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测量

海岸线测量
海岸线测量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数值分析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求部分海岸线长度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小组成员:陈杰斌(5133109)

楚文玉(5133117)

陆林芳(5133217)

教师评语:

2015年6月12日

1 绪 论

1.1实验背景

现实世界中, 海岸线是一个国家的海洋边际分界线,有效的管理好自己国家 海岸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研究海岸线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诸如海岸线,行政分界线,等高线之类的并没有规律的曲线,是以不规则曲线呈现出来的。为了保证分析与研究,在操作上,不规则曲线一般是选取样条插值函数来逼近。运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近似拟合函数 ,然后运用积分求解曲线的长度。 1.2实验报告主要框架

1. 导入图片,用鼠标读取的方式在选定的海岸线图上读出尽可能多的点;

2. 进行三次样条拟合

3. 计算曲线的长度

2 模型建立与求解

2.1坐标系的选择

导入海岸线图片,运用MATLAB 中 >> A=imread('F:\百度地图.jpg'); >> image(A) >> P=ginput

P=ginput 函数,实现自动选取坐标并运用鼠标点击获得尽可能多的实验数据 2.2三次样条插值逼近 2.2.1三次样条插值理论基础

定义:设[a,b] 上有插值节点,a =x1<x2<?<xn =b ,对应函数值为y1,y2,?yn 。若函数S(x) 满足S(xj) = yj ( j = 1,2, ? ,n ), S(x) 在1x ,x j j +????( j =1,2,?,n-1)上都是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为了与其对应j 从1 开始,在Matlab 中元素脚标从1 开始)。当S(x) 在 [a,b] 具有二阶连续导数。则称S(x) 为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要求S(x) 只 需 在 每 个子区间1x ,x j j +????上确定 1 个三次多项式,设为:

式(2)、(3)共给出n +3(n-2)=4n-6 个条件,需要待定4(n-1) 个系数,因此要唯一确定三次插值函数,还要附加2 个边界条件。通常由实际问题对三次样条插值在端点的状态要求给出。常用边界的条件有以下3 类。 第 1 类边界条件:给定端点处的一阶导数值,

第 2 类边界条件:给定端点处的二阶导数值,

特殊情况y1"=yn"=0,称为自然边界条件。

第 3 类边界条件是周期性条件,如果y =f(x)是以b-a 为周期的函数,于是S(x) 在端点处满足条件

下以第 1 边界条件为例,利用节点处二阶导数来表示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

注意到 S(x) 在 1x ,x j j +????(j=1,2,.,n-1)上是三次多项式,于是S"(x)在1x ,x j j +???? 上是一次多项式,如果S"(x) 在 1x ,x j j +????(j=1,2,.,n-1)两端点上的值已知,设

则S"(x) 的表达式 为 :

其中hj =xj+1-xj

对S"(x) 进行两次积分,则得到1 个具有2个任意常数Aj ,Bj 的S(x) 表达式。对S"(x) 求两次积分得

其中hj =xj+1-xj (j=1,2,?,n-1),

根据插值条件S(xj)=yj ,S(xj+1)=y (j+1) 可得:

S(x)在区间1x ,x j j +????上的表达式不同,但由于要保证在结点处的连续性,即

'(x 0)'(x 0)j j S S -=+

在 xj 左右导数相等,所以:

方程组(11)的系数矩阵是三对角阵且是对角占优阵,故存在唯一解,可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将求得的解代入(7),就可以构造[a, b]上的插值函数。

四、实验原理

(1)中国海岸线长度读取文件程序:

>> A=imread('F:\百度地图.jpg');

>> image(A)

>> P=ginput

(2)三次样条法计算程序:

(3)中国海岸线长度计算程序: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 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

港湾众多。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 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省、和澳门所属岛屿暂未列入),我国共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5000多个,总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共有人口约500万。我国海岛分布很不均匀。东海岛屿最多,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约占28%;黄海、渤海最少,约占14%。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陆土资源全国海岛共有农田面积1900多万亩,森林面积5600多万亩。其中,的海岛农田面积最大,约900万亩;的海岛森林面积最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2017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优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自然岸线是指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包括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岸线。 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管控目标管理。 第三条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应遵循保护优先、节约利用、陆海统筹、科学整治、绿色共享、军民融合原则,严格保护自然岸线,整治修复受损岸线,拓展公众亲海空间,与近岸海域、沿海陆域环境管理相衔接,实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军事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国家海洋局牵头负责全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相关工作。 国家海洋局会同军委联合参谋部、国防动员部建立海岸线保护利用协调机制,统筹军事安全与开发利用,协调做好军事设施利用海岸线的保护工作。 沿海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责任制,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政绩考核。 第五条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不包括海岛

岸线)。 第六条国家海洋局制定海岸线调查统计规范,沿海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海岸线资源调查、自然岸线认定和保有率统计工作。 第七条国家海洋局统一组织海岸线修测工作。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海岸线修测工作,修测成果经国家海洋局审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二章岸线分类保护 第八条国家对海岸线实施分类保护与利用。根据海岸线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程度,分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个类别。 军队管理使用的海岸线,其保护利用纳入国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范围。 第九条自然形态保持完好、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显着的自然岸线应划为严格保护岸线,主要包括优质沙滩、典型地质地貌景观、重要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所在海岸线。 严格保护岸线按生态保护红线有关要求划定,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严格保护岸段名录,明确保护边界,设立保护标识。 除国防安全需要外,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的保护范围内构建永久性建筑物、围填海、开采海砂、设置排污口等损害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十条自然形态保持基本完整、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较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海岸线应划为限制开发岸线。 限制开发岸线严格控制改变海岸自然形态和影响海岸生态功能的开发利用活动,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严格海域使用审批。 第十一条人工化程度较高、海岸防护与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海岸线应划为优化利用岸线,主要包括工业与城镇、港口航运设施等所在岸线。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7年高考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海关至葫芦岛一带、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号:00320034,课序号:0 开课学期:2011-2012(一) 课程名: 国际航运管理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航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航运业现状挑战机遇战略选择 正文: 航运服务业是航运主业的重要支撑,是一国由海运大国走向海运强国的保证。经过改革开放逾30年的发展,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和船队总体规模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的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阻碍我国向海运强国的全面转型。 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9%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10.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20.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航运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船舶结构逐步优化。二是建设了一批沿海港口。三是我国集装箱运输成后起之秀,未来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将更趋合理,将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深入,拥有中央首批610亿元投资将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和外贸得到发展,港口集装箱发展趋势较好。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越来越受到航运界青睐,中远、马士基和青岛港三国四方合资经营青岛港前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以及马士基欧洲线正式首航青岛港便是最好例证。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主枢纽港群——东部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依托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集装箱箱源极为充足,发展后劲足,持续性好。宁波港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优良的港口之一,其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茅。上海更是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大小洋山港区一至四期的建成运营,近一两年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强劲有力,而且对环球航线的超大型集装箱班轮更是产生巨大而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南部主枢纽港群——南部主枢纽港群则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便为香港、深圳、广州港提供了丰富的箱源。 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的形成和鼎立,不仅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既作干线港、又互作支线港,走优势互补、港航联合之路,这也是我

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 南隔海相望,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 城市2个,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 特风格,通粤语、客家语和闽语。在秦以前,作为中华民族先民的南越族人民已从事农业 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商品性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省份之一。1987年,广东省工业产值已占全省工农业总值的79.6%,成为国民经济的 主导部门,食品、机械、化工、纺织缝纫业成为广东省支柱工业部门。起,广东GDP在中 国30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 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的省份。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漫长,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港湾优良,生态环境多样, 不仅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优势,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海岸线东迄闽粤相交的饶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界山,西止粤桂交界的英罗 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1公里不含港澳地区,居中国沿海各省区海岸线长度之首。 岛屿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759个不含港澳地区,沿海32个市、县除东莞 市和吴川市外,均分布有各种岛屿,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上川岛、南三岛和南澳岛、东海岛,岛屿总面积近1600平方公里。滩涂广大,面积达202768公顷304万亩,1948-1986年已围垦109333公顷164万亩,是中国围垦滩涂最多的省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1.国外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为了减少海岸带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是改善海岸带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随着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淡水资源量,以及泥沙等沉积物锐减,引起海岸带沉陷、海水入侵,海岸带湿地大量消失。对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研究实践的国家之一。海岸带恢复计划措施主要是,重新设计河口水系,拆除海岸线和入海河流上一些障碍物重新恢复泥沙自然沉积和自然的水力平衡,从而起到控制海水入侵,防止海岸沉陷,保护海岸带湿地的目的;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恢复佛罗里达湾(Florida Bay)的原始的生态环境,1995年实施了佛罗里达湾和泰勒沼泽(Taylor Slough)计划,从而改善和恢复了佛罗里达湾海岸带生态环境。 1.2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矿物增长”(mineral accretion)技术建造新型鱼礁,即是在人工鱼礁上通入低压直流电,利用引起海水电解析出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矿物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形成类似于天然珊瑚礁的生长过程,在鱼礁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周围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海岸带生物种群恢复和海岸带保护的目的。此方法在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等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 1.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axas)加尔维斯顿(Galveston Bay)海湾,利用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在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marsh terracing tech2nique),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它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国内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海岸带保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共开展了3次大规模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综合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 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 二○○○年四月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作业内容、数字化作业要求、数据采集原则、资料使用要求及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编制,自由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的制作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 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12320—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12343—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HB 4.2—97军用数字地图1:50000地形图数字化作业细则 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12319—98中国航海图图式 GB/T17157—1997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术语 3.1海洋功能区划图 用于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具有的海洋功能区类型的专题地图。 3.2地图修测 依据实地现状对地图图内已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修正和补充。 3.3工作底图 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用于海洋功能区划内外作业的基本图。 1

4数学基础 4.1坐标系 采用国家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4.2深度基准 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深度计量单位为m。 4.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高程计量单位为m。 4.4投影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4.5比例尺 一般为1:50000。 4.6分幅与编号 4.6.1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4.6.2编号按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附录的规定执行。编号以百万图号+十万图号+甲、乙、丙、丁组成。 5制图的基本要求 5.1图幅的主题 通过图面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以简明、清晰、美观、协调的图示方法揭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要突出海洋功能特点和海洋立体化特点,尽可能扩大图件的信息量。同时,要提高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的实用性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 5.2功能区划图 要正确表示各种功能区范围和类型。 5.3功能区类型 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底色和符号表示。 6工作底图制作 6.1资料的收集 6.1.1地图资料 a.最新出版的1:50000地形图和海图; 2

我国的海洋现状

我国的海洋现状 大纲 一、我国的海洋 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 3.我国的东海大陆架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 1.《公约》的意义 2.新的世界性的“海洋土地改革”正在加紧实施三、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现状 1.黄海 2.东海 3.南海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洋 C02:海 C03:海湾 C04:海峡 C05:领海 C06:毗连区 C07:专属经济区 C08:大陆架 C09:公海 C10:军舰 原理 K0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K0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

K03:我国东海大陆架的基本情况 K0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意义 K05:世界海洋权益的重大变革 K06:我国黄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K07:我国东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K08:我国南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信息 I01: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签订I02:1996年5月15日,我国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 正文 一、我国的海洋 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1)我国管辖海域的总体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沿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400多千米,加上14000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总长达3.2万千米。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岛屿6536个;群岛和列岛有50多个,岛屿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我国岛屿虽然众多,但大岛少,小岛多,除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海潭岛、长兴岛和东山岛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外,绝大部分岛屿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占我国岛屿总数的86%)。我国沿海岛屿的分布差别也很大,从海区来看,东海海区最多,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占28%;黄、渤海海区最少,占14%。从省区来看,浙江省沿海最多,共有2100多个岛屿。什么是岛屿?按自然地理的分类,一般将最高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称为岛屿,而小于500平方米的称为明礁。 (2)我国的四个海洋 1)黄海、渤海 黄海、渤海海底全属大陆架,没有大陆坡和深海盆。

中山市海岸线、河岸线退让规划管理办法

附件 中山市海岸线、河岸线退让规划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海岸线、河岸线的退让及利用管理,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岸线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镇增长边界内海岸线、河岸线(饮用水源保护区、紫线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岸线除外)的退让规划管理活动。 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实施,以及土地农转用、征收、供应等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海岸线、河岸线的退让及利用管理,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实行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名词解释】本办法中控制线分为陆域控制线、海岸线及规划河口线。 陆域控制线:指建筑退让海岸线及规划河口线的控制线,是岸线退让空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外缘边界线。退让距离指陆域控制线与海岸线或规划河口线之间的距离。

海岸线:指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公布的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具体以广东省批准公布的海岸线修测结果为准)。海岸线分为生产岸线、生活休闲岸线,具体通过本市相关规划划定。海岸线退让范围是指海岸线与陆域控制线之间的区域。 用海建设项目:指中山市管辖海域范围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渔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娱乐、造地工程、特殊用海及其他用海等建设项目。用海类型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域使用分类体系HY/T123-2009》。 规划河口线:指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蓝线规划中划定的规划河口线。河岸线退让范围是指规划河口线与陆域控制线之间的区域。其中,有堤防的河道,规划河口线为堤防临水侧堤顶线;无堤防的河道,规划河口线为联围最高控制水位线;外江的规划河口线为堤防临水侧堤顶线。 外江:指本市行政区域内东海水道、西江水道、海洲水道、磨刀门水道、鸡鸦水道、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桂洲水道、大奎沥、黄圃水道、集美河(平洲沥)、黄沙沥、小榄水道共13条(段)省管河道。 第五条【主要部门职责分工】市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岸线的退让规划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城市综合执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违法建设的行政执法管理。对退让范围内堆放废物、建筑垃圾等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和监督管理。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有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等。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岸堤治理与修复,以及往水体排污、采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堆放等事项管理及影响行洪

微专题:中国的海岸类型

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 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来的良港。 2.堆积为主的海岸 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2 000多公里,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缺乏良港和岛屿,沿海海水较浅,有很多沙滩,不利于海上交通。由于是由细粒泥沙组成,坡度极小,海岸的冲淤较易变化。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就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因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沙受海水浸泡后极易破坏,又使海岸崩塌后退,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解读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解读 海洋局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当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中国海洋报》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 记者:此次《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请您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和制定过程? 石青峰: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海岸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开发利用缺少统筹规划,多头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现了港口开发、临海工业、城镇建设大量占用海岸线,自然岸线资源日益缩减,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公众亲海空间严重不足等问题。 针对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实施自然岸线控制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对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任务书》中明确了国家海洋局牵头负责制订围填海总量、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方案。国家海洋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就如何贯彻落实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制定从2016年2月启动,我们组织编写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经过咨询研讨、广泛听取沿海省(区、市)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起草了初稿。经征求有关部委以及沿海各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形成送审稿,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完整版)中国的海岸

中国的海岸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如果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整个海岸的平面格局。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和沉降带,海岸地形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杭州湾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则为整体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间镶嵌了小块的河口平原。此外,。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在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的基础上,或发育了珊瑚礁,或从生红树林,形成了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海岸类型──生物海岸。 平原海岸可分为三角洲与三角湾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及砂质或砾质平原海岸等3类。三角洲海岸(包括三角湾)三角洲海岸是平原海岸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冰后期最大海侵后,由于流域来沙在河口不断加积而成的。这类海岸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河口较为典型,其他如滦河、韩江及台湾的浊水溪等河口也都有发育。位于钱塘江河口的杭州湾则是三角湾的典型。 黄河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口门附近堆积,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尾闾河段延长,河床纵比降减小,径流宣泄不畅,洪水时易于发生分汊或改道。由于尾闾多次摆动,形成扇形复合三角洲。长江口和钱塘江口在冰后期海侵时均为溺谷式海湾,导致发育过程殊异。长江水量丰富,每年有4.86亿吨泥沙向河口输送,水丰沙多,河口沙岛发育,河口边滩不断淤涨。在涨落潮轴线摆荡过程中,有些老沙岛向北岸并靠,新沙岛又不断出现,河口河槽因此而束狭,河道成形,河槽加深,河口逐渐下移。在岸线向海推进过程中,不仅建造了辽阔的三角洲平原,而且在内陆架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下三角洲。钱塘江水丰沙少,年径流量比黄河略低,年内输沙量只有668万吨,不到黄河的1/200,远远不足以建造三角洲,因而杭州湾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漏斗状形态。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多岛式三角洲,珠江流域来沙不多,年输沙量不足1亿吨,但是多岛屿的浅海湾有利于泥沙停积,故2000年来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然而三角洲外缘并未突出溺谷湾口,口外仍呈三角湾状。 淤泥质平原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及濒临黄海的苏北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的特点是滩地宽广、滩坡平缓,携带大量细颗粒泥沙入海的河流,特别是黄河,对中国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渤海湾淤泥质海岸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黄河重返渤海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1904~1927年黄河尾闾改由利津之北的套儿沟—钓口一带入海,大量细颗粒泥沙倾注渤海湾,使淤泥质海岸迅速发展。②辽东湾淤泥质海岸发育的主要供沙来源是双台子河、辽河及大、小凌河。③提供莱州海湾岸的粉砂淤泥物质,除黄河外,还有弥河、潍河和胶莱河等。④苏北平原具有中国最长的淤泥质海岸。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大量细粒物质倾注黄海,成为苏北淤泥质海岸发育的物质基础。1855年黄河北徒,中断了泥沙来源,使废黄河口一带海岸侵蚀后退,并形成两股泥沙流,一股向北漂运至海州湾,使海州湾湾顶淤泥质海岸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海外涨;另一股泥沙流向南输送,与长江口北上的泥沙流汇合,使□港附近的海岸迅速淤涨。 沙质平原海岸此类海岸以中国台湾西岸较为典型,该地区平原宽度多在30~40公里以内,源于台湾中部山地的一些河流流程短、流势急、水量大,其中浊水溪的最大流量接近于黄河的洪峰流量,这些河流将大量粗颗粒物质携至海岸地带,并在台湾海峡强大的偏北风浪作用下,形成一股向南搬运的泥沙流,在岸线转折处堆积而成沿岸沙堤,沙堤内侧为□湖。在强风吹袭下,沙质平原海岸地带常出现海岸沙丘。此外,从六股河口到滦河口的辽西、冀北海岸也发育了沙质平原海岸。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现状报告 班级:软件三班 姓名:李晓芳 学号:20132230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20132230 2013级软件三班李晓芳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近300平方公里的海域,3200公里长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00多公里的海洋大国。中国海域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海洋的富饶,这是近年来我国提出“海洋大国战略”、“走出深蓝的中国海军”等基本的立足点。保护好中国的海洋环境,就是在保护中国以后的资源供给,具有战略性意义。要想了解中国海洋战略,首先得了解中国的海洋环境现状,以及改善的对策,才能真的实现“海洋大国战略”。 关键词:中国海洋环境现状改善方法海洋大国 一.中国海洋环境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对于我国四海: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的海水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四个海域中,渤海、东海的海水污染较严重。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并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

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以上都是我国海洋环境的现状。 或许是受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格劳修斯的“海洋是无边无际,不可用竭”的思想,和近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影响,人类对海洋探索越来越热,渴望从海洋中获取那“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却也因此,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尤其是国家近海领域的污染,给中国的海洋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从我国对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的海洋调查分析中,可明显的看出,我国海洋环境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状态。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以下表现: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由于海水的富营养化和营养失衡,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得异常。尤其是我国石油资源的污染,是海洋油污染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石油在海水表面形成油膜,阻止了还洋气体的对流,是海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引起大面积的缺氧;而且油膜能黏住大量的鱼卵和幼虫,是鱼卵、幼虫,还能引起鱼、贝的畸形,蓄积某些致癌物质,对使用这些鱼、贝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中国海洋环境现状的改善方法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海洋生态问题严重,难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大国战略,我们需要加大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力度,改善海洋环境现状。 首先,从根本上说,我国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不足,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含解 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五)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 C.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B.庐山 C.崇明岛D.长江三峡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2题,崇明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4.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解析:3.C 4.D 第3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作用越来越强,河谷呈现“槽”形。由此可知③图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④图河谷最宽,故是最后形成,C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河谷发育到④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河谷变宽,地质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正确。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槽形谷B.喀斯特溶洞 C.瀑布D.河口三角洲 6.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 ) A.上游B.中游 C.下游D.入海口处 解析:5.C 6.A 据图可看出,该河流流经地区岩层软硬程度不一,较软岩层易被侵蚀而形成河流瀑布。该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上游河段。 在台湾岛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 “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 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7.“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解析:选A 材料显示“女王头”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岸,因此导致该独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及风吹日晒而产生的风化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8~9题。

世界各国海岸线长度排名教学提纲

世界各国海岸线长度 排名

精品资料
排 名
国家/地区
国家/地区面积列 表[3] (km2)
海岸线
[4]
(km)
海岸线和国家/地区面 积比
(m/km2)
1
加拿大
9,093,507
202,080 22.222
2
印尼
1,826,440
54,716 29.958
3
格陵兰
2,166,086
44,087 20.353
4
俄罗斯
16,995,800
37,653 2.215
5
菲律宾
298,170
36,289 121.706
6
日本
374,744
29,751 79.390
7
澳大利亚
7,617,930
25,760 3.381
8
挪威
307,442
25,148[5] 81.798
9
美国
9,161,923
19,924 2.175
10 中国
9,569,901
18,000 1.555
11 新西兰
268,021
15,134 56.466
12 希腊
130,800
13,676 104.557
13 英国
241,590
12,429 51.447
14 墨西哥
1,923,040
9,330 4.852
15 意大利
294,020
7,600 25.849
16 巴西
8,456,510
7,491 0.886
17 丹麦
42,394
7,314 172.254
18 土耳其
770,760
7,200 9.341
19 印度
2,973,190
7,000 2.354
20 智利
748,800
6,435 8.594
21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702
6,112 8,706.553
22 克罗地亚
56,414
5,835[6] 103.432
23 所罗门群岛
27,540
5,313 192.919
24 巴布亚新几内亚 452,860
5,152 11.377
25 阿根廷
2,736,690
4,989 1.823
26 冰岛
100,250
4,988 49.756
27 西班牙
499,542
4,964 9.937
28 马达加斯加
581,540
4,828 8.302
29 马来西亚
328,550
4,675 14.229
30 爱沙尼亚
43,211
3,794 87.802
31 古巴
110,860
3,735 33.691
32 斯瓦尔巴特群岛 61,020
3,587 58.784
33 巴哈马
10,070
3,542 351.73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