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PPT课件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
9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
-
8
三、等级观念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12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西周平民墓室结构 ,墓室面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
-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知北游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2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3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中国陵寝园林》课件

《中国陵寝园林》课件

06
中国陵寝园林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发展趋势
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
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中 国陵寝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 受到重视。
陵寝园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正逐 渐得到开发利用,成为旅游热点和经 济增长点。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中国陵寝 园林正不断创新发展,融入现代元素 ,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功能需求。
秦始皇陵
总结词
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内涵。
详细描述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 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 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主体建筑有 兵马俑、地宫、封土等,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环绕。秦 始皇陵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都体现了秦朝时期的特色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同时,秦始皇陵也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秦朝 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陵寝石刻主要包括石人、石兽等,寓意着守护和镇压的作用。这些石刻造型和纹饰多取 材于宗教神话和民间传说,如龙、凤、麒麟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 敬畏和祈求。同时,陵寝石刻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和历史意义。
陵寝建筑与艺术文化
总结词
陵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 表,其布局、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高超 的艺术水平。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陵寝园林建筑风格具有不 同的地域特色,如北方陵寝园林的雄 伟壮观、南方陵寝园林的秀丽精致等 。这些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 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03
陵寝园林的文化内涵
陵寝制度与礼制文化
总结词
陵寝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等级观念。

陵墓建筑(图)

陵墓建筑(图)

陵墓建筑(图)88122009-08-22 16:03:09.0陵墓建筑(图)建筑,陵墓2277文化茶舍/enpproperty-->清朝康熙皇帝陵墓(景陵)中国古代对于人的生和死是同等重视的。

所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故君子敬始而慎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荀子·礼论》)。

所以在君、亲去世以后,大都厚葬并以时祭享,世代相传,纳入礼制,演为习俗。

逐渐形成了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类型——陵墓。

陵墓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埋葬他的遗物及其代用品、殉葬品。

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古代中国阶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同身份的死者墓葬的名称和形制有严格的规定。

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

陵墓的地下部分起源要早于地上。

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方式埋葬死者的情况。

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墓葬都是矩形的土坑竖穴,在公共墓地中排列有序。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圹内出现了垒筑的木椁。

竖穴土圹加木椁,从此作为一种墓葬方式沿用下来。

不同身份等级的墓葬,其平面格式、规模、木椁的层数和样式,均有悬殊的差别。

河南安阳市侯家庄1001号墓是商代王陵。

墓口作 字形,向4个方向伸出斜坡状墓道,总面积约713平方米,深达10.5米。

柏木椁室高约3米,板壁雕刻花纹并涂红色,镶嵌野猪牙片,表现了强烈的审美要求。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墓,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的广阳顷王墓。

墓圹矩形,面积418平方米。

圹内用木材围出甬道、两重回廊、前室、后室等仿照地面建筑的布置。

最有特色的作法是用长0.9米、宽、厚各约0.1米的黄心柏木垛成的厚隔墙,将内外回廊隔开,称“黄肠题凑”。

战国晚期,关中及中原地区中小型墓葬出现了横穴式土洞墓,就是在挖掘了竖直向下的墓道之后,再横向掏挖土洞作墓圹。

西汉中期,普遍在横穴中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其形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

陵墓课件ppt

陵墓课件ppt
唐宋明清时期的陵墓在建筑风格和布 局上更加讲究,如唐太宗昭陵和明孝 陵等。这一时期的陵墓多采用地面建 筑群的形式,注重祭祀和纪念意义。
世界各地的陵墓文化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陵墓建 筑之一。金字塔不仅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还承载着埃及人对 来世的信仰和追求。
印度的泰姬陵
唐宋陵墓风格
以唐乾陵和宋陵为代表, 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山水 格局的融合,展现了盛唐 和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明清陵墓风格
以明孝陵和清东陵为代表 ,建筑精致细腻,装饰华 丽,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 的文化特色。
陵墓雕塑艺术
石雕艺术
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 技法表现人物、动物、器 物等形象,具有质朴、粗 犷的艺术风格。
陵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 陵墓建筑与艺术 • 陵墓文化与信仰 • 著名陵墓介绍 • 陵墓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CHAPTER 01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古代陵墓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的陵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其独特的陵墓形式和葬俗。这些 文明中,陵墓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还承载着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明孝陵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帝王陵墓之一。
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世界著名陵墓
埃及金字塔
01
位于埃及开罗市附近,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也是世界
中国的陵墓起源
中国最早的陵墓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多为土堆墓和木椁墓。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豪华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现存著名帝陵
名称
秦始 皇陵
主人 秦始皇
位置 陕西临潼县
汉茂 陵
汉武帝
陕西兴平县
唐乾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陕西乾县梁山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明十 裕陵、茂陵、泰陵、 北京市昌平县 三陵 康陵、永陵、昭陵、 天寿山下
定陵、庆陵、德陵、 思陵
清东 顺治、康熙、乾隆、
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
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 是实际的用品。
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 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秦始皇兵马俑 马王堆汉墓:木俑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 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 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 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 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 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 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 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它 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面 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 护陵监 。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前 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寝 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享 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 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如 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第5章 陵墓景观鉴赏

第5章  陵墓景观鉴赏

3、明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区 )
埋葬着明代13个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 的嫔妃、太子、公主等。13个陵寝中,建筑 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 ,规模最小的是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千米 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长陵
永陵
思陵
Hale Waihona Puke 定陵4、清东陵(河北省遵化市)
4、清东陵(河北省遵化市)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 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
二号坑:“左军”
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 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
三号坑:指挥部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 ”字形状。
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 青铜之冠”
(三)乾陵
1.乾陵-世界上独有的夫妻坟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 ,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 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 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二)简介 1、明显陵(湖北省钟祥市)显陵是明朝追谥恭睿献 皇帝朱佑杬的陵墓
(二)简介 1、明显陵(湖北省钟祥市)
园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 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 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 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 墓中绝无仅有。
孔林的大门
林中古木参天,茂林幽深, 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 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 极多。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 除孔子、孔鲤、孔及这祖孙三代 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 毓垢、孔闻韶、孔尚任墓等。
孔林中神道长达 1000米,苍桧翠柏, 夹道侍立,龙干虬枝, 多为宋、元时代所植。 林道尽头为"至圣林" 木构牌坊。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第二节
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由地下建筑与地 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 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 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一、地下幽宫
1、先秦至秦汉时期:“黄肠题凑”; 2、东汉以后:砖石代替木材; 3、明清:“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 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 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 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东周三王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
一.“灵魂不死”观念 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 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 邀福”
陵墓木椁示意图
定 陵 地 宫
永 泰 公 主 墓
二、地上陵园
1、春秋以前:不封不树; 2、战国秦汉时期:方锥体、黄土夯筑; 3、唐:以山为陵
4、明清:宝城宝顶
乾 陵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第三节 中国宫殿陵寝建筑环境设计
1、“风水”与陵寝的选址。 “藏风得水”、 “聚气”、
“乘生气”
2、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颐阙
梁 萧 景 墓 神 道 石 柱
局部
明 十 三 陵 石 牌 坊
梁萧宏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永定 陵 神门 西侧 石狮
宋永 裕陵 东侧 武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 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 《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 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 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 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 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 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 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 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种经变 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为生活化, 现实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 被视为普通人的肖像。
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 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 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 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 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 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 青铜、石、砖、泥、陶等材 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 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 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 塑为主, 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 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 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 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 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 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 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 高而怪异的美感。 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 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 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 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 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 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 期则变得繁丽、华美。 周时期除礼器外, 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 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 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 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 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 巧妙,制做精细。 巧妙,制做精细。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欣赏
作者:深圳Leabharlann 学高一(1)班 组员 朱彤 卜益力 周诗暘 李志宏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 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 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 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 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 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 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 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 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 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 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 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 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 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 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 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 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 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 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 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 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如果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 如果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 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 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中 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 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 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了深刻的理解。卢舍那佛像已经是中国化的佛像 了。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 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 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 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 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 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 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国的王宫贵 族的帝王观和艺术观,与西方相比,同样是 出于显威、歌功颂德的目的,中国的王宫贵 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龙凤、狮子、 。 麒麟等瑞兽以及仆人、军队、武士来烘托自 己的伟大与神圣。同样,在佛教雕刻中,古 代雕塑家最能发挥现实描写才能的只是罗汉, 菩萨,观音,创作自由最为有限的是主佛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 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 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 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 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 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 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 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 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 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 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 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 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 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 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那 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 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一 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 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 个完整的马的形象。 个完整的马的形象。
图片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