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分析

内容摘要:

摘要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3、4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hg-465/13.7-l.p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分别于2003年8月和2003年12月相继投产运行,由于我公司的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早、容量大、经验少,自机组投运以来曾多次出现问题,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在这期间我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了诸多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在经济运行方面与煤粉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试图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燃烧效率、飞灰含碳量、煤耗、风机电耗)方面进行分析,并依据我公司现状,总结一些提高其经济性的运行调整经验,以便在实际运行中加以实施,充分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性燃烧效率电耗运行调整

0 前言

随着近几年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特别是洁净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技术(cfb)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提高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已投运的高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经过不断的经验交流和总结,已基本能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连续运行天数可达百日以上,但在运行经济性方面却不容乐观,如风机电耗高、飞灰大、煤耗高、非计划停炉次数多、点火耗油量大等,因此分析和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调整和优化运行方式,对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可靠性和可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3、4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46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各热力参数基本能达到设计值,并能满负荷稳定运行,在安全运行基础上,我公司积极研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调整和优化运行方式,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对设备加以改造,目前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经济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试图从锅炉设备改造、运行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性的有效节能改造措施,为国内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1 46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概况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双路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燃烧室(炉膛)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和双面水冷壁,布风装置采用水冷布风板,大直径钟罩式风帽,燃烧室内布置屏式二级过热器和屏式高温再热器;两个直径8.08米的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布置在燃烧室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其回料腿下布置一个u型自平衡双路回料阀;尾部对流烟道内布置三级过热器、一级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一、二次风由各自的风机单独供风,采用分级配风:一次风经布风板给入;二次风于炉膛密相区以上、下二次风箱分26个喷口给入;给煤、石灰石系统的密封风均取自二次风,播煤风来自热一次风。

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采用床上和床下启动燃烧器联合点火启动方式:床上油枪共四只,设计单支最大出力1500kg/h;床下油枪共四只,设计单支最大出力975kg/h,启动燃烧器雾化方式均为蒸汽雾化,配用高能电子点火器,燃用#0轻柴油。

锅炉主要参数(见表1):

表1锅炉主要参数

序号参数单位数值备注

1过热蒸汽流量t/h465

2过热蒸汽温度℃540

3过热蒸汽压力mpa13.7

4给水温度℃244

5再热蒸汽压力mpa4.06

6再热蒸汽温度℃540

7再热蒸汽进口温度℃373.8

8锅炉效率%90.5设计值

9一、二次热空气温度℃243

10排烟温度℃138

11设计煤种淄博贫煤

2 锅炉运行状况

#3、4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经过不断的经验交流和总结,已基本能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连续运行天数可达百日以上,但运行经济性方面与传统的煤粉炉相比却不容乐观,其主要经济指标如风机电耗、飞灰、煤耗、非计划停炉次数、点火耗油量等均不如煤粉炉,提高循环流化锅炉的运行经济性迫在眉睫。我公司上下齐努力,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并总结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指标已明显好于试运初期,其对比效果见表2。

表2 锅炉运行主要指标对比

号指标名称单位2004年我分司#1炉(410t/h煤粉炉)2005年第三季度

#3炉#4炉#3炉#4炉

1锅炉效率%9091.7591.193.293.0

2过热蒸汽温度℃537.06537.12538.5538.6538.9

3过热蒸汽压力mpa13.2812.739.713.611(滑压)

4再热蒸汽温度℃537.1537.08无538.8538.5

5排烟温度℃149.04145.55160.4145140

6飞灰可燃物%12.93(有时能达15)13.416.779.619.53

8风机电耗kkh/t14.1213.974.9412.0711.94

3 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的措施

3.1 运行管理措施

在成功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后,其运行经济性不高的缺点比较明显,为提高其运行经济性,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运行管理小组,首先在运行管理上加大力度,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2004年初,针对#3、4机组刚投产,机组非计划停炉次数较多。从操作技术不成熟、对循环流化床机组燃烧特性不了解等方面,组织技术管理和运行人员,到其他兄弟单位学习、搜资,研讨优化运行调整方案并在实际运行中加以验证和实施。

3.1.2 成立运行攻关小组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学习天、公休天和工作现场,对#3、4机组人员进行技术再讲课、再培训,将公司和其他兄弟单位运行中遇到的异常,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将措施编印给运行人员并在运行中严格执行。

3.1.3 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和经验交流会的部分成果吸收、消化,转化为与我们机组相适应的技术措施,讲解给运行人员,使所有运行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和调整原则。

3.1.4 每季度在公司仿真机上组织一次反事故演习,不断锻炼运行人员处理事故和应变的能

力。

通过以上措施,使运行人员理论知识更加丰富、运行调整能力大大提高、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得到加强,相应机组运行水平得到提高。

3.2 运行技术措施

在确保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我公司对机组主要经济指标(如厂用电率、供电煤耗、锅炉效率等)加强了管理,通过搜集资料、多次研讨优化运行调整的方案,制定多项运行调整措施,并在实际运行中加以验证后再次改进,总结一系列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的经验,提出了四项有效的燃烧措施,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经济性得到大幅提高,详述如下:

3.2.1 低床压燃烧措施

床压的大小是反映炉内床料量多少的参数,也是炉床料量多少的唯一判断依据,其数值又受到负荷、风量、床料粒度、煤质、煤种等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床压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中最重要而又复杂的参数之一。

在锅炉运行中,床压的测量值会随着锅炉的负荷、炉内灰的粒径、煤的质量、煤的破碎粒度以及风量的调整而变化。因此炉内的床压控制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合适的床压控制值应根据大量的运行经验来决定,在不同的锅炉负荷下,依据床压测量值和水冷风室压力判断炉内床料量的多少,并参考密相区三层床压值对床料粒度组成作出正确判断。控制床压在合理范围内运行,即能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又能维持合理且稳定的床温,还能维持较高的炉内燃烧效率。床压过低与过高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点:

床压过低:

l炉内床料量少,床料在炉内的翻滚混合效果减弱,易产生局部流化质量下降,影响安全运行。

l炉膛内没有足够的床料参与内循环,对流换热减弱,容易使锅炉带不上额定负荷。

l密相区燃烧份额减少,稀相区燃烧份额增大,炉内高温受热面(二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的对流传热增强,易造成受热管壁面超温。

床压过高:

l炉内床料量多,为保证流化的良好性,必须增大一次风量,较大的风机压头与较大的一次风量使一次风机电耗过大。

l炉内床料粒子浓度大,二次风机压头增加,二次风机电耗大。

l炉内床料粒子浓度大,二次风的穿透能力弱,稀相区煤粒与氧的混合效果差,燃烧效率低。l大量的一次风量携带灰粒能力大大加强,颗粒大、风速高,使炉内受热面磨损严重。

因此,床压是一多变而复杂的控制参数,运行中要做到对床料“质”、“量”全面控制,必须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及总结众多的运行经验来综合控制理想的运行值。我公司在运行初期,为保证锅炉满负荷稳定运行而采用较高的床压运行控制值,结果造成使用较高的流化风量,炉内耐火材料和水冷壁管交界处管壁的磨损情况十分严重,被迫停炉次数较多,后经过多次逐渐降低床压运行控制值,并总结分析每次改变床压值后的运行情况,最终探索出一较合理的运行控制值(6-7kpa),比原控制值(9~11kpa)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高负荷时控制偏低值,低负荷时控制偏高值,在该范围内床压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均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炉内的床料是大量具有一定粒经分布的颗粒组成,其稳定性决定了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因此,在运行中锅炉排渣应采取连续或半连续排渣的运行方式,即勤排少排原则,这样可保持床内料层稳定,防止有效循环颗粒的流失,以保证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同时锅炉的燃烧经济性也得到大幅提高(见表4)。

3.2.2 低氧量燃烧措施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初期,对其燃烧控制经验不足,对氧量的控制大多沿袭传统煤粉炉的燃烧经验及运行设计说明书,采用了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氧量o2控制值在4-6%,引起一系列不利影响,如:磨损大、床温低、飞灰大、风机电耗大等。经过认真分析及总结经验,打破固定思维,考虑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密封性好,漏风系数极小,氧量随烟气流向逐渐降低,与传统煤粉炉的氧量随烟气流向因漏风的增加而变大正好相反,因此降低氧量运行是可行且有利的,在经过多次运行分析对比,更加证实其正确性。在采用低氧量燃烧技术后,风量的减少使风机电耗降低;床温的提高使锅炉燃烧效率升高、飞灰含碳量降低;风速的降低使磨损减弱。因此低氧量燃烧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燃烧经济性(见表4)。

3.2.3 高炉膛压力燃烧措施

为充分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经充分论证考虑后,炉膛压力的控制先由试运初期的0±50pa改进为微正压运行,提高了其运行经济性。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发现炉膛压力的控制可以更进一层,即将炉膛压力微正压运行改为+100~+200pa运行,或将其控制零点改为接近三级过热器的入口烟道处烟气压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又可充分避免其炉膛与尾部烟道的内、外漏风。

提高炉膛压力运行的试验对比见下表3:

表3 燃烧调整试验参数对照表

序号项目单位调整前调整后备注

1炉膛压力pa-30+150上升

2三过入口烟气压力pa-590-420上升

3给煤量t/h56.256.3未调整

4蒸发量t/h460463先下降后上升

5低温再热器壁温℃457.9/455.7456.4/453.6下降

6一次风量nm3/h192265192156未调整

7总风量nm3/h431536430426未调整

8含氧量%4.1/5.0

4.1/3.93.4/4.5

3.5/3.4下降

9引风机电流a95/8291/80下降

10引风机转速rpm312/445294/425下降

11床压pa6.36.6上升

12炉膛出口温度℃906909上升

13分离器出口温度℃921922上升

14一次风机电流a115/18115/118未变

15二次风机电流a75/6774/66下降

16水冷风室压力pa10.310.5上升

17排烟温度℃145.5145.4微降

18三过入口烟温℃783784微升

19省煤器入口烟温℃412412未变

20上床温℃901911上升

21中床温℃909916上升

22下床温℃915919上升

说明:调整前,#3炉各参数稳定运行,将引风机负压自动调整目标值由-30pa改至+150pa总共上升180pa,其他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稳定运行30分钟后,从参数对比表中发现上升的参

数有:蒸发量、床压、床温、分离器出口温度、炉膛出口温度、水冷风室压力;下降的参数有:低温再热器壁温、含氧量、引风机电流、引风机转速、二次风机电流、排烟温度、三过入口烟温。

分析:

l炉膛压力上升后,烟气在离开炉膛时灰粒子的扬析作用加强,一次风离开炉内密相区时的夹带作用增强,因此炉内内循环倍率升高,炉内的灰粒子浓度上升,其对炉内水冷壁面的传热作用加强,有利于提高炉内的热利用率。同时,灰粒子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燃尽程度得到提高,燃烧效率上升,飞灰可燃物下降;另外,飞出炉膛的灰粒子减少,也有利于降低飞灰可燃物。

l因在炉内煤燃烧后的热量不能及时带走,造成炉膛密相区的床温上升,煤的燃烧效率上升。同时,炉内密相区灰粒子之间的碰撞、磨损、爆裂作用因压力的上升而作用加强,因此灰粒子的燃烧效率上升,锅炉的底渣含碳量降低,锅炉效率上升。

l炉膛压力的上升,直接降低引风机的转速、引风机的电流下降,其电耗下降;二次风的流动阻力上升,二次风量稍有下降,造成二次风机电流下降,其电耗下降。

l烟气在炉内及尾部烟道的流动速度降低,对受热面的磨损下降。

l在尾部烟道内,因烟气流速的降低,其对流传热作用减弱,但同时因进入尾部烟道的烟气温度升高,增强了对流传热作用,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排烟温度变化不明显,因此由排烟温度引起的排烟热损失变化不大,而由烟气量的减少带来的排烟热损失降低,因而总的排烟热损失是降低的。

l低温再热器的壁面温度降低,会引起再热器的减温水流量减少,机组的效率会上升。

l尾部烟道的压力下降后,可降低其漏风量,既降低磨损又降低引风机的电耗,既提高尾部烟道的热利用率又减少低温腐蚀的可能性(从省煤器入口处与尾部煤道底部处的氧量偏差约0.4%分析,其漏风量是比较可观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炉膛压力运行后,多数参数的变化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从降低主要指标分析:蒸发量的上升说明发电煤耗下降、锅炉效率上升;引风机电流、二次风机电流的下降说明厂用电率下降;从降低锅炉的燃烧热损失分析:排烟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飞灰可燃物的热损失、底渣含碳量的热损失等均是降低的。因此其优点是明显的,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循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经济性(见表4)。

3.2.4 优化煤粒粒径级配措施

循环流床锅炉的床料内循环及外循环方式增加了灰粒(煤粒)在炉内停留时间,有利于煤粒燃尽,参与内循环的床料直径约为0.3~1mm,而参与外循环的床料直径约在0.09~0.3mm,它们均能在炉内停留足够时间而燃尽。在上述范围以外的粗粒子,只能在密相区翻腾,时间过长(10~30min),它会石墨化,反应活性下降而“失活”;而d<0.09mm的细粒子大部分以飞灰形式一次经过分离器而离开锅炉,由于停留时间短,飞灰含碳量也会高。因此,必须根据该煤质的成灰特性,调整入炉煤的粒度级配,尽量减少粒径偏大或偏小的床料,其中,控制入炉煤中d<0.2mm粒子的份额对降低飞灰含碳量尤为重要。

我公司加大对细碎机的设备管理,提高细碎机效率,增加煤粒取样化验次数,对煤的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入炉煤粒度为0-7mm;

l中位粒径d50=0.6mm(d50=0.6mm代表的意义是煤的粒度以0.6mm为分界各占50%);

l煤的粒度小于200μm的不大于25%。

l通过这些措施合理调整且优化了煤的粒度级配,减少煤粒中过大过小的成份,使煤在炉内的燃尽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有效降低了飞灰可燃物(见表5)和底渣含碳量,大大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经济性。

电锅炉经济性分析案例讲课讲稿

电锅炉推广经济性分析案例 1经济分析方法 拟定集中式电锅炉不同技术方案,编制典型案例,考虑初投资和年运行成本,以年费用为综合指标,与天燃气锅炉进行经济性比较,年费用低者经济性更优。 年费用计算式为: AC=I×i×(1+i)N/〔(1+i)N-1〕+C 其中,AC——年费用; I——初投资; i——折现率; C——年运行成本。 年供热运行成本计算式如下: C=D×H/(V×η)×P 其中:C——年供热运行成本; D——运行天数; H——日均供热量; V——燃料热值; η——锅炉效率; P——燃料价格。 鉴于人力成本和维修成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故在案例计算中,不考虑人力成本和维修成本;电力增容及配网改造和燃气管道敷设产生费用与具体工程建设条件密切相关,因

此在典型案例计算中不考虑。 2典型分析范例 常见清洁能源锅炉系统包括电锅炉直供系统、电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和燃气锅炉供热系统。鉴于这三种系统可适用于不同的供热规模,故宜建立典型供热范例,针对不同技术类型分别拟定技术方案,与燃气锅炉系统进行经济性比较。为确保典型案例分析的覆盖性,选择天然气价格较高的上海和较低的新疆分别进行计算。 典型范例主要边界条件如下: ●设计热负荷:1400kW ●项目性质为办公楼,正常供热时间设定为08:00~ 18:00,共10小时 ●采暖期的最大单日供热需求量:9100kWh ●采暖期平均单日供热需求量:5915kWh 在满足上述供热需求的情况下,拟定热产品为热水和蒸汽两类共5种类型锅炉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1)电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最大单日供热需求量在谷电8小时内全部蓄热完毕。国内组装常压电热水锅炉的热效率取98%,则小时装机功率为1160kW,故配置2台储热功率为520kW的电热水锅炉,并配置有效蓄热容积为174m3(供回水温差取45℃)的常压蓄热水箱。系统寿命周期为25年。 (2)电锅炉直供热水系统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摘要: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磨损为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必须对受磨损的设备进行补偿。在设备磨损补偿方式中,设备更新是一种重要的完全补偿方式。结合输送带制造企业,阐述了原型设备更新和新型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关键词: 设备磨损; 设备更新; 经济寿命; 经济分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效率的提高、顾客对产品日益增长的价值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必然要求企业加强设备管理,对现有设备进行经济的维护与维修和必要的更新与改造。对输送带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只重复“故障-维修”这一简单过程,直到有的设备不能使用时,才购置新设备;在日常维护时,企业时常为“维修的台次多、维修的速度快、维修的质量好”自诩,而没有分析设备修理的经济性和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时间,忽视了“维修的费用省”这一重要方面;在设备更新时,没有对多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比较。凡此种种,导致了设备过度修理和更新与改装方案不具有经济性而引发相关费用的增加。 鉴于此,输送带企业必须掌握设备更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此指导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使之达到经济合理。 1 设备磨损 设备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发生的实物形态的变化及技术性能的相对落后。设备磨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磨损,另一类是无形磨损( 亦称经济磨损) 。其中: (1) 有形磨损是设备在外力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有形磨损。有形磨损的技术后果是降低或完全丧失了设备的使用价值。有形磨损的经济后果是设备的原始价值部分贬值或全部丧失。 ( 2) 无形磨损是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一是由于设备的制造企业改进了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了该设备的市场销售价格,导致原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2021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 行的影响(2021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2021版) 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如何确保煤的颗粒度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很大影响。

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高度、配风、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热至投煤温度,又要控制投煤过程中不爆燃、不超温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接受热幅射。 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动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燃烧要求小风量,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减少了热风损失,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点火时,底料过少,会使床料流化不均度不均匀,使点火困难,甚至局部超温、结焦;床料过高,又会使底料升温缓慢,锅炉点火用油耗加大,同时料层阻力增大能增加,影响经济运行。因此,点火时底料静止高度一定要保持适当,大量的运行经验表明,底料的静止高度在400~500mm使锅炉点火顺利进行。在点火初期,底料温度、风温均较低,同样尺寸的颗粒达到沸腾状态的风

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一、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设备更新源于设备的磨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1. 第Ⅰ类有形磨损: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2.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和损坏。 1.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2.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 1. 局部补偿 对有形磨损:修理 对无形磨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2. 完全补偿:更换 用原型设备更换 用新型设备更换 三、设备更新的特点分析 1.设备更新的中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物理寿命)。它是指设备从全新状态下开始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有形磨损的速度。 (2)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在开始使用后持续的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无形磨损的速度。 (3)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在设备更新分析中,经济寿命是确定设备最优更新期的主要依据。 2.设备更新分析应站在咨询者的立场分析问题 设备更新问题的要点是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旧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咨询师并不拥有任何资产,故若要保留旧资产,首先要付出相当于旧资产当前市场价值的现金,才能取得旧资产的使用权。这是设备更新分析的重要概念。 3.设备更新分析只考虑未来发生的现金流量 在分析中只考虑今后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对以前发生的现金流量及沉入成本,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恢复的费用,与更新决策无关,故不需再参与经济计算。 4.只比较设备的费用 通常在比较更新方案时,假定设备产生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只对它们的费用进行比较。 5.设备更新分析以费用年值法为主 由于不同设备方案的服务寿命不同,因此通常都采用年值法进行比较。

四种锅炉经济性对比

一、燃气锅炉与煤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 锅炉可以燃用各种能源,包括天然气、煤、柴油、电,为了有利于应用,现将对四种规格(1吨、2吨、3吨、4吨)的小型锅炉在燃用天然气、煤、柴油、电的各个方面作出比较,以供参考。 、四种类型锅炉初始固定投入比较

从上表中所给数据可以看出: 1、在1T、2T、3T的锅炉中,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的初始固定投资是最少的;在4T的锅炉中,燃煤锅炉的初始固定投入是最少的; 2、在锅炉的使用寿命中,燃气锅炉一般为20年,是各种类型锅炉中寿命最长的; 3、在锅炉的折旧率中,1T、2T、3T、4T的燃气锅炉均远远低于同等规格的其它类型的锅炉,无形之中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因此,在各种类型锅炉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投资于燃气锅炉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四种类型锅炉年度运行费用比较(以每日制55℃热水10吨,升温40℃为例)

2、燃煤锅炉的日常维护成本远远高于燃气锅炉,如果把日常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燃气锅炉的年运行费 用将远低于燃煤锅炉,为四种类型锅炉中运行成本最低的; 3、燃煤锅炉的人工费用要视生产情况而定, 如果昼夜生产,则必须实行倒班制度,两个人是最少选择, 这将会大大增加燃煤锅炉的年运行费用。 因此,在各种类型锅炉的年运行费用上,燃气锅炉是最有潜在优势的一种选择。 、四种类型锅炉其它因素比较

在影响锅炉选择的其它因素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对环境是无污染的,是首选; 2、从配套设施的要求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是首选; 3、从政府政策方面来看,近些年来,政府对天然气的推广使用是大力提倡和支持,却因为节能减排、粉尘污染、矿渣处理等问题限制燃煤锅炉的应用;因为碳的高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不提倡燃油锅炉的推广;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会适当的拉闸限电,限制了用电锅炉的发展,所以燃气锅炉无疑是首选。 因此在影响锅炉选择的其它因素比较中发现,燃气锅炉是首选。 、四种类型锅炉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第九章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设备更新的目的可以是维持产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本成本、减少能耗、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装备水平、延长项目的寿命、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等。本章研究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熟悉设备有形磨损的形式及度量; (2)熟悉设备无形磨损的形式及度量; (3)掌握设备更新的经济方法; (4)掌握设备技术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5)了解设备损耗、补偿与折旧的方式; (6)了解设备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7)了解租赁决策分析的基本步骤。 ※本章重点 (1)设备磨损类型、补偿方式及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大修理的经济分析 (3)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本章难点 (1)设备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更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设备的磨损及寿命 一、设备更新概述 设备更新就是用经济性更好、性能更完善、技术更先进和使用效率更高的设备去更换已陈旧过时的设备,这些被更换的设备可能是在技术上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也可能是在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 设备更新源于设备的磨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设备的磨损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1. 第Ⅰ类有形磨损: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均匀等)

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产生第I类有形磨损的原因有磨擦磨损、机械磨损和热损伤。 第I类有形磨损可使设备精度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当这种有形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设备的功能就会下降,导致设备故障频发、废品率升高、使用费剧增,甚至难以继续正常工作,丧失使用价值 2.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这种磨损与生产过程的使用无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同使用程度成反比。因此设备闲置或封存不用同样也会产生有形磨损,如金属件生锈、腐蚀、橡胶件老化等。可见设备闲置时间长了,会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失去使用价值。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设备磨损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设备价值的贬值。不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所以它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和损坏。 1.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设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成本不断降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同种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减少,因而设备的市场价格降低了,这样就使原来购买的设备相应地贬值了。 这种无形磨损的后果只是现有设备原始价值部分贬值,设备本身的技术特性和功能即使用价值并未发生变化,故不会影响现有设备的使用。 2.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由于技术进步,社会上出现了结构更先进、技术更完善、生产效率更高、耗费原材料和能源更少的新型设备,而使原有机器设备在技术上显得陈旧落后造成的。它的后果不仅是使原有设备价值降低,而且会使原有设备局部或全部丧失其使用功能。 第Ⅱ类无形磨损导致原有设备使用功能降低的程度与技术进步的具体形式有关。当技术进步表现为不断出现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新设备,但加工方法没有原则性变化时,将使原有设备的使用功能大幅度降低;当技术进步表现为采用新的加工对象如新材料时,则原有设备的使用功能完全丧失,加工旧材料的设备必然要被淘汰;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改变原有生产工艺,采用新的加工方法时,则为旧工艺服务的原有设备也将失去使用功能;当技术进步表现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时,不能适用于新产品生产的原有设备也要丧失使用功能,即被淘汰。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三、设备磨损的补偿方式 有形磨损:修理 1. 局部补偿 无形磨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用原型设备更换 2. 完全补偿:更换 用新型设备更换 四、设备的寿命 1.设备更新的中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物理寿命)。它是指设备从全新状态下开始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有形磨损的速度。 (2)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在开始使用后持续的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无形磨损的速度,技术进步速度越快,设备的技术寿命越短。 (3)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

设备更新分析

第十一章设备更新分析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判定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需对设备整个运行期间的技术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和判定设备是否更新、何时更新、如何更新等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章要求 (1)熟悉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2)熟悉设备更新分析的特点; (3)掌握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 (4)掌握设备更新的理论和方法; (5)了解设备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6)了解设备更新方案的综合比较。 ※本章重点 (1)设备磨损类型、补偿方式及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经济寿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设备更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 (1)设备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更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一、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设备更新源于设备的磨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1. 第Ⅰ类有形磨损: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2.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和损坏。 1.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2.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 对有形磨损:修理 对无形磨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用原型设备更换 用新型设备更换 三、设备更新的特点分析 1.设备更新的中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物理寿命)。它是指设备从全新状态下开始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有形磨损的速度。 (2)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在开始使用后持续的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无形磨损的速度。 (3)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在设备更新分析中,经济寿命是确定设备最优更新期的主要依据。 2.设备更新分析应站在咨询者的立场分析问题 设备更新问题的要点是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旧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咨询师并不拥有任何资产,故若要保留旧资产,首先要付出相当于旧资产当前市场价值的现金,才能取得旧资产的使用权。这是设备更新分析的重要概念。 3.设备更新分析只考虑未来发生的现金流量 在分析中只考虑今后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对以前发生的现金流量及沉入成本,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恢复的费用,与更新决策无关,故不需再参与经济计算。 4.只比较设备的费用 通常在比较更新方案时,假定设备产生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只对它们的费用进行比较。 5.设备更新分析以费用年值法为主 由于不同设备方案的服务寿命不同,因此通常都采用年值法进行比较。 §2 设备的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一、大修理的经济实质 设备零部件有形磨损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设备修理的可行性(举例说明)。 修理是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局部丧失的工作能力的过程。包括: 保养:通过减少磨损来保持设备性能,减少故障。 小修:排除运转中出现的突发性故障和异常,以及对损坏严重的局部进行调整修理。 大修:调整、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部件,使整机全部或接近全部恢复性能。 1. 局部补偿 2. 完全补偿:更换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范

目录 1 锅炉设备系统简介 (1) 1.1锅炉整体布置 (1) 1.2循环回路 (1) 1.3燃烧系统流程 (2) 1.4过热蒸汽流程 (2) 1.5再热蒸汽流程 (3) 2 设备规范 (4) 2.1锅炉设备概况 (4) 2.2锅炉要紧参数 (9) 3 锅炉主控各系统 (14) 3.1给煤系统 (14) 3.2石灰石系统 (15) 3.3床料的补充 (17) 3.4燃油系统 (17) 4 试验与养护 (19) 4.1检修后的检查验收 (19) 4.2设备试验总则 (19) 4.3主机联锁爱护试验规定 (20) 1 / 1

4.4水压试验 (21) 4.5过热器反冲洗 (25) 4.6安全门试验 (25) 4.7锅炉主联锁爱护 (26) 4.8锅炉烘炉养护 (28) 5 锅炉机组的启动 (29) 5.1总则 (29) 5.2启动前检查工作和应具备的条件 (29) 5.3锅炉上水 (32) 5.4锅炉底部加热 (33) 5.5冷态启动 (34) 5.6锅炉的温态启动和热态启动 (39) 6 锅炉运行中的操纵与调整 (42) 6.1运行调整的要紧任务 (42) 6.2定期维护工作及规定 (42) 6.3运行中要紧参数的操纵范围 (43) 6.4锅炉的运行调节 (43) 7 停炉及停炉后的保养 (51) 7.1停炉的有关规定 (51)

7.2停炉前的预备工作 (51) 7.3正常停炉 (51) 7.4锅炉的快速冷却 (52) 7.5锅炉放水 (52) 7.6停炉至热备用 (53) 7.7停炉的注意事项 (53) 7.8停炉后的保养 (53) 8 锅炉事故处理 (55) 8.1事故处理原则 (55) 8.2紧急停炉条件 (55) 8.3请示停炉条件 (56) 8.4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 (56) 8.5床温高 (57) 8.6床温低 (58) 8.7床压过高或过低 (59) 8.8单条给煤线中断 (60) 8.9两条给煤线中断 (61) 8.10水冷壁泄漏及爆管 (62) 8.11过热器泄漏及爆管 (63) 1 / 1

设备的经济性分析

设备更新的经济性分析 设备寿命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之分。 物质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投入使用到报废所经过的时间。做好维修工作,可以延长物质寿命,但随着设备使用时间延长,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也日益增高。 经济寿命是指我们认识到依靠高额维修费用来维持设备的物质寿命是不经济的,因此必须根据设备的使用成本来决定设备是否应当淘汰。这种根据使用成本决定的设备寿命就称为经济寿命。过了经济寿命而勉强维持使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技术寿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常出现技术经济更为先进的设备,使现有设备在物质寿命尚未结束以前就淘汰,这称之为技术寿命。这种倾向在军事装备上尤其明显。 设备的经济寿命或最佳更新周期可以用下述各种方法求得。 一、最大总收益法 在一个系统中,比较系统的总输出和总输入,就可以评价系统的效率。对生产设备的评价也是一样,人们通常以设备效率,作为评价设备经济性的主要标准。即 η=Y 2/Y1 (1-1) 式中 Y1—对设备的总输入; Y2—设备一生中的总输出。 对设备总输入就是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设备一生中的总输出,即设备一生中创造出来的总财富。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的原始购入价格P0和使用当中每年可变费用V。则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即总输入Y1)的方程式为: Y1=P0+Vt (1-2) 式中,t为设备的使用年限。 所谓设备一生的总输出Y2是设备在一定的利用率A下,创造出来的总财富,可用下列简单公式表示: Y2=(AE*)t (1-3) 式中,E*为年最大输出量(即A=1时的输出量);t为使用年限。

设备在不同使用期的可变费用并不是常量,而是随使用年限(役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 即 V=(1+ ft)Vo (1-4) 式中 Vo—起始可变费用; f-可变费用增长系数。 将上式代入式(1-2)得寿命周期费用方程 Y1= fVot2+Vot+ P0 (1-5) 这样,设备总收益Y的方程为 Y=Y2-Y1=AE*t-(fVot2+Vot+P0) (1-6) 如果要求Ymax值,可对t微分,并令其等于零,即可求出最大收益寿命。 【例1-1】设某设备的实际数值和参数如下:P0 =20000元,Vo=4000元,f=0.025,A=0.8,E*=10000元/年,暂不考虑资金时间因素。试求该设备的平衡点(即收支相抵),何时可得最大总收益? 解:将上列的参数代入式(1-6),得 Y=-100t2+4000t-20000 令Y=0,求t值(即平衡点),得-t2十40t-200=0 即t1=5.85年,t2=34.14年 即第一平衡点是5.86年;第二平衡点是34.14年。 下面进一步分析利润函数,求最大总收益(利润)值。为此,总收益方程对t微分,并令其为零,得 Y'=-200t+4000=0 (Y'= -200) t=4000/200=20年 即设备使用20年时收益最大,这时的最大总收益值为 Ymax=-100×202+4000×20-20000=20000元由图1-1可以看出,当设备使用到第6年时设备开始收益;使用到第20年时,设备的经济收益为最大(20000元);如果设备使用期超过20年,总收益反而降低,到第34年,总收益等于零。因此,当本设备使用期达20年左右时,更换设备较为恰当。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 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 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

循环流化床的运行 一、点火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 1. 检查所有阀门,并置于下列状态 (1) 主汽阀经开关试验后关闭,主汽管旁通阀关闭; (2) 给水头道阀,给水旁通阀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阀关闭(锅炉需要上水时)。 (3) 各集箱的排污、混合集箱放水阀,连续排污二次阀、事故放水阀关闭;定期排污总阀、连续排污一次阀开启。 (4) 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主汽管隔离门前疏水阀开启;过热器入口集箱疏水阀关闭。 (5) 蒸汽及锅水取样一次阀、锅筒加药一次阀开启。 (6) 锅筒所有水位计的气阀、水阀均开启;放水阀关闭。 (7) 所有压力表的一、二次阀开启。 (8) 导汽管及汽包空气阀、过热器对空排汽阀开启。 2. 人员联系,做好下列准备 (1) 辅机值班人员:启动给水泵为锅炉上水。 (2) 热工值班人员:各仪表投入工作状态。 (3) 电气值班人员:电气设备送电。 (4) 化验值班人员:化验锅水品质 (5) 燃料值班人员:给煤斗上煤。 3. 锅炉上水 (1) 上水使用软化水,温度不得超过90℃ (2) 如锅炉内原已有水,需经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 锅炉上水时,应走旁通阀向锅炉给水。 (4) 在上水过程中,应检查锅炉汽包人孔、各集箱子孔、各法兰、阀门等,是否有泄漏现象,当发现泄漏时,应立即停止上水,处理后重新上水。 (5) 锅水上至水位计正常水位处,应停止上水,水位应维持不变,若水位下降,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6) 在升火前,必须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以便在升火期间使省煤器形成水循环。 4. 上底料

(1) 启动给煤机将底料输送到炉膛,然后用人工将底料铺开,厚400~500cm,再将煤输送到炉膛,加煤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煤的高度免堵住给煤机口卡死给煤机。 (2) 将煤均匀铺开约100mm 厚,然后启动引风机,送风机进行平料,平料的风压应达到8000 Pa。 二、点火启动 (1) 锅炉点火应做好人员、物料的准备工作。 (2) 打开省煤器再循环,检查返料器放灰门是否关闭,其他一切准备工作是否就绪 (3) 启动油泵,打开油路再循环,采用轻柴油点火。 (4) 启动引风机、送风机,保持送风开度约15~20%,保持微流化状态点火,调整油枪,使油枪火焰覆盖火床三分之二。启动二次风机,开度35%。 (5) 增大引风、送风,保持负压,送风开度约35%,风压达到6000 Pa以上,开大油枪进行预热,观察底料温度上升情况,调整喷油量使预热时间约在60~80min。 (6) 预热后,降低送风开度25%~30%,开始升温约5~80℃/min。观察炉膛及底料情况,30min 上升至500℃左右。 (7) 将送风挡板再减少2%~3%,使炉膛温度升高爆燃,发现底料及炉膛温度急骤上升,这时迅速开启送风挡板,若温度达到1000℃左右仍有上升之势可开大引风,送风及二次执风,温度不再上升时启动给煤机,利用给煤调整温度,温度稳定后关闭油枪。 (8) 检查返料器进行少量放灰,全面检查锅炉本体与辅机,若一切正常可停油泵、关闭省煤器再循环。 (9) 在着火初期,严格控制炉膛温度,根据情况停二次风机,开大一次风机 2. 升压 (1) 点火成功正常后,可开启旋风返料风门与下部放灰门,使其流化循环,直到进入正常状态关闭下部放灰门。 (2) 锅炉点火至并汽应不少于3h,特别是点火初期,应严格控制炉膛温度上升不应过快,升压速度也应缓慢进行 (3) 在升压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开大或关小对空排汽,如需中间补水应先关省煤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 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

电锅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电锅炉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电锅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该电锅炉项目计划总投资6187.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04.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27%;流动资金1282.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3%。 达产年营业收入102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7838.40万元,税金及附 加118.92万元,利润总额2450.60万元,利税总额2907.53万元,税后净 利润1837.9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69.5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9.61%,投资利税率46.99%,投资回报率29.70%,全部投资回收期4.87年,提供就业职位142个。 重视施工设计工作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做 好节能、环境保护、卫生、消防、安全等设计工作。同时,认真贯彻“安 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投资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 的要求,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 主要内容:概况、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项目市场前景分析、建设内容、选址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方案、工艺先进性、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安 全经营规范、风险评估、节能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度方案、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效益、综合结论等。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电锅炉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9589.79平方米(折合约29.37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9.92%,建筑容积率1.1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2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6.9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9589.7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1738.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44.6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5823.7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585.4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66台(套),设备购置费1730.25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407155.46千瓦时,折合50.04吨标准煤。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试用行) 编写: 审核: 批准: 延安热电厂锅炉分场

目录 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 第一章锅炉设备规范和燃料特性 (4) 第一节锅炉设备规范 (4) 第二节燃料及石灰石特性 (13) 第二章锅炉机组启动或检修后的检查与试验 (14) 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 (16) 第二节水压试验 (16) 第三节冲洗过热器 (17) 第四节漏风实验 (18) 第五节布风板的均匀性实验 (18) 第六节锅炉的烘炉与煮炉 (18) 第三章锅炉机组的启动 (19) 第一节启动前的准备 (19) 第一节锅炉点火 (20) 第二节锅炉的升压 (21) 第三节锅炉机组启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22) 第四节锅炉的并列 (23) 第四章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 (23) 第一节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 (23) 第二节水位的调节 (23) 第三节汽温和汽压调节 (24) 第四节燃烧的调节 (24) 第五节锅炉压火与热启动 (25) 第六节锅炉的排污 (25) 第七节锅炉的吹灰 (26) 第八节锅炉的排渣 (27) 第九节自动装置的运行 (27) 第十节转动机械运行 (27) 第五章锅炉机组的停止 (28) 第一节锅炉的停止 (28) 第二节锅炉的停炉后的冷却 (28)

第三节锅炉停炉检查项目 (28) 第四节锅炉的防冻 (29) 第五节锅炉停炉保护 (29) 第二篇锅炉机组事故处理 第一节故障停炉 (30) 第二节锅炉缺水 (30) 第三节锅炉满水 (31) 第四节汽水供腾 (32) 第五节汽包水位计损坏 (33) 第六节给水管道水冲击 (33) 第七节蒸汽管道水冲击 (34) 第八节水冷壁管损坏 (34) 第九节主蒸汽管道爆破 (35) 第十节省煤器损坏 (35) 第十一节过热器管损坏 (36) 第十二节减温器损坏 (37) 第十三节烟道可燃物再燃烧 (37) 第十四节锅炉灭火 (38) 第十五节炉床超温及结焦 (38) 第十六节返料器结焦 (39) 第十七节负荷骤减 (39) 第十八节厂用电中断 (40) 第十九节风机故障 (41) 第三篇电除尘器运行规程 第一章电除尘器的结构 (42) 第一节结构形式及规范 (42) 第二节主要技术特性 (42) 第二章设备的安全规程 (43) 第一节人身安全 (43) 第二节进入电除尘内部的安全注意事项 (43) 第三章电除尘器的运行 (43) 第一节电除尘器的运行前的检查 (43) 第二节电除尘器的运行、停止 (44) 第四章电除尘器辅助设备的运行 (45) 第一节电除尘器辅助设备的规范特性 (45) 第二节除灰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45) 第三节除尘系统的运行 (45) 附录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调整

第十章设备更新分析

第十章设备更新分析 思考题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何谓设备的有形磨损、无形磨损,各有何特点?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有哪些? 2.什么是沉入成本?在设备更新分析中应如何处理沉入成本? 3.设备更新分析有何特点? 4.设备的技术寿命、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有何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1.某厂压缩机的购置价为6000元,第1年的运营成本为1000元,以后每年以300元定额递增。压缩机使用一年后的余值为3600元,以后每年以400元定额递减,压缩机的最大使用年限为8年。若基准折现率为15%,试用动态方法计算压缩机的经济寿命。 2.某企业4年前出2200元购置了设备A,目前设备A的剩余寿命为6年,寿命终了时的残值为200元,设备A每年的运营费用为700元。目前,有一个设备制造厂出售与设备A具有相同功效的设备B,设备B售价2400元,寿命为10年,残值为300元,每年运营费用为400元。如果企业购买设备B,设备制造厂愿出价600元购买旧设备A。设基准折现率为15%,研究期为6年,试判断现在公司应保留设备A,还是用设备B更新设备A。 3.某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更新其热力系统,备选方案有三个:一是拆除目前的锅炉,购买蒸汽;二是继续使用原有的锅炉;三是拆掉现有的锅炉,购买新型锅炉。三个方案的有关数据如习题表12-1所示。设基准折现率为20%,通货膨胀率为10%,研究期为5年,试选择最佳更新方案。 4.连接器为某公司畅销产品,其上的两个零件通过公司的一台车床加工,这台车床是13年前花8300元购置的,估计还能使用2年,到期残值为250元。现在有人建议采用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车床替换旧车床,新车床的购置费为25000元。每一百个零件分别由旧车床和新车床生产所需的时间如习题表12-2所示: 估计未来公司每年连接器的销量将维持在40000件,企业人工费为17元/小时,可以认为新旧设备的动力费相同,基准折现率为12%。新车床的推销员已为公司找到一家公司,愿意以1200元购买旧车床。新车床的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为原值的10%。设基准折现率为12%,研究期为2年,试比较新旧车床的优劣。 5.由于城市用电量的增长,某地区现有输变电线路A容量出现缺口。根据预测,如果保留现

燃气锅炉与煤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1)

燃气锅炉与煤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电暖器的经济技术 分析比较 锅炉可以燃用各种能源,包括天然气、煤、柴油、电,为了有利于应用,我们将对四种规格(1吨、2吨、3吨、4吨)的小型锅炉在燃用天然气、煤、柴油、电的各个方面作出比较,以供参考。 四种类型锅炉初始固定投入比较 从上图所给数据可以看出: 1、在1吨、2吨、3吨的锅炉中,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的初始固定投资是最少的; 在4吨的锅炉中,燃煤锅炉的初始固定投入是最少的; 2、在锅炉的使用寿命中,燃气锅炉一般为20年,是各种类型锅炉中寿命最长的; 3、在锅炉的折旧率中,1吨、2吨、3吨、4吨的燃气锅炉均远远低于同等规格

的其它类型的锅炉,无形之中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因此,在各种类型锅炉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投资于燃气锅炉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四种类型锅炉年度运行费用比较 (以每日制55C热水10吨,升温40C为例) 从以上估算模型中,我们可以的出结论: 1、在未明确的日常维护费用数据的基础上,燃煤锅炉的年运行费用是最低的; 2、燃煤锅炉的日常维护成本远远高于燃气锅炉,如果把日常维护费用计算在内, 燃气锅炉的年运行费用将远低于燃煤锅炉,为四种类型锅炉中运行成本最低的; 3、燃煤锅炉的人工费用要视生产情况而定,如果昼夜生产,则必须实行倒班制度,两个人是最少选择,这将会大大增加燃煤锅炉的年运行费用。 因此,在各种类型锅炉的年运行费用上,燃气锅炉是最有潜在优势的一种选择

三、四种类型锅炉其它因素比较 在影响锅炉选择的其它因素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对环境是无污染的,是首选; 2、从配套设施的要求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 是首选; 3、从政府政策方面来看,近些年来,政府对天然气的推广使用是大力提倡和支 持,却因为节能减排、粉尘污染、矿渣处理等问题限制燃煤锅炉的应用;因为碳的高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不提倡燃油锅炉的推广;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会适当的拉闸限电,限制了用电锅炉的发展,所以燃气锅炉无疑是首选。 因此在影响锅炉选择的其它因素比较中发现,燃气锅炉是首选。 四、燃气锅炉与煤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 在综合燃气锅炉、煤锅炉、燃油锅炉、用电锅炉的初始固定投入、年度运行费用和其它因素等三大方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初始固定投入、折旧率、年度运行费用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占优势的燃气锅炉无疑是最佳选择。

质量经济性分析

4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性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质量水平,它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质量概念,属质量经营的范畴。质量经济性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理解了质量对组织经营业绩的影响,掌握并成功实施和应用质量经济性思想和原理,可以提高组织满足要求的能力,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质量经济性及相关概念 一、质量经济性的含义 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质量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的度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 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和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的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量。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的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组织某种产品的狭义的质量经济性,而用价值工程中的(单位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来反映广义的质量经济性。 质量对组织和顾客都有经济性问题。生产、销售或购买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和顾客都将带来损失,造成顾客抱怨,责任风险,以及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组织提高质量经济性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增强顾客满意,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 质量经济性如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则:在利益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等待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在成本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这些都是围绕质量经济性的有关问题。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