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段,戏曲]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国戏曲表演技巧的介绍:
1. 身段表演
身段表演是中国戏曲中常用的表演技巧之一。

演员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步伐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身段表演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通过优雅的动作和准确的步伐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2. 面部表演
中国戏曲中的面部表演技巧十分重要。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面部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情变化能力,能够通过微妙的面部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3. 声腔表演
声腔表演是中国戏曲中独特的表演技巧。

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起伏和音色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声腔表演要求
演员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音乐感,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营
造剧情的紧张、悲喜或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

4. 化妆服饰
中国戏曲中的化妆服饰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通过精
心设计的妆容和服饰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化妆服饰要求演员
具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能够通过妆容和服饰的选择来诠释角色的
特点和社会地位,使观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角色。

总之,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表演、面部表演、声腔表
演和化妆服饰等方面。

演员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展现
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作品。

“戏曲身段”

“戏曲身段”

浅谈“戏曲身段”摘要:简述京剧表演艺术中的“身段”,其中包含的种类,以及戏曲身段动作的编排与运用,和戏曲身段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身段”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62-02戏曲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身段”。

它是戏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传统戏曲中,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中,不论那一功都有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

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在传统戏曲中,有不同行当的身段,有文和武不同性质的身段,有结合一定情节表演性的身段,有结合道具、服饰组成的身段,有通过武打、技巧构成的身段……等等。

身段一词从字意来讲,“身”是指身体,“段”当术解。

简而言之,身段就是形体动的艺术,侧重指外部的舞蹈技术;当然身段也含有表演因素。

戏曲身段经过不断继承和实践,在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程序,它的一举一动都有尺寸,一看一望都有规定。

因此在塑势造型、形体动作、比拟手势、步法行进、眼法传神上都有它独特色彩的身法韵律。

身段总的说包括神和形两个方面。

形是客观存在的外部舞蹈动作,神是表达内在感情的手段。

神,广义地讲是通过内在感情表露在形体上的神态,也是形的动作依据。

从外部技术来讲,神又是指眼神的运用,神和形的凝结才产生身段的身法韵律。

神无形则不显,形无神则僵死。

这种神形兼备的舞蹈动作,就称之为身段。

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上马及背供。

小生的台步是丁字步,要表现气宇轩昂。

花旦的台步是撇步,要表现轻盈。

为了作犹豫不决、考虑如何应对等心理状态或搜索物件、觅路等情节时,演员便会运用“水波浪”程序来表达。

不同行当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功。

穿上“大靠”的武生必要懂得“起霸”“起霸”源于明代剧作家沈彩斫的《千金记》,该剧以韩信为主线入手,讲述了楚汉战争的故事,起霸是剧中的一折,它表现了气壮山河,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在出征之前,检查自己上阵前的准备情况,整盔披甲,试验自己穿上铠甲后活动能力如何的的生活场景,而起霸的身段表演动作,原是从昆曲《千金记》中的一折戏的身段表演动作得名而来,最初的起霸表演动作比较简单,属霸王戏专用,到了清代当时扮演项羽的昆曲名净陈明智先生,以及参与创作的前辈艺人,依据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规律,大胆的创作出征前做检查准备这场特殊的情境戏,塑造了活生生的楚霸王项羽的艺术形象。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京剧花旦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代称,其擅长表现的是柔美、细腻、委婉、感性的情感状态和人物性格特征,是京剧中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其表演特征如下:一、舞姿优美京剧花旦的表演以身段优美的舞蹈为主,包括步法、手势舞蹈等,都必须有舞技的支持。

在表演中,花旦的舞姿优美、轻盈、灵活,往往运用旋转起跃、波浪动、轻轻飘舞等高难度的动作,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些动作和舞蹈的节奏、节拍和姿态高度结合,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舞蹈的艺术风韵。

二、音乐娇柔京剧花旦表演的另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声腔。

京剧花旦的声音娇柔、清脆,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

在表演中,京剧花旦要用声音去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她们的音调、音色、音量等变化,都与角色的情感变化密切相关。

京剧花旦唱词的语言也是十分精致的,她们唱出的词语,往往是精彩的象征和隐喻,让观众在听剧时不仅仅感受到动人的旋律,还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表情细腻京剧花旦的表演注重情感的表现,她们能够将人物内心的情绪、性格特征等,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展现出来。

京剧花旦的表情细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京剧花旦的表情丰富多样,从而更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演员与观众的情感联系。

四、独具特色的化妆京剧花旦的造型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也是京剧表演中的一大亮点。

京剧花旦的化妆独具特色,以花瓣形状的白色斑点、深色眼线、红色唇线等为主要特征,这种装饰艺术手法在视觉上极具震撼力,使得角色更加生动、夸张和出彩。

总之,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是多方面的,包括身段优美、音乐娇柔、表情细腻以及独具特色的化妆等。

京剧花旦的表演不仅仅是对戏曲文化与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世界艺术的一种独特贡献。

浅析戏曲表演中身段与表演

浅析戏曲表演中身段与表演

实 的基本 功 和表 演 技巧 ,在 舞 台上 想 要灵 活 地运 用 各种 技 巧来 表 演 ,首先 必 须练 好基 本 功 ,有 了坚 实 的基 本 功 ,才 能得 心应 手 孕 育 出各种 千姿 百态 的人 物 ,从 而展 现 艺术 的魅 力 。这是 需 要付 出 艰 辛 的代价 的 。
二 、戏 曲表 演 身形 的训 练技 巧
l 、脚 趾 方 向与 人体 角 度 。戏 曲演 员 在 舞 台 上 ,身 体 的角 度 要 “ 身 绕 步 ”,演 员 的 两肩 不要 与观 众 席 ( 台沿 边 ) 行 , 斜 舞 平 即侧 身 对 观 众 。 脚 趾 的 角 度 关 系 到 身 体 的 角度 。 要领 是 : 在 台 步 站 定 前 , 前脚 先 脚 跟 着 地 ,脚 趾 向身 体 内侧 转 动 3 度 至 4 度 0 5 再 着 地 ,后 脚 再跟 上 ,这 样 可 使 身 体 得 到 偏 向观 众 侧 3 度 至 4 0 5 度 的效 果 。 忌 : 在 台 步站 定 时 ,全 脚 随 意落 地 ,这 样 就 无 法 再 转 动脚 趾 的 角 度 。2 、两 跨 、 腰 椎 “ 点 ” 向上提 。两 胯 骨 和后 三 背 的第 四腰 椎 这三 个 下 坠 ,使 台步 、 圆场 腿 脚 灵 便轻 松 。3 、两 肩 、前 胸 “ 点 ” 向下 松 。两 肩 关节 和 前胸 要 向下 松 ,使 气 息不 二 堵 在胸 口响 形 体美 感 。4 、两肩 与两 肘 ,这 “ 点 ”要 反 向拧 。 四 由于侧 身 ,两 肩 的位 置 合 前 、 后 ( 相对 与观 众 的位 置 ) 比如 左 , 肩 在 “ ” ,左 肘就 要 向 “ ” 拧 ;右 肩 在 “ ” ,则右 肘 就 前 后 后 要 向 “ ”拧 。忌 :耸 肩 :耸 肩 就 是 往 起 端 肩 膀 儿 ,一 端 肩 膀 前 儿 ,脖 子 自然 就 短 了 。脖 子 一 缩 ,不 但 舞 蹈 姿 势 不 好 看 ,英 武 气 概 也没 了。忌 : 闪肩 : 闪肩 就是 往后 背 肩 。两 个 肩膀 儿往 后 一 背 ,前胸 就 凸 出来 了 ,成 了鸡 胸脯 儿 ;后 头很 自然 地就 把屁 股 撅 起 来 了。姿 态 难 看 。5 膀 臂 圆弧 状 。无 论 静 态 的 亮相 或 动 态 的 、 过 渡 ,膀 臂都 保 持 圆弧状 , 以肘 为 圆心 ,膀 与臂 之 间 的夹角 要 大 于 9 度 , 小于 1 0 。忌 :膀 臂 的膀 与臂 成一 直线 ( 8 度 ) 、 O 8度 1 O 。6 膀 臂要 “ 悬空 ”。手 膀 、手 臂不 要 紧贴 身 体 。忌 : “ 膀子 ”。 夹 7 、手 腕 花 。手 心 向上 , 以手 腕 为 圆心 ,手 指 由上 至 下 向胸 前 转 3 0 圈 。反之 ,手心 向下 ,手指 由下 向上 转动 3 0 一个 圈 ,为 6度 6度 “ 手腕 花 ” 。要领 是 手指 转 圈时 ,要 用 中指 “ 带头 ”转动 ,手腕 的 灵 活度 ,起 到装 饰 美 的作 用 。8 、手 腕 提 和 压 。动 作 起 势 是提 手腕 、压 手腕 的过 程 。9 、颈 椎 与后 脑 部 上提 。颈 椎 向后 脑 部 正 方 成 抛物 线状 , 同 时下 巴 内 收 、忌 :颈 椎 不 要 向前 或 向后 “ 断 折 ” 。 忌 :随 手 , 随手 就 是跟 手 。 拿拉 “ 山膀 ”说 吧 ,在 “ 山 膀 ”往 开拉 的 时候 ,应 当 是左 手往 左 ,右 手 往右 才 对 。要 是右 手 往右 ,左 手 也 随着往 右 ,那 就 叫 随手 ,这 么 一来 ,就不 对 称 了 。 要是 这么 使 出身 段来 ,一定 很 寒碜 。1 、腰 部 带动 上身 与 肩 。所 O 谓 “ ”,指 两 个大 胯 至胸 肋之 间谓 之 “ ” 。上 身 的动 作都 应 腰 腰 由 “ ”部 的动 作来 带动 ,使 身段 具 有韵 律感 。要注 意 ,是用 腰 腰

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浅析

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浅析

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浅析戏曲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角色,是戏曲中的女性演员。

她们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艺成为了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花旦扮演着丰富多彩的角色,包括贤妻良母、娇媚妖娆、英勇豪气等,她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展现出了丰富的表演特色。

一、唱功精湛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之一就是唱功精湛。

在戏曲表演中,花旦需要运用西皮、二黄、越调等不同的曲调来演唱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她们需要具备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韵律感,在舞台上展现出角色的不同情感和性格特点。

花旦的唱功包括高腔、清唱和嗓音的运用,表演时需要在唱腔中表达出角色的内心挣扎、痛苦和欢乐,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身段婀娜另一个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就是身段婀娜。

花旦在舞台上需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能够表现出角色的不同气质和性格。

她们需要通过身体的协调和舞蹈的表现来展现角色的优雅、娇媚或英勇豪迈。

花旦需要灵活地运用身体语言,通过手势、眼神和身段的运动,来展现出不同角色的魅力和韵味。

身段婀娜是花旦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她们表演的一大特色。

三、表情丰富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还包括丰富的面部表情。

在戏曲表演中,面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花旦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包括眼神的交流、微笑、泪水和不同情绪的切换等。

她们需要在舞台上通过面部的微妙变化来传达角色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四、服饰华丽戏曲花旦的服饰也是她们表演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花旦的服饰通常非常华丽,包括精美的发饰、华丽的衣裳和配饰等。

这些服饰不仅可以突出角色的美丽和高贵,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花旦在舞台上需要通过服饰的搭配来展现出角色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使角色更加生动和鲜明。

五、表演技艺高超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就是技艺高超。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中国戏曲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戏曲身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通过身段动作的展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不同的角色走的“台步”也不同,有青衣台步、花旦台步、老旦台步、武生台步以及老生台步等。

还可以利用扇子、甩发、水袖以及手帕等道具来更好的丰富演员形象。

如果没有戏曲身段,角色也就失去了该有的生命力。

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是戏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一、以生活为基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戏曲身段的展示也离不开自然生活的真实情况。

如:戏曲演员在赏花的同事必须要用手指向花开的方向,眼神也要真实可感,表现出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并且闻花的体态也不似平常,而是将平常的体态放大化,在闻花的同时要带给观众一种美感,此外步伐和手势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和话剧演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戏剧话剧演员在表现看花时,并没有戏剧那么多的讲究,反而更为随意,对演员的手脚也没有固定的要求,相对来说,话剧演员要自由得多。

和外国剧目相比,戏曲的形体动作更贴近生活,向人们展现自然生活的内涵。

如:《秋江》一戏中,扁舟上,陈妙常和老艄公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不断改变自身的身形动作,两人用一高一低的动作表现出生活处于起伏波涛之中人们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演员将优美的身形加以适当的夸张,配合节奏的改变,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戏曲带个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也有情感上的渲染,如:《拾玉镯》中,演员通过对玉镯拾起又放的形象展示,使观众切身的感受到剧中人物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

二、动作自然角色的一举一动贯穿整个戏剧的演出,也就是说戏曲的身段推动着整个戏曲剧情的发展,随着剧情环境、节奏的改变,演员身段、唱腔围绕着剧情的变化而改变,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表演,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自然如常,如:《卷席筒》中苍娃儿和《柜中缘》中淘气儿两个角都采用了口语化的台词和生活化的形体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戏曲身段优美的句子

描写戏曲身段优美的句子

描写戏曲身段优美的句子1. 形容女人身段句子1、只见一个少女穿着淡绿衫子,从庙□快步而出,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2、一个穿着粉蓝色裙子的女孩,微带着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是那么健康,乌黑的头发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脸蛋微微透着淡红。

3、他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

4、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头大波浪形金黄卷发发出耀眼的光芒,修长的大腿穿着一条鹅黄色的超短迷你裙,显出身材的完美绝伦。

5、定睛看时,却见这少女身穿鹅黄短袄,服色固自不同,形颜亦是大异,她面庞略作圆形,眼睛睁得大大地,虽不若那绿衫少女那般明艳绝伦,但神色间多了一份温柔,却也妩媚可喜。

2. 求描写女人身材的句子小的似乎不太合身的露脐装,紧绷着勒紧了她惊人的好身材,长得象洋娃娃一样可爱的面孔,却偏偏有一对呼之欲飞的翘乳,规模不太巨大,却造型优美,堪堪能让成年男性一手掌握的样子;细到只有一握的小腰,裸露出一段动人的雪白,可爱如小红豆似的肚脐仿佛在告诉所有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有资格穿露脐装的。

枝子低着头,看不清她的长相,只觉得她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安静、纯明、柔美的气氛之中一身清凉之极的吊带露肩装,露出圆润滑腻的珍珠肩,把她的衣架子身材衬托的玲珑浮凸;穿着透明玻璃吊带的钢丝胸罩,硕大的波涛汹涌的轮廓若隐若现;裸露着两条修长白皙的嫩藕一样的手臂,自然而然的垂在细若水蛇一样的小腰上;不堪一握的腰肢上扎着一条宽得夸张的黑色蛇皮腰带,上面镶满了银晃晃的亮片;最惊人的是她的两条白得反光、漂亮到眩目的大长腿,由于穿着一条短到不能再短的超短裙,整个的露在外面,让人一见而口中干渴;脚底穿着一双透明彩丝鞋带的玻璃凉鞋,足踝浑圆线条优美,十个脚指头上丹蔻朱红,搽着鲜艳的指甲油。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是表演之魂,不仅能体现出舞蹈者的美感,还能展现出角色的个性、情感和境遇,为舞台形象注入生命力。

舞蹈演员需要具备稳健的技巧、丰富的表现力和准确的身体控制能力,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姿身段。

首先,动态平衡是舞姿身段的基础。

动态平衡是指舞蹈演员在各种动作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它是使用肢体发力来控制身体的重心,从而达到舞姿优美的效果。

在表演中,动态平衡能够让舞蹈演员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从而达到惊艳观众的效果。

其次,变化多样的身段是舞姿身段的特点之一。

舞蹈演员需要在舞台上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出角色的形象。

身段的变化包括身体的姿势、形态和线条,需要舞蹈演员根据不同表演情境和角色特点的不同而做出调整。

变化多样的身段能够让舞姿更加立体生动、生命力十足。

第三,流畅自然是舞姿身段的追求。

流畅自然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需要舞蹈演员融入身体内心、体验身体的变化,并能够进行微妙而准确的身体调整。

在表演中,流畅自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身体和角色内心的紧密联系,更好地理解角色的
内在情感。

总之,舞姿身段是戏曲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舞蹈演员具备扎实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才能达到完美的表演效果。

我们应该重视舞姿身段在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致力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舞蹈演员,为戏曲舞蹈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

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戏曲以歌舞演故事。

不难理解戏曲与舞蹈一脉相承。

戏曲中的舞蹈(戏曲舞蹈)脱胎于中国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风格自然都是内向、含蓄的,动作也都以圆、曲、拧、倾为主,构图也都以圆为其基本运动路线,追求由小见大,以简胜繁、均齐和谐,对称平衡、点面相合,主从有序。

戏曲注重的是表演的美,主要是以歌舞表演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唱、念、做、打四功中,不论那一功都有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

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身段要讲协调,其说法有很多。

尤其评价某位戏曲演员身段表演优美自如,也就是常说的身上好、漂亮,前人亦有三节六合之说。

三节指以手臂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人的身体来说,头是梢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

六合,依盖叫天先生说:手腕与脚腕合,大腿与臂膀合,肘与膝合,上身与下身合,肩与胯合,脚与头合。

按程砚秋先生所说:将外三合与内三合共为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及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

这许许多多的合,即是说明在做身段过程中,彼此间要合拍、相顾,统一于一个劲头,不可相悖。

进而也可以看出,戏曲身段协调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大有讲究的。

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指引要求下,更进一步把身段表演中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理清楚、搞明白。

身段优美自如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于看动作的各部位之间能否配合得协调有序、妥帖顺畅。

这种内外兼修、协调畅达的境界,归根结蒂就是所谓劲与劲之间和劲与形之间彼此配合的关系问题,若配合得体,身段就会顺畅和谐,如若配合得不相一致,那么身段不是僵拙,就是懈散,从而就会造成节奏脱节,相合之象也就无从谈起了。

身段中应当相合的方面较多,但从大的根源方向探究,可应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腰、肘、肩、臂、手之间的协调;其次是腰、胯、腿、脚之间的协调;再次是手、臂、肩、肘、腰与胯、腿、脚之间的协调。

在谈这三大方面的协调之前,应把完成身段周身劲力的中坚,腰的作用来简略谈谈是大有裨益的。

腰之所以主要,是因为它处在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它的位置又决定了它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主要作用就在于它操纵和控制着周身运转的劲力。

如在身段技法方面,造诣极深的钱宝森先生就曾论说过:一切动作都要有腰来做主,四肢的活动是要服从腰的指挥。

这样,也就确定了腰在全身中居于统帅的地位。

所以,各部位的协调首先应以腰为中心起始,它为劲力之源,予以发劲、引领、控制、调节,只有如此,方有助于身段之协调的形成,因而它是各部位协调的基础。

一、腰、肘、肩、臂、手的协调
腰、肘、肩、臂、手即代表了上身动作的主要部位。

上身动态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即是手臂和腰身在身段过程中或手快臂缓,或臂快肩迟,或手臂动而肩与身却全然不动,这种不
协调和不自如,致使手臂发僵,身腰死板,或是身腰软弱、松懈,其关键的原因,恰恰是在用劲的意识上反了,是错误的以手和臂做为劲的起点与重点,忽视了运用腰、肋、肩的基础作用,动作需它们的支撑与配合。

如此,必然造成腰身不动,手臂僵动的不合现象。

钱宝森先生的身段口诀,其中就有解决和解释上身协调问题的最合适最贴切的方法与步骤,具体口诀是:心一想,归于腰,奔与肋,行与肩,跟与臂。

并且他对口诀还详细的解析:心比腰快,在心里想的时候,腰还没见劲呢,腰见了劲呢,才能奔到肋那儿去,肋比腰又慢一步。

由肋再传到肩,由肩才达到臂。

总之,腰是身体动作的轴,全身动作,都要用腰来发号施令,舞蹈动作为什么要有这些层次呢?主要是为了避免发冷劲和单纯的耍胳膊。

这就非常单纯地讲清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若单纯地耍胳膊、发冷劲,不以腰劲为基础,那么腰身与手臂必然也就无法协调了,因此,上身的协调当以腰劲为主动,为起点来发号施令,以手臂为被动,为劲的终点,如此有脉络,有路数,有步骤的劲动过程,无论手臂动作有多大的幅度,多快的速度,多强的劲势,都必将是以一动促连动的,有根基,有掌握并且舒展自如协调的身段过程。

二、腰、胯、腿、脚的协调
腰以下的胯、腿、脚是下身动作的主要部位,其相互得协调,将先由腰与胯之间的协调为始,倘胯不以腰为依势,自作主动,成胯不动而腰自转动,都必将造成掀胯或折腰拉胯的不相合的腰胯分家状态,这主要体现在转身动作上最明显。

胯应严格地与腰劲动势相一致,应紧跟随腰的转动而动,做到节奏连贯,不相脱节才为有度,继而是腰胯与腿脚之间的协调。

倘腿脚不以腰胯为基力,为支撑而自行其势,那必是动力僵或飘,由于失控也就自然缺乏了擎劲,从而造成收腿,落步的动拙与砸夯或是脚步轻飘无力挪转无度,致使腰胯脱节,落后于腿脚(亦或是正相反),成为两截子现象。

这些不协调状态,其成因与上身的不协调状态基本是一样的。

要讲协调,是否也可以套用成:心一想,动发与腰、控制于胯、舞动与腿、灵活而扎实与脚,作为此动势顺序的规律,即是以腰动为贯穿力的引领掌握下,使一动带连动,从而才可以达到下身各部位的既灵活有力,又稳健有控制,不僵拙的上下相合的理想状态。

三、手、臂、肩、肘、腰与胯、腿、脚的协调
也就是上下身之间的协调。

如手与脚的协调,腿与膀的协调,肩与胯的协调等均属于上下身之间的协调,这也是身段协调中较主要的方面,上下身的协调,其道理与上面所讨论的两个方面,在动势规律上,在以腰劲为内劲贯穿的中心这一原理上,都是一脉相承,共同一致的。

像手与脚,膀与腿,肩与胯这上下身部位之间,要做到协调有序,仍然首先应以腰的支撑、掌握为首要,然后才是其他,不论做什么样的繁难度身段,一般都必先讲立腰,只有腰里有了劲,才有了控制的力量与把握的中心,手、膀、足、腿才有了依傍之势,当然,不是说(包括上面所谈的两个方面在内)只要腰里有劲,身段各部位之间就会和谐了,而是说,这是做到协调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方面。

双手、双臂若动作完全相同一致即成了一顺手的毛病,伸一侧的手臂与腿若也动作完全一致,即成了一顺腿的毛病,这些都是身段表演中之大忌。

比如,日常最简单的迈步行走的姿式动作:当起步行走时,全身各部位均以相互交错,形成对比地运动着来完成行走的任务,如左手若甩在前,右手必甩在后,上下身的对比也是,左脚前迈时,左手将后摆,右脚落后时,右手将前摆,如此左右及上下之间的交错、对比,互不一致才构成了行走动作的自然与和谐。

倘若左右上下的动作是完全一致的或双手相同的摆动,或一边的手与腿同时地前摆与前迈,这样岂不成为滑稽可笑和极不自然的现象了,这就是动态的自然规律与原则,舞台人物的动作也必须遵循而不得违反。

身段的动态,虽属舞台表演的程式,但来源于生活并为表现生活服务,因此在动势的原理与规律上,其完全应与自然动态相同及一致才合乎道理。

在生活中,很少会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错误现象,但在舞台身段表演中,对一般初学艺者及掌握技艺不很扎实者来说,稍不留意,就可能违犯,像常讲的一顺边、一顺腿或一顺手就是属于违反了动势规律的错误现象。

再以拉山膀的身段为例,正规动作应该是划左膀,上右步,抬右膀时上左步,然后再左手拳右手掌拉开,可是往往有些学员常易错误的做成,划左膀上左步,抬右膀时上右步,这种左膀与左腿,右膀与右腿同时起动的态式就是属于一顺边或叫一顺腿。

再如起云手的身段,正规动作应为左右双膀在同时划动时,应有左右,上下的分别间离与交错,这样的同时划动才为正确,错误的做法则是双膀与双手同节奏、同方向、同幅度、同式样的自左向右在向前划一弧圈,然后是拉开亮相,这属于传统所说的一顺手,或曰跟手随手的毛病。

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一是身段规范要求不严格,不求甚解,以致基本功的功底很不扎实;二是身段技法虽源于生活动作,但毕竟是通过提炼、加工、夸张或写意,给予了某种程度的美化变形而来,这样也就与生活动作形态又有了一定的距离、区别,成为了一种舞蹈类的程式动作,因此,一旦出现抬左膀也起左腿的违反动作规律的动态时,虽然不好看也不美观,但还不似生活中一顺边动作那样显眼与滑稽,这就客观造成一些表演者容易忽视自己表演上的缺点、毛病。

所谓不合,比如上身和手臂已经动作或是已高扬,或是上身已开始向侧拧转,可是腿与脚尚没开始动作,或刚欲抬腿,或刚刚起步,这种原因是同时,或应是连接较紧的动作,结果却是你先我后,你快我慢的断离状态。

这些不合,一种是由于对身段的程式、路数、形态尚不清楚,不熟练,没掌握好所致;另一种情况则是,虽然熟悉或熟练,但仍归不合,这就是属于劲力方面的毛病了,即是还不熟悉与掌握内劲的功法要领所致,因此,必须重视以腰来作为整个身段的中心,作为上下身劲力控制的总提调这一关键作用。

所以无论上肢与下肢的何种动作态式,或起腿,或扬掌,或拧转,在节奏上或有先后,或同时,在幅度上或小跨步或大划膀等,均需听命腰的指挥,在腰劲的总控制之下,有章法、有层次、有尺度的舞动,这样,避免了发冷劲、单纯的耍胳膊、硬起腿或是你先我后的不合状态了(当然,还必须伴随使程式形态做到合乎造型规范的基本要求),如此上下身的协调就将不难做好了。

总之,身段不协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腰部来控制周身劲力,掌握调节各部位的劲
头与形态,使之能趋于协调、合拍的作用,却是身段协调的关键所在,能关注并解决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达到身段顺畅协调自然,身上也就能好看漂亮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