖尿病)验方精选

国医大师 治消渴病(糖尿病)验方精选

国医大师治消渴病(糖尿病)验方精选作者:李志更赵晖岳利峰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6期消渴方(國医大师任继学方)药物组成巢丝50克,生地黄50克,知母50克,肉桂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仙鹤草20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清热。

用于治疗消渴病。

方剂分析巢丝者蚕茧也,其味甘、性微温,含有纤维蛋白、丝胶蛋白,其品煎汤能生津止渴,降低血糖,是治疗消渴之要药。

生地黄、知母相互为用。

生地黄甘寒多汁,清热养阴;知母辛苦寒凉,下滋肾阴、上清肺火,两者合用相辅相成。

三棱、莪术皆为去瘀之药,三棱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善于破气中之血,两者合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破瘀散结之力更强,可用于治疗血瘀气结之候。

对于防治消渴病更为有效。

但本品为破血消伐之品,宁可轻剂、再剂,而不可重剂。

要根据病情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伤正,此之虑也。

芪药消渴汤(国医大师段富津方)药物组成西洋参15克,山药30克,知母20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20克,玉竹20克,黄芪30克,枸杞子20克,泽泻15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益气,健脾补肾。

适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方剂分析西洋参、山药为君,两者相伍,养阴益气,固肾健脾,恰中病机;以知母、黄芪为臣,知母甘寒而苦,善于滋阴润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助西洋参养阴生津,且清肾中虚火,黄芪善补气。

佐以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五味子、女贞子、玉竹和枸杞子养阴生津;葛根升阳布津,可上承津液,而止口干欲饮,与西洋参、黄芪相配,共补脾气,升清阳,健运中州;又佐入甘淡寒之泽泻,上泽下泻补虚损五劳。

全方合而共奏养阴益气、健脾补肾之功。

清热养阴糖尿病方(国医大师李玉奇方)药物组成槐花40克,天花粉20克,葛根15克,胡黄连20克,苦参20克,黄柏15克,知母25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糖尿病。

方剂分析方中首选味苦、性寒,清热凉血的槐花,意在出奇制胜,速清血内蕴积的燥热以存津液,辅以胡黄连、苦参以助槐花清热凉血之力,除消渴、肠胃痼热的天花粉与止烦渴、散肺胃郁火之葛根同用,不仅能清肺胃之血热,尚寓有养肺胃之阴的功能;知母辛苦寒凉,下润肾燥而滋阴,上清肺金而泻火;黄柏苦寒既可除肠胃中结热而存津,又可泻肾经之相火而坚阴;佐白术、山药健脾益胃,补肺益精,同时其甘温之性又可制诸药苦寒之弊。

中医验方|糖尿病上消方之29首

中医验方|糖尿病上消方之29首

中医验方|糖尿病上消方之29首处方1【组成】知母15g 生石膏30g 元参30g 生地30g 葛根15g 赤芍30g 玉米须60g 牛蒡子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烦渴多食,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源】《中华效方汇海》处方2【组成】生石膏30g 知母15g 生地15g 麦冬15g 玄参 30g 花粉30g 石斛15g 黄精15g 山药30g 苍术10g 丹参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口渴多饮、多饮为主者,舌红苔黄,脉数。

【方源】验方处方3【组成】天冬15g 麦冬15g 南沙参18g 北沙参12g 胡黄连5g 石斛12g 玉竹12g 蛤粉15g 贝母6g 茯苓12g陈皮5g 半夏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并饮梨汁200ml。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渴。

【主治】上消病。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方源】《医醇剩义》处方4【组成】天花粉120g 生石膏90g 山药45g 生地玄参各30g 沙参24g 玉竹麦冬各20g 知母18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燥润肺止渴。

【主治】糖尿病,燥热灼肺,耗伤津液。

症见烦渴引饮,口干咽燥,尿多而频,皮肤干燥。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1984; (5) : 20处方5【组成】生石膏30g 黄芩10g 地骨皮生知母各15g 天冬麦冬天花粉粳米各20g 生甘草8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肃肺热,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燥热伤肺型。

【方源】中医杂志 1986; (11) : 16处方6【组成】花粉30g 黄芩10g 黄连6g 知母10g 生地 30g 沙参麦冬各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上消,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方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处方7【组成】石膏生地寒水石天花粉沙参麦冬石斛芦根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山楂木瓜【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治疗消渴症的方剂

中医治疗消渴症的方剂

中医治疗消渴症的方剂消渴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的糖尿病,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消渴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相应的方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消渴症的方剂:1. 玉液汤:由生地黄、熟地黄、天花粉、知母、黄连、黄芩、麦冬、石斛、甘草等组成。

适用于阴虚内热型消渴症,表现为口渴多饮、小便频多、身体消瘦等症状。

2.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

适用于肾阴虚型消渴症,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3.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等组成。

适用于肾阳虚型消渴症,表现为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腰膝冷痛等症状。

4. 消渴丸:由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葛根、天花粉、知母、黄连等组成。

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症,表现为乏力、气短、口渴、多饮等症状。

5. 降糖饮: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葛根、天花粉、知母、黄连、麦冬、五味子等组成。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消渴症,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

6.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

适用于气虚型消渴症,表现为容易感冒、出汗、乏力等症状。

7. 白虎加人参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组成。

适用于热盛伤津型消渴症,表现为高热、口渴、汗出等症状。

8. 五苓散:由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猪苓组成。

适用于水湿内停型消渴症,表现为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等症状。

9. 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

适用于肾气不足型消渴症,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等症状。

10. 养阴清热汤:由生地黄、知母、黄连、黄芩、麦冬、天花粉、石斛、甘草等组成。

适用于阴虚内热型消渴症,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症状。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消渴,又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名家治疗消渴的医案:
医案一: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消渴
患者,男性,56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

查体时发现舌苔黄厚,脉细而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针灸:选择足三里、关元、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2. 中药:服用黄芪、石蟾、独参、麦冬等药物,每日3次。

疗程2个月后,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有所增加。

医案二:中药调理治疗消渴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尿频、多饮、多尿、四肢麻木。

查体时发现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中药:服用煅陈皮、焦苦参、苦杏仁、五味子等药物,每日2次。

2. 饮食调理:忌食油腻、甜食,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尿频、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质变得淡红,脉搏也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中医治疗消渴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应密切监控血糖水平,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运动,以维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施今墨验方选

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施今墨验方选

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施今墨验方选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着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

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

每次6g,每日3次。

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

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

每服6g,每日3次。

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

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

每服6g,每日3次。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验方选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

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

顽固性糖尿病(消渴症),中药珍藏经方1首,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顽固性糖尿病(消渴症),中药珍藏经方1首,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顽固性糖尿病(消渴症),中药珍藏经方1首,清热通腑,凉
血化瘀
糖尿病自古便有,但中医并没有“ 糖尿病”的病名,而是隶属于“消渴”的范畴。

所谓“消”即是消谷善饥,“渴”即是饮不解渴,与糖尿病“ 三多一少” 症状极其吻合。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是由于肺、脾、肾三脏的阴液亏虚所引起的。

根据人体阴阳平衡理论:阴液亏虚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虚阳上亢、虚火上扰的表现,这即是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病机理论。

【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天花粉,制大黄,鬼箭羽,桃仁,丹参,芒硝(冲服),知母,炙僵蚕,炙水蛭,地龙,木瓜。

【功效】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主治】消渴,证属瘀热互结者。

症见双下肢麻木,时有拘急,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彻夜不眠,手足心热,舌苔黄薄腻,边尖红隐紫,脉细弦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丹参。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消渴、糖尿病及并发症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消渴、糖尿病及并发症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消渴、糖尿病及并发症秘方集消渴——三消汤(姜春华方)(组成)生石膏30g,知母15g,麦冬15g,石斛15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12g,桑白皮12g,墨旱莲12g,女贞子12g。

(功效主治)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益肝肾。

用于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之消渴病。

(方解)生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善治邪热郁肺和肺火炽盛型上、中消症;知母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两药共为主药。

配桑白皮清肺热,黄连清胃火,黄柏泻肾火,麦冬、石斛润肺养胃生津,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补肾滋阴,山药补脾胃益肺肾,山茱萸酸涩微温,既能平补肝肾,又能收敛同涩,益肾固精。

上药共具滋阴润肺、益胃生津之效。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消渴——六味地黄加减方(邓铁涛方)(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云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健脾益气。

用于中老年消渴。

(方解)邓老认为滋阴益肾、健脾益气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而六味地黄丸其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在此基础上加强益气之功,则能符合治疗要求。

本方熟地黄、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用量要大,有气复津还之意,共成三阴并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牡丹皮消虚热,虽然补泻并用,但以补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黄配熟地黄,山药配黄芪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山药能抑制胃排空运动及肠管推进运动,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而仙鹤草、玉米须亦有降血糖作用。

(加减)消谷善饥加生石膏、玉竹;口渴多饮明显加沙参、天花粉;气短自汗加太子参;小便清长加桑螵蛸、巴戟天、肉桂;尿浑浊如脂膏,盗汗加知母、黄柏;头晕头胀加钩藤、白芍、牛膝;胸闷心悸加丹参、石菖蒲、郁金;形体肥胖加佩兰、荷叶;视物模糊加谷精草、青葙子;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水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治消渴病(糖尿病)验方精选
作者:李志更赵晖岳利峰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6期
消渴方
(國医大师任继学方)
药物组成巢丝50克,生地黄50克,知母50克,肉桂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仙鹤草20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清热。

用于治疗消渴病。

方剂分析巢丝者蚕茧也,其味甘、性微温,含有纤维蛋白、丝胶蛋白,其品煎汤能生津
止渴,降低血糖,是治疗消渴之要药。

生地黄、知母相互为用。

生地黄甘寒多汁,清热养阴;知母辛苦寒凉,下滋肾阴、上清肺火,两者合用相辅相成。

三棱、莪术皆为去瘀之药,三棱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善于破气中之血,两者合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破瘀散结之力更强,可用于治疗血瘀气结之候。

对于防治消渴病更为有效。

但本品为破血消伐之品,宁可轻剂、再剂,而不可重剂。

要根据病情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伤正,此之虑也。

芪药消渴汤
(国医大师段富津方)
药物组成西洋参15克,山药30克,知母20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20克,玉竹20克,黄芪30克,枸杞子20克,泽泻15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益气,健脾补肾。

适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方剂分析西洋参、山药为君,两者相伍,养阴益气,固肾健脾,恰中病机;以知母、黄芪为臣,知母甘寒而苦,善于滋阴润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助西洋参养阴生津,且清肾中虚火,黄芪善补气。

佐以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五味子、女贞子、玉竹和枸杞子养阴生津;葛根升阳布津,可上承津液,而止口干欲饮,与西洋参、黄芪相配,共补脾气,升清阳,健运中州;又佐入甘淡寒之泽泻,上泽下泻补虚损五劳。

全方合而共奏养阴益气、健脾补肾之功。

清热养阴糖尿病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