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在进行校园绿地规划之前,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场地基本情况等方法,获取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绿地的基本资料。

一、儋州校区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概貌:

整个校区坐落于海南省西部的儋州市宝岛新村,周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偶有散乱低矮山丘,比较近的几座分布在学校东面和南面。校区整体地形相对较平坦,北部教学区比南部的宿舍区稍高,以登峰路为中心,往东西两个方向,地势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西部的农学院基地方向比东部稍高。

2、水文及其生态状况:

学校南北两侧分别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淌,其干流在学校西侧分支,演变成为环绕学校的两条小河,其中南侧的水量较大,沿学生宿舍区----美食街流走;北侧河流流量稍小,从植物园和南药园之间穿过校园,最后与南面的河流在学校东北部汇合。由于南部河流在进行驳岸翻修,放闸没有蓄水,东湖干涸,但只有少量草本植物生长在底部。北部河流的堤坝于2009年受台风影响,被大水冲毁,此后并未修缮;加之流量偏小,植物园旁的人工湖常年缺水,其底部植物自然衍生出不同种类,且乔灌草层次丰富,植被茂盛。且南北两侧河道,除了河流本身,还有许多相连的水田、池塘,周围又环有林木,水鸟多栖息在附近。

3、气候和土壤:

地属海南岛的亚热带气候,旱季雨季分明。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冬季温暖湿润,适合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偶有台风侵袭,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力。当地土壤情况,由于该地区开发深度较浅,因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不是十分严重,自然植被虽然被人工植被代替,但由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恢复能力较强,即使是在生产用地的经济林里,也有野生地被。该区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生产发达。土地利用格局主要为林业用地、香蕉林和农田,其次为宅基地、乡镇工业用地和花圃用地。

4、生态环境概况:

校园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开发的影响。虽然周围大量的植被、环校的水体,都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人类开发力度过大,人群活动频繁,树木、草丛中已无大型哺乳动物,仅有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及昆虫类小型动物。以作物为特点的人工植被主要为水稻、橡胶、水果种植。

二、校园绿地现状调查

将校园视为小镇,则儋州校区的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1、公园绿地:

(1)位于校园东北侧的植物园和南药园:可将其视为公园。该场地范围较大,内有丰富植物。园内沿园路设有简单座椅和廊架,没有太多的服务设施,游园以游览为主。与植物园相连,外侧河边有开阔草地,设有少量石桌石凳,平时使用率较高,多为傍晚锻炼和散步的去处,也做游园之后休憩停留的地点。南药园以药类植物为主,全园分区,沿河呈带状分布,园内没有任何可供休憩的设施。

(2)位于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的带状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①位于新教楼前的广场:由于校区内缺乏硬质铺装的场地给人们活动,加之该场地内

园椅、可坐花池、置石等较多,又有大树荫蔽,所以这片广场非常受欢迎,白天作为交通空间和办公楼前的广场,兼具有为简短会面提供场地的功能。傍晚开始,当地居民在此的活动开始增加,其中以老人、幼儿和亲年人居多。缺陷:但都没有各自的活动区域,大家共享一个空间。

②位于招待所前的绿地:它处于从宿舍区到教学区的中间地带,因为越向东越远离教学楼,顾其西侧,靠近登峰路十字路口出使用率高,无论是清晨早读、来往通行和休憩、会面,都是较佳的场地。存在的缺陷是东侧绿化面积大,但使用情况不够理想。原因有一下几点:A休憩设施偏少B 夜间照明不足C 简单的草坪大树,无景可尚

③位于图书馆前的绿地:从登峰路的十字路口到风雨足球场之间的狭长绿地,因其处于交通要道上,使用率较高。图书馆前的部分设有简单亭子、可坐的树池和台阶,清早早读的同学很多,其余大部分承担的是交通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分析:该场地从西向东,逐渐远离宿舍区,但使用情况却越来越好。西侧由于过多的交通需要而弱化了它的景观功能,东部由于设施相对完善,而更加受到住户的喜爱。因此考虑将场地重新整合,以缓解学生对活动场地的强大需求。

(3)位于校区南侧河岸的带状公园:该场地从汽车站出延伸到水坝处,地理环境优越,沿河而建。其有东湖舞池、情人岛等。但是因规划不佳场地内景物过于随意、东湖水非干即臭、夜间照明不足而少有人特意到此游玩,唯一使用量较大的是东湖舞池,每天傍晚练舞的同学很多。场地缺陷:没有充分利用起它的优良地势,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游览状态不佳。

(4)宿舍区内A3和A5楼下的草坪:该草地处于宿舍楼A3A5和一食堂、人工湖之间,被宿舍楼环抱。在上下课高峰期,草地起到了良好的交通功能。课余时间,草地成为了三三两两集会、集体聚会的良好场所,在宿舍区内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共集会场地。缺陷:离宿舍楼太近,大型的活动对宿舍内干扰较大。设施也不完善,只有少数坐凳、阴雨天草地只能通行,无法使用。

总结:校区内公园绿地较为缺乏,现有的完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而本应发挥其作用的场地又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价值,导致使用整个儋州校区公园绿地使用状况较为怪异,越远离居住区的使用状况越好。

2、生产绿地:

(1)苗圃基地:苗圃基地在学校内有多处分布。从东侧植物园到西侧农学院基地,都有不同规模、类型的苗木基地。其占地面积广,有集中有分散。在东侧到北侧植物园附近的苗圃较为集中,生产规模化、有温室、大棚、荫棚等,较为齐全。苗木整体种植也易形成景观。北侧是橡胶苗基地也较大,规模化,管理精细。而西侧、以及校园内散乱分布的一些苗圃,规模则较小,没有形成统一景观,反而与周边环境差异较大,且对土地地利用率也较低,管理粗放。

3、防护绿地

缺失。

医院和工厂紧邻南侧河道,其上游不远处就是美食街,没有卫生隔离带。

4、附属绿地

(1)居住用地:主要分一下几个区域:

①宿舍区:宿舍区位于校区的最西侧,外部除去少量当地居民零散的平房,就是农学院基地。虽然占地面积不是最大,但是人口数、流量是最大的。

②北侧的居民区:以当地人为主要居住对象,设有6层高的居住组团。

③南区(教工区):相对较为规模化,居民数量也较多,其内部有少量绿地,不成系统。

④西北侧的平房:部分已经空置,房屋年老失修,多为当地居民自己建设,布局散乱,其周边环境条件较差。

⑤登峰路东侧:为低层小楼,部分已经荒废,成为大学生创业街,楼上有住户,也有出租。环境条件不佳,房屋陈旧。

(2)工业用地:在规划用地的最南端,有两所对橡胶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收购加工的工厂,位于进入主校区的两侧。其离校区很近,周围没有隔离带,对环境影响很大。

(3)道路广场用地:校区道路主要呈方格网方式布局,周边绿化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景观,只是单纯地将道路在土地上划出。广场用地极少,造成了学生对活动场地的极大匮乏。

5、其他绿地:

(1)湿地:沿南北两侧的河道,分布有多处凹陷地,水塘等,由于处于人类活动较频繁的范围,打部分被改造成为水稻田、鱼塘等,且相互联系不大;有的由于不便于管理而成为了荒地,却又被从原来的湿地系统中隔离出来。导致的后果就是野生鸟类栖息地地减少;雨季到来时对暴涨的河水没有抵抗能力,水源涵养能力差。

三、绿地布局结构及其问题

1、整体散漫,布局随意:儋州校区建校时间长,房屋年龄跨度大,风格不统一。布局随意,导致建筑格局散乱,不成系统。

2、结构不明晰,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后期又没有架构起新的体系:原有的河道湿地系统被破坏,带状生态带不明显。校区内绿地混乱,点线面没有清楚的关系,纤细性不强。

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成果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 现状调查 成 果 报 告

花溪区林业绿化局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成果报告 前言 花溪区是贵州省的高原明珠,其发展定位是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为促进花溪区城市绿地一体化,全面掌握我区城市绿地面积、绿化植物结构及各类绿地在城市绿化中布局和比例关系,根贵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筑二调字(2004)]第2号精神,按照《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CJJ/T85—202]规范我区城市绿地的分类,统一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对今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调查技术方案对我区城市绿地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现将所开展的工作和调查成果报告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做好该项工作,我局上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专门的城市绿地现状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工作的副局长负责,成员主要是绿化办的所有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花溪区林业绿化局绿化办公室。 二、绿地现状调查目的。 (一) 摸清花溪区城市绿地面积,掌握城市绿地现状,为科学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二) 根据城市绿地调查成果,分析各类绿地的比例,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编制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 为绿地系统规划的“绿线’’规定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四) 为贵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森林之城”。“休闲胜地”提供基础数据; (五) 为建立城市绿地现状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保障。 三、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 调查范围:次此城市绿地现状调查的范围是花溪区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用地范围5800公顷内进行实地的绿地调查; (二) 调查内容: 1.各类绿地的规划占地面积、绿地现状面积; 2.主要绿化植物的品种、规格;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蒋逸飞 唐存彬 廖祥

一.调研准备 ? 1.绿地定义:绿地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指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简称,主要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 2.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布局要求,合理配置绿地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绿地功能和观赏特性。绿地植物配置是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绿地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绿地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小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 3 绿地的作用:(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2)改善城市小气候(3)降低城市噪声。(4)安全防护 ? 4.绿地的使用功能:(1)日常游息娱乐活动1)文娱活动。 2) 体育活动。3)儿童活动。如,滑梯、转马、爬梯等。4) 安静休息。如,散步。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5.校园绿地设计指导思想与宗旨:总则 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 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

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调研对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后绿地、玉渊潭。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绿园调研结果及分析 1)调研原因:绿园作为北航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校园绿地、校内公园,坐落于北航新建的男生公寓和老旧女生公寓之间,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校园绿地的作用,本组成员认为其极具借鉴意义,是北京为数众多的校园绿地中的佳作。 ? 2)调研结果:经过本组成员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绿园的空间分布十分独特且别具匠心,用绿植和亭子以及湖泊、小桥等元素自然而然的引领游人的行进路线,并辅以众多土丘带来的高差和空间上的大小区别给人不同视角下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而且公园中既有中正笔直的大道,也有幽静蜿蜒的小径,充分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喜好需求,这种空间分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绿地调研结果及分析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 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学院 班级:12电气1班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 摘要:校园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一举一动,在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家对校园文明的认识与看法,更进一步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让同学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享受一个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 关键字: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素养,氛围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我们大学又被是看作了文明的象征,因

此身处大学的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在我们学校范围内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现象观察,参考资料方式结合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对象为湛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网上问卷克服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因此也符合随机性。本次网络问卷共回收到71份,被调查学生男女比例达3:4,范围阔及全校,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她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任务书)

华南农业大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用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林学院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 2013.09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1、了解现代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本理念和规划; 2、学习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3、了解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的规划目标、依据与原则的制定; 4、学习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思路方法; 5、了解绿地系统规划的一般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6、了解绿地建设规划; 7、锻炼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文本的写作和规划图纸的制作。 二、基础资料 1、大学校园现状资料,包括:1)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2)大学校园绿地现状 2、大学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步骤 (一)前期研究及现状分析 1、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与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及利用条件、气象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特征、生物与矿产资源。 ↓ 2、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学校园历史沿革、大学校园风貌特色、大学校园园林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 3、根据大学校园环境和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资料和数据,对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现状概况和存在问题。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大学校园区位图、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图。 (二)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1、根据大学校园发展目标和规划目标,制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 2、适应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发展,根据大学校园生态环境提出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布局原则、布局模式和绿地框架。 ↓ 3、绿地分类规划:G1、G2、G3、G 4、G5的规划要点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总图和说明书、分类规划说明书。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校背靠重庆市永川区境内,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位于黄瓜山(海拔约540m)东侧,面临卫星胡,处在离永川区中心15km的卫星胡度假区内。整个校园坐落于三山相应的峡谷和湖滨地带,现有用地54.29平方米,海拔304m—403m。该调查场地是校区内安全管理处及学生宿舍前小游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分小组测量结果显示如下: (一)自然条件 1.从气候要素分析,重庆属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春夏之交总是晚上下雨。夏季炎热多伏旱,最高温度达40,一般在35左右,下雨也会比较闷,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夏季应注意灌溉,冬季温暖,,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秋季阴雨绵绵。该调查区域气候变化多样,在四面围合的中心,风劲较强,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2.地形地貌方面,此基地地形为梯田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较为平整的地块,主要表现为园路和草坪,第二部分为排水渠,主要表现为高起的小桥,第三部分是草坪绿化带,主要表现为桥左右地坪较缓的绿化带。 3.土壤是山地黄壤,由于平时对土壤的养护管理不够,加之土壤相对比较贫瘠,植物在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加之人为的践踏破坏,生

长状况不是很好。 4.面积大约平方米,适合小游园的规范面积,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 5.从使用性质来看,它减缓气候压力,丰富环境,为同学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基地建设规划的利与弊,及建议 1.优势 该调查区域位于校园内一块比较大的绿地,利于植物造景和多种景观的形成。游园中1.5m的小路布置在起伏的绿篱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2.劣势 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周围有化粪池,影响人们的游园心情; 植物杂乱,没有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有裸露的井盖及管理设施,影响景观环境;植被后期为辅较差,草坪质量较差,没有形成较好的植被景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公共设施较少且规划较为随意,不利于人们的正常休息。 3.建议 第一,加强对裸露井盖等的遮掩。第二,移植多种类的高大乔木,加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性,通过数量的增加形成相对较封闭的环境,增加游园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整合一些植物的组织形式,加大组织的利用率。第三,宜修建一些小凉亭,适量增加休闲座椅和强身设施。第四,于加强对植物的后期维护,根据地形地貌及气候,选择适宜的植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一)校园植物名录: 1种名: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G.Don) 科属:松科、雪松属 特性:常绿乔木 用途:庭院绿化 2种名:圆柏(Sabina chinensis) 别名:桧、刺柏 科属:柏科、圆柏属 特性:叶兼有鳞叶与刺叶,刺叶三叶轮生,小枝不下 垂。木材坚韧耐用,有香气。 3、种名:侧柏[P. orientalis (Linn.) Franco] 科属:柏科、侧柏属 特征:常绿乔木,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 直展或斜展。叶鳞形交叉对生。 用途:常栽培作庭园树种,材用、药用。 4、种名:水杉(Mete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科属:杉科、水杉属 特征:落叶乔木 用途:行道树 5、种名:南洋杉(A. cunninghamii Sw.) 别名:鳞叶南洋杉、针叶南洋杉。 科名:南洋杉科 特征: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壮观。 用途:庭园观赏。 6、种名: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 科名:梧桐科 特征:落叶乔木 用途:作行道树及观赏;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纤 维克制造纸和编绳的原料;叶、花果和种子 均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的工效。 7、种名: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um Lindl.) 科名:木犀科 特征:落叶藤状灌木,高2~3米。 用途:著名庭园花卉,可做花篱、绿篱等,也适合作各式盆景。 8、种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别名:木犀、岩桂、九里香 科属:木犀科、木犀属 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树冠圆形或椭圆形,枝叶繁 茂。 用途: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 抗性,也是工矿区绿化的理想花木。此外, 桂花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浸酒、窨茶、 制各种糕点和甜食等。其花、果、根均可入 药。 10、种名: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 科属:木犀科(Oleaceae) 女贞属(ligustrum linn) 特征:常绿灌木; 用途:庭院绿化 11、种名: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别名:扇叶葵 科属:棕榈科、蒲葵属 特征:单干型常绿乔木。树皮棕灰色,有环纹和纵裂 纹 用途:热带地区绿化的重要树种热带地区绿化的重要 树种 12、种名:棕竹(Rhapis humilis Blume.) 科属:棕榈科、棕竹属 特征:常绿丛生灌木 用途:观叶植物上品。 13、种名:棕榈[T. fortinei(Hook. f.) Wendl.] 科属:棕榈科、棕榈属 特征:叶掌状分裂,裂片多数顶端浅2裂。花常单性, 异株,多分枝 的肉穗状或圆锥状花序;佛焰苞显著。果实球形。 用途:除供观赏外,叶鞘纤维可制绳索、地毯、床垫、 蓑衣、刷子等, 嫩叶可制扇、帽等。果实供药用。 14、种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别名:豫樟,香樟,`乌樟,小叶樟。 科属:樟科,樟属。 特性:叶具离地基感动大脉,脉腋间隆起为腺体。 用途:木材及根可提取樟脑,枝、叶、果可提取樟油, 为工业、医药及选矿原料。 15、种名:白兰花(Michelia alba) 别名:白玉兰,玉兰花,白缅花。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 用途:供观赏。花及叶可提取芳香油和药用。 16、种名:含笑[M. figo (Lkur.) Spreng.] 科属:木兰科, 含笑属 特征:常绿灌木,嫩枝、芽及叶柄均被棕色毛,叶边 缘无锯齿。花腋生。 用途:庭园观赏植物。 17、种名:海桐花(Pittosporum tobira Ait) 别名:山瑞香,七里香。 种属:海桐科,海桐属。 19、种名: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 科属:山茶科 特征:常绿灌木,树冠圆头形,树皮灰褐色 用途:著名的观赏植物。用来丛植或散植于庭院、花 径、林缘边,山茶木材细致,可供细工和雕刻。 种子能榨油,可供食用或防锈。叶作饮料,花 可入药。 20、种名: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 ) 科属:槭树科、槭树属 特征:落叶小乔木,小枝细瘦,紫色或灰紫色。 用途:观叶植物 21、种名:卫矛( Euonymus alatus)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别名:鬼箭羽、四棱树。 特征:落叶灌木 用途: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可用于厂矿绿化。枝干 柔韧容易扎型,可作盆景赏玩。茎翅、叶 均可药用。 22、种名:大叶黄杨(llex latifolia Thunb.)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特征:常绿灌木 用途:叶和果作药用,也可作庭园的绿化树叶。 23、种名: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楚纯洁1 ,钱宏胜1 ,马建华 2*  (1.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2.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 通过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校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总体构思。在对校园绿地做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功能区进行绿地建设,并选取两个典型绿地斑块进行详细规划,在绿化植被的配置上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关键词 绿地现状;绿地系统规划;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9-03632-04Green space s ystem planning in Minglun cam pus of Hena n University C HU C hun -jie et al (graph y ,Pingdin gshan Univers it y ,Pingdin gsh an ,Henan 467000) A bstract In t 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 full investigation ab out t he status of green s pace in Minglun cam pus of H en an University at first ,then ,pro -p osesd t he principle an d overall ideas of green sp ace system plann ing an d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 ing ,the author analyzed green space con struction for different function al green space districts ,includin g detailed plan ning for two t ypical green p atches and a relative detailed an alysis for the al -location of green vegetation . Key w ords Status of green space ;Green s pace system plann ing ;Min glu n campus of Hena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X KZ02001);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项目(YR CSD -A -02);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07)。 作者简介 楚纯洁(1978-),男,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从事自然地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2-21 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绿地,通过绿地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绿地可以创造疏朗、郁闭等各种不同的绿色空间,便于师生交往;通过绿地可以创造丰富的季相色彩,美化校园环境;通过绿地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植物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等。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历史悠久,地处开封市城区,对校园绿地来说,不仅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绿化功能,而且还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绿地建设进行探讨具有典型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1],对河南大学校园绿地建设的探讨尚显不足,而且时隔数年,校园绿地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系统规划,以期对其他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1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 1.1 绿地植被构成 河南大学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其他植物区系植物。目前查明校园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7科、194属、265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以草本为主的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的特点之一是单属种科最多,占科种数的37.7%。而1~4个种的科占总科数的80.5%,多于10个种的科有蔷薇科、菊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5个科,占总科数的6.2%,共计58属83种,占总种数的31.9%。特点之二是植物区系主要为人工栽培为主。除一些杂草外,其他几乎没有自然生长,完全是根据校区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人工栽培,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以草本为主的科有蓼科、藜科、茉莉科、十字花科、景天科、 虎耳草科、酢浆草科、旱金莲科、大戟科、马兜铃科、苋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报春花科、柳叶菜科、车前科、菊科、禾本科、莎 草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百合科、石蒜科、罂粟科、芭蕉科、鸢尾科、美人蕉科共28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 以乔灌木为主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南洋杉科、柏科、罗汉松科、杨柳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海桐科、杜仲科、悬铃木科、芸香科、苦木科、楝科、黄杨科、漆树科、卫茅科、槭树科、无患子科、胡桃科、腊梅科、梧桐科、柽柳科、石榴科、五加科、杜鹃花科、木樨科、马鞭草科、紫薇科、忍冬科、棕榈科共34科、120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常绿和落叶灌乔木相比,落叶灌乔木种数占优势。 从校园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来考虑,校园植物资源适宜程度分为4类,即最适应、一般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据最新统计,校园植物最适应者占60%,一般适应者占24.74%,而不太适应或不适应者占15.26%。 实地测量,校园总面积为5.05×105m 2,绿地面积为1.22×105m 2,绿地覆盖率为2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1m 2,较国外先进城市的绿地指标平均值[2](绿地覆盖率3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6.35m 2/人)存在着较大差距。1.2 绿地分布不均匀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主要集中于大礼堂广场周围,呈大面积成片连续分布;学生活动区、教职工生活区绿地相对较少,多呈小型斑块状不连续分布。由于河南大学校园土壤存在着严重的盐碱化问题[3],受盐碱的侵害,部分草坪出现斑秃现象,许多植物表现出生长不良、树梢干枯,甚至存在前期暂活、后期死亡的现象,致使校园新栽或移植树木成活率低。由于校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4],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进行迁移转化,也影响到校园植被生态功能的健康。从管理上来看,大礼堂作为河南大学的标志,其广场周围绿地定期进行抚育管理等,绿地植被生长良好;而校内部分绿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致使绿地植被生长不良,绿化、美化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缺乏景观设计,绿地的景观效应也不明显,因此在河南大学绿地规划中景观重组应作为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个重点。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 .Sci .2008,36(9):3632-3635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2014年长沙市城市主要道路绿化现状 调查报告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 2014年8月

2014年长沙市城市主要道路绿化现状 调查报告 市园林管理局,2014年8月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绿色城市建设,及时掌握我市道路绿化建设情况,更好地开展下一步道路绿化建设工作,2014年7月,我局组织系统内具有高级园林专业技术职称的领导及专家20余人,分成10个调查组,分赴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长沙县(含经开区)、岳麓区、湘江新区、高新区、望城区等十个区(县、园区),通过对辖区内主要道路绿化现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目标 调查组对长沙城区(含望城区、星沙镇、经开区、高新区、湘江新区)主要道路(共433条主要道路,其中快速道9条,主干道139条,次干道202条,重要支路83条)绿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专业的角度作出现状分析、客观评价和对策建议,为下一步长沙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性意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形式、道路的行道树、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的绿化现状、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模式及景观效果等。 — 2 —

本次调查的长沙市道路汇总表 注:以上统计的道路数据为本次总的各区分级道路条(段)数。 二、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长沙市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基础,据统计,433条道路中,道路绿化达标的占43.1%,人行道绿化覆盖率达 到80%以上的道路占18.94%,行道树共采用了25个品种。长 沙市老城区有部分道路绿化效果较好,行道树规格大、遮阴效果 好,此类道路原基础设施好,树池覆盖得当,行道树栽植时间比 较久,期间也未随意移栽,同时养护管理得当,形成了良好的林 荫道效果,如黄土岭路(雨花区)、麓山南路(岳麓区)、迎宾 路(开福区)等,少数立交桥垂直绿化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紫 — 3 —

校园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呼和浩特市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校园景观 调研时间 2016.3.9 班级 13级环艺二班 小组成员雅欣20131100093 周晓甜20131100099 董利桐20131100091 呼群20131100205

目录 摘要 一校园景观设计总体分析 各校园背景及区位调查 1.师大学盛乐校区 2.农业大学 3.大学 4.医科大学 5.大学 二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 1.功能分区 2.交通流线 三景观要素设计 1. 水景(水景设置以及不足改进) 2. 广场 3. 植物设计 4. 景观小品 四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总结分析五结论

摘要: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强调“景观校园”这一理念。学校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应更加体现现代感、文化气息、学校特色、功能需求。本文通过以师大学盛乐校区为主,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大学为辅,以及景观规划成功案例的大学-------大学,对以上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进行的调研,来探讨在满足校园新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 一、校园景观设计总体分析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又没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各校园背景及区位调查 1.师大学盛乐校区 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西邻209国道,南邻蒙牛乳业集团总部,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亩,教学大楼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学生公寓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而校园绿化面积达15.75万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65%以上,湖水面8000平方米,规划围绿化比例较大,教学区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学校周边地域空旷,应学校建设发展周边经济,附近设有娱乐、餐饮等设施,可以就近解决学生的生活需要,周边没有高楼大厦,不喧不闹,远离了城市的喧哗。周边还有盛乐博物馆、蒙牛总部、昭君墓、盛乐园、盛乐水上乐园等。 2.农业大学 位于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在呼和浩特新建东街与兴安路十字路口东北角,西区在新建东街与兴安路十字路口西南角。西邻师大本部,交通便利,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学校总占地面积1.5万亩,其中教学科研用地1万亩,图书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它是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农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北校区附近有很多家银行,离医院也很近。北面就是满都海公园。东门的天桥边有box,有网吧;南边是赫赫有名的师大附中。北校区附近有很多吃饭的地方,比如番茄公主,车仔港式茶餐厅,还有很多中式小饭店;东南角是文化商城,里面买很多的教辅书籍,买书很方便。东校区不大有个篮球场和4栋宿舍楼。其东面是比较出名的“黄街”,有各种餐厅,中餐蒙古餐厅,新疆餐厅等等很多。还有好几家KTV,都比较便宜,还有学生优惠。再说南校区,那里环境优雅,建筑都是新的,南校区是新校区。离南校区不远就是南湖公园和大学创业学院,属于郊区,但南校区学习的资源很多,图书馆很好,自习室也很多,餐厅也不错,文科类的专业都在南校区。 3.大学 主体位于呼和浩特市,北临满都海公园,位于大学西街和昭乌达路上,总共拥有二个校区及艺术学院的一部分,分为北校区(含东校区-住宿校区)和南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070亩。其中北校区位于赛罕区,是大学最早的校区,最初所有学院均于此,现蒙古学学院与除交通学院以外的理科学院在北校区,以及行政楼、幼儿园、家属区、食堂、奥都饭店、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学院 班级:12电气1班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 摘要:校园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一举一动,在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家对校园文明的认识与看法,更进一步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让同学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享受一个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 关键字: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素养,氛围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我们大学又被是看作了文明的象征,因此身处大学的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在我们学校范围内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现象观察,参考资料方式结合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对象为湛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网上问卷克服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所以也符合随机性。本次网络问卷共回收到71份,被调查学生男女比例达3:4,范围阔及全校,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为此我们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做了这份关于“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我们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得出的一些结果。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围绕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活中的各细节展开,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地点,如教室、宿舍、饭堂、图书馆、街道等不同生活场所,对这些场所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统计和调查。通过问卷分析与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心、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表现比较好,但是在利他行为等方面则相对欠缺。 (一)社会责任感 以问卷第12题为代表,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学生为救人而丧生,扶助摔倒老人反被索赔的事件,你认为大学生见到别人有难该不该及时出手相助?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 报告

长沙市城市主要道路绿化现状 调查报告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 8月 长沙市城市主要道路绿化现状

调查报告 市园林管理局, 8月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绿色城市建设,及时掌握我市道路绿化建设情况,更好地开展下一步道路绿化建设工作, 7月,我局组织系统内具有高级园林专业技术职称的领导及专家20余人,分成10个调查组,分赴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长沙县(含经开区)、岳麓区、湘江新区、高新区、望城区等十个区(县、园区),经过对辖区内主要道路绿化现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目标 调查组对长沙城区(含望城区、星沙镇、经开区、高新区、湘江新区)主要道路(共433条主要道路,其中快速道9条,主干道139条,次干道202条,重要支路83条)绿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专业的角度作出现状分析、客观评价和对策建议,为下一步长沙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性意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形式、道路的行道树、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的绿化现状、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模式及景观效果等。 本次调查的长沙市道路汇总表

注:以上统计的道路数据为本次总的各区分级道路条(段)数。 二、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长沙市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基础,据统计,433条道路中,道路绿化达标的占43.1%,人行道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的道路占18.94%,行道树共采用了25个品种。长沙市老城区有部分道路绿化效果较好,行道树规格大、遮阴效果好,此 类道路原基础设施好,树池覆盖得当,行道树栽植时间比较久, 期间也未随意移栽,同时养护管理得当,形成了良好的林荫道效 果,如黄土岭路(雨花区)、麓山南路(岳麓区)、迎宾路(开 福区)等,少数立交桥垂直绿化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紫凤公园 内北大桥桥柱桥体立体绿化)。上半年“绿色城市”建设中,我 市对城区重点主次干道的绿化景观提质改造工作。从本次调查反

最新南京师范大学绿地景观环境设计调查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绿地景观环境设计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绿地景观环境设计调查报告 调研案例: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调研目的: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调查研究,了解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 区绿地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以及景观空间的基本尺度和景观设计的各物质要素。 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直观感受,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本质和 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调研方法: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总结归纳。 调研内容:南师大绿地区位、占地规模、周边环境、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各景观要素(如建筑小品、水体、植物、地形等)。 一、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坐落在南 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1号,距随园 校区约16公里,距紫金校区10公里, 占地2500亩,与312国道、沪宁高速 公路、宁杭高速公路、长江二桥连接 的绕城公路以及规划中的二环路形成 “井”字形路网,与城区及周边地区 交通联系便捷。 校区内自然环境优美,钟山风景 区、栖霞山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 汤山风景区周边环绕。大气、水质、 噪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功能 区标准。仙林校区在延续随园校区古 典精华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面向21世 纪的时代气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 的独特风格。 2.周边环境关系 南师大仙林校区东侧:紧邻文澜路,旁边有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周围绿化良好,交通便利。 南师大仙林校区南侧:紧邻文苑路,文苑路交通便利,学生出入方便。 附近各类生活设施齐全,还有文澜路广场,适合休闲活动。 南师大仙林校区西侧:紧邻沁兰雅筑,是亚东公司推出的别墅精品---- 沁兰雅筑自2012年12月正式动工以来,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成为南京别墅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南师大仙林校区北侧:为仙鹤山。仙鹤山位于南师大仙林校区背后,因山形似仙鹤得名,为仙林的制高点之一,有东、西二峰,西侧主峰海拔100.5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 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 1. 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20xx关于校园文明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20xx关于校园文明调查 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20xx关于校园文明调查报告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20**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 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 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 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 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 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

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