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茶文化的基本理念
英国茶文化及内涵分析

英国茶文化及内涵分析
-
吴Leabharlann 庆 ( 贵 州 工 程应 用 技术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2 0 1 1级 英 语 本 ( 4) 班)
【 关键词 】英国;茶文化;内涵
对 中 国人 来 说 , “ 茶 ”已经成 为 生活 必需 品之 一 ,时至 今 天 ,中 国人 对茶 仍然 情有 独 钟 。然而 ,英国 人对 茶的 喜爱 也不 遑 多让 。茶 的足迹 现 今 已经 遍 布英 伦三 岛,品 茶与 饮茶 成 为英 国人 的一种 生 活享 受 ,不管 是 高朋 满座 还 是 闲暇 时光 , “ 茶 ”都是 社交 的上 品 ,这种 对 茶的 爱好 与依 赖形 成 了英 国系统而 独特 的茶 文化 ,可 以说 , “ 茶 ”已经 融入 到英 国人 的血 液中 , 在其 思想 与生 活 中不可 或缺 。 1 英 国茶文 化 的起源 根 据相 关记 载 , 1 6 世 纪 , 中国茶 叶 由传教 士与 葡 萄牙人 传 入到 欧洲 。 因当时 茶 叶非 常 昂贵 ,喝茶 的 习惯仅 在荷 兰 的富商 贵 族间 流行 ,英 国人 之 所 以爱 上茶 叶 ,首 先得 归功 于凯 瑟琳 公主 。凯 瑟琳 公 主是 葡萄 牙人 , 1 6 6 2 年与 英 国王 子查 尔 斯二 世结 婚 ,她将 饮茶 风 尚带到 英 国皇 室 ,具有 “ 饮 茶 皇 后 ”之称 的凯 瑟琳 公主 不 仅爱 茶 ,而且 对茶 文化 也 十分推 崇 。在 其推 动 与 倡导 下 ,饮 茶之 风逐 渐在 英 国贵族 世家 中盛 行 , 因为普 通 百姓难 以 消费 得起 价 格 昂贵 的茶 叶 。1 8 2 6 年 ,英 国人在 印度 山区开 始种 植茶 树 ,茶 叶采 摘加 工 后运 送 到英 国 ,之后 茶叶 价格 逐渐 调整 到普 通 百姓接 受 的范 围 。特 别 是众 多 医生认 可 并且 推荐 茶叶 ,使 英 国人相 信 喝茶 能够 延年 益寿 ,促 进 消化 。久而 久之 ,整个 英 国开始 盛行 饮茶 之风 ,英 国也成 为颇 负盛 名 的饮 茶 大 国[ 1 】 a 2 英 国茶 文化 内涵 长 期 以来 ,茶对 英 国各 个年 龄 与阶层 的人 均产 生 深刻 影 响,英 国人 非 常喜 爱 喝茶 ,甚 至 有 “ 无茶 不英 国 ”的说 法 。与 中 国人饮 茶 习惯相 比,英 国人 饮 茶更 加具 有 格调 与规 律 。起床 之后 ,英 国人 需 先饮 早茶 。在 空腹 状 态 下喝 点 早茶 的主 要 目的在 于补 充休 息一 夜 后身 体流 失 的水分 ,并 且起 到 暖 身醒 胃的作用 。 这种 喝早 茶 的习惯 在英 国 已经有 至少 一个 世纪 的历 史 了。 英 国人 尤其 重视 早餐 ,用 餐 时喝一 杯茶 ( b r e a k f a s t t e a )是 一件 非常 美妙 的 厅还 会专 门提 供 瓷壶与 瓷杯 ,当然 众所 周知 的是 下午 茶 是所有 茶 中最 有魅 力的 。泡 茶与 饮茶 在英 国代 表 高雅 艺术 ,表 现 的是一 种独 特 文化 。下 午茶 不仅 是休 闲与 温 馨家庭 生 活 的象征 ,而 且各 类茶 会 也成 为人 们社 交 的 良好 场所 。一 般在 中国 ,中老 年人 为喝 茶爱 好者 ,而 在英 国,饮 茶完 全没 有 阶 层 、年龄 与身 份 的 限制 。喝茶休 闲为全 国上 下人 们共 同的行 为 ,这种 文化 也成 为一 种 “ 英 国文化 ”,它 既反 映 了英 国人 的休 闲 自得 ,同时 也体 现 出 个 国家 的浪 漫主 义情 怀 。与 中 国的 以酒 会 友相 比 ,英 国人 更热 衷于 以茶 会友 ,而 且此 种方 式似 乎更 加文 雅 、实惠 与舒 适 J 。 相较 于 中国 茶文化 ,英 国茶文 化历 史仅 有数 百年 ,但 是 这并 不妨 碍英 国茶 种类 的翻 新 与繁 多 。除 了大家 熟知 的奶 茶与 英 国绿 茶外 , 当下英 国人 研制 的果 茶 、香料 茶 与玫 瑰花 茶也 受到很 多 人 的追捧 。这 些 茶通 常香 气 四 溢、 色 泽艳 丽 、口感 良好 ,袋装 红茶 是此 类茶 的主 要代表 。闻名世 界 的 “ 立 顿 ”红 茶现在 几 乎 已经成 为所 有红 茶 的代表 ,据 统计 , “ 立 顿 ”红茶 在 中 国 的销量 连续 五 年排 名第 一 。 “ 立 顿 ”如今 又推 出 了茉 莉花 茶 、柠檬 茶 、 绿茶 、奶 茶等 袋装 的速 溶 茶系 列 , “ 立 顿 ” 已经 成 为全 球最 大 同时也 是最 著名 的茶 叶 品牌 。 英 国茶文 化深 厚浓 郁 ,英 国人 认为饮 茶 可 以增 强 彼此 之 间的 理解 与沟 通 。而 且英 国人 在饮 茶过 程 中的礼 仪也 完美 的表 现 出英 国人 尤其 注重 的 绅 士风 度 ,饮 茶 中英 国礼仪 得到 彰显 ,并 且通 过饮 茶将 英 国人 的礼 仪 习惯 向 世界 各 国传播 。英 国人特 别 重视仪 态与 服装 ,这 一点在 品 茶时也 有所 体现 , 我们 常 见到 ,英 国女 性在饮 茶 时通 常 穿着 得 体 的裙子 ,头上 戴着 宽沿 优雅 的帽 子含 蓄 内敛 、彬彬 有 礼 的与人 交谈 。英 国人 非常 保 守 ,虽然 现在 碳酸 饮料 等诸 多饮 品大 行其 道 ,但是依 然无 法取 代 茶叶 的地位 ,这种 意 味深 长 、 朴素 简 介 、内涵 丰 富、历 史深 厚 的文化 与英 国 的怀 旧建 筑 、古朴 建筑 、 格 子 围 巾等 蕴含 的意 蕴不 谋而 厶I 。 3 结束 语 : 随着 时代 发展 ,英 国茶文化 及 其 内涵 也 在不 断延 伸 、扩 大 、发展 与创 新 ,英 国人通 过 茶文 化渗 透 出来 的追求 “ 深 度 生活 ”与 高雅 境界 的特 点 使 英 国 民族 形成 保持 安静 、 内敛与 独立 的气质 与 独特 的艺 术文化 魅 力 。 参考 文献 : [ 1 ]乐 素娜 中 国茶文化 在 东西 交流 中的 影响— — 以英 I Z l 荼 文 化为例 Ⅱ 】 . 茶 叶, 2 0 1 1 , 4 1 ( 0 2 ) : 4 7 - 5 1 . 『 2 ]黄 敏 , 黄 爱 华 浅析 中英 茶 文化 兴起及 传 播 的特 点 【 I 1 . 农 业 考
英国独特茶文化的简介

英国独特茶文化的简介相较于中国人喝茶时的沉稳,英国人多添了份优雅,而喝英式下午茶,也成为一种流行的象征!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英国独特茶文化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英国独特茶文化的简介古时茶叶犹如黄金般的贵重,能与珠宝首饰享有同等的收藏价值。
17世纪时,英国上流名媛们腰间都藏有一条镶金嵌玉的小钥匙,用它来开启特制的茶叶箱,即使泡茶这项活儿也专门由女主人亲自主持,生怕手下佣人会顺手牵羊偷茶叶。
英国人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查理二世。
饮茶风尚带入皇家,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
新皇后高雅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而“英式下午茶”这一称谓的正式发明则是19世纪40年代的创举。
当时那些富极无聊的贵族妇女们,每日享用完午餐后,便为如何打发晚餐前的整个漫长下午而苦恼。
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灵机一动,发明了喝下午茶这个节目,它一问世立即受到上流贵族的欢迎,从此有钱又有闲的大富大贵们,每天便拥有了一个高雅正式的名义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了。
同时,贵族妇女们也以赴下午茶的借口盛装出席,这便为她们争奇斗妍,展示时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她发明的下午茶,不但成为在世界各地英国人每天生活的一种仪式,并且慢慢地渗透到许多文化中。
英国人喝起茶来相当复杂,要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制成奶茶,同时佐以饼干、糕点等边吃边喝。
尽管我们中国人更视绿茶和乌龙茶为上等茶,而茉莉花茶却是西方人最为欣赏的东方礼品,但我请英国人喝茉莉花茶时都会强调中国茶不宜加入牛奶和糖,最好的享受就是它的原汁原味。
然而要真正享受茶,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
因为茶须静品,其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英国独特茶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茶叶到达英国之后,不仅仅是“缪斯之友”,“众神的甘露”,更是诗人的灵感源泉,也受到许多小说家的追捧。
在“英式下午茶”的熏陶下,英国茶事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娓娓道出人物的生活场景。
欧洲茶文化

法国是较早接触到茶叶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叶就抵达了法国巴黎,这比英国最早接触到茶叶的时间足足要早22年之久。
但长期以来,法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远较英国为低。
近几十年来,法国悄然兴起一股茶文化热,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
目前,法国已是欧洲的第四大饮茶国家,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次于爱尔兰和英国,和德国相差无几。
(一)茶叶的早期输入163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法国人开始接触到茶叶。
法语中,开始有了“茶”一词。
由于茶最早是由荷兰人转运至法国的,因此法语中“茶”(the)和荷兰语中的“茶”(thee)一样,都源于福建厦门的闽南话“茶”的发音“te”。
1700年8月3日,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Amphitrite)的法国船只,从中国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
此后,往来于中法两国,运送茶叶等货物的船只逐渐增多。
但这一时期法国的茶叶进口贸易尚未独立开来,多是和其他货物一起输入法国的。
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国首次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1](P.478),从中国收购茶叶等货物更为方便快捷。
(二)社会上层接受饮茶茶叶传入法国初期,医药界曾一度反对饮茶。
1648年,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巴黎医生归·巴丹(Gui Patin)说茶是不适于本世纪的奇物,而一些法国医生却认为茶叶中含有一些可能的医药成份,于是医药界人士展开笔战。
1648年,毛芮斯特(Monsieur Morisset)医生曾撰写一篇论文,宣称茶叶具有精神上的兴奋刺激作用。
可惜,这份论文在他提交给巴黎大学之前,就被一些激烈的反对草药的官员们焚烧了!不久,饮茶有利于健康的观点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约在1653至1666年间,法国神父亚里山大·德·科侯得斯(Aiexander de khodes)在所著的《传教士旅行记》中,称:“中国人之健康与长寿,当归功于茶,此乃东方常用之饮品。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英国茶文化英国人从1660年代开始进口茶叶。
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Catherineof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爱好带进英国宫廷。
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
到1750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
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国以外称为hightea,在英国则是指晚便餐),名称来自使用的“高”脚桌。
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
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茶文化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
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
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
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
这个事件引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
英国的茶文化【英国茶文化的特点】

《英国的茶文化【英国茶文化的特点】》摘要: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英国茶,其味道非常特殊,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牛奶的可口,其中英国早餐茶又名开眼茶,系精选印度、锡兰、肯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同时,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以简为德,心静如水,返璞归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英国茶1657年以后,茶叶从中国传到欧洲,英国人逐渐了解到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喝茶可以延年益寿,明目英国的早餐和下午茶,无论是色彩和花样都比英国晚餐丰富。
丰盛的早餐必佐以一壶咖啡或茶,才算是最好的享受。
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英国茶,其味道非常特殊,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牛奶的可口。
英国人认为这是两种文化的融和。
英国的下午茶非常流行且有品位。
下午茶一般配以可口的糕点,边吃糕点边品味英国茶。
全英国最著名的茶室约有125间。
茶室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布置装潢精美。
茶室一般都挂有茶历史的图片。
伦敦的酒店和百货公司也均设有茶座,其中以比卡地利的老百货店福登梅生及对面的皇家咖啡屋最为著名。
福登梅生的茶座设在维多利亚式装潢的糖果部后面,四周画有巨大的淡彩画,描绘着维多利亚时代印度和埃及的风景。
当你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轻音乐,一定别有一番感受。
如果碰巧遇到一位帝国情结非常浓厚的英国绅士,他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向你讲述大英帝国的历史或茶文化的英国人饮茶,不仅重视茶的味道和品质,也很讲究饮茶的形式。
一般来说,要有一套很讲究的茶具。
比如,配备一套维多利亚古瓷杯、盘和纯银茶壶、茶匙。
饮茶的时候,还要备有各式各样的英国茶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品种繁多。
除了传统的英国茶外,如今,英国人又在红茶中添加了各类鲜花、水果及名贵香料,配制成当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
这些茶都非常受欢迎。
比如,玫瑰香茶色泽艳丽,香气四溢;樱桃梅子果茶、橘子柠檬果茶,果香浓郁,饮后令人回味无穷,十分惬意。
以前英国贵族请人喝茶,全由女主人一人掌管,是女主人神秘地捧出盒子,当众打开盒子,引起众人惊叹。
中西方茶文化毕业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毕业论文中英美茶文化跨文化对比思考摘要: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并且将茶传播至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等国,茶得到了改良和发展,形成西方的茶文化。
中西方茶文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主流文化等等原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既是对茶的发展历史的记载和对茶文化的补充,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了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较茶已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
茶在中国体现的意境和在欧美国家体现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静雅,而在英国,茶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现了绅士的风度。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和“茶”在英语中的表现探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茶文化,这对研究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风雅之物,当时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不少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再传回欧洲大陆,引起强烈的反响。
中国的茶西行经过广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马来半岛、印度半岛最终到达欧洲大陆。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国的茶叶,三百多年后的葡萄牙传教士撰写了一部专门介绍中国茶叶的书并刊登出版。
从此,中国的茶走上欧洲发展道路,让无数欧洲人了解茶并喜欢上茶。
最初引入茶进人们视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广的却是荷兰人。
葡萄牙人通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茶叶好奇无比,借助当时海上霸权的地位和发达的海路运输技术,入侵中国,获得中国最早的贸易权,得到大量的茶叶并运回国,引起上流贵族的关注和好奇。
但是因为葡萄牙人注重国内自身消费而没有国际贸易的意识,所以并没有将茶全面推广,真正实现茶叶推广的是后来居上并击败葡萄牙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荷兰通过大量的贸易将茶带进欧洲市场,带入欧洲人的生活中,并使其成为时尚的象征。
除了进口各种茶叶之外,还将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英国茶文化是中国传播过去的,那么你们知道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有哪些不同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一起来看看。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英国人没有茶文化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从中国学会了茶叶栽种、采收、制备。
现在国际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茶叶品牌是英国的“立顿”(国际市场占压倒优势的品牌)。
每年“立顿”茶叶要给英国人赚很多钱。
严格说来,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茶文化”的概念。
史书虽然记载了一些著名的茶叶产地、品种和茶具,还有少量与茶叶有关的趣事,但这还不能称为“茶文化”。
历史上,中国人只是把茶叶当作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
据说按现代医学观点,茶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
中国历史上有少量文人,追求极至享受,也曾经研究用什么水沏茶、如何烧水、使用什么样的茶具等。
到明、清时期,还产生了“贡茶”(地方官员拍皇帝马屁以求升官)。
这也只不过是一种“奢嗜”,按现代话来说就是“炫富”。
搞出“茶文化”概念是日本人,日本人搞了一大套喝茶的仪式,从坐姿到拿杯子、从烧水到沏茶等等;甚至对周边环境等都有要求。
这些体现了日本民族的什么文化到现在也是个有个的说法。
部分中国人学“茶文化”的概念主要是搞“噱头”,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已。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差异一、茶文化的界定及中英茶文化的形成茶的发现和使用并不等同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而言,我国早在神农时代就发现了茶,但直到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样,虽然茶从16世纪开始就已经向西传播,但到18世纪才为英国社会所接受,逐渐从宫廷贵族的专享演化为社会各阶层的饮品。
在中国,茶叶在发现之初本是作为药用的;后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至秦汉时,茶成为饮品;再至两晋南北朝时,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东晋时,茶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现出了自身价值之外的文化功能,进入了精神领域,中国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逐渐超过其自然实用功能。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在进入西方国家之后,茶也在不断的演变中融入了西方文化特色。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英国茶文化英国人从1660年代开始进口茶叶。
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爱好带进英国宫廷。
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
到1750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
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国以外称为high tea,在英国则是指晚便餐),名称来自使用的“高”脚桌。
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
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茶文化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
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
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
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茶文化的基本理念由于人文历史和环境条件的差异,表现在饮茶时间、品茶文化行为等方面。
不管是在品茶的对象上还是方式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都保持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也创造了自己的饮茶文化。
崇尚快节奏的美国人大多数喜欢饮冰茶,这茶以饮、以凉为主,大都是不带任何茶叶痕迹的速溶茶。
德国人喜欢饮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等制作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
德国人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流到茶壶内,再将茶叶倒掉,所以茶水颜色很淡,这也成了德国人独特的“冲茶”习惯。
在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
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
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世界上茶叶销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约需2公斤茶叶,英国人均饮茶量是中国和印度的3倍,年均饮茶2公斤。
西方这种开放性饮茶法,虽未能如中国之茶道般上升到天地自然一体的哲学高度,但有饮茶的新生命、新传统作基础,普遍又活跃。
第一站:美国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
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
这也就凸现出了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
青睐于喝速溶茶,夏季来一杯冰凉的冷饮茶,顿觉心中清凉,很是惬意。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
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
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味、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
第二站:英国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
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英国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
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
目前,英国人喝茶,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
倘有客人进门通常也只有在这时间段内才有用茶敬客之举。
他们特别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
因英国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进晚餐。
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惫饥饿之感。
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深得赞许。
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习,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
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
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会丰富。
第三站: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
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
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民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法国人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
饮红茶时,习惯于采用冲泡或烹煮法,类似英国人饮红茶习俗。
通常取一小撮红茶或一小包袋泡红茶放入杯内,冲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再加糖冲饮的;还有流行饮用瓶装茶水时加柠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还会在茶水中掺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凉的鸡尾酒饮用的。
法国人饮绿茶,要求绿茶必须是高品质的。
饮绿茶方式与西非饮绿茶方式一样,一般要在茶汤中加入方糖和新鲜薄荷叶,做成甜蜜透香的清凉饮料饮用。
花茶,主要在法国的中国餐馆和旅法华人中供应。
其饮花茶的方式,与中国北方人饮花茶的方式相同,习惯于用茶壶加沸水冲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饮。
爱茶和香味的法国人,也对花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特别在一些法国青年人中,又对带有花香、果香和叶香的加香红茶发生兴趣,成为时尚。
沱茶主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因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国一些养生益寿者、特别是法国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每年从中国进口量达2000吨,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种类。
第四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因此饮茶带有英国色彩,大多习惯于饮红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
一般早、中、晚饭后各一次,有的甚至达到5次。
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即先将开水壶中水煮沸,尔后放上红茶,再烹煮3-5分钟,随即用过滤器滤去茶渣,然后将茶汤注入茶杯,再加上牛奶和糖调匀即饮,另外,也有少数不加牛奶而代之以柠檬片的,又叫柠檬红茶。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以及靠近阿富汗边境的牧民,也有爱饮绿茶的。
饮绿茶时多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
巴基斯坦人待客多数习惯用牛奶红茶而且还伴有夹心饼干、蛋糕等点心,大有中国广州早茶”一盅两件”之风味。
第五站:俄罗斯喝茶属于俄罗斯生活的一部份,俄罗斯人喜欢喝茶,但是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他们喜欢喝红茶,主要是红茶末。
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就是中国茶叶的最大买主,那时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百分之七十五都卖给沙皇时期的俄国。
莫斯科市中心中国城社区有十九世纪雕龙画栋的中国茶行,可见证当时双方茶叶贸易的兴盛。
为了喝茶,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茶炊,它们称为「萨莫瓦尔」。
以前茶炊是铜制的,有点像台湾台电福利社东北火锅,中间是放木炭、冒烟的桶子,底下是放煮水的锅,唯一差别是俄罗斯茶炊有一个水龙头,水煮开后,就从小水龙头放水泡茶。
这种旧式茶炊只有在莫斯科跳蚤市场看得到。
现代「萨莫瓦尔」兼具传统与新潮,它外表漆得非常有斯拉夫民族的风味,也不用炭烧而用电加热,体积变小,而且用电烧水不会弄得乌烟濔漫。
主要是现在俄罗斯家里人口变少了,家庭人口少,因此不需要大容量的茶炊了。
俄罗斯人泡茶后,要用一个做成各种母鸡或俄罗斯大妈形状的套子罩在茶壶上,等茶泡开了往茶杯倒。
俄罗斯泡的茶特别浓。
所以他们先倒半杯浓茶,然后加热开水,再加两块方糖与柠檬片。
由于俄罗斯人喝茶程序非常复杂,俄国人对茶也比较讲究,不仅要有茶杯,还要有茶托,连用玻璃杯喝茶,也要把杯子放在金属套内。
俄罗斯人不仅饭后喝茶,他们平常也喝茶。
喝茶时配果酱、巧克力、饼干与蛋糕,与台湾茶食比较别有一番风味。
第六站:伊朗伊朗人,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
国内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各地,让人眼花缭乱。
长此以来,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茶文化。
一天十五六杯茶。
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是最起码的。
原因在于:伊朗禁酒,以茶代酒,能够提神、健身、醒胃、清肠等等。
茶室,对于大部分伊朗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
几乎每间茶室都出租水烟,握着水烟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时,一宗宗生意也就不知不觉地谈成了。
在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Tabriz)有间桑葚茶室。
那是间别具风味的露天茶室,设在成排桑葚树下。
那儿有一条奇怪的规矩:男女必须分开坐。
伊朗人喝茶,有个很奇特的方式——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是放进茶里搅和的,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
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卡卡”数声,糖片分崩离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
有些糖片还镶嵌着柠檬皮,一咬,满嘴生津,这时,赶紧将略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已极的好味道,足以使头发“轰”的一声全都直直地立起来。
当然,一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
第七站:韩国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
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
冠礼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
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
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
韩国则把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家找称作茶圣,古代传说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发现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丽五行茶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
高丽五行茶献茶礼是国家级进茶仪式,反映出高丽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种茶道礼,是高丽时代茶文化的再现。
茶礼全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民族风情。
第八站:日本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
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茶,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
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
主人泡好茶以后,再让客人再回茶室,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
第九站:德国德国人也喜欢饮茶,但方式和习惯与中国差别较大。
德国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真正的茶叶也没有。
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否则会有些涩味。
德国人饮茶时把茶叶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不断用开水冲,之后再将茶叶倒掉,有人发觉其茶味很淡,问后方知是德国人独特的“冲茶”习惯所致。
末站:阿根廷无论是走在街头、公园或坐在办公室里,还是在足球比赛的观众席上,或在乘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旅行途中,到处可以看到阿根廷人端着茶壶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马黛茶。
马黛茶是生长在南美洲地区的一种常绿灌木叶子,加工制作方法与我国茶叶加工大致相同。
阿根廷东北部气候湿润,阳光充足,红色含有矿物质的土壤很适合这种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