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的重力坝设计大纲例范本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目录第一章设计依据 (1)1.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1)1.2 工程洪水标准 (1)第二章洪水调节计算 (3)2.1 工程洪水标准 (3)2.2 调洪计算 (3)2.2.1 调洪计算基本原理 (3)2.2.2 水位与流量关系的确定 (5)2.2.3 机算调洪数据 (5)2.2.4校核水库防空时间 (20)第三章水能计算 (21)3.1 电站出力的估算 (21)3.2 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的选择 (21)3.3 水轮机型号和参数选择 (21)3.4 淤沙高程及电站取水口高程计算 (22)3.4.1 淤沙高程 (22)3.4.2 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 (23)第四章水电站厂房初步设计 (24)4.1 水电站厂房的布置 (24)4.2 厂房轮廓的确定 (24)4.2.1主厂房长度的确定 (24)4.2.2 主厂房宽度的确定 (24)4.2.3 尾水平台及尾水闸室的布置 (25)第五章大坝设计 (26)5.1 大坝有关参数的确定 (26)5.2 非溢流坝设计 (27)5.2.1 非溢流坝基本剖面设计 (27)5.2.2 非溢流坝实用剖面设计 (28)5.2.3 非溢流坝的荷载组合 (29)5.2.4 非溢流坝抗滑稳定验算(坝基处2—2截面) (29)5.2.5 非溢流坝段应力验算(坝基处2—2截面) (33)5.2.6 坝基处2—2截面内部应力验算 (35)5.2.7 非溢流坝段折坡处抗滑稳定验算(1—1截面) (39)5.2.8 非溢流坝段折坡应力验算(1—1截面) (43)5.3 溢流坝段设计 (45)5.3.1 溢流坝段基本数据 (45)5.3.2溢流坝段实用剖面设计 (45)5.3.3溢流坝段消能设施的结构尺寸确定 (46)5.3.4溢流坝抗滑稳定验算(坝基处2—2截面) (48)5.3.5溢流坝段应力验算(坝基处2—2截面) (52)5.3.6 溢流挑射距离和冲坑深度计算 (54)5.4 厂房坝段设计 (55)5.4.1 水电站厂房的型式 (55)5.4.2 水电站厂房的布置 (55)5.4.3 电站引水管的布置形式 (55)5.4.4 厂房坝段坝身剖面设计 (56)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57)6.1 施工导流标准 (57)6.2 施工导流布置和水力计算 (57)6.2.1导流方法 (57)6.2.2 导流布置 (57)6.3 一期导流计算 (58)6.3.1 导流水力计算 (58)6.3.2 上下游围堰的堰顶高程 (59)6.3.3 围堰断面设计 (59)6.3.4 围堰工程量计算 (62)6.4 二期导流机算 (63)6.4.1 坝体缺口和底孔联合泄流水力计算 (63)6.4.2 堰顶高程的确定与堰顶宽度的确定 (63)6.4.3 围堰断面设计 (63)6.4.4 围堰工程量计算 (64)6.5 封堵时间及蓄水计划 (65)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冲乎尔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

游 面7 9 0 I 为垂 直 面 ,7 04 4 .61以上 T 4 .6m以下 由 107 : .
的坝坡 连 接至 坝 基 。7 90 4 .6~70 4 之 间 以 = 4 .6m
・
水 电工 程设 计 工 作 。 E a :li e 8 6 .o m i i f l @13cm l j i n
平均蒸 发 量 180i 0 m,多 年 平 均 最 大 风 速 2 s n 8m/ , 最大 冻土 深度 17m 2 m。
22 工程 地 质 .
3 枢 纽 布 置
枢 纽工 程 主要 由碾压 混凝 土挡 水坝 段 、表孔 溢 流 坝段 、底 孔泄 洪坝 段及 左岸 发 电引水 系统 坝段 等 组 成 。采用 坝后 式厂 房 ,压力 钢管 为坝 后背 管 ,表 孔 坝段 布置 在河 床段 ,底 孑 坝段 布 置在 右岸 阶地 。 L
3 9 ・
规 划设计
1 的圆弧 连接 。 5m
4 2 坝 体 分 区及 混 凝 土 设 计 指 标 .
S A I. H YDR0 P M I OW ER 2 1 3 , T tlNo 5 01 No oa 1 9
制要 求 ,坝体混 凝 土应满 足强度 、抗 渗 、抗 冻 、抗 侵蚀 、抗 冲刷 、低热 等性 能方 面的要求 ;另 外 ,坝
的一大难 点 ;经过温控 计算及参考相 关工程 的施 工经验教训 ,找到 了最好 的解决办法。表 3 。 个
【 关键词 】碾压混凝 土重力坝 坝设计
1 工程 概 况
冲乎 尔水 电站 位 于新 疆 阿勒 泰 地 区某 县 境 内 , 主要 以发 电为主 ,兼 有灌 溉 、供水 任务 。水 库 总库 容 0 8亿 m ,电站 装 机 容 量 10MW,为 中型 Ⅲ等 . 3 1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本论文中实例过程是一座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利工程,………….水产养殖。
本次设计为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的设计。
设计的准备工作有………………………..。
后期工作有………….地基处理。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剖面尺寸;抗滑稳定;应力分析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某重力坝基本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流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地形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建筑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水文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气象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某重力坝工程综合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坝体断面设计大纲范本

Word文档可编辑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坝体断面设计大纲工程文帮1目录1 引言 (3)1.1 适用范围 (3)1.2 工程概况 (3)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3)2.1 主要设计规范 (3)2.2 参考规范 (3)2.3 工程有关的文件 (3)3. 基本资料 (3)3.1 工程等别及拦河坝级别 (4)3.2 水位和流量资料 (4)3.3 气象资料 (4)3.4 泥沙资料 (5)3.5 基岩物理力学指标 (5)3.5.1 混凝土与基岩面的抗剪断参数 (5)3.5.2 基岩极限抗压强度 (5)3.6 地震烈度 (5)4. 设计原则与假定 (5)4.1 设计方法及控制指标 (5)4.1.1 抗滑稳定计算 (6)4.1.2 应力计算 (6)4.2 混凝土标号选择及其性能指标 (8)4.2.1 混凝土分区及标号选择 (8)4.3 荷载及其组合 (12)4.3.1 荷载 (12)4.3.2 荷载组合 (12)4.3.3 荷载计算中的一些假定 (14)5. 设计工作内容与方法 (16)5.1 坝体结构布置 (16)5.1.1 非溢流坝 (16)5.1.2 溢流坝 (17)5.1.3 横缝 (20)5.1.4 廊道 (20)5.2 坝的应力计算 (20)5.3 坝的抗滑稳定计算 (22)6.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3)6.1 计算书 (23)6.1.1 基本资料和设计参数 (23)6.1.2 荷载计算成果 (24)6.1.3 稳定、应力计算成果 (24)6.1.4 结论 (24)6.1.5 建议(包括应进行的专题研究) (24)6.2 图纸(参见附录A) (24)附录A 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坝体断面计算简图与计算内容 (24)A1 计算简图 (25)A2 计算内容 (26)21 引言1.1 适用范围本设计大纲适用于工程设计阶段的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断面设计。
1.2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省(市) 县(镇)境内的江(河)上,距市(镇) km。
碾压混凝土的重力坝设计大纲例范本

观测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观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考虑碾压混凝土分层铺筑、上升速度快、间歇期短等特点,全面反映大坝的工作状况,并宜做到少而精;
(2)观测坝段应选择地质条件复杂或具有代表性的坝段;
(3)观测项目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并参考类似工程的观测布置资料;
(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要求和减少不均匀沉陷;
(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
(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水压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
6.1.2坝基处理措施
根据坝基处理要求,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处理措施有:坝基开挖、固结灌浆、防渗帷幕、坝基排水、断层破碎带与软弱夹层的处理等。
(3)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补充规定;
(4)DL/T 5005-92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
(5)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6)SL 53-9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7)SL 48-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范;
(8)SDJ 336-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4.4 泄洪建筑物布置
4.5 引(输)水建筑物布置
4.6 施工导流建筑物布置
5 坝体断面设计
5.1 设计原则
(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断面设计在体型上应力求简单,便于施工,上游坝面宜采用铅直面。
(2)在断面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等级、结构布置、施工工艺和运行要求等因素注意做好防渗和排水设计。
(3)断面设计应注意对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复核。
6.2 坝基开挖
6.2.1坝基开挖深度
双溪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1 工程概况 双溪水电站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韩江二级支流梅潭河
中游,坝址距县城约 27 km。 工程规模为三等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引水隧洞
(部分引水隧洞结合导流隧洞作为前期施工导流建筑物)、河岸厂 房组成。拦河坝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54 . 7 m。 引水隧洞位于河床右岸山体中,全长 734 . 2 m,内径 6 . 2 m。电站 总装机容量 3 > 12 MW。水库总库容 9 460 万 m3,可进行季调节。 梅潭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 21C。 多年平均降雨量 1 730 mm,其中 5 ~ 6 月占全年雨量的 31% 。多 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 32 . 4 m3 / S,设计洪水 流量(50 年一遇)4 130 m3 / S。 坝址两岸地形比较对称,左岸坡率平均 30 ,右岸坡率平均 45 ,自然边坡尚属稳定。坝址河床以厚层状石英砂岩为主,中间 夹四层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层面倾向上游,倾角 25 ~ 30 ,岩体比 较完整,不存在坝基深层滑动问题。建坝条件较好。坝区地震设 防烈度 6 。 工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开工,1996 年 1 月 15 日开始浇筑碾 压混凝土。第一、二台机组于 1997 年 10 月 1 日投产,1997 年 12 月 30 日竣工。 2 碾压混凝土坝结构设计 根据碾压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特点,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坝体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体结构设计 具有如下特点: 2.1 全断面碾压 根据我国碾压混凝土坝建设的实践,用常态混凝土作上游坝 面防渗层的缺点是:上游防渗层横缝多,与碾压混凝土坝体的施工 干扰大;两种坝体混凝土交界面因其力学特性的差异,常态混凝土 防渗层中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漏等。据此,技施设计时将坝体断 面由初设时的“金包银”式改为“全断面碾压”式。因此,仅在基础 垫层、溢流面层、后期导流底孔、闸墩等部位采用了常态混凝土;同 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模板架立,在挡水坝下游坝面,坝内廊道 等部位采用了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坝体的一部分。双溪拦河坝 碾压混凝土量共 12.77 万 m3,占坝体混凝土总量的 88.15%。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说明23页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说明23页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说明书学生:宋文海指导老师:张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1. 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确定1.1工程等级确定根据工程基本资料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表1—1),确定:1)根据水库总库容1.042亿m3和供水保证率为95%判定,工程属于Ⅱ等工程,大(2)型规模;2)根据电站装机1.5万KW判定,工程属于Ⅳ等工程,小(1)型规模;3)根据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4.28万亩,工程属于Ⅲ等工程,中型规模。
综合以上数据,确定水利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大(2)型规模。
表1-1 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工程规模水库总库容(3810m)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保护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保护农田(410亩)治涝面积(410亩)灌溉面积(410亩)供水对象重要性装机容量(410KW)Ⅰ大(1)型≥10 特别重要≥500≥200≥150特别重要≥120Ⅱ大(2)型10~1.0 重要500~100200~60150~50重要120~30Ⅲ中型 1.0~0.10 中等100~30 60~15 50~5 中等30~5 Ⅳ小(1)型0.10~0.01 一般30~5 15~3 5~0.5 一般5~1Ⅴ小(2)型0.01~0.001<5 <3 <0.5 <1注: ①水库总库容指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②治涝面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
1.2 建筑物级别确定表 1-2 水工建筑物级别工程等别永久性建筑物级别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Ⅰ 1 3 4Ⅱ 2 3 4Ⅲ 3 4 5Ⅳ 4 5 5Ⅴ 5 5根据工程基本资料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表1—2),确定:鲤鱼塘水库水工建筑物级别工程等别永久性建筑物级别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Ⅱ 2 3 41.3 工程洪水标准确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表1-3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重现期(年)]项目水工建筑物级别1 2 3 4 5设计1000~500 500~100 100~50 50~30 30~20 校土石坝可能最大洪水5000~2000 2000~1000 1000~300 300~200 核(PMF )或10000~500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5000~20002000~10001000~500500~200200~100表1-4 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临时性建筑物类型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34 5 土石结构 50~20 20~10 10~5 混凝土、浆砌石结构20~1010~55~3根据表1—3、表1—4确定,有:鲤鱼塘水库工程的洪水标准水工建筑物类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临时性建筑物重现期(年)设计500~10010~5 校核2000~1000 所以,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正常运用情况下为500年一遇(%2.0=P ),非常运用情况下为2000年一遇(%05.0=P );临时性建筑物的洪水标准:5年一遇(%20=P )。
例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砼浇筑施工

例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砼浇筑施工l.工程概况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轴线长度265m,坝顶宽5m,坝顶高程543.00m,最大坝高为60.0m。
大坝由溢流坝段和两岸非溢流坝段组成,由左至右分为10个坝段。
1 #和2#坝段为左岸非溢流坝段,3#、4#和5#坝段为溢流坝段、6#、7#、8#、9#和10#坝段为右岸非溢流坝段。
非溢流壩段坝体上游面高程506.00m以上为直立面,高程506.00m以下坡度为1:0.2;非溢流坝下游面坡度为1:0.7。
非溢流坝段坝体临水侧设0.5m厚R90200变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6,其后采用1.5〜3.5m厚的二级配R90200碾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6;坝基面设0.5m厚C20常态混凝土垫层;坝体内部为三级配R90150碾压混凝土。
溢流坝段溢流面为C25常态混凝土、边墙为C20常态混凝土,坝体临水侧为0.5m厚R90200变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6,其后为1.5〜3.5m厚二级配R90200碾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6,坝体内部及基础混凝土垫层同非溢流坝段。
泄洪建筑物有闸控制坝身表孔,尺寸为3×12×6m。
溢流堰体型为WES型实用堰。
3.坝体混凝土施工方案3.1导流明渠以下(514m以下)混凝土施工6坝段514m导流明渠部分混凝土采用C20常态混凝土浇筑,浇筑工程量共计9958m3。
对于该段混凝土按照6号坝段及7号坝段分缝分仓浇筑。
每个仓面采取分层浇筑方案,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2m为一个上升高度。
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及封口木模板,坝体廊道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入仓采用胎带机,人工平仓振捣。
3.2碾压混凝土分期、分层及水平、垂直运输方式根据枢纽布置特点、地形条件、场内交通条件、碾压混凝土分层、分块浇筑和进度工期要求,该工程坝体混凝土共分为八期(区)进行施工。
其中:一期(区)为511.5m高程以下导流明渠常态混凝土施工;二期(区)为高程495m以下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三期(区)为高程511.5m以下碾压混凝土施工;四期(区)为高程527m以下碾压混凝土施工(0+115m左岸坝体);五期(区)为高程542m 以下碾压混凝土施工(0+000m~0+070m);六期(区)为高程525m以下碾压混凝土施工(0+115m右岸坝体);七期(区)为高程542m以下碾压混凝土施工(0+115m~0+265m);八期(区)为坝体表孔部分常态混凝土(主要包括溢流面、闸墩和工作桥等混凝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地基的特殊处理
地基的特殊处理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处理。
6.5.1陡倾角断层破碎带处理
6.5.2缓倾角断层破碎带及软弱夹层处理
6.5.3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的防渗处理
7 坝体构造
7.1 坝顶布置
7.1.1坝顶高程
7.1.2坝顶宽度
7.1.3坝顶构造
7.2 坝内廊道及交通
(1)年水库泥沙淤积高程m;
(2)泥沙的内摩擦角=°;
(3)泥沙的浮容重γn=t/m3。
3.7 气温
(1)平均气温
表1 气温单位:℃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多年月平均气温
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
(2)极端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3.8 水温
表2 水温单位:℃
年月
目 次
1.引言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4
3. 基本资料4
4 枢纽及坝体布置7
5.坝体断面设计8
6.坝基处理设计12
7.坝体构造15
8.坝体观测设计17
9.专题研究17
10.工程量计算18
11.设计成果18
1 引言
工程位于省市(县)境内;是河(江)支流河(江)上第级水电站(水库)。
本工程是以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m,水库正常蓄水位m,总库容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灌溉面积万亩,供水流量m3/s。电站安装台机组,总容量MW,保证出力MW,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h。
本工程初步设计于年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采用坝轴线。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工程有关的文件
(1)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文号。
(3)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
(4)其他文件。
2.2 主要设计规范
(1)GB 50201-94 防洪标准;
(2)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补充规定;
(3)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补充规定;
(4)DL/T 5005-92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
(5)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6)SL 53-9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7)SL 48-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范;
(8)SDJ 336-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要求和减少不均匀沉陷;
(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
(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水压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
6.1.2坝基处理措施
根据坝基处理要求,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处理措施有:坝基开挖、固结灌浆、防渗帷幕、坝基排水、断层破碎带与软弱夹层的处理等。
3.2 地震烈度
(1)基本烈度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设防烈度
大坝设防烈度为度。
3.3 洪水标准
(1)设计洪水
重现期为a;
相应流量Q=m3/s。
(2)校核洪水
重现期为a;
相应流量Q=m3/s。
(3)施工设计洪水
重现期为a;
相应流量Q=m3/s。
3.4 水库特征水位
(1)校核洪水位m;
(2)设计洪水位m;
(4)采用先进设备,做到观测方便、直观、快速、精度符合要求,各项观测值能相互校核,并保证观测作业有良好的交通及照明条件;
(5)尽量排除或避免影响观测成果的因素,特别在施工中应有专门工艺研究;观测设备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埋设仪器的电缆宜沿碾压层面开沟水平敷设。
8.3 主要内部观测项目及布置要求
(1)坝体渗透压力观测
7.3 坝体防渗与排水设计
7.3.1坝体防渗设计
(1)坝体防渗
(2)坝内横缝止水
7.3.2坝体排水设计
7.4 坝体分缝与碾压混凝土分区
7.4.1坝体分缝
7.4.2碾压混凝土分区
7.5 温控设计
8 坝体观测设计
8.1 观测设计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观测设计的目的是监视大坝运用安全,掌握施工情况,为设计反馈资料和为科研提供原型观测资料。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月平均水温
3.9 风向与风速
(1)风向:年实测最大风速V=m/s;
多年平均风速V=m/s。
3.10 地形资料
坝区地形图(1/500~1/1000)。
3.11 地质资料
(1)坝区工程地质报告。
(2)坝区地质平、剖面图(1/500~1/1000)。
(5)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6)冰压力;
(7)土压力:填土高程m;土容重t/m3;内摩擦角°;
(8)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9)其它出现机遇较多的荷载。
5.4.2特殊荷载
(10)校核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
(11)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1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5)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抗剪断参数f′=,C′=kPa。
(6)水文地质资料。
(7)料场资料。
3.12 材料
(1)水泥采用生产的水泥。
(2)粉煤灰采用,掺量%。
(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岩性为,最大骨料粒径应小于80 mm。
(4)细骨料: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
3.13 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4 枢纽及坝体布置
6.2 坝基开挖
6.2.1坝基开挖深度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开挖深度,应根据坝基应力、岩石强度及其完整性,结合上部结构对基础的要求研究确定。
6.2.2坝基开挖形状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的要求确定。
6.2.3坝基开挖的爆破方式
6.3 基础固结灌浆
6.3.1基础固结灌浆范围和孔深
(2)坝体温度观测
(3)坝体应力、应变观测
8.2 设计原则
观测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观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考虑碾压混凝土分层铺筑、上升速度快、间歇期短等特点,全面反映大坝的工作状况,并宜做到少而精;
(2)观测坝段应选择地质条件复杂或具有代表性的坝段;
(3)观测项目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并参考类似工程的观测布置资料;
∑C′i·Ai——各坝块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与坝基面截面积乘积的总和。
5.5.3坝体层间抗滑稳定计算
5.6 应力计算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1)坝体选定截面(包括坝基面、折坡处的截面等)的应力;
(2)坝体有廊道、孔洞等部位和其它个别部位(如闸墩、导墙等)的坝体应力和局部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
(1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14)地震荷载:地震设防烈度;
(15)其它出现机遇特殊的荷载。
5.4.3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按表3规定进行。
表3 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
主要考虑情况
荷载
附注
自重
静水压力
扬压力
泥沙压力
浪压力
冰压力
地震荷载
动水压力
土压力
基本组合
(1)正常蓄水位情况
(1)
(2)
(3)
(4)
(5)
6.3.2基础固结灌浆的孔距、排距和孔向
6.3.3基础固结灌浆压力
6.3.4开挖大坡度陡壁面处理
6.4 坝基防渗与排水
6.4.1坝基防渗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防渗措施主要采用防渗帷幕。
(1)坝基防渗帷幕线布置
(2)坝基防渗帷幕深度
(3)坝基防渗帷幕的排数、排距和孔距
(4)灌浆压力
6.4.2坝基排水
(1)坝基排水布置
5.2 非溢流坝段设计
5.3 溢流坝段设计
5.3.1溢流坝段断面设计
5.3.2 溢流坝消能设计
5.4 荷载
5.4.1基本荷载
(1)坝体自重及其上永久设备自重;
(2)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
(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下同);
(4)泥沙压力:淤沙高程m,淤沙浮容重t/m3,淤沙内摩擦角°;
1.05
1.05
特殊组合
(1)
1.05
1.00
1.00
(2)
1.00
1.00
1.00
f——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
∑W——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包括扬压力),t;
∑P——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包括扬压力),t。
(2)抗剪断强度公式
(2)
式中: 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基本组合采用3.0,特殊组合(1)采用2.5,特殊组合(2)不小于2.3;
(3)正常蓄水位m;
(4)防洪高水位m;
(5)防洪限制水位m;
(6)死水位m。
3.5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1)设计洪水时最大泄量m3/s;
相应下游水位m。
(2)校核洪水时最大泄量m3/s;
相应下游水位m。
(3)调节流量m3/s;
相应下游水位m。
(4)最小流量m3/s;
相应下游水位m。
3.6 泥沙
FJD31150F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