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故事(何小霞)

合集下载

我的家访故事2

我的家访故事2

李凤美: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英语教师。

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更是个促进。

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在剩余的村庄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着,灯火阑珊时,老师们带着的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辛苦着、收获着、感动并快乐着!深秋的清凉夹杂着初冬寒意,可西关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从心底感到暖意融融,老师的家访带来了问候和关爱、带来了知识与方法,带来了鼓励与希冀。

家访故事一:我是老师我幸福下午放学后,我来到了任张鹏的家里,三五成群地闲坐着几位老人,人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请问,任张鹏的家怎么走?”“你是做什么的?”“我是牛寨小学的老师,来家访的。

”几位老人把我打量几眼,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这个张鹏呀,家就在小卖铺那,我把你引去他们家。

”说完就给我引路,在我身后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家访,老师来家访”“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

跟着老人走了1分钟,就见到任张鹏的父母在门口等。

这时任张鹏的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动了,在大家的注视中,我走进了小浩的家,和任张鹏的父母交流了任张鹏的学习情况及在学校的一切表现,在愉快的气氛中,我结束了家访。

在我走出小浩家时,从邻居们的目光中我感到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日常工作,在这些淳朴、善良人们的眼里是那么的崇高和伟大。

此刻的我有说不出的开心和自豪,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师是如此的幸福,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驱散了我满身的疲倦,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家访故事二天使的笑容今天我决定去陈博远家家访,这孩子最近上课总爱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问他什么原因,他也不吭气。

来到一间看似还不错民房,里面多少有些乱,不过比起别的家庭也已经整洁多了,看见我们的到来,,博远的妈妈很欢迎。

我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博远的妈妈是职工,博远懂事勤劳,就是爱贪玩,打游戏,主动性不强。

静静地听着博远妈妈的讲述,看着她欣慰又满足的笑脸,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博远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我总是嫌她字写得太差,学习不用功,偶尔还犯错,在课堂上也不够积极。

用爱心托起信心——我的家访故事

用爱心托起信心——我的家访故事

用爱心托起信心——我的家访故事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

一个老师只有用爱心才能更加接近孩子的内心,才能托起每个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执教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将爱心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的立足根本。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可以在老师的建议下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做好家校沟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家访,深度的家访可以深度的了解孩子,为后续实施教育计划打下基础。

(一)耐心了解,给学生一点爱心和信心在我的记忆中,班级上有一位学生叫峰峰(化名),是我家访中印象最深的一次。

峰峰是个身材特别矮小的孩子,比同龄人的身高要矮上不少,整个人也瘦瘦弱弱的,在班级里特别突出。

他有着很多同龄孩子都有的毛病,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学习的问题;同时也有着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生活和学习中,做事十分拖沓。

经常需要半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他总是拖到2小时、3小时或许更久才勉强写完。

不仅如此,峰峰的床铺、抽屉还特别乱,经常在抽屉中翻出吃剩的零食、果壳。

虽然多次严厉的批评了他,但是他依然不紧不慢。

吃午饭的时候,班级上其他的学生十几分钟就吃完了,唯独峰峰一吃就是40分钟,餐厅经常剩他一人独食。

他这样做事拖拉的习惯,一直以来得不到改善,这使得他的学习成绩显然会因为以上原因而处于班级的落后位置。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连卷子都没有办法做完。

峰峰其实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是做事太拖拉了,对自己没有要求,在学习上没有时间观念,不自律。

这使得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养成了慢吞吞的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对此,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需要从本质上去了解峰峰产生这样行为的原因。

有几次,我给峰峰规定了要按时整理抽屉,同时规定他做题的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有所改善,但很快又原形毕露。

尽管我有些失望,但是作为教师,我始终坚信,需要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耐心,真正用自己的爱心去影响每个孩子,为他们建立改变的信心。

我的家访小故事 8

我的家访小故事  8

“他将他心爱的青蛙送给了我”
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心理不健康”学生。

上一个年级老师没有没听说过他的“光辉”事迹的。

这一年在我班上,开学第一天午休人就不见了,一抄写练习他就呆呆的坐着,批评他几句就趴在桌子上或是钻到桌子底下,有时候干脆躺到地上,装肚子疼也是家常便饭,放学时时常不肯回家。

为此,我和家长经常联系,讲诉孩子在班里的情况,商量解决办法经过不停调整,最终与家长达成一致,该批评该上板子的上板子,严格要求,不因为他的“心理不健康”而“放他一马”,对他的反常行为也进行冷处理,时常找他谈心,有严有冷也有温柔。

家长则天天在家里针对他白天的行为挑选故事,和他一起阅读中华美德故事。

渐渐的,他变了,他不再乱跑,找他聊天他说他要先完成作业了,面对批评也能做到正常反应了。

这次去他家家访,虽然一直是微信联系,但我和他妈妈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了,都很欣慰他的改变。

他将他心爱的一只青蛙送给了我,然后带着我走街串巷,陪我一起去别的同学家里。

暑假我的家访故事

暑假我的家访故事

暑假我的家访故事
在暑假期间,我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家访。

我作为志愿者,与一些同学一起参与了一次家访活动,去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我们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但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我们来到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他们的子女已经外出打工,留下了他们独自生活。

我们走进屋子,看到家里的陈设非常简陋,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个凳子,墙壁上挂着一些照片和一些农具。

老人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非常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与老人聊了一会儿天,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

老人告诉我们,他们的子女虽然在外打工,但是收入微薄,无法资助他们。

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社会的帮助来维持生活。

我们感到非常感动和敬佩,老人的乐观和坚强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我们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我们开始整理屋子,为他们修理家具,给他们带去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们告诉我们,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强,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深受启发。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为老人带去了帮助和温暖,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强,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这次家访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家访案例家访故事2

 家访案例家访故事2

家访案例家访故事正文第一篇:家访案例家访故事家访案例家访故事----家访,真诚帮助,真心关怀,让学生走的更远。

五三班;高挑、文静的花季女孩,比较聪明;但总是闷闷不乐,即使笑也不大方,总是收敛着,很拘谨;一段时间了,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曾在作文中写了:“我很难受,心里有说不完的痛。

……妈妈好久没来一个电话了;……爷爷爸爸还会争吵吗?爸爸还会教训人吗?不知下周的生活费给多少,我怕回到家中……”这样的文字。

让我对她的现状有了几分思考:怎么了?这个花季女孩子遭遇了什么困境? 我决定找个机会去好好了解了解。

那天下午,天阴阴的,零星小雨,气温较低,一些寒意;我和另外两名教师一起骑自行车沿着乡村公路到了离学校三十多里远的的家,去进行家访。

一栋两层小楼,家里只有她的爷爷正在门前劈柴。

我们讲述了来意,老人家便坐下和我们聊了起来。

爷爷告诉我们:家里就爷爷、爸爸、孩子三个人,五岁时,父母离婚了),自己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爸爸在外打工,听说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很揪心,最近辞工在家;爸爸当过兵,性子很直杆,说话没有商量余地;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爷爷要孩子少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文静,像淑女,要能吃苦,学习要优秀;而爸爸要孩子会花钱将来才会挣钱,活泼,时尚,会做巧事,学习优秀不一定能成大器,要会广交人脉。

为此,爷爷与爸爸爷儿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经常生气。

面对爷爷爸爸的不同意见,孩子为难了,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好使了解到情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原来总以为家庭之爱给学生们撑起了心头的荫凉,总以为家庭给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总以为学生们的心里是阳光的,没有孤独与寂寞,他们总享受着童话般的幸福……这次家访的经历,颠覆了我心中许许多多的“总以为”。

单亲家庭里、一个未长大成人的孩子的身上遭遇了如此境遇,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活,她是矛盾的,彷徨无措,我们很同情!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加强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真诚帮助,用心关怀,教她接受即成的事实,教她变换一种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让孩子走得更远。

七一七二班,《我的家访故事》

七一七二班,《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家访对促进家校沟通,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的暑期,我们七一七二班的几位老师,响应学校的家访号召,积极深入地开展暑期家访,把实验一中老师们对学生的关爱送到学生家里。

时值酷暑,炎热难耐。

可是炎热的天气也阻挡不了我们家访的脚步。

8月3日,距离学生放暑假已经将近20天,他们的暑假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他们的假期时间有没有合理安排?他们的身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对孩子们的挂念,本着走进学生家里看看问问,把关爱和鼓励,把方法与信念带到学生身边的家访初衷,我们一行五六人,开启了第一批的学生家访工作。

今天家访了七一班的韦怡菲,七二班的谭奕铎、王祺。

每个同学的情况也都不一样。

韦怡菲属于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了,奶奶在家里照顾生活。

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管教,还有她自己的自律性较差,放假20多天里,作业完成的极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太长。

李燕老师给她分析了她的学习状况和班级里好多同学之间的差距,让她警醒到假期一味地玩,就会和别的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帮她制定暑期每天的作息时间表,促使她坚持完成每天安排的学习任务。

谭奕铎和王祺,他们的时间安排较合理,也有家长的陪伴监管。

师凌云老师列举雷依礼、段鑫龙等学霸们的成才实例,激励他们要确立更高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

七二班班主任尚海霞老师对其优点给予鼓励,对他们提出很高的要求,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语文老师张丽杰对检查作业中,他们出现的错误,悉心讲解,指导方法。

政治老师金萌萌叮嘱他们复习和预习相结合,预习要勾划知识点。

……8月5号到6号,家访已经持续进行到了第三天,这两天我和师凌云主任白天要参加县里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所以这两天的家访时间就安排在了下午6点培训结束后。

虽然满满一天的培训,我们已经很疲惫,但是家访的安排也不能放下,我们知道学生的那头是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期望。

培训完,我们几位老师约定地点,一起去了七二班刘泽沛、柴德雨家,七一班的邢路远家。

《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沟通从心开始寒假里学生父母大多从外地回家,家访正当时。

刚以放假我就陆续到学生家看看,一看学生是否按时完成寒假作业,二看学生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情况,把握学生寒假生活状态。

娇美爱笑的阿瑞是我关注的家访对象。

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老家居住在乡下,母亲在镇上租房子看护她上学。

她是班里的纪律干部,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求比较严格,以致同学埋怨她不通人情,死脑筋。

她自己也很烦恼,有的学生调皮老是让她气哭。

她认为不理解她,自己也很难过。

后来通过日常谈心,我了解到阿瑞是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对工作的热情度非常高,如果完成的不好,她都会很内疚自责。

她出身军人家庭,习惯于服从,做事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

这次家访时,我和她的父母做了沟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掌握与人为善的方法?如何调节自己松弛有度,不能把弓弦一直拉的那么紧。

对孩子的要求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苛责,多点换位思考。

阿曼是一个表面非常文静、非常踏实的女孩,学习态度很认真,每次作业、考试都让老师很放心,做事很泼辣,老师布置的任务都很出色地完成,但该生不擅长表达,上课很少回答问题,不参加集体活动,在班级里显得比较孤僻。

在我与孩子多次交流中,孩子逐渐向我倾诉她的一些心事,她表示父母平时在外务工,只关心她的学习成绩,考得好就奖励多多,考的差一通埋怨。

她觉得只有获得好成绩才能得到父母的欢欣,才有成就感。

家访时,我把上述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家长对此比较认同。

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她父母对成绩的重视不亚于金钱,要求过严过高。

平时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太少,干涉太多。

对此,我向家长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取得了家长的认同。

家长表示在外务工吃了没有知识的亏,把希望寄托孩子身上,忽略的孩子感受。

以后会多多与孩子谈心,除了关心学习,也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的性格更加阳光一些,在生活中多一些微笑。

些许学生是家访的一个缩影。

走访下来,我发现部分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常年在外。

偶尔电话也只是随口问一声“某某,你成绩怎么样,还需要钱吗?”。

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故事一:那个难忘的星期天早晨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家访的任务。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到别的同学家里去做一次家访,并撰写一份关于家庭的报告。

我被分到了和我同班的李明家。

在给李明打电话确认家访时间时,他的妈妈说:“星期天早晨最适合我们。

我们可以一起吃早餐,然后参观我家的花园。

”星期天早晨,我提前来到李明家,李明和他妈妈已经等在门口迎接我了。

他们的家很漂亮,有一座美丽的花园。

李明妈妈带我参观了花园,那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

她告诉我,她热爱花园,并时常在这里工作,欣赏花朵的美丽。

回到家里,李明的爸爸正忙着准备早餐。

我们一起坐在餐桌旁,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

和李明家的父母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每天都会和李明交流,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还鼓励李明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故事二:在张阿姨的家另一次家访,我去了我班上的好朋友小明的家。

小明的妈妈是一名护士,不仅工作忙碌,还要照顾小明的弟弟。

我对小明的家庭情况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他们是如何协调工作和生活的。

当我到达小明家时,小明和他妈妈都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让我感到宾至如归。

小明的家里很干净整洁,书桌上堆满了小明的书籍和学习用品。

小明告诉我,他每天晚上都要花一些时间学习,而他妈妈则会帮助他规划学习时间和复习内容。

在家访期间,我还见到了小明的弟弟。

虽然只有几岁,但他非常可爱聪明。

小明妈妈说,他们每天都会一起为弟弟准备早餐,并且家里的家务活也会一起完成。

小明的爸爸在工作之余也会尽力参与家庭事务,并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故事三:那个特别的家庭在家访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特别的家庭。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残疾女孩苏珊的家,她的家离学校很远。

我走进她家,才发现苏珊的家并不富裕,但是她和她的家人却都非常乐观和坚强。

苏珊告诉我,她从小就患有一种身体残疾,无法正常行走。

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习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每天坚持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并且还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访故事
抚州市临川区荣山中心小学何小霞
2008年,我前脚迈出大学的校门,后脚又踩进了小学的校门,我走进了教师这个队伍,我的教师梦想成真了,我很庆幸初为人师。

一进校门,领导把一个已管理有序的班级交给了我。

同学们是那么乖巧听话,课间纪律一向良好,同学们也很喜欢我,尊重我,因为我年轻、热情。

我就像是一只领头雁,每天领着他们飞来飞去。

那时,我的心满满的装的都是为人师的喜悦与自豪。

正当我扬起自信的风帆,向《长大后我便成了你》这首歌中的那个你继续努力时,这一切都被那个在心里被我暗暗骂了千万遍的坏孩子给打破了。

他——刘洋,一个骂人、打架、说脏话,精力旺盛的问题男生来到了我的班上。

他个子矮小,脸圆圆,不聪明也不伶俐,但伶牙利嘴,老师有来言,他有去语,软硬不吃,对付老师特有一套,是个人见人厌的问题学生,这是他留给我的印象。

刚开始,对他我还是苦口婆心,好言相劝。

可是时间一长,教师工作的繁杂多样,常让我有一种疲倦不堪的感觉。

竟然发现我对这样的学生渐渐失去了耐心,面对他的每次错误,我只有呵斥一个办法。

他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刚开始,我还耐心地劝说他,想法设法教育他,每次他都是起誓发愿,向天保证,下次肯定完成,可每次他都说做不一致,当面保证完成作业,可第二天,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时间一长,我不耐烦了。

一个星期一,小组长又报告说:他还是一字没写,要知道我的教学成绩在全镇都是遥遥领先的,要是因为他影响了成绩
一想到这里,我火冒三丈,叫他叫家长来学校,他被这一叫吓住了,说以后一定会慢慢该,我也就退了一步,可没几天这种情况又周而复始,真是让我烦心啊!我把我班上这个问题学生和其他老师说了一下时,他们都建议我有时间去和他家长沟通一定会见效的。

于是,在一个放学的下午,我随着其他与刘洋在一个村子里的同学一起来到了他家。

他的家,是村子最西边的一个破泥房。

远远的我便看到了两个身影一老一少在提水浇菜园。

一头八十来岁的老爷爷,正吃力的提着水,孙子加快几步抢在前头,边走边喊:爷爷,给我,你还是回屋歇着吧,我来。

几声狗叫惊动了祖孙两人,他们抬起了头,吃惊的看着我,我忙进行自我介绍。

他爷爷看到我来热情的把我招呼进屋,忙端茶倒水。

而此时的刘洋已没了踪影,我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了一下,发现他躲在了外边的屋檐下,这孩子总是那么滑头。

环视四周,屋内只有几件破烂的家具。

起初,我打算好好奏他一本,但当我亲眼看到了这位已八十来岁,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还在为生计而忙碌时,我的恻隐之心,我为人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可以这么做。

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在家不免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老师,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障碍,于是,我便以到亲戚家串门,顺路来看看,了解刘洋在家的一些情况。

通过交谈,他的爷爷告诉我,刘洋的妈妈一生下他就离开了这个贫穷的家,她的儿子迫于生计,也出去打工了,一年到头也不见人影,是爷爷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他的爷爷告诉我:这孩子从小就调皮,倔犟,但比较孝心,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有什么好吃的也舍不得自己先吃,总是要给爷爷留一点。


天,爷爷去地里忙活了,他放学回来自己吃一口凉饭,就把鸡鸭都喂了。

这孩子脾气倔犟,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个健全的家,真是个命苦的孩子。

说到这里老爷爷的眼睛湿润了,叹息到:因为这孩子命不好,所以我有时对他可能有些娇惯,舍不得严厉要求他,要是有爸有妈在,他或许不会这样。

唉,我也不求他有多大出息,只求他平安长大!而我心里则悔恨不已。

在我心里被认为是一无是处的孩子会有他孝顺的一面,我怎么就没早发现,平时为什么不对他多一些关爱呢?是家庭原因造成孩子今天的个性,如不及时的引导,别说成才了,可能成人都要有问题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觉泛起一股寒意。

孩子的爷爷一再讨好似的跟我说:这孩子在校不听话,你这个教师没少跟他操心,真是对不住老师了,我没文化,学习上也辅导不了他,拜托,拜托老师了!面对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的一个孩子,我能说什么呢?我告诉他的爷爷,我这次来就是想告诉你,刘洋在校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了,他做事勤快,有孝心,我会把他带好的。

希望在家里你能多督促他学习,每天按时上学。

对待孩子也不能过于娇惯,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这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我想窗外的刘洋一定会听到有史以来的我对他的第一次表扬。

我们从孩子的缺点谈到他的优点,谈到家庭的教育方式,从孩子的现在谈到他的将来。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

没想到刚来时刘洋是一言不发,临走时,他能和爷爷一直目送我,刘洋还不时的摆摆手,而我则思绪万千。

第二天刘洋来到学校时,我跟他了人的一生应该要有责任,有目标。

接着我又号召同学们多与他交流,学习上的困难多帮助他,有什么有趣的事多说给他听一听,生活上我想给予他母亲一样的照顾,扣子掉了我会替他
缝好,天气变化随时提醒他增减衣物。

我相信他这块坚冰会慢慢融化开,因为有这么的暖炉在烘烤着他。

尽管有些难,但我已决心坚持下去,一直到他改变的那一天。

虽然他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虽然偶有同学告他的状,但他守规矩多了,人也阳光了很多。

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我会把它当成我班主任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坚持下来。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深深的感触到对待孩子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真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因此也爱上了家访。

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使自己真正
了解学生,成为一名受学生敬仰的好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