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篇一:高中化学试验报告xx中学化学试验报告高x届x班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老师:试验小组成员:试验日期:--一、试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试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用法三、试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改变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涵其中,使其具有肯定样子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高二化学试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试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试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匀称。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商量: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平安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简单,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用法。

用法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洁,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四周,阻挡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简单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2. 学习如何使用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3.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加入滴定液,利用化学反应的等量关系,测定待测溶液中存在的酸或碱的方法。

当滴定溶液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时,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与反应容器中的酸或碱发生中和反应,当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时,滴定反应会突变,这时滴定管里液面发生跳跃的现象,称为终点。

实验步骤:1. 将待测酸(或碱)溶液放入容器中;2. 使用滴定管将标准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3. 在初步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加入过量的滴定液,导致滴定终点的判断困难;4. 当待测溶液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从受滴定液溶液处开始,继续滴定至颜色改变完全,出现明显的突变,此时为滴定终点;5. 记录下滴定终点所用的滴定液体积,进行计算。

实验器材与试剂:1. 酸碱滴定管、滴定瓶;2. 量筒、烧杯、玻璃棒;3. 盐酸(标准酸溶液);4. 碱溶液(待测溶液);5. 酸碱指示剂。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或眼睛;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3.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废液。

实验数据与结果:待测溶液:碱溶液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25.0 mL实验计算:根据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碱的摩尔浓度。

实验结论: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进而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滴定操作的基本技能。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待测溶液(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反应,根据滴定剂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指示剂酚酞,当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夹、滴定管座、铁架台、滤纸。

2. 试剂:盐酸(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滴定管洗净并润洗。

2. 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将滴定管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滴定管垂直放置,调整滴定管夹的高度,使滴定管底部与锥形瓶内液面保持一定距离。

4. 用滴定管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锥形瓶,使反应充分进行。

5.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记录盐酸溶液的体积。

6. 重复实验两次,计算平均值。

实验数据:1. 第一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1 = 20.0mL2. 第二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2 = 19.5mL3. 平均体积:V = (V1 + V2) / 2 = 19.75m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

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C(NaOH)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NaOH) = C(HCl) × V(HCl) / V(NaOH)其中,C(HCl)为盐酸的浓度,V(HCl)为盐酸的体积,V(NaOH)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得到:C(NaOH) = 1mol/L × 19.75mL / 25.0mL = 0.790mol/L实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滴定管、量筒等仪器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
无变化,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双键结构。
点燃少量苯,观察现象
发出明亮的火焰,有大量浓烟
苯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含碳量很高
实验四
取代反应
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将铁屑和苯溴混合液加入到一个圆底烧瓶中,立即塞上单孔塞,导管的另一侧通到盛有稀硝酸的锥形瓶中,且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
发出明亮的火焰,有少量黑烟
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三
实验名称:苯的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振荡前,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黄色;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
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试管内液面上升。
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试管内液面上升。
甲烷与氯气在无光照的情况下不能发生反应;当有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二
实验名称:乙烯的化学反应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苯与溴水发生了萃取,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碳碳双键结构。
苯与溴水发生了萃取,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碳碳双键结构。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文档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高中化学--十一年级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十一年级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十一年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实
验数据分析得出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定性关系。

实验材料
1. 反应物A:XX
2. 反应物B:YY
3. 温度计
4. 容量瓶
5. 实验管
实验步骤
1. 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

2. 将容量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并调整恒温水槽的温度为10°C。

3. 开始计时,记录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反应速率。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将恒温水槽的温度分别调整为20°C、30°C、40°C和50°C,并记录相应的反应速率。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本实验中,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好。

2. 在调整恒温水槽的温度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实验改进方向
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反应物组合进行类似的实验,比较它们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研究[J]. 化学科学, 20XX, 10(1): 1-10.。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实验目的观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

学会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实验原理碳酸钠(Na2CO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CO3 + 2HCl \rightarrow 2NaCl + H2O + CO2 \uparrow ]实验器材碳酸钠固体稀盐酸滴定管烧杯量筒pH试纸电子天平计时器实验药品0.1M 碳酸钠溶液0.1M 盐酸溶液实验步骤准备阶段: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溶解阶段:用量筒量取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搅拌至碳酸钠完全溶解。

滴定准备:将稀盐酸倒入滴定管中,记录初始体积。

滴定过程: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碳酸钠溶液中,缓慢滴加盐酸,直至溶液的pH 值达到中性。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盐酸体积。

观察现象: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气泡产生的时间和数量。

安全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通风,避免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括碳酸钠的质量、盐酸的体积等。

pH变化:记录溶液的 pH 值变化情况。

气体生成:记录二氧化碳生成的情况,包括气泡的产生时间、数量等。

实验讨论反应速率: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误差分析: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器的精度、操作的准确性等。

质量守恒:验证实验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遵守情况。

实验结论反应现象:总结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浓度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实验反思:提出实验中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实验的建议。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化学废料,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附录实验数据表格实验现象照片或视频。

高中化学彩虹灯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彩虹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彩虹灯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探究化学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颜色变化。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瓶(若干)2. 食盐(适量)3. 酒精(适量)4. 氯水(适量)5. 氢氧化钠(适量)6. 氯化铁(适量)7. 氢氧化钠溶液(适量)8. 滴管(若干)9. 搅拌棒(若干)10.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透明塑料瓶清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2. 配制溶液:按照以下比例,分别配制五种溶液:(1)食盐溶液:取适量食盐,加入少量酒精,搅拌均匀,再加入氯水,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2)氢氧化钠溶液:取适量氢氧化钠,加入少量水,溶解后,加入氯水,搅拌均匀。

(3)氯化铁溶液:取适量氯化铁,加入少量水,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4)氢氧化钠溶液:取适量氢氧化钠,加入少量水,溶解后,加入氯化铁溶液,搅拌均匀。

(5)混合溶液:取适量食盐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3. 填充溶液:将配制好的溶液分别倒入塑料瓶中,注意留出一定空间。

4. 观察现象:将塑料瓶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盐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溶液呈现黄色。

2. 氢氧化钠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溶液呈现绿色。

3. 氯化铁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溶液呈现蓝色。

4. 氢氧化钠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溶液呈现红色。

5. 混合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溶液呈现彩虹色。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化学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能级发生变化,导致光子的吸收和发射,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实验结论:1. 化学实验是观察和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
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 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