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
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

一、唯美的画面风格
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以精美的画面著称。每一帧都如同摄影作品一般细腻,从 场景的细节到角色的表情都充满了真实感和细腻感。他的作品常常以现实场景为 原型,通过精细的绘画和光影处理,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效果,引人 深思。
二、情感表达的深度
新海诚的动画电影注重情感表达,从主人公的眼神、动作,到每一句台词, 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讲述一个个 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深度不仅体 现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也体现在配角的刻画上,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人性化的 感觉。
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研 究
目录
01 一、唯美的画面风格
03 三、特殊的视觉效果
02 二、情感表达的深度 04 四、个人化视角
目录
05 五、音乐与画面的完 美结合
07
七、跨文化元素的融 合
06
六、对日常生活的独 特见解
08 参考内容
新海诚是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审美特征和 极富情感表现力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本次演示将通过对新海诚动 画电影的分析,探讨其审美特征的各个方面。
四、新海诚在动画领域的创新和 贡献
新海诚在动画领域一直致力于创新和突破。他的作品将传统的二维动画和现 代的三维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同时,他还通过参与制作和 推广,在日本和中国等地带动了一股独立动画的创作热潮,鼓励了许多年轻动画 师投身到动画创作中。
五、结论
新海诚作为当代日本动画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深入的故事情 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的成长经历、动画风格、代表作品及其影响、创新和贡 献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对于喜欢日本动画的观众来说, 新海诚的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观看和研究的经典之作。希望今后他能继续为观众 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引领日本动画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分析动画电影审美特性

分析动画电影审美特性本文:王哲李百晓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一、动画形式美的个性化缺失符号化的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美术风格加以修改、精减与提炼的过程,这也是动画造型的由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运动的影像,以满足叙事的需要。
不管是中国早期的动画造型形式美还是日式和美式的造型形式美都在极力地唱响个性,比如我国早期水墨剪纸动画中的“拉毛工艺”就是利用特殊纸张撕开后参差不齐的边缘来获得一种与水墨风格极其类似的效果。
如今,商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带来的大众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中国传统的动画表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娱乐化的需要,现代的动画受众深受日美动画美学的影响,这也迫使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商业在改变中国传统动画表现语言的同时,也在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要传播就要迎合大众的审美价值观,以牟取用来扩大传播范围的商业利益,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审美观念正发生着从崇高向主流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大众文化的胜利,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国产动画电影中角色和场景的造型形式大量倡导日、美动画美学形式。
商业利益导致以复制为主要特点的工业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趋势,它与精细、不可复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性,在这个趋势发展的过程中,美学形式的复制、高度提炼、精减和成本的降低是必不可少的。
从中国早期艺术家创作的《大闹天空》《哪吒闹海》中流畅优美而劲气不泄的中国国画式线条美到仿日式动画形式美学的《梦回金沙城》《魁拔》《藏獒多吉》等用平涂的单色色块来表现明暗关系的归纳形式美感,这是一种造型形式向另一种造型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非主流形式美向主流形式美的转变,即中国传统美学向大众美学的转变,说明大众文化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受众广而多的优势和媒体的传播力量占据了艺术美学的中心。
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动画美学形式的完全丧失,或者说是中国动画电影个性的完全丧失,而是传统动画艺术形式与大众文化带来的美学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继续发展,这也是探寻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审美形式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与美学方面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特点。
它们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还融入了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元素,通过自身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和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粹和民间文化。
相反,它们吸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电影《大鱼海棠》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西方爱情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的结合。
而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则将传统的寓言故事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有亲切感又有现代感的文化氛围。
这些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中国动画电影在美学方面呈现出创新性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通过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创造力。
电影《白蛇:缘起》采用了独特的中国水墨画风格,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画卷中。
而电影《大圣归来》采用了全新的3D技术,呈现出精巧逼真的画面和流畅自然的动作,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和沉浸感。
这些创新的美学手法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通过结合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化的制作团队,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影响力。
电影《大护法》在制作过程中邀请了国际知名动画公司参与,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国际化的故事元素,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分析

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分析中国动画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多样化。
传统的中国动画电影通常以二维手绘为主,而新世纪的作品开始使用三维动画技术。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电影画面更加真实生动,有力地表达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也不拘泥于传统的画面呈现方式,创新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技巧,例如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丰富,使得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其次,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以往的中国动画电影多以民间传说、历史题材等为主,而新世纪作品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题材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演绎,也关注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种多样化的题材选择为观众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也反映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
再次,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动画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而是希望通过讲述故事和塑造角色来触动观众的情感。
中国动画电影通过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使其与角色产生共鸣。
在表达情感方面,新世纪作品往往更加真实、深邃,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此外,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设计上也有独特之处。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电影画面的设计和构图是十分重要的。
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不仅注重画面的美感,还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意境的表达。
通过细腻的画面纹理和精确的色彩运用,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导演想要呈现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一些新世纪作品还加入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如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中国戏曲的音乐和舞台设计等,使得作品更具中国特色。
综上所述,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在审美特点上呈现了多样性、现实性、情感性和独特性。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水平的提高,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快速发展,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所包含的文化和美学理念也愈加得到了重视。
本文将围绕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展开讨论。
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符号中国动画电影广泛运用各种文化符号,把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并将其传递给世界。
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古老传说、古风古韵的背景、建筑、风俗等等都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元素。
这些元素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美观动人,令人印象深刻。
二、传统价值观念中国动画电影中普遍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如孝道、忠诚、仁义、礼仪等。
这些观念深入人心,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三、民族精神中国动画电影能够传达中国的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斗精神等。
这些精神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能够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美学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格特色中国动画电影的风格独具特色,常以文化元素和中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采用细腻、温馨的画面风格和富有韵律感的音乐,强调情感共鸣和视觉享受,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细节呈现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还在于其对细节的呈现,它们往往以小见大,突出细节的生动性和思想性。
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渲染情感,还能够描绘人物形象、营造氛围和推进剧情发展。
三、人物塑造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也是其美学的重要方面。
它们能够根据情节和人物特点来进行塑造,塑造出的人物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
这些人物也往往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深刻。
总结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特色,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呼应意义。
它们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和美学,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为国内观众带来了很好的文化享受和视觉体验。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中、日、美动画电影为例摘要:大众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等。
其中电影又分为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
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吸引儿童,还吸引着很多成年人观看,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热门文化产业。
大众文化与审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商业性显著的大众文化环境中,动画电影是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并通过中、日、美动画电影的具体案例分析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大众文化、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审美需求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中流行、为大众喜爱的文化。
它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与当今社会工业化生产有紧密联系,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形式,动画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艺术的集合体,将美术、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作为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动画电影的发展必然要依靠大众传媒,它的直接目的是传播,根本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
因此,动画电影必须要满足大众的口味、迎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大众文化与审美密切联系(一)、大众文化影响现代人们的审美“审美”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指精神上的审美,它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无功利的。
因此,“审美”最早是与高雅文化紧密相关的。
人们对于高雅文化艺术形态(比如绘画、雕塑等)的理解、欣赏,就属于一种审美。
而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环境下,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文化消费在人们消费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享受,推崇享乐主义,越来越注重心灵层面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欲望,这些精神和情感需求,就是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大众文化依靠人们的审美需求“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趋于娱乐化、享乐化、生活化、商业化以及情感化。
而大众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必须要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大众文化也利用这些审美因素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动画电影是一种通过图像运动和声音来呈现故事的视觉媒体形式。
它通过精美的图像、生动的场景和绚丽的画面效果,吸引了大量观众。
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和传播意义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将从故事性、视觉表现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动画电影的故事性是其审美特征之一、与实景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创造出现实无法达到的画面,让观众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在《疯狂动物城》中,动画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设计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动物城市”的奇幻世界。
动画电影还常常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因此,动画电影的故事性常常被视为其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其次,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动画电影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绘制和制作过程,通过图片和音效的结合,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形象和场景。
动画形象可以透过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和表情的塑造,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而动画场景则以秀丽的画面、丰富的效果和细腻的光影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这些视觉表现使得观众可以在欣赏动画电影的同时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和震撼。
最后,动画电影的传播意义在于其跨越国界和文化的特点。
动画电影通常不受语言和国家的限制,可以通过字幕和配音来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它以图像为主导,语言为辅助,使得观众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都能够理解和欣赏。
同时,动画电影也常常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展示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例如,《千与千寻》中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神话故事的融合,使得该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这种跨文化的传播意义使动画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媒介。
综上所述,动画电影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和传播意义。
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性、精美的视觉表现和跨越国界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在未来的发展中,动画电影将更加丰富多样化,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启发。
动画电影的艺术表现与感受

动画电影的艺术表现与感受一、动画电影的艺术表现动画电影是一种以图像、声音与时间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运用逐帧播放的动画技术,将静态的绘画或立体模型变换成连续不断的运动。
它可以利用超越现实的手法和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并呈现出独特精美的视觉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动画电影的艺术表现得到了全面展示。
首先,在视觉上动画电影通过精心设计和细腻描绘的背景、角色和物品来呈现独特魅力。
艺术家们通过各种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极致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比如《疯狂动物城》中绚丽多彩却又灵感来源于真实城市生活的布局设计;《玩具总动员》中传神逼真并充满童趣可爱的角色形象等,都展示了动画电影在视觉上所能达到的高度。
其次,声音是动画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配乐、配音和声效的结合,为动画电影增添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感官体验。
配乐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音乐节奏和曲调来准确传达情感和氛围,令观众更深入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而配音则赋予了角色生命,不同演员所带来的声线和表演风格也分别展示出不同个性与情感。
另外,声效设计也是动画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各种自然或者特殊音效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视觉以外还能得到听觉方面的冲击。
最后,在剧情上动画电影大多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与主题,并带给观众独特的感受。
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表达手法更加灵活多样,并且常常涵盖了许多社会及人文问题。
例如《寻梦环游记》探索死亡与记忆、家庭关系等主题;《大英雄天团》讨论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
这些故事情节在以动画形式表现的同时,触发观众深思与感动,并通过独特方式传递出意义深远的信息。
二、观赏动画电影的感受观赏动画电影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首先,动画电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中童真、快乐的情感。
在色彩鲜明、角色夸张有趣的世界中,观众仿佛重回童年时光,恍如置身于奇幻梦境之中。
这种愉悦和惊喜从视听上给予了人们独特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本文关键词:审美,动画电影,特征,意义,传播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本文简介:[摘要]动画电影上映后引发了观影热潮,全球票房收入突破7亿美元。
从接受美学的视域来看,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其不但迎合了有某种审美品位的观众,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更召唤了动画电影的未来审美。
本文从叙事策略、形象塑造、文化融合等方面,对电影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创作
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传播意义本文内容:
[摘要]动画电影上映后引发了观影热潮,全球票房收入突破7亿美元。
从接受美学的视域来看,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其不但迎合了有某种审美品位的观众,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更召唤了动画电影的未来审美。
本文从叙事策略、形象塑造、文化融合等方面,对电影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受美学;好莱坞;动画电影动
画作为隶属于电影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调动各种视听语言,其所独有的虚拟性、夸张性等艺术特点又让它从电影中脱颖而出,构成一个新的美学体系,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迪士尼作为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掌握着动画电影的绝对话语权,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迪士尼动画电影仍未见衰败之迹,反而愈加突破年龄、性别、文化背
景、地域等限制,成为人人都能够欣赏的文化艺术产物。
接受美学理论的建立在文本接受层面的解析,有助于对以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电影进行社会影响层面的解析,并观察此类节目以何种美学特征赢得观众的口碑和认可。
另外,如何在借鉴好莱坞优秀动画电影的经验、发挥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为国产电影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当下国产动画电影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1.期待视野的满足——叙事潜藏隐喻的美学融合
“电影是作为一种艺术化叙事而存在的,在叙事过程中会不断追寻隐喻的价值。
”以接受美学观照电影,叙事和隐喻的每一帧制造都是在不断引发受众接受心理的打破、重塑和期待,一直到接受心理的转换。
迪士尼动画电影深切地运用这一理念,并巧妙地融入其中。
首先,语言符号所指的明确性。
小主角米格自幼喜爱音乐,但是家族成员却因诅咒而试图逃离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物,于是米格想方设法躲避亲人,希望成为高祖父德拉库斯那样伟大的音乐家。
当米格误入亡灵世界后,按规矩他必须在天亮以前接受“亡灵家人”的祝福才能重返现实世界,但当高祖母说出“我希望你再也不碰音乐”这样的条件后,他仍然执着于手中那把吉他。
“Lifeishard,andIhavemyguitar.”这是影片对追寻梦想的直接表达。
但当米格逐渐靠近梦想、寻找到德拉库斯之后,却发现德拉库斯竟然是一个十足的反派,梦破的米格态度也随之开始转变,“Thefamilyismoreimportantthanthedream.”这句话的反复出现直接体现了影片家庭与爱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还存在
着一个关于终极死亡的设定,“Therealdeathisthatnooneintheworldremembersyou.”这使整部影片关乎爱的情感达到极致,关于生死的探讨进一步深入。
这样短小精练的话语在影片中表达得十分清晰,所指的强烈明确性令观众很容易理解和进入影片,消解了受众背景不同带来的认知障碍,这样的低语境传播突破了受众身份、文化背景、地域等的限制,满足了更多受众的审美期待。
其次,多维叙事线索的逻辑性。
从情节上看,影片中小男孩米格更像是故事的讲述者,与他密切联系的三个人物贯穿起故事的始末。
一是亡灵艾托克,是故事的起始点,他在年轻时只顾追求音乐梦想,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而遭到后辈的诅咒,导致他无法通过“检查”,见到活在世上的亲人。
另一个是所谓的歌神德拉库斯,是故事转折的矛盾交点,这个被小镇人民世代纪念缅怀的音乐家实则是一个偷窃了艾托克音乐作品的坏人,同时也是米格成长的助推器,让他分辨善恶、感受真爱。
另一个则是米格的曾祖母Coco,她是故事情感的汇聚点,她的身上投射了影片关于亲人与家庭、背叛与救赎、爱与自由以及生存和死亡的重大主题,是两个世界人物命运的双向联结。
的生死两界也牵出了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差异与平衡,米格的儿童视角从探寻自己所喜好的梦想、向往挣脱家人束缚的自由、感受小狗Dante与他相互支持的友谊;成人视角中展现的艾托克与伊梅尔达的爱情与误解、米格家族对于过去的仇恨以及对亲人的珍视,当然也包括德拉库斯的肮脏与丑陋,这些元素包裹着米格的冒险故事,编织起了故事的逻辑网格。
影片的叙事结构依照戏剧的模式紧密地与爱的主
题联结,并且深埋伏笔,例如德拉库斯被大钟砸死预示着他的反派身份,米格家族供奉的照片右上角的缺口使得米格混乱于艾托克和德拉库斯之间,这都为故事的转折、高潮带来了逻辑和情感的铺垫。
2.潜在读者的追寻——画面观照细节的匠心独运
好莱坞动画秉承好莱坞电影的商业价值取向,在创作时朝着人人都能够欣赏的方向努力。
高度还原墨西哥异域风情,更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对待真善美、对待生与死,在上映之前就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
首先,影片制作团队历时6年完成一部动画电影,可谓匠心营造。
影片以墨西哥传统的亡灵节为故事背景,借用墨西哥剪纸展开米格家族史,从墨西哥粽、宽檐草帽,再到各类乐器的演奏以及人鬼合作的歌舞表演等都是对墨西哥文化的生动体现;亡灵节时夸张且恐怖的涂饰、色彩绚丽的美洲豹怪兽、引导灵魂的无毛狗、流淌着万寿菊花瓣的亡灵桥等都只有在墨西哥才能找到,制作团队力求在受众的已有认知与创新中寻求平衡。
其次,作为一部动画影片,环境的细节处理也考验着制作团队的诚意。
的色彩运用不仅局限于冷暖的变化,还有明暗的调整。
多次出现的回忆片段运用了灰黄的色调与主线区别开来,从视觉效果的呈现上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当艾托克回忆起与女儿Coco合唱时采用了黑灰色调,却依旧有阳光从窗外射入,使得情节沉浸在黑灰偏暖黄的色调中,衬托情感的温馨。
作为烘托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整部影片在音乐的处理上也做到了贴切到位,其中既保留了古代印第安民族的古典,也融合了新西班牙风格的热情。
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传播意义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其制作团队
赋予的,接受过程中观众的参与也会影响作品意义的生成,这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现实意义。
首先,叙事方式要转变。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资源取之不尽,但是封闭性和保守性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后劲不足,在当代全球化的环境下缺少接续文本,探索现代精神时就会出现价值观肤浅、创新性不足,故事内容缺乏对于现代意义的观照,不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等问题。
另外,形象刻画要深入。
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辨识度低也是国产动画电影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例如系列电影中,观众靠发型区分喜羊羊和懒羊羊,靠声音辨别美羊羊与沸羊羊,这种模糊的形象刻画在审美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无法产生如同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白雪公主、狮子王等那样深入人心的形象。
其次,创新意识需提高。
2015年,根据我国经典故事IP拍摄的动画电影,虽然引起广泛关注,并创造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口碑,但依然是建立在国人对的情怀之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背景等都是在传统著作基础上的小修小补,无法超越观众的审美经验,造成审美疲劳。
总之,从叙事策略、形象塑造、文化融合等方面得到了观众的悦纳,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接连成功引发我们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我们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一些发展的思路,从而在创作—文本—接受的各个环节提升电影品质,创作出既受观众喜爱又具有人文关怀的优秀动画电影。
作者:赵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