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笔记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5000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5000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徐胤译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

《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

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第一讲导论>> 精神分析第一个不受欢迎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仅占整个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 精神分析将心理定义为感情、思想和欲望的共同产物,思想和欲望都可以存在于潜意识中。

>> 第二个命题认为,性冲动——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在精神疾病产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讲失误行为Ⅲ>> 失误行为其实是心理行为,而且是由两种意图相互干扰而成的。

>> 所谓意义,指的就是重要性、意图、倾向及其在心理过程中的地位。

>> 干扰意图可能与受干扰意图在内容上相关,与其相矛盾或对其构成修正和补充。

>> 将失误行为分成三类:口误、笔误、误读、误听是一类。

遗忘是一类,根据遗忘对象的不同,还可以再细分成遗忘专有名词、外语单词、目的、印象等情况。

误拿、误放、丢失物品则是第三类。

若还要将错误纳入研究范围,这些例子大概一半归属于遗忘,一半归属于误拿误放。

>> 丢失物品的行为,常常可以看作一种自愿的献祭。

◆第五讲困难及初步探讨>> 没错,梦的第一点共性,是做梦人都处于睡眠状态>> 就是说,睡眠从生物学角度看是一种休养生息的行为,其心理学意义则是与外界保持隔离。

>> 借助睡眠这种手段,我们得以回到出生前的状态,回到母亲的子宫中。

至少睡眠时的生存条件与子宫中的生存条件十分相似:温暖、黑暗、不受刺激。

有些人睡觉时喜欢蜷缩成一团,这正是胚胎在子宫中的体位。

精神分析笔记之四

精神分析笔记之四

语言与精神分析霍大同第八讲关于象征性的理论1999年4月26日简单地说,在从一个个体化的解释到一个预先的现存的解释,从一个将表面上偶然的心理元素的集合排成序列的解释到一个通过将这些元素翻译成一个更为流畅的语言中的方式而引导出一个秩序的解释的过程中,弗洛伊德采取第一种方法,引导患者从梦的文本走向一个新的话语形式。

这一形式在语义的层面上更为丰富,其从内部涌现的理性原则在信仰的情感中找到它的真实性的保证。

在这里,弗洛伊德看到分析性解释的极端任意性。

在以后的解释方式中,分析家寻找能给予的心理元素的某一给定序列以意义的解释,为实现这一点,解释求助于一个将这些元素翻译成一个由负载着意义的更为减缩的符号所构成的语言的过程。

在精神分析传统中被狭义地了解的象征的概念在缩减的翻译活动中起着本质的作用。

《精神分析词汇》的作者将象征性归纳为:A)在广义上,象征性是一个观念、一个冲突和一个无意识愿望的形象的及间接的表象方式。

在此意义上,人们能够在精神分析中将每一个替代形式都视为象征性的。

B)在狭义上,象征性的表象方式原则上能被在象征符号与无意识的被象征物之间的稳定关系所规定。

这样一个稳定关系不仅仅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不仅仅存在于从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体身上,还存在于各种非常不同的领域(神话、宗教、民歌、语言等等)和相互隔离的文化区域中。

(《精神分析词汇》第476页)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检查以什么样的方式,象征性的概念被引入到精神分析的武器库中,同时追溯到这一概念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的历史条件。

在《释梦》中,有两个人的名字不断出现,而且他们对该书的后来诸版中的修改作出了贡献:一个是威廉.斯特克尔(W.Stekel),另一个是赫伯特.西尔珀赫(H.Silberer)。

弗洛伊德的《释梦》从1900年到1930年一共出了八版,在第二版(1909)中相当数量的增补内容都和梦的象征意义的各种题目有关系。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一书及《释梦》第六章第五节中说:“我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梦的象征性的存在,但是对于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是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威廉.斯特克尔(1911)的贡献,我才逐步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释梦》,S.E.,V, 350)。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XXX劝说学生不要学习精神分析,因为弗氏承认自己在这个领域内也有许多不明之处,且当时人们受的教育、思想习惯都迫使他们反对精神分析。

若不仅仅满足于了解,而要实际成为精神分析师,所面临的风险可谓极大:学术上被人排挤,社会上受人误解,无数的麻烦可能会接踵而至。

精神分析有其内在矛盾。

一是在教学时,仅有“谈话“能作为分析材料,而无客观证据;若想公开参观分析过程,也不可能。

若想深入研究,自我分析可以成为入门选择。

二是受过医学训练的学生,往往倾向于生理、物理和化学的解释,而少有对心神关系的探索。

三是精神分析违反了当时人们两个最重要的信条:它与理性的成见相反,又与道德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

精神分析的创见有二: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的压抑是精神病和神经病的主要成因。

生活中存在很多琐碎的、不被重视的小过失,如笔误、舌误、读误等等,常人认为其不值得研究,而XXX却觉得其中大有文章,无论是分心说、暗示说、音同说都无法完全解答这种现象。

传统解释从引发舌误的条件出发,而XXX则关注于舌误的结果——即它所蕴含的意义。

因诗人常使用舌误或过失作为文艺表达的工具,因此弗氏便转向文学寻求解答的线索。

由此,他发现舌误的本质的是“两种不同的说话意向的混合或冲突”,所以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或互相干涉的结果。

对这个理论解释,我们可能抱有一些疑问,比如:解释是否具有普适性?疲倦、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又有多大?如何揣摩两种意向的意义?因此精神分析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就是找出干涉其他意向的究竟是哪种目的或者倾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XXX认为这种解释的确具有普适性,至于其他的因素,只是为过失创造了条件,而并非为何产生过失的本质原因。

毕竟即使在我们状态一切良好时,也会出现过失现象。

第二种过失——遗忘——也可以作为例子,比如生活中“决心”的遗忘,通常都是由于一种相反的感情阻止了“决心”的实行。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页眉可删)《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大学生《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一】读完这本书后,我们能很明显的知道,《精神分析引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与简单易懂的部分—过失心理学;第二部分是释梦;而我认为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才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前两部分都是为后者服务的,本书通过“过失心理学”将读者引入精神分析的理论范畴,通过释梦来解释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而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分析发现各种神经症的根源起因进而找到解决之道。

所以,我将主要通过对论述它的由来来粗浅的认识*。

那么,神经症是怎样产生的呢? 精神分析学的核心观点也是最引后人争议的观点就是“力比多理论”。

“力比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性欲,但是更为确切的名称应该是“性冲动力”。

它是一种能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能量,这种能量的发展与变化不仅仅影响着某个人性格的成长而且也在无形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力比多”的成长可以分为前生殖期与生殖期两个阶段,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力比多”的退化,也就是生殖期需求通过不正常的途径退化回前生殖期需求。

生殖期需求相对容易理解。

一个正常的人类都会有性需求,需要通过性行为来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那么这种需求就可以称作生殖期需求。

但是人不可能从出生开始就知道并且有能力来满足这种需求,正如你不可能让一个婴儿去做爱或者手淫,但这种对性的需求却是始终存在的,所以,那个时期的需求就被定义为前生殖期需求。

另外,既然对性行为的需求一直存在,一个暂时没有性伴侣不敢违法嫖娼又羞于手淫的人该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此时的生殖期需求会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变为前生殖期需求,也就是说“力比多”能量会从性行为上转移到另外一件能使当事人获得愉悦感的事物上,这种事物可以是美食,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

这个年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从生物角度来讲,6岁时中枢神经已经发育成熟。

克莱因和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后来,克莱因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4-6个月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者患者。

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得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会退行到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正常人)。

神经症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惩罚的恐惧。

我们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和向外的过程。

安全感即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

自卑-攻击性,自卑: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精神分析笔记

精神分析笔记

第一讲什么是精神分析Ⅰ本讲课内容提要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二、精神分析的两大魅力1、精神分析的魅力之一是这把刀能深入到人的内心底层2、精神分析另外一个魅力是它的辩证性三、精分是什么?1、对精分的态度2、精神分析的本土化3、怎样学习精神分析?4、对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取向的简短评论四、精神分析的历史——驱力理论;客体;自体心理学Ⅱ具体授课内容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如果对这个词做自由联想会想到什么?头脑中的意象是什么?从学员反馈的情况来看,学员的理性反映比较多。

张老师的内容——中德培训、武汉中德医院、施其嘉的大烟斗、椅子、老外来培训的情景。

精神分析研究对象是潜意识。

潜意识对来访者来“内心深处”、“心劲”、“心理能量”可能比较容易被接受。

潜意识内容有:情结和症结。

它们的关系是:情结:一般是比较美好的。

女生喜欢一类男孩,是因为喜欢父亲的情结的体现。

症结:一般是压抑的内心冲突。

一般是一堆、一大束。

对症结的比喻:放在地下室的包、长了一个包刺。

神经症的症结特点是:被打碎的结,弥散性的。

如何来理解症结:第一,不被觉察、被意识排斥第二,痛苦的经历,不想被知道,被压抑在内心深处。

如何来识别症结:一般的来说,来访者在谈话时,咨询要仔细观察,一般不要打断。

当来访者诉说过程中,发生了:语速的改变、表情的改变、流眼泪、突改话题,这些都是识别创伤和症结的标志。

一个比喻:症结有了,冒出了,杀毒软件就开始运行,机器运行速度就会缓慢。

个案:一女生,2~4岁父母为了要第二个小孩子,把她送到姑姑家。

在咨询前5、6次,只要谈到父亲,就会流眼泪。

精神分析就是研究我们不能意识到潜意识。

给来访者做精神分析,就是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觉察自己所不知道的潜意识。

二、精神分析是什么?第一,从临床来看,精神分析是观察学。

所谓的观察学,即把我们所观察的东西告诉知病人。

这种观察看我们内心的感受来实现的。

个案:与来访者进行谈话时,咨询师就瞌睡。

咨询师靠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来告诉来访者。

新精神分析流派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新精神分析流派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新精神分析流派1. 人格结构Ⅰ 自我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个体自我实现的中心,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理想自我:完美的自我意象,在该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Ⅱ 荣格的潜意识学说意识处于最外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为个人潜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主要成分是各种情结,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集体潜意识:人类在种族进化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是个人潜意识的负面特征●自性:人格的核心,是由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Ⅲ 自我同一性2. 人格动力① 安全感寻求:霍尼认为个体从出生就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是基本焦虑② 亲密关系寻求:沙利文认为人格动力源于亲密关系寻求③ 自我的寻求④ 自卑与心理补偿——阿德勒的理论心理补偿:个体通过努力,发展某方面的成就来抵御自身的某一缺陷。

人格的发展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社会兴趣:个体将自己是为人类社会的一员,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3. 人格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4. 人格适应弗洛姆认为,面对这种孤立无助,人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从自由中逃离(逃避自由),回归人与人相互依赖的状态;二是通过创造性的爱和有意义的工作来时间积极的自由四、特质理论流派1. 特质结构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心理学家 G.W.奥尔波特Ⅰ 奥尔波特的三层次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人所独有的特质。

因其在生活表现的范围不同,又可分成三类○首要特质: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中心特质:能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次要特质:只在特殊场合才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Ⅱ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初级班讲义曾奇峰1、治疗师在病人的勾引下上钩,犯错,增加了对病人的了解。

2、治疗师:为什么要对病人说很多话?3、心理治疗的效果:15%是安慰剂(如失眠,吃安眠药);15%来自学派的力量(不互相攻击),不同学派之间高手的差距很小,比中低层次人士相比很小;30%来自不同学派的共同因素:为了病人;40%来自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远大于对病人所使用的技术,关系好,则减轻40%。

4、你是否愿意寻求这么一个人:与之保持终生的滋养关系?(每个月固定地找某人深入地谈谈自己的内心)一个内心破碎严重的人,是需要终生与某人保持滋养关系的。

我们感恩这种滋养关系,它为我们带来了生命的营养。

5、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将是终生的,来自家族内部冲突的动力在维系着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代际传递。

6、人世间各种情感的存在:亲情、友情、爱情,它的破坏,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父母最不可能是故意伤害我们的人;而父母是最有可能在无意识之中伤害你的人。

7、佛陀:不自觉的。

精神分析:也是不自觉的。

佛陀:活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

8、理想化是一种防御机制,它携带着攻击的力量。

理想化的个体肯定不能符合、不能满足你的理想化目标,这是必定的。

9、懒惰的小孩或爱人:父母或爱人内心的懒惰投射在孩子或配偶身上,原本不懒惰的小孩或爱人也会变得真的很懒惰。

要知道:人性本勤,摄取能量之后必定是要消耗能量的,人是一个能量体。

○自我及其防御机制投射性认同:与别人的关系,不想做又不得不做某种事情。

曾奇峰老师:自恋得不拍照不签名,不做道具。

痛经的痛是真实的,导致痛经的原因却是假的,因为它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1、在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心理问题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精神分析: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人活着满足两种需要:其一,性驱力;其二,攻击驱力。

一切都与愉快、满足、快乐等有关。

无趣的人:性压抑这种性压抑是无性趣的结果,无性满足对象的压抑,不是性压抑。

2、弗洛伊德并非心理学家3、克莱因:关系,早年的关系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4、坎德尔:研究增强和消除记忆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涉及到伦理的问题。

精神分析是最好的心智模型。

硬件:大脑;软件:精神分析5、精神分析是育儿学: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未来的问题儿童和成年后的问题,继而产生心理治疗。

所以,要感谢天下不称职的父母们,因你们而形成心理治疗的行业。

(恶毒)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学:见到某人即了解其人生经历和创伤,写出评论,如同品酒。

品一杯葡萄酒,可以了解到:它的出产年份,葡萄生长的环境,当年的洒落的阳光,吹过的风,淋过的雨水,酿造的过程,等等。

6、皮肤病:银色的盔甲,明显的自我保护;皮肤发痒,鼻子闻不到味道,同样存在自我保护的意味。

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也是如此。

7、哮喘、窒息感,表明了获得的爱太少,而控制太强太多。

胃溃疡:内心纠结太久所致,在某些问题上态度坚决一些就好了。

8、精神分析课程的学习:不用大脑,用自己的体验。

9、与母亲的关系,转变为与自己的乳房的关系,这是乳腺癌的发病心理机制,乳房的摘除意味着和母亲关系的终止。

10、心理——生理(疾病)或行为(不停忙碌),麻烦,抽烟(无所不能感的产生)犯人的表达,2岁以前表达的转移,表现在行为上。

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心理治疗都有谈话治疗的原因。

11、(1)决定论(宿命):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

3岁以前决定现在及未来,3岁以前的关系决定个体的性格。

改变的产生:做精神分析,修复关系。

研究个体的命运是怎样被决定的,试图改变这种决定。

佛:前世的善恶因由决定了此生的命运。

(2)意识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意识和潜意识:海平面波动的层面:前意识(如呼吸和心跳等)阻抗:避免前意识内容的意识化(病人的阻抗值得尊重,比如咨询中的迟到)精神分析做的事情:缺德,挖掘了人内心不可告人的一面。

所以病人在潜意识里都不想让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

(为什么?)在法国,精神分析声名狼藉,因为:强行挖出病人的潜意识,让人痛苦不堪。

13、5种阻抗:(1)超我阻抗:治疗太快不能缓解道德上的焦虑、内疚感,受谴责,应该受苦。

(2)本我阻抗(3)继发性获益(4)原发性获益(5)移情(没有被解释和处理的移情等于阻抗)14、精神分析强调:不可太快治好病人。

因为疾病是有益于病人的。

在德国,70%心理疾病患者靠社会救济而活,一旦治愈,意味着再也无法获得救济。

老人的疾病意味深长,它调动了老人周围尤其是家人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不能太快治好疾病:失败、受苦的生活才让人感觉这样的内心是干净的,因为自己不配过得更好。

人生定额的寓言:300只羊的福分。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限额,隐喻无法超越的人生局限。

觉察人生的限额,有利于解放病人的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敢于打破这种限额。

15、移情:过着一种被过去污染的生活,没有活在当下(佛陀:活在当下)或者:过着一种被未来污染的生活,同样没有活在当下。

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改变过去某些事情的结果。

比如被糟糕对待的孩子长大后对待父母的方式。

心理治疗的作用:家族链。

对一个人的情感(比如爱恨)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16、对早年的忠诚:对环境的、对人的,等等普通话的学习依然带着方言味,回家乡用外地话会激起家乡人们的自卑感,遭到排斥和嘲讽。

背叛早年越多,成长越好。

成长:内心里离妈妈越远,成长越好。

17、精神分析将人分为三种:依据与母亲分化的状态分类分化较好的:神经症(有内心冲突)成熟的未分化的:重症精神病不成熟的分化不全的:人格障碍不成熟的三种情绪状态:焦虑: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抑郁:糟糕的事情过去已经发生时空差别恐惧: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人生的三种冲突:生死冲突:既精彩又残忍男女冲突成败冲突识别防御的作用,相应的有三种防御:致命的防御:攻击转向自身,躯体化(觉察有治疗作用)18、从成长的角度来说,22岁女孩与男友发生性关系,认为自己堕落。

告诉她堕落就是成长。

移情:散发着人格的味道。

反移情:鼻子闻到的。

令狐冲品酒关系的再次复制;反移情:帮助探索他人人格的味道。

与人交往时难受,别人无法表达,使他人难受,使人了解其人。

边缘性人格障碍使人痛苦难过。

19、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童年时的情感。

先看反移情,再看移情是什么。

我与你交往时,我要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再了解,你的感受是什么。

父亲生病时动手打孩子;咨询师焦虑因为病人痛苦的折腾而给病人吃药。

移情反移情T 的全部反应=反移情+T 的移情移情: 互补性的(病人讲对同性的爱,医生的反感)一致性的女病人:谈论性的细节,自我价值感低,依靠性魅力博得爱,激起男医生的性兴奋;女病人:避免展露性魅力,长得干瘪,避免诱惑父亲,不变的小女孩形象。

性压抑的父亲。

男病人:紧身衣,展示男性魅力,女医生的反移情是小男孩形象。

20、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脑。

照镜子:移情和反移情。

21、“症”,症状学诊断不科学。

只有一种科学的诊断是病因学诊断。

90%的精神科诊断都是不科学的。

诊断只是为了医生的方便,贴上标签对病人是有害的,病人过分认同自己的病人身份,产生医源性问题,同时造成了医患关系的隔离。

所以,对病人不必讲诊断结果。

22、准同性恋的问题:男兵呆在部队里,男人之间的喝酒、吹牛等行为,女性的闺中密友等,升华了的准同性恋行为。

23、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24、探究医患关系,即是在谈病人的童年(3岁前的关系模式造成的)移情和反移情的发生25、没有防御是危险的。

艾滋病病人的身体是没有任何防御的。

PatientThought-works关系的张力导致的阻抗。

对生命本身的阻抗,要么不幸福,要么不成功。

26、从此不再要求自己做出那么大的改变,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长。

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什么样的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7、自恋的结果:自杀。

力比多的向内攻击。

力比多的释放,竞技运动的参加,或者艺术的升华。

28、一个成功的人士让自己变得贫穷,这是内疚感在作祟,自我惩罚的结果。

29、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吸引异性的一定是身体上的魅力。

性压抑的变种:男性的过度肥胖。

《与大师同行》1、我们畏惧的不是诱惑物,而是自己内心的诱惑。

投注 健康的自恋:发展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病理性自恋:夸大的自我 满足自己替代物自恋型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所起的作用达到20%。

之所以不能提遗传的影响,原因在于:避免给种族主义者提供种族是有优劣之分的口实。

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污染了人类的基因;等于是告诉病人其家族的种系质量差。

2、恶毒的关系:转移双份 丙对乙实施最残忍的控制C M甲:最强 丙:奴颜对甲 乙:最弱3、我们只对自己内心有的东西敏感。

讨厌别人的好色,其实自己内心有着更强烈的好色欲望。

4、投射:老师说“你的状态不好,去看下心理医生吧”,有人当场解释:老师没有恶意。

内心是否纯粹、干净,别人能感受到。

案例1:29岁军官,梦到自己的上司排长陪同自己的妻子睡觉。

父母把自己当做小孩一样动辄训斥。

强迫性重复,父亲的角色,用排长代替还没有长大的自己。

男人的准同性恋行为:喝酒,吹牛。

压抑同性恋的想法,易出现嫉妒妄想。

酒精依赖:大脑器质性变化,找不到根据。

案例2:50岁女性,男性化,冷静,怀疑丈夫有外遇,描述中持欣赏的态度,并无痛苦神情。

想象自己是男性,外遇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

压抑同性恋的想法,导致嫉妒妄想的出现。

压抑:异性间的,同性间的。

5、防御机制退行:口唇欲期抽烟,吃东西,类似吸吮母乳,这是对他人无伤害的退行;啰嗦,用嘴巴伤人,刻薄等。

对他人有害的退行。

对自己有害的:神经性厌食或者贪食(进食障碍),类似海洛因成瘾。

使用综合措施治疗(门诊治疗不可以)部分幼年有被亲人性侵害的经历和创伤。

本能的创伤的力量最强大,越早出现越难以治疗,精神上的性创伤等(父母打孩子,不停地说。

象征自虐,性侵)别人的孩子看到替代性侵害。

精神分析适合的人群:a.人;b.神经症;c.人格障碍;d.精神病的康复期。

对消除症状并无大效,不如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学派的技术。

6、投射性认同:是惟一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1)依赖型投射性认同:子女对父母,配偶之间,病人对咨询师,产生的依赖,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你应该照顾我。

(2)权力型投射性认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多不要做,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做,说孩子懒惰、胆怯,这是父母内心的懒惰和胆怯向孩子身上的投射。

(3)色情型投射性认同:病人向咨询师详述个人丰富的性史,是治疗师产生性兴奋,这是咨询师的投射性认同。

病人的性幻想等列为普通移情,或者是咨询师的自恋(自卑)。

(4)牺牲型投射性认同:夫妻之间或者父母与孩子之间,向对方表现出可怜凄惨的摸样:我都是为了你才搞成这样,你应该赞美我,服从我,听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