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传统工艺及文化底蕴⒉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想创新能力、团结创作能力等。

⒊美育目标: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初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他们渴望美、欣赏美、思维独特、个性鲜明、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强,但在课堂中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⒈重点:是先市酱油酿造技艺的学习及对家乡特色的了解。

⒉难点:是先市酱油酿造技艺的传承问题。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分钟)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仔细观察课件中的图片。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瞧!播放课件,随之追问:孩子们!这些图片你们熟悉吗?是哪里呢?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先市酱油》。

(进行板书)这一环节我首先像孩子们展示课前收集先市酱油的精美图片从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在欣赏了一张张家乡别具特色的图片中感知了先市酱油的特点,自然而然引导孩子们进入课堂情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本课学习的向往。

活动2【讲授】环节二初步感知,明确内容(4分钟)孩子们!刚才老师给大家观看了丰富多彩的先市酱油厂的图片,你们熟悉吗?我们六年级的孩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下面给你们2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整理资料。

谁来给我们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谁来跟我们介绍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市酱油呢?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汇报资料的方式让全班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

活动3【活动】环节三深入探究,引领方法(12分钟)刚才孩子们对本课的主体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接下来我将再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孩子深入学习,明确作品创作流程,大屏幕出示自主探究问题①我们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先市酱油的制作步骤?②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市酱油有哪些建议?③你能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先市酱油呢?孩子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记录笔记、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提炼、得出结论。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在当前社会,随着互联网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我们所处的信息世界变得越来越庞大,信息的流量越来越快,让人们很难快速、清晰地辨别信息是否真实、合理、有价值。

一些不良信息也利用网络深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精神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因此,保护好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保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如何保护自己,编辑出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精神家园,为什么要保护它•了解网络的优点和缺点,清楚网络上的信息是否可信•学会如何通过课余时间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创作出有益于社会的作品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通过展示图片,观察图片中事物,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介绍精神家园的定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介绍网络的作用和风险,鼓励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并学会识别信息的可信度•介绍学生如何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寻找健康、积极、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和爱好•介绍艺术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学习创作、培养审美素养操作•让学生自行查阅网络上的信息,分享个人经历和观点•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设计海报,以保护精神家园为主题,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去创作总结•结合学生小组的海报展示,评选出获胜小组,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评价其作品•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告诉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重要性评估•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班级内举办海报大赛,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学生提交对于本次课程的写作、图像或影像记录,评价学生课后理解深度参考资料•《中国少年儿童生活与价值观调查报告》•刘莉等.青少年网络行为及网络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国校医》.2005年(2):48-50.。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3、激发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非文化遗产及其价值。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聪明和才智。

它们既是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

随着现代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绝境。

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担起学习、保护、传承它们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认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新课教授(1)剪纸艺术通过图片展示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剪纸艺术。

然后通过不同的流派划分,分别介绍“北方派”、“南方派”、“江浙派”等不同流派剪纸艺术的特点。

其中重点介绍陕西剪纸,以及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老人。

让同学们了解、接触剪纸艺术,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学习剪纸艺术,达到学习、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目的。

(2)泥人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泥人作品,使同学们接触、认识泥人艺术。

教师进一步介绍我国不同地方的泥人技艺,如注明的泥人张等。

使同学们呢进一步对我国的这项传统文化艺术技艺有所了解和兴趣。

(3)昆曲昆曲,由名字可以看出主要盛行于云南昆明一带,是我国注明的地方戏曲种类。

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同学们了解、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京剧京剧,同样是我国的著名戏曲种类。

由多种戏曲种类柔和而成,在我国戏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皮影、木偶皮影和木偶都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艺术,都有其特有的艺术形式。

它们特有的造型、选材以及历史等使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底蕴。

木偶剧和皮影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小学美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试讲稿

小学美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试讲稿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一、课题: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如何用语言描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八、教学过程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一)激趣导入1.教师给学生唱京剧,提问学生:这是哪种戏曲形式?(京剧)2.教师总结,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是第一批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根据课前收集和查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你了解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剪纸、风筝、京剧、昆曲、傩戏、木板水印、民间年画、皮影戏等)2.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剪纸剪花娘子》图片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的感受什么呢?(《剪纸剪花娘子》风格: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色彩:简洁明朗、色彩绚丽;题材:描绘出一幅生活百态图。

)(2)教师播放《曹操发兵》皮影戏视频,它属于哪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特点是什么?(皮影戏,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分为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装,在身部和两手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

)(3)你的家乡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学习非物质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三)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报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3-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3-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3-人美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六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十三节课,是针对“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个主题进行的一堂综合性艺术课程设计,通过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在保护精神家园方面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画家彼得·马克罗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点;•理解毛主席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警示和加强宣传的重要性;•了解对精神污染的正确看法,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品味和品位,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和环保问题的认识和行动力。

1. 画家彼得·马克罗1.1 出生和成长背景彼得·马克罗,1974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市,父亲是位摄影记者,母亲是位建筑师。

自小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中,特别是在他的父亲的影响下,他对艺术有独特的感觉。

1.2 艺术风格和语言彼得·马克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主要是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在作品中表现出宏伟和细腻的感觉,还能将绘画与音乐、诗歌融为一体。

他的画作具有宏大的气势,并通过细节来表现微妙的情感和情绪。

2. 毛主席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警示2.1 精神污染的现状精神污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良的思想倾向、文化传媒渠道、科技传播途径传染的不健康、萎靡、负面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以及习惯方式、观念行为和心理偏差等。

现在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精神污染的影响。

2.2 保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毛主席曾经讲过:“高尚思想是斗争的精神食粮,没有精神的饮食,便只有死亡。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精神上的健康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斗争和奋斗。

3. 创作《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精神家园的保护和其重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幅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 导入通过导入学生了解画家彼得·马克罗的生平及其作品,为本节课程的主题做铺垫。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产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概念,让学生了解遗产的多样性。

2. 我国的文化遗产: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3.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阐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4. 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介绍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巧,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意识、加强专业培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文化遗产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方法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并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遗产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的文化遗产3.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4. 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列举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针对本地的文化遗产,提出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精神家园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不良信息对精神家园的危害3.掌握保护精神家园的方法和技巧4.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精神家园的保护和呵护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能够从绘画表现中感受到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体验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精神家园的概念和重要性2.不良信息对精神家园的危害3.保护精神家园的方法和技巧4.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审美感受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表达复杂意识和情感2.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素养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视不良信息对精神家园的危害。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现在周围的信息非常多,其中有好的信息,也有不好的信息。

那对精神家园来说,这些信息有什么影响呢?•学生:会影响我们的心境和情绪,可能也会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2.知识讲解(20分钟)在导入环节后,我们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精神家园的概念和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网络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良信息对精神家园的危害。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护精神家园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优质的信息和活动等等。

3.示范演示(30分钟)在知识讲解之后,我们会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精神家园的保护和呵护。

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画笔、画法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自创元素和表现方法。

4.学生练习(60分钟)在学生了解作品要求和基本技巧后,老师会会布置一些主题和题材,让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老师可以通过一对一指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复杂意识和情感,并在绘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年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精神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分析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 探讨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4. 学生实践:制作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宣传海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精神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精神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分析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精神文化遗产主题,制作宣传海报。

要求:海报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富有创意。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2. 主体内容:精神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3. 配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示意图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为家乡的一个精神文化遗产设计保护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

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

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